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計劃【多篇】

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計劃【多篇】

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計劃 篇一

三種良好習慣即:學習、生活、行爲習慣,經家長初步商議及徵求孩子意見,現制定以下三條計劃:

一、制定時間表:

早6:20起牀、6:30洗漱完畢、晨讀15分鐘、吃早飯、7:30到校

晚5:00放學回家練鋼琴40分鐘、吃飯、寫作業、看博客(條件允許可以看一會動畫片)、8:30準備睡覺、9:00準時睡覺。

二、建立家庭星星榜。分爲:

作息星:每天按照作息時間表作息得一顆星。

學習星:每次正式測試100分得一顆星;每天家庭作業認真獨立完成得一顆星;經家長檢查作業全部正確得一顆星。

錯題星:自己每次檢查出一道錯題並改正得一顆星,做過的作業或測試卷上的錯題能認真改正的得一顆星。

早讀星:每天按時早讀15分鐘得一顆星。

鋼琴星:每天堅持練習鋼琴得一顆星。

博客星(口述日記):每口述並發表一篇日記得一顆星。

勞動星:幫媽媽做家務、洗自己的小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得一顆星。

大膽表現星: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一次得一顆星;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或交談得一顆星;有突出表現得兩顆星。

每十顆星可以換一張電視票,二十顆星可以提一條合理要求。如果發現有不文明禮貌、不按時作息或寫字姿勢不端正的行爲分別扣一顆星。

三、建立錯題集本。

媽媽準備一個錯題集本,把每次孩子做錯的題抄到錯題本上,讓孩子改正,每次複習時要看一遍。

本計劃自今日起實施。

羅xx媽媽制定

二0xx年十月八日

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計劃 篇二

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現在的國小生,對他們影響最大的生活環境有兩個,其一是家庭環境,其二是學校環境。學校環境尤爲重要。

作爲科學老師的我,要重視學生的科學習慣的養成。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承擔科學啓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如何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情感,真正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與方法,用發展變化的視角去理解科學的成果,這是擺在每一個國小科學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我認爲,良好科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對國小生至關重要,它將爲後繼科學學習、爲其他學科的學習、爲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開始,是外界信息輸入的窗口。觀察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學生良好的觀察品質需要有意識的進行培養,“看見了”不等於“觀察到了”,科學史上的重大發明往往歸功於科學家細緻的觀察結果。

要引導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對事物進行觀察,把零碎的,看上去並不關聯的孤立事物放在整體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下冊中對《生物與環境》的觀察,要將動植物的知識綜合起來,進行全面地觀察,纔會發現它們之間的關聯。同時,要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感覺器官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如對一個蘋果的觀察,如果同時使用味覺、嗅覺、視覺、聽覺、觸覺去感覺,其觀察效果顯然更全面。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尤爲重要。

二、培養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國小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探究又是科學學習的核心,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展其科學素養,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一。然而,不少學生沒有養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儘管他們從學會說話開始,就可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很少有父母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將答案告訴孩子,惟恐孩子聽不明白。進入學校後,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也是“絞盡腦汁”地將知識通過語言、演示實驗等方式傳授給學生。或者學生只是機械地照着教師指定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依樣畫葫蘆,沒有探究性思維活動的參與,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於從老師或家長那裏“省時省力”地獲取知識,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所以,國小科學教育應首先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遇到問題,不依賴老師,自覺主動地去探究,自主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三、培養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中國小科學教育倡導“做中學”,其實質是通過科學學習養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在“做”中發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感悟,“動手”只是一種手段,會“動腦”纔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國小生往往是樂於動手,但不善於動腦,面對眼前的各種實驗器材,往往盲目地急於操作,實驗中也只顧“熱鬧”,看不到“門道”。所以科學教育要養成學生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動手之前要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決的問題,預測可能獲得的結果,制定實驗方案,即動手之前先動腦。活動中要提醒學生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的並用,要及時捕捉事物的細微變化,善於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從直觀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

四、培養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常常得不到預期的結論,甚至得到的結論是偏謬的,對此,教師既不要指責學生,使之失去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信心,也不要急於否定和糾錯,因爲得出了與衆不同的結論,是給探究者提供反思認識的好機會,學生在探究中經歷失敗未必是壞事,如果老師能用賞識的眼光積極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並耐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審查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反覆實驗,重新成功,學生會收益很大。在國小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善於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正確看待“失敗”,使之成爲獲得鍛鍊和發展的契機,通過總結反思,使學生在成敗中皆受益。

五、培養善於開發利用科學資源的習慣

國小科學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而教材只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它不是課程的全部,教師要引領學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學科學用科學。然而現實中,大多數國小生是獨生子女,家庭捨得爲孩子的學習投入,在家長看來,支持孩子學習科學,就是大量地購買課外科技讀物或科技音像資料,而開發孩子智力,就只會採用購買智力玩具的途徑。長此以往,孩子們養成了唯書本而學,唯現成用具而用的被動學習習慣,不會從生活中發現科學,更談不上去開發生活資源學科學。

總之,擔負科學啓蒙任務的國小科學教育,養成國小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比獲取知識的多少更爲重要,它將決定着學生後繼的科學學習,追求科學甚至會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20xx.02.04

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計劃 篇三

在國小階段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工作中,班主任爲引路人、領航員,抓好常規教育,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道德素質是不可少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以理導行,調動學生自我管理,把握角色行爲,活動形式多樣,可收到好效果,這在班主任心目中是共識的。結合我校情況制定瞭如下計劃:

一、常規習慣的培養

以養成良好習慣爲核心,實行習慣教育工程,即:從禮儀、自律、衛生入手,落實三做好(對待客人講禮儀,對待師長講禮儀,同學之間講禮貌);衛生打掃五動作(說、看、撿、裝、查),在該工程的帶動下學生能做到舉止文明能自律(走廊文明做遊戲,教室輕聲求安靜,戶外活動聽安排),使學生形成“文明用語我來說”“文明行爲我來做”“我的地盤我做主”的良好習慣。

二、自律習慣的培養

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自我調控、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過程中,從低年級開始,我們要遵循“從他律到自律”這一規則。從細微處入手,通過訓練養成,加強訓練,指導與主體意識相結合的原則,持之以恆,常抓不懈,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受,使養成教育落到實處。

三、措施與方法:

1、制定班規班紀,規範習慣養成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習慣往往都是經過正確引導或強化訓練而形成的,給學生制定一些行爲準則,用這些行爲準則,對他們的良好行爲給予肯定,對他們的不良行爲給予約束,通過正面強化來形成良好習慣。

新學期,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對照自己的言行,找差距,找不足,知道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制定出自己的新學期計劃,再以小組爲單位交流,制定出班級的規章制度。

班級的規章制度訂好後,爲了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這些制度的目的和意義。利用體育課,要求學生把立正、稍息、四面轉法、向前看、散開、向前靠攏等動作做得標準、整齊,在隊伍中要像軍人一動不動。這樣經過開學初紮紮實實的養成教育,大部分學生在短短的時間裏,就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他律”發展爲“自律”。平時排隊的時候,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快、齊、靜”,精神面貌好。

2、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完善自我

班主任工作量大,況且繁而雜。要想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班主任就要盡力培養和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調動學生的主體因素,增強學生的自覺性。鑑於這一認識,我校實行“班幹部值日製”的學生自我管理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減輕了班主任管理班級的負擔。首先,要配備好班幹部,選舉班幹部採用自我介紹、老師推薦、學生投票的方法,被選中的班幹部既有先進性,又有羣衆性,在同學中有較高的威信。其次,在制定好班紀、班規以後,班幹部輪流值周負責日常工作。具體工作是:

第一,督促值日生工作;

第二,作好當日班上各類情況的登記;

第三,組織開展一次活動(如課前三分鐘的活動安排)

第四,協助班主任處理偶發事件。

班幹部值日,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壓力是必須擠時間來做工作,要動腦筋開展活動,儘量搞出特色。動力是可以充分展示,鍛鍊和提高自己。這樣,學生的參與意識強、積極性高,班級就自然活躍起來了。再次,明確獎罰。爲把值日工作做得更好,班主任要注意點撥指導。值日情況將在下週班會上進行小結,做得好的班幹部給予表揚並適當獎勵,同時指出不夠的地方。以利下段工作。把班幹部所做的登記視爲有效記錄,學期累計作爲品行評定的部分依據。這樣對錶現好的同學也是一種鼓勵,而少數搗亂的同學看到自己的違紀情況都作有效記錄,會對自己的行爲有所反省,進而改正。

3、運用激勵機制,落實習慣養成

班級設立小組競爭欄,以四人一組爲單位,將組長的名字寫在競爭欄上,將學習、紀律、衛生、課前準備等方面與小組競爭掛鉤。每日進行常規檢查,晚點時進行總結,評出當天遵守常規做得好的學生。然後每週進行綜合評價,評出一週的“學習之星”“衛生之星”“文明禮儀之星”“紀律之星”“進步之星”,等,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評價督導,讓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紀律方面:

課堂紀律:上課認真聽課,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給同學提中肯的意見。積極舉手發言,大膽的提問。不開小差,不說小話。能做到的學生每人加一顆紀律星,被老師點名的學生每人扣一顆紀律星。課間紀律:不許追逐打鬧,不大聲說話,不摔門。作得好的同學加星一顆,作得不好的同學扣星,並酌情進行思想教育。兩操:按時回到教室做眼操,做的好的同學加星,不認真做的同學被扣星,同時,要爲班級做一件好事。做課間操時,要作到快、靜、齊的排隊到操場。作得不好的同學扣星,不認真做的同學被扣星。

學習方面

班幹部督促養成早讀用心閱讀的習慣。教師確定每月的閱讀主題,並不定時地向同學傳授閱讀方法,使學生愛讀書。利用課前三分鐘給學生積累學習兒歌、古詩文、名言警句等。由學習委員帶領大家一起朗讀,交流積累。

衛生方面:

實施勞動人人崗位責任制,把班級的勞動包乾區按人數分,每人負責一份,每天,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勞動崗位。同時,由平時勞動習慣比較差的學生擔當,各個部分的衛生檢查員,負責檢查大家的勞動情況。

習慣的養成需要持之以恆,督促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們受益終身。

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計劃 篇四

根據班級具體情況,我把學生的好習慣養成主要分爲三個方面:學習、衛生、紀律,班級採取小組擂臺的評比制度,具體措施如下:

一、學習方面:

評比內容爲上課聽講和家庭作業兩方面,首先要求每位同學買一個記作業的小本子,每天把作業記清楚,老師不定期檢查,記的認真的給加1分,經過我班幾位任課老師的協商,

1、每節課挑選三位表現最好的同學(聽課最認真的、本節課進步最大的、做題速度快又準確的),下課後在小組評比欄裏面加2分,並且給蓋小印章1枚。

2、作業每天每科選出三份最好的(字跡工整、正確率高、進步最大),給予小組評比欄裏面加2分,並且給蓋小印章1枚。

蓋有小印章的作業和練習要求學生自己保存好,集齊10枚,即可跟任意一位主科老師獲得作業免寫券一張,作業免寫券的期限爲一週,從發給之日算起,超出一週未使用,自動作廢,可用範圍是:任課老師佈置的做在紙上的作業內容,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即可使用。

本措施不僅適用於學習較好的學生,也給後進生進步的空間,每節課和作業都選出進步最大的,以鼓勵爲主,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

二、紀律方面:

評比內容主要是上課紀律、課間紀律和出操、午飯紀律

1、上課紀律:採取教師和學生同時監督的形式,發現上課亂講話的,舉報的同學加1分,說話的同學扣{}1分,這樣不僅鼓勵大家互相監督,也提醒學生管好自己,因爲別人也在監督你。

2、課間紀律:採取小組長輪流監督制,每節課兩名小組長負責監督,將瘋打鬧,不守紀律的同學名單記下來,在小組評比欄上扣2分,相應的組長如果沒有起到提醒、監督的作用,扣1分。

3、出操、午飯紀律:不能說話,不能跑,每位同學互相監督,舉報者加1分,說話者扣1分。

這些措施不僅鼓勵大家互相監督,也提醒學生管好自己,因爲別人也在監督你。同時,組員扣分會影響小組長,也提醒小組長起到監管,帶頭作用。

三、衛生方面:

主要是正常值日、平時教室衛生的保持和物品擺放

1、正常值日:按照值日表認真履行,值日生來晚或值日工作不到位給班級扣分的,小組評比中扣2分,相應衛生組長監管不到位扣1分。

2、教室衛生保持:學生互相監督,小組長是第一責任人,發現地面有紙屑、垃圾,舉報者加1分,地面不衛生者扣2分,組長監督不嚴格,扣一分。

3、物品擺放:衛生工具由當天值日組長負責擺放整齊,擺放整齊的加1分,不整齊的扣1分。桌椅擺整齊、書包放桌箱、衣物疊好用袋子裝起來掛在桌子旁,不整齊的扣1分,特別整齊的加1分。

班級小組評比總結半月一次,得分最高的兩個小組給予抽獎獎勵,並獲得作業免寫券一張。班級得分最高的三名同學獲得象徵班級優秀學生的胸章,如果下次評比不是前三名,則需要摘下胸章給新任前三名,每次小組評比組內最高分爲下一任小組長。期待孩子們的表現,也期待計劃帶來的成效。

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計劃 篇五

國小生的行爲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學校和家庭的雙方面配合才能完成這項重大而有意義的事。當我們期望看到一個優秀的。學生具有優異的成績以及優秀的表現時,我們不能一味的想這孩子這麼這麼笨呢,而是要從我們的日常教育中去思考爲什麼,然而我想國小生的日常行爲規範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一、因此在本學期開學初我就對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們提出了以下幾點目標:

1、道德習慣的培養:舉止文明的習慣誠實守信的習慣懂得感恩的習慣勤儉節約的習慣遵守秩序的習慣

2、生活習慣的培養:守時惜時的習慣勤於動手的習慣鍛鍊身體的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

3、學習習慣的培養

(1)、上課習慣的培養(傾聽習慣、思考習慣、表達習慣)

(2)、作業習慣的培養(仔細審題、認真做作業、及時改正的習慣)

(3)、閱讀習慣的培養(喜歡讀書的習慣、閱讀積累的習慣)

(4)、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培養(用眼衛生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習慣)

二、具體的實施辦法,主要是根據不同班級的總體個性制定出不同的規章制度:

1、組織學生學習、利用晨會課集中學習講解、利用班隊課,專題宣傳、利用板報陣地積極宣傳《小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國小生守則》;

2、開展“好習慣伴我行”教育學習活動

(1)、大家定好習慣: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自身或同學身上的種種不文明行爲,討論應該養成哪些好習慣。

(2)、大家練好習慣:針對確定的文明習慣,開展“好習慣大家練”活動,同學間互相鼓勵,家長、教師積極督促,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增強耐心,持這以恆,養成良好習慣。

(3)、徵集我的好習慣:經過“好習慣大家練”活動,相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收穫。此項活動採用寫話形式,說說自己在活動中的所得。學生的親身體驗更能引起同學的共鳴,也更能激勵同學。

(4)、大家評比好習慣:經過系列活動後,相信一定有表現突出、進步顯著的學生出現。在班內評選好習慣學生,並進行好習慣學生的事蹟播講。

3、抓常規

(1)進出校門規範、儀表儀容、文明禮貌、文明休息、衛生保潔;

(2)抓每日的廣播操、眼保健操、午間休息,突出紀律;

(3)抓課前二分鐘預備。

(4)抓好早餐紀律。做到文明就餐,有序就餐,節約糧食。

(5)抓課堂紀律,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三、鼓勵表揚先進優秀的行爲習慣,並且做好家校聯合工作

好習慣,並不是說在學校一個樣,走出校門,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在學校裏,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家校配合,讓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都能具備良好的行爲習慣。

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計劃 篇六

俗話說:“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也說明了加強國小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爲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也正如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呢?

一、結合班級實際制定好習慣養成計劃

(1)早晨到校時要和老師同學相互問好;

(2)自覺上好早自習,珍惜時間;

(3)認真做好兩操,老師在和不在一個樣;

(4)課桌裏的學習用品排放整齊,不在教室上課時桌面應保持乾淨,沒有書本、文具用品等物;

(5)課間文明休息,走路輕聲,不追逐打鬧,不大聲喧譁;

(6)保持較室地面整潔,課桌裏無廢紙屑。好習慣養成計劃訂出後,對學生的習慣養成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在行爲上引導,反覆訓練

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正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指出的那樣:“心知道該怎樣,未必就能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做去,纔可以養成好習慣。”

於是我在落實開學初制定的六個好習慣時,做了具體分解。如書本文具課桌裏的擺放;個人及環境衛生每週都提出明確可行的要求,並堅持:

1、反覆強調、訓練,隨時檢查,經常講評,直至形成良好習慣。

2、認真執行,持之以恆。

3、注意抓好典型,反覆強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

三、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促進好習慣的養成

有計劃,反覆抓,確實能促進好習慣養成,但相應的評價機制

更能快速促使同學們養成好習慣。於是我又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評價方法的改變:班級設有值日班長記錄表。根據每週提出的好習慣具體要求,

進行檢查評比。每天有值日班長進行檢查並記錄,我進行不定期地抽查,一週評比一次,誰達到了評比的要求,就換一顆星,張貼在班級“我最棒”的競賽欄目中,作爲雛鷹爭章評比的依據。在表揚的同時,我對一些經常要違規的同學也進行一些小小的“處罰”。比如:排隊不能做到快靜齊,就留下來進行單獨訓練;還有不能按要求做到離開教室桌面整齊的,及時指出讓其改正良好的行爲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爲規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長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

郝家鎮中心國小三年級級部

20xx-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