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黨代會工作報告(精品多篇)

黨代會工作報告(精品多篇)

黨代會報告 篇一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這次代表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動員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團結帶領各族各界幹部羣衆,爲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勝利完成了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譜寫了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新篇章。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1年與2006年相比,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翻番。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60.8億元,增長1.8倍,增速連續四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完成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71.4億元,增長2.4倍,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0億元,增長2.6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48.5億元,增長2.7倍。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支柱產業不斷壯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快速崛起。特色優勢農業規模擴大,糧食總產實現“八連增”。現代服務業提檔增速,旅遊業迅速發展,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現代物流業加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到1306公里,85%的行政村通硬化路。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西部百強縣(市)由1個增加到6個。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57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10元,年均分別增長13.9%和14.4%。過去五年用於民生的投入達1650億元,佔財政支出的72.9%。每年實施10項民生計劃、30件民生實事,解決了一大批羣衆關心的重大問題。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教育質量普遍提高,中南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順利實施,全區所有縣(市、區)均實現教育強縣目標。羣衆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直播衛星公共服務戶戶通工程全面完成,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建立了高齡老人、孤兒最低養育和殘疾人津貼制度。全民創業效果明顯,就業形勢穩中趨好。保障性住房建設、塞上農民新居和農村危窯危房改造加快推進。閩寧扶貧協作繼續深化,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中南部地區35萬生態移民攻堅工程啓動實施。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體育、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

城鄉面貌顯著變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2011年城鎮化率達到49.8%。沿黃經濟區成爲國家主體功能區18個重點開發區域之一,並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着力打造“黃河金岸”,沿黃城市帶形成一定規模,寧南區域中心城市和大縣城建設全面展開,特色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銀川市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封山禁牧、退耕還林(草)和溼地保護等成效明顯,省級節水型社會試點通過國家驗收,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司法體制、文化體制、醫藥衛生體制和國有企業等改革不斷深化。機關效能建設明顯加強。打造“黃河善谷”的探索與實踐取得良好效果。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向西開放戰略穩步推進,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加大,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承接國際和東部產業轉移成果豐碩,中阿經貿論壇已成爲我國與阿拉伯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民主政治有序發展。始終不渝地堅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大及其常委會認真履行職能,政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政協積極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進一步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基層民主進一步擴大,基層羣衆自治機制不斷完善。“五五”普法成效顯著,“六五”普法順利實施,依法治區進程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羣衆利益訴求表達、社會矛盾調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機制逐步完善,信訪工作進一步加強,勞動關係總體和諧。平安寧夏建設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狀況良好。防災減災、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

民族團結更加鞏固。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紮實開展,“三個離不開”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局面進一步鞏固。

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着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活動,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增強。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人才事業蓬勃發展。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大力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切實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形成了幹事創業、加快發展的良好氛圍。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羣衆受益最多的歷史時期之一。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各級黨組織、全體共產黨員和回漢各族幹部羣衆團結奮鬥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向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寧夏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來的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寧夏的'工作,必須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從寧夏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狠抓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與活力;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鞏固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的好形勢,與時俱進地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必須牢記穩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維護穩定的工作絲毫不能放鬆;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着力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爲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矛盾和問題。發展不足仍然是我區的基本區情,經濟總量小,山川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生態依然脆弱,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任務艱鉅;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層次較低,轉方式、調結構的任務艱鉅;城鄉居民收入偏低,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扶貧開發任務重、難度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艱鉅;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較多,基層基礎工作比較薄弱,保持社會穩定的任務艱鉅;制約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對外開放水平較低,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任務艱鉅;個別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黨員幹部精神懈怠、能力不強、作風不實,消極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任務艱鉅。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認真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並切實加強相關方面的工作。

二、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到2020年,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我們這一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要進一步加強各民族大團結,增進宗教和順,崇尚誠信友愛,促進公平正義,保持社會穩定,建設生態文明,努力實現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要進一步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大幅度減少貧困人口,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開創富民興區新局面。到2020年總體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力爭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部分民生指標達到全國上游水平。

今後五年,是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全區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爲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根本,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爲動力,大力實施沿黃經濟區發展戰略和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戰略,切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紮實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爲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力爭實現“五個翻番”、“六個提升”。“五個翻番”即:2016年與2011年相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翻一番,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翻一番;“六個提升”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羣衆生活水平明顯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升,社會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生態環境建設水平明顯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明顯提升。

今後五年,要努力實施好沿黃經濟區發展戰略和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戰略。加快沿黃經濟區發展,把沿黃經濟區建設成爲全區產業集羣發展的重要載體、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統籌山川發展的重要支撐。紮實推進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大力支持中南部地區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努力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既面臨着嚴峻挑戰,也面臨着難得機遇。總的看,機遇大於挑戰。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團結拼搏,凝心聚力,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三、突出主題主線,推進經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紮實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努力保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速,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夯實富民興區的物質基礎。

(一)推進沿黃經濟區建設取得新突破。沿黃經濟區建設是一項帶有全局意義的戰略,要從事關我區發展全局的高度規劃建設,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紮實推進。充分發揮沿黃經濟區的綜合優勢,打造引領全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高地。按照“把寧夏作爲一個大城市來規劃建設”的理念,加快沿黃城市帶建設,提升“黃河金岸”建設的層次和水平,發揮銀川中心城市的龍頭作用,發展完善石嘴山、吳忠、中衛等沿黃骨幹城市功能,努力形成西部重要的城市羣。繼續推進固原區域中心城市和寧南大縣城建設。大力發展一批基礎好、有特色、吸納人口能力強的小城鎮,統籌好城鎮化的速度、質量和水平。切實解決影響農民進城的就業、戶籍、住房、社會保障、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促進農民變市民。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實施塞上農民新居和農村危窯危房改造,實施水、路、電、沼氣、網絡和新能源進農家工程,努力建設文明、秀美、富裕的新農村。做強做大縣域經濟,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的發展活力和發展質量。

(二)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取得新突破。堅持做大增量與提高質量並重,資源開發有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並重,提升傳統產業與壯大新興產業並重。把新型工業化作爲產業優化升級的主攻方向,着力實施“三大千億投資計劃”,進一步強化工業經濟的主導作用。做大做強做優資源型產業,加快煤、電、化、鋁等產業集羣高端化發展,積極發展下游產品,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以建設全國一流能源化工基地、循環經濟示範區爲目標,高水平地推動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發展。大力推進煤制油等重大項目實施,加快生態紡織示範園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改造提升化工、冶金、建材、清真食品、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加快形成若干支撐未來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或產業集羣,發展壯大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鼓勵小型微型企業加快發展。努力把我區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西北地區重要的冶金、裝備製造業基地。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爲產業優化升級的戰略基礎,以提質增效增收爲目標,加快推進“三大示範區”建設,加強農田水利爲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節水高效農業,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產業帶、一批加工銷售龍頭企業和一批知名品牌,把我區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把現代服務業作爲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支撐,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比重、水平和就業容納能力。着力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把我區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中心和新歐亞大陸橋重要的物流中轉基地。加快金融創新,拓展融資渠道,推動企業上市。大力發展商務會展、軟件信息、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着力提升旅遊產業層次和品牌影響力。積極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三)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建設標準較高、佈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做好水的文章,堅持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統籌協調,實施一批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的重大水利工程,完成中南部地區城鄉人飲安全水源工程,加快沿黃經濟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保障生態移民用水,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繼續積極爭取建設黃河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加強鐵路、民航、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銀川至西安快速鐵路等重要鐵路幹線建設,建設河東機場三期工程,加快乾線公路、旅遊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構築快捷、安全、高效、覆蓋城鄉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天然氣輸配管線、城鄉電網建設,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進“智慧寧夏”建設,提高信息化建設和服務水平。

(四)推進科技進步和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着力構建以市場爲導向、企業爲主體、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開展集中技術攻關,重點突破一批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提升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整合科技資源,創建一批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先進適用的科技創新平臺,培育扶持更多科技創新型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抓好人才工作,加快培養創新創業型領軍人才,大力引進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充分發揮現有人才作用,重視培育高技能人才,統籌抓好各類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對一些高端、特殊人才採取特殊政策,既求所有,更求所用,聚集起各類人才並讓他們在實踐中大顯身手、大展宏圖。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全區各族人民共同過上幸福生活

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堅持爲民導向,深入實施民生計劃,加快貧困羣衆脫貧致富步伐,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全區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大力推進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解決好100多萬貧困人口的貧困問題,既是艱鉅的發展任務,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實施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戰略,要打好生態移民和扶貧攻堅兩場硬仗。一方面,通過生態移民等攻堅工程,解決35萬不宜生存、不宜發展地方羣衆的脫貧致富問題。要按照既定部署,進一步統籌推進新村建設、產業培育、公共服務等各項工作,切實把工作做實做細,確保移民羣衆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立足實際,加大力度,整體推進,解決其他65萬多貧困羣衆的脫貧致富問題。打好這場硬仗,與實施生態移民攻堅工程同等重要。我們要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創新扶貧方式,整合各類資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共同幫助貧困羣衆早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組織編制、實施好寧夏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規劃。着力打造“黃河善谷”,建設慈善產業園區,吸引企業和公益慈善項目落戶貧困地區,爲殘疾人和特殊貧困羣衆脫貧致富創造機會、開闢途徑。要加強宣傳教育,積極引導貧困地區羣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

(二)大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健全職工工資集體協商、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推動企業勞動報酬與經濟效益同步提高。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完善公務員津貼補貼制度,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積極開發公益崗位,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羣體的就業。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加強創業基地建設,激發社會創業活力。加強物價調控監管,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聯動機制,保障弱勢羣體和困難羣衆基本生活。

(三)大力推進教育優先發展。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優質教育資源,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實現全區鄉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鞏固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成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來自中南部地區農村和全區貧困家庭的學生實行減、免、補等優惠政策。堅持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支持高校協同創新,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實施中國小“名師、名校長”工程,建設高素質的教師和校長隊伍。關心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發展。

(四)大力發展醫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事業。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努力增加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做好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防控工作,促進中醫藥、回醫藥事業發展,努力使人民羣衆看病方便、便宜。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確保羣衆飲食用藥安全。深入推進“少生快富”工程,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羣衆健康水平。

(五)大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爲目標,在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統籌層次、推進城鄉一體等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完善各類社會保險之間的銜接和轉移接續機制,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健全養老保險體系,適時提高待遇標準,健全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進一步完善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制度。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提高救助保障水平。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和適度普惠性社會福利,加強老齡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高度重視解決人民羣衆住房困難及住房安全問題。重視防災減災科學管理工作,提高社會防災減災能力。

我們一定要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切實解決人民羣衆的突出困難和問題,讓人民羣衆在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五、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全區人民共同精神家園

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必須深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爲我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一)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堅定全區各族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決心。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進一步加強民風建設,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爭取更多城市、村鎮和單位進入全國文明城市、文明單位行列。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等。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努力實現新聞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二)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文化強市、縣創建活動,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羣衆基本文化權益。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傳承發展民族區域優秀文化。大力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寧夏特點、國家水準的精品力作,積極推進文化“走出去”。大力培養基層文化人才和文化拔尖人才。

(三)做強做大文化旅遊產業。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動漫遊戲、數字傳輸等新興文化產業,推進文化園區建設,不斷增強文化產業整體競爭力。大力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回族文化、紅色文化、西夏文化,重點打造一批精品旅遊景區和線路,把我區建成全國有影響的旅遊目的地,把文化旅遊產業培育成我區的支柱產業。

六、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構建“兩型社會”

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爲建設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做出更大貢獻。

(一)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堅持保護優先,鞏固擴大退耕還林(草)、封山禁牧成果,加強溼地資源保護和利用。紮實推進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加快沙產業開發與利用。大力推進沿黃城市帶綠色景觀長廊、賀蘭山東麓生態產業長廊、中部乾旱帶防風固沙長廊和六盤山生態保護長廊等建設,促進全區整體生態環境進一步好轉。

(二)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源節約、保護和利用。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推進土地資源集約和節約利用,確保耕地質量和保有量不降低。加大礦產資源保護力度,提高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加強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積極發展節水產業,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三)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力爭高耗能行業主導產品單位能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廣清潔生產,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推進城鄉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七、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科學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努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築競爭新優勢。

(一)不斷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把解放思想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堅決衝破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規定規章。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鼓勵探索,支持創新,形成敢於幹事、敢於擔當、敢闖新路的濃厚氛圍。

(二)不斷深化改革。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實現突破。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打造服務型政府。繼續抓好自治區直管縣改革試點,推進農墾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大力支持駐寧金融機構的發展,壯大地方金融機構。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創新發展。深化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等。實行更加積極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通過不斷深化各行業各領域改革,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三)不斷擴大開放。深化與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的交流合作,高質量辦好中阿經貿論壇,努力爭取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把寧夏建成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進一步深化與歐美、日韓、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經貿交流,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與水平。加快與周邊及互補性強的省區合作,推進與發達省市的合作,深化與央企的合作,加強與國內外大企業的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重大項目、先進技術和高素質人才,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拓展互惠互利的合作領域,承接產業轉移。

八、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必須把穩定作爲第一責任,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在重要位置,爲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一)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全面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落實領導幹部信訪責任制,暢通和拓寬羣衆訴求表達渠道。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的大調解工作體系,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強特殊人羣的教育、幫扶、管理。提高信息網絡服務管理水平。

(二)加強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強城鄉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推行社會管理“網格化”,全面提高城鄉基層組織社會服務管理能力。支持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發揮羣衆參與社會服務管理的基礎作用。

(三)深化平安寧夏建設。加強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城鄉一體化現代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提升基層平安創建工作水平,嚴密防範和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提高人民羣衆的安全感。高度警惕和堅決防範各種滲透、破壞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和交通安全工作,提高突發事件的預知、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四)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堅決打擊非法宗教活動,維護宗教領《本站·》域穩定。加強愛國宗教人士思想和隊伍建設,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羣衆在維護穩定、促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團結穩定是福,分裂**是禍。團結穩定,是我們過去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努力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基本前提。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及各族各界幹部羣衆,都要以實際行動維護團結穩定,反對分裂**,爲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穩定的好形勢做出積極的貢獻。

九、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鞏固發展民族團結、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

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謀發展、共創偉業。

(一)堅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支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支持政府充分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作用,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重視新的社會階層工作,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工作,充分發揮其聯繫羣衆的橋樑紐帶作用。

(二)不斷加強基層民主建設。進一步健全基層羣衆自治機制,組織羣衆管理好基層公共事務。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爲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發揮社會組織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深化政務、村務、廠務、校務公開,自覺主動接受羣衆監督。

(三)切實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牢牢把握“兩個共同”主題,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快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使“三個離不開”思想深深紮根於各族羣衆心中。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努力建設民族團結模範自治區。

(四)紮實推進依法治區進程。堅持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建設。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規範司法行爲,樹立司法公信。加強政法隊伍和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提升公正廉潔爲民執法水平。加強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工作。紮實推進“六五”普法,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氛圍。

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支持駐寧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譜寫新時期雙擁工作新篇章。

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爲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提供堅強保證

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關鍵在黨。要大力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爲黨的建設的根本,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一)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紮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行動。堅定理想信念,切實解決在對待是與非、公與私、真與假、實與虛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自覺與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一致。

(二)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爲先用人標準,切實把政治堅定、實績突出、作風過硬、羣衆公認和善於維護團結穩定的幹部選拔上來。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和黨外幹部。注重從基層一線選拔幹部,注意發揮不同年齡段幹部的作用,注重提升幹部隊伍專業化水平。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競爭性選拔幹部力度,進一步優化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不斷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解決民生突出問題的能力。加強黨管人才工作。重視發揮離退休老同志的作用,切實加強老幹部工作。

(三)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社區、機關、學校、企業等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努力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鞏固深化創先爭優活動成果,推動創先爭優常態化、長效化。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健全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機制,關心愛護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和基層幹部。

(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羣衆觀,大興密切聯繫羣衆之風,深入開展“下基層、解民憂、幫發展、促和諧”活動,健全聯繫服務羣衆長效機制。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大興艱苦奮鬥之風,牢記“兩個務必”,堅持勤儉辦事,反對鋪張浪費。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增強黨內生活原則性和實效性。

(五)加強黨的制度建設。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完善黨委全委會、常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擴大黨內民主,完善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拓寬黨員意見表達渠道,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積極探索黨代表在黨代會閉會期間更好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

(六)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加強對中央和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反腐倡廉教育,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認真落實廉潔從政各項規定,規範權力運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源頭預防。堅決糾正損害人民羣衆利益的不正之風。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對腐敗案件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決不姑息,切實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

今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我們黨將召開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完成好今年的各項任務十分重要。我們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恪盡職守,再接再厲,努力做好改革、發展、民生、穩定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光榮而艱鉅,我們的前景光明而美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萬衆一心,奮發圖強,開拓進取,爲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黨代會報告 篇二

黨代會報告的起草是不斷凝聚師生共識,匯聚師生智慧的過程。學校黨委自20XX年11月4日召開了首個專題調研座談會以來,迄今共計召開了面向中層幹部、教授代表、青年教師代表、黨代會代表、教職工代表等各類座談會10場,人數達90餘人次。

與會的不同類型代表對學校幾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即將召開的第十次黨代會充滿期待,並圍繞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抓住學校發展關鍵期、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人才隊伍建設、分類管理、建立健全考覈評價體系、機制體制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學科競爭力、科研創新能力、國際合作交流、推進資源配置、校園文化建設、基層黨組織和幹部、黨員隊伍建設等主題各抒己見,爲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

黨委書記朱民表示,召開不同類型座談會就是要在黨代會報告起草過程中開門聽取廣大教職員工的意見,在黨代會報告形成後還要廣泛徵求意見,努力形成一份實事求是反應學校幾年來發展成績和全面引領學校未來發展的黨代會報告。目前,學校正處在深化綜合改革和謀劃“十三五”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會認真梳理總結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健康快速發展,加快實現“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目標。

黨代會報告 篇三

5月7日上午,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西安隆重開幕。婁勤儉代表中共陝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胡和平主持會議。

報告共分四個部分: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基本總結;

二、陝西未來發展的根本遵循;

三、努力推動陝西發展實現新的跨越;四、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陝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全文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陝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同步夠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加快富民強省步伐,奮力譜寫陝西追趕超越的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的偉大征程,開創了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新的偉大時代。陝西發展的基礎和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全面的、深刻的變化,面臨的良好機遇前所未有,人民的美好期待更加迫切,解決全省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條件更加優越。加快追趕超越是三秦大地最響亮激越的旋律,實現全面小康是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低調務實不張揚、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作出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業績。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基本總結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團結帶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羣衆,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建設等歷史機遇,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妥善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開拓創新,埋頭苦幹,勝利完成了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經濟強、科教強、文化強、百姓富、生態美目標加速實現,富裕和諧美麗陝西建設全面推進,爲全省今後更好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92萬億元、年均增長9.8%。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穩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加快邁向高端化,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達到10.7%,服務業佔比提高7.4個百分點。糧食總產實現“十三連豐”,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保持全國第一。三大區域競相發展,全省城鎮化率提高8個百分點。

全面改革深入推進。改革“四樑八柱”基本確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展順利。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面取消,司法、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商事、社保、醫藥衛生等領域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延長石油、陝煤化集團進入世界500強,混合所有制經濟穩步發展,非公經濟佔比提高到53.8%。

民主法治不斷加強。人大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作用充分發揮,設區市地方立法工作實現全覆蓋。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推進,愛國統一戰線不斷壯大。羣團工作進一步加強。雙擁傳統進一步弘揚,黨委議軍制度不斷完善,軍政軍民團結局面更加鞏固。法治陝西建設深入推進,公衆安全感和社會治安滿意率連年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文化建設成果豐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厚德陝西”實踐活動紮實開展。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成功,“一帶一路”系列節會影響力不斷擴大,第11屆中國藝術節成功舉辦,講好陝西故事成爲共識並取得顯著成效,一批文藝精品產生重大影響。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文化產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

人民福祉明顯增進。堅持“兩個80%”不動搖,民生領域財政投入累計達到16031億元,城鄉居民收入達到28440元和9396元,分別增加10195元和4368元。就業規模和質量不斷提高,新增就業崗位218萬個,在全省實施13年免學費教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城鄉低保標準大幅提高。565萬貧困羣衆實現脫貧。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柔性治水有序實施,河長制全面推行,引漢濟渭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河流綜合整治成效明顯,國家溼地公園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昆明池、渼陂湖、滷陽湖恢復建設和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初見成效。綠色版圖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達到43%。“鐵腕治霾·保衛藍天”行動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國家任務。

管黨治黨紮實有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紮實開展。市縣鄉村換屆順利完成,選派“第一書記”、黨代表工作室、基層黨建提升等成爲陝西黨建品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有效落實,管黨治黨壓力逐級傳遞,派駐監督和巡視監督實現全覆蓋,反腐敗鬥爭力度持續加大,黨風政風民風煥然一新。

回首過去五年,特別令人難忘的是,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兩次來陝視察,親切的關懷、殷殷的囑託,給全省人民帶來了巨大的鼓舞、激勵和鞭策。特別令人振奮的是,我們辦成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大事實事,經濟總量由全國第17位提升至第15位,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特別令人欣慰的是,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使454萬羣衆住進新居,扶貧避災生態移民搬遷讓148萬羣衆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特別令人自豪的是,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超過5000公里,交通瓶頸制約正逐步轉變爲促進發展的新優勢;水的靈氣正在全省聚流涌動,渭河變清了,溼地湖泊增多了,三秦大地更綠了,自然環境更美了。特別令人高興的是,科技創新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科技潛能加速釋放,專利獲批量大幅增加,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800億元,陝西經濟騰飛的動力更加強勁。特別令人驕傲的是,我省在國家外交格局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元首家鄉外交備受矚目,古老的陝西吸引了更多世界目光。特別令人鼓舞的是,陝西自貿試驗區、西鹹新區、“米”字型高鐵規劃等先後獲批,“三項機制”效能加速釋放,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熱情持續高漲。

回首過去五年,奮鬥的歷程使人難忘。全省發展的重大成就,是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際能源價格低位徘徊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是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我省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大形勢下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歷屆省委繼往開來、接續奮鬥的結果,是廣大幹部羣衆攻堅克難、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陝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全省共產黨員和幹部羣衆,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陝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武警部隊官兵,向長期關心支持陝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回首過去五年,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深深感到:幹好陝西的事,必須弘揚延安精神,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決貫徹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講政治、顧大局,時時處處保持高度一致、向中央看齊。這是最重要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偏離。必須立足欠發達的基本省情,把全省人民的福祉時刻放在心頭,把發展作爲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措施牢牢抓住不放,做到發展與民生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不斷築牢富民強省的物質基礎,讓三秦羣衆在不知不覺中感到生活有變化。這是我們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必須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尤其要堅守穩定底線、安全底線、生態底線、廉政底線,着力破解發展的瓶頸制約和羣衆關心的突出問題,帶動各項事業加快發展。這是我們有效推動工作必須堅持的理念和方法,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必須扭住全面從嚴治黨不放鬆,在從嚴管理中強化教育、選用幹部、改進作風、嚴懲腐敗、優化機制,全面提升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營造良好政治生態,保障改革發展穩定。這是我們實現目標的重要法寶,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

回首過去五年,存在的問題更需直面。城鄉居民收入偏低,貧困人口依然較多,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艱鉅;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市場環境不優,體制機制障礙尚未完全破除,全面深化改革還需系統發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全社會法治意識有待增強,法治陝西建設任重道遠;觀念陳舊和不敢擔當的現象依然存在,個別黨組織和少數黨員作用發揮不夠,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多發,全面從嚴治黨需要久久爲功。

回望過去,是爲了更好地前行。我們堅信,只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不斷鞏固成績,解決突出問題,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就一定能開創陝西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陝西未來發展的根本遵循

未來五年及今後一個時期,對陝西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將迎來建黨100週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闊步邁進。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全局、着眼長遠,對陝西工作作出追趕超越的科學定位,提出“五個紮實”的明確要求,爲我省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追趕超越、“五個紮實”作爲一個有機整體,是“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在陝西的具體化。追趕超越是科學定位,“五個紮實”是根本路徑,反映了陝西發展的大勢所趨、使命所繫、民心所向。紮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是要始終把發展抓在手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不斷築牢追趕超越的堅實支撐;紮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就是要適應工業化進程的需要,補齊短板,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促進農業提效、農民增收、農村美麗,不斷鞏固追趕超越的重要基礎;紮實加強文化建設,就是要發掘和用好文化資源,強化文化擔當,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增強追趕超越的精神動力;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面向大多數、關注最底層,盡心竭力做好民生工作,不斷彰顯追趕超越的價值追求;紮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切實夯實管黨治黨責任,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不斷強化追趕超越的根本保障。我們必須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和擔當意識,振奮精神、頑強拼搏,以追趕超越的新成效,回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託,回報全省人民的信任。

奮力追趕超越、落實“五個紮實”,一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當前,全球經濟在深度調整中逐漸復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我國經濟保持長期向好態勢,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深入實施,創新型省份和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我省諸多領域工作納入國家戰略,具有多項政策疊加利好。改革開放後的不斷探索,西部大開發以來的快速發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兩年多的生動實踐,更爲陝西追趕超越積蓄了強大勢能。同時,我們也面臨前甩後追的嚴峻形勢,“標兵”體量大、步子穩,“追兵”速度快、勢頭猛,挑戰很大,壓力很重,形勢逼人,不進則退。必須科學把握宏觀經濟發展趨勢,深刻認識陝西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切實用足用好國家各項支持政策,積極順應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使追趕超越成爲全省上下的思想共識、決勝全面小康的行動綱領、衡量各項工作的基準和標杆。

奮力追趕超越、落實“五個紮實”,一定要揚長補短、提質增效。經過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陝西發展已經站上了新的起點,但欠發達的基本省情並未根本改變。只有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深挖根源、整合資源、綜合施策,才能最大限度補齊發展短板,把現實難點變爲發展亮點。只有充分發揮我省區位、科教、能源、文化、軍工等優勢,在國家戰略和發展大局中找準契合點、選準發力點,才能在人無我有中搶佔先機,在人有我特中勇立潮頭,把自身優勢變爲追趕超越勝勢。只有以提高質量效益爲中心,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才能既實現經濟總量追趕,又實現發展質量超越,更實現發展模式創新。

奮力追趕超越、落實“五個紮實”,一定要統籌兼顧、系統提升。追趕超越作爲一項系統工程,是全方位的追趕、整體性的超越。必須堅持“四化同步”,優化要素配置,促進區域聯動,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必須注重追穩平衡,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促發展與防風險等重大關係,堅決守住“四條底線”,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決不能發生嚴重危害社會穩定的問題,決不能以損害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爲代價推動發展,決不能以工作爲藉口破壞廉潔紀律,決不能爲了發展犧牲生態環境。

奮力追趕超越、落實“五個紮實”,一定要解放思想、埋頭苦幹。做好陝西工作,解放思想是關鍵,埋頭苦幹是保障。要把新發展理念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方面,以理念更新引領思想解放,以思想解放推動理念落實。要把陝西放在全國乃至世界大格局中來審視,跳出“城牆思維”,站在“秦嶺之巔”,開拓視野、博採衆長,敢闖敢試、敢爲人先。要把“跳起來摘桃子”的進取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務實作風結合起來,以捨我其誰的勇氣和只爭朝夕的勁頭推動工作,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恪盡擔當之責,通過拼搏爭取最好結果。

今後五年,我們的奮鬥目標是:通過培育新動能、構築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同步夠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富民強省步伐,建設富裕和諧美麗陝西,奮力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重大成效,總量突破3萬億元;民主法治建設持續加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文化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爭趕上全國平均水平,人民羣衆獲得感不斷增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治污降霾實現突破性進展;管黨治黨更加有力有效,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

我們堅信,只要全省上下咬定青山不放鬆、持續用力不懈怠,一錘接着一錘敲、一張藍圖幹到底,我們的奮鬥目標就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三、努力推動陝西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新目標開啓新徵程,新使命召喚新作爲。我們要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就必須把培育新動能、構築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作爲戰略任務,統籌施策、精準發力,走出一條貫徹中央要求、遵循客觀規律、具有陝西特色的發展之路。

(一)培育新動能

動能強勁,才能行穩致遠。這是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的根本支撐。要堅持以創新爲引領,以“四化同步”發展爲方向,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我省發展由要素驅動爲主向以創新驅動爲主轉變,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

緊扣主導產業提質擴能。大力實施產業技術創新工程,依靠創新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提升能源化工產業,深入推進“三個轉化”,加快煤油共煉、煤炭分質利用等關鍵技術創新示範和高端精細化工產品研發,加強煤油氣鹽綠色高效開發,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做強裝備製造產業,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陝西行動計劃,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形成汽車、航空裝備、高檔數控機牀、軌道交通等產業集羣,促進陝西製造轉向陝西智造。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抓好核心技術突破,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產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改造傳統產業,加快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促進有色冶金、建築建材、食品加工、紡織輕工等產業創新發展,全面提升產品附加值。

圍繞創新鏈條興業釋能。大力支持國家創新平臺和國家實驗室建設,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輻射帶動作用,將技術平臺作爲產業發展的核心,聚合各種創新資源,構建科研與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依託國家航空航天動力研究院發展航空航天產業,推進富平—閻良一體化,加快漢中航空智慧新城、滷陽湖通航基地、灃西翱翔小鎮等建設,推動航空航天技術成果轉化,促進技術交叉融合,發展環保、節能等產業,提升航空航天技術民用化水平。依託精密機械、微特電機、減速器、傳感器等領域優勢,聚合發展機器人產業。依託平板顯示基板玻璃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光電技術國家工程中心,發展光電產業。依託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發展增材製造產業,推進3D打印在多領域示範應用,努力佔據全國市場主導地位。依託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發展精準醫療產業,完善診斷試劑、診查設備、數據分析等產業鏈條,培育個體化藥物體系,帶動和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立足優勢領域挖潛蓄能。發揮科教資源優勢,保持科技創新領先地位,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大微電子、通信、重大裝備、航空航天、石油開採等領域科技攻關。發揮學科優勢,瞄準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術、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等產業發展前沿,前瞻部署、集中突破,形成更多面向市場的原創性成果。發揮科技門類齊全、技術領先優勢,促進技術交叉,加強系統集成,突破重大顛覆性技術,努力形成新產業新業態。發揮高校和院所優勢,加快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支持兩院院士與企業、高校共建實驗室,集聚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先進人才,促進科技與產業、技術與服務有機融合。推廣完善“一院一所”創新模式,發展創新風險投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應用,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讓創新創造的種子在三秦大地開花結果!

緊貼市場需求增效補能。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創造新供給、帶動新需求,着力提高供給側質量和效益。實施現代服務業提升行動計劃,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做大做強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產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實施特色現代農業建設計劃,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綠色農業、智慧農業、訂單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施新經濟新業態壯大計劃,發展數字經濟、分享經濟、平臺經濟、體驗經濟,推動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服務創新和跨界融合。實施信息化助推計劃,發展互聯網內容產業與動漫產業,完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推動社會生活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二)構築新高地

佔據高地,才能贏得主動。這是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的關鍵所在。要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抓住重點領域,把握關鍵環節,深層次推進改革,全方位擴大開放,加快建設資源配置能力強、體制機制活、服務效能高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打造“一帶一路”核心區。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走向對外開放前沿,爲我省更好地運用兩個市場、統籌兩種資源、面向全球配置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要用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歐亞經濟論壇、絲博會暨西洽會、農高會等平臺,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依託承東啓西、聯南貫北的區位優勢,打造陸路、空中、信息、管道立體絲綢之路,建設輻射周邊、服務全國、聯通“一帶一路”的交通商貿中心。拓展提升國際港務區功能,系統發展物聯網和現代綜合交通物流體系,建設“一帶一路”核心物流樞紐。大力引進處於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龍頭企業,強化專業化集羣化精準招商,鼓勵更多省內企業“走出去”拓展優勢產業,參與礦產勘查、精細化工、旱作農業等領域合作,建好中俄、中哈等經濟合作園區,建設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國際產能合作中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教育、科研、培訓等領域的合作,建設創新資源共享協作與高效利用的科教中心。發揮古絲綢之路起點優勢,以精品旅遊線路爲紐帶,深化文化、旅遊等合作,建設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積極優化金融環境,吸引境外知名金融機構來陝設立分支機構,擴大離岸金融、能源金融等領域開放合作,建設“一帶一路”區域性金融中心。

打造高水平自貿試驗區。建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既是中央賦予我省的重大任務,更是陝西對外開放的戰略機遇。要以制度創新爲核心,落實可複製可推廣要求,借鑑、複製、集成先行區成功經驗,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深化投資領域改革,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爲主要形式,有序擴大保稅物流、融資租賃等領域深度開放。推動貿易轉型升級,積極培育貿易新業態、拓展新功能,構建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爲重點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實現通關一體化、便利化。經過3—5年努力,建成投資貿易便利、高端產業聚集、金融服務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監管高效便捷、法治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園區。

打造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陝西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完備、基礎雄厚,科研能力、技術水平均居全國前列。要以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爲契機,以關鍵領域、基礎設施爲重點,以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爲抓手,搭建“軍工+”平臺,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新格局。依託各類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加快佈局一批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培育航空和航天運載動力、軍工電子、兵器工業等產業集羣。推進“軍轉民”“民參軍”雙向互動,支持軍工企業引進社會資本進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軍工科研院所企業化改革試點,推動軍工單位進入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資源勘探、應急救援等領域。提升科技資源統籌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場等功能,推動軍地共建中試基地和工程中心,統籌規劃和建設交通、空間、信息、氣象等基礎設施,增強軍民一體化的基礎保障和協同應急能力。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堅持向改革要紅利,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改革部署,大膽探索自主性改革,抓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西安高新區自主創新示範等各類改革試點,力爭部分領域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簡政放權,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企業改制上市和兼併重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深入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促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分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理順文化產業管理機制,培育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不斷提升陝西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打造區域特色發展引領區。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按照差異化、特色化思路,堅持“強關中、穩陝北、興陝南”,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作、城鎮化綜合體係爲抓手和載體,推動全省三大區域立足資源、人才、產業、環境、交通等條件,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各展其長、協調發展。關中要把握後工業化社會特徵,趕超全國工業化進程,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變化,着力滿足經濟形態和生活方式變革帶來的增長需求,依託高科技產業園區,壯大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總部經濟,促進生產過程全球化。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完善大西安規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系統規劃和建設關中城市羣,創建開放型城市,形成吸引力強的專業人才、技術人才、管理人才聚集區,以創新引領工業化進程。陝北要加快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基地建設,發揮資本密集型產業聚集地作用,完善精細化工產業鏈佈局,發展裝備製造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強物聯網技術應用、健全現代物流體系,做強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壯大金融、信息、廣告、諮詢、公用事業等現代服務業,促進第三產業高速增長,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建設現代化工業城市,協調推進工業化進程。陝南要突出綠色循環發展,呼應長江經濟帶戰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等綠色產業,增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秦巴明珠”生態旅遊城市,做到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同步推進,加速趕上全國工業化進程。

(三)激發新活力

富有活力,才能釋放潛能。這是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的重要前提。要打破觀念的束縛、體制的羈絆,以更加主動的態度、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斷激發各個方面蘊藏的強大動能,讓創新創業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源泉充分涌流,讓三秦大地煥發出熱潮涌動、百舸爭流的勃勃生機。

切實增強企業活力。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保證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大力發展非公經濟,放寬民間資本進入的行業和領域,積極實施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工程、民營經濟轉型示範工程,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凍結解決發展過程中各種理解不夠、爭論不清而積累的問題,了結因政策變化產生的歷史遺留問題,引導民營企業消除後顧之憂、心無旁騖發展,力爭使非公經濟佔生產總值比重超過60%。用好國家減稅降費、住房、社保、引進人才等政策,打造協調服務、綜合服務、金融服務、企業孵化、服務支撐五大平臺,努力培育“參天大樹”與“茵茵綠草”共生共濟的市場生態。

有效提升縣域活力。陝西發展上臺階、上水平,難點在縣域,潛力在縣域,突破口也在縣域。要把產業作爲強縣興縣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各類園區的集聚功能,立足資源稟賦,突出發展特色,形成一批實力強、人氣旺、環境美的特色農業大縣、新型工業強縣、魅力旅遊名縣。把擴權賦能作爲強縣興縣的重要抓手,鼓勵探索創新,擴大縣一級自主權,支持有條件的縣撤縣改區設市、特大鎮設市。把城鎮建設作爲強縣興縣的重要基礎,增強承接產業、聚集人口的能力,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沿黃河、沿漢江生態城鎮帶和一批特色小鎮,構建特色鮮明、佈局合理、相得益彰的城鎮體系,確保全省城鎮化率超過60%。

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尊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統籌推進商事、投融資、財稅、金融、產權等改革,健全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真正做到凡是市場能解決的都交給市場。着力規範政府行爲,精準使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用行政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下硬茬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圍標”“串標”搞利益輸送的行爲,反對地方保護和不正當競爭,化解和管控區域金融風險,努力營造廉潔高效、公平有序、穩定透明的市場環境。

積極調動人才活力。堅持黨管人才,深入推進人才強省戰略,促進人才規模、質量、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協調。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人才管理職能,保障和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健全市場化、社會化人才管理服務體系。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機制,實施人才重點工程和計劃,統籌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用好現有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培養青年人才、引進稀缺人才、集聚高端人才。創新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改革職稱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破除人才流動障礙,放寬急需緊缺人才職業資格准入,鼓勵人才兼職兼業,促進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結合陝西高校畢業生、科研人員數量大的實際,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積極搭建各類創業平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根本的因素。我們一定要引導全社會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真正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發展人,讓人人都有成長成才、脫穎而出的通道,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四)共建新生活

生活幸福,才能彰顯追求。這是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的最終目的。要認真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充分調動人民羣衆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融爲一體,使三秦百姓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讓全省人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促進就業增收,讓羣衆生活更寬裕。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基。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統籌做好“去產能”分流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等重點羣體就業工作,完善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努力使更多羣衆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落實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健全職工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確保居民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速。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發揮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在調節分配中的作用,推進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縮小收入差距,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改善基礎條件,讓羣衆生活更便利。良好的基礎設施是幸福生活的基本支撐。要把鐵路作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主戰場,緊扣市市通高鐵目標推進“米”字型高鐵網建設,圍繞縣城通高速目標完善高速公路網絡,加快城際鐵路、地鐵等建設,提高航空樞紐地位和綜合運輸能力,促進各類公共交通設施無縫銜接,下大氣力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內澇等問題,提升農村道路通行能力,確保城鄉居民安全便捷暢通出行。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合理規劃建設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影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惠及更多羣衆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城市堅強電網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氣化陝西”步伐,推動集中供水工程和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不斷增強城鄉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營造宜居環境,讓羣衆生活更舒適。宜居體現着社會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展示着羣衆生活質量和文化品位。要加強城市空間設計,搞好風道建設和公共設施配套,有序疏解大中城市過密的建築和人口,以資金換空間、用空間增綠色。新城區建設要把宜居作爲首要因素,做到街區間有綠地、組團間有公園。城市周邊、城市各板塊之間要規劃建設綠化帶,每個城市要藉助地形特徵建設綠地、溼地公園,力爭每個縣城都有標準足球場和體育場、每個城鄉社區都有羣衆文體活動場地。堅持城鄉一體化規劃,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努力讓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美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解決難點問題,讓羣衆生活更舒心。堅持把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高等學校“四個一流”建設,加強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倡導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實現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轉變。加快健康陝西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推廣縣鎮醫療服務一體化、醫療集團、醫聯體等模式,加大醫養結合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體育事業,辦好第十四屆全運會,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羣衆健康生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認真落實低保、優撫、救助等政策,推進社會保障擴面提標,織牢織密羣衆幸福生活的網底。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化平安陝西建設,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強化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社會化服務,健全利益表達、協調、保護機制,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和恐怖活動,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確保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全力脫貧攻堅,讓羣衆生活更自尊。脫貧攻堅,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的頭等大事,是我們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要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明確標準、質量和進度,紮實落實中央“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用繡花的功夫推進精準脫貧,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任務。堅持脫貧攻堅和區域發展相結合,因地制宜推廣“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發展特色產業,實施生態扶貧,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羣衆自我發展能力。完善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扶貧等措施,促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真正做到不漏一人,把每一名貧困羣衆都納入幫扶體系。深入實施陝甘寧、川陝革命老區振興計劃,加快革命老區脫貧致富步伐。夯實“五級書記”抓脫貧責任,堅持貧困縣區不摘帽子黨政正職不挪位子,加強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積極引導貧困地區的能人致富帶富,激發貧困羣衆脫貧熱情,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易地搬遷是推進脫貧攻堅的有效舉措,也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力抓手,必須立足實際、區分情況、分類施策。在秦巴山區、白于山區,要加大易地搬遷力度,幫助羣衆“挪窮窩”“斬窮根”,徹底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問題。在黃河沿岸土石山區,要把易地搬遷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結合起來,引導羣衆向特色小鎮、旅遊景點聚集。在關中等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要遵循發展規律、尊重羣衆意願,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改善羣衆居住條件,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我們堅信,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讓絕對貧困在我們這個時代劃上一個歷史性句號!

(五)彰顯新形象

形象良好,才能凝聚合力。這是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的顯著標志。要堅持人文、社會、生態並重,在軟硬結合、內外兼修中涵養精神、體現氣派、匯聚力量,全面展示陝西曆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形象。

展現意氣風發、自信自強的陝西人風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愛國守信、勤勞質樸、寬厚包容、尚德重禮、務實進取的優秀品質,讓陽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更好佔領陣地、潤育人們心田。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揮“時代楷模”“三秦楷模”“陝西好人”等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學雷鋒志願活動常態化,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弘揚凡人善舉,推進移風易俗,大力整治失德失範失信行爲,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

強化歷史厚重、人文璀璨的文化風尚。文化是陝西形象的深厚底蘊。要守護精神高地,加強炎黃、周禮、秦漢、盛唐等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加大歷史遺址和文物保護利用力度,守護好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中的價值理念、道德規範,努力在延續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中啓迪思想、滋養精神。講好陝西故事,突出講好守護根脈、傳承文明的歷史故事,理想如熾、信念如鐵的革命故事,革故鼎新、開放共贏的發展故事。鞏固陝西文化大省地位,強化紅色文化教育功能,擴大根祖文化、絲路文化等影響力,發揮好宗教文化積極作用。加大文藝創作生產支持力度,培育更多大師級文藝領軍人物,創造更多有世界影響力的高峯之作,把文化陝西的大旗一代代傳下去!

形成尊法守法、依法辦事的社會風氣。以提高立法質量爲重點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地方立法體制,搞好重點領域立法,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以推進依法行政爲重點建設法治政府,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完善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爲重點推進公正司法,支持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以增強實效爲重點推進全民普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以強化基層爲重點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深化矛盾隱患排查化解,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促進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建設文明有序、各具特色的城市風貌。突出山水資源、空間區位、歷史人文等特色,努力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良好、和諧宜居的城市。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支持咸陽與西安同步發展。把寶雞建成關天經濟區的副中心城市,把銅川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把渭南建成具有山水靈氣的陝西東大門,把延安建成人們心目中更美好的革命聖地,把榆林建成陝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把漢中建成生態文化旅遊名市,把安康建成休閒養生的“秦巴明珠”,把商洛建成山水生態優美的西安“後花園”,把楊凌建成世界知名農業科技創新城市,把韓城建成黃河沿岸區域性中心城市。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加強精細化、人性化管理,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明、用建築風格提升品位、用人文精神塑造氣質、用良好生態增添魅力、用有序管理改善環境。

凸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自然風光。強化生態建設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堅持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深入推進以“護山、治水、育林、養田、蓄湖”爲主要內容的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讓三秦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以秦嶺、橋山爲重點加強山體保護,嚴格控制開發強度,搞好植被恢復,切實守護好“兩葉肺”。深入實施關中園林化、陝北大綠化、陝南森林化戰略,持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城市增綠等工程,確保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45%。建立土壤環境監測、防控和治理體系,大力推行保護性耕作,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重金屬污染和廢棄化工場地治理。堅持柔性治水,推動治水理念由單一防水向防用結合轉變、治水方式由工程治理向生態修復轉變。加強關中水系構建和黃河西岸生態整治,以河長製爲抓手進一步加強渭河、漢江、丹江、延河、無定河等重點江河治理,推進東莊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全面建成引漢濟渭及配套工程,加快昆明池、渼陂湖、滷陽湖等湖泊恢復,恢復保護建設百萬畝溼地,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盛景,系統構建江河湖庫聯通互濟的有機水系,把水蓄起來、讓水活起來、使水靈起來,實現水潤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

當前,環境污染問題特別是霧霾污染已經成爲陝西發展的“心腹之患”。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化“不要污染的GDP”導向,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夯實屬地監管、行業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對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爲一律嚴肅查處、決不姑息。要鐵腕治污降霾,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以關中地區爲重點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讓羣衆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氣、享受到更多的藍天白雲!

四、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關鍵在黨,在黨要管黨,在全面從嚴治黨。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從嚴治黨力量,夯實責任,標本兼治,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持續強化思想政治建設。加強理論武裝,引導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這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統籌用好延安、馬欄、照金、樑家河等教育資源,加強黨性教育和黨性錘鍊,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到忠誠黨的核心、維護中央權威。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落實好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和改進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發揮好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和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高等學校等作用,強化幹部日常教育培訓,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思想政治素質和能力水平。

切實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要堅持以黨章爲根本遵循,認真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等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銳利武器,着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執行重大問題請示報告制度,完善常委會、全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鬥、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係、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領導幹部要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帶頭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原則、堅守正道,爲廣大黨員幹部作出示範。

着力打造高素質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和好乾部標準,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強化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自覺防範和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真正把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選出來用起來。優化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結構,加強綜合研判工作,完善考覈評價制度,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發達地區和基層一線鍛鍊成長,重視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黨外幹部培養使用,拓寬社會優秀人才進入幹部隊伍渠道。用心用情做好老幹部工作,充分發揮爲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作用。加強幹部日常管理監督,以嚴的標準要求幹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幹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幹部,着力打造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幹部隊伍。

進一步夯實黨的基層基礎。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圍繞提高戰鬥力、執行力和問題解決率、羣衆滿意率,探索不同領域黨組織設置和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更好地發揮支部戰鬥堡壘、書記示範帶頭、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推動“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工作,統籌推進農村、城市、非公經濟、社會組織、高等學校、國企、機關各領域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過硬。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加大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力度,做到工作傾斜基層、關愛傳給基層。

鍥而不捨抓好作風建設。良好的作風是無聲的命令、無形的力量。要持續鞏固和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作風建設成果,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緊盯老問題、關注新動向,把糾正“四風”往深裏抓、實裏做。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深入挖掘延安精神豐富內涵,不斷從中汲取信念力量、真理力量、爲民力量、奮鬥力量,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認真踐行羣衆路線,以民爲師、以民爲鏡、以民爲秤,大興調查研究、求真務實、勤儉節約之風,深入落實聯繫和服務羣衆制度,多幹羣衆急需的事,多幹羣衆受益的事,以優良作風贏得人民羣衆的信任和擁護。

充分發揮巡視利劍作用。突出政治巡視,聚焦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從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上查問題、找差距,切實增強巡視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提升巡視質量,堅持常規巡視、專項巡視和“回頭看”相結合,進一步推進市縣巡察工作,完善巡視和巡察有機銜接的工作格局,實現巡視巡察全覆蓋。強化巡視巡察成果運用,堅持問題導向,落實整改責任,及時處置問題線索,不斷增強巡視巡察的震懾力。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認真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推進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深化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穩妥紮實推進監察體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堵塞制度漏洞,堅決剷除腐敗滋生土壤。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切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用紀律管住大多數。

同志們,人心齊、泰山移。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必須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形成合力。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發揮人大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職能作用,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完善人大代表聯繫人民羣衆制度,擴大人民羣衆有序政治參與。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爲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支持政協依章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密切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強化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引導和服務,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對臺、僑務等工作。支持工青婦等羣團組織改革創新。落實黨管武裝政治責任,支持國防、軍隊改革和駐陝部隊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進一步鞏固和維護心齊氣順勁足的良好局面!

同志們,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關鍵在於強化擔當、真抓實幹。省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建立的“三項機制”,是推動幹事創業、追趕超越的重要抓手和制度保障。要注重鼓勵激勵,讓能幹實幹者有平臺、受重用;敢於容錯糾錯,讓敢闖敢試者有底氣、受包容;推動能上能下,讓碌碌無爲者有壓力、受懲戒。今後五年,我們要用好“三項機制”,進一步強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導向,持續傳導外壓力、增強內動力、強化執行力,建設良好政治生態,不斷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匯聚起各條戰線各個領域追趕超越的磅礴力量!

同志們,新徵程揚帆啓航,新使命重任在肩。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帶領全省各級黨組織、廣大共產黨員和人民羣衆,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奮力譜寫陝西追趕超越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