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精品多篇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精品多篇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篇一

【學習目標】

1.瞭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瞭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2.瞭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知識梳理】

1.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1)原因:①從________後,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繫開始增多。②________使世界市場迅速擴大。③二戰以來,交通運輸技術迅速發展,特別是________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地聯繫更加密切。④________和各種國際組織成爲強有力的推動者。⑤________的瓦解也爲經濟全球化掃清了障礙。⑥________________的推行也推動了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2)評價:①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利益失衡。②發達國家成爲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③對於______________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2.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

(1)背景:①_______________存在着諸多弊端,在解決爭端時缺乏_______的強制措施。②爲了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

(2)成立: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取代_______________,規範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開始建立起來。

(3)作用:①逐漸取消_______,使各國獲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繁榮,極大地促進了全球貿易。②對_____________和貿易小國的利益給予足夠的重視。

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加入:_______,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機遇:①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了_____________。②促進_______的增長,有利於建立完善的______________。

(3)挑戰:使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強的競爭,一些產業受到衝擊。

(4)對策:中國的企業應不斷提高自身______________,以適應新的_______形勢。

【基礎練習】

1. xx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華爾街金融風暴席捲全球。據f1本田車隊廠商透露,每年車隊投入五億美元,高薪聘請車手,不斷研發新車……但受危機的影響,不得不黯然退出  f1賽事。對上述現象最確切的理解是

a.本田車隊退出與管理有關          b.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

c.本田車隊退出與危機無關          d.危機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

2.中新網xx年12月21日報道:“中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噴氣支線客機arj21-700飛機在上海舉行下線儀式……arj21先後選定了美國ge公司、歐洲利勃、海爾等19家世界頂級系統供應商。”這段材料反映的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

a.經濟區域集團化                  b.世界經濟全球化

c.世界經濟制度化                  d.國際貿易法制化

3.下面三幅圖所反映的實質

a.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b.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趨勢明顯

c.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歐洲的挑戰       d.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4.聖誕節期間,在美國紐約迪斯尼世界、梅西百貨等名店,隨處可見中國製造的商品(右圖)。歐盟一位高級官員不禁感慨道:“如果離開中國製造的玩具,那麼,世界上的兒童就會失去很多歡樂。以上材料充分說明了

a.政治的多極化趨勢                   b.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c.文化的多元化趨勢                   d.中國是一個發達國家

年8月15日,美國股市收盤時仍然保持了連日以來的下跌勢頭,次日,歐洲、亞太地區的股市都反應強烈,股指紛紛下挫,中國上海證券指數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點。對上述現象最確切的理解是

a.美國是當今世界真正的經濟霸主       b.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

c.世界各國各地區聯繫日益密切         d.世界各國的普通羣衆都熱衷於股票投資

【互動探究】

合作探究1:導致二戰之後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爲什麼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合作探究2:思考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目的及其建立過程,指出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作用。

合作探究3:閱讀教材並結合你所瞭解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知識,分析爲什麼中國要如此意志堅定地要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分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效果測試】

1.以下三幅圖所反映的現象,在當今世界許多城市中隨處可見。這種現象最能說明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b.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c.世界貿易走向制度化                     d.經濟全球化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2.“當美國人用1萬美元買下龐地克牌汽車時,3000美元是給韓國裝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給日本製造零件廠商,700美元給德國設計師,400美元付給廣告商……”這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a.韓國工人的工資比較高

b.當今世界經濟呈現一體化、全球化的特徵

c.美國汽車行業的利潤在下降

d.美國的汽車生產離不開其它發達國家

3.閱讀戰後世界關稅和貿易發展情況變化趨勢圖,判斷出下列選項中正確的一組

①世界關稅平均水平在不斷下降  ②世界貿易總額在持續增長 ③各國的關稅壁壘森嚴 ④經濟全球化正逐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一對西方夫婦曾在《city》雜誌上抱怨,去年聖誕節他們專程鑽進雲南麗江的玉龍雪山,以爲跑到中國西南這偏僻的一角來就可以躲過滿世界的聖誕老人、聖誕樹,結果,還是未能逃脫。在大峽谷的小旅館裏他們又撞上了聖誕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說明

a.政治多極化趨勢加強                     b.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c.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d.西方商品很受歡迎

5.當同學們看到電視上播放的“印度博帕爾慘案的悲慘景象時”,氣憤不已,紛紛表示堅決反對發達國家把污染工業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做法,堅決反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對此,我們的態度應該是

a.給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堅決反對

b.給發展中國家解決了大量的過剩勞動力,完全贊同

c.不利於發展中國家民族工業的發展,堅決反對

d.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有利有害,要趨利避害,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全球化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b 2.b 3.b 4.b 5.b

【效果測試】

1.d 2.b 3.d 4.b 5.d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篇二

高二文科歷史必修ii(第五單元)課堂導學

單元知識體系

背景

準備:佈雷頓森林會議的召開(內容)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標誌:《佈雷頓森林協定》簽訂

影響

條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

行的成立(宗旨、規定、標誌)

標誌: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影響

背景

標誌:《關稅貿易總協定》的簽署(過程

主要目的、性質、作用)

基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成爲支撐世界經貿關係的三大支柱

背景、開始標誌

1967年歐共體成立

一體化建設(措施、影響)

1993年歐盟成立(簡稱、旗幟、意義)

發行歐元(過程、意義)

影響

發展歷程:成立、發展、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            擴大、深化

意義

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背景、時間、標誌、評價(意義、弊端)

亞太經合組織的成立:背景、時間、會標、宗旨、特點、組織原

則、合作方式、意義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迅速發展(原因、表現、意義、存在問題、發展展望)

第一部分 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確立)

一、背景

1.防止戰爭悲劇重演,穩定世界經濟

2.二戰打破舊有的世界經濟體系,衝擊歐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美國企圖稱霸世界

二、過程

(一)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1.準備:1944年佈雷頓森林會議的召開

內容:通過《佈雷頓森林協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2.標誌:《佈雷頓森林協定》簽訂

3.影響:美國對外經濟擴張需要,穩定世界金融貨幣秩序,促進世界貿易

(二)以美元爲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

1.條件: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正式成立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宗旨(作用):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加強國際貨幣合作,通過提

供短期貸款緩解成員國同國際收支不平衡

規定:成員國有義務實行固定的匯率制,各國的貨幣與美元的匯率基本固定,美元與黃金的

比價固定

(2)世界銀行

宗旨(作用):向成員國提供貸款,以促進該國的經濟恢復和發展,推動並促進國際貿易的

均衡增長

2.標誌: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3.影響:美元成爲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確立美國霸權地位

(三)以美國爲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形成

1.背景:①貿易保護主義阻礙發展,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

②戰後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積極倡導建立國際貿易組織

2.標誌:1947年《關稅貿易總協定》的簽署

(1)主要目的:消減關稅,消除貿易堡壘,實現貿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資源

(2)性質:國際經濟組織

(3)作用:確立國際自由貿易體制,形成以美國爲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三、基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

四、影響

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世界經濟向體系化、制度化發展

第二部分 世界經濟區域化進程加快

一、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

(一)背景

1.西歐具備一定的聯合基礎

2.“二戰”後西歐削弱,受到美蘇控制和威脅

3.西歐認識到,只有聯合發展、實現歐洲統一,才能重塑昔日輝煌

(二)開始標誌: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

(三)過程

1.1967年歐共體成立

2.一體化建設

措施:①建立關稅同盟(逐步取消各種關稅,實現貿易自由化,對外建立共同的關稅率)

②實行共同農業政策

③建立歐洲貨幣體系,穩定成員國之間的匯率

④建立歐洲統一大市場

影響:歐共體成爲世界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經濟集團

3.1993年歐盟(eu)成立

意義:標誌着歐共體正式由一個以經濟合作爲主的組織變爲一個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組

織,歐洲一體化的內容從最初的經濟合作擴大到政治、經濟、軍事一體化,歐洲各國的

合作更爲廣泛和緊密

4.發行歐元

(1)過程:1995年,歐盟決定將歐洲單一貨幣定名爲歐元(euro),xx年元旦,歐元正式啓用

(2)意義:是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里程碑,有利歐洲經濟穩定發展;加強歐洲民衆認同感

(四)影響

1.符合歐洲整體利益和各國利益,有利歐洲經濟發展、和平與穩定

2.反映經濟區域化趨勢,改變世界格局,提高歐洲國際地位

二、美洲與亞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一)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asean)

1.發展歷程

(1)成立:1967年

(2)發展:1976年,東盟正式將政治合作列入聯盟合作範圍

(3)擴大:冷戰後,東盟區域化進程加快,“東盟意識”形成

(4)深化:xx年,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啓動

2.意義:促進東盟各國經濟發展和地區穩定,擴大在亞太地區乃至世界上的影響

(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

1.背景: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邁上新臺階,歐共體日益成熟,亞洲經濟區域化起步

2.時間:1994年

3.評價

意義:①美、加、墨之間取消貿易堡壘,公平競爭、合作,增加就業機會,經濟交流、互補

②實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弊端:美、加、墨經濟實力存在較大差距,造成墨西哥一些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倒閉

(三)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成立

1.背景:20世紀70—80年代,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區域化趨勢加強

2.時間:1989年

3.宗旨:①保持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促進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

②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

③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

4.特點:成員國差異性明顯、經濟結構互補性強

5.組織原則:相互尊重和平等、開放的地區主義、協商一致和自願、以漸進的方式實施目標

6.合作方式:“apec”方式

7.意義:亞太地區地位作用提高,在區域經濟合作和一體化發展中走出新路,創造新模式

第三部分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迅速發展

一、原因

1.新航路的開闢,開始經濟全球化過程

2.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生產技術更新和生產力提高,爲經濟全球化提供物質基礎和根本推動力

3.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爲經濟全球化提供基本技術手段

4.兩極格局結束爲經濟全球化消除障礙,許多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

二、表現:貿易全球化、生產全球化、貨幣交換和流動規模擴大,速度加快

三、意義

加強了國家間相互依存,有效地利用和配置資源,提高生產率,提供發展機會,豐富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

四、存在問題

1.以發達國家爲主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加大,發達國家處於優勢,發展中國家

經常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破壞發展中國家的自然環境,引發全球性生態危機,威脅人類生存

2.加劇世界經濟的投機性和風險性,加劇全球範圍內文明和價值觀的衝突

五、發展展望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這一歷史趨勢是無法改變的,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只要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對它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就能達到世界各國共同繁榮

2.全球化時代要求我們要有全球意識,承認不同民族擁有共同性,人類具有共同利益

3.在推進全球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多樣化,全球化和多樣化的協調統一,是時代發展的方向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能熟悉經濟全球化的原因,表現、影響、評價極其問題

(2)學生能熟悉世界貿易組織的歷史,宗旨、意義,中國入世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採取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的學習方法,通過設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學生自己歸納、分析等思維活動,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

(2)應用熱點讓學生學生討論、思考和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從史出發認識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2)樹立學生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信念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美蘇的“冷戰”對峙的措施及表現

難點:“冷戰”狀態下的美蘇關係及其對國際局勢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採訪歷史課代表

晚上洗頭用的是什麼牌子的洗髮水和香皂?——潘婷、舒膚佳(美國寶潔)

今天穿什麼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國的耐克

用什麼什麼牌子的手機?——諾基亞(芬蘭)

提問:通過採訪,同學們從課代表的身上看到什麼樣的經濟現象?

回答:經濟全球化

一、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思考】什麼是經濟全球化?(答略)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思考】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現代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學技術促進世界統一的生產體系和技術體系的使用,現代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和以國際互聯網作爲載體的操作方式,大大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加強了經濟活動的全球聯繫。

其次,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的推動。跨國公司作爲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日益成爲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成爲經濟全球化強有力的推動者。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學思之窗】,然後思考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第三,兩極格局的結束和全球範圍內對市場經濟的普遍認可。冷戰期間存在的兩個所謂的平行的市場,隨着冷戰的結束不復存在,市場經濟成爲全球通行的機制,也促使經濟全球化在冷戰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10月,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在聯合國致辭時說“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總之,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歷史趨勢。

3、【思考 探究】

材料一: 以波音公司爲例(課文的引言),提出問題: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國能否生產?波音公司爲什麼把某些零部件生產捨近求遠放在國外進行?

材料二:博帕爾事件發生於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bhopal)美國聯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設於博帕爾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藥廠發生氰化物異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泄漏事件。當時有二千多名博帕爾貧民區居民即時喪命,後來更有兩萬人死於這次災難,二十多世博帕爾居民因而永久殘廢,現時當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兒童夭折率,仍然因這些災難遠比其他印度城市爲高。該事件被認爲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之一

材料三:xx年12月,在法國尼斯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xx年4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召開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xx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開的歐盟峯會,xx年7月,在意大利熱那亞舉行的八國峯會,這些大型會議的會場外到處都是情緒激昂的反西方全球化的抗議人羣。一名反全球化示威者在熱那亞八國峯會的會場外被槍殺身亡後,法國總統希拉剋當時就說:“如果沒有什麼原因觸動他們的感情和思想,是不可能成千上萬的人跑到這裏來遊行示威的。無論對錯,肯定存在某種焦慮、某種困難。對此,我們不可以視而不見。”

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追問拓展:你如何看待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這種生產方法,如果在20世紀以前能否進行?爲什麼?

(2)關於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通過多媒體演示時事新聞中人們對經濟全球化問題的不同反映的圖片,圍繞“經濟全球化的利弊”,把學生分爲正反兩方,以辯論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4、【教師總結】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歸理,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並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強調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無法改變的歷史趨勢;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對經濟全球化因勢利導、趨利避害,促進世界共同繁榮。

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

1、【學生閱讀 思考】

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什麼?關貿總協定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起了怎樣的作用?又有哪些侷限性?

2、【學生閱讀 概括】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目的是什麼?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鑑於教材篇幅有限,教師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宗旨、職能、基本原則等方面進行了適當補充,並通過數據材料說明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作用。

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歷史情景】播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片斷:xx年11月10日晚18時39分,隨着wto第四屆部長會議主席卡邁斯手中的一聲木槌響,會議通過了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決定,13億中國人翹首以待的夢想瞬間化爲現實

2、【補充】中國入世的艱難歷程,老師介紹沈覺人、佟志廣、谷永江、龍永圖四位首席談判代表

3、【學生思考】結合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談一談中國爲什麼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世界和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教師通過“走向世界的海爾”和“美國對華彩電傾銷案”正反兩個事例的分析,使學生明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的對外貿易既面臨着良好的機遇,也面臨着更大的挑戰。我國企業要積極面對,沉着應戰,對內提高勞動生產率,對外熟悉世貿組織規則,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適應新的國際形勢。

四、小結: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來說是利大於弊,是最大的受益者,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歷史趨勢,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世外桃源”,任何國家不能現在都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建設。經濟全球化也爲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爲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良好機遇。

實踐證明,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與它所獲得的發展機會成正比。只有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才能正確主動獲得發展!

教學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特別是導入部分能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的興趣極高。其次,很多的設問存在太大的空泛,學生的思考的角度存在偏差。

在教學中,本課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討論、辯論、自由發言、設計靈活的課後調查活動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了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從課堂實施以及學生後續學習的情況來看,本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的原因在於大多能聯繫身邊的實例,容易接受及理解。

當然本設計仍存在着有待修正的地方,如多媒體手段的利用不夠充分,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還是有所欠缺等。假如以後有機會再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我會在這兩方面進一步完善。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篇四

第八單元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考點一、二】瞭解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及其主要內容、瞭解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945年,根據《佈雷頓森林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發展銀行(世界銀行)成立,以美元爲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了。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①宗旨:穩定國際貨幣體系。

②主要任務: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對在國際收支出現暫時困難的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

4、世界銀行的宗旨 ①初期:致力於戰後歐洲經濟的復興;

②後來爲成員國生產性投資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

【考點三】瞭解《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1、《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定:1947年在日內瓦簽署。

2、作用:客觀上創造了一個自由貿易的環境。

3、國際貨幣基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這三大經濟支柱,調整了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是世界經濟朝着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的反映。在此基礎上,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考點四】瞭解歐洲聯盟(eu)與北美自由貿易區

一、歐盟:(1)、歐洲聯盟

a、成立過程:①、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合併爲“歐洲共同體”

②、1993年底,歐洲12國,歐盟正式成立(性質:歐洲政治經濟共同體)

③、歐元的啓動: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問世。(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歐盟國家首批使用)

b、從 “歐洲共同體”到歐洲聯盟的發展趨勢:由單一的經濟組織向經濟政治集團過渡

c、影響:促進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的出現和進一步發展

二、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經濟集團。

【考點五】瞭解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⑴1991年中國加入;

⑵xx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

【考點六】瞭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

形成:前身是關貿總協定,1995年1月1日wto取代關貿總協定正式開始運作。xx年中國加入。

【考點七】理解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1、世貿組織的目的:實現全球範圍內的貿易自由化。

2、世貿組織的作用: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考點九】認識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

①新航路開闢,打破世界各地區間相對隔絕的狀態,爲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條件。

②兩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繫,促使世界市場迅速擴大,資本主義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開始朝着經濟全球化方向發展。

④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真正進入全球化時代。

2、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①世界科技革命爲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根本動力)。

②兩極格局的瓦解也爲全球化掃除了障礙。

3、本質: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篇五

第26課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課程標準】

瞭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課標解讀】

把握經濟全球化的原因、過程、影響與問題,瞭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同時注意把握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考試大綱】

經濟全球化

【知識梳理】

一、原因

1.            起了重要推動作用。生產力的迅速提高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推動力。

2.層出不窮的            和           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

3.          的結束爲其發展消除了障礙,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了             。

二、進程

1.開始:隨着           的開闢,世界貿易體系逐漸建立,開始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2.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領域的全球化大大加快,出現了嶄新的局面。

三、表現

1.市場的國際化:            迅速發展,範圍不斷增大,貿易額不斷增加。

2.生產的國際化:          日趨成熟,大型          數量增加。

3. 資本的全球化

四、影響

1.積極作用: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爲各國提供了更多的            ;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2.存在問題:

①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            進一步加大;擺在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護和發展自己的           。

②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加深,             的傳染性和破壞性空前增強。

③發展中國家           遭到嚴重破壞,並進一步引發全球性的            。威脅着人類的生存。

④經濟全球化也加劇了全球範圍內文明和價值觀的衝突,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力圖推廣西方的價值觀。

五、展望

1.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               的必然結果。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有利於世界和各國經濟的發展。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               以及              ,就能夠達到世界各國的共同繁榮。

【知識拓展】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1)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新航路的開闢啓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工業革命產生的強大動力使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二戰”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速度明顯加快,出現了嶄新的局面。

(2)經濟全球化的原因: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生產力迅速提高,這爲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動力;層出不窮的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爲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兩極格局的瓦解也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

(3)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範圍不斷擴大,貿易額不斷增加;國際分工日趨成熟,更加精細;大型跨國公司數量增加,成爲活躍在世界經濟中的主體。

(4)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各地的資源,爲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2.如何認識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和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其本質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擴張。發達國家憑藉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絕對優勢,成爲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從機遇上看,有利於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從不利方面看,由於發展中國家資金匱乏、債務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及技術水平的落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競爭中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着空前的壓力和挑戰。因此,在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制定合理對策,在積極參與中謀求發展。

【走進大學聯考】

例1.(xx年廣東文基,36)如果我們把經濟全球化看作是一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聯繫加強的過程,那麼下列論斷正確的是

a.經濟全球化是自新航路開闢以來就存在的現象

b.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了同樣的經濟發展結果

c.二戰後兩大陣營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經濟全球化

d.各國之間人口遷移的增多不是經濟全球化的標誌

解析:a從新航路的開闢開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聯繫開始增多,a項說法是正確的。發達國家憑藉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絕對優勢,成爲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所以“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了同樣的經濟發展結果” 的說法錯誤,兩極格局的瓦解也爲經濟全球化掃清了障礙,所以“二戰後兩大陣營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說法錯誤,各國之間人口遷移的增多是經濟全球化的標誌,b、c、d三項不符合題幹要求。

例2.(xx年重慶)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愈加緊密。推動這一趨勢發展的主要原因有①跨國公司發揮主要作用②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提高③冷戰以後局部衝突減少              ④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冷戰以後局部衝突減增多;國際經濟新秩序至今尚未建立。

例3.(上海,35)對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過程,西方學者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沃勒斯坦認爲:“15世紀末16世紀初,一個我們所說的歐洲世界經濟體產生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技巧和現代科學技術……使這個世界經濟體得以繁榮、增殖和擴展。”

弗蘭克寫道:“正如歷史學家所‘知道’的,歐洲人‘以歐洲爲中心組建了一個世界’。 ……人們甚至絲毫沒有想到,也許還有另一條相反的道路,也許是世界創造了歐洲。”

問題:(13分)

(1)兩位學者爭論的焦點是什麼?(2分)

(2)你持什麼觀點?請結合史實扼要闡述。(11分)

參考答案:

(1)經濟全球化是否以歐洲爲中心形成,或歐洲創造了世界,還是世界創造了歐洲。(2分)

(2)見下列要素與要點。持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給分,但本問不超過11分。

要素新航路開闢後 (1分); 工業革命後 (3分);第二次工業革命後 (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3分);兩極格局結束後 (1分)

“歐洲說”要點:

開始了世界範圍的聯繫;發達的西方和落後的東方;資本輸出加強經濟一體化;科技革命與經濟全球化的關係;全球化進程持續加速。

“世界說”要點:

加速了歐洲原始資本積累;爲歐洲提供了市場和原料;促進了歐洲經濟不斷繁榮;第三世界興起與經濟差異;經濟改革與區域經濟合作。

【課時訓練】

一、單選題

1.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原因是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②兩極格局的結束③現代通訊手段的發展④市場經濟體制的普遍確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確保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是

a.建立合理的政治經濟新秩序         b.消除世界的貧富差距

c.杜絕經濟危機的發生               d.共同解決生態危機

3.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是

a.生產力的迅速提高                  b.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的發展

c.兩極格局結束                      d.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4.下列哪項爲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

a.生產力的迅速提高                  b.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的發展

c.兩極格局結束                      d.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5.在經濟全球化面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

a.可以平等地享受風險和機遇 b.起着相同的推動作用

c.都主張實行貿易高度自由化         d.處於不同的受益地位

6.世界經濟發展使中國面臨嚴峻挑戰,其中不包括:

a.區域經濟集團化保護主義使中國面臨競爭

b.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中華民族經濟主要是制約

c.少數發達國家推行強權政治攻擊社會主義d.綜合國力競爭取決於科技力量的競爭

7.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主要是因爲

a.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b.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漸弱

c.世界形勢出現和平穩定局面             d.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縮小

8.瑞士雀巢公司把廠房建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廠。這反映了世界經濟發

展的什麼趨勢。

a.區域集團化    b.全球一體化    c.發達國家主導世界     d.瑞士經濟的發達

9.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是

a.美國         b.英國          c.發達國家            d.發展中國家

年初肯德基在早餐時段開始賣油條,一些漢堡店也開始迎合各地民衆口味而兼賣適合當地口味的食物,這些漢堡店還提供新式文化空間,供當地青年學生聊天、讀書、看報……。這些現象表明

a.全球化促進多種文化的交流         b.人們日益追求生活質量

c.外來文化開始向地方化發展         d.世界各地民族文化趨同

11.被稱爲“經濟聯合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構建了當今世界的多邊貿易體制。該體制的中心任務是

a.維護國家的和平和安全               b.促進知識經濟發展

c.減輕發展中國家的債務               d.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

12.《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說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從此登上政治大舞臺,那麼,30年後,……標誌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標誌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的事件是

a.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b.亞太經合組織首腦非正式會議在上海召開

c.中國成爲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d.中國在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中發揮重要作用

13.中國爲兌換開放市場的承諾而做出的持續努力不如貿易爭端更引人注目,中國歐盟商會執行總經理馬喬治形象地比喻說“一棵樹倒下的動靜,要比一片森林成長還要大。”馬喬治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是

a.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全球化經濟帶來的弊大於利

b.中國加入世界貿易對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利大於弊

c.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弊大於利

d.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利大於弊

14.把地理大發現作爲全球一體化開始標誌的最主要依據是

a.它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     b.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c.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擴展   d.激勵人們進一步探索大自然

15.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反全球化運動也開始出現。1999年世貿組織西雅圖會議期間,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後一些重大國際會議期間,都爆發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議活動。這反映了經濟全球化

a.不符合世界各國人民願望         b.是一把有利有弊的雙刃劍

c.不利於各國經濟長遠發展         d.是一種新殖民主義的形式

16.在經濟全球化中,各國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世界變得越來越小。這種感覺直接源於

a.各國之間經濟上的親密合作       b.交通和通訊技術的日新月異

c.各國生產和銷售都連成一體       d.東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響

17.“當美國人用1萬美元買下龐蒂克牌汽車時,300美元是給韓國配裝工人的,1750美元付給日本製造零件廠商,700美元給德國設計師,400美元付給廣告商….”

這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a.美國的汽車生產離不開其他發達國家  b.當今世界經濟呈現一體化、全球化的特徵c.韓國工人的工資比較高              d.美國汽車行業的利潤在下降

18.以下三幅圖所反映的現象,在當今世界許多城市中隨處可見。這種現象最能說明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b.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c.世界貿易走向制度化           d.經濟全球化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19.右邊是兩幅兒童照片對比,

你認爲要改變這種巨大反差,主

要應該採取的措施是

a.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b.倡導和平共處的萬隆精神

c.實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極化的世界格局                美國兒童                 非洲兒童

20.(廣東,25)關於經濟全球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進一步擴張

b. 經濟全球化給各國經濟提供了同等的發展機會

c. 經濟全球化催生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

d. 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趨勢

二、非選擇題

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圖一                                      圖二

圖一  xx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的農牧業條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種農產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場對美國、加拿大完全開放。1月31日,墨西哥農民舉行大規模示威(下圖),要求政府就協定中的農牧業條款展開重新談判。

—— 摘自新華網

圖二 xx年9月,西班牙發生不法分子焚燒華商鞋店事件(右圖)。有人打出標語:“把埃爾切(西班牙製鞋業中心)所有亞洲鞋子都趕出去。”

——摘自新浪網

(1)圖一和圖二反映的相同問題是什麼? (2分)

材料二 大衆汽車製造公司的新型車“polo”,雖然是在沃爾夫斯堡(德國城市)組裝的,但是幾乎有一半部件來自國外。……單是在德國汽車製造部門中,從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萬個工作崗位。

材料三  (德國)總理(科爾)說:“我們太貴了”,……有一個詞開始走紅:既得利益。……據說這些既得利益現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資、子女補貼費、對不當解僱的保護、失業救濟金、國家創造就業機會、每週5天工作制、每年30天法定休假,……1996年4月出臺的政府施政綱領使用了這樣的標題:《爲了增長和就業》。科爾和他的部長們現在開始剝奪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減各種社會福利和工資。……(這些政策的)核心理論之一是德國的社會福利國家變得愈來愈昂貴了,過多的公民……寧願領取社會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漢斯—彼得·馬丁    哈拉爾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

(2)依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德國總理科爾說“我們太貴了”的原因是什麼?其影響如何?爲此,當時德國政府打算採取什麼措施?(5分)

材料四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對此出現了以下兩種議論、看法。

看法一  “ … … 好在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已無新大陸可以發現。連南極冰層下的土地業已測量清楚,連大西洋中時隱時現的珊瑚島也已記錄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說法。東方人、西方人,不過是‘地球村’中的‘雞犬相聞’的村民而已。”

――(劉心武《獻給命運的紫羅蘭》)

看法二:見漫畫

(3)你贊同哪種看法?依據材料概括其觀點,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5 分)

22.(14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日本千葉市川崎鍊鐵廠將嚴重污染的鐵礦石廠轉移到菲律賓。這個事情在當時的日本被認爲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轉移到其他國家,不致危害本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稱,這是爲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賺取外匯和工人就業的機會。

——賴餘貴《污染轉移與生態殖民》

材料二  xx年12月,香港承辦世貿部長會議,全球幾千名反全球化人馬隨之紛紛殺到,用特區政府的話叫做“展現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說反全球化運動已經“全球化”(見下圖)。

材料三  xx年3月11日,博鰲論壇祕書長龍永圖在世界多維勒會議上表示,中國和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希望成爲全球化的替罪羊。(見下圖)

走向世界的澄海玩具         西班牙發生焚燒“中國製造”的鞋類事件

材料四  有人歡迎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他們認爲這是能夠帶來幸福的“餡餅”;有人反對全球化的到來,認爲這是一個“陷阱”。(見右上圖)

請回答: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的“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3分)

(2)你如何評價材料二中日益升溫的反全球化活動?(3分)

(3)你如何看待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4分)

(4)對全球化現象你有什麼認識?(4分)

第26課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 5  caabd 6―10 babca    11—15  dcbcb    16—20   bbdab

二、非選擇題

21.(1)問題:①世界經濟全球化道路曲折;②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不利地位。(2分)

(2)原因:德國工人的福利太高,使勞動力成本增加。(2分)

影響:造成德國的一些產業轉移到國外,使國內的失業問題嚴重。(2分)

措施:削減德國工人的福利。(1分)

(3)看法一:經濟全球化(或“地球村”的出現)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繫,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2 分)理由:有如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爲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3 分)

看法二:經濟全球化是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爲主導的,加速了其資本的擴張,使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利的地位。( 2 分)理由: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實力佔有優勢(或:具有資本技術優勢,控制着不合理的經濟秩序),往往是獲利者;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落後,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3分)

22. (14分)答案要點:

(1)這是一個典型的污染轉移事件。發達國家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把一些污染嚴重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引起了各國的關注。(3分,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2)反全球化運動是在全球化過程中一系列問題綜合引起的。但全球化的趨勢難以改變,人們只有更好的調節自身去融入全球化進程,理智的對待全球化帶來的問題。(3分)

(3)中國即有機遇又有挑戰。隨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及更多的參與國際商務,必然給中國的商品帶來巨大的市場和發展契機;(2分)但一些國家實施貿易保護政策,排斥中國商品,從而產生了各種貿易糾紛,因此我們要充分了解世界市場規則,提高產品競爭力,方能立於不敗之地。(2分,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4)全球化既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也不是危機四伏的“陷阱”。參與全球化的國際日益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帶來的高效、利潤和發展計劃(2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全球化過程中帶來的貧富差距擴大、環境等問題,必須引起注意,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經濟危機乃至社會動盪,引起全球經濟的衰退。(2分)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篇六

第24課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課標要求】

瞭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瞭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瞭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1. 知道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世界貿易組織(wto)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瞭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情況和影響;確立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和國際視野。

2.瞭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知道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樹立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重點難點】

重點:經濟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與作用;

難點: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三維目標】

【教材分析】

本課首先敘述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着重剖析了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同時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其後,教材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與發展來闡釋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總體趨勢。最後,教材將中國作爲經濟全球化視野下的個案,說明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本課應弄清以下問題:什麼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及其影響是什麼?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是什麼?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中國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關於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教材敘述比較理論化,建議教師儘量以案例爲載體,說明經濟全球化的“雙刃劍”作用,以方便學生的理解。鑑於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教師採用形式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蒐集、整理相關材料,在課堂內外進行交流、探討以作出分析和判斷,加深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

【知識結構】

【知識梳理】

(一)、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1)歷程:隨着         的開闢,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聯繫開始增多;工業革命後,

迅速擴大;二戰以來,        技術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

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世界各國各地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和

的強有力的推動;          瓦解掃清了障礙;

(2)評價:在加速世界就發展和繁榮的同時,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         ;            成爲最大的受益者;發展中國家處於    和     地位;。

(3)發展中國家的對策:應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謀求發展

思考探究

1、聯繫第二單元說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

新航路的開闢、殖民擴張     世界市場初具雛形(啓動)

工業革命    商品輸出  世界市場初步形成(開始)

第二次工業革命 資本輸出 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二戰後 資本新一輪擴張全球化時代 20世紀90年代(高潮)

2、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實質、表現、作用

(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

(1)背景:關貿總協定在解決爭斷時缺乏      的強制措施

(2)成立:目的:          ;      年成立。

(3)特點:      與       。

(4)宗旨:

(5)作用:

(1)           ;

(2)                 ;

(3)                             。

思考探究

世貿組織與關貿總協定的聯繫與區別:

a相同:世貿組織是在關貿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的,它們宗旨和基本原則基本相同

b不同:

(1)關貿總協定只是一個“臨時適用”的多邊貿易協定,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而世貿組織則是一個常設的、永久性存在的國際組織,是完全獨立的國際法人

(2)關貿總協定僅管轄部分貨物貿易,世貿組織將貨物、服務、知識產權融爲一體;

(3)關貿總協定的許多協議,缺乏強制措施;世貿組織成員必須接受世貿組織協定、協議

(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史實:中國入世的艱難歷程①1947年,中國參與簽定《         》,是創始員之一,後被中國臺灣當局非法佔據②1986年7月,中國正式提出恢復關貿總協定         地位的申請

③     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2)影響:機遇:對中國①            ②            ;

對世界③            ④            ;

挑戰:對我國弱勢產業帶來壓力和挑戰。啓示: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競爭能力。

【本課小結】     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經濟全球化    世貿組織的成立

中國加入wto

【當堂檢測】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圖是當今世界某一重要組織的標誌,以下關於該組織的提法不正確的是

a.該組織的前身是關貿總協定

年11月在北京中國正式加入該組織

c.中國加入該組織有利於國際經濟合作

d.該組織的成立有利於經濟全球化

2.如果我們把經濟全球化看作是一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聯繫加強的過程,那麼下列論斷正確的是

a.經濟全球化是自新航路開闢以來就存在的現象

b.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了同樣的經濟發展結果

c.二戰後兩大陣營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經濟全球化

d.各國之間人口遷移的增多不是經濟全球化的標誌

3.對於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過程,西方學者中有人認爲:“正如歷史學家所知道的、歐洲人以歐洲爲中心組建了一個世界,……人們甚至絲毫沒有想到,也許還有另一條相反的道路,也許是世界創造了歐洲。”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可以依據的史實是

a.工業革命後世界爲歐洲提供了市場和原料 b.歐洲的一體化加速了世界的全球化進程

c.新航路的開闢打破了世界的孤立狀態      d.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歐洲資本輸出的加強

4.“一種噴氣飛機在美國華盛頓州和日本設計,在西雅圖裝配,尾椎來自加拿大,特殊的機尾部分來自中國和意大利,引擎來自英國。”由這段資料,我們不能得出哪一結論?

a.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加強        b.國際分工正在往縱深發展

c.中國已經成爲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國之一 d.資本、商品和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更加自由流動

5.有史學家認爲,新航路開闢以來,以西方爲主導的世界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這裏“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紛爭加劇   b.軍事對抗升級   c.文化差異加大  d.貧富差距拉大

6.閱讀“戰後世界關稅和貿易發展趨勢圖”,圖中關稅與貿易發展變化的趨勢可以反映出

a.佈雷頓森林體系形成      b.世界貿易總額持續增長

c.各國關稅壁壘森嚴        d.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7. xx年12月,中國聯想集團以1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ibm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提9月,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着手收購中國品牌飲料匯源果汁。在全球化不斷加快的背景下,這些現象的出現不能說明:

a.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b.資本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流動

c.併購是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d.現代企業通過併購擴張市場

8. 20世紀末,導致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包括

①國際格局的變化②科技革命的發展③跨國公司的推動④各種區域性經濟組織的活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9.在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下,世界金融市場劇烈動盪。xx年10月的第二週,美國股市經歷了連日下跌勢頭。同時,歐洲、亞太地區股市都反應強烈,股指連連下跌。這一現象主要說明了

a.美國是當今世界真正的經濟霸主      b.世界經濟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

c.世界各國、各地區聯繫日益密切      d.世界各國人民都熱衷於股票投資

d級  10.現代化指的是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大轉變,其核心之一是經濟上的工業化。世界各國在向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具有自己的特點,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

①中國的現代化開端於洋務運動,經歷了由重工業到輕工業、由軍需到民用、由國營到民營的發展過程②日本實現近代化的進程中,國家的扶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③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在前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④英法美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爲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aacd dadbd

11.材料一 18xx年~1880年世界貿易總額增長情況表:(單位:10億美元)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

金額 1.4 2.4 7.2 14.7

——引自夏誠著《近代世界整體觀》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歷史發展趨勢?試分析其出現的物質技術條件。

材料二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鄭永年指出:所謂的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在一個國家內部,白己的國家制度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就很難成爲一個大國,即使成爲一個大國,也是不可能持續的。 …… 環顧當時的世界,法國正處於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纔剛剛坐了44 年。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兩個世紀裏,它將傲視全球。          -一《 大國崛起 》之“走向現代(英國)”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18世紀的英國是如何“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的?

材料三

圖一 麥道飛機在美國以外的零件供應地分佈     圖二 漫畫《資本的跨國運動》

材料四  目前,世界貿易總額約佔世界年gdp總額的1/4左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增長率大大高於世界經濟增長率。20世紀90年代,世界貿易額平均每年增長6%;xx年,增長速度達到12.5%。

(3)世界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爲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據材料三、四分析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材料五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後期經濟全球化剛剛起步之時,中國開始……;上個世紀90年代初經濟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時,中國……;本世紀初經濟全球化加速擴張之時,中國……。在近三十年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中國踩着歷史的節奏,每一步都沒有落空。

(4)結合史實說明,近30多年來,中國是怎樣踩着這三個歷史節奏,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的?

(5)從以上我們可以總結出哪些認識?

答案要點:(1)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工業革命推動了新式交通工具(蒸汽機車、輪船)和通訊手段的出現,把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聯結在一起。

(2)英國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憲制得到確立和完善,爲工業革命的首先在英國發生創造了政治前提。率先開始工業革命,成爲世界工廠。

(3)生產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

(4)三個節奏:①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策;③xx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5)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切從符合中國國情的實際出發);順應世界潮流,抓住發展機遇。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篇七

第八單元  當代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課程標準要求

(1)以“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爲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爲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2)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爲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3)瞭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瞭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4)瞭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教材結構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本專題開設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了解二戰以來世界經濟發展情況,認識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走勢。二戰以來,隨着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爲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及不斷地深入發展,市場經濟制度在全球範圍得到普遍認可和接受,國際金融和跨國公司的不斷髮展,世界經濟日益成爲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經濟全球化成爲一種不可逆轉的經濟發展趨勢。在這一大背景,作爲一長期受外國殖民者凌辱和欺壓、底子薄、工業基礎薄弱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面臨着一個何處去的問題。閉關鎖國,必然是回到落後捱打的局面;對外開放,則面臨着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結合當今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面向世界,走向經濟全球化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是歷史發展不可迴避的潮流。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在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接受發達國家資本的新的一輪擴張的同時,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制定適合本國經濟發展的策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學習中求發展。同時教育學生應積極同國際接軌,採取魯迅先生所倡導的“揚棄”方式,真正爲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富強,尋找一條適合中國的經濟發展之路。

教材內容分析

本專題應把握一箇中心,兩個基本內容。一箇中心是指經濟全球化這個世界經濟總的發展態勢。在當前的條件下,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發展潮流。從以美國爲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與崩潰,到資本主義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從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趨勢,到世界貿易組織的不斷髮展壯大,無不昭示着經濟全球化的事實。當今的世界經濟,觸一發而動千鈞,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兩個基本內容之一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爲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正確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打垮了德、日、意三個戰前的強國,嚴重削弱了英、法兩個多年的世界大國。唯獨美國在戰爭中沒有受到多大損害,相反,經濟、軍事實力急劇膨脹。憑藉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二戰後美國通過一系列國際運作,建立了以美元爲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確立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以美國爲核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確立,儘管美國主觀上是出於本國經濟利益的考慮,但客觀上卻起到理順了戰後的國際間的金融和貿易問題,是推動世界經濟走向聯合的重要一環,爲經濟全球化奠定初步基礎。

另一個重要內容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和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中國。世界經濟全球化主要體現在世界貿易組織的不斷擴大、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以及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繫的不斷加強。老師們在處理這一部分內容時,可結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的召開、歐元的一體化等時事內容給學生講解。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中國作爲經濟全球化視野下的個案,其用意在於,一是作爲中國公民,明白全球化形勢下中國的境況和地位;二是通過分析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產生的機遇和挑戰,尋找適合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當然,在掌握主體內容之前,教師首先還要讓學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主要是美國建立了以它爲首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經濟體系由於意識形態的鬥爭而相互隔絕。第二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到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時期,世界經濟格局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區域集團化也是經濟格局多極化的一個表現。第三個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主要是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兩極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也有利於國際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健康發展。

教材難點分析

1.經濟全球化與區域集團化的聯繫和區別。

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由於世貿組織成員較多,而在發展水平上卻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因此,經濟自由化的進程不可能同步推進,這時,一些區域性的經濟組織便應運而生了。經濟區域化對經濟全球化有促進和阻礙的雙重作用。一方面,區域經濟集團都存在一定的保護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時間內對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有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迅速發展,又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因爲,區域經濟組織的出現,使世界社會生產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各區域經濟組織通過談判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跳出狹小的圈子,使各國經濟逐步參與並融入世界經濟關係中,從而推動了世界範圍內經濟的進一步聯繫和融合。經濟區域化是最終實現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途徑和步驟,經濟全球化則是經濟區域化的最後歸宿。

2.準確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利弊與列強在帝國主義階段對全球(含中國)的經濟侵略問題。

經濟全球化的利弊與列強在帝國主義階段對全球(含中國)的經濟侵略的準確理解,是本單元的又一難點問題。既然近代列強的資本輸出屬於侵略的範疇,那麼,在當前條件下,發展中國家爲什麼又能接受發達國家的侵略的事實呢?這就涉及到經濟全球化的雙刃劍作用問題。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市場機制等方面佔有明顯優勢,而經濟全球化又是在西方發展模式推動下發展的,因此,當前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具有明顯的資本主義特徵,從而使全球化所創造的財富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導致全球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擴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部分國家的主權,威脅這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穩定。但總體而言,經濟全球化一方面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實現最佳的配置,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傳播新技術和提高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當前關於經濟全球化問題的爭論的焦點是,全球化是爲少數富人服務,還是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服務。從目前來看,經濟全球化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機遇和風險是不對等的,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要想消除經濟全球化的弊端,一方面,通過積極參與,爭取在全球化進程中維護自身的權利,改革現行的不合理遊戲規則,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另一方面,還應通過制定適合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充分運用當前科技革命成果,實現本國經濟發展的現代化。

重點問題闡述

1.佈雷頓森林體系是如何確立的?

二戰後,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由於傳統經濟重心——英國屢遭重創,美國卻借兩次世界大戰之機,特別是遠離戰火的有利條件,迅速發展本國經濟,實力日益膨脹。在這種背景下,爲了維護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別提出了“凱恩斯計劃”和“懷特計劃”。但迫於美國強大的國力,英國基本上接受了美國的方案。根據美國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蘇、中等44國通過了《佈雷頓森林協定》。1945年1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成立,並分別於1947年3月、1946年6月開始營業。在兩大機構中,美國擁有決定性的控制權,一個以美元爲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了,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

2.以美國爲主導的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基本內容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基本內容主要是指在國際經濟生活中國與國之間關於貨幣、貿易、市場等方面的國際規則的制定和確立。根據“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基本原則,確立了以美國爲主導的世界貨幣金融體系;通過1947年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形成了以美國爲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3.以美國爲主導的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影響

以美國爲主導的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影響,應該辯證地去看待。從積極影響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使國際貨幣金融關係有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暫時結束金融領域的混亂局面,維持戰後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2)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各國間的貿易,加強了國際貿易和國際合作;(3)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促進各國經濟向前發展;(4)固定匯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於匯率波動而引起的動盪,有利於世界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資本的流動,爲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一句話,建立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三大支柱基礎之上的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趨勢,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向着體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從消極影響的角度來看,由於美國和美元在戰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特權和支配地位,一方面,美國憑藉強大的科技和資本優勢,在全球範圍內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新一輪資本的擴張,加大了南北經濟發展的差距;另一方面,憑藉在國際金融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美國壟斷組織增發美元代替黃金,作爲輸出資本,購買外國貨物、企業以及支付海外駐軍的龐大費用,同時使黃金大批流入美國,增強了美國稱霸世界的實力。

4.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

冷戰結束後,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關係中經濟因素迅速上升;各國之間圍繞綜合國力的較量日趨激烈;國際經貿領域的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擡頭。於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了走經濟區域化的道路,到20世紀90年代,形成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這說明,在共同的機遇和利益的驅動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願趨同,但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組成區域性經濟集團非但具有可能,而且還具有相當的內在動力。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各方均有所得和有所失,但總體上看利大於弊。

5.什麼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就是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流動,實現優化配置,併爲此而逐步削減各種障礙和壁壘。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徵是:生產全球化、資本全球化、市場全球化。經濟區域化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的聯合圖強的戰略,它依仗集團的力量以促進和維護本國戰略利益,增強綜合國力和區域內參與競爭的能力,從而抵禦來自區域外的競爭。

6.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原因:其一,市場機制的廣泛建立,爲經濟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其二,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其三,國際金融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催化劑。其四,跨國公司蓬勃發展,成爲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素。其五,冷戰的結束爲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其六,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加強,成爲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存在問題:由於發達國家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具有優勢,影響和左右着國際經濟“遊戲規則”的制定,從總體上看,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處於相對劣勢,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挑戰和壓力增大;二是經濟運行風險提高;三是最不發達國家有可能被邊緣化。最終加大南北貧富差距,增加國際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

7. 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機遇:有利於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分工,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並在平等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有利於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脫別人制定規則而中國被動接受的不利狀況,從而維護合法權益;有利於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將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挑戰: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弱勢產業帶來壓力和嚴峻的挑戰。隨着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關稅的大幅度減讓,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有可能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免不了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