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在山的那邊說課稿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在山的那邊說課稿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語句的深層含義;

2、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的哲理

過程與方法: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詩歌

2、反覆朗讀感悟,體會詩歌中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詩歌中闡述的人生哲理,體會作者爲實現理想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

2、學會設計自己的人生,並樹立爲人生目標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義

2、嘗試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品味詩中重點字詞及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文中所闡述的人生哲理,並能聯繫生活實際加深理解

教學難點:

對“山”與“海”的理解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已經從國小進入了中學,這個時候就是你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起點上,相信每個人對自己以後的人生都會有過朦朧的“夢”,這個夢就是我們的理想,你們的夢是什麼呢?能給大家說說嗎?(請4、5位同學起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的理想都很不錯,我們又該怎樣爲着理想而努力奮鬥呢?(學生各抒己見)

不錯,理想的實現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要有毅力和恆心今天我們學習的《在山的那邊》,就是一篇關於理想實現的詩歌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啓發。

2、寫作背景

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當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裏,一直沒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環抱着的羣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而作爲一個充滿着強烈好奇心的少年,決不會滿足於這片小小的天地於是他產生了一種想法,在山的那邊是什麼,併爲着這一個理想進行艱苦地探尋,甚至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後來,他把在探尋和奮鬥過程中的所有感受和體驗寫成了一首詩,於是就有了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

二、初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正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以下字詞的音形義

癡想 (chī) 隱祕 (mì) 苦澀(sè) 凝成 (níng) 誘惑 (yòu)

喧騰(xuān) 耽於(dān) 一瞬間(shùn) 喧騰(xuān) 枯乾(kū)

癡想:不能實現的癡心想法 一瞬間(shn):一眨眼之間

誘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②吸引、招引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引着我喧騰:喧鬧沸騰文中指大海的洶涌澎湃 隱祕:隱蔽,不外露

鐵青: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 枯乾(kū):失去水分,沒有水

3、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三、研讀與賞析 默讀詩歌,思考問題:

1、詩歌兩部分各寫什麼內容?

從時間上說,第一詩節寫我童年的時候;第二詩節寫我長大以後

從內容上說,第一詩節寫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詩節寫我長大以後的拼搏和奮鬥

第一節:我的童年;我的想望和困惑

第二節:我長大後;拼搏和奮鬥

2、詩歌中的山還僅僅是山,海還僅僅是海嗎?探究一下,“山”與“海”蘊含着什麼意思?

從象徵意義上說,第一詩節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山”和“海”,第二詩節中的“山”象徵了困難,“海”象徵理想的境界

3、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到達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只有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四、小結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羣山和大海爲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羣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鬥,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實現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爲多次奮鬥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

《在山的那邊》說課稿

《在山的那邊》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一)教材分析;(二)生情學情分析 (三)教法分析;(四)學法指導;(五)教學流程;(六)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七—九年級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單元,這篇課文是當代詩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與“海”這兩個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自己成長中的人生感悟,並啓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饒,堅持奮鬥,要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要一次次戰勝失敗和苦難,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對剛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首新詩很有吸引力,在國小他們接觸更多的是格律詩,這首新詩語言美,富有節奏韻律,會給學生們一個全新的感受,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本單元以人生爲主題,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這在起始階段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對形成學生的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着積極和深刻的影響教師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爲目標,牢牢把握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迸出思維的火花,體驗對人生的感悟,培養樂於探究的學習習慣

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根據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的能力目標定爲:1、初步瞭解詩歌常識,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理解、積累癡想、凝成、誘惑、喧騰、一瞬間等詞語,學會運用;3、學習象徵的手法根據新課標要求: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我把本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定爲: 1、學會朗讀、品味詩歌語言2、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感悟詩歌3、領會詩中“山”、“海”藝術形象蘊含的意味(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感悟人生,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啓迪;2、樹立正確的理想,積極樂觀的生活,實現人生價值(確定此目標的依據是:新課標中強調了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新課標要求“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爲:反覆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本詩的難點是: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國中學生在閱讀時能夠了解常用的寫作手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爲此我特確定本課的關鍵點是:理解文中“山”與“海”的象徵意義

二、生情學情分析

我面對的是剛進入國中的學生,他們對國中語文的學習還處於一個適應期.國中語文與國小語文在學習方法上與知識結構上有很大的區別.就學習方法而言,國小語文的學習,主要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藉助工具書學習,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國中語文要求學生能獨立藉助工具書學習,能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知識結構而言,國小語文注重字、詞、句、段的積累和運用,國中語文在此基礎上注重課文的閱讀與分析本課是詩歌,它的意蘊深刻,學生難以理解,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很難體會詩的情、理、意等這加深了他們對內容理解的難度,再加上學生面對的是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心理上會有緊張感和膽怯感,這會影響教學效果好在他們在新的環境中表現出了很強的求知慾

針對以上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我制定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採用了對應的手段

三、教法分析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爲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準備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反覆誦讀法

新課標明確要求:“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誦讀既是詩歌教學的目標,也是詩歌教學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讀,以讀激情,以讀感悟,從而體會詩的感情,理解詩的意蘊

2、討論點撥法

在加強詩歌朗讀訓練的同時,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賞詩、品詩的過程中學生自主質疑,師生合作探討學習,對於學生難於解決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撥,讓學生能整體把握全詩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人生的感悟

3、多媒體教學輔助法

運用聲、像、圖三維於一體的多媒體課件,使課堂教學內容更直觀,教學手段更便捷,適當穿插展示課件能創設教學情境,又能解構文本因此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課件的提示,能激情導思、遷移,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課堂,體現詩的情美、理美、文美、意美

四、學法指導

1、課前預習

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培養學生能獨立發現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誦讀悟情法

指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掌握朗讀詩歌的要領,體會作者在文中飽含的感情

3、品讀悟理法

學生在品詩的過程中,自主討論,解決詩中不理解的句子,獲得人生的感悟

4、情感遷移法

學生根據詩給自己的啓示談自己的生活經歷,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教學流程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參考教學重、難點,我將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展開教學活動

(一)導入新課,激情揭題(此環節4分鐘).,

步驟1:由“夢”說起,老師有感情的說:“童年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我們會編織美麗的夢想,你們童年時都有過哪些夢想呢?今天能告訴我嗎?”

步驟2:學生各抒己見,各抒己夢(此環節的目的是激活課堂,使學生進入自主角色)

步驟3:教師小結,引出課題,展示圖片

(二)檢查預習情況,積累詞語(此環節3分鐘)

步驟1、出示課件,明確學習目標

步驟2、展示課件,朗讀生詞,點評(此環節落實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詞語)

(三)整體感知,品讀感悟(此環節18分鐘)

步驟1、欣賞品讀詩歌第一節,體會感情,品味語言

①指名朗讀詩歌的第一節學生評議,開展比較讀,比賽讀的活動(此環節的設置是爲了讓學生能準確把握詩歌第一節的感情基調)

②教師發問:朗讀詩歌第一節,你讀到了什麼,有何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習品讀詩歌.

③播放課件,聽讀課文,體會意境(此環節的設置是爲了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情感共鳴)

步驟2、欣賞品讀第二節

①老師範讀,學生仿讀,生生評議;(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②學生配樂朗讀;

③老師發問,你讀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④教師點撥,學生評議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以讀促讀,以讀悟情,在讀中比較,在讀中品味,並領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主動探究的意識,同時尊重學生的探究成果,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合作探究,研讀詩歌(此環節12分鐘)

1、教師提問:你們通過讀、聽發現兩節詩中“山”與“海”有什麼不同含義嗎?

(此環節的設置是爲了落實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學習象徵的手法,體會它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2、學生誦讀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自主品味揣摩詩歌的語言從中發現問題,共同探究賞析

(此環節的意圖是創設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既獨立思考又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五)聯繫生活,感悟人生(此環節8分鐘)

請學生根據詩歌給自己的啓示,談談自己的親身經歷(此環節的目的是落實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

(六)寫作訓練

(新課標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新課標要求:“在寫作中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爲此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和收穫表達成文字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