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語文說課稿(多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多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一

國小語文說課稿:釣魚的啓示

一、說教材及教學目標

我說課的資料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七冊第13課《釣魚的啓示》。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着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啓示一事,從而說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很多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述,啓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蘊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爲名利所惑等等。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理解課文資料,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朗讀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確定爲:讀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學難點爲:理解“父親”告誡“我”的一段話。

二、說教法及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既是對話就不能訓話,就不是教師一相情願地在說教在傳授,而是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從而引導學生進取自主地去朗讀、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去運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基於以上認識,我採用以下方法來展開課堂教學。

1、組織教學。

因爲是抽籤借班上課,第一次見學生。我先話家常式地讓學生猜“教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敢問敢答,不怕問錯答錯”,消除學生的顧忌和緊張,拉近師生心靈的距離,以營造一種簡便、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2、導入。

採用師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讓學生明白語言積累的重要,又在學生取得成功體驗得到激勵性評價,情緒高漲之時出示投影,贈送給學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難句、中心句。然後讓學生聚焦中心句並針對中心句質疑問難,從而激發出學生帶着自我不懂的問題去學習新課文,去主動探究答案的熱情。

3、新授——研讀課文。

①聽讀課文錄音,以到達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的目的。

②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化語言。所以,我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覆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感受夜晚的美景,體驗“我”和“父親”的心境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釣魚”部分採用記者採訪的形式,創設情景,讓學生主角置換,把自我當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從而到達理解語言文字和訓練口頭表達的雙重目的。“啓示”部分,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從正反兩面幫忙學生領悟含義,突破難點。

4、總結。

全文學完後,以自寫“名言”的形式交流讀書感受,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思維並充分地發表自我獨特的見解。從而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又進行了書面表達的訓練。

5、作業。

作業佈置一爲與自我的父親討論,交流自我對本文的閱讀感受,既複習鞏固了課文,也是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反饋;二爲推薦閱讀篇目《中彩那天》(文旨類同),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學語文用語文,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我的說課資料結束,多謝大家。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二

說課稿當前位置:瑞文網》語文》說課稿》

請輸入關鍵詞搜索

我要投稿投訴提議

最新國小語文萬能說課稿

說課稿時間:2018-06-26我要投稿

【ruiwen-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教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國小語文組×號,今日我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下頭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1、教材分析

《》是××版國小語文()年級()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爲主題展開。《》是一篇精讀(講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述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啓迪(這部分能夠從課文的地位、資料,以及作者的寫作特點等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第一階段:1—2年級;第二階段:3—4年級;第三階段:5—6年級)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資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如: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學習主人公--的完美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一句話):

難點(一句話):

4、教學時間:(根據要求安排)根據課文資料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若爲幾個課時,則說明此刻講的是第一課時,同時後面講課過程中要說明第一段主要講說明等。)

5、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歸納課文教學資料)教學資料,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景,教學中我主要經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進取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經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過程設置目的就是完成教學目標)(時間控制5分鐘)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經過多媒體播放展播(引入與課文資料相關的畫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畫面等),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爲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能夠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資料,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要做什麼怎樣做爲什麼目的效果怎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所以,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寫景:美麗的景象;寫人:活動的情景),把自我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爲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同上):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出幾個代表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例如課文中出現的包含修辭手法的語句所表現出來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之後,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景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時,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寫人:主人公表現情感的畫面;寫景:與資料相關的圖片)。這一幅幅畫面,不僅僅講學生們帶入()之中,還能幫忙他們更好地理解“××”、“××”、“××”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終,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根據資料而定的)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根據課文資料)(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到達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所以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經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根據課文資料拓展出的問題)。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本事。

第五環節(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新穎):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爲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寫景:優美的景象;寫人:主人公的情感)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本事。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我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作業2:根據課文資料,(寫景:能夠按照課文資料畫一幅圖;寫人: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大家分成兩幾組進行主角扮演,讓大家一齊體驗課文中人物的感受)。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頭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緊扣教學重點寫出幾個詞句或安排新穎的板書)(時間控制1分鐘)

最終,我談一下本節課教學效果。本節課經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進取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日說課的全部資料,多謝各位評委教師!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三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日,我說課的資料是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草原》。

一、說教材

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寫下了《內蒙風光》,本文就節選自《內蒙風光》。《草原》這篇課文,作者以熱情洋溢的筆調,描述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漢人民的深厚情誼。

本文通篇文質兼美,堪稱寫景、抒情的典範佳作。爲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景和情,並紮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取捨教材是關鍵。所以,我將此文教學安排爲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領略草原的風光美。第二課時再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人情美。我今日所要說課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基於本文又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並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慾流”等詞語。

2.引導學生根據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並經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並引發學生對西部瞭解的興趣。

3.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並積累語言,初步學習作者抒發感情的方法。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敘述,展開豐富的想象,並經過多層次的朗讀,感受草原風光的完美。

而對於生長於南方小縣城的孩子,草原是遙遠、陌生的,所以,如何讓學生突破時空障礙,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感受草原的景美,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就成了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與文本產生真正的共鳴,體會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將注重以讀爲本,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如:默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引讀、配樂讀。經過多層次的朗讀,使學生體會草原的風光美,並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

其次,我將巧妙運用多媒體,爲學生創設情境,幫忙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啓發學生想象,體會文中意境,並配合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從而到達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創設必須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語句美,意境也美,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重點引導學生經過自主學習,一邊讀句子,一邊想象畫面,用自我的經驗去補充形象,豐富形象,從而體會文中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及想象本事。

四、說教學過程和資源應用

《草原》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語句美,意境也美,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爲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圖文結合,啓發想象,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讀,領會作者的情感美。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再因爲,本組的主題是“走進西部”。所以,開課之初,我首先多媒體播放配有畫面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湛藍的天空中飄着朵朵白雲;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正悠閒地吃草、散步。遠處的小河像一條明晃晃的長帶迂迴曲折……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歡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我欣賞後的感受。此時,他們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油然而生。於是順勢揭開課題,進入第二環節。

2.師生配樂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是由師生配樂朗讀課文,弄清課文寫作順序,主要寫了那幾個畫面,是從哪兩部分來寫草原的,即“風光美”和“人情美”。學生對於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爲後面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3.朗讀品句,感受“風光美”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於是,我先課件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四人小組自讀第一自然段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並把自我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交流品讀。

在品讀重點語句時,我將引導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反覆朗讀;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草原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詞句。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將把學生們帶入那遼闊、美麗的草原風光之中,並能幫忙他們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慾流”、“渲染”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最終到達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述小丘時,有這樣一個經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由於“渲染”和“勾勒”都是美術上專用名詞,講起來抽象難懂,我準備了兩幅國畫,一幅是綠色渲染的草原風景圖,一幅是墨線勾勒的鴛鴦戲水圖,出示圖片,經過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不僅僅感受到用綠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還感受到那飽滿的綠色正向四周滲透、擴散。在這兒,我沒有停止探究的腳步,而是緊緊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個點--“翠色慾流”與“輕輕流入雲際”。先引導學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慾流”是指綠色快要流出。再讓學生議一議與“輕輕流入雲際”矛盾嗎學生一邊看圖想象畫面,一邊和着優美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味這並不矛盾的美的意境。這是一幅多麼鮮活的中國畫啊!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對草原無限的熱愛之情,學生也就很自然地領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

再如:文中描述羊羣的句子:“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讓學生結合圖畫,抓住“綠毯”、“白色的大花”兩處比喻,體會草原的遼闊和羊羣帶給草原的無限生機。之後,刪去原句,再讓學生展開想象,向老舍先生學習,用自我的比喻句重新描述這樣的美景。這樣,使學生不僅僅理解了原文描述的羊羣的靜態和動態的美,並且拓展了自我的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了美的意境,同時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

在學生反覆品讀這些精美語句中,我還將不斷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相信學生經過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僅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對草原深深的熱愛之情也將在學生內心一次次昇華。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老舍筆下的草原那如詩如畫的意境,品讀之後,我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草原風光圖畫,引讀第一自然段。在優美的旋律中再現草原美景,必須能牽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這一整體回讀,也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在腦海中構成一幅藍天共碧草一色,牛羊與駿馬齊的美麗畫卷。在此意境中,學生定能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草原的無限熱愛。

就當學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時,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學生拿出課前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在優美的旋律中,學生互相交流展示並走上講臺朗讀詩歌、展示親自去草原拍攝的照片一級打印的草原風光圖,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昇華,個性再次得以釋放,此時的課堂也將再次涌動着創造的生命力。

4.總結回顧,佈置任務

授課至此,我小結過後,以佈置下節課的任務結束本節課的教學:“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這美麗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樣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現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一齊去會會草原上的鄂溫克族人民。”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整合,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忙學生突破難點,並培養學生的想象及創造本事,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體現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評委批評、指導。多謝!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四

各位評委:早上好!

我叫,來自。如果用一句話表達我此刻的心境,那就是在不斷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斷地參與中感受並收穫着。今日同樣期望我的表現能得到各位教師的認可。我說課的資料是《》的第課時,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頭我先來說第一個板塊——教材分析中的第一個環節——說教材《》是人教版(浙教版)國小語文第冊第組的第篇課文,這篇課文按順序,圍繞,向我們展現了、、等幾個場面(情景),讚揚了的精神。表達了的感情。(歌頌了、、、、、、)。由此看來課文所記敘的事件年代久遠,因而我們可用多媒體課件等形象的教學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此篇課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很有特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正面描述以及環境的描述來突出,讓形象隨着學生情感昇華而越來越高大。(具體的詞“靜靜”等)同時此篇課文語言真摯感人,適宜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

第二環節——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對國小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要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景,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像,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詞語的意思.技能目標:經過研讀課文第、段,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本事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情感目標:經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爲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X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着重體會.第二個模塊---說教學策略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經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生生評讀師生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並將之內化、沉澱,從而構成良好的語感.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啓學生想像的閘,在研讀中,經過的換位思考,___的問題,體驗人物的內心,使人物的形像更豐滿,更高大,真正做到基於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3、情境教學法:有情趣味是教學.課伊始,我藉助歌曲(樂曲)、色彩鮮明的畫面、(形象、生動的[視頻]課件),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扣住學生的心絃,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爲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研讀時,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始的閱讀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悅.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和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資料體會中掌握方法.

第三個模塊--說教學程序

1、(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爲下文和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我內心體驗帶入閱讀過程中,無拘無束地釋放自我的情感

.2、這是一個遷移性的語言練習,意在讓學生經過看圖像,進一步感悟鄉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時愛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把課文語言內化成自我的語言.(再現、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3、將語文課程植根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

4、這一設計以圖畫的展現,音樂的渲染,將學生帶入情境,在有限的課堂裏拓展學生的想像,在無限的想像中讀出自我的體驗,在思緒飛揚中寫下自我的篇章.

5、經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理解課文資料,自然而然地體驗到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時在朗讀的時候,我作適時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6、美妙的音樂配上優美的朗讀,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再次體會到了教師工作的艱辛,進一步激發了尊師愛師的情感.

7、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使之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設身處地)

8、學生進課堂時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必須的前期生活體驗,回憶生活中問路的情景,能較快地使學生入情入境,增強學生說話的自信心,有助於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狀態.

9、教師富有活力的表演、聲情並茂的描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讓學生成爲文中的主角,想主角所想,說主角所說......課堂活了!學生有了最深刻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不再枯燥,學習成了學生的樂事.

10、學生對語文教材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努力爲他們創設學習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或拓寬.

11、教師以讀爲本,讓學生經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感受人物的內心,同時採用或設計,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幫忙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對語言的感受本事,鍛鍊說寫本事,同時獲得情感的體驗,提高審美的情趣.

12、本環節的教學,以”董存瑞怎樣逼近暗堡“爲引子,抓住描述董存瑞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詞,經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董存瑞爲了革命英雄氣概.以讀悟情,讀思蛤理,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13、學生在入境體驗的同時,想像和聯想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思維得到了發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洪水的兇猛,老百姓處境的危難,學生對”無家可歸“這一成語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語言真正得到了內化.好的朗讀能傳達許多語言之外的含義,好的朗讀能喚起聽者的共鳴,當學生對洪水充滿憎恨的時候,教師抓住時機,讓學生經過朗讀來控訴,把握了學生情感流露的大好時機.

14、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裏,讓學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進課文,既能激起自讀課文的興趣,又奠定了學生情感的基調,同時經過對__的介紹,接近了學生和主人公之間的距離.(在換位思考中深入)

15、課文的情境圖清新優美,可謂”畫中有詩“,爲學生供給了初步的視覺意象;大自然夏天的聲音更喚起了學生對充滿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可謂”先聲奪人";而教師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又引發了學生把自我融於大自然、和大自然接近的渴望.美的畫面、美的音樂、美的語言,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情趣,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這首詩對兒童心性的陶冶此時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無聲地滲入了學生的心田.第四板塊:說教學板書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資料,設計了這個詞語式(問題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第五板塊:說教學評價根據以上的教學說明,我對本課時進行簡要評價:本節課,我做到以讀爲主線,以展想象爲散發點,以情這核心,以培養本事爲目的,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在本堂課中到達會讀會學會用.說課完畢,多謝!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五

各位評委教師,大家午時好!我是今日的4號考生,我今日說課的題目是《白楊》。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分別加以闡述。

首先,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白楊》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組第3課,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述生動。經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要能夠學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並且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說學情

上好一節課,除了對教材有必須瞭解之外,我們還應當對學生的實際情景有清晰的認識。

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學習過《落花生》此類借物喻人的文章,初步具有了閱讀理解本事,可是對於本課來講,由於學生生活的時代距文章背景時代較遠,學生可能對當時祖國邊疆的環境、邊疆建設者爲什麼要到邊疆去工作、建設這對於祖國建設的貢獻等不理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要補充相關資料,幫忙學生理解。

於對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瞭解,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經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瞭解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是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以及對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的歌頌。

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指導下,我講採用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我將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讓學生能自我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我見解的慾望,採用引導學生運用朗讀,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在教學中主要經過結合時代背景、抓重點詞語、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忙學生理解,並適當的結合課文資料設計課件等方法幫忙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新課改的教學觀強調培養學生的本事,把學生是作爲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要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對於一節課來說,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只是一個前提,教好一節課的關鍵在於課堂的教學過程設計。它直接關係到課堂的有序展開。接下來,我主要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這一部分,我主要從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和小結作業等四個方面來展開。具體設計如下:

一節新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爲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採用的設置情境的導入方式。我將展示關於邊境建設者和白楊樹的圖片,設置邊境工作者辛苦,環境惡劣的情境以及白楊樹挺拔偉岸的形象,激起學生同情邊境工作者的心態和產生對白楊樹堅強品質的敬慕之情,然後讓學生分享自我所瞭解的西部資料,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最終教師總結引入新課學習。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大家明白我們剛纔所觀看的圖片中的地方在哪裏嗎圖片中的植物又是什麼呢大家有沒有人去過或者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呢這就是我們今日課文學習的主題——《白楊》

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能提高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的本事。

接下來進入的是講授新課部分,在這一部分我主要設計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爲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採用的設置情境的導入方式。我將展示關於邊境建設者和白楊樹的圖片,設置邊境工作者辛苦,環境惡劣的情境以及白楊樹挺拔偉岸的形象,激起學生同情邊境工作者的心態和產生對白楊樹堅強品質的敬慕之情,然後讓學生分享自我所瞭解的西部資料,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最終教師總結引入新課學習。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大家明白我們剛纔所觀看的圖片中的地方在哪裏嗎圖片中的植物又是什麼呢大家有沒有人去過或者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呢這就是我們今日課文學習的主題——《白楊》

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能提高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的本事。

第二環節:新課講授

接下來是我的新課講授環節。在這一環節,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步驟:

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我設計的是教師範讀,再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教師範讀時,學生要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重要詞句;在學生自讀課文時,我會讓學生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鍊學生獨立識字的本事。然後讓學生經過文章的描述,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貌的,在學生自由發言中總結荒涼、寸草不生、貧瘠……爲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之所以安排,是因爲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經典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對於生字新詞,學生也具備的足夠的本事經過藉助工具書來認識理解。

其次,深入研讀,突破重難點。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鑑於此,在本環節中,主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解決問題。第一步,讓學生找出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段落,再讀一遍,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找出描述白楊樹的詞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生能夠自由回答。第二步,引導學生體會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等介紹白楊樹的話語。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本環節不要求十分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我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能夠了。第三步,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我將採取比較讀的方式,給出具體段落,讓學生默讀16和14節,思考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引導學生體會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時以小組爲單位討論研究,然後讓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彙報。最終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得出服從國家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品質。

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談談學生對文章的感受。新課標指出: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所以我經過引導學生背誦,積累好詞好句,然後讓學生談談對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的理解。

第三環節:鞏固提升

攻克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會帶領學生對本節所學的資料進行回顧,並進行相應的拓展。我是這樣設計這一環節的:

利用多媒體出示《白楊禮讚》片段,讓學生討論本篇課文中白楊的形象和反映的品質。在學生討論後,將《白楊禮讚》中關於白楊形象和品質的描述與本課所反映的白楊的形象與品質進行比較,從而加深對教材資料的理解。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接下來是我的小結作業環節,在這一環節,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小結,我採用的是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的,再次體現了課堂教學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先引導不一樣學生回答,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都有哪些新的收穫,然後再對學生的回答狀況進行總結,得出本文對白楊的讚美之情和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第二個部分是作業佈置,爲了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我的作業佈置力求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我將以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寫一段文字。因爲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當以此爲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所以讓學生用寫的方式鞏固知識,完成本階段語言文字運用的目標要求。

我的板書以白楊樹和爸爸爲主線,以白楊樹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爲輔助,貫穿本文讚頌西部無私奉獻精神的思想情感,提綱挈領、一目瞭然。

總之,本節課經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進取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日說課的全部資料,多謝各位評委教師!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六

一、說教材資料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古代傳說。講的是大禹爲了治理洪水,爲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制服了洪水的事蹟。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着力塑造了一個不畏艱辛,頑強治水,一心爲民的英雄形象。這一英雄形象不是平面的、臉譜化的,而是生動可感的,是在課文展現的幾個場景中一步步深化,逐步豐滿立體起來的。

洪水肆虐,百姓遭難,大禹決心治水,初現英雄形象;

治水過程異常艱辛,大禹不畏艱難,吃盡辛苦,英雄的頑強意志使人震撼,人物形象豐滿起來;

爲了治水,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獻身精神讓人感動,進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

治水成功,百姓謳歌,此時大禹的形象已經不再只是停留於紙上,而是立體的呈此刻學生眼前,根植於學生心中。

同時本文還具有必須的情節,留有許多空白點,這些都給了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和語言發展空間。

基於以上對文本的認識,再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我爲本課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與本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文10個生字,讀準兩個多音字(沒倒),認識一個偏旁(衣字旁)。

過程與方法:

1、抓住關鍵詞語,反覆品讀,體會治水的艱辛,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2、創設整體情境,同時發展想象,在情境中明理悟情,提升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大禹治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展開品讀、想象,從而理解課文資料,感受大禹這一人物形象,領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本課我打算分三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認識生字詞,明白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爲民造福的英雄;

第二課時,精讀課文,創設情境,感受大禹治水的艱辛,體會大禹的獻身精神;

第三課時,複習鞏固,指導背誦,指導書寫生字詞,完成課後練習。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下頭我將重點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法學法以及教學資料。

二、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本課時,藉助語言描繪、多媒體再現、現場表演等多種方法創設“受命於危難——艱辛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感激英雄”等四個小情境,引導學生伴隨着情感從整體感知教材,理解詞句,並把語言訓練貫穿其中,充分調動兒童學習的主動性,多維度、立體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兒童憑藉進入情境所產生的內心感受,受到道德品質、審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充分地發展。有聲讀物-二年級上冊15#大禹治水3(點擊即可播放)

2、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讀中明理、悟情。

課文二自然段中的“千辛萬苦、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以及第三自然段中的“13、三、一、十”等數量詞深刻描繪出了大禹治水的艱辛,教學時緊緊抓住這些詞句,引導學生充分品讀,同時展開想象,多渠道、多方位的與文本進取對話,在對話中感受人物形象、昇華情感。

三、說教學思路

遷情入境初現英雄形象

教學開始播放滔滔洪水席捲大地的場面。強大的視覺衝擊定會讓學生有所感觸,讓學生產生表達的慾望。之後問學生:看到這樣的場面你的心境如何?學生會動情地說心境很難受、悲傷等等。然後讓學生帶着這樣的心境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後提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文字結合畫面帶來的雙重刺激更好地激發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多方位的想象。進而使學生憑藉想象,深刻體會出洪水給老百姓造成的傷害之大。這時教師適度地向課外延伸:是啊,洪水給老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有人去治理過洪水但都失敗了,洪水反而越發肆虐。難道老百姓就將永遠生活在災難中嗎?這時大禹出現了,他決心排除萬難,治理洪水。在教師的語言渲染中,大禹這一英雄形象初現了。學生也將自我對洪水的憤恨、百姓的同情轉移到了對大禹的身上。之後問學生:此時,你最想對大禹說些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拉進了學生與本文主人公之間的心理距離,也將學生帶進了治水的情境之中。

品讀、想象凸現英雄形象

緊之後第一小節的提問說:是啊,大禹下定決心要治理洪水,那麼大禹治水的過程是怎樣樣的呢?組織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讀讀想想畫畫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大禹治水的艱辛。詞的概念若能與生動、形象、真切的事物以及學生已有的表象、感受、經驗建立起聯繫,學生就能比較準確比較深刻的理解詞的意義。所以當學生找出關鍵詞句之後,便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吃哪些苦呢?新課標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把課文資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見聞結合起來,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是對教材的一種拓展與延伸。學生可能會說“大禹在深山老林裏走路時,會被毒蛇咬傷,甚至會生命垂危;大禹在挖河時一不細心就會被洪水沖走;夏天時會被曬得中了暑、冬天會被凍得渾身發抖”等等。學生經過自我的想象,將抽象的詞語直觀化、形象化、情節化,深刻的體會出了治水的艱辛。這時再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讀出治水的艱辛,大禹的頑強,進一步深化了英雄的形象。

想象、表演深化英雄形象

大禹爲了治水,吃盡了千辛萬苦,一干就是13年,這時出示第一句話,引導學生按課文資料填空。然後問:讀到那裏你有什麼疑問嗎?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本事,因爲僅有敢於質疑,纔能有與文本進一步產生對話的慾望,也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成爲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學生可能會問:大禹爲什麼三次走過自我的家門都不進去看一看?等等。同時讓學生就這些問題談談自我的看法。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同時,大禹的英雄形象也在學生們的心目中進一步高大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小結到:是的,這麼多年了,爲了治水,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時出示第二句話,填讀。之後教師利用語言創設情境:有一天,大禹的兒子忍不住了,跑去問娘,他會問些什麼呢?應對兒子的提問,娘會怎樣回答他呢?讓學生帶着設定的問題分組進行表演。學生表演雖然稚嫩,可是表演中有理解,有感悟,有想象,有拓展……這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進取性,讓學生自主感悟。學生的表演結束後教師趁勢說到:大禹難道不想自我的妻兒嗎?他多想回去看看呀!可是爲了治理洪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此時,你想替大禹對他的妻子、兒子說些什麼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讓人文性與思想性進一步整合,有意識的將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當學生的被大禹的獻身精神所打動時,緊之後問到:你此時最想對大禹說些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使大禹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得到了再一次的深化。

昇華情感完美英雄形象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出示洪水制服後的的畫面,問學生:這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與第一自然段構成了比較。這種幸福美滿的日子是誰帶來的呢?(是大禹)所以人民十分感激這位治水的偉大英雄,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引讀最終一句話)學生也在思、說的教學過程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薰陶和感染。在這種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裏,進一步挖掘教材所蘊涵的思想性:此時你最想對大禹說些什麼?學生的回答中有對大禹的崇敬、佩服,有對大禹的感激、歌頌。此時,大禹的形象已經不再只是停留於紙上,而是立體地呈此刻了學生的眼前,根植在了學生的心中。學生在此感悟中,語文素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七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說課稿

各位尊敬的教師:

大家好!接下來,我將對我所執教的《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這一繪本閱讀教學進行說課,請大家多多指教!

目前,各校正在不斷努力探索並踐行着班級圖書會活動。如何以班級圖書會爲平臺,有效激發學生髮自內心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又不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負擔,讓他們享受真正的歡樂閱讀呢我想,以繪本爲載體的閱讀教學也許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啓發與思考。

今日我所選的繪本,是日本作家宮西達也的代表作之一。整本繪本色彩豐富明快,線條粗獷有力,情節生動曲折,風格質樸純真,十分貼閤兒童的認知特點,能和兒童產生較好的共鳴。而其蘊藏在故事中的豐富內涵和深厚情感,則需要教師課前進行認真細緻的解讀,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悟。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即使是粗暴可怕的霸王龍。在遇到小甲龍之前,霸王龍兇狠的外表下其實包裹着一顆孤獨的心。它從未被人信任過,從未被人關愛過,也從沒有誰爲它驕傲過。在遇到小甲龍之後,小甲龍對“爸爸”的無限信任、真誠關愛和無比驕傲,讓霸王龍埋在堅硬“土壤”裏的“愛的種子”發芽啦。雖然失去了“很好吃”的美味,霸王龍卻嚐到了被愛的滋味。因爲有人愛着,它便不再孤獨。同時,在愛與被愛之間存在着循環往復的通道,小甲龍也不再孤單,霸王龍爲它擋住敵人的襲擊,教它各種本領,並幫忙它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在一齊的日子,對它倆而言都是一段幸福的時光。這就是《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帶給我們的關於愛的思考與感悟。

本次執教我是借班上課,經過課前與三(4)班的語文教師進行溝通、瞭解之外,還給這個班學生導讀了另外兩本繪本,以此來更深入地瞭解學生的整體情景和個體差異,以便在教學中真正做到關注每個學生。

結合以上分析,依據新課標的三個維度,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故事資料,感受霸王龍和小甲龍之間深沉的愛。

2.學會仔細觀察繪本圖畫,培養邊讀邊想的好習慣。

3.經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合作交流的精神,分享閱讀的歡樂與感動。

接下來,我就着重說說這節課想着力體現的幾個方面

1、關注學生差異,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

小班化的先進理念要求我們“爲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爲他們在課堂上動腦、動口、動手供給更廣闊的空間,使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的目標的實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證。”爲此,我在課前自覺研究學情,儘可能地瞭解每一個學生,異常是對於後進生的學習,給予了重點關注和個別輔導。

我着重分析了9名需要異常關注的學生:

1、6、9號:膽子小,羞於交際;

2、4、5號:理解感悟方面稍微滯後;

7、8號觀察本事較差

3號異常好動

在分四人小組時,將這9名同學分散到各組中去,這樣的異質分組,目的是讓其他本事強的孩子帶動這些本事弱的孩子進行進取的思考、討論。當然,在四人小組討論時,我也會不斷巡視整體情景,並異常關注這9名學生,可是關注的側重點也有差異:1、6、9號鼓勵他們勇敢地展示自我,2、4、5號則傾聽他們的理解,隨機指導;7、8號要引導仔細觀察畫面,3號需要隨時關注他的守紀情景。

2、引導學習方法,讓每個孩子在會自主合作與互動交流中獲得自

己獨特的體驗。教學應當走向文本,課堂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自主去發現、去思考、去交流、去探究。但教師也應當體現引導者的作業,給予學生學法的引導。在這節課中我安排了兩個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環節,還有兩段自主閱讀的時間。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應當安排在適宜的時候,在這節課上,“哪幅畫面讓你最感動”這個問題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重點。爲了讓學生更大可能地得到學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我安排了小組討論,使每個學生都有時間充分交流,去發表自我對問題的看法。爲了避免有的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只是擔任聽衆的主角,以及避免在傾聽組員發言時不夠認真的現象,我特地安排了根據發言情景自我貼星和給同伴貼星的環節。那裏體現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同伴之間的相互評價。目的就是爲了鼓勵每個孩子大膽地樂於表達,並且學會傾聽,懂得欣賞他人,享受合作學習帶來的歡樂。

本次教學中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讓學生在瞭解整個故事資料之後說說讀懂了什麼我安排了自主閱讀的環節,同樣使每個學生都有了發現的機會,思考的時間,去深入文本解讀。學生因自身的差異,有了許多的不一樣發現,也是在開放式的、互動的團體交流中,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分享和思維碰撞。

3、追求情趣課堂,讓每個孩子都能分享到閱讀的樂趣。

人教社的王林教師說過,要營造“爲樂趣而教的兒童文學課堂”,僅有課堂充滿情趣才能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節課中,我除了精選繪本之外,還努力營造氛圍,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當甲龍寶寶在霸王龍懷裏香甜地睡着時,配上一段甜蜜溫暖的音樂,營造溫馨寧靜的氛圍,很容易就引起學生的心靈共振,聯想起自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幸福時刻。當結尾霸王龍要離開小甲龍時,配上一段有着淡淡憂傷的純淨音樂,將霸王龍和小甲龍之間那份不捨的父子深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學生很容易就投入到這情境中去了,深深地被感動了。此外,我還運用了許多導讀策略:看圖、猜想、聯想、討論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放飛自我的童心,享受真正的歡樂閱讀。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八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資料》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資料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爲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經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國小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到達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並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本事,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爲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爲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能夠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採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並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啓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後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爲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b.那裏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後說說“觀”字各是什麼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我走上講臺,當小教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後同桌互說。

(學生經過讀理解課文資料,因爲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僅在於教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學生經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境。

4.那麼,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日讓我們隨着錄像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主角,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後,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後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本事,發展學生的想象本事和報考形象的思維本事,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爲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明白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爲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能夠討論。

學生經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後,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爲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我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經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本事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終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後說一說自我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經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齊,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齊,構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後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經過自我學習,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本事。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研究)。

學生想好後,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本事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爲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本事,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本事。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爲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着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必須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爲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我的說課資料結束,多謝大家。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九

國小語文說課稿:窮人

一、說教材:

《窮人》是人教版現行版第十二冊的第二十課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講述了家境貧寒的漁人之妻桑娜,在自我家已有五個孩子的情景下,毅然收養了死去的鄰居西蒙的兩個可憐的孩子的故事。文章在字裏行間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調,令人心湖隨着行文而波濤疊蕩,是一篇對學生進行人文啓迪的絕佳力作,讓學生在充滿深情的情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字裏行間,理解窮人“雖家貧,但心富”的思想境界,從桑娜與漁夫的故事中受到人文的啓迪,這便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目標所在。

二、說教法:

在教法上,本文教學主要運用主題教學的理念,構建一個學習的平臺,預設一個提綱挈領的教學點,讓學生經過自主的研讀,落實語言文字的揣摩與理解,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得到三維目標的充分落實。

三、說學法:

而學法上,則相對應地經過學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經過讀寫結合,讓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的溝通與共鳴,以到達用情活力,用情促思的效果,再作用到他們的朗讀上,從而讓學生得到情感的薰陶與提升。

四、說過程:

(一)、披文入情,初識文脈

首先,我經過導入讓學生回憶在自我腦中對窮人的印象,意在讓學生對窮人產生同情之意,並讓他們感受到窮人生活的不易、生活的艱辛。從而爲接下來的學習課文埋下情的伏筆。之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感受到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並瞭解課文所描述的主要資料。但總結課文的主要資料,對於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景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我先讓學生來說說讀了課文自我從文中看到了什麼,再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接近主要資料,從容對文章進行系統的梳理。這樣便也兼顧了我們班的部分學困生,讓他們也有了一些參與學習的機會,而不是總是成爲課堂學習的“客人”、“旁聽”。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時間不長,但學生卻與文本進行了一次應對面的交流,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二)、緊扣“情眼”,活力碰撞

在學生對文章資料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之後,我便大膽地從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進行了“家窮”與“品富”的比較學習。

首先,讓學生找到桑娜領養了兩個孩子後心境矛盾的語句,進行感情朗讀,初步感受其內心的思想鬥爭、激烈碰撞。

之後,由“爲何忐忑不安”爲線索進行探究,瞭解正是由於她家的“窮之極”纔會產生其內心的“情不安”。這樣便順理成章地來感受她家的窮,讓學生經過動容、動情的朗讀,感受其家的淒涼境地。經過學生的挖掘與朗讀的“真情演繹”,學生對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情。在這個基礎上,我立刻話鋒一轉:“既然他們家如此貧窮,她爲何還要收養這兩個孩子”讓學生的情陡然一轉,立刻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自然地設身處地地從桑娜的內心出發,去揣摩她內心的想法。朗讀的味兒也由猶豫慢慢轉爲堅定,體會到了“嗯,揍我一頓也好”的從容與堅決。心裏怎會不對桑娜產生崇敬之情

接下來,探討漁夫的說法與做法,感受其心之善便顯得遊刃有餘了。

(三)、真情交流,內化昇華

在學生與文本、與主人公進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接觸之後,心裏必定會對其有深刻的看法。於是我便設計讓學生說說讀了本課之後的感觸,與主人公進行心靈的對話,談談讀了課文之後的啓發,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得到人文的啓迪。

最終拓展部分列夫托爾斯泰的文章節選,簡介作者,目的也在於讓學生明白文章來自於現實,真情無價的道理,並充分了解作者對廣大窮苦人民的階級深情,從而對作者有一個深刻而又系統的瞭解。

而課後作業——續寫文章便在於讓學生對課文的人文內涵有進一步的瞭解,讓他們爲窮人設計一個完美的結局,深化他們的情感、淨化他們的靈魂,並且也能在必須程度上鍛鍊學生的文筆,提高他們的寫作本事。

五、說板書:

教學板書的設計上,我也採用比較出現的手法,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窮人雖然家境貧寒,但內心品質卻如金子般富有。主題鮮明,結構清晰。

六、說特色:

本文教學過程的設計,我本着一個讓學生在一個大框架中自我探究的原則,因而在設計中大膽地以“忐忑不安”爲切入點,讓學生從“窮”與“富”之間揣摩人物的內心思想,如此便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噴發。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以大容量的朗讀指導,來提升學生對文章情脈的把握,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相輔相成,讓學生在動人的情境中學習語文,得到極大的人文啓迪。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十

今日我說課的資料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7冊的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學習課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啓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本事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本事。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經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發全腦爲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到達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經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後教師就問:你們明白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裏面藏着什麼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國小生是經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僅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資料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並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我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應當怎樣改。最終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經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並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當具備的素質。所以,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當是課外閱讀的開始。佈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的祕密》寫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