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文成公主進藏》教案設計 篇一

說教材:《文成公主進藏》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這組單元以故事爲主題,有寓言故事,民間故事,神話故事。這篇課文屬於民間故事。關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有很多版本,這個民間故事以歷史爲依託,卻又與歷史有出入。反映了百姓對公主的崇拜與愛戴。故事首先講述了公主進藏的原因,接着介紹了進藏的經過,最後講了進藏的功績。文章語言生動,敘述張弛有度,扣人心絃,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基於文章的特點和我對教材的理解,把教學目標定爲:

1、認識7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感受故事的魅力。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點:瞭解故事內容,簡要講述故事,感受故事的傳奇與美妙。

新課程總目標中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限制新風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第二學段目標中指出: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和突出這個重點,我準備從以下兩個教學環節進行教學。

一、聽讀故事,感受魅力

1、老師講述《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儘量做到講得生動具體,讓學生感到我喜歡這個故事,並且要讓他們覺得我也要向老師一樣講故事。

講這個故事是因爲:一是這個故事與《文成公主進藏》相類似,兩個故事都是講聯姻,都是對雙方有好處的事,是兩樁比較美滿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親關係。二是爲下一個環節讓學生講述故事作個鋪墊。

2、問:老師講得怎麼樣?總結出講故事的注意點(課件出示):講故事就得講清楚,講明白,而且要生動,要是能做到有聲有色更好。

3、(課件出示)歷史意義:昭君出塞後,一直勸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不發動戰爭,因此六十年無戰爭。她促進了民族團結,給國家帶來了安定,給百姓帶來了幸福安寧。

4、還有一位公主,她的遠嫁使百姓幸福安寧以外,還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她把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曆法、醫藥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所有的百姓都很崇拜她。

5、接下來我們再讀一篇這個故事的秭妹篇《文成公主進藏》。

1)、默讀文章,有趣嗎?學生可能會說太神奇了,文成公主真是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太有趣了,沒想到文成公主進藏前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等等。

2)、激發起學生讀故事的興趣後,再推薦學生讀《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故事(課件出示)。

3)、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

通過對比閱讀概括出民間故事中有5件神奇的事:

搭木橋撒  遇烏鴉 見天鵝 背乃巴

這時讓學生想一想爲什麼人們要編出這些神奇的故事來,那是因爲對文成公主的崇拜和愛戴!

意圖:因爲故事內容很淺顯,學生一看就能懂。所以設計這一環意在讓學生從更多的故事中去感受故事的魅力,並通過與歷史故事的對比閱讀使學生分清歷史與民間故事是不一樣的,民間故事是以歷史爲基礎,增添了許多神祕的色彩,而歷史卻不同。

二、講述故事,積累語言

這麼神奇的故事想不想講給你的朋友或家人聽?意在激發學生講故事的熱情和慾望。

1、首先得理清文脈:

進藏原因

進藏過程

進藏功績

2、回憶講故事的要點:有條理,講清楚流暢,儘量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要重點講途中的幾件小事。

3、集體合作講述故事。由於是四年級的學生讓一個人把這麼長的故事講下來有點難度,於是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先合作講一部分。然後派代表合作把這個故事講下來。如果有時間的話,就讓一個孩子把所有的故事串連下來,因爲有了前面的基礎。

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複述故事的能力,在複述的過程中內化並積累語言。

二、拓展故事,培養興趣

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和《同步閱讀》中的《一幅壯錦》《獵人海利布》等民間故事。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其中學習重點是:讀懂詩意,熟讀成誦;學習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在唐朝,爲了邊塞安定和平,不再連年征戰,朝廷採用和親的政策。先後就有19位公主爲和親嫁給吐蕃、契丹、吐谷渾、回訖等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些公主當中,最聞名於後世的當屬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爲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直到現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得很廣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傳中,這個真實的故事增加了許多神祕的色彩。那麼,在老百姓的眼裏,文成公主是個怎樣的人呢?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讀生字生詞,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

3.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標記,把對文成公主的印象寫在有關句子或段落旁。

三、按類落實字詞

1.字音

多音字:西藏  耕種  可惡  絹花

難讀字音:栓在  青稞  豌豆  蕎麥  沼澤

2.字形:唐朝  大臣  求婚  斷定  吉祥如意

3.完成《特訓》一、二並訂正。

三、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

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麼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求婚──進藏──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生的幾件小事。

四、圍繞“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這一話題交流讀書感受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交流,但不一定按此順序):

1.漂亮又聰明出了名的公主:

(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得到)

2.皇帝疼愛的女兒:

(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體會得到)

3.受愛戴的,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領,堅強、堅持的公主:

(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4.對愛情忠貞的公主:

(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5.……還有很多潛藏在文中,等下我們再去發現。

五、感受你最喜歡的性格

師:好,讓我們再次讀課文,用“       ”劃出最吸引你的性格,說說爲什麼?

生按要求自由再讀課文,找出句子,並體會。(引導到第三種性格)

(一)文臣公主的奉獻

(ppt出示:她從京城帶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麥、蕎麥等種子和各種耕種技術,還有許多鐵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臣公主一起進藏了。)

1.爲什麼這句話吸引了你?

預設:生1:一般的公主出嫁帶的是金銀財寶,她卻帶着……/生2:文成公主帶着這些東西,爲的是西藏的發展和建設。)

2.你讀出了什麼?

(預設:生1:臣公主帶的東西都是促進西藏發展的,爲西藏傳播文明。/生2:爲了西藏的進步,民族的團結,不怕辛苦,帶了那麼多的…… 又走了那麼久。她一心爲了百姓,是一位有奉獻精神的公主。)

(二)文臣公主的不怕艱難

1.那文臣公主都遇到哪些困難了?都是怎麼克服的?

預設:路納遇到了一條河——沼澤地——烏鴉傳話說松贊干布死了——乃巴山擋路——一條條河,一座座山……

2.你感受到了什麼?

明確:不怕困難,聰明機智地解決困難

(三)對愛情的堅貞

1.大家對文臣公主這一系列行爲有什麼疑問?

預設:問題一:爲什麼松贊干布死了她不回到富裕的唐朝,卻呆在石屋子裏?問題二:爲什麼烏鴉要說謊,神鳥要幫忙?問題三:爲什麼嫁到西藏?……

2.問題一:爲什麼松贊干布死了她不回到富裕的唐朝,卻呆在石屋子裏?

1)除了留在石屋子,還做了什麼?說明了什麼?

明確:寫血書,不梳妝。說明她對愛情很堅貞。

2)朗讀

3.問題二:什麼烏鴉要說謊,神鳥要幫忙?

明確:烏鴉在神話中的邪惡的化身,因此邪惡要迫害的就是真善美,神鳥幫忙的也就是真善美,真善美就是文臣公主。

4.問題三:爲什麼嫁到西藏?爲什麼選擇遠離親人和國土?

1)預設: 生1:她願意遠嫁他鄉,建設西藏。/生2:她爲了民族的團結,忍痛離開家鄉和親人。/生3:爲了民族的團結,忍痛遠離開家鄉和親人,到遙遠、陌生的西藏去。

2)西藏是什麼樣的地方?

明確:空氣稀薄……平均海拔近4000米。乾季雨季分明,……: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藏距長安有3000多公里,一路上……

師:是啊,到這麼一個遙遠、陌生的地方去,……可她當時只有16歲,這麼小的年紀,就承擔瞭如此沉的重任,多麼的不容易啊!文中說,這麼遠……,可文成公主“樂意”地接受了。

3)提問:當時,她的心裏會作怎樣的心理鬥爭呢?

預設:生1:爲了民族團結,……/生2:要顧大局,就要離開親人和家鄉……

4)朗讀13段

六、評價文臣公主進藏的意義

師:文臣公主進藏你覺得這樣的行爲對一個女子來說值得嗎?

預設:生1:我認爲文成公主只是一個工具,是唐太宗手中的一顆棋子而已。

生2:我不這麼認爲!文成公主願意遠嫁吐蕃,可能是因爲她愛唐朝,愛西藏,更愛松贊干布!

生3:我同意生1的意見,但是爲了藏漢兩族人民能永遠團結,文成公主樂意地接受了,但是一詞可以看出文成公主的不情願,甚至是無奈。

七、板書設計

文臣公主進藏

聰明、漂亮、疼愛

堅強、堅持

對愛情忠貞

奉獻

八、佈置作業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篇三

學習目標:

1.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一系列言語實踐活動,積累、運用語言,初步瞭解民間故事的特點。

2.通過根據信息擴段訓練,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培養整理、運用信息的語文能力。

3.在閱讀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重點:1.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複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發生的故事。

2.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言語實踐,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難點:瞭解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 感受藏族人民與文成公主間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1.學生課前預習,蒐集相關資料。

2.製作多媒體課件和文成公主進藏圖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走近歷史。

1.圖片欣賞,瞭解西藏風情。(定格布達拉宮畫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這首歌嗎,聽到這首歌會讓你聯想到什麼?(生說。)

青藏高原上獨特的風光吸引着每一個人。(放圖片。)

(定格布達拉宮)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義的女子——文成公主,爲了藏漢兩族人民的團結,不畏艱辛,長途跋涉了兩年多,來到了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給西藏人民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賞,瞭解歷史。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課件出示:“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贊,弄贊率兵至柏海親迎,歸國爲公主築一城以誇後世。”—— 《新唐書。吐蕃傳》

從這段古文中,你能讀出哪些信息?

史書真實、簡潔地記錄了這段歷史。那麼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進藏的呢?我們來學習一個民間故事。

3.揭題並板書:文成公主進藏

二、初讀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麼叫民間傳說嗎?(語言淺顯、通俗,是民間傳說。老百姓口頭流傳下來的故事。)

2、檢查預習情況:通過預習,你們學到了什麼?

預設一、詞語積累

吐蕃拉薩路納乃巴山達尤龍真

使臣 求婚 絹花青稞沼澤地

豌豆 首領松贊干布吉祥如意

讀詞。哪些詞讓你聯想到西藏?

預設二、課文第5~13自然段寫了公主進藏的經過。

順勢理出課文思路:求婚—— 進藏——貢獻

預設三、進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書(搭橋過橋 過沼澤 遇到惡烏鴉遇見神鳥揹走乃巴山)

小結過渡:藏族的孩子們就是聽着這樣的故事長大,等他們長大後又講給他們的孩子聽,就這樣,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傳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讓我們也來說一說這些故事吧。

3.複述故事。

1)同桌合作簡單講故事。(每人講一件)

2)指名學生講故事。(教師適時評價)

4.交流:同學們,聽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你們覺得她進藏容易嗎?

預設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樹枝搭橋、撒羊毛過沼澤、揹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話故事中的誰一樣?板:神

預設二、不容易:你從文中哪句話體會到的?

出示倒數第2自然段:“就這樣,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大河,翻過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於來到了西藏。”

三、創編故事,體會進藏的艱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這麼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但我們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麼作爲一個人,真實的進藏情形又是怎樣的不容易呢?(看路線圖、介紹地名)

讓我們來看看一位歷史學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辭別了家鄉親人,帶着一批能工巧匠,馬隊馱着農作物的種子、生產工具和各類書籍,行進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長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無人區,一路上氣候惡劣,道路艱險,高原上空氣稀薄,還會引起強烈的高原反應。文成公主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兩年多,終於來到了吐蕃首府——拉薩。

2.同學們,你們聽了剛纔的故事,瞭解到文成公主在進藏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生交流。)爲了幫助大家想象,老師給大家提供幾條信息。

(二)展開想象,根據提示擴段訓練。

1.讓我們盡情地發揮我們的想象,選擇其中一條信息擴寫成一段話好嗎?

出示:文成公主進藏多麼艱辛啊!

2.學生擴段。交流。

3.回讀課文“就這樣,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大河,翻過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於來到了西藏。”

4.小結:正如你們描繪的那樣,文成公主就這樣頂着高原惡劣的氣候;忍着背井離鄉的痛苦;懷着建設西藏和讓藏漢人民永遠團結的美好心願,在這條崎嶇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兩年多,在艱辛跋涉的過程中,留下了這個大唐女兒多少思鄉的淚啊。這就是真實的文成公主,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又脆弱又堅強的真實的文成公主,她,是一個“人”。板:人

三、再讀故事,體會文成公主作出的貢獻。

一)讀懂文成公主對西藏的貢獻。

既然文成公主是個人,爲什麼在老百姓口中卻成了神了呢?

1.課文最後一段。“往來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師補充:在文成公主和親後200多年間,藏漢兩族人民沒有發生戰爭,爲藏漢兩族人民的團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其他技術”還有哪些技術?(師補充:她在雪域高原傳播漢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學會了醫藥、曆法、種植、紡織等技術,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無所不能的神聖的觀音菩薩,被稱爲“綠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個普通的人,而是個神。(板:神)

二)讀懂人民對公主的情感。

1.你們能從文中哪些字裏行間讀懂人民對她有着深厚的情嗎?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找。

(“內地橋”、“牛羊肥壯”、樹木稀疏、公主腳印)

師解說:藏族人民把身邊的一切都與公主聯繫起來,還有這公主柳、公主廟、各種寺廟、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們用各種方式懷念她。有關公主的傳說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開遍了整個雪域高原。(配以圖片、青藏高原音樂)。

小結:人們就把這種對公主的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化成這樸素的文字,一代代流傳下來,這也是民間故事的特點。

2.播放錄像,昇華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雖然在史書中只留下了34個字,但卻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裏。

再讀:“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贊,弄贊率兵至柏海親迎,歸國爲公主築一城以誇後世。”——《新唐書。吐蕃傳》

板書設計:文成公主進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

這次團體賽,我們學校上的是《文成公主進藏》。首先選課也是好事多磨,因爲選擇範圍太廣,竟讓大家沒了意見,結果我們就去徵求學校特級教師工作室的盛新鳳老師,她剛在我們學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結打動着每個人,她建議我們不妨上上《文成公主進藏》,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課。於是,我們也藉着這份情緣開始了對《文成公主進藏》的磨課。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個民間故事,主要介紹了唐朝時期,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經歷千難萬險到達西藏和松贊干布結成夫妻,加強了藏族和內地的交流。文章重點描寫了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讚揚了文成公主爲民族團結和西藏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

《文成公主進藏》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故事長廊”爲主題進行編排的,單元訓練的重點是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講述的道理,並激發學生講故事的慾望。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有它自身的文體特點:語言直白,通俗易懂,情節虛構。課文所選的這個民間故事以真實歷史爲依託,以“求婚—進藏—貢獻”的順序,以進藏的過程爲重點。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進藏的過程賦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讀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讀懂老百姓對她的情,民間故事是流傳在民間的,所以,在這個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們去關注,老百姓把身邊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聯繫了起來,達尤龍真的樹木北稀南密,路納這個地方牛羊長得肥壯,還有乃巴山的腳印——這些無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對公主的情。公主爲何會充滿神性?這歸功於在四十多年間,對西藏做出的貢獻,這是她作爲一個普通人所做出的貢獻。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處留給讀者遐想的空間。所以整堂課我們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過程展開。

根據對教材的反覆琢磨,我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一系列言語實踐活動,積累、運用語言,激發對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瞭解民間故事。

2、通過根據信息擴段訓練,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培養整理、運用信息的語文能力。

3、在閱讀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重點:1、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複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發生的故事。

2、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言語實踐,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難點:瞭解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說教學過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預設了以下四個教學板塊:

一、古文導入,瞭解歷史。

一、讀講故事,初悟神性。

二、創編故事,迴歸人性。

三、再讀故事,昇華神性。

下面說說具體的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走近歷史。

通過一組富有西藏風情的圖片欣賞,幫助學生拉進與西藏的距離。從世界海拔最高的宮殿——布達拉宮作爲背景,出示古文“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贊,弄贊率兵至柏海親迎,歸國爲公主築一誇後世。”這裏出示古文,只要學生能猜到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爲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讓學生了解史書中的真實信息,初步滲透史實與民間故事在文體上的不同點。

第二個環節:初讀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四上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預習能力,因此我們在課前安排了學生預習,在檢查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安排三個環節:第一:檢查生字詞的讀音,通過用設計“哪些詞讓你聯想到西藏?”和“哪些詞讓你聯想到古代”這兩個問題,把詞語教學和檢查自學課文內容相結合。第二:運用課題“文成公主進藏”, 理清課文思路,直奔重點。課文分三部分:求婚—進藏—貢獻。儘管歷史上有五難或六難婚使之說,我們雖覺不捨,但還是把重點放在了主要內容——“進藏”上面。第三:梳理進藏過程中的事件,運用幾個詞來概括一段話,同時安排學生板書,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

在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安排了簡要複述故事,這也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通過組內說一說,個別說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從學生的聲音、表情、語言是否流暢等角度,在評價中指導,讓學生在言語實踐中增強轉換語言的本領。學生在講“找樹幹搭橋”“撒羊毛過沼澤”“背乃巴山”時,輕輕點撥三個字“找、撒、背”,一來把握複述故事的基調——“神奇”,二來引出:你認爲文成公主進藏是“容易”還是“不容易”的思維碰撞,進藏容易是因爲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個無所不能的神,而一個不容易則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

第三個環節是教學的難點,也是我們所做的一個嘗試。填補文本的空白,讓學生在看一看、聽一聽,動手寫一寫的過程中,讓文成公主迴歸人性。課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傳說中的進藏過程,其實文成公主真實的進藏過程是充滿艱辛的,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們製造了這樣一個懸念後,我們預設了四個小環節:1、迴歸文本,從課文重點句、重點詞(跨過、翻過、終於等詞)體會艱辛。

2、出示進藏路線圖,讓學生從蜿蜒曲折的行進路線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嶇不平,快速出示經過的地名,再次感受進藏的艱辛。

3、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想說的?讓學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難,感受道路的艱辛。

3、出示歷史學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課前我們佈置學生蒐集相關信息,培養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個環節主要是爲學生的想象寫話做鋪墊。

4、展開想象,把遇到的困難寫具體,讓學生在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

第四個環節主要是對文本的昇華,對文本作適度的拓展,體會老百姓對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導學生迴歸文本,從民間故事的字裏行間找到已浸潤到百姓生活中的,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腳印”“內地橋”等,再一次感受民間故事的特點。其二,補充相應圖片資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進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對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雖然在史書中只留下了34個字,但卻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裏。本節課的設計就圍繞着進藏展開,一條線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進藏的情景,一條是真實的進藏情景,想象與真實兩者交融,給學生留下一個既神奇又真實的人物印象。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篇四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雜談

【江西省南昌市松柏國小 熊 瑛】

〖新課程,新理念,育新人──淺談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蒐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應“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適應時代的新目標,新要求。在信息在社會,在提倡創新,張揚個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從中識別,區分,篩選,組合信息,這種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的新人。那麼蒐集信息處理信息有什麼益處呢?我想以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蒐集信息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四年級的語文教材知識的涵蓋面非常之廣,屬於開放性的教材,讓學生根據課內的知識去搜集資料,補充課文,使課文的內涵更加豐富,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有一些與學生生活較遠的課文如反應俄國自衛戰的《夜鶯的歌聲》反映抗日戰爭的課文如《小英雄雨來》反映歷史的課文《文成公主進藏》反映自然現象的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像這樣的文章,單憑老師生動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上一座橋樑呢筆者認爲那就是讓學生動手蒐集資料,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之前,我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俄國衛國戰。學生通過蒐集資料懂得了,這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蘇聯人民爲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的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學生了解了時代背景,在此基礎上學習課文就降低了難度,對於課文中含義課深刻的句子學生就容易理解了。如課文中小夜鶯在回答德國軍的問話時有這麼句,那就是“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如果沒有蒐集資料作鋪墊,學生以爲小夜鶯說的是老虎,獅子之類的動物,但現在他們通過蒐集資料懂得了。野獸實際上是在罵德國兵,罵他們是野獸,因爲蘇聯人民痛恨侵略者。

【重慶市九龍坡區教研室 陳昌發】

〖發現 交流 應用──四年級下冊“我的發現”教學談·實踐應用 適度拓展〗

在實踐應用中,我們還可能遇到新問題,如本單元《文成公主進藏》的歸納,學生就可能發現用歸併法並不簡潔,而把題目擴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題目擴展法)。這時,教師應該允許學生適度拓展;主要內容的歸納還有別的方法嗎?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發現,交流,提升,總結。這樣,學生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實踐;實踐中又進一步理性化……這種循環往復的螺旋上升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的過程。

我們相信,經過“發現──交流──應用”的三個環節,經歷“感性到理性──理性回到實踐”的兩個來回,學生的發現就有質的飛躍,“我的發現”欄目的教學就會呈現出新的面貌。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白塔鎮國小 吳豔豔】

〖省青年骨幹教師課堂展示聽課體會·有感而讀〗

王愛芳老師上《文成公主進西藏》一文中,朗讀訓練給我的印象很深,她沒有進行過多技術上的指導,沒有在朗讀的技巧、形式上多費口舌,大多用鼓勵的形式引導學生,但朗讀效果卻很好,是什麼原因呢?我個人認爲朗讀訓練就應該在創設情境上、在換位移情上多下功夫。如王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文成公主進藏一段時,讓學生先了解文本背後的故事(幻燈出示),讓大家聽聽文成公主的心聲,真正體會文成公主做進藏這個決定時的內心感想。有了這一番情感鋪墊,學生再回頭朗讀,感受完全不一樣,情感的流露、表達是水到渠成的。

除了這些收穫,我對課堂中的一些細節產生了少許困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首先,對於設計《文成公主進藏》這篇短文的目的,我覺得值得探討,這篇短文主要寫了文成公主長途跋涉的艱辛,如果教師目的是讓大家體會艱辛,加深情感體驗,從而促進朗讀。那麼這一環節就不應該放在怎樣建設西藏之後。如果教師目的只是讓大家稍作理解,那麼教師沒必要在課堂中提這麼多煩瑣的問題。

其次,王愛芳老師的課堂板書值得商榷。板書應該是教師根據學生的概括、體會適時地書寫,而不是根據自己預先的設計而生搬硬套。

【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七裏國小 徐 靜】

〖簡單 紮實 有效──新課程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備課要點簡析·以情爲基,挖掘內涵〗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對“多元解讀”這個詞並不陌生,因爲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鼓勵孩子們對文本多元解讀。事實上,我們老師拿到教材又何嘗不是多元解讀呢?教學時間該如何安排,教學內容該如何穿插整合,語文實踐活動又該如何靈活組織……這些問題,實實在在地等着我們老師去琢磨。今天我就把一些專家的建議、實驗區教師以及我自己對四下教材的理解和體會與在座的老師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成長機會。

優美博大的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它的內容極爲豐富,包括寓言、神話、傳說等,是全人類的百科全書,是祖國百花園中的奇葩,也是打開人類心靈世界的一扇窗口。它講述着普通人身邊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能告訴讀者一個做人的道理,告訴讀者怎樣區分善惡,如何辨明是非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正因爲這些故事是廣大羣衆的心聲,給人們以勇氣和力量,所以人民愛聽它,愛傳它,使它富有生命力。那麼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把握好情感基調,引領孩子們積澱祖國的文化底蘊。

如《文成公主進藏》本來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這篇課文在真實的基礎上又把文成公主神化了,這是極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實上,有河水那麼寬的樹幹嗎?一段樹幹搭在河上怎能走馬行車?課文中這類帶傳奇色彩的描寫還有很多,比如:沼澤地上撒羊毛,因公主無心梳妝樹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教學時可以情感作爲教學活動的基本動力模式,讓孩子們找找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這故事的動人呢?然後讀一讀,劃一劃,體會它的動人。並自己選擇一個動人之處進行研究。

孩子們定能找到這麼幾處:

1、樂意遠嫁他鄉。

2、文成公主帶着一批能工巧匠,馬隊馱着農作物的種子、生產工具和各類書籍,進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爲的是西藏的發展和建設。

3、文成公主向西藏出發,一路上,她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走乃巴山,終於來到西藏和松贊干布結成夫妻。

通過引導點撥,回顧全文的“動人”,讓孩子領悟到所有的動人都是因爲文成公主,因爲她的爲了人類的和平,民族團結進步的自我犧牲精神。如此挖掘文本內涵,讓孩子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篇五

1、課文簡說: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篇略讀課文。有關文成公主的民間故事很多,課文所選的這個民間故事以歷史真實爲依託,卻又與歷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發生於盛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當時,大唐周邊許多小國甘願俯首稱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國國王松贊干布,非常願意與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這次聯姻與歷史上漢宣帝時昭君出塞一樣,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同是兩樁比較美滿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親關係,因而也就越發體現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對文成公主的崇拜和愛戴。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着重點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後點明瞭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文章語言生動,敘述張弛有度,扣人心絃,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生動的民間故事中,瞭解百姓傳誦的文成公主爲民族團結和西藏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一是通過閱讀本篇課文,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簡要講述故事,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簡要講述故事,激發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2、學情分析:

我們班有18名學生,大多數喜歡讀故事,這篇課文,故事性強,語言淺顯易懂,很適合學生自讀。因此應放手讓學生自己讀。先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大體瞭解課文內容;再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允婚──進藏──給西藏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藝;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進藏部分,清晰進藏的過程,讀出故事的神奇。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後,組織學生交流讀書的體會,進一步感受民間故事語言的魅力。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講述故事,積累語言。

3、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4、課前準備

佈置蒐集關於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5、教學設計

1)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於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麼?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爲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係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瞭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彙報閱讀收穫

2)彙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爲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幹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3)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爲什麼“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麼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爲什麼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4) 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麼講?

自己練習講述。

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生的幾件小事。

5) 作業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6.教學反思:

這個故事動人,讓我們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些都是因爲誰而動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爲她的什麼而動人呢?(爲了人類的和平,民族團結進步的自我犧牲精神)根據已有的資料,(課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網或查資料,寫一篇以《中國偉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爲題寫一篇文章。通過引導點撥,回顧全文的“動人”,讓學生領悟到所有的動人都是因爲文成公主,因爲她的爲了人類的和平,民族團結進步的自我犧牲精神。從而讓學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實現認知的構建。本教學設計就力圖體現這一教學理念,以讀爲根本,以“動人”爲研讀專題,開展研究性閱讀,採用板塊式設計,從整體感知形成專題、深入研讀、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從整體入手(初步整體感受)──部分(抓住重點、難點、特點研讀)──整體(感受和領悟寫法、學法的昇華),體現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基本程序。另外,通過研究性閱讀這一載體,努力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個性,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時,促使學生“收集資料——推理假設——對照驗證”等科學方法論的初步形成。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篇六

【教材分析】

這篇民間故事講了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干布聯姻的事。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着重點講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後點明瞭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

本節課設計採用板塊式,從整體感知形成專題、深入研讀、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從整體入手(初步整體感受)──部分(抓住重點、難點、特點研讀)──整體(感受和領悟寫法、學法的昇華),體現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基本程序。

【教學目的】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瞭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佈置蒐集關於文成公主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於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麼?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爲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係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難

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瞭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彙報閱讀收穫:

1、彙報朗讀:

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爲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幹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⑴ 爲什麼“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過每一個姑娘,發現有兩隻蜜蜂總是在一個姑娘的頭上飛來飛去。他仔細一看,原來這個姑娘頭上戴的是鮮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絹花。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麼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⑵ 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擋住了。大家走起來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直到現在,乃巴山下還有公主的腳印。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爲什麼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

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

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三、複述故事

1、導語激趣:

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麼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

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

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生的幾件小事。

四、課外拓展

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五、課外作業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30、文成公主進藏

樂意進西藏

過河

怎樣進西藏 沼澤

聽到死訊

背乃巴山

相會在西藏

建設在西藏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篇七

【一、預設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松贊干布”等詞語。

2、初步瞭解民間傳說的一些特點,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有條理地講述故事。

3、瞭解文成公主的功績,體會藏族人民對文成公主的感情。

【二、預設過程:】

一、圖片導入,提出問題。

(一)

1、欣賞一段西藏的風光。〈課件〉

2、你覺得那裏怎麼樣?

3、西藏的確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那裏的人們信奉佛教,所以許多地方都供奉着神的塑像。(板書:神)但是,在那裏還供奉着兩尊人的塑像(板書:人):〈課件〉一位是吐蕃的首領(男生讀)松贊干布,另一位是唐朝的(女生讀)文成公主。

(二)

1、聽到這,你有什麼疑問嗎?

(板書:人→神)

2、答案就藏在流傳在西藏的一個民間傳說(貼紙:民間傳說)裏,齊讀課題。

3、手指貼紙,課文哪裏恰給了我們這條信息?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一)〈課件〉讀書要求:

1、請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想想課文可分成哪幾個部分?

(二)交流:

1、〈課件〉詞語組塊

青藏高原  吐蕃  達尤龍真

絹花  沼澤地  可惡  血書

2、既然課文的題目是文成公主進藏,那麼課文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肯定是寫進藏,哪些自然段寫進藏?(板書: 5-13)那前面部分寫什麼? 在哪些段落?(板書:求婚1-4)後面部分呢?就在第幾段?(板書:貢獻14)

三、略讀“求婚”,瞭解起因。

1、手指板書:求婚,話說當年鬆贊幹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時候,大唐皇帝出了兩個考題:第一個考題是什麼?使臣是怎樣解決的呢?

2、第二個考題又是什麼?使臣是怎樣來判斷的?

四、研讀“進藏”,講述故事。

(一)一讀“進藏”部分,正字音,說感受。

1、我們開火車讀5至12自然段。

2、〈課件〉出示課文第13自然段,(齊讀)

(二)再讀“進藏”部分,完成填空。

師過渡:這一路,文成公主主要經歷了哪些事情呢?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

1、〈課件〉填空

請先默讀5—12自然段,再把填空說完整。

大唐皇帝答應了吐蕃首領松贊干布的求婚後,文成公主帶着穀物的種子和隨從啓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許多困難,都被她克服了:

當她被一條河擋住去路時,她                       ;

當她遇到一片沼澤地時,她                       ;

當她聽到松贊干布已經死了的消息時,她                      ;

當她再次動身前往拉薩卻被乃巴山擋住去路時,她                       。

就這樣,文成公主歷盡萬難到達西藏,和松贊干布結成夫妻。

2、交流:

(1)生讀所填的內容,師適當進行修改。

(2)師指填空,我們不難發現,公主主要經歷了幾件事?概括地講,第一件是,師說搭木橋,那麼第二件呢?生說。第三件?第四件?〈課件〉依次點擊出現:搭木橋、撒羊毛、修石屋寫血書、背乃巴山。

(三)悟得構段順序,練習講述故事。

1、〈課件〉填空: “搭木橋”(變紅)

〈課件〉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個叫路納的地方遇到了一條河,過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樹幹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後來,老百姓就把公主親手搭的這座橋叫做“內地橋”。

請一生讀,其餘學生思考這個故事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板書:困難  做法  結果)

2、師小結:〈課件〉填空:其實另外三個故事:“撒羊毛、“修石屋寫血書”、“背乃巴山” (變紅)也是按這樣的順序來敘述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是民間傳說常用的敘述方法。

3、練習講述故事:

把握結構可以更好地說故事:

(1)請同學們在這四個故事中選擇印象最深的一個,藉助板書與課件,按照敘述的順序有條理地來說一說。

(2)創設情境:師:民間傳說故事是人民羣衆的口頭創作,常常用口口相授的方式一代傳一代,今天這個故事的傳承也落在了我們小朋友的肩上,《文成公主進藏》故事會現在開始了。

(3)〈課件〉填空:師生同講故事,老師講述故事的開頭與結尾,另外四名學生分別講述四個故事。

下面,故事會由同學們全權負責了:

(4)四人小組練習講述。

〈課件〉

四人小組練講故事要求:

1、每人講一個和剛纔不同的故事,你們當中有個人還要講開頭與結尾哦。

2、輪到講故事的同學要起立,有條理地講給小組同學聽,講完以後請坐下。

3、聽的同學要認真專注。

〈課件〉

大唐皇帝答應了吐蕃首領松贊干布的求婚後,文成公主帶着穀物的種子和隨從啓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許多困難,都被她克服了:

搭木橋  撒羊毛  修石屋寫血書  背乃巴山

就這樣,文成公主歷盡萬難到達西藏,和松贊干布結成夫妻。

(5)指名四人小組講故事。

五、拓展補充,情感昇華。

請快速瀏覽:

(一)〈課件〉 資料鏈接:這一路,全長3000多公里,道路艱險,其中100多公里是高寒無人區,容易迷路,在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的條件下,文成公主整整走了兩年多才到達雪域高原——西藏。

(二)這樣一個偉大的奇女子!她進藏後,〈課件〉齊讀最後一段。

(三)

1、手指板書?,爲什麼?你明白了嗎?

2、師小結。

3、同學們,讓我們也來記住這位公主,記住她的不朽功績吧!

〈課件〉文成公主進藏是漢藏合璧的千古絕唱!

六、作業佈置,“傳說”延續。

1、把《文成公主進藏》有條理地講給家人或夥伴聽。

2、讀讀民間故事《一幅壯錦》和《獵人海力布》。

求婚1-4

文成公主進藏5-13    民間傳說

貢獻14         ?

人→神

困難  做法  結果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篇八

【教材分析】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篇略讀課文。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着重點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後點明瞭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文章語言生動,敘述張弛有度,扣人心絃,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生動的民間故事中,瞭解百姓傳誦的文成公主爲民族團結和西藏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一是通過閱讀本篇課文,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簡要講述故事,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文成公主進藏遇途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困難的辦法,並能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成公主爲促進民族團結和交流的自我犧牲精神,懂得要爲民族團結作貢獻。

【教學重難點】瞭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在唐朝,爲了邊塞安定和平,不再連年征戰,朝廷採用和親的政策。先後就有19位公主爲和親嫁給吐蕃、契丹等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些公主當中,最聞名於後世的當屬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爲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係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初讀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語句;

2、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公主進藏的經過,做好記號。

3、邊讀邊思考,把對文成公主的印象批註在有關句子和段落旁。

三、對照檢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詞語集錦

大臣      使臣     松贊干布     求婚

吐蕃      路納     乃巴山      達尤龍真

絹花      青稞      豌豆         沼澤地

2、理清課文的脈絡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公主進藏的經過?1到4自然段又在寫什麼呢?

最後一個自然段呢?

(引導學生煉字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板書:求婚  進藏   貢獻)

(2)你能簡要說說文成公主進藏中發生了幾件事嗎?請快速瀏覽課文這一部分。(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並理清先後順序。)

(搭橋過橋   撒羊毛    遇到惡烏鴉 、神鳥   揹走乃巴山   指名板書)

小結:文成公主能用樹枝搭橋、撒羊毛過沼澤、揹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

(3)學習倒數第2自然段。

“就這樣,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大河,翻過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於來到了西藏。”

體會“終於”的蘊涵。(力盡了千辛萬苦、不容易)

師:如果把這部分的內容簡要地講述,你想怎麼講呢?

a、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河,翻過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於來到西藏,和松贊干布結成夫妻。

b、文成公主向西藏出發,一路上,她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走乃巴山,終於來到西藏和松贊干布結成夫妻。

(4)文成公主進藏前發生了什麼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區分馬匹”和“辨認公主”兩個難題來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巧設話題,交流閱讀感受

1.設置話題。

師:我們對《文成公主進藏》有了整體上的瞭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給了同學們一些印象。請用一個詞來表達你的感受,即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美麗、動人、神奇)

2.自讀自悟。

師:請大家任選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詞語放到課文中去邊讀邊體會,然後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畫。)

3.交流感受。

(學生在交流感受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關鍵詞句進行了體會,並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1)文成公主進藏帶了哪些東西?

帶了農作物的種子:青稞、豌豆、油菜、小麥、蕎麥……

帶了能工巧匠:鐵匠、木匠、石匠等;

(2)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難 怎樣克服

檢查,板書:

①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找了一段樹幹搭成一座橋。

②遇到一片沼澤地——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

③遇見一隻烏鴉謊說松贊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寫血書紀念。

④乃巴山擋住了去路——把乃巴山背到旁邊。

(3)遇到了這些困難時,文成公主是怎麼想的?是怎樣克服的?

(4)文成公主克服了這麼多艱難險阻,她心中的信念是什麼?討論交流

4.畫龍點睛

師:文成公主進藏加強了內地與西藏的往來,請讀一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進藏,促進了西藏的哪些變化?

(學生髮揮想象,暢談西藏因爲文成公主進藏發生的系列變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積極作用和歷史意義。)

五、把故事簡要地與同桌交流一下,抽學生複述。

六、作業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文成公主進西藏》教學反思 :

1、本課教學中,教師放手還不夠,唯恐學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導得太多。使學生的個性閱讀未能充分展開。

2、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因爲個性閱讀未能充分展開,使部分學生對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夠,感情沒有達到共鳴。

這篇課文主要寫文成公主進西藏時的動人故事。文章語言清新明快,情節動人,深受學生喜歡,通過讀文學生感受到文成公主爲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的自我犧牲精神,懂得要爲民族團結作貢獻。但本文是一篇歷史故事,學生學習時需要足夠地背景材料,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偉大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