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36W

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精品多篇)

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 篇一

大型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在焦裕祿同志逝世50週年紀念日5月14日這天在全國影院上映。同時《永遠的焦裕祿》將作爲全國第二批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教材

《永遠的焦裕祿》緊緊圍繞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的475天,通過焦裕祿的領導、同事、子女以及宣傳、研究焦裕祿事蹟和精神的作家、學者的動情講述,回顧焦裕祿在蘭考475天以及在洛陽礦山機器廠9年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後許多不爲人知的動人細節,還原了焦裕祿成長生涯中最光輝的生命軌跡。

影片真實、樸實、感人,場面宏大、資料翔實、細節突出、催人淚下,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優秀的電影紀錄片,思想性、藝術性俱佳。

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他把生命交給了這片熱土,他沒有高談闊論、沒有留下什麼警世明言,甚至沒有像樣的政績工程,但他有一顆火熱質樸的心,他心裏想的是人民,他的所作所爲是爲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蘭考那鬱鬱蔥蔥成片的泡桐林銘記了他光輝的一生,如今長滿了莊稼的昔日的鹽鹼地證明了他的豐功偉績,他是人民的兒子!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 篇二

焦裕祿老書記離開我們已經50年了,作爲新時期的一名縣委書記,對他最好的緬懷就是踐行和弘揚好焦裕祿精神。他可歌可泣的業績,成爲了每一位縣委書記和廣大黨員學習的光輝榜樣,也是我立言、立德、立行的“量身標尺”和“精神燈塔”。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點點滴滴,完美地詮釋了“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擔當。“責任擔當”四個字,字面普通,卻內涵深邃。嘉善地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肩負着建設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這一神聖使命。作爲縣委書記,我常捫心自問:自己在勇擔示範點建設國家使命、爲長三角地區作示範上做得夠不夠?在推進省級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創造新經驗上做得夠不夠?在把握38萬嘉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真正實現“物質富裕、精神富有”上做得夠不夠?對照焦裕祿這一標杆,我感覺,自己缺的正是擔當責任的高遠境界和樸素情懷,迫切需要牢固確立事業意識,當好“掌舵人”、跑好“接力賽”,自覺帶頭在先,充分激發嘉善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的主人翁意識,在“擰成一股繩”中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嘉善這個小縣的“大責任”。

每一次對照焦裕祿的奮鬥精神,對我來說,都是一次作風差距的深刻反思、一次精神思想上的深刻洗禮。論條件,再苦苦不過焦裕祿;談困難,再難難不過焦裕祿;講作風,再硬硬不過焦裕祿。深刻剖析自身,我認識到自己直面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等縣域科學發展共性難題的膽識不夠足,親力親爲衝在治水第一線、打造江南美麗水鄉的作風不夠硬,破除小富即安和守攤思想、敢闖敢冒的勁頭不夠足。歸結起來,根本原因在於自己的奮鬥精神淡化了,一定程度上存在畏難情緒,怕惹“馬蜂窩”,怕背“炸藥包”,沒把奮鬥作爲一種責任擔當起來,存在奮鬥定力不足、奮鬥方法不當、奮鬥本領不高的問題。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帶頭奏響“奮鬥”這一時代強音,帶領幹部羣衆鼓奮鬥勇氣、激奮鬥精神、鉚奮鬥勁頭,抓緊幹,科學幹,啃下難啃的硬骨頭。

對照這樣一面穿越半個世紀的“明鏡”,自己雖是從農村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但不知不覺中漸漸遠離了羣衆,習慣於以“上網”代替“上門”,以“電話”代替“談話”,重視進“家門”,忽視了進“心門”,羣衆路線在踐行中由“實”變“虛”了。特別是與焦裕祿“心裏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境界相比,自己身上多少還存在一種高於羣衆的領導感和遠離羣衆的距離感。當前,嘉善要建設“民生幸福新家園”,對於我,這裏的羣衆就是我成長的土和水,紮根這片土地奮鬥,就是要向焦裕祿看齊,多想羣衆少想自己,多想事業少想名利,與羣衆“面對面”消除距離,“手拉手”凝聚力量,“心貼心”真情辦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數”去換取鄉親們的“幸福指數”。

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 篇三

“焦裕祿精神”概括爲“心中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做一個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盡不能騎在人民頭上橫行霸道。時時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興奮不興奮,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同意不同意作爲想題目、辦事情動身點和回宿。

焦裕祿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裏,幾近走遍了蘭考的每寸土地;他下鄉住的是農民養牲口的棚子;縣委有汽車,他卻始終騎自行車;天下大雨,他冒雨勘察內澇情況,爭獲得到水患的第一手資料;爲抵住肝病的疼痛他竟然把坐騎抵出一個窟窿;勤勉地深入實地調查,學習羣衆的經驗,解羣衆之疾苦。雖然他沒有做什麼震天動地的事情,僅僅憑這類精神就足以改變蘭考人面對三害的態度,正是這類精神鼓勵着蘭考人把貧困的蘭考建設成了夢想中的蘭考。

看完這篇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焦裕祿同志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動身的求實精神,大力提倡求真務實的作風。他揹着乾糧、拿起雨傘,和大家一起在蘭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歸槽。乾旱季節,他親自用舌頭辨別鹽鹼的種類和土的含鹼量。在同自然災害的鬥爭中,焦裕祿同志不顧重病纏身,忍受着嚴重疾病的折磨,在風裏、雨裏、沙窩裏、激流裏,堅持度過了一百二十多個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個大隊,跋涉五千餘里,終於摸清了蘭考“三害”的底細。他冒雨勘察並親自動手和羣衆治理內澇,虛心請教羣衆養馬、防風沙的經驗。

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勤勤懇懇歷歷在目,焦裕祿同志腳踏實地幹事,果斷克服浮躁情緒和急功近利心理,反對不切實際、違反科學的瞎折騰和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一個人的地位不用太高,一個人工作的時間也能夠不長,只要此人實實在在爲人民做事,人民就永久不會忘記他。

在物質生活極大改善的社會主義的今天,焦裕祿精神有極大的學習價值。當代中國的生態破壞問題、環境污染問題、貧富兩極分化問題、公共安全問題、文化衝突和國際安全問題等,這些都是當代中國面對的挑戰,我們要借鑑焦裕祿同志求真務實、知難而進,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始終保持敢作敢爲的勇氣和迎難而上的英氣,不怕矛盾複雜,不怕任務艱鉅,勇於挑起重任,勇於克難制勝的精神。

新時期的我們要傳承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不忘焦裕祿同志在平凡崗位的實幹精神;不忘焦裕祿同志不畏艱難、敢於挑戰和克服困難的英勇氣概,不忘焦裕祿同志愛戴羣衆,不搞特殊化的廉潔作風。今天的我們雖然工作內容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在爲人民服務,都應該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做事,在困難面前,不能被其矇蔽雙眼,要知道烏雲的背後往往是陽光普照,但要如何撥開這重重障礙,仍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謹慎對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