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醫推拿穴位要點

1. 小兒推拿理論

中醫推拿穴位要點

小兒推拿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爲指導,以推拿手法爲主要手段,以預防兒科疾病及其保健爲目的的方法。小兒推拿運用傳統經絡推拿,按摩,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達到調整臟腑的功能。爲寶寶消除疾病的同時,提高自身抵抗力和自愈力(小兒推拿能促進臟腑的血液循環)。

小兒推拿是推拿師用手觸及小兒肢體的某些穴位和部位,根據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法,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促進機體的自然抗病能力,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小兒推拿可以恢復人體自身機能,激發人體自愈潛能,重在預防疾病恢復身體。氣滯則血瘀,氣行則瘀散,氣推動血瘀。

運動:運氣動血,小兒推拿也是一種運動,被動運動。運動能產生線粒體,這是一種細胞能量,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場所,能維持身體平衡。

中醫有外治和內治,小兒推拿、穴位按摩屬於外治範疇,服用中藥內治範疇。

小兒推拿與成人推拿的比對:

小兒推拿以手肘特定穴位爲主,推、摩爲主要手法,注重發散病邪之氣。輕快、緩和,治療是考慮小兒舒適度。小兒辯證以脾胃優先。

成人推拿注重整體經穴理論,以點、按爲主要手法,注重肌肉骨骼調整;推拿成人時以柔和、滲透爲主,考慮“以痛爲腧”,經絡通暢。“以痛爲腧”的字面意思即以疼痛的部位作爲腧穴,簡單地說,就是哪兒痛就在哪兒針刺,痛處即腧穴,即針刺治療的部位。這在某種程度上時符合臨牀實際的。對於筋傷諸症而言,疼痛時最爲廠家的症狀。多數情況下,病痛處即爲病竈,也是治療部位。成人辯證多以三焦爲先,調理注重先天、後天氣血。“三焦”即疏通水道,運行津液,是氣機和津液的通道,將營養精微輸布全身。

小兒推拿時的要求:溫度適宜、空氣流通、避風寒。

手法要求:輕柔,穴位準確,輕爲補,重爲泄,向心爲補,離心爲泄。主穴時間長,配穴時間短。先上後下,先前後被,雙手都要推。

1.1小兒推拿三要素

穴位—位置,功效,熟記常用穴位,苦練手法。

手法—輕快,柔和,平穩,着實(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勻速,滲透,得氣,有氣感纔有效果。

手法練習:(自然沉肩,垂肘,鬆腕,脊柱直)

辯證—每次推拿根據體質和當下的狀況來做。根據八綱準確判斷(八綱:表裏、寒熱、虛實、陰陽。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治療和過治療,會加重病情。五行與臟腑之間的關係,搞不清五行就辯證不了,五行是中醫的基礎,中醫的精髓。辯證需要經驗,中醫老了更吃香就是這個道理)。

中醫重在預防、保健。西醫重在解決問題。

小兒推拿效果最好的是治療脾胃疾病(調脾胃)。而脾胃不好則百病生,脾胃好則正氣足。中醫講,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正氣足,病邪不能入侵,氣血虛,病邪趁虛而入)

六邪:

八綱辯證對照

六邪

致病特點

易傷及臟腑

風邪

病位遊移不定;發病急驟,變化無常;多兼其他病邪

寒邪

表現寒像;阻滯氣血,多見疼痛;腠理、經脈、筋脈收縮拘急

暑邪

上犯頭目,擾及心神;易傷津耗氣;多見暑溼夾雜

脾、心

溼邪

易阻滯氣機;病程纏慢難愈;多見頭身肢體困重

燥邪

易耗傷津液;易於傷肺

火邪

易傷津耗氣;易擾心神

疾病是積累一段時間爆發的,不能指望它一天就好,要有個過程,才能慢慢恢復。

身體的氣血是有限的,有限的東西一定要讓他幹最重要的事。生病吃清淡,讓正氣去對抗疾病而不是用來消化食物,生病少吃一點減輕脾胃負擔。

1.2小兒推拿發展史

秦漢時期史小兒推拿的萌芽時期,公元前202男,兩千多年前。

(1) 明清時期—小兒推拿的形成時期。

小兒推拿分派系,有二十多個流派,存在即合理,存在就有意義。

(2)近代現代—小兒推拿的發展時期。

人們越來越嚮往自然療法,追求安全。

明朝↑興,清朝↑盛,民國↓衰,現代↑盛。

小兒推拿是建立在中醫基礎理論傷,看似手法相同,量和順序不同,治療的效果不同。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小兒推拿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驗證。

1.3小兒推拿發展史

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彌散的、溫熱的、乾燥的、明亮的、興奮的、亢進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凝集的,寒冷的、溼潤的、晦暗的,抑制的、衰退的屬於陰。

陰陽:

①陽陰平衡,身體狀態最好。

②當吃火鍋、上火了、陽會變多,身體表現則熱,陽盛則熱(溼熱)。

③當着涼了或吃了冰棒、冷飲,陰會變多,身體表現則寒,陰盛則寒(溼寒)。

④熬夜睡眠不足—導致陽氣不足,(陽虛),身體會顯得寒,陽虛則寒,只能補陽氣,無虛動陰,陽虛補陽。

⑤陰虛很多時候都是陽虛造成的。陰虛則熱,陽氣不足顯得熱,只用滋陰,無需動陽。

⑥陰陽兩虛,當一方虛的時候,另一方就會自動下調,與之平衡。所以需要陰陽雙補。

孩子的病多爲陽盛和陰虛所致。(純陽之體)。生病時清淡飲食,多休息,動生陽,靜生陰。飲食過多消耗能量,不多的能量用來恢復身體。

標籤:穴位 推拿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