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幼兒園的課題研究報告範文(整理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篇《幼兒園的課題研究報告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幼兒園的課題研究報告範文》相關的範文。

幼兒園的課題研究報告範文(整理4篇)

篇1:幼兒園課題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快速變化的世界使人們更加關注社會的未來,關注未來社會的主體——今天的孩子們。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社會賦予了幼兒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聖的使命,創優質高效的幼兒教育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的責任。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關鍵在於科學的教學管理,只有通過建立和實施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才能使教學工作有序開展,保證教學效益的提高。

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園決定開展“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研究”。

二、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目前中國小關於教學管理創新研究、教學管理精細化研究、優化教學常規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學管理研究等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鑑的經驗,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動,重視教師素質提升,實行均衡教育教學,推行教學質量評估。還有推行“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教學管理模式。“一箇中心”即以常規管理爲中心,抓住課堂主陣地,全力實施“有效教學”,讓教師具有紮實的授課技能,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舉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兩個基本點”即班主任爲單位的班級管理團隊和教研組爲單位的學科教師團隊。推行教育教學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名師、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中堅力量,發揮教研組集體研究的潛在能量,通過專家引領、專著學習、學術組與備課組活動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但是這些經驗和成果適宜於中國小,而幼兒園以其不同的教學方式和課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須研究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辦法。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課題界定

1。 教學常規:就是指關於教學的日常規定,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常態準則和常態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來協調他人的勞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3。 教學常規管理,就是根據教學工作規律和學校自身實際,制定和實施教學日常規章制度,使教學能順利進行,並日趨有序化、規範化、穩定化,從而有效地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的活動。教學管理是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

四、研究目標

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現狀,探索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運行機制和辦法,提高幼兒園管理質量和教學效益,促進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五、研究內容

1、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現狀調查。

2、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以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爲爲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調查法:課題開題前,瞭解幼兒園教學常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行動研究法:通過管理者的管理行爲,不斷調整管理方法。注意邊研究邊總結。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全面完整的歸納、提煉,進行分析,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現狀,徵求意見,確定課題。

(2)廣泛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信息,確定課題內容。

(3)確定研究對象,培訓研究隊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確人員分工。

2、研究階段(xx年年7月—20xx年7月)

學習內容:《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細則》、《武漢市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暫行辦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等。

結合平時的保教常規管理,反思保教人員的行爲方式,規範各保教人員的行爲,建立各項制度、完善評體系等,創新保教常規的管理行爲與方式,有效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量。

總結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開課題中期報告會,制定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

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不斷調整實驗方法,檢驗保教人員管理制度,研究常規管理的策略、內容、途徑和辦法、措施,形成階段性研究報告。

篇2:幼兒園課題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快速變化的世界使人們更加關注社會的未來,關注未來社會的主體――今天的孩子們。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社會賦予了幼兒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聖的使命,創優質高效的幼兒教育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的責任。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關鍵在於科學的教學管理,只有通過建立和實施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才能使教學工作有序開展,保證教學效益的提高。

近幾年,我園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辦法,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1)管理觀念滯後。幼兒園的管理多屬於事務型、制度型和經驗型。對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體目標、計劃的檢查,抓具體活動的效果。

(2)對各項教學工作缺乏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強,無法檢測工作效果。對於幼兒園而言,我園迫切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幾點:一是我園是黃陂前川地區唯一一所公辦園,在全區起着窗口和輻射作用,目前在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方面還沒有可供我們借鑑的經驗,希望通過研究,建立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在全區起輻射和推廣作用。二是由於在幼兒園的常規管理上沒有經驗,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園決定開展“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研究”。

二、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目前中國小關於教學管理創新研究、教學管理精細化研究、優化教學常規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學管理研究等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鑑的經驗,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動,重視教師素質提升,實行均衡教育教學,推行教學質量評估。還有推行“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教學管理模式。“一箇中心”即以常規管理爲中心,抓住課堂主陣地,全力實施“有效教學”,讓教師具有紮實的授課技能,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舉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兩個基本點”即班主任爲單位的班級管理團隊和教研組爲單位的學科教師團隊。推行教育教學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名師、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中堅力量,發揮教研組集體研究的潛在能量,通過專家引領、專著學習、學術組與備課組活動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但是這些經驗和成果適宜於中國小,而幼兒園以其不同的教學方式和課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須研究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辦法。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課題界定

1。教學常規:就是指關於教學的日常規定,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常態準則和常態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來協調他人的勞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3。教學常規管理,就是根據教學工作規律和學校自身實際,制定和實施教學日常規章制度,使教學能順利進行,並日趨有序化、規範化、穩定化,從而有效地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的活動。教學管理是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

四、研究目標

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現狀,探索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運行機制和辦法,提高幼兒園管理質量和教學效益,促進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五、研究內容

1、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現狀調查。

2、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以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爲爲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調查法:課題開題前,瞭解幼兒園教學常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行動研究法:通過管理者的管理行爲,不斷調整管理方法。注意邊研究邊總結。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全面完整的歸納、提煉,進行分析,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現狀,徵求意見,確定課題。

(2)廣泛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信息,確定課題內容。

(3)確定研究對象,培訓研究隊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確人員分工。

2、研究階段(xx年年7月―2010年7月)

(1)對照《綱要》,深入學習,查找問題,開展研究。(xx年。7~xx年。12)

學習內容:《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細則》、《武漢市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暫行辦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等。

(2)通過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常規檢查記錄等形式,完成調查研究報告。(xx年。12―2010。3)

(3)建立健全保教人員各項管理制度(2010。3―2010。6)

結合平時的保教常規管理,反思保教人員的行爲方式,規範各保教人員的行爲,建立各項制度、完善評體系等,創新保教常規的管理行爲與方式,有效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量。

(4)研究階段小結(2010。6~2010。10)

總結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開課題中期報告會,制定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

(5)深入開展研究工作(2010。10~2010。7)

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不斷調整實驗方法,檢驗保教人員管理制度,研究常規管理的策略、內容、途徑和辦法、措施,形成階段性研究報告。

3、總結階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

(1)收集整理階段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和研究總結。

(2)申請結題,請專家評定鑑定。

八、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一)立足本園實際,構建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結合的管理體系

第一,立足本園實際,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規章制度。

通過反思、審視以前的教學管理制度,我們發現有的制度不符合本園的實際,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強,有的制度還需作進一步的完善。針對這些問題,幼兒園先後制定了《幼兒園工作質量評價考覈制度》、《幼兒園聽課、評課制度》、《幼兒園教學常規檢查制度》、《幼兒園獎懲制度》等,對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爲教師的日常教學提供了依據,也爲幼兒園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標準。

第二,在管理過程中,實施制度化、人性化相結合的管理。

一是園長參與教學過程,實行多項互動管理。保教工作一向是幼兒園的中心工作,現代管理理念強調管理要實行動態管理以帶動教師行爲方式的改變,園長深入實際的教育過程與教師平等互動,把握保教工作的大目標、大方向,實現有效管理。鼓勵教師大膽嘗試,支持她們的大膽創新。

二是讓教師參與管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支持教師進行自我管理,讓教師來參與制度的制定,計劃由下至上形成。促使教師對工作負責,實行自我決策、自我監督、自我評價。在各項競賽中,各項評比標準由老師制定,個個老師都是評委,都可以發表個人的意見和看法,都可以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給予公正的評價。

(二)構建了多元化、科學化的評價體系。

第一,實行多元化評價

變以前的管理者評價爲教師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幼兒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管理。

在評價教師的時候,讓每個教師先給自己找長處、優點,然後綜合出有利於幼兒園發展及個人成長的獎項:備課優秀獎、環境創設創意獎、組織能力獎等。這種評價和獎勵讓大家覺得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每個人既知道自己的長處,也可以吸收他人的長處。

第二,各項活動評價標準科學、合理。

以前的各個環節的教學評價缺乏,要麼沒有評價標準,僅憑個人的直覺打分、評價。要麼就是評價標準不合理,要麼就是可操作性不強。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就環境創設、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活動、教師備課、戶外活動、教師學期評價標準進行了完善,增加了個人自評、年級組內互評、幼兒園集體評議結合。同時,都有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一欄,有利於教師不斷反思行爲,不斷改進,新的評價標準更具人性化,更具操作性。

(三)探索出了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模式和管理策略。

通過研究,我們探索出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模式:

提出要求,規範行爲――檢查監控,及時反饋――評價促進,全面提高。

1、提出要求,規範行爲。就是在管理過程中,首先提出保教人員的工作常規要求,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爲。

2、檢查監控,及時反饋。由行政領導、保教主任、年級組長組成三個層面的常規督導檢查隊伍,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管理網絡,健全幼兒園檢查機制。在檢查過程中遵守“重點問題早發現、疑難問題多研究、解決問題找策略”的'原則,及時、準確獲悉全園師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態度和工作進展等信息,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中的盲目性、隨意性。經常化、定期化的保教常規檢查,加強了保教常規工作的質量監控。對發現的問題採取措施解決。

3、評價促進,全面提高。

根據工作完成的情況,對照標準,對做得好的給予獎勵,總結好的方法。對不足的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最終實現整體推進。

九、研究的效果

1、教學方面

(1)建立了有序化、規範化的教學秩序。《幼兒園一日保教常規》的制定,規範了教師的教學行爲,提出了教學常規的具體要求,逐步形成了有序、規範的教學秩序。

(2)各階段的教學常規有條不紊。開學、學期中、學期末要做哪些教學常規,都能夠運籌帷幄,有條不紊。每學期的教學常規檢查都得到上級部門的高度評價。

2、教師的發展

(1)教學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

經過三年的實驗,以向“管理要效益,向一日生活要質量”的指導思想深入人心。這一思想的確立,標誌着教師價值觀發生了重大的革新。實驗顯示,廣大教師基本實現了由重教學結果管理向重教學過程管理方面的轉變等。在教學中,教師們以素質教育爲導向,自覺運用教學常規來規範和指導教學。

(2)教學實踐能力得到發展

幾年來的實驗,在規範的教學常規指導下,使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培養,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能自覺遵守常規,在運用中創新。

(3)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三年來的實驗研究,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成效得到顯著提高,其只要表現在:一是規範了要求,實現整體推進與規範管理的實驗過程中,基本上達到了各項教學活動標準。部分教師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及教學常規,促進了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的發展,其內容在“家長開放日”中的半日活動展示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獲得家長的一致好評。

(4)教師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通過科學、公正的評價,教師能做到“見賢思齊”,對做得好的給予激勵和獎勵,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3、幼兒方面

促進幼兒的整體性發展,促進幼兒素質全面提高。以前未建立一套較爲科學規範的教學常規指導教學,存在“重教輕保”,“重集體教學活動忽視生活活動”等誤區。隨着實驗的深入,理論上的進一步學習內化,教師進行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幼兒不僅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方面得到了發展,而且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十、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研究的設想

1、存在的問題

(1)研究缺乏可供借鑑的方法和相關的文獻。

中國小在教學常規管理方面研究了一系列成果,但幼兒園的保教工作同中國小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全區僅一所教育部門舉辦的一級幼兒園,因此,在研究中缺乏及時的、必要的專業引領,因此,在研究中的難度較大。

(2)課題研究中教師積極性不夠

由於是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師覺得這是管理者的事情,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因此,教師研究的積極性不夠,只是按照管理的佈置的任務完成工作。

2、今後的設想

(1)不斷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中切實感到教學常規管理工作上層次、上水平的重大意義,教學常規管理的科學與高效,是我們準求的目標。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將努力推行研究出的成果並積極再探索,將成果不斷推廣並完善。

(2)經驗推廣

在研究中,針對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現有一定的成果,其中的經驗和做法,將會促進其他姊妹園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開展,我們將與他們共享研究中取得的經驗。

篇3:幼兒園課題研究報告

【摘要】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比較研究,促使幼兒教師教育培養院校重視這一能力的訓練,以“教育活動設計”爲切入點和突破口,是幼兒園新入職教師順利渡過“適應期”的最佳選擇。同時,增強師範院校與幼兒園之間的“校園共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職前與職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研究報告

一個幼兒教師的職前、職中、職後都需要不斷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用“行動”“實踐”爲平臺,將書本的、外顯的、公共性的知識通過實踐性反思轉化爲內在的、高度個性化、經驗化的個人知識,幼兒教師的教學行爲是一種自主的、情境化的、具有個性特徵的智慧經驗的體現。由此看來,把好實踐能力培養關,才能確保學生在未來的准入、考覈、工作等方面能持續發展。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幾年,《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xx年,以下簡稱《專業標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xx年,以下簡稱《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20xx年,以下簡稱《規程》)等新的學前教育政策法規的出臺,對幼兒園的教學產生了新的挑戰,與幼兒園課程實施密切相關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更是成爲師範院校教師們備加關注和探究的課題。《專業標準》把“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作爲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之一,其中就包括“教育活動的設計”能力,全國不少省市的幼兒教師國家編制招考更把“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作爲考覈的重要內容。不僅幼兒教師教育培養院校重視這一能力的訓練,幼兒園更加重視,因爲以“教育活動設計”爲切入點和突破口,是幼兒園新入職教師順利渡過“適應期”的最佳選擇。

如何以學生爲本,參加實踐,教學研討,系統引領,全程體驗,在有限時間內、最有效地引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積澱豐富的教學經驗,縮短其就業後的適應期,爲其可持續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石,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活動設計”課程是各個層次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承擔了傳遞3~6歲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基本任務。這門課程的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挺高,教師不僅要有關於活動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對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教學非常熟悉。

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提升是幼兒園師資建設的核心任務。縱觀歷年來的各種教師專業成長研究發現,對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比較研究甚少。一直以來,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教育規律不是“知識模式”,就是“技能模式”,而且都是坐在教室裏上課或者講座的形式居多。從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職前培養)以及幼兒園教師參與的各種職後培訓就可見一斑。因此,該課題研究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二、研究假設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比較研究,旨在從教育全實踐的角度探尋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客觀規律。有如下兩方面的假設:

(1)職前幼兒教師(師範院校在讀學前教育專業大專學生)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可能會超越職後幼兒教師(幼兒園在職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

(2)同一名幼兒教師,在職前與職後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高,不一定就要成長在公辦園中。

(二)現狀調查

我國幼教師資質量不高,幼兒園教師職前學歷層次普遍比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要低,培養職前幼兒教師的師資力量也比較弱,很多都是非專業師資力量改行來任教。職後培訓雖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國培”和“省培”,但多人集體聽講座的形式,只能是擴展視野還可以,真正有效提高每一位職後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恐怕還要打個問號。實際工作中,職後幼兒教師依賴現成的《教師指導用書》中設計好的教育活動設計方案居多。不管是職前還是職後幼兒教師,教育活動設計能力均堪憂。

職前幼兒教師一般採用“理論闡述+案例分析+方法提煉+演練實踐”的模式,藉助案例,來學習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結合《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技能性和實踐性特點,在每個內容的教學中,穿插滲透展示相應專業技能技巧小環節,如講故事、朗誦兒歌(兒童詩)、情境表演、彈琴、唱歌、跳舞、拍節奏、喊口令、學做模仿操等專業技能,並根據教育活動設計內容進行穿插滲透展示。

大多數師範院校在培養職前幼兒教師時,會在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注意與一線幼兒園緊密聯繫,增加學生去幼兒園見習的頻率及時間,突出學以致用,跟蹤指導。關注見習後學生設計的教育活動方案,並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彙報、研討,及時提升學生教育活動的設計能力。在學生的頂崗實習中明確授課要求,即以不同類型活動課程的形式設計並完成每一節課。

職後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也不容樂觀。從最近一次的幼兒園特級教師評選現場來看,在規定的45分鐘內進行教育活動設計並展開說課,幾乎沒有出彩的教學設計內容,整體水平偏低,作爲特級教師在教學方面還要起引領作用,令人堪憂。但是,在全省幼兒園教學能手比賽的現場,能看到高質量的教育活動設計,看來給的時間充裕,教師集體研究,領導重視,教研共同體多次磨課,還是有利於職後幼兒教師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高的。

職後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升,從國培情況看,主要有這麼一些方式:

1.觀摩交流、集中研討

安排職後幼兒教師置換到示範園跟崗學習,或由示範園的優秀教師以講授的方式傳授教學經驗,建立城鄉幼兒教師交流制度。

在加強實踐能力培訓的同時,着眼於觀念轉變和理念更新,實現示範課—聽課—評課相結合的園本教研機制,以此方式提升職後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

2.學術報告、專題講座

聽取專家講座和優秀一線教師主題報告、講座等方式的理論,與專家交流、案例分析(主題式視頻切片)、主題研討、設計教案、撰寫教學論文、模擬上課等方式獲得參與式體驗和實際問題操作與解答,以此幫助職後幼兒教師拓展視野、提高教育活動設計的技能和素質。

3.課例研究、能力發展

兩個以上的學員爲一個小組,確定教學內容、備課、授課、評課和反思、修改教案,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班授課、進一步評價和反思、分享結果。課例研究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思考與體驗,提倡教師的研究迴歸本原,關注實踐問題的解決,它以行動研究爲首選方法,以課堂爲研究的主要場所,以實踐反思爲主要特徵,以指導教育實踐獲取策略知識、促進專業成長爲首要目標。這種實踐性強、重互動、成本低、易操作的特點恰好能夠適應幼兒園教學和教研的特點,通過將課例研究引入幼兒園,可快速解決當前職後幼兒教師教育活動設計中遇到的問題。

4.實踐教學、現場診斷

爲每位職後幼兒教師提供三種形式的真實課堂實踐教學:第一,對每位職後幼兒教師進行課堂話語表達、教師反饋、學習策略指導、啓發式教學、課堂導入、教師提問等教學技能的微格訓練。第二,每位職後幼兒教師必須參與由“設計、試講、評課、再講、再評”等環節構成的“一課三反思”教學實踐活動。第三,每位職後幼兒教師須參與現場說課一次,專家和一線優秀教師現場診斷和評選優秀教學設計。

5.脫產研修、頂崗實習

“幼教國培計劃”中,“農村幼兒骨幹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是培訓的重點之一,其模式是組織支教教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到農村幼兒園支教、頂崗實習,置換出農村幼兒骨幹教師到培訓院校進行爲期3~6個月的脫產研修,提高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示範引領學前教師教育職前職後一體化。

但是,以上這些方式大都是短期的多,開闊視野還可以,回到原位後基本上就拋之腦後了,沒有一個長期機制來保證職後幼兒教師教學活動設計能力的提升。“置換脫產研修”也並沒有給職前幼兒教師帶來多大的收穫,有的偏遠農村一所幼兒園就1名園長和1名幼兒教師,在職幼兒教師來學習了,留職前幼兒教師1人頂崗,沒人指點,教育活動設計能力可想而知。

(三)課題研究之背景與目的

1.課題研究之背景

前期在做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十一五”課題20xx年度項目子課題《以分享閱讀爲載體促進教師成長研究》時,就已經對幼兒園在職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進行過研究,該課題研究主要從成長途徑、園本教研、指導作用三個層面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同時提出5條專家引領的策略:專題講座,讓理論引領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教學現場指導,讓實踐引領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反思實踐,讓磨課引領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分層引領,促進不同職場生涯階段的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網絡教研,讓交流引領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這些研究結果都對本課題研究有借鑑作用。

除此之外,師範院校的在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通過“幼兒園活動設計”、“遊戲理論”、“學前教育學”等專業課程也嘗試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設計,研究者都對此進行了追蹤研究。1995年師範院校爲職前幼兒教師開設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的課程,本課題的研究者中有一直任教此課程的教師,發現單憑關於“教育活動設計”的上課拿學分,是不足以培養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而且在學習中,“方法”和“內容”的學習往往是分開的,理論的學習無法跟實踐結合,學生無法就此建立起教育活動設計的基礎。

2.本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從教育全實踐的角度(比如“走園活動”,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的聯合研究活動)探尋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客觀規律,做好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一體化、連續性培養。通過工作現場的實踐反思,統領知識與能力,在有限時間內、最有效地引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積澱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縮短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適應期,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同時,增強師範院校與幼兒園之間的“校園共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升。

三、理論基礎

(一)“全實踐”理念

在教師專業發展大背景下,實踐能力無疑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必備能力。在“全實踐”理念指引下,將有助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各個實踐環節有機整合,通過工作現場的實踐反思,統領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縮短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適應期,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比較研究,就是要在這種“全實踐”理念的理論基礎上進行。

(二)教育生態理論

本課題研究以生態學的視角,以教育生態理論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的理念,自覺運用聯繫的原理、共生的原理,直面教育熱點問題,對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比較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並提出建設性意見;同時,增強師範院校與幼兒園之間的“校園共育”的合力,共同探究。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質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作爲主要的研究工具,深入活動現場觀察,同時與職前幼兒教師、職後幼兒教師進行深度訪談,瞭解她們進行教育活動設計的思路。研究者親臨現場,在自然情境下,採用現場觀摩教學活動、拍攝、拍照、查閱教育活動設計方案、實驗、訪問等多種方法收集第一手資料,汲取有啓發意義的研究思路與方法,儘可能地深入瞭解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後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從當事人的視角理解並進行意義建構。主要兩種研究方法如下:

(一)行動研究法

篇4:幼兒園課題研究報告

近年來,幼兒園教學與課程的研究已從學科領域走向教學與課程特色的構建,從而越趨綜合化、多元化、現代化、個性化。如何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挖掘幼兒的潛能,構建符合幼兒發展特點的、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成爲我園教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標。圍棋作爲一種優秀的教育資源,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引導幼兒走進黑白世界,感受快樂圍棋,成爲我園教師研究的熱點。

一、問題的提出

大背景:新世紀之初,教育改革越趨多元化。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開端,如何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是幼兒園研究的着眼點和着力點。20xx年,教育部頒佈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在這一精神的指引下,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更應注重它的多樣性、豐富性、教育性,爲培養新世紀的創新人才打好基礎。

圍棋活動是我國的國粹,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早在五十年代,陳毅同志就曾指出:圍棋活動可以鍛鍊人的頭腦和品格……下棋的人越多,人才就越多!將圍棋引入課堂,國內外不乏先例。許多中國小開設了圍棋課,一些業餘體校開辦了圍棋班,韓國在大學開設了圍棋專業,上海羅山幼兒園以圍棋爲特色開展活動。圍棋不僅有助於人的智力發展,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也有着重要作用。圍棋作爲一種教育資源、一種培養學生素質的途徑而被引入課堂,但它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國內外研究不多,特別是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價值與方法的研究,幾乎沒有可借鑑的資料。

小背景:幼兒園的教科研工作近年來進行得如火如荼,許多幼兒園都在嘗試構建自己的園本課程,逐步形成既能體現現代的、多元的、科學化的教育體系,又富有地方特色和幼兒園的個性特點。我園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也逐步開展了一些課題研究,部分課題在省、市、縣立項並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近年來,我園把“科研興園”放在首位,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同時,也着力打造一支研究型師資隊伍,因而課題研究成爲我們全園工作的核心和重點。

我縣羣衆圍棋近年來得以大力推廣,各種棋社、圍棋培訓班、圍棋興趣小組如雨後春筍。社會的氛圍、家長的重視使得幼兒圍棋教育得以迅速發展。但是,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建立在反覆、機械練習的基礎上,最終能堅持下來的只是部分兒童。如何讓更多的孩子瞭解國粹,如何讓更多的孩子喜歡圍棋,我園課題組提出了《圍棋活動內在價值與開發幼兒潛能的研究》這個課題,並制訂了研究方案,倡導培養興趣、潛能、輕鬆學棋、普及圍棋。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直接目標爲:以“活動促發展”爲指導思想,以圍棋活動作爲人的主體發展的中介和手段,探索挖掘圍棋內在的教育價值,研究開發幼兒潛能的途徑和方法,發揮圍棋獨特的育人功能。

本課題研究的間接目標爲:讓幼兒瞭解圍棋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激發幼兒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激發幼兒對圍棋活動的興趣,掌握初步的圍棋技能,培養幼兒觀察、注意、記憶、思維等能力以及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健康的個性品質。

三、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這是本課題主要的研究方法。其一,以提高行動質量、解決實際問題爲首要目標;其二,以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的結合爲主要形式;其三,以教師對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持續反思爲基本手段。

2.調查法:

(1)對研究對象的現狀調查。在研究初始階段,我們對研究對象的興趣、能力、家庭等情況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後開展圍棋活動。

(2)同類課題的現狀調查。在開展研究活動之前,我們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進行了調查;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關注同類課題的研究情況,並進行了分析,以資借鑑。

3.測量統計法:在課題研究之初,我們對研究對象以及部分非研究對象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進行前測查;在一輪研究結束後,我們再次進行了後測查。

4.個案研究法:在開展圍棋活動時,我們隨意抽取部分幼兒作爲個案研究的對象,對他們在圍棋活動中的情況作跟蹤記錄、分析與記載,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5.家園協同法:努力在幼兒園、家庭中共同創設圍棋氛圍,保持圍棋活動開展的長期與有效性,激發幼兒、教師、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興趣,共同學習圍棋。爲了提高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認識,鼓勵家庭開展圍棋活動,我們通過開展圍棋基礎知識講座、觀摩圍棋活動、宣傳欄介紹等多種形式,積極幫助家長走近圍棋、瞭解圍棋,支持幼兒園的研究活動,並嘗試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

四、研究操作

在研究的初始階段,我們確立以中大班幼兒爲研究對象,初步構建幼兒學圍棋的活動框架;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適當進行調整,將小班幼兒也納入研究對象,積極開展研究活動,初步探索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等。

1. 確立開展圍棋活動的目標。

圍棋具有科學和藝術相融、智慧和靈性相啓、意志和品格兼顧的特性。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爲了讓幼兒掌握多少圍棋知識和技能,而是通過圍棋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因此我們着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激發幼兒圍棋興趣的前提下,開發幼兒的潛能,即注意力、記憶力、控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開發;二是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即講棋道,守規則,講禮節,勝不驕,敗不餒。

2. 構建幼兒園圍棋活動的框架。

爲了形成規律性的圍棋活動組織體系,我園構建開展圍棋活動的框架如下:

家的綜合素質。爲了提高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認識,鼓勵家庭開展圍棋活動,我們通過開展圍棋基礎知識講座、觀摩圍棋活動、宣傳欄介紹等多種形式,積極幫助家長走近圍棋、瞭解圍棋,支持幼兒園的研究活動,並嘗試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

3. 探索幼兒園圍棋活動的主要內容:

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不僅是爲了讓幼兒學會下棋,更重要的是發展相關能力,我們開展圍棋活動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圍棋知識:包括圍棋基礎知識、圍棋規則、圍棋對弈常識等。

圍棋相關活動:圍棋禮儀;圍棋品德;圍棋心理等。

圍棋歷史與現實:圍棋起源;圍棋發展;圍棋名人;圍棋賽事等。

圍棋與其它學科:與數學、體育、美術等學科的融合。

4. 嘗試開展圍棋活動的各種方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方法。我們爲開展圍棋活動而精心設計了多種遊戲,在玩圍棋的過程中開發幼兒潛能,發展幼兒個性,促進每一個幼兒在不同層次上提高。

(2)觀察法: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運用觀察感知棋形特點、着法、位置、變化等,使幼兒在自我調整的狀態中得到發展。

(3)想象法:想象是促進幼兒思維的一種重要方法。將圍棋材料、棋形及變化藉助想象,以進一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4)對比法:對比有利於提高幼兒的判斷能力。將圍棋活動的不同結果呈現出來進行比較、分析,鍛鍊幼兒判斷能力。

(5)練習法:練習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解決遇到的困難或問題,我們主要通過提供棋譜幫助幼兒進行相關問題的練習。

(6)評價激勵法:評價是圍棋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圍棋活動的評價不僅包括對幼兒對弈結果的評價,還包括幼兒在活動的表現。幼兒需要得到教師、同伴的讚許和激勵,對失敗的幼兒也要就某一方面進行鼓勵。

5. 探索幼兒圍棋活動的主要模式:

(1)專門的圍棋教學活動:每週安排1~2課時,在圍棋室由教師用遊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圍棋的基礎知識。

(2)區域活動中圍棋對弈:在班級開闢的圍棋區中,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邀請同伴下棋。

(3)在其它活動中滲透圍棋:在幼兒園的各類教育教學和遊戲活動中滲透圍棋禮儀和棋藝。如:在操場上畫上大棋盤,讓幼兒在玩體育遊戲中鞏固圍棋知識;在數學活動中用棋型讓幼兒認識圖形和練習計算;在各類遊戲中運用圍棋禮儀等。

(4)參加、觀摩園內外圍棋邀請賽:定期組織園內喜愛圍棋的幼兒進行比賽,提高棋藝,陶冶情操;帶領幼兒觀摩並參加縣內外的圍棋比賽,感受氛圍,提高棋品、棋藝。

(5)參加社區圍棋活動:定期、不定期與社區人員對弈,研討圍棋活動,增進交流與合作。

五、研究成效

1. 開發幼兒潛能,幼兒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圍棋活動開展並不是要讓幼兒掌握高深的棋藝,其最終目的是激發幼兒對圍棋活動的興趣,並以此爲載體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開發幼兒的智力,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發展。

(1)活動興趣顯著增強。通過開展活動,愛好圍棋的幼兒越來越多。圍棋雖然以抽象思維爲主,但是通過形象化的活動方法,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活動時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遊戲活動時爭相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在對弈時你爭我趕;在比賽時大膽落子……幼兒盼着圍棋學習活動,在區角活動時爭着取棋具,平時交流的話題也常有圍棋。

(2)綜合素質顯著提高。首先,圍棋能促進智力的發展:棋盤的位置名稱需要記憶,棋的多少需要計算,棋的形狀需要觀察:勝負判斷需要分析;探討圍棋問題需要表達等,這些對於正在發展關鍵期的幼兒都能發揮良好的教育效應。其次,圍棋能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圍棋禮儀可以修身;圍棋對局可以鍛鍊意志力;圍棋的勝與負可以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等。此外,圍棋活動還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和品德:愛護和認真整理圍棋用具的習慣;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習慣;遵守規則的意識;獨立自主的意識;尊敬對手的品德;勇敢拼搏的精神等。

圍棋活動能充分開發幼兒的潛能,促進思維的靈活性和多方位性,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行爲習慣,它能爲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經過三年的圍棋實驗研究,幼兒的智力顯著提高,情緒情感積極高漲,堅持性、求知慾、好勝心、意志品質較研究前顯著增強,部分幼兒得以彰顯特長,多名幼兒獲得圍棋段位證書。

2.提高教師組織活動的水平,教師科研能力有所增強。

在課題研究的三年裏,教師們勤學習,苦鑽研,同探討,共研究,綜合素質大大提高,主要表現爲:

(1)教育觀念和行爲的更新。課題研究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和實踐,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表現爲改善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模式,駕馭課堂的能力逐步提高,從而促進教育質量的有效提高。

(2) 教師圍棋專業技能與組織活動能力的增強。圍棋活動需要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從不懂圍棋到走近圍棋,從掌握基礎知識到成爲圍棋行家,逐步成長爲愛圍棋、懂圍棋、能下棋的能手,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就能更好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和指導幼兒活動。

(3) 重視總結與交流。課題開展以來,教師們不僅重視研究實踐,同時也重視經驗的總結與交流,撰寫能力逐步提高。

3. 促進家園共育,推動家長對圍棋活動的配合。

在開展研究活動的同時,我園一直關注家長在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並形成了家園共育的活動網絡。

爲了保證課題研究的效果,我園通過專題講座、發放圍棋教材、設置宣傳欄、開展觀摩活動、組織家長教師幼兒對抗賽等,努力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部分家長有一定的圍棋基礎,他們除了自覺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外,同時成爲我園的“家長志願者”,幫助我園解決研究中的專業問題。因此三者都是活動的主體,通過圍棋共同成長、相互學習,一起收穫成功。

4. 促進幼兒園形成鮮明的辦園特色。

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我園以科研興園取得了很大成績,教師素質顯著提高,科研意識顯著增強,以圍棋教育爲主要特色的辦園模式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可,幼兒園在本地區知名度高,生源充足。

六、討論問題

1. 圍棋活動開展中男女性別差異造成的不均衡。雖然我們十分注重活動組織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採用分組教學,但是女孩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普遍沒有男孩高。

2. 幼兒成長需要與教師在圍棋專業水平的矛盾。幼兒園教師掌握了圍棋基本知識和棋技,並能用以指導幼兒園的圍棋活動。但是,部分幼兒的圍棋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教師的指導水平顯得滯後,有點力不從心。如何培養高水平的圍棋幼師隊伍,是我們今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總而言之,圍棋讓我們瞭解祖國的燦爛文化,圍棋活動促進了教師、幼兒、家長的共同成長。課題研究促進我園的活動向着多元化方向發展,我們的研究步伐將永不停息,促進辦園品位的提升和教育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