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數學精品說課稿(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精品說課稿(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優秀說課稿 篇一

根據評委老師的要求,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真分數和假分數》。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認識分數》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概括了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以及初步探索並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拓展對分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1課時即教材第38頁例2、例3,39頁練一練。

學生在前一階段所認識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一部分與這個數量的關係。例2利用學生對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已有認識,通過在圖形裏塗色,先後引出對4/4和5/4的認識。例3讓學生通過在圖形裏塗色進一步豐富對假分數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材引導學生對上面例題中的分數進行分類,結合學生分類後的交流,明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含義。“練一練”安排了兩道題,第1題是讓學生用分數表示每組中的塗色部分,鞏固對假分數的 認識,第2題是讓學生讀分數,並說出題中的分數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具體情況以及高年級學生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語言表達等能力。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把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斷真分數和假分數。

四、說教法學法

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 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這種內在力量顯示出來,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對數學產生深刻的興趣。本課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塗一途、說一說、分一分、比一比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操作中學習,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習,以教師爲引導、學生爲主體。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全新地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學習作爲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愈來愈受到重視。所以在設計“真分數和假分數”這一課時,我力圖把研究帶入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

分數教學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分數的意義,一個是分數的單位。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這兩個概念,學習分數就可以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從分數意義上理解和掌握新課的內容。通過讓學生敘述分數的意義,回答分數的分數單位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內容,爲學生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奠定基礎。例2通過讓學生塗色的操作,使學生經歷假分數的產生過程。教學時,讓學生根據制定的分數塗色,思考:分別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要表示這樣的幾份?每個分數中各有幾個1/4?從而使學生由“1/4裏有1個1/4,3/4裏有3個1/4”順利類推出4/4裏有4個1/4?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表示5個1/4要用兩個圓,先在第一個圓中塗出4份,再在另一個圓中塗出同樣的一份,把這兩個圓中塗色部分合在一起就能表示5個1/4。同時還要明確:5個1/4應該寫成5/4。

教學例3時,可以先讓學生按要求在每組圖形裏塗色,再要求說說塗色時的思考過程。要讓學生說清楚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每個分數中各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以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對假分數的感知。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用提問的方式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生比較例2、例3中每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提出“你能根據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關係給這些數分分類嗎?”然後依據學生的分類,引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分數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從特殊到一般,理解並掌握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自己得出應用的判斷和結論。通常人們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把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板書)。

練一練1,通過塗色,讓學生從圖形中感受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師在這時要進一步追問“你能說說這些分數的分數意義以及分數單位嗎?”第一個圖形還可以問“誰能把沒塗色的部分用分數表示?”讓學生初步感受3/5和2/5合在一起就是“1”,爲六年級學習相關應用題做鋪墊。在練一練第2題中,還可以進行搶答,下列句子表述的對不對,“分子比分母小的都是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大的都是都是假分數”“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一樣大”,這些搶答可以讓學生思維活躍並且鞏固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理解。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將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用精要的書面語言展示給學生,將教師的教學思路以直觀、清晰的形式教給學生,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板書時要做到了書之有用,本節課板書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區分以圖示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清晰明瞭。

最新版國小數學說課稿 篇二

一、說教材:

本節授課內容爲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的推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數列是數列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了它及其通項公式,有利於進一步研究等比數列的性質及前n項和的推導以及應用,從而極大提高學生利用數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節課的內容和教學過程對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材的處理:

結合教參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將《等比數列及其通項公式》安排了2節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根據目前高一學生的狀況,發現雖然這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但由於老師的講解過多,導致學生丟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識。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施趣味教學,我利用一個國中自然學科中的“細胞分裂”的問題以及課本第109頁的一個典故引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之後,再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地設置了三個層次的問題,逐步加深學生對等比數列及其通項公式的記憶和理解。由此,我對教材的引入、例題、練習做了適當的補充和修改。

3、教學重點與難點及解決辦法:

根據學生現狀、教學要求及教材內容,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等比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解決的辦法是:歸納類比。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我把這節課的難點定爲:等比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的深刻理解。要突破這個難點,關鍵在於緊扣定義,類比等差數列的相關知識,來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數學能力,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定爲如下四個方面:

(一)知識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等比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發現等比數列的性質,並能運用定義及其通項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目標:

培養運用歸納類比的方法去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運用方程的思想的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培養積極動腦,明辨是非的學習作風,掌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能力及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目標:

等比、等差的相似美及結構美。

三、說教法與學法: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師生的多邊活動,在教師的‘反饋——控制’的同時,每個學生也都在進行着微觀的‘反饋——控制’。”由於任何教學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學習建構活動纔有成效,故本節課採用“發現式教學法、類比分析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全班同學分成十二組,每組4—5人,按異質分組,每組都有上、中、下三種程度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這堂課用類比的方法學習等比數列是一種較好的學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着重提醒學生重視等比與等差數列的對比。

四、說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

五、說教學過程和時間安排:

1、複習提問:(2分鐘)

(1)等差數列的定義是什麼?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怎樣?

目的:通過複習等差數列的相關知識,類比學習本節課的內容,用熟知的等差數列內容來分散本節課的難點。

2、導入新課:(12分鐘)

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兩個問題:問1、細胞分裂:一個細胞,每隔一分鐘後一分爲二,第8分鐘後有幾個細胞?問2、課本第109頁的典故由同學閱讀。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得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教師用計算機課件演示其填充過程,並給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

目的: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的認識順序引出定義,這很自然,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同時,通過趣味性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髮現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的強烈慾望。

3、創設問題(28分鐘)

第一層次:(6分鐘)

判斷下列數列哪些是等比數列,如果不是,請說明爲什麼?

① 1, 2, 4, 8, …,263

② 20__ , 20__×1.1, 20__×1.12,…, 20__×1.19

③ -1, -2, -4, -8,

④ …

⑤ -1, -1, -1, -1,…

⑥ 1, 0, 1, 0,…

目的: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第二層次:(6分鐘)

例1 已知等比數列的首項是-5,公比是-2,問這個數列的第幾項的值爲-80?

目的: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通項公式中每一個字母所代表的數學含義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培養學生的逆性思維能力,解決學生定性思維頑疾。

第三層次:(16分鐘)

一個等比數列的第3項爲9,第5項爲81,求它的首項和公比?

目的:讓學生深刻理解等比數列定義其通項公式,並在應用過程中發現公比的取值情況。

一個等比數列的第2項是10,第3項是20,求它首項和第4項?

目的:總領以上三層次全部知識,並使集體智慧個人化,書本知識靈活化: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小結:(2分鐘)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爲了讓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進一步條理化、系統化,同時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及練習後進行再認識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

1)等比數列定義是什麼?怎樣判斷一個數列是否是等比數列?

2)等比數列通項公式怎樣?其中每個字母所代表的含義是什麼?

3)等比數列應注意哪些問題?(an≠0、q≠0)

5、佈置作業:(1分鐘)

爲了讓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一步鞏固、提高,我佈置作業如下:

課本P60:l、(2) (4)

6、板書設計

§2.4等比數列

等比數列的定義 演練1、2、3

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課堂小結

實例剖析 例1 作業佈置

國小數學優秀說課稿 篇三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相交線》第一課時。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對頂角、鄰補角的定義,對頂角的性質。下面,我將從背景分析,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結構設計、教學媒體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背景分析

(一)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直線、射線、線段和角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形成4個角的位置和數量關係,爲今後學習幾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爲證明幾何題提供了一個示範作用,本節對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推動作用,同時“對頂角相等”是今後證明其他命題成立的重要依據,因此本節課教學重點:鄰補角和對頂角的概念及對頂角相等的性質。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的孩子思維活躍,模仿能力強。同時他們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並歸納總結。但是受年齡特徵的影響,他們對知識遷移能力不強,推理能力還需進一步培養。因此本節課教學難點:寫出規範的推理過程和對對頂角相等的探索。

教法: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學法:採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設計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概念,能從圖中辨別對頂角和鄰補角。

(2)掌握“對頂角相等”的性質。

(3)理解“對頂角相等”的說理過程。

2、數學思考目標

(1)經歷探究對頂角、鄰補角的位置關係的過程,建立空間觀念。

(2)通過分析具體圖形得到對頂角、鄰補角的概念,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問題解決目標

通過小組學習等活動經歷得出對頂角相等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樂趣,增強學習興趣;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中充滿着探索和創造。

三、課堂結構設計

教學活動流程圖

活動:

1、找出圖形中的相交線活動;

2、認識鄰補角和對頂角活動;

3、探究對頂角相等活動;

4、對頂角性質的運用活動;

5、鞏固練習。

四、教學媒體設計

爲了啓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我採用了直觀的教具演示和多媒體、以及黑板相結合輔助教學。

教師準備:課件、長方形紙片、剪刀、自制相交線模型。學生準備:長方形紙片、剪刀。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立交橋、棋盤。

設問:從這些圖片得出什麼幾何圖形?學生會指出:相交線。從而引出了課題:相交線。讓學生藉助已有的幾何知識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建立直觀、形象的數學模型。

(二)新課探討

1、對頂角、鄰補角的位置關係。

讓學生用已備好的剪刀剪紙片、向他們提出以下問題:

問題1:一把張開的剪刀能聯想出什麼幾何圖形?說一說,剪刀剪開紙片的過程中有關角的變化?

學生觀察,很容易把剪刀的構造想象成兩條相交直線。在剪刀剪紙片的過程中,把手和刀刃之間的夾角不斷髮生變化,但是這些角之間存在着不變的位置和數量關係。

通過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幾何圖形,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問題2:任意兩條相交的直線在形成的4個角中,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角?各對角存在怎樣的位置關係?

學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組(四人爲一組)爲單位,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並填好表格中的內容。接着我加以適當啓發引導,讓他們歸納出對頂角,鄰補角的概念以及對頂角和鄰補角的判定方法。然後讓學生依據這些判定方法找出圖中的對頂角和鄰補角。有些同學可能概括得不太好,我將肯定他們探討的熱情和發言的勇氣。同時,幫助他們進行糾正。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不拋棄,不放棄,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這樣,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以至解決問題,體現了新型的課改精神。

2、對頂角的大小關係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可以肯定鄰補角互補,也可以猜到對頂角相等,但不是很肯定。爲了讓學生的猜想得於肯定,在綜合了學生討論的結果後我的做法如下:

(1)我演示教具(自己製作),也給學生操做。

(2)讓學生通過量角器測量。

(3)讓學生把畫好的對頂角剪下來,進行翻折。

(4)引導學生根據同角的補角相等來推導對頂角相等的性質。

引導他們寫出推理過程後,我在黑板上板出規範的過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找出自己寫的和老師寫的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應接受老師的指導與引導,這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新型師生關係,即教師是合作者,引導者。通過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學生初步養成言之有據的習慣。

(三)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對頂角相等的例子

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性交流、思考、發表見解。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對頂角相等的例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對頂角的性質,體會生活中的對頂角,讓他們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打破了他們一直誤認爲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這一觀念。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例題解析

例如圖,直線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數。

引導學生先尋找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間的位置關係,再尋找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間的數量關係,通過具體問題再次強化對頂角的概念及性質,並培養學生的說理習慣,發展符號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用幾何語言交流的能力。

此題難度不大,讓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學一起來批改。

(五)習題反饋

爲了再次強化對頂角、鄰補角的概念及對頂角性質的理解,加強對本節所學知識的鞏固,實現重難點的落實。我設計瞭如下練習,對於習題,循序漸進提高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於提高,同時學生的思路得於拓展。

(六)課堂小結

1、這節課學了哪些概念和性質?

2、你還有什麼疑惑?

3、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進一步探究的問題是什麼?

圍繞三個問題,師生以談話交流的形式,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穫。將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進一步培養他們歸納、總結能力。

(七)佈置作業

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我佈置了必做題和選做題,爲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反思學習過程的習慣。

六、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的設計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漸進認知規律,以啓發探究式學習爲主導,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爲情景引入課題,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增強對相交線的生活原型的認識,從而建立直觀形象的數學模型。

在教學程序設計上,強調自主學習,注重交流合作,讓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過程中進行,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性質,並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探究、發現和創新的能力。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