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對口幫扶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天津市河東區對口幫扶寧縣第三期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對口幫扶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2019年5月11-12日,本人有幸在寧江國中參加了天津市河東區對口幫扶寧縣第三期骨幹教師培訓,培訓的是來自於天津市河東區教育中心的趙麗茹老師。經過兩天的培訓,收穫頗豐,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人能夠靜下心參加學習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習要樹立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學習的理念;要把學習作爲一種必要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來認識和對待。我非常珍惜能有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因爲它不僅是我職業生涯的新的奠基點、人生的又一起跑線,更是我服務學生、服務學校、服務農村教育事業,實現自我價值的前提和條件。對於作爲一名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我來說,既要有爲學生、學校服務的意識,更要有服務的本領,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具備廣博的知識理論、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個人素質,才能真正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趙老師和我們進行了交流,對我們進行了引領,她的講解內容豐富、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生動形象,且觀點鮮明、見解獨到,使我深刻地感到自己的認識明顯存在侷限與不足,老師或幽默或儒雅的風采讓我爲之傾倒,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爲之震憾,他們精彩紛呈的理論演繹和彰顯個性的理念宣揚讓人折服。本次培訓,好比面對一桌豐盛的大餐,一盤盤“山珍海味”讓我們目不暇接。

一、品——課程之豐盛(培訓的基本情況) 這次培訓課程涵蓋面廣,內容非常廣泛,新課改、教學預設、課題、兒童教育等無不涵蓋,既突出了時效性、針對性,又是完美的整體,既體現了黨和國家的良苦用心,又說明了教育部對這次“國培計劃”的高度重視,獨具匠心。教學內容上的精心編排,課外活動上的周密部署,名師的言傳身教,無一不體現出組織上的高度重視和良苦用心。令人耳目一新,在學習期間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學無止境”,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流連忘返。

二、感——理論之精華(名師授課的特點)

不同專家,不同理念,不同視角,不同收穫。由於專家教授們從事不同的實踐活動,研究領域不同,理論背景不同,正是這樣精彩各異的身份才使我們吸納不同的信息,啓發我們多樣的思考角度。專家教授能將豐富的實踐經驗、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理論積累融會貫通,思維活躍,視角新穎,於此總結出的觀點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課堂上厚積薄發的從容這給了我們諸多思考。

同時在他的講座中我也找打瞭解決問題的答案:一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儲備淵博的語文知識,錘鍊良好的思想品質。二是避免把尊敬學生搞成無原則的吹捧,杜絕把欣賞和讚美學生演變成上課時奉行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原則。三是不能將愉快的教學庸俗化。

趙老師講的《英語閱讀課的策略》,結合微課視屏,授課的角度新穎,把具體案例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讓我重新認識了“教學預設”,使我明白了教學預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充分預設就不會有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但是教師的預設再充分,課堂中還是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本身也是一種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抓住這種資源,隨機應變,適時引導學生,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當,而要想提高教學機智,平時就應加強學習,多閱讀英語教學雜誌和理論書籍,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修養!

兩天的培訓讓我恍然大悟:原來課題實際就是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不產生各種問題,只要我們用心去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在做微型科研。所以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素養,必須要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做一名真正的學者型,探究型教師。

趙老師告訴我們:經驗是可貴的同時也是可怕的,可怕的是經驗沒有與時俱進,沒有發展,固守原有,沒有創造。經驗能熟能生巧,也能熟能生笨,養成惰性、倦態,而惰性、倦態是阻礙自己發展的絆腳石。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超越自我。

三、悟——行動之堅定(關於學習的啓示)

培訓雖然短暫,但是卻建立起了我們農村教師自我提升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農村教師的職業能力得到了鍛鍊、個人素質得到了提升,留給我們的必然是終身收益的收穫和永恆充實的思考。這次培訓,能融入到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汲取最先進的人文社會知識。感受到知識的更新、科學技術的進步、時代前進的步伐是如此的緊迫。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與膚淺,自身在很多方面都還存在很多差距,必須樹立勤學習、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充實自己,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

水本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一次又一次與老師們的思想、觀點發生着碰撞,他們中有的讓人迷惑,但驅使我加快思考和探索的腳步;有的讓人思路清晰,堅定了自己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勇氣;更多的是爲我找到了工作的鑰匙、教育的真諦。今後,我會一如既往,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於農村英語教育事業上,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

對口幫扶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三月二十四號至二十五號,我很榮幸地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天津河東區對口幫扶的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人能夠靜下心參加學習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習要樹立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學習的理念;要把學習作爲一種必要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來認識和對待。我非常珍惜能有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因爲它不僅是我職業生涯的新的奠基點、人生的又一起跑線,更是我服務學生、服務學校、服務農村教育事業,實現自我價值的前提和條件。對於作爲一名農村國小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既要有爲學生、學校服務的意識,更要有服務的本領,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具備廣博的知識理論、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個人素質,才能真正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羅老師和我們進行了交流,對我們進行了引領,她的講解內容豐富、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生動形象,且觀點鮮明、見解獨到,使我深刻地感到自己的認識明顯存在侷限與不足,老師或幽默或儒雅的風采讓我爲之傾倒,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爲之震憾,他們精彩紛呈的理論演繹和彰顯個性的理念宣揚讓人折服。本次培訓,好比面對一桌豐盛的大餐,一盤盤“山珍海味”讓我們目不暇接。

一、品——課程之豐盛(培訓的基本情況) 這次培訓課程涵蓋面廣,內容非常廣泛,新課改、教學預設、課題、兒童教育等無不涵蓋,既突出了時效性、針對性,又是完美的整體,既體現了黨和國家的良苦用心,又說明了教育部對這次“國培計劃”的高度重視,獨具匠心。教學內容上的精心編排,課外活動上的周密部署,名師的言傳身教,無一不體現出組織上的高度重視和良苦用心。令人耳目一新,在學習期間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學無止境”,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流連忘返。

二、感——理論之精華(名師授課的特點)

不同專家,不同理念,不同視角,不同收穫。由於專家教授們從事不同的實踐活動,研究領域不同,理論背景不同,正是這樣精彩各異的身份才使我們吸納不同的信息,啓發我們多樣的思考角度。專家教授能將豐富的實踐經驗、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理論積累融會貫通,思維活躍,視角新穎,於此總結出的觀點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課堂上厚積薄發的從容這給了我們諸多思考。

同時在他的講座中我也找打瞭解決問題的答案:一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儲備淵博的語文知識,錘鍊良好的思想品質。二是避免把尊敬學生搞成無原則的吹捧,杜絕把欣賞和讚美學生演變成上課時奉行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原則。三是不能將愉快的教學庸俗化。

羅老師講的《閱讀課的策略》,結合微課視屏,授課的角度新穎,把具體案例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讓我重新認識了“教學預設”,使我明白了教學預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充分預設就不會有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但是教師的預設再充分,課堂中還是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本身也是一種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抓住這種資源,隨機應變,適時引導學生,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當,而要想提高教學機智,平時就應加強學習,多閱讀教學雜誌和理論書籍,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修養!

兩天的培訓讓我恍然大悟:原來課題實際就是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不產生各種問題,只要我們用心去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在做微型科研。所以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素養,必須要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做一名真正的學者型,探究型教師。

羅老師告訴我們:經驗是可貴的同時也是可怕的,可怕的是經驗沒有與時俱進,沒有發展,固守原有,沒有創造。經驗能熟能生巧,也能熟能生笨,養成惰性、倦態,而惰性、倦態是阻礙自己發展的絆腳石。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超越自我,可我們不能把自己禁錮在語文專業中,我們要超越學科,學習兒童研究。現在的老師最大的毛病就是忘掉自己的童年時代,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個小大人,讓學生脫離了童真和樂趣。所以現在我們教師的最大任務就是讓兒童回到自由天性上去,回到兒童的偉大之處(兒童的生成性、創造性),回到兒童的生活狀態、生活方式上。保護好學生的學習天性,纔是老師的職責所在。永遠不要忘記語文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語文。把兒童學習的權利還給兒童,這纔是真正的語文教學。(這段您寫的很深刻,就沒改動)

總之,專家、學者的講座在激情的背後確是一種獨立思考光芒的閃射。他們在各自的理論視閾中加以探究、拓展,平面的語言文字變成跳躍的音符。

三、悟——行動之堅定(關於學習的啓示)

培訓雖然短暫,但是卻建立起了我們農村教師自我提升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農村教師的職業能力得到了鍛鍊、個人素質得到了提升,留給我們的必然是終身收益的收穫和永恆充實的思考。這次培訓,能融入到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汲取最先進的人文社會知識。感受到知識的更新、科學技術的進步、時代前進的步伐是如此的緊迫。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與膚淺,自身在很多方面都還存在很多差距,必須樹立勤學習、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充實自己,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

水本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一次又一次與老師們的思想、觀點發生着碰撞,他們中有的讓人迷惑,但驅使我加快思考和探索的腳步;有的讓人思路清晰,堅定了自己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勇氣;更多的是爲我找到了工作的鑰匙、教育的真諦。今後,我會一如既往,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於農村語文教育事業上,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