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探究式教學方法(多篇)

探究式教學方法(多篇)

探究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一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儘快建立起“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其中學生的學習意識由被動→主動→自主的轉變是最關鍵的一環。在化學教學中,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我採用了自主探究式教學方式,下面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的一些體會:

一、探究性學習方法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

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他主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學、探索、發現來獲得科學知識。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教任何功課的最終目的是在於達到不教……”我國古語“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教人以漁,終身受用。”都說明了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

很多學生對新奇神祕的化學現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現象上,往往忽視了對不理解的事情進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師要在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肯定學生的好奇心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多問“爲什麼”,培養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激發探究意識; 教師還可以適當地對學生進行一些專項訓練如對學生提出疑問,或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學生課後通過實驗、查資料、討論等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當的時候檢查學生的研究情況,並提出自己的意見。通過這些形式培養學生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做CO還原CuO的實驗時,教材中介紹了兩種處理尾氣的方法:

①用氣球收集尾氣;

②改進實驗裝置用酒精燈的火焰燃燒掉CO。

利用這兩套裝置,引導學生分析各裝置的利弊。

①、氣球吸收不方便、不保險;

②、用酒精燈火焰處理不節省。

啓發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各自的處理方案,集思廣益,同學們一致認爲以循環利用法來處理尾氣是一種更好的方法。學生可以在課餘時間去進行實驗驗證。實驗結果表明,還原同樣多的CuO,採用循環利用法可以減少CO的用量。

二、自主學習追求的目標是形成良好的創造品質, 良好的創造品質又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一個具有開拓精神、創造品質的人才能不囿於傳統、不安於現狀,不盲目從衆、唯上、唯書;才能面向未來,求真務實,勇於進取,樂於改革,歡迎新事物、新觀念,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並尊重別人的勞動、貢獻,注重效率、效益;才能目標明確,思路開闊,想象豐富,興趣廣泛,善於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行爲方式,表現出較強的適應力和應變力;才能對自己的力量和別人的力量充滿信心。一個具有良好創造品質的人,往往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會更加自覺地自主學習。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品質,促進自主學習,我認爲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着手:

首先培養充分的自信心。爲了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創造的自信心,必須給其自由的環境。教師應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科學麪前師生平等。教師應重視每一個學生的觀點和問題,使課堂上洋溢着寬鬆和諧、探索進取的氣氛。教師應及時對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揚,更不要忘記對出錯者予以耐心指導和鼓勵。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得到了重視,自信心自然越來越充分。

其次培養創造的意志力。創造過程是一種探索過程,成功與失敗共存於整個過程中。那種自覺的、頑強的、勤奮的、實事求是的、百折不撓的、敢想敢幹的精神,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化學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化學領域中諸如科學家獻身科學的感人事蹟,激勵學生增強創造意志。化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計應長期堅持的化學實驗,如水質監測,其監測的時間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幾年,其監測的項目有很多,如PH測定、硬度、富營養化、跨學科如物種數量和種類及變化等等。教師應不斷檢查堅持者的實驗情況、實驗成果,給予必要的鼓勵與幫助。化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組建化學興趣小組,鼓勵他們勇於實踐,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創造意志力,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三、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根本保證。

以探究性學習爲核心,以培養學生創造品質爲目標的自主學習, 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證,其結果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根本保證。現代教學論認爲,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對象,而且是教學的主體,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人。學生的種種能力不是單純的“教”就能培養出來的,教師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識要靠學生自主去學習、掌握,大量的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要靠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妙在開竅”。故教師的職責不僅在於“教”,更重要的在於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活動的自覺性、自主性、創造性。

探究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二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完善,探究式教學這種方式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這種教學方式的流程,結合在教學中的應用,我說下。

1、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教師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方式(如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師生之間的討論)激發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接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多種教學手段創設特定的學習情景(如觀察、實驗、案例分析、研究圖片等),引導學生進入學習,同時提供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儀器。

2、提出假設,科學驗證

探究學習教學設計的核心要素,是要求學生提出假設、設計探究方案進行探究,直至得出結論。這階段是自主探究階段,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較合理的猜想、假設和設計探究方案。

3、分析討論,得到結論

這階段是協作探究階段,具體包括:(1)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鑑別、處理,得出結論;(2)對得出的結論作出科學解釋。

4、組內交流,相互驗證,測試反饋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教爲主導,學爲主體,教師必須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從情景的創設到問題的提出,再到問題的解決,始終以學生爲主。讓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學生歸納,解決問題。也就是說教師是這場戲的導演,學生是演員,切忌將知識奉送給學生。

探究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三

過去,由於受到傳統落後教育方式的影響,過分強調國小生對學習的接受與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國小生髮現探究能力的培養,這極大地影響了國小生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因此,要想改變過去那種單一落後的教學方式,就要積極倡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這實際就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與基本要求。其實,《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要積極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學生認真進行探究式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一般而言,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自己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而且可以找到不斷探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與方法,並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能力、情感及態度等各方面的發展進步。其中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最爲重要與關鍵。由此可見,探究式教學對於國小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新奇愉快的精神體驗,更是一種富於創造的腦力勞動。筆者在分析國小生心理和生理特徵以及認知規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際,在國小語文探究式教學方面作了一些粗淺的思考,以期達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過去,在傳統落後的教學方式中,一般都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基本上以教師講爲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且很難形成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合作關係。新課改的推行,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師生之間平等、合作與互動的良好關係。這在培養學生學習探究能力方面極爲重要。因此,教師在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目標設計以及組織教學活動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真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幫助和促進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實踐活動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個學習階段,都具體列出了階段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在國小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合理引導學生積極運用自己生活中的語文資源,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着力拓展語文教學渠道,培養學生在觀察、思考、實踐中認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比如在教學《創辦班級圖書角》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班級活動,組織、動員和號召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努力爲創辦班級圖書角獻計獻策;也可以組織全班學生輪流管理,分工合作,共同討論和探究怎樣管理好班級的圖書角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調動全班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三、採用多種教學手段

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所在。我們可以藉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活動,因爲多媒體比較直觀和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他們進行探究式學習。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第二課堂,在學生中組織建立一些課外活動以及學習興趣小組,積極爲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與氛圍;也可以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在《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一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親自做實驗來驗證等。

四、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真正具有探究的思想和意識,我們首先要激發起他們探究的濃厚興趣。一般而言,國小生對一切知識都充滿着新奇感,其求知慾望都比較強烈。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特徵,積極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思考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引導他們認識到語文學習是非常有趣的,鼓勵和相信學生一定會與語文成爲好朋友。此外,也可以引導學生和語文教材裏的小朋友一樣,提出一些問題。這樣,學生都會爭先恐後地發言和提問,而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後,教師應當適當地給予鼓勵,不斷激發學生濃厚的探究意識與興趣。

五、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內容。一般情況下,探究意識主要來自於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兩方面,只有這樣,他們纔會去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在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他們的探究意識。比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們大笑”這個線索,讓學生自己思考“魯迅的鼻子是碰扁的嗎?”“人們笑什麼、爲什麼笑?”等問題。如果學生仍然探討不出結果,教師就應當及時爲學生介紹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然後再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四周黑洞洞原來是指社會的黑暗,碰壁是指同反動派鬥爭所受的挫折、迫害,進而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樂觀的革命主義精神。

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

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途徑。在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善於和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的精神,這樣有利於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比如在《窮人》一文教學過程中,對桑娜是否應抱回孩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把全班學生分爲兩組,分別代表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討論和辯論,鼓勵學生認真探索,充分引導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主張和意見,進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及內容。

總之,隨着時代的發展進步,學生必須掌握新的學習方式,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探究能力。對此,我們教師要勇於擔負起責任,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發揮國小生的積極主動性,着力推行探究式教學,不斷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學習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四

“探究式閱讀”的課題研究在一線教師的不懈努力下已走近尾聲,回首三年來奮鬥實踐的路程感慨萬千。從不解到釋惑,從探究到理解,從拘泥到擴展,雖說艱辛,卻充滿收穫。現就我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閱讀”與大家交流一下。

教師作爲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爲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爲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在實際語文教學中,許多語文老師沒有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沒有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沒有找準啓發探究的切入點,更可能所提的問題太難等等。受應試教育填鴨式教學的影響,學生總是被動地坐等知識,重知識記憶而輕問題思考,習慣於聽老師講解,習慣於背誦書本知識,忽略了語文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就顯得尤爲重要。

在教學中,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一、啓發教學引導探究

啓發式教學主要是教學過程中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強調學生要有主動的、積極的、能動的學習狀態,強調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創造。中學語文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分析判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1、運用多種啓發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教師在引入新課時,或介紹寫作背景,或表情朗讀,或巧妙設疑,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這時,一句雋永精警的名言,一則簡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詞……都能成爲教師手中的道具。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藉助多媒體手段以聲、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學生,穿插讀、議、講,在有疑難處點撥解答,於無疑處設疑深究,做到對課文有理解,對生活有感悟,在字裏行間讀出作品中的喜怒哀樂、悲苦酸甜,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比如在教長春版教材中的。《竇娥冤》時,藉助電影《竇娥冤》中竇娥臨行前的一段唱導入課文,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後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探究:“竇娥冤嗎?”由此引導開去,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涵。

2、把握恰當的啓發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時機問題不僅在於教師對幾個問題先後順序的安排,更在於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的把握。有些教師提出問題後急於要求學生回答,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沒有經過深刻的思考,沒有結合課文內容做全面的剖析,這樣的回答仍然是機械的。在教學中若能結合一些緊貼課文中心句和一些重點關鍵的語句提出種種疑問,無疑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大大拓寬思維的範圍,提升思維的層次。

熟練運用多種啓發方式,則能讓學生始終保持思維新鮮感,促使學生的探究性思維的形成,而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啓發,可以獲得更好的思維效果。

二、創設情境激活思維

認知需要是學生學習中最穩定和最重要的動力。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時,教師要創設認知需要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需要,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誘發探究的意識,激活探究的思維。

三、自主選擇激發興趣

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中,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的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爲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儘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爲學生的 “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1、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目標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因環境、條件、基礎和個人愛好的不同,總存在着個體差異。因此,一堂課或一項探究活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或自主確立。但教師應把握學生自主性的“度”,避免過於自主而脫離了教學中心。

2、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的內容

一篇課文值得探究的內容很多,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內容進行探究。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每位同學的興趣着眼點均不同。有的同學喜歡朗讀,就去探究課文該怎麼讀,怎樣才能讀出情,讀出神;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課文中哪些句子含義深刻,該怎麼理解;有的同學不明白課文某些情節,就會帶着疑問去找答案,等等。總之,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提高閱讀水平。

3、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夥伴

在課堂上,探究同一內容的同學可以組成臨時探究小組,共同合作,這樣每堂課的夥伴會不同,就有了多元的優勢互補。課外的研究,學生更多地是願意和自己喜歡的同伴共同探討,商量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課題。

四、巧撥妙引教給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探究式閱讀教學提倡讓學生自主探究,並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巧妙點撥,相機誘導,在教學中教給自主探究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1、圍繞矛盾處質疑

課文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實合理的地方,引導學生圍繞矛盾大膽質疑,是尋找探究切入點的方法之一。

2、扣住情境點換位

課文是作者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產物和思想軌跡,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去換位思考,使自己進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當好工作人員這一角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研究課文,取得了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點延伸

課文是例子,更是藝術品,有許多“留白”之處。引導學生捕捉這些啓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點,盡情發揮想象,是尋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點。

引導方式各有所長,相互之間應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不可偏廢。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要採用啓發式教學,激活學生探究思維,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教給他們探究的方法,爲學生終生髮展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