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綜合學習與探究》語文教案

第1篇:《綜合學習與探究》語文教案

《綜合學習與探究》語文教案

《綜合學習與探究》語文教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綜合學習與探究》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運用比較與辨微的方法,對所學四個劇本在主題思想、矛盾衝突和情節安排

方面在表中列出它們的不同點。

2、分別說出四個劇本中的感人之處。

3、能說出臺詞美在哪裏,並能恰到好處地讀出來或指導別人準確朗讀學。

4、改編其它文學樣式作品爲劇本,根據自己生活進行短小劇創作。

教學重點

概括戲劇主題;比較與辨微的閱讀方法分析不同文體的文章,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運用比較與辨微的方法,在在表中列出四個劇本在主題思想、矛盾衝突和情節安排方的不同點。議議四個劇本中的感人之處。能品味臺詞美。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飽食了一頓劇本大餐,品味並親身體驗了劇本之美。戲劇,它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的綜合藝術。它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與小說、詩歌、散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同樣作爲真、善、美的載體,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們要很好地瞭解和欣賞這一門綜合性的舞臺藝術,並親身去創作,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同學之中也產生幾位著名的戲劇大師呢!

二:戲劇的特點

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場景高度集中在舞臺範圍內。小小的舞臺上,幾個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走幾圈就可以表現出跨過了萬水千山,變換一個場景和人物,就可以說明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後……

相隔千萬裏,跨越若干年,都可通過幕、場變換集中在舞臺上展現。

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幕”指情節發展的一個大段落。“一幕”可分爲幾場,“一場”指一幕中發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劇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太多,場景也不能過多地轉換。初學改編短小的課本劇,最好是寫成精短的獨幕劇。

2、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

各種文學作品都要表現社會的矛盾衝突,而戲劇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裏反映的矛盾衝突更加尖銳突出。因爲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是爲了集中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衝突而產生的`,所以說,沒有矛盾衝突就沒有戲劇。又因爲劇本受篇幅和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對劇情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必須凝縮在適合舞臺演出的矛盾衝突中。

劇本中的矛盾衝突大體分爲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生時就應吸引觀衆,矛盾衝突發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爲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衆,最扣人心絃。

3、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劇本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兩個方面。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臺詞。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揹着臺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衆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臺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臺表演。

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佈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方招號或圓括號)括起來。

三:比較辨微

第一步:在回顧劇本內容的時候,同時填寫下表。

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陳毅市長一釐米

主題

矛盾衝突

人物性格

臺詞特點

第二步:組織討論、交流。

第三步:學寫劇本。

生活中充滿戲劇性的故事,請把近期生活中的一件有趣的事改編成三五分鐘的短劇。要注意設計安排一些道具,用一個場景。

四:課堂小結

綜合一單元的內容和,進行學習總結,分析自己在學習中的得與失,對自我正確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多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可就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總結:

總結方面獲得收益存在問題

(1)課堂發言的情況。

(2)完成作業的情況。

(3)參與活動的情況。

(4)學習興趣的增強。

(5)學習能力的提高。

(6)情感態度的昇華。

(7)對老師建議、評價

五:推薦作業

完成課本55頁練習題

第2篇:《綜合學習與探究》語文教案

這是一個互助平臺,爲您提供大量《綜合學習與探究》語文教案範文,送一篇給你。

國小生語文探究學習能力培養探究

重慶市巫山縣龍井國小 陳世榮 郵編404701手機13594463483 說

0 9年

——《

》(

號:X H K

T 0 9 X 3 6)的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探究學習的主要特徵是“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學習中,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忽視發現與探究的價值,影響了學習的結果和效果。因此,要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基本要求。教師應結合國小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

一、培養探究學習意識

1、利用好奇心,引發探究意識。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爲先決條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具有探究意識,首先要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國小生對大自然的一切知識都感到新奇,求知慾非常強。利用這個特點,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如一位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這樣引導學生:語文學習是非常有趣的,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和語文成爲好朋友,你會變得越來越聰明,你能像書中的小朋友一樣提一些語文方面的問題嗎?學生爭先恐後發言,有的說:“老師,我想知道你的姓怎麼寫?”有的說:“語文要學些什麼呀?”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後,適當地給予鼓勵,學生的探究興趣越來越濃。再如:《“你們想錯了”》一課,板書課題後,學生就發現這篇課文的課題與以往的課題不一樣,課題上有引號,抓住他們的發現,問:“請大家回憶,什麼情況下,要使用引號?”根據學生的回答,再問:“這句話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這樣由學生的發現一步步激起他們學習探究課文內容的興趣。

2、質疑問難,增強探究意識。探究意識來自於質疑,善於發現問題,纔會去探究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好求謀解”來增強其探究意識。漢語中,有很多一字多義,一詞多義的現象,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中有這樣兩句話:“從發起衝鋒到戰鬥結束,才用20分鐘。”這裏爲什麼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半個小時才漸漸熄滅”。這一句的“才”與上一句的“才”一樣嗎?學生通過質疑瞭解到兩個“才”的意思不一樣,前一句表示時間短,後一句表示時間長。戰鬥之所以結束得快,是因爲戰士們被邱少雲的精神所激勵。再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有這樣一段話:“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哦!我恍然大悟,牆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來。”抓住人們大笑追問:“人們爲什麼笑?”“魯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嗎?”在學生探討不出結果時,及時給學生介紹魯迅生活的時代背景,再討論,學生明白,原來四周黑洞洞是指舊社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與反動勢力做鬥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學生完全理解後,繼續追問:“通過談碰壁這件事,你體會到了什麼?”進一步使學生了解魯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鼓勵獨特見解,鞏固探究意識。在語文教學中,要使學生不輕易認同別人的觀點,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敢於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有利於鞏固學生的探究意識。如《窮人》一課中,對於桑娜是否應該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師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把不同意見的學生分爲兩組進行辯論,發表自己意見,深入理解課文。再如教學《狐狸與烏鴉》一課時,對狐狸有什麼樣的看法?大部分學生認爲狐狸很壞,有個別學生提出狐狸很聰明,善於動腦筋。對不同的看法,教師應予肯定。但指出,狐狸確實動了腦筋,但是它是採取欺騙的手段來達到不勞而獲的目的,這是不好的。再如《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學完後,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現在有人提出在圓明園的舊址上,重新修建圓明園,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烏鴉喝水》一課,學完後,問:你還有其它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嗎?

學生通過日積月累,漸漸的會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識。

二、教給學生自行探究問題的方法

1、讓學生會發現、善於發現問題。學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識後,那麼在課堂上會很踊躍的發問,但是有的學生的問題經常停留在一些詞語不懂上,無法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還有的學生根本就發現不出問題,在《撈鐵牛》一課,甚至有學生提出了鐵牛是死是活的問題。這樣,問來問去,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什麼意義,所以,要讓學生明白哪些問題對掌握課文內容真正有幫助,我們纔來解決這些問題。(1)通過課文標題發現問題,《全神貫注》一文,寫誰全神貫注?從哪幾方面知道羅丹全神貫注?有的課文在結尾處發現問題,如《峨眉道上》,最後一句話:啊,默默地付出辛勞的鋪路人啊,你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問:平常,我們把什麼樣的人叫英雄?爲什麼說鋪路人是無名英雄?(2)通過重點詞句發現問題。如:《白楊》一課中,有“沉思”一詞,在文中兩次出現,爸爸這兩次沉思,都想了些什麼?說明什麼?(3)根據文章前面要求預習的內容發現問題。人教版國小語文課本,每篇課文前面都有預習內容,往往揭示出了問題,要引導學生從中發現。

2、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探究、解決問題。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發現問題後,就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採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問題。要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嘗試採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於自己的獲取新知的途徑。這“新知”可以是對所有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對別人不新,而對自己卻是新的。(1)讀思結合,探究問題。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讓學生仔細閱讀,儘可能從已有的資料中找到答案。對難題要推測幾種答案,經過周密思考,選擇最佳答案。如:《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有這樣一句話,“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連用了兩個“不可估量”是爲了( )。教師出示三個答案讓學生選擇。①強調說明圓明園的毀滅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難以推算的巨大損失。②強調說明圓明園的毀滅在祖國文化史上的難以推算的巨大損失③強調說明圓明園的毀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難以推算的巨大損失。從畫線部分可以體會到( )①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②作者對侵略者的仇恨。③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④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讚美之情。學生必須反覆閱讀才能得到正確答案。(2)思議結合,探究問題。經過閱讀思考,學生通過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與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與已有答案不一致,這不一致有可能是學生找到的答案錯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個。這時可讓同桌議一議。(3)合作討論,探究問題。我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分小組合作互幫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爲學生探究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探究氛圍。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傳授與接受的關係。很難形成互動、合作的關係。在新的課程體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對話、合作理解的師生關係。在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時,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1)教態親切,情緒飽滿。(2)多翹拇指,多表揚。(3)發現問題,及時指導。(4)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2、充分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積極探究。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階段目標中列出了綜合性學習的具體目標。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渠道,在觀察、實踐中,積極探究。如第十冊實踐活動《創辦班級圖書角》,利用班委會,號召全班學生創辦班級圖書角,圖書管理員全班輪流擔任,大家分工合作,討論、探究怎樣爲圖書登記造冊,設計製作什麼樣的借書卡,制訂書籍借閱制度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激發。再如第十二冊實踐活動《搞一次環境調查》,學生通過調查周圍的人羣,對自己居住所在地的環境進行考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着撰寫調查報告。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積極探究。

3、靈活採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營造探究氛圍。

(1)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很容易激起學生興趣,探究氛圍容易形成。

(2)開闢第二課堂,在學生中成立文學社、攝影組、宣傳組等課外活動學習小組,教師只當參謀和觀衆,爲學生營造探究氛圍。

(3)開展實驗活動。如教學《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請學生親自做實驗驗證伽利略的話的正確性。 總之,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我們教師要責無旁貸地擔負起此責,利用語文課堂這塊陣地,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