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精選多篇)

目錄

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第二篇: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論文)第三篇:國中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九步走第四篇:國中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九步走第五篇:淺談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很榮幸的和又一批新生見面,我感觸很深。雖然和同學們在一起感覺年輕,但已步入老年行列。新的一批年輕教師正在崛起,我在這裏爲他們年富力強而自豪。今天在這裏我要和同學們次談談自己工作中的體會。和同學們共勉!

1、首先學習態度要端正

好的學習態度是成功的保證。有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的知識才能紮實,記得牢固持久。日積月累,掌握的知識就能成爲自己的。成功往往垂青於態度認真、踏實、肯努力的人。不偏不倚。對於懶惰、嫉妒這樣的人都不能光顧的。

2、學習要跟上老師步伐

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心到、眼到、手到,按老師要求去做。保質保量完成各科老師留的作業,儘量做到學習要打出提前量,走到老師的前面。做到學習知識沒有死角,靈活、透徹。對知識漸漸產生樂趣,越學越會豁然開朗。真如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3、制定一個好的學習計劃。

國中生不能以老師留的作業爲滿足。知識是無止境的,學海無涯。書本和練習冊裏的知識學不完的。每天放學後或節假日,給自己安排當天應該學的內容。多學多看,不斷豐富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個有規劃的、樂觀充實、有學問的、合格的中學生。當然,也要有一個合理的課外活動計劃,當然不是絕對不允許看電視、和戶外活動等,但不能沉迷於此。有時可以適當放鬆放鬆,讓大腦得到很好的休息。以利於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4、主動學習並持之以恆

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我更要強調主動學習。主動學習會心安理得、舒暢順心。學習起來會感到輕鬆、快樂。當然如果有的同學學習興趣不濃,懶惰、不思進取的,還真得需要家長(或老師)逼迫。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作爲國中生。最好還是在學習方面主動些,家長有家長的事,老師也不能總看着你。你們國中生應該能自立了,不能總是這也需要家長那也需要家長。因該有自己的另一片天空。在這片天空下,會有一番更靚麗的風景,生活更如意、溫馨。快樂。如果能主動學習並持之以恆,成功就會離你不遠了。

5、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好習慣是人終生受益。在學校裏按老師要求去做,高質量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家也要養成早起、守時的習慣。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適當的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收斂起以前,東家走西家竄閒聊打鬧的壞習慣。生活中不斷歷練自己、糾正自己,做好自己。

以上是我自己工作中的幾點體會,希望對同學們有更大的啓發。

第二篇: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論文)

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要成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學的中心應放在促進學生“學”上,從而實現“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而很多學生進入國中後,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學習上出現了困難。同時,國中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在國中階段,要特別注意培養認真學習、善於思考、勤於動腦動手動口的習慣,培養獨立學習、主動探索、積極進取的習慣。

下面我介紹幾種我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一些方法。

1、制定計劃的習慣

要有制定計劃的好習慣,有當日目標、近期目標及長遠目標,相信自己“我能行”。要有實現目標的得力措施,相信“自己是聰明的耕耘者”。每天、每週,每月,每學期都要隨時對照計劃,反思自己,把欠缺的知識與能力隨時補上,自己不欠自己的帳。

2、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在預習時,應做到:瞭解教材的大概內容與前面已學的知識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繫,找出所需的舊知識,並補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

3、專心聽課的習慣

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徵所以,注意具有

選擇、保持以及對活動的調節和監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問題的線索。要利用好課堂上的40分,聽懂老師怎樣來進入課題,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看是否與自己所找到的重點相符。記住老師的叮囑。老師重複的一般都是易錯的地方。學習老師解題的思路和技巧。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回答問題,並能夠在回答中發現新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商討。心理學研究表明,帶着聽課問題好奇心就強,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學習效率就高。

4、及時複習的習慣

《論語》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複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穫。這個新的收穫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什麼是知識的系統化,就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局或聯繫中去掌握具體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學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識系統中的應用位置上去。它的好處是能把多而雜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過程。系統化的知識,容量大,既好記又好用。因爲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繫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

5、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爲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

憶。

6、練後反思的習慣

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2)爲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3)爲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7、積極應考的習慣

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係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學校的角度講,老師爲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爲了推動學生的系統複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也把考試作爲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學校在考試複習前進行動員,考試時講考場要求,設置考場,安排監考老師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緊張氣氛。

8、切磋交流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羣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蜂蜜。

9.培養良好的糾錯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免出現各種錯誤。如:學生的作業可能出錯,因此要抓好每天作業中問題的矯正;在每單元內容結束後,進行單元測試,也可能出現一些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尋找錯誤的原因加以分析,讓其自己進行矯正;在每一章內容結束後,教師把這一部分知識中所犯的錯誤記錄下來,並歸類整理分析,設計成錯誤辨析題,有目的地給學生練習,再根據錯誤情況予以概括總結預防策略,保證學生在學習新任務之前都具有認知方面的必要條件。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要在不斷地學習中進行培養,在學生已形成的一定的良好學習習慣後,也要防止反彈,只有堅持時會有收效的。

第三篇:國中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九步走

國中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九步走

新浪教育(微博)訊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案習慣比聰明重要,你知道嗎?習慣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人們通常只把習慣和人的一些行爲舉止聯繫在一起,而卻很少把習慣和成功關鍵連在一起。但是,當你去了解許許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時,你會發現習慣幾乎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有些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有些習慣是在後來無私的學習、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出來的。比如,一個人從小就養成了當天的事情當天做完的習慣,他成年後,在工作中就會成爲一個計劃性很強的人,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在國中階段,要特別注意培養認真學習、善於思考、勤於動腦動手動口的習慣,培養獨立學習、主動探索、積極進取的習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從以下幾個階段抓起: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彙總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一:預習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二:聽課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三:做筆記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四:複習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五:做作業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六:自習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七:讀書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八:記憶

>>國中生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九:作息

第四篇:國中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九步走

國中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九步走(推薦訪問範文網)

---------------劉世舉

國中生學習習慣比聰明重要,你知道嗎?習慣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人們通常只把習慣和人的一些行爲舉止聯繫在一起,而卻很少把習慣和成功關鍵連在一起。但是,當你去了解許許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時,你會發現習慣幾乎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有些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有些習慣是在後來的學習、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出來的。比如,一個人從小就養成了當天的事情當天做完的習慣,他成年後,在工作中就會成爲一個計劃性很強的人,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國中生常常出現這樣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一是平時對待學習馬馬虎虎,憑自己的小聰明,學習成績過得去,有時還會在個別學科上“冒尖”, 這種人,自己得意,同學們也羨慕他有個“聰明的腦袋”;二是平時看起來 很努力,很少玩,學的刻苦,學習成績卻平平,有時還會在學習上出現低潮,這種人,自己着急,同學們看不起,說他“腦袋笨”。隨着學習年段的上升,到了國中,特別是八年級、九年級、高中以後,學科增多,難度加大,這兩類學生學習成績每況愈下,“聰明的腦袋”不靈了,“笨腦袋”的則更加困難重重,自己苦惱,家長着急。

國中生學習成績不佳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好,實際上,大約有 70%到 80%的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然而,遺憾的是,問題的嚴重性並沒有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國中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 最佳時期,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錯過了最佳時期,再想改掉惡習,更是十分艱難。

在國中階段,要特別注意培養認真學習、善於思考、勤於動腦動手動 口的習慣,培養獨立學習、主動探索、積極進取的習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從以下幾個階段抓起:

預習

預習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種學習習慣, 幾乎每一個優秀的學生都有良好 的預習習慣。預習不單是提前看一看書而已,預習能讓同學們在聽課的時候有目的性。預習聽課的重點,可以使同學們更從容的聽課,因爲一部分老師要講的內容都已經理解了,聽起課來當然會輕鬆。此外,預習會讓學生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優勢,這種優勢會轉化成爲信心,從而超越其他學生。

1、預習時間。 課前預習所花費的時間和預習成果都要因人而異,對於學習較好的同學,需花費少量的時間, 因爲成績較好的同學在上課聽課的過程中很少遇到聽不懂或者是不明白的情況,預習的目的只是爲了理清知識體系和聽課的條理。 所以, 抓住每節課的空檔時間預習的同學應該應用的效率最高的方法,對

於學習較薄弱的同學,預習應該更細緻和深入一些,應在頭一天就進行。

2、預習過程。 通常都是在上課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上的課程全部預習一遍,把預習 的時間安排在每天的複習時間之後,因爲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礎知識掌握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堅持每天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去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容,把書本內容詳細看一遍,插圖、插圖下面的標題或解說、每頁底部的註腳等最好都不要疏漏。在預習的過程中先找出自己認爲是重點、難點的地方,這本身就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過程。有遇到疑難題時,力求自己獨立思考、解決疑難,對於無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鉛筆畫上記號,提醒自己在上課時注意聽老師在這一點上的講解。 預習時的思考是預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如果預習不思考就等於沒預習。預習時要把精力投入在對知識的思考上而非僅僅對書上知識的瀏覽、記憶,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在預習的時候,把所有不太懂的地方全部找到,在上課或下課的時 候,把還不太懂的地方趕緊找老師或同學詢問,消滅這些學習上的障礙。

3、預習結果。 怎樣纔算預習好了呢?那就是預習之後,對知識的體系和知識本身有一個大體的瞭解,對知識的應用方法也有一個初步的感覺,特別要把難點或不懂之處用彩筆劃出,以便上課時更加註意。每節內容後面的聯繫自己先做一做,做到看懂 70%的新內容,會做 80%的練習題。

4、文理科的預習側重點不同。

文科:對於文科,預習的時候要注意理解、搞清楚問題的實質;例如:語文、歷史、政治要通過看書本,瞭解文章的內容、概要和觀點等實質性問題,英語的要求就多一些,首先要看、讀單詞表,然後是看課文。在看課文時把本課生詞着重標記出來,在課文中理解單詞的意思,除了看之外,還要聽配套的朗讀磁帶,並朗讀課文,雖然一下子不能把生詞記住,但也要達到可以流利朗讀這一標準。另外,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並能用自己的話來複述,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

理科:理科預習要遵循以下步驟: 所預習的內容大約比老師提前一天(國中),這樣有利於靈活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

1、預習時重點通讀課本,把自己認爲重要的內容劃在書上。

2、不一定要把所有內容完全弄懂,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聽課時要特別注意這些問題,如果上課還沒有解決,要在課下向老師詢問。

3、對於知識點繁雜的章節,在紙上列一個圖表,分層次地將這章的知識點列舉出來,這不僅可以在聽課時頭腦清晰,還會降低複習時的難度,一舉兩得。

4、對課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識。 聽課

聽課是學習的最有效途徑,很重要,而會聽課就更重要了,以下是科學的聽課方式,對比一下自己的聽課方式,從中汲取一些有益的養分,改善聽課效果。

如何上好課?這是國中生特別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首先要變“課堂”爲 “學堂”,變被動的“聽”爲主動地“學”;同時要注意改正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上課習慣。良好的上課習慣有哪些呢?精神飽滿進課堂,有着一種強烈渴求知識的願望, 這是上好一堂課的保證和動力。 上課要 “聽、 記、 練” 。 把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放在課堂上着重聽,必要時還需做好筆記,並通過一些練習題加以鞏固。聽課的方法,可參考“四項基本原則”:抓住思路、前鬆後緊、因人而異、以我爲主。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要養成手腦並用的好習慣,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以聽爲主,這裏面既有方法的問題,又有習慣的培養。實際上,一般的學習方法經過程序化以後就形成了習慣, 又能掌握學習方法, 學習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需要注意以下 4 點:

(一)聽課時最關鍵的是能時刻跟上老師的進度,積極思考。上課的時候要緊跟着老師的思路,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樣獲得知識不僅快而且掌握牢固。要有重點地聽老師講課,尤其是當老師講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 200%的注意力聽,邊聽邊思考,看看老師是怎麼分析這個問題的,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而不是盯着問題的答案。聽懂之後再回過頭來分析以下自己當初是怎麼想的, 來說明當時沒有想到?這樣教材上的重點和難點在聽課之後就瞭然於心了, 以後做作業和考試的時候就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認真聽課會幫助自己將知識構成一個有機的體系,更爲重要的是,它可以彌補知識上的漏洞。其實,一般學生對國中的知識都能掌握百分之八、九十。尖子生和普通同學的一個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彌補知識上的漏洞,往往是理解這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和區別。能不能看出已知條件並分析出題中的未知條件,就全靠它了。這纔是考試、做題時,深刻理解題題目的根本、答爲所問的根本。

(二)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是吸收知識的有效途徑。上課時不僅要聽老師講思路,同時還要想一想,有沒有別的做法,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就應該舉手告訴老師,這樣上課就能夠主動接受和吸取知識,把被動的聽課變成了一種積極、互動的活動,有利於提高課堂學習積極性和表達能力, 對於答主觀題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上課研究變成很有趣的學習活動課。另外,上課要專心聽講並注重與老師進行眼神和語言的交流,這樣就會最大地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消化吸收、理解新知識,並且可以獲得老師更多反饋和關注。

(三)不同學科“聽法”也不同。如果是理科課程,要邊聽邊想:爲講明一個定理,推出一個公式,老師講解順序是怎麼樣的,爲什麼這麼安排?兩個例題之間又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之處?如果是文科課程,比如政治,要注意聽清哪些是觀點, 哪些是事例, 哪些是用觀點解釋社會現象。而歷史課又要注意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意義和影響。以及那些必記的年代。

(四)聽課需要“批判地吸收”。有時聽課會經常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說具體點,就是老師本身的語言或行爲對學生的聽課產生一定的影響。再加上老師的講

課風格存在差異,學生就會暗地裏評價老師,這個老師講的好,愛聽,就好好聽;那個老師講的不好,不愛聽,就會輕視,不好好聽。其實這樣受損失的只能是自己。作爲學生不要過多受此影響,要善於批判地吸收。另外,要善於邊聽邊分析,邊歸納。比如:老師這節課講了一百句話,要分清楚哪些是結論性語言,哪些是說明性語言,哪些是過渡性語言,這些語言彼此關係如何,重點要記住拿句話,等等。

(五)課後“靜思 5 分鐘“大有學問。一般一堂課的前幾分鐘和最後幾分鐘是重要的,因爲通常老師會在前幾分鐘複習上節課的內容,而在最後幾分鐘複習這節課的內容,所以在這段時間一定要認真聽講,這樣可以減輕課下複習功課的壓力,非常有效。同時更要注意課後的及時思考。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在心中快速把課上剛講過的一些關鍵的思路理一遍。而通過靜思從題意的解答整個過程詳細審視一遍,可以輕而易舉地劃分提醒,並記憶一些關鍵的解題技巧,這樣可以保證思維的連貫性,所以 5 分鐘的課後靜思等效於同一學科知識課後複習 50 分鐘。

第五篇:淺談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淺談國中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長郡雙語實驗中學李年軍

習慣是行爲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麼情況下就按什麼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爲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達爾文所說的"規則",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

地理是學生在國中才開始接觸的科目,對於學生來講是比較陌生的。因而在七年級開始接觸地理時就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地理的習慣,對於以後的地理學習會有非常大的幫助。那國中生需要養成哪些學習地理的習慣呢?我認爲整體上可分爲課前、課堂、課後三個階段的習慣。

首先,要培養學生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地理科目在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較低的,要學生平時花較多的時間去學習地理是不現實的。所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是提高學生地理知識水平的關鍵,而如果要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課前準備非常重要。一般課前準備要求學生做好兩件事:一是要保持安靜,保持心平氣和;二是地理課代表要檢查學生把地理課本及相關資料擺放在課桌上,把其他不相關的資料收進課桌,儘可能地排除一切可能干擾學生上課的外在因素。

在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後,就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課堂習慣的培養了。筆者認爲課堂習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讓學生能夠形成保持課堂安靜的習慣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實現教學效果的保證。如果學生課堂上的心情太浮躁,那麼老師所講的很多知識點都不會被學生掌握在心裏,而是左耳進右耳出,一節課下來根本學不到什麼知識。當然國中生都處在生長的活躍時期。好動、講小話是他們的天性,但老師有責任耐心地提醒他們要操持安靜,有時可採取適當的懲罰措施,一直到他們形成保持課堂安靜的習慣。

二、要培養學生做筆記的習慣

學生一旦形成了做筆記的習慣,那麼他的心思也就花在了聽課上。當然,地理與其他科目不同,做筆記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筆者認爲筆記最好寫在書本上,不需要拿一個專門的筆記本。有些學生喜歡拿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做筆記,筆記寫得很工整漂亮,但沒有實際效果, 1

因爲地理課本是以後複習的重點,筆記只有寫在課本上纔有利於提高複習效率;二是筆記要做到相應的位置上: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地圖,現在地理課本基本上也是以圖爲主,所以應該要求學生要把相關的筆記寫在相應的圖旁邊,這樣有助有加強學生讀圖、分析圖、理解圖的能力,也減少了學習地理的枯燥性;三是筆記要精做:有些學生喜歡把老師講的所有內容都做好筆記,這是不好的習慣。既浪費了時間,可能又因爲做筆記時間過長而沒有聽到老師講的一些重要的內容,所以筆記要精做,比如一些關鍵性的語句、詞語及老師強調的知識點,書本上有的內容只要打記出來就可以了;四是要多做課本的活動題,現在湘教版地理書是活動題的比例很高,而且很多都是一些重要知識點的題型化,是考試的重點對象,所以學生要多注意這些活動題。

如八年級上冊中國地理第二章第一節《中國的地形》的第一個小標題是有關中國地勢特點的內容,但課本改變了過去以文字表述爲主的方法,直接擺出一幅“中國地勢剖面圖”,然後就是三個活動題,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對活動題的思考總結出中國地勢的特點是西高東低。

三、注意培養學生學會思考的習慣

現在國中地理的知識難度比以前加大了很多,特別是有關經緯度和氣候的知識,使很多國中生談而生畏。對於這些讓學生感到懼怕的難點,在課堂上老師應該要引導學生進行層層學習和思考,由簡單到複雜,同時在講解的過程中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只有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掌握這些難點,纔會讓學生真正學懂這些難點,如果只是老師一味的給學生講解難點,很多學生是不會真正理解這些知識點的。

如在分析造成我國冬季氣溫分佈規律“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時,我是先通過幻燈片展示冬至日太陽日照圖。

然後講解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提問:

這時南迴歸線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爲多少度?

在北半球,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是如何變化的?

白天的時間長短是又如何變化的?

通過層層提問,最後總結出冬季北方的太陽高度比南方小,光照強度比南方弱,獲得的熱量比南方少;同時北方白天時間較短,獲得熱量的時間就比南方短,也使北方獲得的熱量比南方少。因而冬季北方比南方氣溫低很多,溫差大。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

地圖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從地圖當中可以獲得非常多的地理信息,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減少學習地理的枯燥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現在地理考試多是以地圖的形式出現。當然,讀圖並不是簡單的把圖看一遍,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步驟的,要帶有目的性地去讀圖。不然看地圖就像看照片一樣,欣賞一遍,結果什麼信息也沒得到。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呢?地理老師首先自己就要做典範,上地理課時要儘量把課本的文字知識點通過地圖展現出來,多從地圖中提問讓學生根據地圖來回答問題、總結結論,這樣學生以後就會潛意識的懂得要多用地圖;學生平時自己學習地理,識記地理知識時,也一定要結合地圖這個工具。

比如在八年級上冊,很多學生對中國的地形區感到非常害怕,都認爲要記那麼多的地形區是不可能的任務。於是我就先整理出幾張下面這樣的地圖,

先讓學生把山脈位置弄清楚,然後就以山脈爲骨架把中國重要的地形區都填到圖當中,填了幾遍學生就非常輕鬆地把中國地形區的位置記下來了。

課後習慣最主要的就是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做作業是爲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查。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很多課本的知識理解的更透徹,對課本地圖也更加熟悉。可以說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和分析的高級階段。做作業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會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而且得到了“思維的鍛鍊”,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目前國中地理作業基本是以課程基礎訓練爲主,題目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做作業可以爲複習積累資料。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對於提高做作業的效率和質量是非常有重要的。那老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培養學生做作業的習慣呢?

一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審題,平時作業過程中很多學生地理題目沒做好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審題不清。很多學生做作業時題目都不看就選上了答案,還有很多學生經常漏做題目,特別是對於一些填圖題和畫圖題;

二是多教學生做題方法:

1、選擇題要多用排除法。如下題:

亞洲常常是“寒暑並存,乾溼同在”,氣候類型複雜多樣。造成這種氣候特徵的原因是()

a、亞洲大部分處在高緯度地區

b、亞洲處在東半球

c、亞洲緯度範圍廣,經度跨度大

d、亞洲四面臨大洋。

本題選擇c答案,可能很多同學不能理解。但可用排除法,a亞洲應該大部地區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而不是高緯度地區;b亞洲並不全位於東半球,也有位於西半球的地區;d亞洲是三面臨大洋,而不是四面,排除了a、b、d,正確答案就只有c了。

2、材料題注意從材料當中去尋找和分析答案。如下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埃及是世界上長絨棉產量最大的國家,長絨棉纖維長度在33﹒4~40毫米之間,主

要產於北非尼羅河下游的綠色長廊和三角洲。

材料二:長絨棉的生長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生長初期需要有充足的水源,生長後期需要晴朗的天氣。

問題一:埃及種植長絨棉的氣候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二:埃及的長絨棉集中分佈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在上課時老師一般只會簡單的講下埃及長絨棉的分佈和種植條件,不會做重點講。但本題卻詳細地考了長絨棉的分佈和生長條件,這就需要考生自己去從材料中找信息了。先簡單看下材料,第一段材料講了長絨棉的特點和分佈特點;第二段材料則講了長絨棉生長需要的條件;而這正是我們問題需要的答案。所以埃及種植長絨棉的氣候條件是:充足的光照,生長後期需要晴朗的天氣(材料二);埃及的長絨棉集中分佈在尼羅河沿下游和三角洲地區(材料一),其原因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分析尼羅河的作用)。

3、填圖填要注意名稱與位置對應正確,並學會從圖中分析問題答案。如下題

讀我國局部地區圖,回答問題。(10分)

(1)我國瀕臨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a.南海、東海、黃海、渤海

b.南海、黃海、東海、渤海

c.渤海、東海、黃海、南海

d.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2)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注入海。

(3)圖中武夷山脈的走向大致是,

它是江西省與省的分界線。

(4)導致圖中甲、乙兩地區農作物熟制不同的

主要氣候因素是。

中國局部地區圖

三是要儘量要求學生表述的語言要地理化、精簡化,答題要答到要點上;

四是經常提醒學生要注意更正錯題。每一次老師改完作業後學生都要主動去找自已哪些題目沒有符合要求、分析錯誤的原因、應該怎樣更正,這樣做有利於鞏固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一些難點的突破。

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是高效學習地理的關鍵。但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學生長期的堅持。只要學生形成了自覺做課前準備的習慣,課堂能夠保持紀律、

做好筆記、學會主動思考和讀地圖的習慣,課後能有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那麼高效率的學好國中地理就不是難事。

默認推薦訪問其他精彩範文:

國中生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中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

養成國中生學習習慣

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