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和培訓工作情況

2009年1月份,我市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爲首批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後,積極行動,按照“建立和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組織領導體系、政策體系、培訓體系、服務體系和考覈體系”等五大體系的創建工作要求,及時安排部署了創建工作各階段的目標任務及具體步驟,全面啓動了2009—2010年創建創業型城市行動計劃。緊緊圍繞全市職業培訓工作目標,全力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

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和培訓工作情況

一、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

1、建立和完善了創業帶動就業的組織領導體系。市委、政府領高度重視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着眼全局,把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與政府的中心任務緊密結合,加強領導,精心部署。在組織領導上,建立了三個機制,形成“縱到底、橫到邊”工作格局:一是建立黨政領導牽頭推動機制,市、縣(區)專門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研究和管理創建工作,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分爲創業培訓中心、創業指導中心、小額貸款擔保中心三個工作小組;二是建立部門分工負責協調機制,發改、勞動保障、財政、工商、稅務、銀行等33個部門爲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協調解決創建過程中的有關問題;三是建立上下聯動工作機制,鄉鎮(街道)、村(社區)有配備專人負責,形成了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的工作推動機制。在工作推動上,實行三個舉措,形成“職責分明、嚴格考覈”:一是強化分工,市、縣市區都召開了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動員大會。在2010年初召開的全市勞動保障工作會議上,把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主要工作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各部門,市政府與縣(市、區)政府及市直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簽訂了創建工作目標責任狀,進一步分解細化了創建任務,明確了創建工作目標。二是把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細化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標準和考評辦法。三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召開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對創建過程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對具體工作進行部署。

2、建立和完善了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推動全民創業的決定》(**發[2009]1號)、《關於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的若干意見》(**政發[2009]18號)、《**市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實施方案》(**政辦發[2009]35號)等三個創業綱領性文件,各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扶持創業的政策日漸完善。一是市場準入降低門檻。創業人員可以憑本人身份證直接依法申請辦理個人獨資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凡自然人申請設立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的,不受註冊資本數額限制。二是經營場所不受限制。各縣(市、區)通過建設專業市場、商貿中心等,優先安排經營場地;允許非生產類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爲創業場所。三是金融扶持加大力度。金融機構積極向上爭取信貸規模,儘可能安排中小企業和小額擔保貸款規模;中國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市財政局、市勞動保障局聯合出臺了《**市促進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實施辦法》(**銀髮〔2009〕83號),擴大了貸款對象,提高了小額擔保貸款額度,由2萬元提高到5萬元。2009年,全市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 1700 萬元,直接扶持自主創業5000多人,帶動就業20000多人。

3、建立和完善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培訓體系。我市堅持把創業培訓作爲全面提升創業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針對不同羣體和不同階段,加強創業培訓,真心傳授,加大創業能力培養。勞動保障部門以SIYB創業培訓爲主要內容,把創業培訓作爲提升創業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發揮44家定點培訓機構、60多位專兼職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作用,承擔創業培訓工作,爲有參加創業培訓和創業意願的城鄉各類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從規範創業培訓入手,抓好創業培訓質量,培訓合格達98%以上,培訓後創業成功率達40%以上。創新培訓形式,充分發揮勞動保障、農業、科技、工會、婦聯、團委、殘聯等部門的職能優勢,根據不同的創業模式,提供不同的創業培訓模式。共青團開展團員青年創業培訓,婦聯開展巾幗創業培訓,解決各類羣體創業能力短缺問題。採取“就業幫扶行動”創業培訓進社區、實施“大學生創業助力計劃”創業培訓進校園、實施“農村致富帶頭工程”創業培訓進農村、開展“創辦中小企業”創業培訓進企業等多種形式開展創業培訓,將新一輪創業者全部納入培訓範圍。注重培訓成效,根據不同羣體、不同階段的創業需求,取理論與案例相結合、邊培訓邊見習的教學方法,進行個別指導,就近就地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輔導,讓學員親身感受和體驗創辦微小企業的有效步驟和科學方法,切實增強他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並在培訓現場邀請相關專家親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完美的結合起來,注重實踐操作和經營,易於創業。2009年,全市共開展創業培訓128期,培訓各類創業人員3179 人,創業培訓合格率達90 %以上。

4、建立和完善了創業帶動就業的服務體系。一是創新幫扶機制。依託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不斷提升創業服務功能,規範創業服務標準,不斷創新幫扶機制和服務方式。整合服務資源,形成體系化服務。把勞動保障、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服務創業的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擰成一股繩,全市建立了13個創業指導中心,並將服務向鄉鎮社區延伸,形成了市、縣市區、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四級的創業服務體系,免費爲自主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項目信息、政策諮詢、開業指導、小額擔保貸款、後續跟蹤服務等 “一條龍”創業指導服務。另一方面,發揮專家作用,形成個性化服務。進一步完善補充專家指導團,全市聘請了工商、稅務、金融、司法、勞動以及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260多名專家,提高了創業指導水平和指導能力,成立了創業政策諮詢、大學生創業、下崗失業人員創業、返鄉農民工創業等若干個專項創業指導小組,爲創業者提供創業指導、項目審定、開辦融資、徵地、技術人才、項目跟蹤等個性化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專家指導團爲創業者提供創業指導1萬多人次。二是完善項目開發和推介制度,採取政府開發、社會徵集、個人提供、有償設計等多種形式進行項目採集,開發了一批有市場前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具有本地特色的項目,建立了創業項目資源庫,實行微機數據庫管理。對徵集來的項目,全部由專家進行點評後,定期開展項目推介,力促創業項目與創業者對接,提高項目轉化率。三是完善創業載體。各地發揮工業園區優勢,利用城鄉各類園區、規模較大的閒置廠房和場地、專業化市場等適合小企業聚集創業的場所,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建立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爲缺乏創業經驗的創業者提供一段時期的孵化和扶持。至2010年4月底,全市共建成創業園、創業基地和創業示範點52個。四是優化創業環境。圍繞優化基礎設施、政策、政務、融資等軟、硬件環境,政府促進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參與創業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勞動者創業的積極性逐步提高。創新融資擔保辦法,着力解決好融資難問題。完善貸款擔保體系,全市設立小額貸款擔保中心13家;擴大擔保基金規模,全市新增投入小額貸款擔保基金1600萬元,累計達4300萬元,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和創業者缺乏創業啓動資金的難題;創新擔保辦法,推出“小額貸款+信用社區”等新型信貸模式。創新行政審批機制,着力解決好辦事難問題,完善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和行政問責制度,開闢創業“綠色通道”,真正讓各類創業者實現“無障礙創業”。五是營造了創業氛圍。我市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作用,採取多種宣傳報道形式,廣泛宣傳自主創業的重大意義、創業理念、創業的基本方法、優惠政策、激勵措施和工作進展。大力樹立各類創業典型,發揮典型的示範激勵、技術指導作用。開通了“湖南**創業網”和制定了《**創業線路圖》宣傳,2009年5月份與**電視臺聯合開通的“就業集結號”專欄,至今已宣傳創業明星30名,宣傳創業政策25期。各縣市區也在本地主流媒體上開通了創業帶動就業專欄。開展了“**市首屆創業帶動就業之星”評選表彰活動,市政府予以授牌獎勵。在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動員大會上,爲10名各種類型的創業者代表發放小額貼息(擔保)貸款50萬元。極大的激發了全市創業的熱潮。

5、建立和完善了創業帶動就業的考覈體系。爲確保各項創業指標順利完成,我市按《**市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實施方案》附表中工作任務進行考覈。並將創建主要工作目標任務每年分解下達給縣市區政府和責任單位,將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列入全市就業工作目標責任考覈體系,納入到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和市縣相關部門的主要領導幹部年度考覈體系。

二、培訓工作

2009年,全市共培訓各類人員121039人,完成年目標任務的114.19%,其中再就業培訓13170人;勞動預備制培訓6887人;創業培訓3179人;企業職工培訓5401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3786人;扶貧技能培訓10004人。組織職業技能鑑定18008人,14843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做法。

1、紮實開展各類培訓。在全國率先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採取“校校聯合、校企聯合”的方式,廣泛開展“掌握技能找工作”農民工培訓、“精益求精”企業職工培訓、“創業服務一條龍”創業培訓等活動。重點對困難企業職工、失去工作返鄉的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新成長勞動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

2、紮實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聯合市總工會、市科技局在全市開展“十萬職工大練兵、萬名職工大比拼、萬人技能大提升”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和“**市第三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 活動,有1名選手代表我省參加全國技能大賽並獲團體第三名。**技師學院建設穩步推進。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鑑定工作。不斷拓展技能鑑定領域,開展了特別職業培訓鑑定服務和技能鑑定“進企業”、“進院校”、“進社區”等活動。切實加強農民工、返鄉農民工的職業技能鑑定,爲穩定農民工就業做好技術服務與技術支持。

3、加強培訓機構的建設、管理和服務。對所有技工院校和民辦培訓機構2006年以來學生註冊情況和助學金髮放進行了全面清理、覈對,規範助學金髮放工作,全年共發放助學金758萬元。繼續壯大全市技工教育力量,我市第一所民辦技工學校**市湘粵技工學校,順利通過省廳評估組評估驗收,正式掛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