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讓民生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紀實

【概述】

讓民生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紀實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79736126”爲你整理了這篇讓民生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紀實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2020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辦好民生實事。要瞄準突出問題精準施策,做好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工作,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

“以前在家看孩子,偶爾做點零散的活兒補貼家用,現在家門口就業就是好,一個月穩定收入2000元左右,中午還管飯。”蘇俊芳說,搬到移民搬遷小區,到社區工廠務工只需要七八分鐘。最令她欣慰的就是彈性工作時間,讓她可以兼顧孩子和工作。

蘇俊芳家住洛南縣三要鎮三要街社區,扶貧工廠就建在移民搬遷小區裏。4月1日,記者走進三要鎮三要街社區扶貧工廠,只見數十名女工在生產線上忙碌地製作手套,45歲的蘇俊芳正在檢驗手套成品。爲解決在廠務工人員不能照顧子女課外輔導的問題,三要鎮還協調相關部門在廠區開設輔導教室,聘請有資質的老師輔導務工子女的課外作業。“工廠建在家門口、掙錢就在村裏頭”的帶貧效應,讓三要鎮搬遷羣衆有了穩穩的幸福。

近年來,同蘇俊芳一樣的羣衆,受益於我市的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事業,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強。去年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爲、量力而行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着力解決羣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用看得見、摸得到的實績向羣衆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溫暖的“民生答卷”。

織牢民生保障網

“過去一遇到大雨或者連陰雨天氣房子就漏水,住進新建的敬老院後,我就不再擔心了,現在一年四季衣食不愁,政府爲我們想得很周到!”4月15日,丹鳳縣寺坪區域敬老院65歲的五保老人陳正民,提起現在的舒適生活,笑得露出了大門牙。

陳正民家住寺坪鎮龍嘴村,10多歲時因患病沒有及時治療,落下了行動不便的後遺症,平日裏走路或者下地幹活都需拄着雙柺,一輩子也沒成家。原寺坪鎮敬老院因年久失修時常漏雨,去年4月,丹鳳縣多方籌資970多萬元重新選址修建寺坪區域敬老院,並於今年4月初投用。從此,來自附近的50多名五保老人住進了集醫務室、心理疏導室、孝老超市、陽光房、電視房、餐廳等服務功能爲一體的新敬老院。

去年以來,我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全力保障農村和城市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供養人員、臨時救助人員等羣體的生活,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困難羣體實現了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保障網織得更密、兜得更嚴。2020年,全市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建檔立卡剩餘未脫貧人口已達到脫貧標準,無新增返貧人口,實現脫貧“清零”。全市所有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貧困村全部通動力電,貧困人口安全住房和安全飲水全部解決,貧困村人居環境達到乾淨整潔的基本要求,無義務教育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發生。全市各類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升,城區上學難和“大班額”問題基本解決。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質量持續改善,貧困羣衆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得到解決。

民生優先,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和保障。2020年,我市不斷辦好民生實事好事,提升羣衆幸福生活品質,民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84%。

鼓起羣衆錢袋子

“我在這每天工作8小時,加班費另算,包吃住。只要肯吃苦,在這兒上班一個月收入6000多元不成問題。”4月19日,在江蘇省泰州市長城汽車有限公司上班的叉車工章楊洋在電話裏告訴記者。章楊洋是商南縣城關街辦三岔河村青年,在去年年底參加由商南縣人社部門組織的叉車工技能培訓班並拿到叉車操作證後,於今年2月進入江蘇省泰州市長城汽車有限公司上班,工作穩定,收入可觀。

去年以來,商南縣按照“訂單—培訓—鑑定—就業—服務”五位一體工作思路,着力將叉車工作爲商南又一勞務品牌進行培育打造。通過開展協作對接,精準摸清江蘇省企業對叉車工用工需求及商南勞動力就業願望,大力推動培訓機構開展叉車工訂單培訓,定向輸送到江蘇省相關企業實現技能型高質量就業。

就業作爲民生之本、穩定之基、發展之源,就業與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2020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市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培訓實效、優化公共服務、開展援企穩崗、加強就業援助等措施,紮實推進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9.3萬人,創經濟收入70.4億元。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418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2.6萬人。全市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140場次,爲農民工等就業羣體提供就業崗位20多萬個;積極組織“點對點”輸出務工服務,發送專車226輛,有組織輸送8759人,全市就業形勢保持良好態勢。

同時,我市緊緊牽住發展產業帶動就業這個“牛鼻子”,不斷鼓起羣衆錢袋子。全市持續推進產業扶貧,築牢產業基礎,提升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2020年,農業總產值達到215.07億元,是“十二五”末的1.3倍,年均增長4.1%。全市培育形成特色產業、新興產業、鄉村旅遊、加工業四大支柱扶貧產業體系。全市15萬多戶53萬多名貧困羣衆實現產業脫貧。701個貧困退出村實現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

提升百姓幸福感

“我們這個社區的管理細緻周到,哪家有了問題困難,直接聯繫單元長,不用跑到社區,在自己單元內就能解決。社區管理充滿了人情味,暖心周到。”4月16日,山陽縣城關街辦豐東新區居民李家芳說。李家芳從延坪鎮搬遷到豐東新區,實現了從農民到居民,從農村到城市的華麗轉身,但她一家沒有感到任何不適,而且生活得很幸福,這一切要歸於社區的人性化管理。

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社區連着千家萬戶。豐東新區是2020年4月設立的新型城市社區,由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和保障房小區合併而成,轄4個居民小組、4725戶、18970人。社區居委會主任程藝介紹,針對社區人口龐大、組成人員複雜、習慣差異大、需求多樣等實際情況,居委會按照工作內容不同,在社區配了就業、扶貧信息員和物業管理員、黨羣聯絡員共122人。從單元、樓宇、片區、小組到社區共五級,每一級都有具體明確的責任,無論哪一個環節有了糾紛矛盾,都能直接找到處理問題的人。“我們把工作細化、把責任落實到人,小問題直接在居住的單元內就解決了。去年至今,社區矛盾糾紛明顯減少,羣衆生活更舒心和諧。”程藝說。

2020年,我市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六清”行動和“六建”工作,偵辦一批涉黑涉惡案件,掃黑除惡滿意指標排名全省第一。精心組織《民法典》學習宣傳,“七五”普法通過省考驗收。推行平安穩定信息研判“3+N”工作機制,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優秀市。全力抗擊“8·6”暴雨洪澇災害,積極搜救失聯人員,及時啓動災後重建,保障了受災羣衆基本生活。開展“掃乾淨、擺整齊、保暢通、樹形象”專項整治,農村環境面貌大爲改觀。建成全省首家市場智慧監管平臺,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實現了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羣衆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一項又一項民生新政落地見效,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溫暖的民生圖景呈現眼前,人民羣衆在點點滴滴中感受到生活品質的改善,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民生實績中踐行初心使命,讓人民羣衆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彰顯了市委、市政府以人民爲中心的執政追求,體現着念茲在茲的爲民情懷。

標籤:紀實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