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工作總結的報告

2015年,我市在經濟新常態下,按照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中、省、市1號文件精神,圍繞“一個取向,三大提升”的“三農”工作新要求和積極構建綠色食品工業城的新目標,以“規劃先行、品牌引領、龍頭帶動、園區搭臺、科技支撐、要素保障”的原則,着力“培育大龍頭、建設大基地、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場、構建新機制”,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0億元,增長3.5%,加工產值(含白酒)達65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0000萬元,增幅達10.5%。現將我市2015年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工作總結如下:

關於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工作總結的報告

一、工作成效

(一)特色優勢產業集羣化發展加快。今年,全市建成現代農業萬畝示範區15個、萬畝林億元錢示範基地10個、標準化養殖場(小區)2343個,建成茶葉基地103.3萬畝、林竹基地769萬畝、蔬菜產業112萬畝、水果基地81萬畝、蠶桑產業43萬畝、烤煙基地7.8萬畝,全市出欄生豬348.92萬頭、肉牛13.05萬頭、肉羊34.09萬隻、家禽2468.4萬隻、肉兔1031.97萬隻,水產品產量6.67萬噸。全市“千萬元產值村”達750個,新增20個,加快了“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原料基地建設步伐,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

(二)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初步形成了白酒飲料、糧油、茶葉、豆腐乾、蔬菜水果、生豬、牛羊、禽兔、林竹紙、繭絲綢等10大產業集羣。園區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全市建成農產品加工園區11個,其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1個(高縣慶符---文江農產品加工園區)。其中高縣慶符---文江農產品加工園區24個龍頭企業的產品均通過質量認證,建立了“三品”基地8個,共有無公害農產品17個、綠色食品9個、有機食品2個,建成中國馳名商標1個、四川省著名商標4個、四川名牌產品6個、宜賓市知名商標4個,帶動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早白尖茶業公司獲得“全國綠色食品示範企業”稱號,是四川省唯一一家獲得此稱號的茶葉企業。在園區帶動下,高縣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98家,年內新增3家市級龍頭企業,新申報3家市級龍頭企業,園區內重點龍頭企業達28家,佔全縣重點龍頭企業的73.7%。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8.4億元,佔全縣總量的90.8%。

(三)“一村一品”示範村建設成效顯著。2015年,全市建成736個專業村,5個專業鎮,較去年增加10個。其中,實現與龍頭企業有效對接的專業村410個、建有龍頭企業的專業村241個、建有農產品專業批發市的專業村12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專業村310個。其專業村主導產業從業農戶11.68萬戶,主導產業從業人員33.79萬人,專業村經濟總收入206.3億元、專業村主導產業總收入13.64億元。註冊商標的專業村80個,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專業村303個、基地13.1萬餘畝,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專業村10個、基地1.55萬畝,獲得有機食品產品認證的村3個,基地4950畝,有省級以上品牌的專業村3個,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專業村21個。

目前,我市“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3個。2015年,南溪區蓮花村參加養殖農戶530戶,達89%以上,養殖專業戶大戶22戶,戶均年出欄商品鵝2100只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居全街道前列;高縣羊田鄉茶葉種植面積達16500畝,人均茶園達1畝以上,68%的羣衆從事茶葉生產,建設成爲全省茶葉良種繁育基地、茶葉萬畝億元示範區,2015年,羊田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3395.7元,高於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的30%;珙縣底洞鎮楠橋村桑園面積達到3500畝,實現發種4350盒,產繭3610擔,單產達41.5公斤,養蠶收入602萬元,蠶桑綜合產值1354萬元,建成200萬元以上的社1個,100萬元以上的社5個。

(四)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2015年,全市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05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6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77戶,其中,蔬菜類20家(含豆類)、糧油類45家(含酒類15家)、茶葉類25家、林竹類40家、蠶桑類7家、畜牧類30家、其他38家。預計,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市級龍頭企業達到48戶,其中,1-10億元43家,10-30億元5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總資產達212億多元,其中固定資產達71億元。

2015年,全市農村各類專合組織已經達3299個,新增307個。專合組織成員增加到30.9萬個。

登記註冊的家庭農(林、牧)場達到1368個,是上年的2.8倍,其中:家庭農場1273個,比上年增加811戶,佔93.1%;家庭林場48個,比上年增加24戶,佔3.5%;家庭牧場47個,比上年增加29戶,佔3.4%,農村家庭同產業發展融合度迅速提高,正在逐步實現身份農民向職業農民的轉變。

(五)“兩個”帶動作用明顯加強。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專合組織、農戶等利益主體創新聯結方式,不斷完善“訂單保護”、“二次返利”和“風險保障”等利益聯結模式,把農民組織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推廣“龍頭企業+專合組織+農戶”、“專合組織+基地+農戶”、“市場(含超市)+專合組織+農戶”、“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方式。積極構建“企業帶動、農民參與、協會統籌、金融支持、保險兜底、政府幫助”的農業產業化鏈條“六方合作”新機制。截止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3250個,各類產業化組織從業人數達43萬人,共帶動農戶256萬戶(次),其中龍頭企業帶動基地農戶203萬戶(次),帶動發展種植類產業面積485萬畝(次)、畜類養殖336萬頭、禽類養殖786萬隻、水產養殖565萬尾,發展基地966個,帶動基地農戶增收總額達21億元。參與產業化經營組織的農戶戶均增收6082.7元,較其他農戶高出30%。

(六)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取得新成效。2015年以來,我市按照“一個新村、一個業主、一片產業”思路,突出產業發展、新村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五位一體”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印發了《宜賓市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整體性工作安排方案(2015-2019年)》。目前,實現產村相融。省、市級新農村示範片中連片發展農業產業120萬畝、規模養殖戶3202戶、標準化養殖小區(場)205個,有力的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預計,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863元,比去年增加1032元,同比增長10.5%。

(七)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新突破。截止目前,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289個,其中無公害農(畜)產品200個、增加18個,綠色食品77個、有機食品6個、地理標誌農產品6個,102戶企業加入網上質量追溯平臺、追溯產品100餘個,農副產品基地有較大發展。據統計,全市農業產品中有1個“中國名牌產品”,有6個“中國馳名商標”,20個“四川省著名商標”,22個“四川名牌產品”。“宜賓酒”、“宜賓早茶”、“屏山炒青”、“南溪豆腐乾”、“宜賓芽菜”、“筠連苦丁茶”等地域品牌獲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或地理證明商標。今年米蘭世博會中國茶文化周組委會組織的百年世博中國名茶國際評鑑中,宜賓茶葉第一次躋身中國名茶行列,茶葉品牌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主要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嚴格督查考覈。

一是分解和下達產業化發展目標任務。根據省上對我市下達的農業產業化目標任務,結合我市發展現狀,以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名義,按部門和產業進行了分解,同時各縣(區)分別下達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目標任務,實行差別化考覈。二是不斷完善產業化統計工作。我市根據省上的統一規範,要求各縣(區)和有關部門每季度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數據信息進彙總上報,及時掌握全市產業發展動態,分析發展趨勢,調整了重點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方向,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目標的完成。三是加強督促檢查。我市對2015年特色產業專項資金項目落實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工作,對個別項目進行了系統整改,提高特色產業項目建設水平,充分發揮財政生產發展資金作用。同時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發展目標和農民增收工作的督促檢查,針對年初下達市級部門和縣(區)的農民增收目標任務,突出重點區域、薄弱環節、存在問題和支撐產業、潛力產業,採取多種形式召開全市農民增收分析會,確保了各階段和年度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深化農村改革,強化政策扶持。

一是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按照中央、省委一號文件要求,以深化農村改革爲抓手,全面落實市委四屆八次全會和市農村工作會議部署,圍繞“一個取向、三大提升”的“三農”新目標,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繼續貫徹國務院、省、市關於加快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先後擬定了《宜賓市中小企業轉資貸金管理辦法(暫行)》、《宜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穩定工業經濟增長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宜賓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的意見》、《宜賓市構建產業培育造血兜底保障機制,推進產業脫貧專項實施方案》、《宜賓市市級示範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制定了“741”共12個特色優勢產業三年轉型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和整合力度。建立專項資金,重點用於“741”產業發展獎補和新型主體貸款貼息貼費。今年白酒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從1300萬元增至5000萬元,並設立中小企業轉貸資金,首期轉貸資金總規模3億元,對“六大基地”骨幹、龍頭企業重點扶持。三是加強農村金融改革。我市印發了《宜賓銀行業深化改革服務“三農”實施意見》,大力推進銀政企合作。今年我市召開2015年全市中小微企業銀企項目融資對接暨簽約會,銀企正式簽約87項、金額78億元。建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貸款主辦行制度,291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列入貸款名錄,6個縣(區)建立了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金,18個涉農銀行有12個開展了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業務,累計辦理、發放農村產權抵押貸款688筆、6.9億元。完善農業信用擔保體系,從今年開始,以財政注資爲主,擬用五年時間增資擴股至5億元,每年可爲農業企業、合作社擔保融資25億元以上,今年增資擴股的市財政3500萬元已劃撥到位。四是着力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要求,開展了農村產權確權頒證,推進農村土地規範流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產村相融,有力的推動了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目前,我市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林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頒證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促進產業轉型,創新經營主體培育方式。

一是着力調整特色優勢產業結構。2015年,我市分別印發了《宜賓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牛羊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宜賓市推進現代生豬、禽兔、蠶桑、林竹、蔬菜、水果。烤煙、水產業、鄉村旅遊及休閒觀光農業等調結構促轉型三年實施方案,強力推進“741”特色產業轉型。二是抓好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的運行監測和新申報工作。認真做好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運行情況監測評價和市級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新申報認定工作,初步檢查擬保留宜賓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77家,新認定宜賓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8家,其中候補企業23家,新增市級示範農民合作組織27家,其中候補合作組織13家。三是開展龍頭企業、專合組織高層人員培訓。舉辦了2015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管人員培訓和專合組織負責人培訓班,邀請了專家、學者、部門主要負責人講課,對全市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負責人進行了專題培訓,受培人員達400多人。四是狠抓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就業。印發了《關於宜賓市高技能人才培訓項目實施辦法》,重新認定了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等20家機構爲市級勞務品牌培訓基地,開展省級項目勞務品牌培訓2109人,市級項目勞務品牌培訓1120人,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13556人,農村轉移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24993人。

(四)重點項目撬動,助推特色產業發展。

一是做好發展規劃。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全市相關部門配合,編制《宜賓向家壩灌區立體農業發展規劃》、《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規劃》、《宜賓茶產業發展規劃》和《宜賓市牛羊產業發規劃》等,基地的建設和推進、灌區立體農業發展,提高了我市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二是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2015年對67家龍頭企業用於項目建設和短期農產品收購的貸款利息、擔保費開展貼息貼費,落實補助資金400萬元,切實減輕了龍頭企業的資金壓力。三是實施項目推進戰略。以“抓好農業項目續建、促進農業項目開工、加強農業項目儲備”的原則,深入實施項目推進戰略。2015年我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已完成503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完成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達70億元以上,農業續建項目218個,新啓動項目658個,項目總投資173億元,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35個,投資金額90.8億元。四是深入開展扶貧攻堅項目。區域扶貧攻堅與精準扶貧“兩輪”驅動,着力實施“六大扶貧工程”。實現減貧2.9萬人。全面實施8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完成投資4500萬元。

(五)鼓勵自主創業,引進外來資本。

一是出臺了《宜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支持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對具備創業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尤其是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開展免費創業培訓,鼓勵支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工商部門建立了自主創業綠色通道,凡是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在工商部門首次註冊登記,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所得,可以免、減徵企業所得稅。二是強化科技合作。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轉化、推廣和信息交流平臺,與中國農業大圩、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10餘家科研院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與中國農業大學簽訂《中國農業大學、宜賓市人民政府校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實現我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聯合發揮人才優勢。建成國家級研發機構6家、省級17家、市級29家,擁有全國酒、茶、豆腐乾行業唯一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3個,農業部水稻、茶葉、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3個。設立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專項資金,建立產學研結合、農科教協同機制,農業主導新品種、主推新技術推廣應用面達到85%以上。三是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全年爲企業和項目提供諮詢300多人(次),共謀劃179個涉農招商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476.33億元,總引資額249.59億元,推薦省上農業好項目6個,新申報專項債券項目1個(川紅集團),積極組織參加中國西部(四川)進出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四川農博會等,現場簽約3個,項目引資8000萬元。

(六)完善市場體系,拓展銷售渠道。

一是加大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建設,進一步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對各區縣上報項目進行篩選和審覈,推薦宜賓縣、筠連縣申報省級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建設項目。二是農產品電商經營蓬勃發展。發展農業“互聯網+”,引進阿里巴巴、淘寶、京東、工商銀行、建行商城等主流綜合電商平臺的銷售渠道,1000餘戶酒類、茶葉類、豆製品企業和農特產品小微企業加入電商平臺,川紅集團在天貓專營店排名全國茶類目第2名,在工行融e購中茶類目銷售第1,臨港開發區、屏山縣分別創建成爲省級電子商務集聚區、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預計全年,以農產品爲主的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00億元。三是積極擴大農業開放合作。推進對內開放交流,依託“惠民購物全川行”“川貨全國行”等平臺,組織開展農超、農餐、茶餐產銷對接活動,383種農產品進入省內外各種大型超市、連鎖店、酒店。擴大對外開放合作,鼓勵農業企業走出國門。我市和久農業集團實施“海外屯糧”,將糧油生產和加工基地建到了老撾、泰國等,成爲金三角地區唯一一家糧食加工和收儲的大型企業。江安港峯農業公司新建現代外向型有機蔬菜基地2000畝,將大蔥和葉類蔬菜供應到了香港地區。四是依託節慶活動,進一步開拓農產品市場。以“鄉村旅遊攝影展”、“荔枝節”、“荷花節”、“李子節”等節慶活動爲載體,極大地促進鄉村旅遊發展。今年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宜賓早茶節”宜賓早茶成都新茶品鑑和品牌推廣活動、第三屆宜賓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等大型活動。早茶節期間茶企現場銷售68萬多元,簽訂1.5787億元的購銷協議。全年鄉村旅遊收入達80億元,同比增加20億元,增長25%。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數量增長快、質量提升慢,國家級龍頭企業僅2家,省級26家;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程度不高,農作物種植、畜禽產品養殖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沒有形成系統標準;初級產品多,精深品牌產品少;農業產業化發展要素保障不足,農業企業用地落實依然較難,經營主體貸款難、融資難等情況依然存在,部分企業因資金斷鏈瀕臨倒閉。

四、2016年工作打算

2016年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將以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2365”戰略部署,圍繞“一個取向,三大提升”的“三農”工作新目標,用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市場化手段,按照“生產要素集聚、科技裝備先進、管理體制科學、經營機制完善、帶動效應明顯”的要求,大力推進“綠色宜賓”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以農民增收爲核心,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爲抓手,以深化農村改革爲主線,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重點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精深加工業,促進“農業園區化、產業聯動化、產品品牌化、產權資本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上新臺階。

(一)以三江流域和平壩地區爲重點,打造一批萬畝以上的“一二三產融合、產加銷遊一體、產業鏈條完整”的現代農業園區,培育和引進一大批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二)圍繞打造綠色食品工業城和區域性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充分發揮農業新功能,推動農村新興業態發展,實現提升一產、擴大二產、做活三產,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產業聯動化。

(三)依託“741”特色優勢產業,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強化培育、扶優扶強”思路,構建區域品牌、行業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多層次的品牌發展體系,培育、做大一批叫得響的品牌。

(四)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房產權爲重點,大力推進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和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盤活農村資產,促進農村產權資本化和農業產業適度規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