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協商企業建園區 合作共贏興產業

協商企業建園區 合作共贏興產業

協商企業建園區 合作共贏興產業

牛寨鄉政協委員組始終堅持以羣衆增收爲核心,以黨建引領、政協助推、羣衆增收爲主線,按照“村村有特色、組組有看點、戶戶有支撐”的工作要求,圍繞“一精品三有機”規劃佈局,緊扣牛寨鄉“一心兩線六節點”產業方向和“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的工作目標,發揮政協委員崗位優勢、人才優勢和行業優勢,積極協調引進龍頭企業,打造示範園區,建設獼猴桃基地,帶領羣衆增收致富。

一是黨建引領,園區示範。牛寨政協委員組利用掛鉤聯繫村和聯繫產業基地的契機,發揮崗位優勢,帶領村黨總支積極探索產業發展,引進雲南邦興農業公司進駐萬和發展獼猴桃產業。由村集體公司統一流轉土地300畝,每畝600元,集體公司採取0差價租賃給雲南邦興公司建設獼猴桃示範園區,由公司進行自主經營和管理,集體公司佔股6%。同時積極鼓勵黨員黃世奎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成立黃興專業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248畝,建設山區獼猴桃產業示範合作社。兩個基地的建設爲廣大羣衆發展獼猴桃產業起到了示範,讓羣衆看到希望,堅定發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龍頭帶動,抱團發展。爲切實解決資金、技術、銷售等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實行“五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統一品種、統一銷售。龍頭公司發揮技術和平臺優勢,負責苗木栽種管護技術培訓、資金投入和產品回收,村集體公司負責組織發動羣衆進行種植和督促日常管護,農戶發揮土地優勢和人力優勢,負責獼猴桃剪枝、施肥、除草等日常管護。通過打造一個示範園區,帶動發展一片基地,構建一張銷售網,解決羣衆的技術、資金和銷售短板,實現抱團發展,最終實現優勢聯結、利益聯結和情感聯結。嚴格落實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按照親屬、朋友、就近、親疏關心,黨員聯繫農戶,負責指導和督促聯繫農戶的產業管護,讓每畝產業後面都站有一名共產黨員。政協委員組成員藉助各自崗位平臺,積極爭取協調資金200餘萬元扶持獼猴桃產業發展。積極配合實施國土整治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硬化獼猴桃產業運輸道10公里,生產道3公里,栽種獼猴桃水泥樁8萬根;協調實施水利灌溉項目1個,投入16.5萬元。

三是搭建橋樑,合作共贏。採取“黨總支+村集體公司+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獼猴桃2400畝。農戶種植的獼猴桃實行1:3:6分紅模式,即村集體負責組織動員羣衆栽種、管理和爭取一定項目資金佔股10%,龍頭公司出技術和提供苗木、水泥樁、農藥、肥料、部分管理用具及保底回收佔30%,農戶出土地和投工投勞管理佔60%,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讓羣衆、特別是貧困戶在產業上實現增收。爲樹立品牌,開拓市場,2019年政協委員組積極配合村集體公司和雲南邦興農業,舉辦了一次獼猴桃採摘節活動,讓遊客親身體驗採摘果實的樂趣,活動期間就銷售獼猴桃8000餘斤,帶動銷售獼猴桃30餘噸。

四是創建平臺,帶動就業。通過建設獼猴桃產業示範園,爲農戶提供就近就業崗位,優先滿足貧困戶,讓貧困戶特別是易地搬遷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每畝獼猴桃每年需(除草、施肥、剪枝等)人工10個,500畝需5000個人工,每個按100元計算,可創就業收入50萬元。獼猴桃銷售、儲藏、加工、物流等環節還可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可有效地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就業收入。

五是效益對比,羣衆滿意。從經濟效益看,一畝玉米每年畝產300元左右,獼猴桃3年投產後,每畝可實現收入4800元以上。從社會效益來看,產業的發展能有效解決勞動力就業,每畝獼猴桃每年需管護人工10個。從生態效益來看,通過獼猴桃的種植,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帶動全域旅遊發展。從政治效益來看,村集體公司獲得收入後,50%用於擴大再生產,50%用於全體股民的分紅,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羣衆滿意度不斷提升。

獼猴桃是以市場爲導向、農民增收爲核心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爲脫貧攻堅奠定了基礎。村集體公司利用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設立環衛、養路等公益性崗位20個,安排貧困羣衆上崗就業,穩定鞏固脫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