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產業化工作報告多篇

產業化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我縣中藥材產業化工作的調研報告

按照省、市局安排,近期對本縣中藥材產業發展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基本情況和一些思考綜述如下:

一、基本現狀

(一)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具有較大潛力。

_____縣地處大別山南麓、皖江之首,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南與_____省湖口縣、_____縣隔江相望,西同_____省_____縣、_____縣接壤,北和_____縣毗鄰,是皖鄂贛三省八縣結合部,爲皖西南門戶。又處長江經濟開發帶和大京九經濟開發帶交匯地區,是_____省“一線兩點”率先開發開放佈局重點地區,也是“承東啓西”結合部。交通十分便捷,貫穿南北的105國道、橫穿東西的滬蓉高速公路、合九鐵路、6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

(二)自然條件優越,宜藥面積廣、品種多。

_____縣地跨東經115°52′~116°35′,北緯29°47′~30°26′,依山面湖臨江,由西北向東南依次地跨大別山山脈、丘陵崗地和平原、湖畈區,南北長約71公里,東西寬約67公里,自然條件差異形成資源多樣化,宜林宜藥山場達73萬畝,84萬畝水面;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mm,山區降水多於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時數2023.7小時,無霜期254天。常年主導風向爲東北風,年平均風速爲3.1米/秒。

據《_____縣誌》記載:我縣中藥材歷史悠久,宋朝時期,中藥材行業就較爲發達,野生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調查統計:全縣中藥材種植品種705種,其中植物類638種,動物類57種,礦物類10種。產品較多中藥材有:夏枯草、土茯苓、葛根、益母草、陳皮、女貞子、竹葉、山枝子、地龍、連子、苦蔘、枇杷葉、杜仲、厚朴、天麻等。稀貴品種有:黃連、貝母、金銀花、全蟲、蜈蚣、香樟、龜板、鱉甲等。中藥材資源分佈廣:全縣22個鄉鎮都有分佈,其中5個山區鄉鎮佔70%,14個丘陵鄉鎮佔25%,3個沿湖鄉鎮佔5%。

(三)政府支持力度大,藥農積極性高,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1、各級政府高度重視

縣政府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成立了中藥材發展領導工作組,縣發改委、林業、農業、藥監、衛生、科技、財政、水產等部門參與;出臺了專門文件,扶持藥材種植生產,明確藥農種植中藥材,政府給予貼息貸款和適當補助;各鄉鎮也成立相應機構,支持和鼓勵農民發展中藥材產業。

2、極大推動廣大農民發展中藥產業積極性

(1)種植面不斷擴大。以前主要集中在山區7個鄉鎮,現在在政府支持和號召下,從山區到丘陵到湖區都有發展,各取所長,各有特色,遍及全縣22個鄉鎮。

(2)種植方式不斷創新。以前以分散農戶種植爲主,現在出現了股份制企業、公司加農戶等多種模式。

(3)種植品種不斷增加。如桔梗、天麻、杜仲、枳殼、三胡、黃連、瓜萎、白朮、山枝、茯苓、棗皮、連子、天南星等都有相當的規模,據不完全統計全年農民藥材生產年收入在3000萬以上,調查中得知有一戶農民年連子收入近3萬元。

二、存在問題

(一)集約化程度不高

調查發現,全縣除長鋪鎮長康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初具規模外,其他鄉鎮均以農戶分散零星種植、自主經營爲主,不利於資源綜合利用,也不利於產品加工、銷售,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市場競爭力差,也直接影響藥農經濟收入。

【第2篇】*縣農業產業化工作調查報告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切實增加農村居民收入

---天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調查報告

縣委、政府: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爲了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爲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參考依據,產業化辦公室對全縣第一季度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情況及其它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以進一步探索我縣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徑。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 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根據全縣23個鄉(鎮)摸底調查,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呈上升趨勢,已實現總產值4711.15萬元。其中:

1、種植業產業化情況:

(1)優質茶園建設:完成2000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已通過驗收,目前正在設計今年1000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的實施方案。

(2)栽桑養蠶:完成了5000畝老桑園管護工作、1160畝新桑園的嫁接工作,已備齊了1500張養殖春蠶所需的物質和蠶種。

(3)訂單農業:全縣訂單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全縣已實施訂單種植面積6800畝。主要訂單品種有食用玉米、魔芋、芋頭、辣椒等,涉及全縣5個鄉9個村866戶農戶。

(4)無公害產品:①山藥:全縣已完成800餘畝山藥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場鄉。②茶葉:全縣已完成15000畝茶葉的春季管護,並採春茶15000公斤,產值約60萬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畝西瓜的種植技術培訓和生產資料及種子的準備工作。④油菜:全縣45000畝油菜長勢良好,防病治蟲工作已落實完畢。

2、畜牧業產業情況:

(1)畜牧業龍頭企業1---3月份情況:

①二郎山牧業:發展養羊聯產戶25戶,每戶5只;羊場產純種波爾羊102只,產值102萬元。②四川隆生(天全)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二郎山山地雞1.5萬隻;發展養雞大戶8戶(平均每戶一次飼養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業:已向全縣農戶簽定養羊1000只的合同,現已發放170只。

(2)養豬情況:①全縣豬存欄77829頭,銷售33091頭,產值3102.3萬元。②仁義鄉成立了生豬專業合作社,始陽鎮成立了養豬協會,運作都比較規範、正常。全縣新發展養豬大戶100戶,有效帶動全縣養豬業發展。

(3)養羊情況:全縣羊存欄116437只,銷售34717只,產值79.85萬元。

(4)禽類:全縣禽類存欄75.4萬餘隻,出欄30萬隻,產值860萬元;禽蛋產量280噸,產值240萬元。

(5)新發展人工種草面積5000畝,使全縣人工草場達6.38萬畝。

3、林竹業產業情況:

(1)1---3月份,天全縣林業局對全縣竹資源作了詳細調查,並組織編寫了《天全縣竹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前景》,爲我縣竹產業開發提供了可行的依據。天全縣現有竹資源總面積36.8萬畝,成竹面積9.7萬畝,天然竹林面積2萬畝。從1996年以來新發展竹子面積28.3萬畝。

(2)今年1---3月份全縣竹材產量3000多噸,產值近100萬元;森林蔬菜800噸,產值40萬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對20多萬畝楠竹基地進行檢查補栽、管護等工作,正在組建股份制聯合林場,已經擬出了竹資源管理辦法。

4、加工營銷產業情況:

(1)龍頭企業: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挖基和主體工作,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編寫,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購、生產品種、生產量的計劃,銷售紅油鮮筍5噸、清水筍2噸、墨西哥泡椒2噸,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收購野生蕨菜20噸。

②天全縣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廠:已收購蕨菜50噸、青菜20噸、山蘆20噸;銷售山蘆30噸、紅油鮮筍20噸、蕨菜和薇菜20噸,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

③天全蜜園蜂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蜂蜜4.5噸,銷售額15萬元,帶動養蜂大戶12戶。

④茶葉加工企業5個,其中1---3月份邊茶葉產量6000擔,銷售2000擔、銷售額23萬元;全縣春茶產量15噸,外銷鮮葉9噸、產值36萬元,縣內加工6噸鮮葉、成品1.5噸,已銷售0.5噸、銷售額13萬元。

5、今年一季度綠色食品產業開發情況:

(1)加強與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責任有限公司的聯繫和服務,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商標的年檢和技術整改工作,新廠已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等工程。

(2)完成了1000畝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種、技術培訓。

(3)兩家森林蔬菜加工企業擬出了今年的收購和產品加工計劃。

(4)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結合我縣實際編寫出了天全縣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初稿,提出了我縣綠色食品開發的思路和目標任務。

(5)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的編寫和填報。

6、協會和基地:

隨着產業的形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的迅猛發展,截止目前,有各類協會33個(種植業協會16個、畜牧業協會16個、加工協會1個),多數運作正常;產業基地52個(優質瓜果蔬菜基地7個、蠶桑基地7個、茶葉基地6個、畜禽基地11個、林竹基地21個)。

(二)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調查情況:

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有251戶,人口1138人(男60

6、女532人)。按收入情況分:年收入在5萬元—10萬元的有221戶,年收入在10萬元--20萬元以上的有24戶,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有6戶。按主要收入來源分:種植業7戶,養殖業25戶,加工營銷業38戶,開採業23戶,運輸業99戶,其它59戶。

(三)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情況:

1.2003年:全縣農村居民123881人,純收入30289.58萬元,人均純收入2445.05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24%,養殖業收入佔25%,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0%,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6%,運輸業收入佔10%,其它收入佔7%。

2.1季度:全縣農村居民119775人,純收入6385.24萬元,人均純收入5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12%,養殖業收入佔38%,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6%,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2%,運輸業收入佔7%,其它收入佔7%。

(四)全縣土地和草資源情況:

據調查,全縣有耕地102357.3畝,其中:耕田55276.6畝,旱地32357.5畝,自留地13235.2畝,開荒地1488畝;撂荒地102畝。草資源:天然草場14726.5畝,人工草場13986畝,青貯2955噸。

二、存在的問題:

1.整體上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認識不夠,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農民素質相對較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

2.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不明確,措施不力,對於農業產業化工作似乎只是應付了事。

3.產業佈局不夠合理,沒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基地建設分散,除林竹產業外,其它產業規模不大,形不成商品優勢,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帶農戶、連市場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運作不夠規範。

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農戶和基地的作用還不明顯,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6. 缺乏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利益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化一體化的經營層次不高,企業與農戶就會經受雙重風險。在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企業與農戶與基地的利益連接,大多數還停留在鬆散的結合上,企業與農戶之間沒有法律約束力,企業按市場價收購農戶的產品,不與農戶承擔風險,農戶也沒有參與意願和合作要求,在賣方市場條件下一旦市場風吹草動,企業與農戶將會雙雙受損。

三、建議和對策: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浩繁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場行爲和企業行爲,必須要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針對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供領導參考:

1.正確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本質和含義,確定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農業產業化的含義就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爲導向,以規模開發和基地建設爲重點,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爲龍頭,以“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村專合組織、協會)+農戶”爲基本組織形式,優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實行科學地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最終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產業化經營軌道,推進農業和農村產業化進程,最終實現全縣經濟快速發展。

2. 建立健全以黨、政一把手直接負責的農業產業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圍繞全縣農業產業化的總體目標,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調整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的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各個鄉鎮。縣、鄉鎮黨、政領導每年必須親自抓一個產業或一片基地的建設,真抓實幹,連續抓幾年,抓出成效。這一條可以作爲鄉鎮年終考覈指標的一項內容。

3.採取多種方式培訓農民,努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根據縣上提出的“八個一”工作要求,每個鄉都必須至少落實其中的“一鄉一校”,建立起培訓農民的教育基地,提高農民的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和市場風險意識以及市場誠信意識。

4.堅持以市場爲導向,培育主導產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以市場爲導向,讓市場需求說了算,我們要到市場上去選產品,要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堅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首先搞好市場調查、選好產品。具體講,茶葉產業化、林竹產業化、畜禽產業化等怎麼搞,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市場需求決定。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要充分估計市場供求的變化。總之,不能用今天的價格去論證項目投產後的經濟效益,要動態觀察市場走向。

5.大力發展規範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不觸動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財產所有權的前提下,按“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建立起來的新型合作經濟形式。它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重要鏈條。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有利於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有利於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用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保護和增加農民的利益。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是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戶的重要紐帶,是形成“公司(龍頭企業)+基地+專合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關鍵環節(公司+農戶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利益”,沒有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企業與農戶難以形成利益共同體,他們之間就會出現鬆散關係。處於產業化中間環節的企業與下聯農戶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關係,是一種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緊密關係,是一種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被動的關係,或者是一種非理性的契約關係,這樣經常使企業與農戶的根本利益一致性與現實利益對立性發生矛盾,因爲他們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當市場價格高於雙方預約價格時,農戶就會想方設法把產品銷售給市場,企業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顧一切提高收購價格,市場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走勢,給政府造成一種假象,這時政府在引導農戶發展生產上可能出現誤導。當市場價格低於雙方預約價格時,企業會找很多借口違約、毀約,不遺餘力地從市場收購,在農民向當地政府投訴時,也有可能採取象徵性、苛刻刁難手法,以最低保護價收購很少一點,來應付農民,敷衍政府,少數農戶也會把產品挑到當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購。這些現象,導致政府要麼號召農民大力發展某種產業,要麼政府與農戶之間矛盾激化,使企業、農戶都受損失,導致產業失敗。

7. 搞好基地建設,強化“規模效益”觀。基地建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物質基礎,如何加強基地建設,可以用16個字概括:“政府引導、利益驅動、品質優先、規模效益”。過去政府總是要求農民做什麼,不做什麼,這些都是市場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產業政策和優質服務以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和農戶會自發地有機結合。政府通過“以點帶面”的示範引導作用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廣大農戶看到可獲得的實際利益。通過優勢資源的轉移和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創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勞動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就沒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8.對外加大宣傳力度。我縣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污染小,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宜生態農產品生產。現在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各種各樣的產品浩瀚如海,數也數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不作宣傳,就沒有人知道我們這樣一個山區小縣的兩個綠色食品、九個無公害產品。我們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宣傳煤體(包括網絡)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態天全”這個品牌,依託這個品牌發展產業。

天全縣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

5月25日

【第3篇】縣農業產業化工作調查報告範文

縣委、政府: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爲了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爲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參考依據,產業化辦公室對全縣第一季度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情況及其它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以進一步探索我縣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徑。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根據全縣23個鄉(鎮)摸底調查,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呈上升趨勢,已實現總產值4711.15萬元。其中:

1、種植業產業化情況:

(1)優質茶園建設:完成xx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已通過驗收,目前正在設計今年1000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的實施方案。

(2)栽桑養蠶:完成了5000畝老桑園管護工作、1160畝新桑園的嫁接工作,已備齊了1500張養殖春蠶所需的物質和蠶種。

(3)訂單農業:全縣訂單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全縣已實施訂單種植面積6800畝。主要訂單品種有食用玉米、魔芋、芋頭、辣椒等,涉及全縣5個鄉9個村866戶農戶。

(4)無公害產品:①山藥:全縣已完成800餘畝山藥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場鄉。②茶葉:全縣已完成15000畝茶葉的春季管護,並採春茶15000公斤,產值約60萬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畝西瓜的種植技術培訓和生產資料及種子的準備工作。④油菜:全縣45000畝油菜長勢良好,防病治蟲工作已落實完畢。

2、畜牧業產業情況:

(1)畜牧業龍頭企業1---3月份情況:

①二郎山牧業:發展養羊聯產戶25戶,每戶5只;羊場產純種波爾羊102只,產值102萬元。②四川隆生(天全)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二郎山山地雞1.5萬隻;發展養雞大戶8戶(平均每戶一次飼養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業:已向全縣農戶簽定養羊1000只的合同,現已發放170只。

(2)養豬情況:①全縣豬存欄77829頭,銷售33091頭,產值3102.3萬元。②仁義鄉成立了生豬專業合作社,始陽鎮成立了養豬協會,運作都比較規範、正常。全縣新發展養豬大戶100戶,有效帶動全縣養豬業發展。

(3)養羊情況:全縣羊存欄116437只,銷售34717只,產值79.85萬元。

(4)禽類:全縣禽類存欄75.4萬餘隻,出欄30萬隻,產值860萬元;禽蛋產量280噸,產值240萬元。

(5)新發展人工種草面積5000畝,使全縣人工草場達6.38萬畝。

3、林竹業產業情況:

(1)1---3月份,天全縣林業局對全縣竹資源作了詳細調查,並組織編寫了《天全縣竹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前景》,爲我縣竹產業開發提供了可行的依據。天全縣現有竹資源總面積36.8萬畝,成竹面積9.7萬畝,天然竹林面積2萬畝。從1996年以來新發展竹子面積28.3萬畝。

(2)今年1---3月份全縣竹材產量3000多噸,產值近100萬元;森林蔬菜800噸,產值40萬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對20多萬畝楠竹基地進行檢查補栽、管護等工作,正在組建股份制聯合林場,已經擬出了竹資源管理辦法。

4、加工營銷產業情況:

(1)龍頭企業: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挖基和主體工作,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編寫,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購、生產品種、生產量的計劃,銷售紅油鮮筍5噸、清水筍2噸、墨西哥泡椒2噸,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收購野生蕨菜20噸。

②天全縣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廠:已收購蕨菜50噸、青菜20噸、山蘆20噸;銷售山蘆30噸、紅油鮮筍20噸、蕨菜和薇菜20噸,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

③天全蜜園蜂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蜂蜜4.5噸,銷售額15萬元,帶動養蜂大戶12戶。

④茶葉加工企業5個,其中1---3月份邊茶葉產量6000擔,銷售xx擔、銷售額23萬元;全縣春茶產量15噸,外銷鮮葉9噸、產值36萬元,縣內加工6噸鮮葉、成品1.5噸,已銷售0.5噸、銷售額13萬元。

5、今年一季度綠色食品產業開發情況:

(1)加強與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責任有限公司的聯繫和服務,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商標的年檢和技術整改工作,新廠已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等工程。

(2)完成了1000畝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種、技術培訓。

(3)兩家森林蔬菜加工企業擬出了今年的收購和產品加工計劃。

(4)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結合我縣實際編寫出了天全縣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初稿,提出了我縣綠色食品開發的思路和目標任務。

(5)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的編寫和填報。

6、協會和基地:

隨着產業的形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的迅猛發展,截止目前,有各類協會33個(種植業協會16個、畜牧業協會16個、加工協會1個),多數運作正常;產業基地52個(優質瓜果蔬菜基地7個、蠶桑基地7個、茶葉基地6個、畜禽基地11個、林竹基地21個)。

(二)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調查情況:

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有251戶,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況分:年收入在5萬元—10萬元的有221戶,年收入在10萬元--20萬元以上的有24戶,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有6戶。按主要收入來源分:種植業7戶,養殖業25戶,加工營銷業38戶,開採業23戶,運輸業99戶,其它59戶。

(三)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情況:

年:全縣農村居民123881人,純收入30289.58萬元,人均純收入2445.05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24%,養殖業收入佔25%,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0%,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6%,運輸業收入佔10%,其它收入佔7%。

年1季度:全縣農村居民119775人,純收入6385.24萬元,人均純收入5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12%,養殖業收入佔38%,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6%,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2%,運輸業收入佔7%,其它收入佔7%。

(四)全縣土地和草資源情況:

據調查,全縣有耕地102357.3畝,其中:耕田55276.6畝,旱地32357.5畝,自留地13235.2畝,開荒地1488畝;撂荒地102畝。草資源:天然草場14726.5畝,人工草場13986畝,青貯2955噸。

二、存在的問題:

1.整體上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認識不夠,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農民素質相對較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

2.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不明確,措施不力,對於農業產業化工作似乎只是應付了事。

3.產業佈局不夠合理,沒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基地建設分散,除林竹產業外,其它產業規模不大,形不成商品優勢,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帶農戶、連市場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運作不夠規範。

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孝帶動農戶和基地的作用還不明顯,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6.缺乏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利益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化一體化的經營層次不高,企業與農戶就會經受雙重風險。在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企業與農戶與基地的利益連接,大多數還停留在鬆散的結合上,企業與農戶之間沒有法律約束力,企業按市場價收購農戶的產品,不與農戶承擔風險,農戶也沒有參與意願和合作要求,在賣方市場條件下一旦市場風吹草動,企業與農戶將會雙雙受損。

三、建議和對策: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浩繁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場行爲和企業行爲,必須要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針對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供領導參考:

1.正確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本質和含義,確定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農業產業化的含義就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爲導向,以規模開發和基地建設爲重點,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爲龍頭,以“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村專合組織、協會)+農戶”爲基本組織形式,優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實行科學地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最終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產業化經營軌道,推進農業和農村產業化進程,最終實現全縣經濟快速發展。

2.建立健全以黨、政一把手直接負責的農業產業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圍繞全縣農業產業化的總體目標,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調整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的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各個鄉鎮。縣、鄉鎮黨、政領導每年必須親自抓一個產業或一片基地的建設,真抓實幹,連續抓幾年,抓出成效。這一條可以作爲鄉鎮年終考覈指標的一項內容。

3.採取多種方式培訓農民,努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根據縣上提出的“八個一”工作要求,每個鄉都必須至少落實其中的“一鄉一校”,建立起培訓農民的教育基地,提高農民的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和市場風險意識以及市場誠信意識。

4.堅持以市場爲導向,培育主導產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以市場爲導向,讓市場需求說了算,我們要到市場上去選產品,要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堅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首先搞好市場調查、選好產品。具體講,茶葉產業化、林竹產業化、畜禽產業化等怎麼搞,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市場需求決定。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要充分估計市場供求的變化。總之,不能用今天的價格去論證項目投產後的經濟效益,要動態觀察市場走向。

5.大力發展規範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不觸動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財產所有權的前提下,按“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建立起來的新型合作經濟形式。它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重要鏈條。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有利於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有利於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用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保護和增加農民的利益。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是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戶的重要紐帶,是形成“公司(龍頭企業)+基地+專合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關鍵環節(公司+農戶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利益”,沒有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嘗企業與農戶難以形成利益共同體,他們之間就會出現鬆散關係。處於產業化中間環節的企業與下聯農戶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關係,是一種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緊密關係,是一種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被動的關係,或者是一種非理性的契約關係,這樣經常使企業與農戶的根本利益一致性與現實利益對立性發生矛盾,因爲他們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當市場價格高於雙方預約價格時,農戶就會想方設法把產品銷售給市場,企業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顧一切提高收購價格,市場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走勢,給政府造成一種假象,這時政府在引導農戶發展生產上可能出現誤導。當市場價格低於雙方預約價格時,企業會找很多借口違約、毀約,不遺餘力地從市場收購,在農民向當地政府投訴時,也有可能採取象徵性、苛刻刁難手法,以最低保護價收購很少一點,來應付農民,敷衍政府,少數農戶也會把產品挑到當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購。這些現象,導致政府要麼號召農民大力發展某種產業,要麼政府與農戶之間矛盾激化,使企業、農戶都受損失,導致產業失敗。

7.搞好基地建設,強化“規模效益”觀。基地建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物質基礎,如何加強基地建設,可以用16個字概括:“政府引導、利益驅動、品質優先、規模效益”。過去政府總是要求農民做什麼,不做什麼,這些都是市場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產業政策和優質服務以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和農戶會自發地有機結合。政府通過“以點帶面”的示範引導作用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廣大農戶看到可獲得的實際利益。通過優勢資源的轉移和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創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勞動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就沒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8.對外加大宣傳力度。我縣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污染小,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宜生態農產品生產。現在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各種各樣的產品浩瀚如海,數也數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不作宣傳,就沒有人知道我們這樣一個山區小縣的兩個綠色食品、九個無公害產品。我們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宣傳煤體(包括網絡)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態天全”這個品牌,依託這個品牌發展產業。

【第4篇】市農業產業化情況工作報告

目前,農業產業化已作爲新階段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已成爲農村經濟一大新的增長點,對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效益,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十五”期間,重點實施農業“三項工程”,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爲發展農村經濟的戰略工程來抓,我市各級黨委和政府都把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擺上了重要的戰略位置,總結經驗,創新機制,制定政策,積極引導,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將我們的主要做法和下一步的打算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努力和實踐,我市的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主導產業全面形成,主導產品已經確定,生產基地不斷擴大,龍頭企業不斷壯大,中介組織不斷髮展,名特優新產品不斷增加,產業類型多頭並舉。據不完全統計,xx年底,全市共有一定規模的農副產品基地300多個,其中5萬畝以上的50多個,生產基地面積40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67%,全市成規模畜、禽養殖場200多處,牲畜飼養量302.6萬頭,佔全市牲畜總飼養量48.2%,禽類飼養量2651.2萬隻,佔全市禽類總飼養的35.3%。全市成規模水產養殖近100萬畝,佔全市可養水面60%以上。林果基地100多個,佔林業總面積的10%以上。具有龍頭作用的集貿市場360多個,年交易額20億元以上,其中專業市場150多個,年交易額10億元以上。全市共有各類產業化龍頭企業組織300多個,從事產業化組織4萬多人,帶動農戶近70萬戶。其中全市龍頭企業90多個,固定資產6億多元,年銷售收入20多億元,淨利潤1.5億元以上,創匯xx多萬美元,中介組織40多個,年銷售收入5億多元,專業農協140多個,會員數1.3萬人,固定資產xx多萬元,興辦150多個實體。財稅金融部門幾年來對龍頭企業有了很大的扶持,銀行貸款5億多元,財政扶持資金2600多萬元,稅收減免400多萬元。創立各類名牌農產品20多個,綠色產品18個。

二、主要做法

(一)面向市場,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隨着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階段,我市在認真理清調整思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託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在優質化上做文章。在種植業上,以種子工程爲突破口,大力推進農產品優質化工程在過去佔大頭的水稻雜交組合上汕優63已由1998年的80%以上,降低到現今的20%以上;小麥老品種揚麥158面積由1998年的240萬畝下降到不足100萬畝。油菜品種實現了秦油系列向油研系列的轉變。全市大宗農作物基本上改名換姓,被優質品種所取代。在養殖業上,生豬生產由“三化養豬”向“三元雜交豬”轉變,年出欄三元雜交豬100萬頭以上,佔年出欄生豬的總量的35%以上。水產品由青、草、鰱、鱅“四大家族”向螃蟹、鱖魚、甲魚、青蝦“四大貴族”轉變。全市以河蟹爲龍頭的名特優新水產養殖面積達70萬畝,其中河蟹養殖面積59萬畝,產量近萬噸,比1997年增長2.8倍。尤其是“五早”生產已成爲我市農業最具特色。近年來,全市“五早”作物面積已由1993年的91.5畝,發展到今年的288.7萬畝。其中地膜覆蓋保護地面積達232萬畝,僅花生一項就接近100萬畝。

(二)確立主導產業,狠抓基地建設,促進上規模上水平。根據我市的資源優勢條件和區位條件,我們選擇確立了一大基礎產業和五大主導產業。一大基礎產業即優質糧油,五大主導產業即蔬菜、雜糧、林果、蝦蟹、畜禽業。圍繞基礎產業和主導產業,我們重點開發和發展與之相適應的主導產品和生產基地。一是以xx等四縣(市、區)爲主體的優質水稻基地,xx等三縣市優質小麥基地。二是重點發展xx等五縣(市、區)優質油菜基地。三是以xx等三縣市爲主體的脫毒山芋、鮮食飼用玉米基地。四是各縣城郊區蔬菜基地和xx等地的瓜類基地。五是加快發展全市的工業原料林和經果林基地,以及新建100萬畝農田林網,千里綠色長廊,在江淮分水嶺新建100萬畝水土保持林等基地。六是以xx等縣市爲重點的三元雜交豬基地;在xx等縣(市、區)波爾山羊基地和肉用牛基地,以及水禽飼養基地。

【第5篇】縣農業產業化工作調查報告

縣農業產業化工作調查報告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切實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天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調查報告縣委、政府: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爲了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爲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參考依據,產業化辦公室對全縣第一季度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情況及其它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以進一步探索我縣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徑。

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根據全縣23個鄉(鎮)摸底調查,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呈上升趨勢,已實現總產值4711.15萬元。其中:

1、種植業產業化情況:

(1)優質茶園建設:完成20xx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已通過驗收,目前正在設計今年1000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的實施方案。

(2)栽桑養蠶:完成了5000畝老桑園管護工作、1160畝新桑園的嫁接工作,已備齊了1500張養殖春蠶所需的物質和蠶種。

(3)訂單農業:全縣訂單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全縣已實施訂單種植面積6800畝。主要訂單品種有食用玉米、魔芋、芋頭、辣椒等,涉及全縣5個鄉9個村866戶農戶。

(4)無公害產品:①山藥:全縣已完成800餘畝山藥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場鄉。②茶葉:全縣已完成15000畝茶葉的春季管護,並採春茶15000公斤,產值約60萬元。

③西瓜:已完成3000畝西瓜的種植技術培訓和生產資料及種子的準備工作。④油菜:全縣45000畝油菜長勢良好,防病治蟲工作已落實完畢。

2、畜牧業產業情況:

(1)畜牧業龍頭企業1---3月份情況:①二郎山牧業:發展養羊聯產戶25戶,每戶5只;羊場產純種波爾羊102只,產值102萬元。②四川隆生(天全)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二郎山山地雞1.5萬隻;發展養雞大戶8戶(平均每戶一次飼養1000只以上)。

③帝豪羊業:已向全縣農戶簽定養羊1000只的合同,現已發放170只。

(2)養豬情況:①全縣豬存欄77829頭,銷售33091頭,產值3102.3萬元。②仁義鄉成立了生豬專業合作社,始陽鎮成立了養豬協會,運作都比較規範、正常。

全縣新發展養豬大戶100戶,有效帶動全縣養豬業發展。

(3)養羊情況:全縣羊存欄116437只,銷售34717只,產值79.85萬元。

(4)禽類:全縣禽類存欄75.4萬餘隻,出欄30萬隻,產值860萬元;禽蛋產量280噸,產值240萬元。

(5)新發展人工種草面積5000畝,使全縣人工草場達6.38萬畝。

3、林竹業產業情況:

(1)1---3月份,天全縣林業局對全縣竹資源作了詳細調查,並組織編寫了《天全縣竹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前景》,爲我縣竹產業開發提供了可行的依據。天全縣現有竹資源總面積36.8萬畝,成竹面積9.7萬畝,天然竹林面積2萬畝。

從1996年以來新發展竹子面積28.3萬畝。

(2)今年1---3月份全縣竹材產量3000多噸,產值近100萬元;森林蔬菜800噸,產值40萬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對20多萬畝楠竹基地進行檢查補栽、管護等工作,正在組建股份制聯合林場,已經擬出了竹資源管理辦法。

4、加工營銷產業情況:

(1)龍頭企業: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挖基和主體工作,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編寫,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購、生產品種、生產量的計劃,銷售紅油鮮筍5噸、清水筍2噸、墨西哥泡椒2噸,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收購野生蕨菜20噸。②天全縣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廠:已收購蕨菜50噸、青菜20噸、山蘆20噸;銷售山蘆30噸、紅油鮮筍20噸、蕨菜和薇菜20噸,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

③天全蜜園蜂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蜂蜜4.5噸,銷售額15萬元,帶動養蜂大戶12戶。④茶葉加工企業5個,其中1---3月份邊茶葉產量6000擔,銷售20xx擔、銷售額23萬元;全縣春茶產量15噸,外銷鮮葉9噸、產值36萬元,縣內加工6噸鮮葉、成品1.5噸,已銷售0.5噸、銷售額13萬元。

5、今年一季度綠色食品產業開發情況:

(1)加強與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責任有限公司的聯繫和服務,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商標的年檢和技術整改工作,新廠已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等工程。

(2)完成了1000畝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種、技術培訓。

(3)兩家森林蔬菜加工企業擬出了今年的收購和產品加工計劃。

(4)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結合我縣實際編寫出了天全縣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初稿,提出了我縣綠色食品開發的思路和目標任務。

(5)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的編寫和填報。

6、協會和基地:隨着產業的形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的迅猛發展, 截止目前,有各類協會33個(種植業協會16個、畜牧業協會16個、加工協會1個),多數運作正常;產業基地52個(優質瓜果蔬菜基地7個、蠶桑基地7個、茶葉基地6個、畜禽基地11個、林竹基地21個)。

(二)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調查情況: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有251戶,人口1138人(男60

6、女532人)。按收入情況分:年收入在5萬元—10萬元的有221戶,年收入在10萬元--20萬元以上的有24戶,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有6戶。

按主要收入來源分:種植業7戶,養殖業25戶,加工營銷業38戶,開採業23戶,運輸業99戶,其它59戶。

(三)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情況:1.20xx年:全縣農村居民123881人,純收入30289.58萬元,人均純收入2445.05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24,養殖業收入佔25,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0,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6,運輸業收入佔10,其它收入佔7。

2.20xx年1季度:全縣農村居民119775人,純收入6385.24萬元,人均純收入5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12,養殖業收入佔38,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6,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2,運輸業收入佔7,其它收入佔7。

(四)全縣土地和草資源情況:據調查,全縣有耕地102357.3畝,其中:耕田55276.6畝,旱地32357.5畝,自留地13235.2畝,開荒地1488畝;撂荒地102畝。草資源:天然草場14726.5畝,人工草場13986畝,青貯2955噸。

二、存在的問題:1.整體上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認識不夠,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農民素質相對較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

2.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不明確,措施不力,對於農業產業化工作似乎只是應付了事。3.產業佈局不夠合理,沒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基地建設分散,除林竹產業外,其它產業規模不大,形不成商品優勢,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帶農戶、連市場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運作不夠規範。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農戶和基地的作用還不明顯,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6.缺乏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利益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化一體化的經營層次不高,企業與農戶就會經受雙重風險。

在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企業與農戶與基地的利益連接,大多數還停留在鬆散的結合上,企業與農戶之間沒有法律約束力,企業按市場價收購農戶的產品,不與農戶承擔風險,農戶也沒有參與意願和合作要求,在賣方市場條件下一旦市場風吹草動,企業與農戶將會雙雙受損。

三、建議和對策: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浩繁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場行爲和企業行爲,必須要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針對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供領導參考:1.正確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本質和含義,確定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

農業產業化的含義就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爲導向,以規模開發和基地建設爲重點,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爲龍頭,以“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村專合組織、協會)+農戶”爲基本組織形式,優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實行科學地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最終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產業化經營軌道,推進農業和農村產業化進程,最終實現全縣經濟快速發展。

2.建立健全以黨、政一把手直接負責的農業產業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圍繞全縣農業產業化的總體目標,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調整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的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各個鄉鎮。

縣、鄉鎮黨、政領導每年必須親自抓一個產業或一片基地的建設,真抓實幹,連續抓幾年,抓出成效。這一條可以作爲鄉鎮年終考覈指標的一項內容。

3.採取多種方式培訓農民,努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根據縣上提出的“八個一”工作要求,每個鄉都必須至少落實其中的“一鄉一校”,建立起培訓農民的教育基地,提高農民的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和市場風險意識以及市場誠信意識。

4.堅持以市場爲導向,培育主導產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以市場爲導向,讓市場需求說了算,我們要到市場上去選產品,要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堅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首先搞好市場調查、選好產品。

具體講,茶葉產業化、林竹產業化、畜禽產業化等怎麼搞,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市場需求決定。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要充分估計市場供求的變化。

總之,不能用今天的價格去論證項目投產後的經濟效益,要動態觀察市場走向。5.大力發展規範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不觸動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財產所有權的前提下,按“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建立起來的新型合作經濟形式。它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重要鏈條。

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有利於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有利於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用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保護和增加農民的利益。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是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戶的重要紐帶,是形成“公司(龍頭企業) 基地 專合組織 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關鍵環節(公司 農戶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利益”,沒有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企業與農戶難以形成利益共同體,他們之間就會出現鬆散關係。

處於產業化中間環節的企業與下聯農戶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關係,是一種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緊密關係,是一種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被動的關係,或者是一種非理性的契約關係,這樣經常使企業與農戶的根本利益一致性與現實利益對立性發生矛盾,因爲他們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當市場價格高於雙方預約價格時,農戶就會想方設法把產品銷售給市場,企業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顧一切提高收購價格,市場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走勢,給政府造成一種假象,這時政府在引導農戶發展生產上可能出現誤導。

當市場價格低於雙方預約價格時,企業會找很多借口違約、毀約,不遺餘力地從市場收購,在農民向當地政府投訴時,也有可能採取象徵性、苛刻刁難手法,以最低保護價收購很少一點,來應付農民,敷衍政府,少數農戶也會把產品挑到當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購。這些現象,導致政府要麼號召農民大力發展某種產業,要麼政府與農戶之間矛盾激化,使企業、農戶都受損失,導致產業失敗。

7.搞好基地建設,強化“規模效益”觀。基地建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物質基礎,如何加強基地建設,可以用16個字概括:“政府引導、利益驅動、品質優先、規模效益”。

過去政府總是要求農民做什麼,不做什麼,這些都是市場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產業政策和優質服務以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和農戶會自發地有機結合。

政府通過“以點帶面”的示範引導作用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廣大農戶看到可獲得的實際利益。通過優勢資源的轉移和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創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勞動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就沒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8.對外加大宣傳力度。

我縣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污染小,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宜生態農產品生產。現在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各種各樣的產品浩瀚如海,數也數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不作宣傳,就沒有人知道我們這樣一個山區小縣的兩個綠色食品、九個無公害產品。

我們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宣傳煤體(包括網絡)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態天全”這個品牌,依託這個品牌發展產業。天全縣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20xx年5月25日

【第6篇】糧食產業化工作調研報告

糧食產業化工作可以理解爲糧食作爲產業,使之向理想的狀態發生質變的過程。糧食產業含蓋了糧食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的全過程。質變即大力培育龍頭企業,促使做大做強;向產業鏈方向發展,實現產業化經營,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訂單收購”等形式,帶動糧食、油料生產的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增強企業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實施品牌戰略;服務“三農”,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繼土地革命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農業發展的第三次飛躍,是農業生產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變革,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糧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特殊商品,糧食產業是安定天下的產業。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創新糧食流通方式,強化糧食企業經營等,都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1、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現代化和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人多地少、農業經營規模小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糧食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爲導向,以提高效益爲中心,以科技進步爲手段,由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使分散經營的小農戶組合成專業生產聯合體和大規模的糧食生產基地。這種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改變了單純從事原料生產的地位,改善了現行的投入機制,可以使資本和先進技術、農藝措施、現代裝備有機地融入糧食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民素質。同時產業化又是新形勢下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糧食市場化,主體多元化,經營多渠道,這是必然趨勢。新的形勢下,在糧食流通中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這是中央一號文件充分肯定的。國有糧食企業要想發揮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掌握充足的糧源,掌握糧源的最現實出路就是參與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訂單糧食。不然的話,就很難掌握糧源,糧食企業經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存與發展就會更加舉步維艱。實踐證明,產業化是實現糧食產業現代化的現實選擇,爲實現糧食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將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產業化是提高我國糧食產業國際、國內競爭力的有力措施。目前,農戶是我國糧食生產最基本的微觀基礎,也是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國有2.2億多農戶,經營規模小,生產鏈條短,農產品銷售手段落後,市場化程度低,難以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後所面臨的兩個市場的競爭。而發展產業化經營,可通過“公司+農戶”、“批發市場+農戶”等多種形式,把分散的農戶與統一的市場聯結起來,龍頭企業提供信息,農戶按照龍頭企業要求進行生產,其產品質量和成本效益遠遠高於傳統分散條件下生產的農產品,增強了農戶進入市場的競爭能力。同時,龍頭企業有了穩固的農戶作基礎,生產原料有保障,企業自身也會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3、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提高了糧食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和技術水平,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使農產品實現重複增值。特別是通過“公司、工廠+農戶”、“專業協會+農戶”、“股份合作”、“訂單收購”等形式,使企業與農民之間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在一體化經營體系內部進行利益互補,農民除了可以得到種植糧食的收入外,還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業的部分利潤,從而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糧食的比較效益。

二、夯實產業化基礎是糧食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來,我們xx的產業化經營工作,在全系統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其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目前已擁有國家、省、市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擁有國家“放心糧油”、國家免檢產品、江蘇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等省級以上品牌13個,市級名優產品5個,市級知名商標2個,全縣優質糧食生產基地達30多萬畝,連接農戶近20萬戶,有力拉動了全縣糧食經濟的發展。應該講,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是好的,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在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更好服務的基礎上,我們應進一步夯實三個基礎。

1、思想基礎。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作爲重要的涉農部門,我們深感,糧食工作的主陣地在農村,主戰場在農村,發展平臺也在農村,只有緊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課題,找準糧食產業化經營這一抓手,糧食工作才大有可爲、大有作爲。爲此,我們應從上到下進一步確立

“農民發展我發展”的思想,爲抓好產業化經營工作奠定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

2、組織基礎。xx年底,縣政府對我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進行了調整,今年來,我們按照調整後產業指導辦公室七大方面的主要職能,結合全年目標任務,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了認真學習,

進一步細化了自身職能,並明確了推行訂單糧食、壯大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協建原料基地、加強政策調研、抓好掛鉤共建以及全社會規模以上糧油工業企業統計彙總上報等工作重點,從而確保了產業化經營工作的有序開展。

3、感情基礎。今年,我們組織專人深入到上規模的糧油企業當中進行調研,直接面對服務對象,在加強溝通、增進了解的同時,就事關他們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如龍頭企業、名優產品、放心糧油等的申報問題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並根據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召開會議,

分析根源,爲他們出謀劃策,有效加深了與企業間的感情基礎。

三、大力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是糧食產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1、把發展“訂單”作爲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的切入點。

糧食訂單收購是指糧食生產、收購雙方通過簽訂產銷合同,明確各自權利、義務,並按合同要求完成糧食生產、收購經營活動,實現糧食產銷銜接的一種經營形式。近幾年來,訂單農業的興起,爲農產品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爲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引導糧食訂單收購健康發展,推動糧食產業化經營,我們應把發展訂單收購作爲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的切入點。

第一,要充分認識發展糧食訂單收購的意義和作用。

訂單收購有利於引導糧食生產者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促進農業和糧食種植結構的調整,發展市場需求的優質糧食生產;有利於實行優質優價,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有利於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掌握穩定的商品糧源、發揮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作用,在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提高經濟效益;有利於促進糧食產銷銜接,實現糧食供求總量和結構的基本平衡。因此,積極發展訂單收購,對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保護農民利益、引導生產、服務消費、實現產銷銜接和搞活糧食流通有着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

第二,要在積極推進訂單收購的實際工作中求發展。

xx年以來,xx玉奇米業中心緊緊依靠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走上了貿、工、農一體化之路。它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與縣、鎮農業技術部門密切配合,向廣大農戶推廣優質水稻品種,提供技術服務,落實種植面積,講解栽培技術,宣傳收購政策,並分別與駐地馬塘、曹埠鎮43個行政村的4xx多農戶簽訂了訂單農業收購合同。

生產基地是主導產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載體,是龍頭企業的依託,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條件。4月份,全市唯一的國家級稻米示範工程在xx新店啓動,該綠色食品標準化示範區位於我縣新店鎮胡港、月池、祝套、新聯等六個村,總面積3.2萬畝。核心示範區將採取“五統一”種植模式,即:統一品種、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農資施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產品收購,並承諾按高於市場價5%的價格進行收購。另外,全縣今年還在5個鎮推廣種植了15萬畝的優質小麥,有效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產增收。第三,加強對訂單收購的引導和服務,提高產業化程度。

在推進訂單收購工作的過程中,要切實轉變觀念,遵循“政府引導市場、市場引導農戶”的原則,加強引導和服務,爲發展訂單收購創造好的條件。一是要引導訂單雙方樹立“以銷定產”的市場經營意識;二是要建立、健全糧食訂單收購的信息服務體系;三是要建立、健全糧食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四是要提供市場信息和加強對生產環節的技術指導。

2、要把做強龍頭企業作爲推進糧食產業化的立足點。

龍頭企業在產業化經營中起着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國內外大市場的紐帶作用,是實施糧食產業化的核心,決定着產業化的層次、水平。可以說,沒有龍頭企業,就談不上糧食產業化經營。

第一龍頭企業要在糧食產業化經營中發揮好領頭、支撐作用

近幾年來,我縣糧食行業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爲主線,在着力培育一批區域特色基地和龍頭市場的同時,把培育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放在重要位置,採取分類指導、跟蹤管理、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出一大批糧食龍頭企業。全糧食系統獲得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的有,國家級的江蘇寶寶集團公司、省級的江蘇東方明珠公司、江蘇金太陽公司和南通巴大公司;市級的xx玉奇米業中心、南通正大公司。

龍頭企業在糧食經營中充分發揮領頭、支撐作用,在市場競爭中顯現出六大優勢。這六大優勢是1、資本結構優勢;2、生產能力優勢;3、產品質量優勢;4、銷售總量優勢;5、品牌戰略優勢;6、現代管理優勢。寶寶、東方明珠、金太陽公司的生產和銷售均超億元。龍頭企業絕大多數產品都通過了l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葵王牌葵花調和油”、“江海明珠牌食用油”、“玉奇牌特等粳米”獲國家放心糧油榮譽稱號;建立並完善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的幹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機制靈活、管理科學,運行質量高,經濟效益好,顯示出強勁的市場競爭能力。

第二,龍頭企業要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做大做強。

按照“有進有退”的原則,突出重點,擇優扶強,通過破產、撤併、整合、重組,把企業資產向骨幹強勢企業聚集,培育一批條件好、競爭力強、規模大的龍頭企業。全糧食系統於xx年開始,藉助全縣民營化改革的東風先後破產了拼茶油廠、雙甸油廠、兵房油廠和凱亨集團公司;對東方明珠公司、金太陽公司、大力機械公司和巴大公司實施了民營化改革,出售了麪粉廠;東方明珠公司認購了雙甸油廠的全部資產,使自身進一步做大做強,增強競爭力。巴大公司於xx年引進廣東客戶的xx萬元資金組建了新的合資公司,從而使經營總資產達到10929萬元。通過改革系統內的金太陽公司、東方明珠公司和巴大公司進入省級龍頭企業行列。

第三,龍頭企業要在工貿聯合上壯實力。

充分發揮糧食加工企業的設備、技術、產品市場優勢和購銷企業倉容、資金、收購網點優勢,聯手經營,優勢互補。國有加工企業與國有購銷企業聯合,國有購銷企業與民營加工企業聯合,變過去的競爭對手爲合作伙伴,共闖市場,共謀發展,不斷把糧食企業做大做強,穩固糧食產業化經營中的龍頭地位。工商聯手、產銷對接是我糧食系統的優良傳統,今年爲準確把握菜籽收購所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機遇,進一步增強協作意識、市場意識,促進產銷銜接,我們組織專人對今年全縣菜籽種植面積、產量、質量及收購市場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調研,在此基礎上,本着“分析行情、溝通信息、履行職能、提供服務”的宗旨,組織縣內部分油脂加工企業和糧食購銷企業,召開了第三屆“菜籽市場分析與產銷銜接座談會”。會上大家認真分析了今年的菜籽市場走勢,並就今年的菜籽經營如何加強工商聯手、促進產銷銜接進行了研討。這一傳統做法,爲工、商企業合作共贏搭建了一個平臺,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在提出菜籽產銷對接的同時,我們還深入全縣大米加工企業進行了調研,並發展協會會員,爲實現產銷對接做好了準備。3、要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爲推進糧食產業化的着力點。

實施品牌、名牌戰略,推進農業品牌化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有利於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市場化和服務社會化,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型、粗放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是糧食產業拓展陣地,擴大市場,增強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各企業通過努力,打造了一批“國家放心糧油”、“國家免檢產品”、“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國家綠色食品”、“省質量信得過產品”等名牌、名品。龍頭企業以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研造出新品、名牌,積極地拓展市場,叫響品牌,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因此,我們應當狠抓品牌創建工作,將品牌創建作爲提升產業龍頭核心競爭力的第一路徑,爲產業化龍頭企業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一方面,應對現有工業用糧規模企業所獲得的各等次品牌進行整理歸類,同時針對全縣七家工業用糧規模單位創省、市優名牌產品工作進行調研;另一方面,應繼續與東方明珠公司、南通大力機械有限公司等商討品牌升級問題,並進一步落實和完善相關材料,爲完成市局下達的品牌創建任務而不懈努力。

4、要把服務“三農”帶動農民增收作爲推進糧食產業化的關鍵點。

糧食龍頭企業一頭連着農戶,一頭連着市場,客觀上成爲落實國家“三農”政策的重要載體,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廣大農戶增收致富。在這方面我們還應繼續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和完善:

一是培育農民黨員經紀人。農民黨員經紀人一頭連着農戶,一頭連着龍頭企業,培育農民黨員經紀人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在這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擴大充實糧食農民黨員經紀人小組;二是組織學習、宣傳《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提高對糧食流通管理的法律意識;三是要及時提供糧油市場信息行情;幫助聯繫和各地糧管所聯姻,聯手收購糧食、菜籽等農作物。通過幾年的努力農民黨員經紀人要不斷做大做強、增收致富。

二是完善訂單收購,建立優質糧源基地。玉奇米業中心在訂單履約過程中,他們通過鎮、村聯手,以高於市場價3%-8%的價位承諾收購,並堅持了多年來始終如一的“八有四無一提供”做法,即:八有,有休息室、有茶水供應、有質量標準與價格表及實物陳列、有針線包、有打氣筒、有意見簿、有監督電話;四不,不壓級壓價、不收人情糧、不與農戶發生糾紛、不打白條;一提供,提供簡單的糧食檢測工具和方法。農戶售糧—律實行現金結算,不打白條,從而以誠信的理念和優質的服務感動了農戶,使廣大農戶信任了訂單,接納了訂單,踊躍交售訂單糧,訂單合同履約率達95%以上。

通過訂單農業,xx玉奇米業中心與馬塘、曹埠兩鎮不僅建立了20萬畝比較穩定的優質糧生產基地,還建立了12450畝無公害優質糧生產基地。xx年豐利糧管所30萬畝無公害優質糧生產基地申報成功。優質糧生產基地的建設,不但有利於糧食購銷企業掌握充足的糧源,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後勁;而且調優了農產品結構,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同時每年爲農民淨增收入300多萬元,爲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一舉三得,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這一系列舉措,我們認爲應當在全系統加以認真總結。三是提供多種優質服務。發展農村經濟,農民需要多種形式的優質服務。糧食龍頭企業在向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政策諮詢、訂單到戶、上門收購等服務的同時積極擴大服務範圍,延伸服務項目。玉奇米業中心向農戶提供優質品種和種植技術服務;東方明珠和金太陽公司在實行民營後繼續向廣大農民戶提供菜油的加工和兌換;巴大公司在開發新品飼料的同時向養殖戶提供諮詢和養殖技術服務。從而使廣大農戶提高了種植和養殖技術水平,增加了產量,方便了生活,增加了收入。

5、要把搭建產業化平臺作爲推進糧食產業化的支撐點

爲推動我縣產業化經營工作更快更好地發展,我們應着力抓住三大支點,搭建有利於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平臺。

第一個支點是:行業協會。今年,我們根據《xx縣糧食行業協會章程》,及時召開協會一屆四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了協會人事調整方案和《協會經費管理辦法》,並對xx年協會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特別對加強多種形式的橫向聯繫、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推進“放心糧油”工程等產業化經營工作提出了具體思路,爲開展產業化經營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協會正在根據市局要求,組織有關糧油企業積極備戰全市糧油質量檢驗職業技能知識大賽。

第二個支點是:執法檢查。產業化經營需要一個良好的流通環境作保障。爲維護糧食正常流通秩序,今年6月7日至6月13日,我們根據省市統一部署,對全縣已申領《糧食收購許可證》的企業和在轄區內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加工的糧食經營企業,以及糧食轉化用糧企業等進行了爲期一週的糧食流通統計執法檢查,進一步規範了糧食統計行爲。6月15日,我們又與工商部門聯手,對全縣夏糧收購市場組織了專項檢查,檢查中共發放整改通知書4份,對無證無照的船隻收購點、路邊收購點等違規行爲進行了整治,有效規範、淨化了夏糧收購市場,維護了糧農的切身利益。

第三個支點是:“放心”工程。今年來,我們根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關於繼續進行“放心糧油”、“放心糧店”評審命名工作的具體部署,在已獲得國家“放心糧油”四個品牌的基礎上,組織江蘇東方明珠糧油實業有限公司的江海牌特一、特二麪粉申報國家級“放心糧油”稱號,組織南通綠洋商貿有限公司的聯華超市申報國家級“放心糧店”稱號。目前已對兩家單位的申報材料進行了初審,根據初審意見,我們將進行進一步的跟蹤整改。

四、明確糧食產業化發展方向,服務於新農村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求突破

1、在理念上謀求突破。我們要認真研究目前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企業所處的新環境和新情況,樹立兩個理念,一是糧食產業化發展要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念,搶抓機遇,找準切入點,進一步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二是糧食產業化發展要“促農增收、農企共贏”的理念。通過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拉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從而實現共贏。

2、在思路上謀求突破。我們要繼續開闊思路,在壯大龍頭、自主創新和基地建設上動腦筋、下功夫。一是壯大龍頭規模。擬通過縣局引導、協會指導,市場運作,充分發揮糧食加工企業的設備、技術、產品市場優勢和購銷企業倉容、資金、收購網點優勢,聯手經營,優勢互補,變競爭對手爲合作伙伴,共闖市場,共謀發展,不斷把糧食企業做大做強,穩固糧食產業化經營中的龍頭地位。二是鼓勵自主創新。積極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意識,以現有龍頭企業爲平臺,以科研院所爲依託,以糧食資源、產業基礎、技術水平爲優勢,共同選題攻關,開展好多層面的產、學、研合作,爲進一步做大做強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發揮出更大的輻射帶頭作用。三是加強基地建設。咬定市局下達的60萬畝基地建設目標,通過訂單形式引導生產者種植優質品種,同時對農戶實施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發展產業化合作組織,促進訂單收購。3、在舉措上謀求突破。有了好的理念和思路,必須切實地付諸行動,才能幹出效果。

一是加強品牌建設,着力打造名牌產品。品牌作爲企業的無形資產,既是企業的立足之本,也是企業決勝市場的有力武器。我們要引導和幫助龍頭企業加大市場開發和品牌宣傳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對現有品牌的梳理、整合力度,着力改變過去“小而多”、“小而雜”的格局,努力實現主導產品品牌化、名牌產品產業化的目標。同時,進一步加強現有知名品牌建設,堅持以質量拓市場,以服務爭市場,不斷增加品牌內涵,樹立品牌個性,努力在產品質量、品牌效應等方面形成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建設糧食物流,提高糧食流通效率。目前各級都十分重視糧食物流業的規劃和建設,我們要充分利用洋口港開發建設的良好契機,根據《洋口港散裝糧油中轉庫和專用碼頭及植物油加工中心項目》,一步一個腳印,認真抓好實施。三是明確主攻方向,發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們要進一步確立充分利用資源的科學理念,明確“無公害、綠色、有機糧油產品的開發”、“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糧油加工向食品、化工方面的深度開發”三大主攻方向,積極更新現有的加工設備,引進先進的糧食精深加工技術,開發適合不同層次消費者需要的產品,使企業的發展實現由初級加工擴張型向精深加工效益型的轉變。四是增強品牌意識,發揮品牌效應。以市場爲導向,以人爲本,以健康消費爲引領,進一步加大創建品牌的力度,尤其是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全國“放心糧油”品牌申報,推進糧食產業向更高更新更廣闊的領域發展。

4、在服務上謀求突破。《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佈實施後,賦予了糧食行政部門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的管理職能,要求我們必須打破原有糧食系統的概念,在產業化經營的大舞臺上,克服畏難情緒,主動介入對他們的引導和服務。一是加強信息的溝通與引導。不斷蒐集糧油市場行情,提高信息的前瞻性、綜合性和準確性,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系統,運用形式多樣的載體和現代化的傳播方式,爲全縣產業化經營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二是加強與相關部門之間的聯繫與協調。積極深入基層,主動上門服務,宣傳《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瞭解龍頭企業和加工企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實際需求,爲企業的發展壯大出謀劃策。及時瞭解並竭力幫助解決龍頭企業發展中的存在問題,營造龍頭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爲服務好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7篇】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報告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爲發展農村經濟、破解“三農”難題的戰略工程來抓,確立了“瞄準市場抓調整,依託產業抓招商,圍繞基地抓增收”的產業化發展思路,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動、市場調控、全民參加”的產業發展機制,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xx年全市農業總產值爲74.39億元,同比增長8.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爲8862元,同比增長19.66%,70%以上的農民進入了農業產業化體系,走出了一條比較符合實際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對縣域經濟的發展、縣域財源的壯大,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現將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主要成績和做法

1、圍繞基地抓產業,在發展特色農業上求突破。我們以市場爲導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烤煙、制種、油茶、生豬、家禽、龍鬚草等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一鄉一品、幾鄉一品”的發展格局。一是依託氣候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烤煙產業。氣候很適宜於發展烤煙,爲此,我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烤煙生產。目前烤煙生產已發展到4萬畝,其中馬水鄉烤煙種植面積達1萬餘畝,全市種植烤煙300畝以上的大戶有11戶,今年畝平收入可達4200元,僅此一項可爲農民增收6500萬元,創稅收1500多萬元。二是依託傳統優勢振興油茶產業。是“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油茶林之鄉”,油茶是我們的傳統產業,原有油茶林120萬畝,早些年由於品種老化,荒蕪嚴重,油茶產業逐步萎縮。爲了重新振興這一傳統產業,爲了振興這一傳統產業,xx年初,成立了市油茶產業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關於加快油茶林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安排專項獎補資金,加強宣傳發動,採取各種措施增加油茶麪積、提高油茶產量,對新造油茶林每畝補助200畝元,同時免費提供苗木。經過三年的發展,在面積有所突破的基礎上,創新了一些機制,xx年全市新造油茶林3.4萬畝,墾複油茶5.2萬畝,完成油茶林新整地面積5萬餘畝。xx年全市共涌現新造百畝以上的油茶大戶40戶,90%以上的新造油茶戶單戶面積在80畝以上。生產大戶主要通過承包當地宜林荒山荒地進行造林,施工標準普遍較高,大多采取了整梯、打大穴、施基肥的造林方式。武陵油茶投資有限公司、綠源油茶公司、神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也在我市建立油茶生產基地。武陵源公司在哲橋鎮建設了一個500畝的高標準採穗圃,同時採取承包造林或與農戶合作造林等方式新造油茶林1萬多畝。綠源油茶公司目前已承包林地1萬多畝,已高標準整地5千多畝。神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已承包林地在我市建油茶生產基地3萬畝。三是依託政策優勢大力發展生豬產業。通過努力,我們先後爭取和完善了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能繁母豬補貼等優惠政策,並鼓勵引導煤炭業老闆轉型、外出務工者返鄉、農民股份合作從事生豬養殖業。生豬養殖發展迅速,xx年全市共出欄生豬160.25萬頭,存欄生豬91.62萬頭,建標準化養殖小區29個,其中1萬頭以上的養殖小區10個、5000頭以上的20個、3000頭以上的24個,發展存欄生豬300頭、存欄能繁母豬3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242戶,養殖小區的大量涌現,大大促進了我市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四是依託市場優勢積極發展其他特色產業。龍一年來,全市共新增了餘慶鄉三順村500畝葡萄園、夏塘鎮雙園村570畝冰糖橙、肥田鄉紅光村上千畝桑樹等15個上規模的其他特色農業生產基地,位於新市境內的省部級萬畝油菜高產創建示範片,連片種植面積1.28萬畝,平均畝產152.4kg。

2、圍繞龍頭抓產業,在發展現代農業上求突破。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現代農業。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達2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2家,xx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總產值50億元,上交利稅5000萬元,龍頭企業聯繫基地40多萬畝,帶動10多萬農戶致富,人平增收320元,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格局。一是大力引進了一批知名龍頭企業。我們先後引進了溫氏集團、新五豐集團、武陵源、神龍集團、綠海糧油等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如溫氏禽畜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公司負責提供雞苗、飼料、藥物、技術指導、衛生防疫及合格成品肉雞的回收等工作,並承擔市場風險。我市溫氏養雞發展迅速,現發展合作農戶近1800戶,年出籠肉雞2500萬羽,其中蔡子池辦事處七嶺村、大市鄉長豐村等養雞小區年出籠雞都達100萬羽以上。xx年,合作養戶收入達2500萬元,平均每個合作養戶將增加近3萬元的收入。二是培植髮展了一批規模龍頭企業。先後扶大扶強了綠海糧油、綠源油茶、日森源菇業等一批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龍頭企業。如綠海糧油年產優質大米13萬噸,生產的“綠海”、“飄洋”等12個品種21個規格的上市產品,暢銷湘、桂、粵、閩、滬等省市,躍居全省同行前列,年產值1.35億元,創利稅1000多萬元,在太平等鄉鎮建高檔優質稻基地5萬畝,與1.8萬農戶簽訂高檔優質稻收購合同,農戶畝平可增收200元。日森源菇業在建磨菇生產基地500多畝,磨菇由農民種植,公司與農民簽訂訂單,由公司出資爲農民建好大棚和提供技術、種子、肥料等,每年可爲每戶種植戶創收3萬餘元。三是積極發展了一批休閒龍頭企業。已涌現了農業、蔬菜、山莊、農莊、農莊、國際農業科技園等43個上規模的休閒農莊,擁有固定資產達18975萬元,年創利潤4800萬元,可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800多人。如農業先從農民手中租賃土地,然後再僱傭當地農民當工人,實行的是“公司農戶、以工代農、規模經營”的運作模式,是集種、養、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綜合立體生態農業,目前已建成養牛場、養雞場1800平方米,小型發電站一座,開發荒山建成了1680畝的經濟果園。

3、圍繞質量抓產業,在發展品牌農業上求突破。一是嚴把品種引進關。xx年引進蔬菜、果品、糧油名優新品種38個,建成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油茶育苗基地、畜禽良種繁供基地等4大良種繁育基地,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到90%,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二是嚴把品質提升關。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共制定發佈了36項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確定了9個示範基地、4個示範鎮、68個示範村、3個示範加工企業、4個示範層面,實行專家包基地、包項目、包示範點制度,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對3萬畝雜交水稻制種、50萬畝優質稻、20萬畝蔬菜、4萬畝烤煙、3萬畝水果、3萬畝棉花等生產基地進行管理,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xx年,5個產品通過了無公害產品認證,28萬畝無公害水稻、20萬畝油菜、3000畝無公害有機稻、90萬頭生豬、6萬畝水產養殖通過了無公害產地認定,雜交水稻制種95%的種子達到國標一級。三是嚴把品牌培育關。我們培育了神農菸葉、優質稻米、油茶、藠頭等一批具有特色的知名產品或知名名牌,如綠海糧油的“飄洋”米、綠源油茶的“麓歧峯”茶油等產品被授予“省著名商標”稱號,綠源油茶、金拓天、日森源茹業等公司產品遠銷東南亞。

4、圍繞服務抓產業,在強化保障力量上求突破。一是領導力量向產業化發展集中。我們採取超常規的措施,打破城鄉分割、行業隔離格局,實行縱向抓農業生產,專門成立了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各鄉鎮辦事處和農口各單位由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抓,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強辦點示範,堅持“幹部帶頭,點面結合”推進農業基地建設,積極鼓勵機關幹部、鄉村幹部創辦農業示範點,承包土地或與農戶聯營參與優勢產業帶建設。今年我市共有360名幹部承包土地搞種養業,創辦1000畝以上的基地4個、500畝以上的基地14個、100畝以上的基地30個,有力帶動了農業基地建設。二是資金投入向產業化發展傾斜。爲了激發羣衆參與農業產業化的熱情,營造農業產業化經營濃厚氛圍,我們從xx年起,每年都召開了規模大、規格高的農業產業化表彰獎勵大會,對烤煙生產、雜交水稻制種等方面的先進單位和個人予以了表彰獎勵。從今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600萬元資金對種糧大戶、規模基地、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先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實行扶持和獎勵。銀信部門加大了對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的信貸扶持力度,如農發行多次對我市的糧、油龍頭企業進行了貸款扶持,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三是農業保險向產業化發展延伸。爲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我們採取“企業爲主、財政支持、農戶參與”的方式,積極引進、大力推廣農業保險。從xx年開始對烤煙種植實行保險,到xx年,投保的烤煙面積達3.85萬畝,總保額達77萬元。xx年我們開始對雜交水稻制種進行投保,總投保面積達1.5萬餘畝,xx年“7.15”洪災,保險公司賠償損失700萬元,確保了制種業的穩定發展。xx年,我們在全省率先啓動水稻種植、能繁母豬養殖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當年8.72萬農戶獲得理賠資金1772.56萬元。xx年我們繼續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範圍,覆蓋棉花、油菜、水稻、能繁母豬、奶牛等產業,總投保額達2500多萬元,其中市本級財政承擔150萬元。農業保險進一步增強了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徹底改變了“一次重災、即刻致貧”的局面,爲農業產業化發展繫上了一條安全帶。四是合作組織向產業化發展靠攏。爲了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我們從政策、資金等方面鼓勵、引導農民建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全市共有87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8000餘戶,其中種植業38個、畜牧業27個、漁業8個、其他15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使原來“千家萬戶種養忙、忙完田頭愁市場”的狀況得到改變,促進了“小農戶、大基地,小產品、大產業”的形成,有效擴大了優勢產業的規模和效益。

二、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多數企業設備落後,技術含量低、加工層次低,增值效益差。由於我市大部分龍頭企業經濟實力不強,且多數爲農產品加工企業,科研力量薄弱,一般只能搞初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增值效益差。

2、多數企業人才匱乏、管理落後。現有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大多數是由本地業主轉產建設的,老闆缺乏現代管理理念,對人才的引進不重視,太多爲家族式管理,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

3、抗風險能力弱,利益聯接機制有待完善。各龍頭企業採用“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制定最低保護價等形式把企業與農民的利益有機聯繫起來,龍頭企業與農戶逐步建立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接機制。但由於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且構建利益鏈條的一般方式仍然是合同契約型,這種方式易受市場行情的影響,加之部分農民、企業的法律意識不強,誠信度不夠,合同不規範等原因,導致合同履約率不高,特別是遇到自然災害、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等情況下,企業自身發展受到影響,龍頭企業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接受到的影響更大。

4、特色和品牌產品少,市場知名度不高和佔有率低。全市現有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生產或加工的農產品一般都是粗加工產品,上規模上檔次的不多,特色和品牌產品少,市場的知名度和佔有率不高,無一能在國內叫得響亮的品牌,沒有形成品牌化經營戰略局面,缺少名牌產品的帶動作用。

5、企業融資困難。現有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大多數是由本地業主投資建設的,自身實力比較薄弱,資金有限,加之目前銀行貸款較爲困難,所以企業只能小搞小鬧,就湯下麪,擴不大規模,增不了效益。

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龍頭企業綜合實力。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爲龍頭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尤其是加大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支持力度,推動重點產業鏈的形成。在扶持方式上,使財政資金重點用於與扶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大的信貸資金配套,發揮放大效應,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2、鼓勵企業創名優品牌或產品、提高附加值。品牌代表着產品質量、技術含量,針對我市乃至全省名優品牌產品少的現狀,要統一思想,共同努力,抓緊品牌產品的規劃和打造,企業要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創造名優產品,走品牌化發展道路。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宣傳我市的名牌產品,提高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各級政府應制定鼓勵政策,支持企業創名優品牌和產品,凡是創出省級以上名優品牌的產品,同時又帶動當地基地發展和農民增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給予重獎。

3、建立農業風險基金。農業是一個弱質產業,受自然條件和市場兩大風險的影響,不管那種風險發生,對企業,對基地,對農戶都將是一個嚴重的打擊,輕則影響發展,重則影響穩定。所以,各級政府和企業都應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爲農業風險基金,專項儲存,豐年可以滾動發展,災年拿出給予企業或農戶作一定的補償。

4、創新利益聯接形式,增強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目標。利益聯結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靈魂所在,也是發展龍頭企業的關鍵,要積極穩妥地探索創新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形式,不斷密切各個市場主體間的利益聯結關係,充分調動各個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各市場主體間的聚合力。

5、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現行的土地流轉政策,不利於大規模進行土地流轉,公司要建立規模生產基地,土地流轉已經成爲了制約的瓶頸,建議上級部門出臺更加適合土地大規模流轉的土地流轉政策。

【第8篇】紮實推進產業化發展工作報告

省級農頭企業—民勤敬業公司、易發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市級農頭企業—旺亨種豬繁育有限責任公司、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發展情況,生產車間,生產工藝流程。這幾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各自的運營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解決勞動力就業、增加財政稅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大力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就是要讓更多的羣衆從產業發展中得到實惠,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對民勤中天公司20萬隻羊屠宰深加工生產線、石羊河林場5000噸葡萄酒技改擴建生產線、隆豐工貿有限責任公司6000噸優質瓜菜貯藏保鮮庫、正元食品有限公司6000噸紅棗深加工生產線、恆康商貿有限公司1000噸枸杞生產線、譚龍食品公司南瓜粉生產線、騰格里酒業公司紅棗加工生產線、成功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500噸紅棗加工和萬噸甘草飲片加工生產線進行調研時,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縣農業產業化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有亮點、有特色,農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優勢產業快速發展、農業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健康發展、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作爲從事食品加工和農副產品購銷企業,要在不斷充實企業文化、樹立企業形象的基礎上,用科學的理念指導企業發展。食品行業必須要有走向市場的通行證,包括各類體系認證、食品認證、質量認證、商標註冊等工作,另外,還要注重宣傳、產品包裝等。

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大力幫助龍頭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問題,創造寬鬆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全力幫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扶持,各企業要切實成爲政府政策的宣傳者,不斷壯大自身的同時,要付出,回報社會。

企業要加強和大專院校的聯繫,不斷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壯大技術隊伍,關係職工生活,使職工有歸屬感,用人才,留人才,使企業健康快速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目前我縣正處在農業經濟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各企業之間要進一步加強協調溝通,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扶優、扶強、扶大”原則,加快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推動我縣農業產業的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上新臺階。

縣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爲目標,依據自然資源優勢,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初步呈現出產業化佈局、規模化經營、商品化生產和生態化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趨勢,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XX年1-10月份,全縣農業增加值達到12.54億元,增長6.3%1-9月實現農民人均現金收入6965元,增長16.87%目前銷售收入在2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達到97個,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個、省級龍頭企業達到13個、市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9個;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2個、5000萬元以上企業11個、1000萬元以上企業28個、500萬元以上企業19個、200萬元以上企業37個;從業人數達到6896人,資產總額15.3911億元,近年來。固定資產6.3447億元,年銷售收入20.2204億元,淨利潤1.1515億元,上繳稅金4731.75萬元,創匯1443萬美元,加工能力達到47.36萬噸,保鮮庫規模達到1.88萬噸,帶動能力達到59970戶。各類經濟合作組織209個,有效帶動農產品銷售量達20萬噸以上,農民參與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