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關於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

關於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

關於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

(審議稿)

各位組成人員:

根據《中共蘇州市委關於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實施意見》(蘇委發〔2018〕34號)文件精神,現將**區2020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如下。

一、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總體情況

(一)土地資源情況

2020年**區總面積73.49萬畝,其中耕地13.02萬畝、園地2.35萬畝、林地0.01萬畝、草地0.03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3.33萬畝、交通運輸用地5.13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9.13萬畝、其它土地0.49萬畝。

(二)山體和礦產資源情況

**區行政管轄範圍內,目前已發現的重要礦產資源僅有地熱1種,屬重要礦產資源貧乏區。

(三)水資源情況

2020年,**區面平均降水量1447.5毫米,地表水資源量3.54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0.57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重複計算量0.359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爲3.760億立方米。

2020年全區用水總量約1.57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量約5110萬立方米,水功能區水質兩項年均值達標率爲100%。我區4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國家考覈目標,優Ⅲ比例爲75%。

(四)森林和溼地資源情況

2020年末,全區森林覆蓋總面積11.36萬畝,全部爲人工林。全年新增成片造林面積311畝,陸地森林覆蓋率達33.61%。根據蘇州人大立法認定的溼地保有量(不含水稻田)25.64萬畝,其中自然溼地19.13萬畝。

(五)空氣環境質量情況

2020年,我區PM2.5濃度值爲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優良天數比例爲81.1%,同比上升6.2個百分點,實現“雙達標、雙改善”。

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工作情況

**區主要自然資源資產分別由區資規分局、區水務局、區農業農村局、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負責管理。2020年在區委區政府領導和各級各部門配合下,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嚴格自然資源規劃管控

一是高起點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以最新三調數據爲現狀基礎,完成2035國土空間規劃底圖底賬梳理和基數轉換,整合規劃編制所需的空間關聯現狀數據和信息,強力支撐**國土空間分區規劃編制。開展空間規劃底線劃定工作,在生態紅線劃定方面,我區調整後共涉及4塊生態保護紅線(蘇州荷塘月色省級溼地公園、太湖重要溼地、長洲苑溼地自然公園、太湖金墅港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共計3.39萬畝,提升了生態保護能力和生態系統完整性。結合中日合作示範區、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等重點區域的基本農田優化調整需求,提出優化方案,開展了永久基本農田調整前期研究分析。推進編制《**區鎮村佈局規劃(2019)》,對全區現狀790個自然村,結合三區三線劃定、村莊自身特點與地方意願,明確村莊分類和佈局,優化城鎮村空間佈局,保留223個,非保留567個,引導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整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做好望亭鎮迎湖村、度假區蓮花村、黃橋街道生田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試點和編制工作,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有效指導村莊健康發展,建設美麗村莊。

二是嚴格做好生態空間管控區劃定。根據《省政府關於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文件精神,2020年劃定的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共7塊,總面積21.9萬畝。主要市級重要溼地共4塊(漕湖、盛澤蕩、陽澄湖、鵝真蕩重要溼地),總面積18.5萬畝,清水通道維護區共2塊(西塘河、望虞河清水通道維護區),總面積0.585萬畝;太湖重要保護區總面積2.08萬畝。

三是完善水資源規劃管理。編制《蘇州市**區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認真落實《蘇州市節約用水條例》要求,深入貫徹“節水優先”治水方針,積極落實上級節水工作要求。2020年5月,區四屆人大常委會第48次主任會議專題聽取、審議了關於《條例》執法檢查問題清單整改落實情況,對進一步促進全區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起到了良好推動作用。11月,區財政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聯合印發《**區農業公共服務獎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進一步完善節水專項資金補助支持政策。調研全區用水戶用水工藝需求,排摸區內非常規水資源供給能力,結合全區城市發展要求與海綿城市、土地空間等規劃,編制《**區非常規水資源專項規劃》。進一步強化區域非常規水資源優化配置、統一管理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據省、市地下水利用與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總體部署,結合全區現狀情況與發展需求,收集並及時上報全區地下水管理、建設等數據資料。根據《關於開展全省河湖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蘇水河湖〔2019〕10號)及《關於開展全市河湖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蘇市水務〔2019〕350號)要求,2020年開展了省骨幹河道名錄河湖保護規劃編制。

四是健全森林和溼地資源保護規劃。更新完善林業資源管理基礎信息,落實森林採伐限額管理,根據我區生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科學測算年森林採伐總量,完成“十四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和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區“十四五”期間森林採伐限額爲603立方米,其中商品林52立方米,公益林551立方米。實行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嚴守省級重要溼地、市級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保護紅線,嚴格溼地用途管控,依法開展溼地佔用、徵收審覈審批,落實“先補後佔、佔補平衡”原則,確保全區溼地資源總量不減。

(二)狠抓自然資源保護利用

一是土地資源保護利用。圓滿完成我區徵地區片綜合地價制定,其中區片Ⅰ(元和街道包含北河涇街道、經濟開發區、太平街道、黃橋街道、渭塘鎮)綜合地價爲6.56萬元/畝;區片Ⅱ(北橋街道包含漕湖街道、陽澄湖鎮、黃埭鎮、望亭鎮)綜合地價爲6.46萬元/畝。新《土地管理法》實施後,共組織徵收黃橋街道安元路(一期)工程23個項目,其中獨立選址的道路項目20個。2020年,共供應土地面積136宗,面積6008畝。完成經營性用地上市18宗,面積1458畝,成交金額229億元。完成產業用地掛牌40宗,面積1636畝,成交金額7.8億元。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面積5842畝。重點項目供應,省市區重點除高鐵北站樞紐、跨區線型工程個別項目外,55宗地塊全部完成供地;蘇州開放再出發大會簽約項目做到應供盡供。

二是水資源保護利用。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立足區情、水情,堅持因地制宜、量水發展的原則,突出規劃引領,科學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系統推進工業、農業、城鄉生活節水和非常規水源利用,大力構建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不斷加快用水、管水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全區用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實現逐年下降,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得到持續上升。2020年11月,獲批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三是森林和溼地資源保護利用。2020年完成新增或改造成片林311畝,其中珍貴用材樹種成片林面積240畝;培育珍貴用材樹種3萬株,新增四旁植樹4萬株,新建、更新及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2000畝,撫育森林1200畝。積極組織創建綠化示範點,2020年度新建省級綠美村莊1個(陽澄湖消涇村),申報國家級森林鄉村2個(黃埭馮夢龍村和陽澄湖消涇村)。提高自然溼地保護率,推進溼地保護小區建設,加強行業監管,因地制宜提高小區建設質量,整合力量開展綜合管護,維護溼地小區生態系統健康。當前全區自然溼地保護率67.4%,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四是耕地保護責任有效落實。按照省市部署,認真開展了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自查工作,對我區“十三五”期間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耕地佔補平衡、農業結構調整、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明確未來工作方向和目標。實施“三高一美”建設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1.08萬畝、高標準池塘2214.8畝,全區非標準化養殖池塘全部實施提升改造或退養,建設市級水產養殖示範基地5家;新增高標準蔬菜基地100畝,建設市級高標準蔬菜示範基地3家;**區生豬養殖基地創建美麗生態牧場。完成輪作休耕1.08萬畝,示範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全年農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全年回收農藥包裝廢瓶袋75.03萬件,回收率93.75%,無害化處置率100%;回收地膜殘膜9.27噸,回收率92.72%,再利用率100%。強化耕地質量監測,實施耕地質量安全利用行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

五是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啓動我區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出臺《**區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對轄區內由區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自然資源進行統一確權登記。根據分佈實施原則確定三年實施計劃。成立以副區長爲組長、區資規分局局長和區政府辦副主任爲副組長、區民政局等單位爲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配合開展望虞河等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啓動永昌涇等三條區級河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通過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促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三)完善自然資源監督管理

一是突出土地資源監管。強化日常巡查覈查工作,啓用部執法綜合監管平臺,及時上報巡查內容,充分發揮土地執法監察三維立體防控網絡作用,嚴格季度衛片覈查督察,提高違法用地發現率。抓牢違法用地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根據《**區違法用地三年整治工作方案》,持續推進違法用地綜合整治。緊盯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工作,制定《**區農村亂佔耕地建房摸排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區級層面農村亂佔耕地整治摸排領導小組,摸清亂佔耕地建設房屋的建設情況、使用情況、佔地情況和審批情況,建立**區亂佔耕地建房問題工作臺賬。2020年,省自然資源廳實時監管系統巡查登記1061條,全年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1宗,面積488.64畝,罰款251.26萬元,沒收32.35萬平方米,拆除1073.3平方米。

二是加強水資源監管。加大水行政監管力度,整合組建評估評審、質監安監、事前事中事後監管、河道管理和水政執法“4+1”隊伍。對轄區範圍內重點河湖及水事違法行爲易發水域進行拉網式執法巡查,全區水政執法巡查共計593次、1277人次。健全完善水利水務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持續強化安全生產檢查,累計進行安全檢查110次,發現安全隱患82處,確保安全隱患立查立改。壓實節水目標責任,完善節水監督檢查,開展節水監督檢查51次。規範取水許可論證、審批、驗收、發證等程序,強化取水許可監督管理,規範取水行爲。自備水用水戶全部接入智慧水利平臺,實現實時在線監管。開展事中事後監管45次,計量設施及系統運維120餘次,實現臨界計劃用水量預警2次。切實加強重要河湖生態流量(水位)監管基礎工作,積極配合市水務局開展陽澄澱泖區重要河湖生態流量(水位)目標確定工作,全力保障河流、湖泊、溼地等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系統性、穩定性。

三是強化森林和溼地資源監管。開展2020年森林督查和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工作,通過遙感判讀區劃結合現地核實驗證,梳理覈實全區森林資源現狀及變化情況,及時更新數據庫,並將變更調查結果與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進行有效銜接,進一步夯實森林資源管理基礎。開展“綠衛2020”執法專項行動,全面排查林地違法違規行爲,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依法處理髮現的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強化跟蹤督辦,確保整改取得實效。提高溼地監管能力,開展“綠盾2020”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專項行動、蘇州市溼地資源監督檢查,全面排查了轄區內溼地公園、溼地保護小區、重要溼地內存在的生態環境違法違規問題,並對“綠盾2019”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了回頭看,相關問題已整改到位,異地恢復溼地地塊生態環境良好。加大溼地公園監管力度,結合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持續加強全區溼地公園監管和行業指導,定期開展溼地公園建設管理自查,要求溼地公園對應自查情況進行整改,提高溼地公園建設管理水平。

四是全面推進大氣污染攻堅。完成20臺天然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13臺生物質鍋爐環保覈查、52臺工業爐窯整治、128家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9家企業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工作,完成122家企業用電、23家加油站和82家餐飲單位在線監控安裝;列入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的185個工程項目已全部完成。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在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我區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管理機制日漸成熟,但還存在着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規劃重疊等共性問題。

一是管理體制機制仍有待健全。根據改革要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具體代表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但分級分類的管理體系尚未建立,法律體系尚未整合,沒有統一的自然資源管理法和管理體系,各類自然資源分類標準不統一,造成了用途界定不清。此外,從我區實際情況看,各類自然資源的管理對應多個部門,需要形成一套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工作制度,解決各類自然資源管理上的銜接問題,避免多重管理或管理缺位,各類自然資源規劃也需要進一步融合。

二是生態管控區面積大,補劃潛力小。現行生態管控區將陽澄湖沿岸縱深1000米、太湖沿湖岸5公里範圍(不包括長洲苑路和S230以東部分)、盛澤蕩和漕湖等區域劃入生態管控區,範圍大,佔我區區域面積的29.4%。根據《關於在建設用地審查中嚴格落實生態空間管控要求的通知》《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管理辦法的通知》文件精神,自2021年2月1日起,除定性爲允許人爲活動的建設項目外,其餘屬於允許調整範圍內的建設項目,須待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按程序調整後,再依法依規提出用地申請,對此,我區蘇相合作區、度假區、望亭鎮等地區的土地轉用、徵收和上市受到影響。區資規分局已牽頭會同區相關部門開展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優化研究,爭取將我區重點發展區域的生態管控區調出,保障項目落地實施。

三是林業溼地隊伍人員嚴重不足。林業溼地管理任務繁多,專業性強,野生動物疫情巡查、森檢證書籤發、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等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力支持。但目前區級層面從事林業溼地工作的人員只有2名,林業執法專業人員十分欠缺,鄉鎮條線管理體制尚未理順,工作推進難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按照部、省、市要求和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重點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進一步落實銜接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上位要求,繼續保持與蘇州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同步聯動和深化銜接,同時積極對上爭取,提出我區訴求,爭取納入市級空間規劃。根據《江蘇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的要求,優化永久基本農田以及城鎮開發邊界佈局明確國土空間開發規模,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國土空間結構與佈局。同步對接專項規劃,強化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爲專項規劃編制提供上位依據,同時將各項專項規劃中涉及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綠地系統等各項要素配置的內容協同納入空間規劃。

二是加強土地復墾質量。優先按照水田復墾,水田須佔項目入庫面積50%以上,提高指標使用率。對被列入環保部門重點行業企業名單,或涉及化工、紡織印染及有色金屬冶煉等存在疑似土壤污染企業的復墾地塊,嚴格進行把關,不得入庫。注重增加耕地有效面積,嚴格按照驗收標準完成復墾,確保地塊平整,灌溉配套設施齊全,滿足耕作的基本需求,建築垃圾清理完全,不得埋藏。採取綜合措施切實改良土壤條件,全面提升新增耕地質量。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爲,嚴禁違規佔用耕地綠化造林、從事非農建設等,加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動態監管,構建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的常態化監管機制,堅決遏制新增問題發生。

三是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逐步建立用水效率准入制度,不斷加強用水監督管理,積極推廣節水新技術、新裝備,全面推進各行業節水。樹立一批行業內有代表性、產品結構合理、用水管理基礎較好、節水技術先進、用水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的節水標杆典範。全面開展用水定額調查工作,配合上級建立健全用水定額體系,嚴格用水定額管理。加快再生水利用配套設施建設,制定再生水水價政策,進一步優化再生水回用方式和結構,擴大再生水用於工業生產和城鎮環境衛生的比重。同時,強化分質供水,促進多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合理配置。

四是着力強化綠色興農。持續推進**區“三高一美”工程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加快高標準蔬菜基地建設,“三高一美”指數提升至77.7%,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穩定在100.7%。積極推廣綠色生產方式,擴大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在全區建設水稻和蔬菜綠色防控技術示範區,全面提升我區綠色生產技術水平。加強農藥集中統一配送工作管理,進一步提高我區農藥配送覆蓋率,實現農藥零增長。鞏固全區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成效,持續應用土壤安全利用措施;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爭取在規模以上種植戶中推廣使用配方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充分發揮新型肥料優勢,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綠色生產。示範推廣養殖尾水處理技術,實現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示範推廣漁業機械,提升全區漁業生產機械化水平,推動漁業綠色高效發展。

五是抓好林業溼地重點工作。重點推進森林資源調查及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推進綠化造林項目實施,2021年計劃完成新增或改造造林150畝。做好涉林涉溼項目審覈審批工作,不斷提高服務質效。做好全區古樹名木的復壯、巡查。實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災情發生。持續抓好野生動物監管不放鬆,實施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實行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嚴格溼地用途管理,確保溼地資源總量不減。推進溼地保護小區、溼地公園建設,加強行業監管,保證自然溼地保護率不降低。

六是持續推進大氣環境質量提升。開展金屬製品、電子、包裝印刷等25個產業集羣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分行業制定方案;開展700餘家企業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結合《涉氣建設項目環保準入管控實施方案》,排定一批排放量大、污染防治設施不到位的企業開展高標準整治,實現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整治全覆蓋。以兩個國控大氣自動監測站點以及其他鄉鎮板塊大氣監測點爲核心,繪製國控點周邊污染源“一張圖”,做好周邊3公里範圍內工業企業、油煙燒烤、秸稈焚燒、加油站油氣、建築工地、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道路揚塵等排查整治工作,構建以片保點、以片帶面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機制,實施空氣質量精準管控。

特此報告,請予審議。

附件:

名 詞 解 釋

1. 森林覆蓋面積 :指鬱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面積和竹林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及四旁樹的佔地面積。

2. 人工林:採用人工播種、栽植或扦插等方法和技術措施營造培育而成的森林。

3. 成片造林:指喬木林帶和灌木林帶兩行以上(包括兩行)、林帶行距不超過4米(灌木2米)、連續面積1畝以上的人工造林地塊。

4. 陸地森林覆蓋率:森林面積佔陸地面積的比率。

5. 溼地保有量:以全國第二次溼地資源調查數據爲基礎、省林業局複覈確定的全區溼地總面積。

6. 自然溼地:指湖泊、河流、沼澤、濱海等自然形成的溼地。

7. 農田林網控制面積:指受四周林帶保護的農田面積。

8. 四旁植樹: 指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連續面積達不到有林地標準(鬱閉度≧0.2、連續面積≧1畝)的各種樹木。

9.徵地區片綜合地價:在城鎮行政區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依據地類、產值、土地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係以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劃分區片並測算的徵地綜合補償標準。新標準執行之前爲土地補償費(農用地2.4萬元/畝、建設用地2.4萬元/畝、未利用地1.2萬元/畝)、安置補助費2.6萬元/人、青苗補償費1200元/畝。

10.三高一美: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蔬菜基地、高標準池塘和美麗生態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