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探究式教學方案(新版多篇)

探究式教學方案(新版多篇)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 篇一

一、創設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應該改變傳統直接暴露式的設計方式,從熟悉的生活中發現問題,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讓學生始終保持一種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識。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情境創設要具備可行性,適應高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第二,情境的創設應該具備直觀性,爲高中學生提供全面直觀的材料,用具體、直觀的方法進行探究;第三,清靜的創造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學習背景和能力接受水平,儘量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研究中來;第四,情境的創設應該具有探究性和挑戰性特點,情境中應該充滿問題性,同時問題也要有一定的障礙,學生通過認知努力獲取知識和經驗。教師要不失時機爲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思維環境。

二、緊扣主題,鼓勵學生提出探究問題

新教材爲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教師應該利用這些空間,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並且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整個教學過程中,目標問題化、過程探討化、問題設疑化,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不斷學習填充空白。學習數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思考,學生解題的過程就是思維展示的過程。教師在講解例題時,應該有意識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系統化認識,培養學生理性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主題性題目的提出,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生的探究性能力。

三、強化合作,推進民主探究式學習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處於一種自由的狀態,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個人探究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的協商和討論,對於各小組不同的觀點進行修正、完善和深化,強化對問題的瞭解,形成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的整體氛圍。例如,教學中,可以採取合作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組,對某個問題進行合作討論。在學習《函數奇偶性》章節內容的時候,任課教師通過創設兩個題目讓小組進行討論:題目1:請列舉哪些是偶函數、奇函數,哪些既是偶函數又是奇函數?題目2:你們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證明你所給出的答案是正確的?通過小組討論,同學們積極回答問題,提出了各自認爲的正確觀點,例如:偶函數滿足y=x2……奇函數滿足y=2x……。通過同學們的踊躍回答,對課堂內容有了一個較爲清晰的認識,然後任課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真正做到小組之間的優勢互補,強化對課程內容的探究。

四、突出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交流

知識是方法的載體,學生通過學習數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課改環境下,教師應該勇於把問題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直入主題,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解題思路,然後步步深入,幫助學生形成質疑精神,引導學生通過多個角度進行思考,舉一反三,領悟數學應用價值從特殊到一般,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學生除了要自我思考以外,更要學會合作學習,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交流,互相討論,總結學習經驗,分享學習樂趣。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學生的洞察力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增強,思維定勢被打破,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積極反思,促進探究式模式的建構

探究式學習理論認爲:學習必須要時刻進行反思和診斷,通過反思評價,找到其中的問題和不足,然後獲取用意義的思想和觀念,不斷提升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實現知識的主動構建。一方面,通過反思,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系統掌握對數學題目解答的思路和方法,不斷拓展思維層次。另一方面,從教學任務來看,通過知識構建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夠解決數學知識的難點。例如,在學習正弦定理的時候,任課教師可以給學生這樣的探究題目:一艘輪船從B港口去往C港口,已經BC之間的距離爲m,輪船到達C地點之後又駛向了A港口,期間,由於沒有測到A港口到C港口的距離,假設船上有測角儀,船員們能夠獲得A港口和B港口之間的距離?針對這個題目,數學老師可以給出以下的啓發式問題:(1)這個問題整體上屬於一個什麼性質的問題;

(2)能否將一般的三角形問題和直角三角形問題融合起來?在這種情況很多學生就會先到利用三角形的面積來進行問題的解答。在這個題目當中,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就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而爲問題的解決奠定重要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很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同時還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爲學數學學習成績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礎。

環節教學模式 篇二

林堂國小英語“五環節”實驗教學模式

1、準備活動

正確而巧妙的準備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上課一開始,可通過唱歌、遊戲、競賽等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程序之中。接着進行自由會話,會話的形式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是師生之間進行。這樣既能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充分表現自己,又能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潛移默化地掌握一些日常用語,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能完成由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長期堅持,可以培養學生敢於開口說英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2、呈現活動

布魯姆強調:“有效的教學始於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如果學生開始就知道老師期望他們做什麼,那麼他們便能更好的組織學習。”因此,教師可利用直觀教具、簡單的口語、動作、表情、演示等創設情景,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新知識,激發興趣和求知慾。然後適當抓住時機將各層次目標展示在學生面前,鼓勵他們按學力選擇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在內心對師生合作達標活動構成默契。

3、導學活動 學習語言只有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才能快速記憶,融會貫通。繼呈現、展示後,教師可設計一個導入新課的環節。這種導入可以是結合呈現進行,也可以另闢新路。總之,要利用情景來導入,將學生領入新課的學習之中,使學生逐漸養成“藉助情景理解英語”的習慣。經過導入,在教師可要求學生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並分層次提問學生,及時進行藝術精講,啓發上層生觀察、分析、歸納出功能句型,爲中下層生釋疑,幫助學生記憶重點。

4、操練活動

操練是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活動形式,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學生將知識轉化爲能力的橋樑。操練時可先提出情景,通過遊戲活動把對話中的重點句讀熟,做到熟練流暢地說、讀、敘述,使功能句型在頭腦中刻上深深的痕跡。接着教師要求學生分兩人或四人小組,根據自己的學力選擇熟讀、背誦對話、分角色對話或爲會話人物同步配音、或自編並表演對話等。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巡視並隨時作必要的指導。

5、應用評價活動

學習語言的目的在於應用、交際。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習目標、學生水平及教材特點,爲學生提供信息差,鼓勵學生就信息差對話,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在應用活動中,要適當抓住時機啓發學生對照學習目標進行自我評價或小組評價。最後,教師對一堂課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以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情緒、態度、紀律、交流能力等情況進行恰當的評價,及時通過物質激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和情感激勵等方式,分別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鼓勵,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國小英語“六環節”課堂教學模式

(2011-02-05 10:09:57)轉載 標籤:

英語教學 教育

Step 1:Warming-up/Revision(熱身複習)

1、目的要明確。

2、形式要生動活潑,貼近生活。

3、鋪墊要紮實。主要活動形式:師生對話、自由會話、TPR活動、歌曲、歌謠、遊戲等。Step 2:Presentation(新知呈現)

通過聲音、實物、圖片、簡筆畫、肢體動作、講故事、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語言情景,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幫助學生在情景中準確地理解所學語言的意義,使語言教學直觀化、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

1、突出目標,組織教學。

2、依據教材,創設情景。

3、新知呈現,循序漸進。Step 3:Practice(有效操練)

1、活動目標明確。

2、練形式多樣,體現趣味性。

可以採用師生合作、兩人合作、小組合作、遊戲和競賽等多種方式,開展互動學習活動。

3、活動安排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與遞進性。

(1)在活動性質上體現從機械操練到意義操練的自然性;(2)在語言目標層次上體現“詞-句-小對話-短文”的層遞性。(3)在技能訓練上體現從聽說到讀寫的漸進性;

4、面向全體學生,操練有效充分。

“讓全體學生走出微弱的進一步,也要比某一個學生走到金字塔更有意義。”(1)在活動性質上體現從機械操練到意義操練的自然性;(2)在語言目標層次上體現“詞-句-小對話-短文”的層遞性。(3)在技能訓練上體現從聽說到讀寫的漸進性; Step 4:Consolidation/Extension(鞏固拓展)

1、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爲目的,重視任務型活動的設計。

2、凸顯學生主體,提倡全員參與,重視分層設計。

常用的活動形式有:創編歌曲(歌謠、對話)、調查、採訪、情境表演(Asking the way, See a doctor)、話題討論(Season, hobbies, friends, weekend activities, plans)、口頭作文、連線、排序、短文填空、寫作等。Step 5:Summary(回顧總結)

整體梳理、簡單回顧、準確到位、便於記憶。Step 6:Homework(家庭作業)

1、關注興趣,力求作業形式多樣化。

2、關注差異,力求作業內容層次化。

3、關注運用,力求作業內容生活化。

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後都需要認真思考的三個問題: 你要把學生帶到哪裏?(目標)

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裏?(過程與方法)你怎樣確信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裏?(評價)

昨天有幸參加了新浦區國小英語“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研討活動,感覺到收穫很大,因爲受教研員王老師之託,要現場評課,所以聽的格外認真,加上校內的專題研討也是如火如荼,我們英語學科的壓力也很大,所以,雖然是短短的兩節課,可是我收到的啓發卻很大。

這兩節課的預習案都做到了難易層次分明,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而且,語言描述具體,可實施性強,在預習環節,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步驟,讓學生知道如何着手進行預習,降低了預習的難度,但是,我總覺得不太理想,爲了緊扣“三案六環節”,兩位老師不約而同地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預習案上,一上課就開始檢查預習的效果,然後開始按照學案上羅列的教學任務開始一條一條的進行講解,不同的只是換了由學生進行講解,疏忽了教師在精講點撥的這個環節的重要作用,讓人感覺不用老師進行教學,學生其實已經掌握了教學內容,而隨後那節課因爲是借班上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就真實地顯示出來了,我邊聽邊想:這絕不是我們想要的課堂!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的英語課已經摸索出情景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整體呈現對話教學,所以我認爲應該保持我們原有的教學模式,只是將以前的導入新課環節的質疑,設法由學生來質疑,並且在出現新知或者是疑問的時候,老師能夠放手由學生來交流展示並且互動探究,在探究不足的情況下,再由老師進行精講點撥,我們的教學模式,我們的創設情境,在情景中進行語言教學的模式卻不變,讓學生們感受到的仍然是生動的環境,與生活貼近的環境,他們要學習的是如何在這種情境之下運用恰當的語言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學案上一題一題的充當小老師,做着索然無味的事情。這樣,學生就可以繼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對於產生的疑難問題大膽進行分析,互動,既能夠培養大膽探究的思維方式,又爲預習效果好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的平臺,真是模擬了現實生活真實的一面。

其實,預習案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提前解決掉學習新課的攔路虎,爲新的學習鋪路,那麼,我們就讓孩子們在學習新課的途中遇到這些攔路虎,然後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它,克服它,最終達到我們學習新知識的目標,這不正是真實生活中學生們經常遇到的情境嗎?檢驗預習效果的方法有很多,難道只能是一題一題的進行檢測、校對纔是唯一的方式嗎?當然不是,檢驗知識掌握情況的最唯一的標準是學會使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我們更應該在英語課堂上創設出更爲真實的語言情境,讓孩子在這些儘可能真實的環境中遭遇問題,學着解決問題,所以檢驗預習效果絕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

另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無法,也不應該把課堂用明顯的界限劃分出六個環節,我們不能把一節課單調地劃分爲六個環節,然後就按照着六個環節一步不差的走下來。因爲,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可能存在着這六個環節。在導入部分,學生會質疑,有了質疑,就要放手讓學生去交流、探究,教師就有責任進行點撥,並且在隨後的教學中進行及時到位的矯正;在新授環節,學生同樣會有質疑,然後交流展示、互動探究、精講點撥。.。.。.在操練鞏固環節,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一定是呈階梯狀上升的,我們的教學目標也是一步步在提高的,所以學生依然是會有質疑。.。.。.所以,如果有人告訴我,我的課現在進行到自學質疑環節了;我現在開始精講點撥了。.。.。.我會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隨時都有可能重複這個方式,其實六環節的實質是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大膽創新的一種方法,一種正確的引導,我們要習慣培養孩子這種思考的方式,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遇到問題只會等着老師告訴他們現成的,不再思考,不會思考!孩子們需要養成跟科學的習慣,我們同樣也需要!另外,還有關於學案的更爲實際的困難和有待於商討的事項,比如說,學案以何種姿態呈現給學生們?學校印發?學生自己抄做?是每課必有,還是結合教學板塊進行設計?鞏固案的形式除了習題還可以是什麼樣的?自學單詞發音,除了可以模仿錄音,是不是可以從發音規律上找點突破?比如自學生詞cake時,是不是可以給出相同發音規則的已學單詞take,lake,make進行引導呢,既降低了預習的難度,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語感訓練,一舉多得。預習的操作難度最大,是不是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尾聲由教師引導學生先完成一部分基礎知識的預習呢?這樣還可以形象具體地教授學生預習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在聽課的同時想到的,不一定成熟,有興趣的朋友希望多多指點迷津,謝謝了。

一、設計的指導思想

(一)理論依據

一種語言的初學者總是從聽入手,再模仿別人,自己進行口頭表達,而後能夠閱讀,最後纔會做書面表達。即聽—模仿(說)—讀—寫。因此口語是語言的第一性,沒有口語就沒有書面語。聽和說同時產生,相互作用。作爲剛接觸英語的國小生,只有先從聽說入手,讓他們在有聲的環境中熟悉英語,引起興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培養語感,才能爲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

(二)功能目標

1、通過會話、歌曲、遊戲等形式激發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聽聽說說、唱唱玩玩中學到知識。

2、利用實物、掛圖、簡筆畫、錄音機等直觀教學手段使學生較容易地獲得英語的感性知識,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多開口說英語,培養學生進行簡單交際的能力。

3、打下較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4、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該模式適用於國小英語新授課。

二、操作程序

(一)自由對話,導入新課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進行自由會話,會話的形式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是師生之間進行。這樣既能讓學生很快進入英語學習的角色中,又便於學生鞏固舊知識。長期堅持,可以培養學生敢於張口大膽發言的積極性。

(二)創設情景,展示目標

學習語言只有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才能快速記憶,融會貫通。

教師利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簡筆畫、實物、投影儀等創設情景把學生帶到真實的環境中,激發興趣,引起聯想,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此時,教師將新句子聯繫掛圖、簡筆畫展示給學生,使學生開始就能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從而加強記憶。

(三)反覆操練,學以致用

一門外語只有經過大量操練,反覆運用才能形成技能。尤其是國小英語,不涉及過多的書面內容,這就要以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爲核心。

1、在創設的情景中多給學生操練的機會,讓每個人都開口,鼓勵學生多說英語,也可師生對話,以增強學生的信心。

2、做多種形式的練習,如學生同桌、分組、師生對話,或利用遊戲形式,將知識與之相結合,既提高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又能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國小生好勝心強,採取競賽形式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是一種非常好的課堂教學手段。

3、除了在課堂上,課下也要鼓勵學生多說英語,養成用英語進行日常會話交流的習慣。學生對英語會話的反覆運用對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顯著的效果。而且會使學生在英語交流中找到感覺,從而更加喜歡英語。

4、反饋矯正,歸納總結。

在操練的同時,注意正確的語音語調,糾正學生在各方面出現的錯誤,使學生從小打下較好的語音基礎。

5、做遊戲,學歌曲。

三、實現條件

(一)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及性格特徵,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2、表情豐富,語言兒童化,與學生合爲一體。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曾說過:“外語教師在課堂上應是個演員,要能表演,要手舞足蹈,用手勢、動作、表情、語調傳神。不要溫文爾雅,死板板地坐在講臺上,也不下來走一走。這樣的教師是不會成功的。”因此教師的語言及形體動作要接近兒童的審美觀,這樣兒童才樂於接受。

3、兒童的模仿力極強,並且一旦效仿,以後很難更改,所以教師要掌握正確語音語調,傳授給學生正確的知識。

4、教師能夠熟練地操作錄音機、投影儀等教學設施,具備簡筆畫的基本功。

(二)對學生的要求

1、學生要有飽滿的熱情,對英語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2、學生在課堂上大膽開口,敢說英語。

3、注意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附:教案示例

國小英語第一冊第5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

懂會說對話:How old are you?

I’m nine/ten.單詞:leg knee foot

二、教學重點

能夠自由對話,掌握正確語音語調。

三、教具

掛圖、錄音機。

四、教學步驟

1、師生問候。(略)

2、唱英語歌(What’s your name?)

3、師生或學生之間對話。(略)

4、會話教學。

(1)出示教學掛圖,教師模仿圖中人物演示對話:

“How old are you?”

“Nine”。“Ten”。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鼓勵學生猜出意思。

(2)學生看掛圖、聽錄音,然後進行分句學說。

先說How—old—How old,再說are—you—are you”。

最後合起來說How old are you?

注意:old和are連讀。教師問學生How old are you?同時用手指示意9/10,幫助學生說出Nine/Ten。注意nine的發音。

(3)操練:兩人一組或師生之間進行對話或請學生到前面進行情景表演,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

(4)聽錄音機,學唱歌曲。“How old are you?”

5、單詞教學:

(1)教師畫出腿、膝蓋、腳的簡筆畫,示範發音,學生學說。

(2)教師出示圖片或指着身體部位讓學生說單詞。

6、課堂練習。

——法理學探究式教學探索與實踐 篇三

寧波大學 李學蘭

人們對意義的追求是絕對的。

如果沒有更高的目的,或使命感,或理想,我們就無法發揮全部的潛能去追求幸福。

,問題單的引導性反饋。 篇四

在探究式教學模式改革中大力倡導學生課堂提題,強調問題是學習與進步的起點,每次下課都能收到四、五張甚至十幾張問題單,針對問題的不同性質教師分別採用課後電話反饋、網上答疑、課堂集中反饋等多種形式給予回覆。

回覆中不僅幫助和激發學生自己尋求解答,更注重通過學生所提問題發現其學習進度和思考深度,給予恰當的閱讀提示,激勵其進一步思考。

,課堂觀察報告。 篇五

每堂課都有兩位同學自願充當獨立於課堂活動之外的觀察員,下課前五分鐘向全體同學彙報觀察結果,一是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二是對課堂活動情況開展評議。

這項現場展開的教學評價活動不僅有助於訓練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增進教學互動,也推動了教與學的雙向激勵與反思;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們或質樸或文采飛揚的記錄文字爲教師今後不斷改進教學積累了大量素材。

,課堂討論的及時點評。 篇六

課堂教學中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的討論或辯論活動,讓學生大膽表達對問題的看法,強化法科學生的論證說理的專業訓練。

組織形式上,討論一般先安排在團隊內進行,各抒己見,充分論辯,各組再派代表報告多數派意見,並與其他組的不同意見進行交流,教師針對各組的交鋒及時進行分析歸納,幫助學生髮現爭議的癥結所在,梳理論證的基本思路,點評和比較各組邏輯思維的運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