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精彩多篇】

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精彩多篇】

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 篇一

在瞭解國中生學習歷史的學習現狀後,發現國中歷史教學存在很多不足:教師教學常常以教師爲中心;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不大教材內容不能引起學生共鳴等。導致了歷史教學出現嚴重的滯後問題。探討了國中歷史探究性學習是如何改善這些教學不足,並且反思教學方式,實踐探究性學習。

傳統的國中歷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教學要求,爲了保障國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教師應當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採用豐富的教學手段,而探究性學習就是一種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一、國中生歷史探究性學習的實踐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兒童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時形成認識自然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培養探究實際的積極態度。探究性學習不再是學生圍繞着教師,而是教師以學生爲中心進行教學。學生和教師一起探索歷史,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同時教師做好引導的工作,設置探索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主探索、發揮個性,積極地投入到歷史教學探究活動中。

2.探究學習,深入故事,產生共鳴

一段歷史被教師當作講故事一樣講出來,學生是很難有共鳴的。沒有親身體會,哪來的情感共鳴?所以情感共鳴是歷史教學成功的關鍵。而探究學習,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好似身臨其中,教師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歷史原因,自己探究歷史過程,從而瞭解歷史真相,情感體驗讓學生產生共鳴,也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國中歷史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反思

1.探究性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相結合

國中歷史教學採取探究性學習的確提高了教學的質量,也提高了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可是,在教學實踐中仍有一些問題值得反思。也只有不斷地反思、總結,教學質量纔會越來越好,學生的積極性纔會越來越高。歷史探究性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可以讓學生爲自己的學習負責,這是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方面,可是歷史不同於其他科目,充滿着無窮的奧妙。歷史是一門比較死板的科目,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所以接受式的學習不可沒有。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探究性學習,那樣很容易出現對歷史的質疑或者是不接受的現象。我們只有把探究性學習與接受式學習共同結合,滿足歷史這門科目的特點,纔會讓歷史教學最優化。但不管是哪種教學方式,學生的主動性不可少。

2.堅持歷史探究性學習,優化教學質量

好的東西就值得推崇,好的教學方式就值得堅持。探究性學習的普及讓學生對歷史學習更有興趣,讓教師的教學也更有樂趣。但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實踐,不斷地反思總結,優化歷史教學質量。歷史探究性學習已經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教師和學生也都體會到了其中的益處,相信只要不斷地堅持探究,豐富課堂內容,定能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提高教學質量。持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會導致培育出什麼樣的人的結果。歷史探究性學習是原有歷史教學模式的突破,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推進歷史教學改革的一大法寶。歷史教師必須轉變舊的教學理念,踏踏實實地把歷史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貫穿於歷史課堂的始終,培養出更多有創新精神、探究精神的學生。

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 篇二

1.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點

1.1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教師態度的轉變。探究性學習的關鍵離不開教師態度的轉變,只有教師教學態度和教學思想的轉變才能引導學生朝着積極方向發展,所以探究性學習是對教師態度和角色轉變的一大挑戰。教師需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同時與學生站在同一平臺上共同探討研究。

1.2學生髮揮主導作用。探究性學習需要的是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所以可以開展一些生物實驗,以實驗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自行設計研究課題,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通過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積極搜索資料,並嘗試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置身其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1.3以問題爲中心。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學生的思路隨問題而展開,進而讓學生產生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積極進入學習活動,並發表不同觀點。

1.4合作共贏。所謂探討,即學生的探究和討論,探討性學習離不開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需要彼此交流,合理分工,揚長避短,從而在解決問題的方案上達成共識,使小組成員之間增強凝聚力,互幫互助,增長經驗,共同提升。

2.探究性學習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探究性學習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着顯著作用,但怎樣在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纔是重點。筆者結合新課標及自身教學體會,得出如下策略。

2.1平等互利。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由於其本身具有探究性、開放性和拓展性等特點,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角色,與學生站在同一平臺上平等交流,讓學生拓展思維思考問題。切勿用教師的“權威性”影響和禁錮學生的思維。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方能真正參與其中,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用忌諱答案的正確與否,讓學生獲得知識,同時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2循循善誘,巧設問。提出問題是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問題的吸引力和巧妙度對學生的探索慾望、好奇程度和專注度都有極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充分備課,還需要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大家思考問題,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喜歡學習、享受思考、樂於挑戰,產生學習興趣。

2.3善用實驗。國中生物教學可以儘量多應用實驗教學。改善實驗條件,積極拓展課外實驗。實驗教學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開展部分課外實驗,並讓學生組隊,自主設計實驗,制訂方案,研究探討問題。通過做實驗,觀察現象,讓學生髮現問題。實驗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學習的印象,同時還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讓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轉變爲活生生的實例,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3.結語

總之,探究式學習是對傳統學習模式的一大挑戰,探究性學習需要一步一步來。儘管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困難,但教學中遇到困難是常有的事,我們要直面困難,不斷提升自己,進一步研究,找到最恰當可行的方法。

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 篇三

作爲一門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地理在學校教育課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動力之一。本文分析了探究式學習模式的主要特徵和優勢,闡述了探究性學習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策略,以期能對提高國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有所幫助。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教師隊伍也在不斷地成長、壯大,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採用先進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成爲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因此,探究式教學模式逐漸被運用到國中地理教學中來,以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一、探究式學習模式的主要特徵和優勢

(一)探究式學習的主要特徵

探究式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問題性。問題是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基礎,只有通過提問,才能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理解和掌握教學知識。

(2)實踐性。在實施探究式學習時,教師佔據着主導的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質疑、分析、判斷等活動,瞭解教學內容,掌握有關的知識和正確的結論,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單純地講授知識和結論,而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後理解、掌握結論。

(3)開放性。探究式學習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營造出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散思維,尋找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探究式學習的優勢

傳統的學習方式以教師的教爲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探究式學習具有傳統學習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具體而言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1)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有關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2)能營造輕鬆的教學環境。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相互討論或者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活躍了教學氛圍。

(3)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探究式學習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探究性學習在國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積極鼓勵學生提問

問題是實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因而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提問,以確保探究式學習的有效開展。國中地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適當地予以分析和指導,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具體的地理教學活動中,國中地理教師應該根據地理教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並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精心設計問題,以確保問題的可操作性。例如,自然環境中的許多因素是互相聯繫的,它們都是由陽光、空氣、水、泥土、岩石、礦物質等自然因素組成的,而其中一個因素的變化,則會給其他的相關因素帶來一定的影響,因而地理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着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因此教師應該認清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充分發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例如,在講授“分區地理”時,國中地理教師可以結合西部大開發,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地理學角度分析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人口、交通、經濟水平等,促使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的地理知識,綜合全面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營造輕鬆的教學環境

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到水能時,國中地理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我國的地勢特點和降雨規律出發,分析水能分佈的特點和原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四)合理佈置課後作業

及時複習課堂教學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國中地理教師應該合理佈置課後作業,以鞏固學生的知識。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分層次佈置地理作業,以增強教學效果。總之,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因此地理教師應該積極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採用先進的探究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 篇四

班會主題:

探究高中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設計背景:

高二學生面臨的升學壓力加大,壓力不僅來自社會、學校、父母,更重要的是來自學生自己。進入高中兩年來,很多學生感覺自己很努力,很忙亂,但是學習效果不理想,考試之後很焦慮,又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調整狀態,陷入惡性循環。通過這次主題班會,給同學以啓發,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活動目的:

1、交流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2、讓學生認識到交流和合作在成長中所起的作用。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4、提供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

活動方案

1、有關“學習習慣”的問卷調查及統計。

2、每位同學反思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製作多媒體課件等。

一、活動形式小品、知識問答、演講等。

二、活動過程導入:

什麼是好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來自於好的學習習慣,適合自己特點的纔是最好的。只要自己受用,能用它解決問題,習有所得,就是好方法。方法是教給的嗎?方法不應當是由老師灌輸給學生,而應當是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個體特徵,通過實踐,在不斷的摸索中總結而來。它應當從學習中來,而最終又回到學習中去。

1、展示問卷調查結果。

2、宣佈主題班會開始。

小品:王珂 和王冰心的小品帶出語文學習方法的交流。

3、英語學習方法交流。

4、數學學習方法交流。

5、地理學科學習方法交流。其他學科學習方法交流。介紹名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建議其他學生的一些學習方法交流。

三、班主任小結

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學習任何知識,都必須注重雙基,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紮紮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騖遠。學習必須勤于思考,肯於動腦。中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個學習期間要特別注意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種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現象。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爲什麼,一個問題可以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學習必須一絲不苟。學習切忌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這就要求我們對解題中的每一個步驟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每一個步驟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馬馬虎虎。學習必須善於總結。總結很重要,俗話說:溫故而知新。經常總結還可以幫助你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知識框架。學習必須持之以恆。學習不能只憑熱情,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是不會成功的。因此,最好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常常自我監督,嚴格要求。隨着信息量激增,知識面的迅速擴展,學習方法比單純的知識顯得更爲重要。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學會如何學習知識。科學的方法是點金術,是通向成功的橋樑。學習的方法很多,小竅門也不少,這要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方,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揮自己的優勢,摸索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

四、效果和反思方案構想:

經過與班裏的中隊幹部以及 班主任 老師的討論,我們打算以學習方法的調查問卷分析出我班同學在學習方法和習慣上的缺陷,以此引出這次的主題班會。整個主題班會也以同學情景模擬平時的學習情況爲主,通過兩位同學的一天學習生活爲主線,配合在語文、數學、英語和綜合學科中比較出色的同學的學習方法交流,以小品形式穿插與主題班會的過程中,告訴同學們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然後,讓同學們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介紹名人的學習方法。

最後,由班主任老師進行總結。準備過程:首先,我們在主題班會開展之前,做了一份“學習方法調查問卷”,讓全班同學參與這個調查,然後分析所出現的問題作總結。有了構想之後,我們便根據主題班會的大致輪廓製作了幻燈片初稿。我們讓大家選出了在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上比較優秀的同學,請他們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並排練成小品。我們又在班級裏面選出了兩位同學,在主題班會上模擬他們平時學習生活中的表現。需要表演的同學全都請好了,我們就可以寫主題班會的串聯詞了。一切就緒,我們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排練。反省此次主題班會是非常成功的,不僅讓所有學生正視和重視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也給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同學通過小品表演鍛鍊了他們的膽量,發現了自己多才多藝的才能,樹立了信心。

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 篇五

自主探究、小組互動學習是以小組爲基本單位,教師以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師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引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慾望,以學習小組成績爲主要評價標準,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國小生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各種思維能力日趨成熟,有強烈的求知慾,敢於提出問題、大膽猜想、標新立異。自主探究、小組互動學習較好地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學習理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用較爲科學的方式獲取知識,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每名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一、小組合作是自主探究學習的基本要素之一

小組合作研究與實踐在其準備階段特別要注意:一是均衡分組。努力營造小組間競爭的氛圍,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小組活動以辯論會形式爲主,對其各項成績進行比較,以調動各小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合作競爭的意識。

二是重視小組建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教師要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基礎上,根據他們好動、好奇、好學、好問的探究心理,及時把新問題呈現出來,使學生把對新知識的學習、探究當作一種自我需要。三是傳授必要的合作技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集體合作的潛在力量,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覺、主動地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與他人合作的基本技巧,把學生從抽象、被動的數學課堂中解放出來。同時還要讓他們體驗到合作技巧的重要性,把合作技巧內化成一種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慾望

創設問題情境是討論最關鍵的因素,是實施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小組互動的前提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應在學生原有認知和本節學習內容結構之間建立一種不協調、不平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引導他們學會思考。設計的問題要根據教學大綱,緊密結合教材及學生的特點,要難易適中,由簡單到複雜、由抽象到具體。設計問題要讓學生積極參與,由師生共同完成,至少由師生共同設計一部分且力爭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讓探究學習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學習、發展自我的過程,激發他們探究好學的慾望。例如,在講授“小數的性質”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板書5、50、500後,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誰能加上適當的數學單位,並且用等號把這三個數量連接起來?”學生感到非常新奇,500總比50、5大,怎能用“=”連起來呢?仔細思考、討論和交流後,有的學生說:“我想把它們分別加上元、角、分,也就是5元=50角=500分”。有的學生說:“我覺得也可以分別加上米、分米、釐米,也就是5米=50分米=500釐米”。這時,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教師接着問:“誰能用同一個數學單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來?”學生一聽,思維更加活躍,紛紛舉手,爭先恐後地說:“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教師這時指着板書說:“像5、5.0、5.00這樣的數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如果相等,爲什麼相等呢?”這樣創設問題情境,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不僅對新知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還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起對新知的探究慾望。

三、給足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學生獨立探究是指根據問題設計的內容和範圍,由個人進行學習與探究,對本節課的知識有初步瞭解,獲得親身的學習體驗。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在黑板板書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等。在數學教學中難免會產生諸多疑難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究,把產生的疑問作爲探究的對象。學生通過查找相關的資料、與他人交流、開展動手實踐等形式,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領悟學習方法的有效性。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自我表現過程中去感悟並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圖形的拼組”時,先讓每名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學具擺一擺、拼一拼,在每名學生不同擺拼的基礎上,小組同學再交流擺拼的方法和技巧,發揮學習小組的優勢。整體拼擺活動伴隨着說(用了多少種學具)、比(哪一組合作好,比哪個組拼的圖形多、拼的圖形美)、幫(組內相互協作、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等環節,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體驗自主探究學習的整個過程,收穫自主學習的成果和樂趣。

四、參與合作交流,提高學生探究效率

合作交流是在每一名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與小組成員交流內心想法,達成共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大膽猜想,吐露內心想法,在學生之間形成資源互補的優勢,共同提高,達到解決問題的最終目標。例如,在講授“圓的周長”時,爲了探究圓的周長到底與什麼有關係?有什麼樣的關係?可以預設教學過程(課前讓4個學習小組準備好直徑分別是1cm、2cm、4cm、6cm的圓形紙片:首先,小組成員相互合作,測一測圓的周長是多少cm?其次,課前設計好表格,同桌合作測一測每個圓的直徑,邊測量邊在表格裏填好相應數據。再次,讓學生獨立觀察表格並認真思考,然後小組或前後桌之間研究、討論,每一個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係呢?有什麼樣的關係?再試着用計算器計算一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各是多少?最後,全體同學再算一算直徑是5cm的圓,周長是多少cm?像這樣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使學生從不會到會,從被動到主動,從不懂到懂。他們的思維得到相互啓發和訓練,養成敢於否定、敢於爭議、善於質疑、樂於探究的積極態度。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高自己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實踐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樂趣。

五、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拓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渠道

古希臘生物學家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智慧感悟,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已悄然進入學校課堂,對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帶來挑戰和衝擊,在教學中注意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顯得尤爲重要。應用現代技術會讓學習變得更加輕鬆、有趣,使學生變得樂學、會學。要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積極引導學生藉助科技媒體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異地交流和資源共享的功能,突破狹小的生活和思維空間,提高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獲得不同的思維方式,擴展視野,拓寬思維,讓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成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主要途徑和手段。

六、梳理彙總信息,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研究,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由於問題設計反映的知識點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不便於記憶,僅靠學生的總結和集體交流也是很不完整的。因此,教師有必要結合問題設計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重點以及容易被混淆的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各小組也要推選代表梳理本組彙總的信息,介紹學習結果與研討方法。通過師生總結,學生對問題的設計有了整體性的認識,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全面掌握了本節知識、正確理解其價值。教師不要總用同一種教學方法或形式,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本節內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地說,梳理彙總信息可以由學生自己獨立進行,也可以由小組討論交流完成,還可以在教師的引導和提示下完成。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用多種方法。如:多種形式的板書、對比列表,這都可以讓學生在頭腦裏對知識留下深深的記憶,有利於對知識的梳理和彙總。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反思的步驟與方法,梳理、引導他們總結所掌握的知識點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繫,使本節課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鏈,切實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七、激勵評價,提高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

課堂上教師採用積極的評價,不但能增強和調動學生參與學習交流的飽滿情緒,更能使其不斷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合理運用學生之間的自評與互評,對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內在動力會有非常好的效果。評價大致可以分爲: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三種。個人評價利於培養個體創新精神,小組集體評價利於培養集體合作精神,教師評價不但對學生的進步具有激勵作用,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成爲他們前進的動力,更能滿足其精神需求,增加榮譽感、自豪感,促使學生髮揚優點,克服不足。行爲表現、參與度、積極性這些都可以作爲小組合作的評價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態度、情感、能力的變化等等,也可以納入小組合作的內容進行評價。積極的評價有利於激勵學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鼓掌祝賀、口頭表揚、手勢稱讚、小組榮獲集體榮譽稱號等。通過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使學生知道什麼行爲是能得到認可和欣賞的,激發學生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的內在潛能,開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推動他們樂意爲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發奮努力,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合作意識,提高探究的積極性。自主探究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學習形式,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其價值不在於學生獲得多大的創新成果,而是在於學生獲得獨立思考、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的態度傾向和意味,它符合課改發展的必然趨勢,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新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 篇六

一、如何在農村國中更好得實施探究性學習

首先,要針對農村國中歷史老師配備不齊,教者觀念相對落後的現狀,加強教師業務學習。如開展學科基地教研活動,每所學校派一名或多名老師參加。通過學習,使農村國中歷史老師有機會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密切關注歷史學科的發展趨勢和當前歷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儘可能多的學習和了解其他學科的理論和實際知識,如科技、經濟、信息技術等,主動地實現學科間知識的自然交叉和綜合,成爲複合型教師。對其他專業兼授歷史的老師也進行教學指導,讓他們成爲探究性學習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實現由“傳承型”向“創新型”的轉變,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其次,要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和研究的源泉。保持持續的探究興趣是一個人在學生時代乃至長大成人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所創新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教師有責任努力保持和發展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我們可以用特定的歷史情境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了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使學生身心始終處於最佳狀態,思維活躍,興趣盎然。譬如,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很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或者重大的歷史事件,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對它們的歷史評價卻褒貶不一。我們可以把對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評價作爲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根據現有的條件蒐集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再次,要結合農村國中歷史教學實際、深入研究,創新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培養他們初步形成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探究性學習的心理品質。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老師以問題爲契機,認真備課,熟透教材,設計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和誘惑力的問題,使之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學生帶着問題自學教材,在自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發現並提出問題,產生質疑。這樣學生注意力全部指向並集中於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實現了學生注意力由被動轉化爲主動這一飛躍,這有利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二是啓發學生分析問題,老師設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能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思維過程來理解知識,鼓勵每一個學生各抒己見。三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是探究學習的關鍵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分析,有了基本的解答方案,經過師生共同探討,促使學生自己對本節內容進行概括總結,形成知識網絡,使他們的能力和認識得到提高和昇華。

二、總結

在農村國中更好地實施探究性學習,必須在提高老師業務水平和能力的前提下,設法激發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再結合課程內容,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使一般的學生能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也爲學有餘力的、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的機會。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探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