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三學習方法有哪些(多篇)

高三學習方法有哪些(多篇)

高三學習方法 篇一

一、抓《考試說明》與信息研究

在二輪複習中,不可能再像一輪複習一樣面面俱到。那麼怎麼提高複習效率呢?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認真研究《考試說明》,吃透精神實質,抓住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捕捉大學聯考信息,吸收新課程的新思想、新理念,從而轉化爲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使複習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突出對課本基礎知識的再挖掘

近幾年大學聯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甚至一些大學聯考試題能在課本上找到原型。儘管剩下的複習時間不多,但仍要注意迴歸課本,只有透徹理解課本例題,和習題中所涵蓋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當然迴歸課本不是讓你死記硬背,而是對着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對典型問題進行引申,發揮它該有的作用。

三、抓好專題複習,領會數學思想

大學聯考數學第二輪複習重在知識和方法專題的複習。你的基礎知識在第一輪應該掌握的差不多了,第二輪複習主要是進一步鞏固第一輪複習的成果。加強各版塊知識的融合。尤其注意知識的交叉點和結合點,進行必要的針對性專題複習,比如函數和導數、立體幾何等等。

四、加強思維訓練,規範答題過程

解題一定要非常規範,不怕難題不得分,就怕每道題都失分。所以大家要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務必將解題過程寫得層次分明結構完整。要一步一步答題,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達,培養學生條理清楚,步步有據,規範簡潔,優美整齊的答題習慣。在第二輪複習中我們認真學習大學聯考評分標準,學會踩得分點。

五、及時總結反思,明確改進方向

做題並不是盲目的,在做題成套的模擬題之後,要將多套的練習題放在一起比較才能診斷出你的錯誤和不足。重做錯題,分析錯誤原因,找準對策,並及時請教同學和老師,及時查漏補缺,將問題解決在考前,這是每一名學生的重要任務。大學聯考複習學生需要大量練習,很多同學爲了趕時間,往往是隻重視解題思路,不按規定格式解題,導致很多題目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可見規範答題的重要性。

高三學習方法及技巧五 篇二

每日分享:高中三年學習階段雖長,頭兩年卻易被忽視。因爲真正的直面大學聯考,當屬高三。高三常常被人們認爲是可以創造奇蹟的一年。我要說的是,高三的奮鬥確實能使你的知識產生質的變化,但任何妄想以前瞎混,僅高三苦拼的思想都是不現實的。如果你以前瞎混過,那就要付出比別人多若干倍的努力。跨入高三,也就意味着複習的開始。複習是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站在全局高度上的一種綜合。複習很講究方法,下面是一位優秀的大學聯考生談的一些複習經驗:

第一,複習要根據老師的進度制定相應的複習計劃,最好稍稍超前一點。

第二,要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

第三,複習階段要進行查缺補漏工作。大家可以拿出以前的練習本、試卷、把不懂處、易錯處、常錯處、常考處一一歸納總結,使自己對自己的情況胸中有數,便於利用有限的時間彌補弱點。

第四,要注意鍛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若能想到“我難人難,我易人易。”沉着應戰,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第五,要勤動手,避免紙上談兵的情況出現。做一定量的題目是十分重要的。

每日分享:高三學習的“長、寬、高”原則:長,就是特長,在各科平衡的前提下,應該有一門或幾門課是自己的特長。寬,就是知識面要寬,以提高能力。高,就是對自己要求要高,思想境界要高,要給自己樹立一個比較高的奮鬥目標。三者相乘,就是紮實的功底。

高三學習方法介紹 篇三

高三是一個承上啓下的時期,連接着高中和大學;高三是一個滿懷希望的時期,似乎光明的未來觸手可及;高三也是一個沉重壓抑的時期,作業和大考小考多得難以統計。我們同學也許忍不住會想:這世上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遊刃有餘地應付這一切?知識的掌握到底有無捷徑?我的回答也許會讓疲於奔命的學子們失望,我認爲一切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付出的基礎上,真正讓知識成爲自己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付出:付出時間,付出精力,付出汗水。當然,也存在一些方法,可以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但它並不能代替付出。

語文在大學聯考總成績的750分中佔了150分,它的份量很重,考生的語文得分,直接影響了考生大學聯考的成敗,那麼,在高三,我們該如何學習語文呢?

一、端正態度

儘管誰都知道語文很重要,但就現實來看,真正努力學語文的同學並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緣於同學中普遍存在的二種錯誤認識。

1、認爲語文拉分不大。

這些同學似乎很精明,常拿語文和數理化比較,認爲語文的拉分遠比不上理科。他們看到語文成績最落後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優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許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懸殊。這種比較從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實上經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沒有看到另一面。因爲真正稱得上拉分的應該是總體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學之間的比較,看他們是否因爲某一門功課的緣故而使總成績受到了影響,這兩位學生應該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兩位學生總體水平不在一個檔次,也就不具備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說,我們看拉分,不應侷限於個別與特殊,應着眼於整體與普遍,就全體看,在大學聯考中,因爲某一門理科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並不比因爲語文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多。每年大學聯考,都會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語文只考八十來分,也會有一批學生語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間的較爲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門理科的較爲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這點大家可以通過去看前幾屆的畢業生的大學聯考成績而得到證明。

2、認爲語文提高不快。

語文的“廣”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認爲語文要提高比什麼都難。語文的學習好比在一湖水裏放鹽,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嘗不到鹹;不像有的功課的學習,好比在一碗菜裏放味精,放一點點就感覺很鮮。然而,鹽放幾天也許感覺不到,放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是一定可以感覺到的。語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確立一個怎樣的時間範圍。如果確定爲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課的;如果確定爲一個月或者一學期,那就絕對不比其他功課慢。

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語文學習的態度,確立了語文學習的信心,下面的學習方法才能對你發揮作用。

二、積累知識

語文經過了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它的廣是任何一門功課都比不上的,語文的大學聯考又涉及了語文知識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個標點,其間還涉及到古文現代文散文科技說明文社科類論文古詩詞等的閱讀水平的考覈,沒有一樣可以輕忽,沒有一樣可以輕易掌握,都需要下大功夫,這就要求我們在高三的語文學習中尤其要注意平時的點滴積累。這積累的內容可分兩個方面,要求每位同學準備好兩個本子。

1、基礎知識的積累。

在高三階段,需準備好一本基礎知識的摘錄本。在平時做練習時,或在聽老師講課時,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語音、詞語、成語、近義詞區別法、標點用法、病句識別法等都隨時記錄,且時常翻閱,熟記於心,這方法如能堅持半年,定可提高大學聯考中選擇題的得分。

2、寫作材料的積累

大學聯考作文在大學聯考中佔60分,是所有功課中的所有題目裏佔分最多的一道題。我們對這道題絕不能順其自然、聽天由命,一定要積極採取主動,平時做個有心人。所以,要準備好一本材料摘錄本,平時閱讀時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錄。那麼,什麼樣的例子纔是好例子呢?一般說來,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視的細節,但這些例子都必須是能給我們啓發的,能震撼我們心靈的。它的內涵越開放越好,應“橫看成嶺側成峯”,能以不同的側面向我們展示做人的道理,這樣,我們在寫作時,碰上不同的話題卻可用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論述時,圍繞這材料的和話題吻合的那一側面展開論述便可。在積累材料時還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樣性,應避免同一主題同一類型的,應儘可能地涉及不同領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要注意它的新穎、別緻,儘可能做到“人無我有”。當這樣的材料準備到百個左右,大學聯考時無論它要我們寫什麼作文,基本上都不會無話可說,無例可舉。

三、精練試題

以前曾有雜誌登了這樣一則信息,說有某位權威人士拿語文大學聯考試卷在四類人中同時進行了測試,這四類人是:雜誌編輯、主攻中文的大學教授、高二語文老師、高三學生。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成績最好的是高三學生。難道真地是大學教授、雜誌編輯的實際語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學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學生正經歷着題海戰術,熟能生巧了,而編輯和教授們沒有練過。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題海戰術這方法雖有點土,卻是不得不用的。否則,即使你有很高的語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學教授、雜誌編輯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當然,練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練,必須精挑細選,這方面的任務主要在我們老師,我們會挑選出一些合適的試題給我們學生做。作爲學生,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多練練自己的薄弱環節,已經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了。

四、求同思維

這是語文的獨特之處,尤其適用於思考一些語文選擇題時。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模糊性的藝術,它不是那麼明晰和唯一。經歷過語文題海戰術的人都感覺到,有太多太多的選擇題你是可以得出與所謂標準答案不一樣的答案的。我們暫且不要去探討語文考試是否適合用選擇題這一形式。作爲老師和學生,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去適應這一題型。我認爲,我們能做的是求同思維,是儘可能地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分析題目時,不要爲自己的已被判爲錯誤的答案找理由,因爲你成心要找,在這樣的一門模糊性知識的學科中是一定可以找到的,但這樣的找到不但不能給你帶來收穫,也許讓你損失更大,你離出題者的思路會越來越遠。你要思考的是爲什麼這一答案會是標準答案,它是怎麼得出的。只有順着它去思維,你才能越來越靠近出題者的思維方式,纔有利於你的大學聯考。

五、堅持閱讀

在高三階段,萬不可以學習緊張爲理由而放棄閱讀。你放棄了閱讀,也就放棄了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知識大多是從閱讀中獲得,沒了閱讀,你的語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日漸減少變質的死水,那結果一定是語文學習的失敗,你的語文最終成了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我的建議是,我們每天起碼要讀半小時,讀的內容也要多樣,背幾句古詩名句,讀幾篇精美散文,瀏覽一下報紙雜誌。隔兩天細細鑑賞一首詩歌,隔三天認真精讀一篇古文。當這樣的閱讀成爲習慣,何愁語文學不好?

六、勤練語言

對於寫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積累材料和堅持閱讀之外,還需要做的就是勤練語言。任何藝術長期不練都會生疏,齊白石一天不畫畫就感覺異樣,我們語文寫作也是如此。最好是每天寫日記,長短不限,但每天寫寫;實在做不到,一週無論如何得寫一篇。而且還得注意多寫寫應試作文,加快自己的作文速度,錘鍊自己的語言能力。現在大學聯考作文批改較爲流行“一票肯定製”,就是說只要你的文章在某一方面很是突出,其他方面即使只是一般,也可以因此得到很高的分數。所以,爲了提高我們的作文得分,平時我們格外要注意多練習遣詞造句,讓自己有這方面的特長,爲自己得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碼。在日常寫作時要注意運用多種語言技巧:比如,多引用名人名言、詩詞名句、諺語俗語,多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議論文善於運用設問、疑問、反問、排比、對比,記敘文巧用明喻、暗喻、擬人、比擬、象徵。如果這些你都不會用,那也沒關係,如果你喜歡唱歌,那就用歌詞吧;如果你喜歡看電影,那就引用經典電影的經典臺詞吧;如果你很新潮,你就多用一些時尚詞彙吧……但是,我所說的這麼多語言的修飾,並不是要你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時使用,這樣一來,整個文章一定會顯得雜亂無章、華而不實,難免有堆砌之嫌。不論使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要注意恰到好處,適可而止。

我所說的語言的錘鍊也不等於追求華麗的詞藻,美麗自古以來都和質樸清新、淺顯通俗並不矛盾,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用大白話鑄就了千古絕唱,余光中的一首《鄉愁》用極其普通的語言傾倒了無數海外遊子,關鍵是看你擅長於什麼樣的語言風格,你的文章適合用哪種風格,你只要把你的特長在文章中發揮出來即可。我們勤練,就是試圖通過練來讓自己有這樣的特長。

司湯達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三句話:“活過了。寫過了。愛過了。”是的,生命的美麗不在於結局如何,而在於所經歷的那一段歷程。高中生活尤其是大學聯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經歷,珍惜它,無論結果如何,它都會是我們今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因爲,我們從中可以得到遠遠超出分數本身的東西。追求只是過程而非結果,孜孜以求的一生,本來就是一支動聽的歌。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我認爲,對任何人都適用的一點就是廣泛地涉獵,艱辛地付出,不斷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希望我粗淺的見解能對在學海中沉浮的莘莘學子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