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1.71W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多篇)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篇一

最看了一部名叫《那山那人那狗》的電影,很不錯,忍不住把感慨的瞬間留駐!

很美的畫面,很樸實的情節 ,很真摯的情感。一直以來就習慣於平淡,從從容容的生活,一直以來就喜歡恬靜清幽。

幾百裏山路是彎延曲折,跋山涉水是艱辛的。而一位父親的偉大和一位兒子的理解是令人震憾的。一條狗,兩代人,寂靜的山路,無聲的愛。

父親老了,歲月無情,時間的刻痕已經在他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而從未間斷的辛苦更是使得他的腿腳失去以往的利索。於是,兒子接班了。三百里山路,八十斤郵包,兒子義無返顧的出門。老二極爲靈性,————,一條忠實而又善解人意的狗。不大放心的父親終於還是決定和兒子一同出門。之前不明白,看到後來懂了。不僅是放心不下,而是他那爲人民服務、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心需要在兒子身上傳承。

巷子深幽,狗在前面走着,兒子跟着,父親最後。靜靜的,滄桑古老的路,佈滿苔痕的牆。歲月悠悠,無聲的沉寂在父子之間蔓延。湘西的原野廣闊而寂寥,一條小路筆直的通往前方,沒有盡頭,彎彎的石拱橫架在清澈的小河之上,如詩如畫。遍地清脆,綠油油的一片,灰濛的天空。此時父子間是有隔閡的。

形同陌路,總以爲這個詞太重,但父親與兒子間的代溝似乎很深,也許就是如此了。“累了就歇一下吧”,父親還是關心兒子的,“他沒叫停,我就不停”,兒子倔強。頭戴簑笠的父親深沉而又智慧,筋骨痠軟的兒子掩飾不了周身的勞累。席地而坐,父子倆都在沉默,只聽見狗吠聲,他們找不着共同的語言。但杯水之間現真情。有那支壺的傳遞,一切也盡在不言中了吧!穿過茂盛的竹林又是一條崎嶇的小路。接着便是山的磅礴,人的渺小。那藍藍的天空淡淡的白雲青青的碧草互相映襯着,一眼蒼茫。

踩着小路,父子倆來到五婆的家,一封空白的信,一張紙鈔,一顆心,我想兒子此刻的感觸大概永不磨滅吧。也許他還不能理解父親,但從內心裏佩服,是敬仰的。也許他感到另眼相看的父親是偉大,也許父親人格已經是一座巍峨的山。幾個細節,父親一一介紹,兒子也記下了。點滴間的溫暖,點滴間的關愛,那是心靈的共鳴吧!是善良的父子間所共有的情誼!又是一片田野的遼闊後,他們見到了一位侗族姑娘。姑娘的大方,熱情,豪爽,美麗,初次見面的兒子有些拘束。燦爛的笑容,活潑可愛面貌,加上些許的仰慕,兒子無所適從了。夕陽的餘光灑滿溝溝坎坎的原野。傍晚紅透半邊天的彩霞更是放出耀眼的光芒。酒宴上的父親醉眼迷濛。也許他想起兒子的母親,自己年輕時的妻子。想起那一段浪漫的愛情。是的,山村的姑娘跟着她走出了永遠山區是幸福的,而且愛情的甜蜜,似乎也未曾聽見過絲毫的報怨。但那長久的寂寞,那孤單的身影,那望向遠方的眼神。兒子眼中父親之於他家似乎僅僅是一個過客,更何況妻子呢?父親心痛了,他對不住妻子啊。兒子在與侗族姑娘相處時光短暫而美好,有些迷醉了。

那一條溪水是應該算是父子兩代人的昇華吧,而那二十年來的代溝此刻也不復存在了。“村裏的老人說,背得動爹兒子就長成了”,但此刻在父親眼裏,兒子豈只是長成。深深的親情,父親眼角溼潤了。不知道多少年沒聽過兒子叫聲爸了,聽着兒子那無意間的似乎如仙樂般的聲音,父親呆了。

又是一段靜默的旅程,碧綠,蒼白,淡黃,隨着時間的推移,路在不斷變更,風景卻依舊絕美。登高的那一支紙飛機,是心的放飛嗎?而那亂石間的一步步腳印,是無比堅定的信念麼?“人的心其實比腿還累”,兒子開始理解父親了。在長廊中歇息的時候,父親追隨風吹走的信件時身手依舊矯健。兒子感動了,這是父愛。寧靜的小屋,一起洗腳,一起睡覺,父子兩代此刻是心靈的交流。那一夜,寂寥無聲。也許此刻兒子真正的理解父親了。

第二次出門的時候,兒子堅毅的眼神,似乎正意味着一個靈魂的偉大成長。而父親無怨無悔工作多年,這艱辛事業,也終於可以放下心來,兒子是優秀的,交給自己兒子是他的自豪。而兒子也終於真真正正的理解父親,能夠理解父親工作的偉大,能夠理解父親的辛酸。

只是驛動的心,這第一次的郵遞,這第一次與父親如此親近,會否永久的埋藏在心靈深處呢?還有那歡送父親的鄉親們,那孤苦伶仃的五婆,那善良樸實的車娃,那溫柔可愛的侗族姑娘。兒子延續了父親的使命,只不知道在愛情上會否走同樣的道路?“我怕她們也像我媽,離開了這裏一輩子都想家”,相同的故事發生兩遍也許是悲劇,而同樣的愛情如果出現兩次,能接受得了麼?兒子懂得做人的無奈,懂得了浪漫的愛情並不懂於生活。兒子不僅理解父親,更理解母親。

親情、愛情、鄉情在唯美的畫面裏演繹。理解更是在簡單的故事裏顯得更爲透徹。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和媽媽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沒有考上大學的青年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不情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因爲兒子是第一次去送郵件,父親不放心,所以就跟着去了,在中途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讓兒子和父親的關係由陌生到熟悉。

影片中畫面很美、情節樸實、情感真摯!父親對兒子一直默默的關懷,兒子也慢慢理解了父親。其中有幾件事讓我十分感動。父親和兒子在走到一個分岔小路的時候,父親突然說:“要從這裏走,送一封信。”兒子只好跟了過去,他們來到一個老人家裏送一封並不存在的信,五婆是一個失去兒子,每天都坐在門前等她的孫子回來的孤獨的老人。父親給了老人10元錢,把信上的內容“讀”給五婆聽,父親“讀”了一半,讓兒子繼續“讀”。老人剛開始並不信任青年,但是後來對他的態度有了改變,因爲老人覺得他讀信的時候就像從自己的孫子嘴裏說出來的一樣。父子倆人出了老人家的門,父親還對兒子說,要經常來看五婆,把信上的內容“讀”給她聽。從這裏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熱心、善良、有責任心的人!

在他們需要趟水過河的時候,兒子執意要背父親過河,父親在兒子的背上掉下了眼淚,他覺得兒子長大了!兒子卻覺得父親老了,小時候覺得父親是那麼高大,現在卻還沒有郵包重,他心疼並且理解了他的爸爸。

這部影片讓我收穫很多,父親對待工作認真的態度,父親的樸實、善良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篇三

昨晚看了一部老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講述大山裏,兒子接下了父親送了一輩子的郵路。兒子上班第一天,父親帶上長年在其左右的忠實老狗決定陪兒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這一趟送信,兒子理解的父親的辛勞,父親懂得了對家人的虧欠。這部電影若是僅用這寥寥幾句話概述,不能寫出它的妙處之萬一。

影片的節奏非常緩慢,所有的欲言又止的感情皆融在那滿山深深淺淺的綠裏。導演似乎偏好拍背影,他總是讓人物坐在門外、走在山裏、走向黃昏,鏡頭慢慢拉遠,讓人物漸漸地和大自然融爲一體,成爲大山的一部分。然後再遠遠地飄來幾句話畫外音,你若是沒有專心聽,你都抓不住這幾句話。這條郵路,對兒子來說是第一次,對父親來說是最後一次。山色青蔥溼漉漉的石路、媵汝駿的笑總在臉頰邊一現即逝,劉燁眼神倔強又深情,兩個人總在默默地走着,一切盡在不言中。

影片的情節非常簡單,所有的扣人心絃的感情皆是掩卷後才能細品其間的感動,有傷感處卻不能落下淚來,只是心默默地很難過,讓人忍不住想要說點什麼。影片所有人物語言簡潔,但眼神和動作卻充滿了張力。《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篇唯美、含蓄、溫馨、雋永的散文,瀰漫在光影音樂之間的是濃得化不開的情愫,父子之情,郵遞員與山民之情,人與動物之情,人與自然之情。這條路越往前走,兒子就離父親的的心越近。這已經不再是一條簡單的山路,更像是父親往返了一生的心路。所有的感情都是沉默而不善於表達的,卻又柔腸百轉。

影片的人物非常出色。倚門等的奶奶抖抖索索的手和空洞卻滿是渴望的眼神;“這是我的工作呀”的轉娃。最經典的就是父親和兒子,全是眼神戲。電影在詮釋父親的方式方法上沒什麼新奇的角度,一路的伴隨、甚至是喋喋不休的嘮叨提示。不疾不徐緩緩而行這種樸素的寫實方式,才更深入靈魂。劉燁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個人認爲應該是他的最經典的作品,後來的他在任何一部戲都無出其右,再也沒有這部戲中的清澈乾淨就像山裏的泉。劉燁在這部影片中的眼神不是溫潤如玉,也不是瀟灑風流,是有點羞澀、有點喜悅,有點堅定讓人信服,就是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的端正大方,讓人怦然心動。

世界早就變了,光怪陸離,變化莫測。人們等不了簡單而從容的生活,都急着去往任何一處想去的地方。這樣的快節奏常讓人疲憊不堪,與其說無暇擁有閒適的時光來安靜的閱讀,不如說是被海量的信息讓人浮躁不安。連沉靜下來觀影的時間,都顯得如許珍貴。感謝這個夜晚的文字和影象,給了我一個的美好心境。唯美而詩意,滿目的綠色,滿心的溫情充盈其間,隨着飄忽閃爍的影象靜靜的流淌。它彷彿描摹一幅水墨寫意的長卷,吟頌着久遠的善意、質、誠懇、溫和、奉獻、平凡。人類真正美好的感受,都會成爲說不完的老話題,老故事,成爲無可替代的經典和永恆。

這部電影平淡,卻感人至深,每一句臺詞都是經典,每一個畫面都是藝術。這本就是一部平靜的電影,沒有英雄要挽救人質,沒有公路上的汽車追逐,沒有你儂我儂、生離死別的愛情。它只適合深夜,一個人攜一顆安靜從容的心,一起走一段沒有風景可看而且孤獨寂寞的旅程。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篇四

20年的春節即將過去了,明天就是過大年元宵節了,現在感覺對過年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了,沒有了兒時的歡樂和熱鬧,也沒有到處走親戚,一個年就這樣平淡無奇地過了,哎!

昨天在電視上看了《那山那人那狗》這部老電影,真的讓我感觸頗深。影片中由劉燁扮演的男主角住在一個偏僻的農村裏,他的父親是一個認真負責有愛心有責任的郵遞員,負責把郵件送到更偏僻荒無人煙的山裏人家,他一當就當了二三十年,郵遞這條路曲折坎坷,要過河,要爬山,要翻山越嶺,但是他都這樣一如既往地堅持了二十幾年,現在年老體衰,因長期過河又引發了腳痛,所以他把這個艱鉅困難而光榮的工作交給了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充滿理想有抱負,但是爲了能實現父親的願望,他雖然不是特別喜歡當郵遞員,但是他還是答應了父親,在一次和父親一起送郵件的路途中,讓他真切體會到了父親的偉大和辛苦,他這麼辛苦地送郵件,就是爲了這些居住在窮鄉僻壤的父老鄉親啊,這些鄉親也特別地喜歡他,對他十分友好,以前劉燁還埋怨自己父親經常不在家,而與他爹有些生疏,但是通過這次同行,讓他真正理解了父親,讓他感受到了父親的偉大和辛苦,這時他對父親產生了深深的父愛,並揹着年邁的父親過河,讓他父親十分欣慰感動不已。他父親養了一條叫老二的狗,十分忠誠聽話,可以說與他父親相依爲命,並十分地理解父親的想法,並幫着撿丟掉的信,幫着帶路,這條狗真的很乖啊,後來劉燁獨自一人去送郵件時,這條狗就跟着他一起翻山越嶺,把郵件送到這些山裏的人們。

從這部電影中,讓我感受到了山裏人的淳樸熱情,讓我感受到了劉燁父親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堅守,讓我感受到了劉燁的孝順認真理解,讓我感受到了老二的忠誠老實,也讓我感受到了山裏人雖然生活十分艱辛條件十分艱苦,但是他們卻樂觀積極地心態……真不愧是一部好電影啊!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篇五

矮矮的石橋壟斷了淺淺的小河,它們組成了一個和諧的圓,上半圓是碧綠的稻,下半圓是碧藍的天。

他是一位父親,一個丈夫,更是一位串鄉幾百裏的鄉郵員。如果生命都會擁有一個刻度,那他生命的刻度就是那條漫長蜿蜒的郵路。然而,年齡是一座翻不過的高山,腿腳不便讓他在郵路上的日子愈發漫長。於是,他把沉重的郵包交付給了唯一的兒子。可他又何曾放心,他堅持要走最後一次。

蜿蜒的小道,深深淺淺地劃過蔥綠的山丘,與小溪相傍,與水車相約,與太多的風景相合,拼成了清麗的水墨鄉村圖。

樹蔭婆娑,倒映在路面上,兩個搖晃的身影緩緩出鏡。他們的路線不是沿路前行,而是裁彎取直,趟河而過。爲了抄近路,他不知趟過這條小河多少次,深諳那波光盪漾下潛藏的冰寒。年輕的兒子也毫不猶豫選擇了趟河而過。兒子靈巧地躍下河,接過他手裏重重的郵包,高高舉過頭頂,顫顫巍巍地渡了過去。待把郵包安置好以後,兒子又趟回對岸,到了父親的跟前。兒子微微屈膝,扎穩了馬步,然後回望了他一眼,示意他上背。他有些扭捏,但幾經推讓,兒子還是將瘦骨嶙峋的他穩穩地背在了背上。他默默地感受着多年來從未觸及的屬於兒子特有的溫度,悄悄抹了把奪眶而出的淚。

長長的路上,兒子用樹枝掛着收音機不時聽上一段兒,偶爾問他:“這麼長的路你一個人不覺得無趣嗎?”他總是不以爲然地回答:“總惦記着趕路,哪有閒工夫在意有趣沒趣的。”

他的確是一個稱職的鄉郵員,幾百裏的郵路,即使有無路的山崖,即使有刺骨的河水,即使沒有一個人跟他說話,一踏上就是幾十年。

最後這一趟,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對鄉親們介紹交待:“這是我兒子!以後,這條郵路就由他來跑!”語氣裏充滿了驕傲,眉宇間滿含着信任。

青山依舊蒼翠,花草散發着幽香,河流還是那麼清澈,泥濘的羊腸小道繼續蜿蜒向前,最後的這趟郵路上,那個孤單的身影更加壯碩,步伐更加堅實。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篇六

熒幕裏的深白:

那山,是綠的讓人妒忌的。

那人,是樸實的讓人心疼的。

那狗,是忠實聰明的讓人喜愛的。

如果沒有一起走過這條路,他們的愛還要隱忍多久……

已忘了初次看這部電影是何時,應該年紀還很小,但是那山那人那狗仍在腦海裏留下過印象。如今自己已經初長成,慢慢逼向大人的年紀,去過幾座山頭,感受過那裏的人家,再次看這部影片,自然會有不一樣的觸動。

一條難而漫長的郵路,隔閡的是父與子之間的感情,看不見的是艱辛。沒有過多的累贅,郵包打好了,我們就上路。

一條郵路,包含了成長,包含了理解,包含了默默的關懷和愛。每當父親看到兒子時候那種自然而會心的笑,我的心就會覺得很暖很感動。這樣樸素的愛,大概只在這山水路間。好多話,都說不出來。兒子連爸爸都不怎麼叫,彷彿覺得沒法開口。父親關心兒子的機會也不多,因爲心繫腳下的路,更何況,深山裏的父老鄉親的寄託的傳遞都需要他來完成。這樣責任深重的事情,還是交給自己的兒子來做吧。跟自己走過一回,他或許就能理解。兒子背父親過河那個讓人潸然淚下的瞬間,一切的愛都釋然開來。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篇七

都說母愛如涓涓溪流,隱忍而綿長,釋放得絢爛多彩;父愛如巍巍高山,剛強而威嚴,演繹得博大精深。其實,父親給予孩子的愛也可以很細膩,像雨一樣濯洗心靈。父愛同母愛一樣偉大,只是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而已。

導演霍建起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把我們帶進20世紀80年代的湖南西部山區,講述了一個即將退休的郵遞員父親,帶着剛剛接班的兒子跋山涉水,熟悉郵路的故事。一路走來,兒子瞭解了父親過去二十多年的生活歷程,父子倆的心路,也逐步接近;彼此的感情,迅速得到增強。影片歌頌了父子間的脈脈溫情,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款款深情。

影片一開始就呈現出的一幅大遠景,讓我們領略到湘西恬靜的村莊、鬱鬱蔥蔥的樹、古老的房屋,風景唯美。然後鏡頭進÷步推進,把我們領入故事的開始。男主人公以獨白的方式介紹自己接替郵遞員父親的原因。父親千叮嚀萬囑咐,因不放心兒子而決定與他一起上路送郵。那條一直跟隨父親的黃狗,在影片中也被賦予人的特徵,被親切地叫做“老二”。

色彩鮮豔是影片的一大亮點。美術專業出身的霍建起在對色調的選擇上安排得十分巧妙,全片都以“綠”爲主,襯托了山裏人純樸的民風,隱喻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這條美麗的山路是愛的見證。一路上,父親看似嚴肅,卻時時刻刻叮囑不熟悉路徑的兒子當心腳下的路,問他喝不喝水,生怕他受苦,還囑咐他郵包應放在頭頂,讓他舒適。鏡頭倒敘了父親與母親初次見面時的場景,情節雖小,但這卻是父親母親之間愛的見證,父母是在這條路上相識的,沒有它也不會有自己。鏡頭還倒敘了自己的童年時光:父親嚴格,因此自己怕捱打,加上彼此缺少溝通,難免產生隔閡。但是現在,父子一同走在這條山路上,彼此有了共同語言。兒子體會到了父親當年工作的艱辛,父親算是給予了兒子二十多年的補償。

這裏的人善良、勤奮、樸質、甜美。當父子把信交給五婆的'時候,五婆雖失明瞭,但她依舊對着他們微笑,並喂老二東西吃。她雖無依無靠,但男孩卻把她當作自己的奶奶,念信給她聽,自己像親孫子一樣疼她,五婆感動不已。兩人素不相識,卻能相互關愛,這是一種超越親情的大愛。父親幾乎送交每一封信,都會對人們說:“以後我不用送信了,兒子是我的接替者,他送信就等於我送信。”這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信任,他爲有漸漸懂事、長大的兒子而自豪。那位侗族姑娘帶着草帽,穿着一身白色帶紅點的衣服,體現了山裏人純樸的特徵。侗族姑娘與父子二人和老二相遇,主動打招呼,男孩與姑娘都相視而笑,那微笑是青澀的。在喜慶的日子.隨着夜幕降臨,山裏響起了嘹亮的侗族歌,人們跳起了侗族舞,男孩與那女孩也一起跳舞。看見兒子與他們玩得盡興,父親也安心地睡着了。得知父親要退休後,山裏的孩子們都依依不捨地去送別。幼小的孩子也被父親曾經的勤奮工作而感動,他們對老父親也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這裏的狗兒也富有靈性,重情義。在父親的勸說下,小狗與父子二人一起上路,當男孩在半路上回頭髮現自己的父親不見蹤影時,老二看着他焦急的神情,便把頭轉向父親即將走過的地方,父親果真走了過來。當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男孩打開郵包,信件卻被大風吹得四處飛揚,父親奮不顧身地去撿,老二也忙着用長嘴叼信,最後信件毫髮無損,兒子欣慰地笑了。這一情節的安排,深刻地表現出了即將退休的父親對工作的眷戀和不捨。老二是父親最好的朋友,它知道父親這些年的不易,它一直都在盡力幫助他,守護他。

父親在兒子面前表現自己的高大,說明自己還不年老;兒子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的強大,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可以獨當一面。父與子之間的關係,可以如此微妙。

父與子的親情,男與女的深情,人與人的友情,人與狗的感情,都在這部影片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情節雖簡單,事件雖小,但故事的主人公卻生活得豐富多彩。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篇八

什麼樣的生活是幸福的?深入生活最細小的空隙,窺探那裏動人的情感的祕密。

《那山、那人、那狗》爲我們打開了一扇認識另外一個世界的窗戶。也許,我們這輩子也不可能到那樣的山裏生活,不會和那樣的人在一起,可是從鏡頭裏,那山美麗的讓我們驚心,不,不是美麗,是淳樸的、真實的震撼我們這些被水泥包裹的靈魂,蔥綠逼人的綠,漫山遍野的綠,綠的透過屏幕好像能呼吸道那沁人心脾的野草的芳香。溪水那麼幹淨,水珠晶瑩透亮,水車在緩緩的轉動,牛悠閒的吃草,天那麼純淨的藍着,古舊的木屋、古舊的木橋、木橋上不知誰放的水罐……這,應該就是藝術的魅力,真實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這比一切的語言更打動人。我們在它的面前會自慚形穢,我們是瓶子裏的塑料花,而它是在陽光下盡情開放的野花,芬芳的、美麗的。

在這隻有兩個主人公的影片裏,從頭至尾故事在靜靜的流淌,如一條潺潺的小溪,不波瀾壯闊,不激流飛濺,只是靜靜地流淌,但那些小小的浪花,是那麼晶瑩的,動人的飛揚,飛揚着人類生生不息的真、善、美。爸爸對自己這小小的鄉郵員工作的責任和愛,年輕的兒子的懂事,父子之間真正像男人一樣的理解和關愛。讓我想起許多生活中的父子許多年裏的互不理解,在歲月老去的某一個瞬間感人地和解。也有的爸爸帶着深深的遺憾離開人世,兒子在自己走向老年時有一天會幡然悔悟。大部分的爸爸和兒子在他們的生命裏有一道高高的情感的山需要翻越。

爸爸對媽媽的愛,對哭兒子想孫子的瞎眼五婆的關愛,對癱瘓在牀的老人匯款單的特別交代……點點滴滴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這樣的溫情是我們這個一切爲了追求經濟利益的時代所缺失的。

影片只有短短的不到兩個小時,但讓人感覺它遠遠沒有結束,它只是那個生活的河流裏一個橫斷面,正好讓我們看見了,我們是幸運的。然而它仍然在繼續。兒子和父親在工作的觀念上仍有小小的分歧,兒子會在方便的時候搭載一段公交車,兒子會在山路上邂逅一段美麗的愛情,山路修通了,兒子會騎上摩托車工作,兒子會寫信譴責五婆的孫子,五婆的孫子會回來看五婆,五婆臨終終於拉着孫子的手離去了,兒子因爲工作出色會升職……

那狗,胖乎乎的被呼作老二,它在一家人的心裏就是家裏的第二個孩子,它隨主人翻山越嶺,爲山裏人送信,它被那麼多鄉親們所喜愛。它那麼聰明,會爲主人帶路,會在過河時走在前面會爲主人擋住湍急的流水,會爲主人叼來乾柴烤火,會爲主人追趕被風吹走的信件……

日子如水般流走,影片背後主人公的日子還有生活中我的日子都在一分一秒不停息的流走,怎樣的生活是幸福的?怎樣的生活不辜負生命賜予我們的美好?《那山、那人、那狗》告訴我們,深入生活最細小的褶皺裏,窺探人性中最真實最動人的祕密,幸福將至。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篇九

我喜歡故事簡單、人性溫暖、世界美好的電影。生活已經夠累了,不想複雜。如果電影觀後,能給生活抹上暖色的詩意,那是最好不過。好電影應該給人安靜的快樂的感覺,或許微微憂傷,卻也是甜蜜的傷感。

今天我看那山那人那狗,發現這電影如此溫馨詩意,深深打動了我。我沒有被廉價地煽情得流出眼淚。以前看過一些電影,被煽情得幾乎落淚,看完之後,卻忘記爲什麼要哭。但是看這部電影,不想哭,也不想笑,很平靜的心情,卻如此戀戀不捨,不想從電影的意境裏走出來。

一直想,如何寫電影觀後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閱讀文章感覺不太累,好像聽我談心。在他們聽完之後,被一個漸漸加強的慾望控制——去看看這部電影,因爲游魚說過的。

回憶一次遠足,在深山看到幾戶人家,有點破敗的房子掩藏在樹林之間。走近,看到幾個老人在曬太陽,好奇地看着我們。時光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只是表明陽光從這個牆頭移到那扇木窗,然後他們感到肚子已餓,該點燃乾柴,熱熱冷飯。

他們不願意離開大山,雖然子女已經移居山下。老人一輩子住在山裏,覺得離不開大山。山裏人爲什麼愛住在山裏?大概沒什麼理由,猶如雙腳穿在舊鞋子裏,就是感到舒服。

許多深山貌似杳無人煙。可是沿着山間小道——那是砍柴人踩出的小道——走着走着,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看見炊煙,聽見雞鳴。那些小路好像一條長長的青藤,而村莊就是開在青藤上的花朵。

村莊里人們如何聯繫外界呢?

電話是沒有的。中國電信不可能在荒山之上拉出數十千米的電話線,就爲安裝一兩門一年到頭沒打幾次的電話。就靠人傳話吧。某人打工回來了,會捎回幾句話。要不,就寫信!現在很少人寫信了。

但是《那山那人那狗》是拍攝於十年以前的電影,那時的山裏人,就是依靠寫信聯繫山外的親人。於是就有一個郵遞員穿行在山間,傳遞着信息,傳遞着親情,傳遞着文明。有一天,郵遞員年老了,那跋涉過山坡、樹林、小路、草地、清澗的雙足,也老了,常常感到疼。於是老郵遞員決定讓兒子接着送信。

爲什麼一個郵遞員在孤寂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一輩子,是什麼支撐着他走下去?或許走在山路上,風裏來雨裏去,讓雙足挺累的,可是他的心不累。因爲他的心安靜、簡單、真摯,所以才把寂寞的職業做成快樂的事業。但是現代人的雙足不願意走路了,卻常覺得腳那麼累,更加讓人絕望的是——比腳更累的是人的心。

因爲電影沒有什麼煽情鏡頭,也沒有深刻話語,只有冷靜的鏡頭搖過青山,搖過老人,搖過似乎走不到盡頭的山路。正因爲鏡頭如此乾淨,所以故事如此簡單。正因爲故事簡單,所以心情如此安靜。正因爲心情如此安靜,所以一顆失落過的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