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800字(精品多篇)

觀後感2.45W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800字(精品多篇)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一

看過《錢學森》之後,感到一股正氣凜然在胸,同時也問自己,如果我是錢,能否像他那樣爲了redChina放棄在美國優質的生活和研究條件,回來過清苦日子,並且在中國核領域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造出兩彈?尤其是後者,錢學森徒有高級的大腦,但是雙手被中國核背景缺乏的現狀束住,他在面對慘淡現實的時候,應該是何等的無力與無奈?就像影片中,他面對聽不懂他講課的中國技術人員,臉上顯出的表情是受到衝擊、是無比失望,不過,他沒有像對外國學生那樣,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講一遍。

對於錢學森的毅然回國和回國後的廢寢忘食,我感到一股強烈的愛國情懷和理想主義精神,以致走出電影院後,重新面對外面紛雜的世界,看到現代社會上最多的“謀衣食求利祿的自了漢”(梁漱溟語),也生出了無力與無奈,同時思考:現在這個時代還會不會出現如錢學森般擁有高尚情懷和強烈愛國責任感的奉獻者?

在和平與發展爲主題的當今,人們對國家的責任感漸微,或許只能在面臨重大災害後顯現出來;同時由於不再有“巢傾卵破”“脣亡齒寒”的情況出現,人們對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與國家命運相連。作爲青年人,我想:如果我們就向這樣的人生目標走下去,如果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不再向往報效國家或回饋社會,而是看到國家和社會的不足後不思改變或無力改變,反去崇敬外界更加發達的環境和美好的生活,爭先涌出國門,那麼我們的國家不僅是用資源爲外國培養半成品,而且也將會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我想,每個看過這個片子的年輕人都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儘管它可以用“每個人好國家就好”來大義化,另外還要思考是否可以把自身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融合,哪怕只是一點,但也是對我們成長的這片土地的一種回報和推動。

想到龍應臺的一句話:“孩子,你是否想過,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爲在你之前,有人抗議過、奮鬥過、爭取過、犧牲過。”如果我們意識到現在還算美好和安穩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嘔心瀝血甚至捐軀爲國,也許我們就能少點自我,多點大我,爲這個國家做點不算驚天動地但也能推動改善的事情。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二

他,是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他,爲了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歷盡千辛萬苦;他,爲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誰,爲祖國嘔心瀝血?又是誰,永遠有着赤子之心?他,就是我國偉大的科學——錢學森。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全體師生觀看了電影《錢學森》,我知道了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航天學家、世界火箭專家。

爲了更好的報效祖國,錢學森早早的留學美國,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馮—卡門。他在離開祖國時,就在心裏默默的說,“我一定會回來的!”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的歡呼聲中,在禮炮聲中,也在錢學森的心中,誕生了。“我想回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祖國去!”

此時,我國的經濟狀況很不好,要錢沒錢,要車沒車,要設北美設備的情況下,他的心沒有一絲動搖。而且,美國的條件優越,要什麼有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錢學森都沒有改變,如果是你,你一定會選擇留在美國吧!

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傳奇的一生,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爲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他讓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讓世界上重新認識中國人。他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學習的,他沒有辜負偉大的祖國對他的培養,他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回到祖國的懷抱,爲我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讓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形象有了一個新的提升。作爲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被這位老前輩的愛國熱情所感動。

錢學森回國5年後,爲祖國的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看看錢學森,爲祖國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又如此的愛國,我們身爲一個國小生,我們又生活在這麼優育的環境下,就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好好報效自己的祖國。因爲我們國小生都肩負着爲祖國建設的使命,一定要從小立志,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爲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三

《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對錢學森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他是一個“寧可回祖國種蘋果”,也不願對祖國坐視不理的男人,他是一個甘爲祖國犧牲一切的英雄。是的,他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但是感動與欽佩之餘,我還在想什麼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標尺來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許多老師一直在強調我們要怎樣怎樣努力、怎樣怎樣奮鬥,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社會價值,諸如此類的話。不避諱的說一下,我從來都是很反感這樣的說教的。老師們所強調的社會價值到底是什麼,老師所說的不平庸到底是什麼,是爲這個社會做了多少貢獻、還是在這個社會獲得了什麼樣的地位,或者是從這個社會撈了多少錢。一直以來,我都很討厭像俞敏洪這樣的人,在他們的眼中只有像他們那樣才能算是有價值,他說過"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

會的元素,每個角色都需要有人來扮演,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所以你無法評判別人的人生價值。如果每個人都想成爲強者,那麼每個人都生活在無盡的競爭之中,這個社會需要有人來扮演弱者,也有人願意扮演弱者。

我這樣的觀點並不是說我有一個消極的思想,相反,我是一個有着積極生活態度的人,我追求的就是成爲一棵草。雖然不能像樹一樣,人們遠遠的就能看到我,但是我不在乎,因爲這不是我追求的,我喜歡的是草的淡然與寧靜。我喜歡那種平淡的,你也可以說是平庸的生活,但是我喜歡那樣。我沒有什麼很高的追求,我只要一成不變的生活,我只想以後能有一個美滿的生活,我不要什麼榮華富貴,我只要衣食無憂。我只想一輩子做一個老師,一成不變的過我的教書匠生活,我喜歡的就是這份安靜。你或許會覺得它太過平淡,太過乏味,太過無聊,但是,請不要對我下結論,因爲這是我的理想,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四

早上放映的三場電影,除了離熒幕太近的前面幾排位置沒人外,其他位置都坐滿了密密麻麻的觀衆。電影講述到錢學森在美國生活時,用中國特色美食”叫化雞”來款待他的美國客人時,觀衆發出一陣笑聲。最後,錢學森坐在總控制室,看着第一個中國製造的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錢老在2009年去世。電影結束,場內響起熱烈的掌聲。

樑女士表示:“說起兩彈一星,已經是我中學和國小時候的回憶了。雖然很小就已經下來香港生活,但當時聽到這樣的新聞,仍有着很強的自豪感。”她感慨,國家崛起要感謝一班學成歸國的留學生,付出極大的犧牲建設祖國。樑女士說:“錢學森是一個大科學家,美國當初懷疑他,拘捕他,後來又發現他的重要價值,驚走寶(粵語,表示怕失去了珍貴的東西),其實這樣已經傷害了他的自尊,令錢學森堅定回國的意念,是美國蠢了。”

臺灣過埠新娘盧小姐,多年前嫁到香港。她說:“我很久以前已經來到香港了,其實對這一段歷史並不太熟悉,但是看了這影片覺得很感動。他這麼一個優秀的科學家,放棄了很好的物質條件,回到中國建設。尤其是他和太太蔣英的感情,令我動容。沒有太太對他的支持,他不能那麼專心做研究。”她笑了笑說,“所以成功男人背後要有好老婆。”

郭先生認爲,如此聰明又愛國的一代科技偉人,真的很難得。當年這一代代的留學生,回到中國建設,確實令人感動。正如錢學森在電影裏說,要回來種蘋果。“當然,他的蘋果,不是真的蘋果,”他笑笑說。

由於觀衆以中年人士爲主,所以還在讀中學的吳小姐在觀衆羣中特別顯眼。她對記者表示,其實是陪媽媽來看的,但是看後也挺感動的。她說:“看到他回到中國之時什麼都缺乏,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兩彈一星成功真的很厲害,看這電影當上上課外歷史課也不錯。”

錢學森觀後感 篇五

1935年,他18歲,留學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1945年,在加州理工學院擔任副教授。經過他的努力和天生的聰慧,在學術上超過了他的老師馮·卡門。並與他的導師馮·卡門參與了當時美國絕密的“曼哈頓工程”——導彈核武器的研製開發工作。此時他想起自己的祖國——中國,他來美國之前就有一個心願:完成學業,報效祖國!而美國阻攔他回國,因爲美國海軍部次長曾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他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經過一番波折,他終於如願以償的回到了祖國。他與中國人民共同努力,創造了東風1號,東風2號。雖然東風2號沒有成功,失敗了。但他還依然努力,後來終於完成了兩彈一星。他,就是——錢學森!

看完電影后,我便進入了深思。錢學森他爲什麼放棄美國那麼優越的條件,回到當時生活條件並不太好的中國。我相信,如果問他這個問題,他肯定會說:“因爲這是我的祖國,我不想要在別的國家過一輩子,因爲那不是我的祖國!”他當時準備建造東風一號的時候,因爲中國當時並沒有所謂的零件工廠,而一個發動機就需要四千五百多個零件,這個樣子根本造不了東風一號。

困難不僅僅只有一個。在錢學森向各大書記介紹東風一號的構造和一些相關的公式。書記們說說懂了,其實他們都沒有懂。因爲錢學森太聰明瞭,因爲他寫出的算式很少有人能看懂。當時錢學森的學生也不懂,要求他講解一下,錢學森並沒有講解。因爲他認爲,這是在浪費時間。而那些書記們不懂,錢學森就再給他們講解一遍。外國人不懂他不管,但中國人不懂,這可不行,他必須再講解一遍。

錢學森心裏只有祖國,是對祖國的熱愛,讓他克服了種種困難。也正是這一種愛國情,才讓他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回到自己的祖國。在他心中是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強烈的自尊心支撐着他去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完成了祖國交給他的任務。這份偉大的愛國情深深地打動着我。雖然錢學森已經離開我們,但是他這種高貴的愛國品質以及對科學的執着的追求精神會在中國人的心中傳承下去!最爲一個國小生,我要努力學習,爲祖國做貢獻。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六

“一位傑出科學家的傳奇人生,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充斥着刀光劍影;一顆赤子之心的精彩回放,生命如此精彩,令人歎爲觀止、無法忘懷;一段銘心刻骨的愛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愛的旋律纏綿悱惻、繞樑不絕。”這三句話作爲《錢學森》的宣傳詞,凝練地概括了影片所表達的核心內容:科學、國家以及愛情。在近日於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的電影《錢學森》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於影片在這三方面的呈現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執著的科學精神

“我曾經發誓,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這是影片《錢學森》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陳坤飾演的錢學森在道出此句對白時,目光堅毅、神情執著,讓觀者無不深受感動。的確,一部表現中國“航天之父”的傳記電影,又怎能繞過“科學”二字?影片在以敘事表現錢學森的科學精神、以鏡頭展現科學技術的美感方面,爲國產同類題材影片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在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看來,《錢學森》生動而感人地表現了一位科學大師攀登科學高峯的艱難過程,在宏大的敘事中通過真實的細節再現了錢學森的偉大科學精神。“影片中,錢學森始終在按照客觀規律搞科研。比如火箭實驗失敗後,他就冷靜地分析並採納了那位資歷並不高的副院長提出的方案,而事實證明他的決斷是正確的。”李準說,“觀衆在看過影片後就會明白,爲什麼錢學森能夠取得這麼偉大的成績?就是因爲他一直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從這個角度講,影片對人物的塑造非常到位。”

從《橫空出世》到《鄧稼先》再到《飛天》,十餘年來以“科技強國”爲主題的影片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爲完整的譜系,而《錢學森》正是此類影片的最新代表作。《電影藝術》主編吳冠平認爲,影片實際上是通過展現錢學森這樣一位標杆式人物的一生,藝術化地再現了中國國防工業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的偉大曆程。“電影《錢學森》開頭處的新聞鏡頭、結束時穿插的一系列紀錄片鏡頭,都是在真實地展現共和國那一段異常曲折卻自強不息的歷史。”吳冠平表示,“影片通過表現錢學森這一人物的個人歷史,描繪了強國夢的歷史乃至整個國家的歷史,是我國主流電影創作的一部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