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學新課標解讀心得【精品多篇】

數學新課標解讀心得【精品多篇】

義務教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一

這次的“新課標、新理念、新課堂”遠程培訓學習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通過學習,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通過專家對新課程的分析講解以及和同事們的研討交流,使我感覺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因此更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下面就本次參加遠程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要終生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爲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後,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要成爲一名好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活動,我們要達到:

(1)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並把這種激情轉化爲自覺學習的動力;

(2)教給學習方法,使之逐步具備自學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掌握知識。

遠程教育培訓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舉措,不同於以往我們所接受的傳統的教育培訓,它是應用網絡平臺,搭建了一個虛擬的教育空間,在這個嶄新的學習環境中,參加培訓的學員不需要統一的時間和地點,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隨時進行學習。這種全新的教育培訓方式給我們充分自由的同時,也需要我們充分了解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技巧、策略,最終學會學習。

三、積極推動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

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一次的培訓,認識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

這次的培訓學習,讓我有了緊迫感。要成爲一名好教師,我要學習的、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這個培訓讓我進一步豐富自已的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2022年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啓智增慧的作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所以,義務教育課程規定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在立德樹人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當我讀到這些話的時候,我就感覺到2022年新課標之中,進一步明確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最終優化學校育人藍圖,讓我們感覺到這次的修訂是與時俱進的,最終我們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以人民爲中心,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以德育爲先,這是必須的!

作爲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在深刻的解讀語文課標的過程之中,我更清楚了一定要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的價值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的方向。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內容的修訂原則上看,那麼最終培養的孩子一定要是一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一個個新時代青年。

教育教學中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要有適宜性的教育教學方法,還要具備時代性。

尋其根本,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以語文課程致力於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爲學生學好其它課程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爲健全人格也打下了基礎,進一步爲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了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當我們瞭解了課程性質之後,我們就要更深層次的瞭解課程的理念。其實語文一定是以生活爲基礎的,生活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大。以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主要包括識字、寫字,閱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最終能夠提升思想文化修養,建立文化自信,促成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這幾年一直在談核心素養,那麼核心素養是什麼?這一點我終於通過解讀新課標清楚地知道,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提到了四個方面:

第一,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的信心。

第二,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備良好語感,瞭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正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第三,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

第四,審美創造,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爲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和以前我們所說的聽說讀寫,這樣的實踐活動是吻合的。其實語文的四個學段的學習,讓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你最起碼要識字與寫字,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和靈活運用3500個左右的漢字。其次是閱讀,我們這幾年來總共要閱讀的尤其是第四學段,就要閱讀不少於260萬字。

細讀完四個學段的要求之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語文知識點,是一點一滴的滲透在一到九年級學生的學習運用之中。語文學科不是一蹴而就的,真的是日積月累,而且要靈活運用,語文的知識非常的廣泛,也非常的享受。識字、閱讀、鑑賞、表達各個層面的訓練都有它各自的特點,當你能夠循序漸進的去積累和運用的時候,你會深切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

我們要不斷的讓學生產生文化自信,我們要讓學生知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道革命文化,還要知道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這些都體現在每字、每句、每篇中,讓我們能夠沉下心來好好的去學,也好好的去習,那麼我們就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真正的把語文學好。

語文知識點非常的多,在課程標準的最後有五個附錄:優秀詩文篇目的背誦,課外讀物的建議,語法修辭,識字寫字的3500基本字表,還有語文課常用的字表。

但說一千道一萬,這個課程標準實施,我們一定要立足核心素養,最終彰顯的教學目標是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也就是說,作爲語文教師,一定應該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把每字每句研讀透,滲透在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之中,全面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最終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樹人作爲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清晰明確的體現教學目標的育人立意。

語文老師懂得了核心素養,又知道了教學目標,那麼具體的實踐性的環節,一定要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日積月累的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服務於他們的生存與生活!當每一個階段的任務羣是不是能夠紮實的落實,才能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升,在這一系列的實施過程之中,我們還要合理性的、公正性的去評價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有過程性評價,還有咱們的學業水平考試的評價,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我們平時的觀察,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還有我們平時的作業評價,階段性的評價,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喚醒他們認真地學好語文。當然學業水平考試,像如何命題,怎麼規劃,怎麼要求,也要慢慢的切合學生學到的東西,能夠考察出他們真實的掌握水平。

作爲語文老師,我們要不斷的學習,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斷豐富語言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累,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好好的參加與研修活動,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素養。

然後我們根植於課堂,立足於教學實踐,還要不斷的提高教研水平,去發現問題,去分析問題,去解決問題,始終記着要立足學情,因地制宜,那麼我們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教學研究水平,更多的是服務於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最終能夠培養具備四大核心素養的優秀青年。

針對以上我所談到的,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作爲一位語文老師,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讀經典書,讀整本書,讀透,讀廣,然後才能夠從中發現語言文字運用的所有的美妙之處。只有一個語文老師不斷的廣泛涉獵,開卷有益,那麼他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之中,就能活水源頭來。

其次,一位語文老師應該去寫,將自己的認知,將自己的感悟,能夠通過語言文字細膩的深刻的表達出來。語文“語”可以簡單地理解爲口語,能說會道;“文”可以理解爲語言文字,文章,那麼能讀能寫、能說,還善於傾聽,這樣的目標就可以達成!

綜上所述,我今後教育教學的側重點,我會繼續深讀語文課標,它是我們教育教學的綱目性的,指導性的,非常具體的一個標準,應該紮實的學透善用。其次,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不斷的落實裏面所提到的具體要求,真正服務於學生,讓學生從這第四學段之中,能夠真正的吸收一些營養,濡養他們的學識與氣質。

今後具體的操作就是落實讀書,真的而紮實的向學生引薦一些好書,包括語文課本之中所提到的名著,還有好的刊物上好的文章,以各種形式讓學生聽和讀,然後談及感悟!真正的落實,多讀書,讀好書,開卷有益,成就書香課堂,書香校園。

第二點就是能夠好好的書寫中國漢字,把中國漢字的精氣神寫出來。以文化人,文以載道,文章的情深意切還是要通過文字去表達出來。那麼作爲一箇中國學生,將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首先能夠寫的整潔一點,有骨氣一點,再能有魅力一點,灑脫一點。我想這些一定要落實在學生的成長之中,素養之中。

第三,開展一些真正能夠培養和實施,以及能訓練的聽說讀寫的活動,在評價中讓他們深切的感受到祖國語言以及祖國所有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育教學改革不是一句空頭話,它是一個偉大的系統性的工程。說的再大做不到,說的再廣,不能落實到細處,一切都是空談。所以,我想在這一個暑假之中,深刻的研讀語文課程標準之後,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每天、每週、每月都能夠落實一個個學生該有的語文素養的所有環節。

我是一個熱愛語文的教育工作者,作爲一個語文人,對語文肯定是偏愛的。作爲一箇中國人,我更有責任、更有使命,將這一學科教好用好,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武裝的新時代有爲青年。

一個從事幸福工作的人,就應該追求做幸福的事。正值暑假,全身心的放鬆,然後認真的研讀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我來說真的很愜意,也很感恩。其次,作爲一個語文老師,做一個深愛祖國、深愛教育事業的語文人。我更感覺到我身上的責任與使命,我願意身先士卒,好好的讀書,好好的實施教學,培育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三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矗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纔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爲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爲講而講”,學生純粹“爲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矗。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矗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爲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爲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爲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爲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爲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纔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新課程標準2022版心得體會 篇四

新課標聚焦學科的“核心素養”。立足我國義務教育科學教育的現狀,提煉了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髮展要求,調整了課程結構,精簡了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注重綜合性、實踐性。通過今天的培訓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新課標對科學教師在覈心素養的理解、課程內容的組織、課堂教學的實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科學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認真研讀課標,並在教學實施中切實踐行課程理念,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今後,我將在課堂上不斷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鍛鍊與提高,在提高科學探究的效果的同時,找尋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的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五

通過幾天的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認識到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體學生的文化素養,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遍性教育,是全面的綜合性教育,從而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首先要建立新的學生觀。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因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既相互對立又自成一體,構成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對基本矛盾。教師怎樣對待學生,構成了教師的學生觀。對教師來講,樹立正確、科學、合乎社會需要和時代發展要求的學生觀是十分重要的。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填鴨式、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折射出教師並沒有以學生爲本,疏忽了學生自由、獨立的思想。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自己特殊內心世界和獨特創造價值的能動體,認識這一點,對教育就很有啓發。教師要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其次新課標也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樹立教育民主的思想,確立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後,要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雙向交流和互動的關係,充分發揮情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總之,以人爲本是現代學生觀的顯著特點,也是現代學生觀與傳統學生觀的根本區別。另外學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也就決定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並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來影響學生,否則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教師應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對教育好學生充滿信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肩負着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

其次,隨着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其課程意識也隋之發生了一系列的轉向。從課程目標意識來看,由單一轉向多元。要培養一個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人,僅僅有知識的發展是不夠的,教學還應該包括更多的內容。正是由於課程目標的多元化,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課時等纔出現靈活,欣欣向榮的態勢。如今,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很少有人把教學目標僅僅限於知識的傳授上,更多地在於掌握一種方法,學到一種態度和精神。從課程內容意識來看,由封閉轉向開放。在新課程內容意識的指導下,教師在把握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的前提下,創造性地使用課本,表現在:更換內容、調整進度、適當增減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單元,並聯系其他學科中的有關內容進行整合。課程內容走出了課本,走近了科學,走出了學校,走進了教師和學生的心靈。從整體上來看,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課程意識已逐漸地從被動轉爲主動,從靜態轉爲動態,教學素質相比較以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建設鮮明的符合時代發展的課程意識仍然是一個重要話題,只有當這種課程意識真正地內化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才能得以實現。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六

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解讀的過程中,感覺受益頗深。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領會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教育價值課程理念、課程目標以及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實現教學觀念,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的轉變,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學素養,爲全面實施新課程做好適應性的準備,這是擺在我們每位高中生物教師面前的新課題,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思考、研究和實踐。

一、樹立新的課程觀念

首次出臺的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明確將“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確立的生物課程應遵循的理念。較傳統的高中生物的課程觀念以傳授知識爲核心,強調應試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習新課標,首先應深刻領會新的課程理念,轉變教學觀念。

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高中生物新課標明確提出: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核心任價所在。生物科學素養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公民適應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情況,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基礎,教會學生理解生物學基本現象、事實、規律,以及生物學原理在生物技術領域中的運用,科學地解釋發生在身邊地生物學現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爲;指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較、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技能,以及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習慣。

2、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標準所遵循的教育價值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衆的基礎教育。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將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作爲生物課程的核心任務,爲各類學生選擇今後的學習方向和職業方向提供幫助。作爲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爲了每一位學生髮展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變學生苦學爲樂學,厭學爲好學,除了教材內容的因素外,教師應提倡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學、觀察中學、聽中學、玩中學、思考中學、做中學、合作中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和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對學生髮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樣是學生,他們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行爲習慣、學習目標等都存在着較大的差異,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是不科學的,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這種注重激勵和發展的學習評價,無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使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