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國政府發展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很榮幸能夠參加此次2019年“中國政府發展”全國研究生暑假學校活動,也非常感謝南開大學爲我們請來了諸多教學經驗豐富、高學術水平的知名專家來擔任主講教師,爲我們重點講解中國政府發展理論與實踐的最新動態及研究成果,也爲我們也提供了各高校研究生之間學習交流與互動的學習平臺。通過這次學習,我進一步瞭解了我國城市治理方面更深層次的內容,也充分激勵和調動了我的學習積極性。

中國政府發展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同時這次暑假學習也讓我受益匪淺,其中很多內容也讓我有所思有所想。無論是從新中國以來城市治理的變遷、現代政府理論的四個維度分析框架、還是全球視野下城市社區治理的模式與結構、城市社區精細化治理的變革路徑等等各個主題,均讓我對城市治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以下重點就我感興趣的兩個主題進行歸納總結。

其一,朱光磊教授提到了四維分析框架,分別從政府的職能、政府機構、政府體制、政府過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職能決定機構、機構的關係被法律確定就是體制,三者運作起來就是過程。政府的基本職能是指國家機構活動的基本方向和最主要方向。政府的功能是來處理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各種重要社會關係,這種關係就包括處理國家的階級性與社會關係,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處理國家的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處理集中與分權的關係,處理國際關係等等。政府的功能是客觀存在的,任何國家的統治者,不論他們是否認識到了應去履行這些職能,都只能如此,只能主動或被動地去做。也要求我們對政府職能的研究應該更加深化、細化和具體化。而政府的職責的主觀色彩比較強,一個政府在選擇其政府職能時在做多少、怎麼做、有誰做等問題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我們一直在倡導轉變政府職能,這就要求從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的角度出發來簡政放權。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做到最大限度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最大限度縮小投資項目審批、覈准、備案的範圍,最大可能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原則上取消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資質資格許可。同時也要減少政府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干預,打破市場分割與壟斷,消除制約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使企業和產業在競爭中優化升級,爲經濟轉型提供“源頭活水”。更好地發揮地方的作用,各級政府要按照各自的事權分級管理,尤其是涉及改善民生的具體事項,要儘可能實行就近管理,事權調整必然涉及財權,必須加快推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將適合地方管理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審批和資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爲地方政府更好履行職能提供財力保障。從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層面來改善和加強政府管理。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在經濟領域簡政放權的同時,我們爲人民羣衆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的職責必須加強。優化必要的行政審批程序,完善審批制度,建立標準明確、程序嚴密、運作規範、制約有效、權責分明的管理制度。轉變職能、減少微觀事務管理,加強和改善宏觀管理。

同時,中國的機構設置的優勢是清晰穩健,而也存在責任不清的劣勢。解決“責任不明”問題,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特別是要在改進職責上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切實解決多頭分散、條塊分割的問題。要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加強相關機構配合聯動;要做到權責對等,明確責任及責任主體,明確各級權力部門的問責制度,形成制度上的保障;要創新監管方式,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上來。

高度體現科學性的機構改革無疑是新動能、新保障。“風物長宜放眼量”,全市上下要按照中央、省委統一部署,破除弊端,努力構建與“兩先區”建設相適應的、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其二,我對張志紅老師所講的城市社區精細化治理的變革路徑也很感興趣。課上張老師引導大家積極參與、拋出問題、從實際調研出發,帶動大家主動思考問題,短短3個小時,受益匪淺。張老師講到社區是政府實現社會管理的基本依託。社區的基本因素即文化認同。社區無邊界,因爲價值和認同自發形成社區。但中國的社區概念是從國外引進,不是基於中國自身因素髮展,屬於無根之萍,沒有自發的基因,也缺乏居民的文化認同。同時提到了社區管理的關係圖譜:居民、居委會、物業、業主委員會、街道、黨、社會組織、企業、社區精英、非正式組織、志願者、民族、宗教、條塊關係、社區間、鄰里、事業單位、公益基金、社會責任、原住民、租戶等,而這些關係正式社區治理的關鍵所在。農村社區還遷:收益是被佔地的農民獲得,獲得還遷房,從靠種地轉變爲靠出租獲得收益,原有村落整體搬遷小區和原有單位型社區容易治理。而社區管理的中國特色即黨政同責,一插到底,管理到邊,治理資源下沉,各種任務到社區。社區治理以地區經濟發展做支撐。以上海花木街道爲例,一個街道一年4億的財政預算。社區管理和服務型政府:黨政一肩挑,挑服務、挑管理、挑秩序。城市治理由粗到細的過程是見證城鄉關係的重要方面。

精細化是一種管理導向,但不是一種結果,類似於政府的服務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但是實踐的結果只能靠事實表明。精細化治理的目標:管理、秩序、服務、安全。秩序是首要的。發展是秩序的基本保障,秩序和發展產生矛盾時,中國政府首先保證秩序,維持社會穩定。政府提供的服務越多,管理越多,控制越多,提供服務本身就是一種權力。比如英國這種高福利國家,居民會更加遵守規則,因爲國家政府掌握着居民的福利,不得不遵守規則。精細化管理的日常生活內涵:要求更多的“刁民”,對政府的服務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從居民需求倒逼政府,從而提高服務水平。而教育是階層固化的基本利器(高層次人羣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繼而保持階層的穩固,對比而言,低層次人羣缺少資源,很難讓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富不過三代,但是窮會一直持續下去)。也是打破階層固化的利器(貧苦階層的孩子有部分可以憑藉教育打破階層力量,進而進入到高層次人羣,但是相對於龐大的低層次人羣來說,這部分人佔比較少)。政府的精細化管理的重點還是放在民衆的需求方面,而且政府還要做到主動變革,跟上時代的發展,而不要等到社會倒逼,那一定是陣痛的變革。

而社區的參與主體如此之多,關係如此之複雜,基於此,如何去選擇合適的途徑解決社區問題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基於學習內容,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宗旨是爲了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適、更方便。因此,在城市治理過程中需要強調在便民基礎上的精細化管理,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 “民生” 的管理服務理念作爲工作重點和資源投入的方向,逐步實現治理主體由單一到複合、治理手段由傳統到現代、治理機制由突擊到長效的三大轉變。

(一)複合主體:由單一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

城市是所有市民的生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城市治理不但要樹立政府職能觀,由城管部門一家挑擔轉變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共同挑擔,而且要由單純政府職能迴歸於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首先,社區是城市治理精細化的基本平臺。社區是城市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政府爲公衆提供服務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公衆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基本方式。將城市精細化治理與社區管理相聯合,可有效解決城市管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其次,部門聯動是城市治理精細化的必然要求。城市治理具有複雜性、綜合性和利益相關性的特點,僅靠一個行業管理部門單打獨鬥,是很難完成城市治理精細化的。公共政策目標的實現既不能靠相互隔離的政府部門,也不能靠設立新的“超級部門”,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圍繞特定的政策目標,在不取消部門邊界的前提下實行跨部門合作。從“小城管”理念轉變爲“大城管”理念,從部門職能觀轉變爲政府職能觀,有效推動了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最後,公民參與是城市治理精細化的重要環節。城市治理關係到市民的切身利益,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市民的城市治理精細化意識。同時,可以利用羣衆投訴和信訪、網絡、熱線等多種渠道,發揮市民參與的監督作用。

(二) 智慧城市:由傳統手段向現代技術轉變

推進信息化管理,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是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建成智慧城管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可以促進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細、靜態向動態、被動向主動轉變,提升城市管理部門的常態精細化管理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一是建設智慧城管平臺。以數字城管平臺爲基礎,整合信息化基礎資源,綜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服務等新一代高科技手段,建立城市管理各環節全面感知、智能分析、信息共享、協同作業的統一平臺。二是建設對外公共服務網絡平臺。利用行政執法局等智能門戶網站,及時發佈城市運行信息、公共系統運行質量、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等服務信息。同時通過微信、微博、網絡論壇、在線投訴舉報等方式,接受公衆信息,爲公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有效拓寬公衆參與城市治理的渠道。三是建設城市管理基礎數據庫。通過開展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和地下管網數據信息普查和定期更新,對市各類城市部件進行網格化分類確權,摸清城市家底,確定責任權屬。建立地下管線信息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

(三)創新機制:由突擊整治向長效監管轉變

一套立體多元的工作機制,才能變粗放式管理爲精細化管理,變被動式應付爲主動式作爲,從而實現對城市的長效精細治理。一是建立目標考覈機制。充分發揮數字城管等技術化手段的監督考評作用,以其記錄的數據爲主要考覈依據,對相關部門實行月度考覈通報和年度綜合考評。考覈的內容由單一的衛生保潔向市容環境、園林綠化、市政設施 、經營秩序等所有城市管理問題轉變。通過建立目標考覈機制,可以提高城市管理問題的發現率、管事率、解決率。二是建立績效獎懲機制。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市區相關單位和部門完成城市管理工作任務的實績進行科學評價。同時,設立城市管理工作經費獎勵資金,對完成任務的單位和部門予以獎勵。三是建立“代整治”機制。即對於責任主體不明確的,可以通過“代整治”,由市政府協調相關區政府或部門,明確責任主體,落實長效監管,確保同類事件以後不再發生。

總之,精細化是公共治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政府治理的精神和精細化的管理要求。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不斷髮展,精細化作爲一種城市治理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對於新興城市的合理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城市政府需要在新的社會背景下不斷探索城市治理精細化的路徑,思考城市政府作爲公共給付主體的職能及其實現方式。城市精細化治理不僅要關注表象問題,還要有深層次的整個系統的變革。通過城市精細化治理推動政府治理創新,將政府從治理的唯一主體位置中解放出來,對於提高城市治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學習,讓我更加切身體會到了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角度決定高度這句話的含義,也再次感謝南開大學給了我們此次交流學習的機會,能在這樣一個好的平臺給自己充電,我也定會好好努力,學有所思,帶着問題意識好好消化吸收這幾天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