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 五個發展理念”視野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會會議公報》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對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路徑認識上的新突破,具有革命性意義,對指導民族區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五個發展理念”視野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

一、古砦仫佬族鄉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1994年11月柳州市柳城縣古砦鄉經柳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爲“革命老區”,是全縣唯一集新民主主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於一身的革命老區;於1999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古砦仫佬族鄉”,也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鄉。

古砦仫佬族鄉位於柳城縣西北部,鄉政府距離縣城27公里。縣內與大埔鎮、寨隆鎮、龍頭鎮毗鄰,縣外與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接壤。全鄉總面積264.5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54285畝,林地面積18255畝,人均1.95畝,其中水田33486畝,旱地20799畝。

全鄉轄13個村民委員會和一個社區,135個自然屯, 其中獨山、上富、羅垌、大巖垌、汶爐五個村委屬於自治區貧困村。

全鄉總人口3.7萬人,以仫佬族、壯族、漢族爲主,其中漢族人口1.89萬人,佔54.76%;仫佬族人口1.1萬人,佔29.92%,主要分佈在獨山、上富、羅垌、大巖垌四個山區村;壯族人口0.5萬人,佔14.63%;侗族133人,佔0.39%;苗族50人,佔0.15%;瑤族49人,佔0.14%;毛南族人口5人,佔0.01%。

2015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000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6300萬元;農業總產值18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爲6750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爲11010元),產業以水稻、甘蔗、桑蠶、食用菌、水果、蔬菜等爲主,但發展形勢並不容樂觀;五年累計勞務輸出人數5800人,勞務產值9000多萬元;鄉村旅遊業不斷升溫,五年來,觀光旅遊超30多萬人次。該鄉的整體發展水平在柳城縣十二個鄉鎮排名中的居於最末位置。

二、當前制約古砦仫佬族鄉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的因素

(一)產業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由於多種原因,古砦仫佬族鄉產業發展不平衡,特色農業剛剛起步,農產品深加工不足;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總量不大,發展後勁不足,傳統優勢農產品產業鏈亟需向現代化、多維化、高端化發展。

(二)農村、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特別是通往縣城及境外的主要道路--古砦龍美至洛崖路段路面受損嚴重,羣衆農產品交通運輸成本不斷增大、安全出行隱患大。

(三)農民自我發展能力不強,部分羣衆生產生活還十分困難,脫貧致富奔小康任重而道遠。鄉具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勞動技能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弱、病、殘、婦、幼,知識水平普遍較低,習慣於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技術難以推廣。部分黨員幹部的發展意識也不強,工作作風不實,責任擔當不力,自律約束不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發展。

(四)對民族政策的理解和運用方面仍有差距,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醫療衛生方面,醫務人員少且現有醫療設備不夠完善,距羣衆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目標甚遠。教育、文化發展滯後,因古砦地處偏遠,全鄉中國小教師嚴重缺編,技能教育、文藝人才、設備嚴重缺乏,嚴重影響了廣大羣衆的技能教育和文化生活,制約了少數民族羣衆文化素養的提升,以及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五)對地方民族特色旅遊業的開發力度仍不夠大,民族文化流失嚴重。古砦鄉有10多個村屯保留有古民居,富含祥雲圖、壁畫、木雕、飛檐等民族元素,但由於無法有效保護,村民需要拆舊建新,目前毀壞嚴重,令人痛心。

(六)古砦民風淳樸且彪悍,轄區內、與相鄰地區之間的三大糾紛調處難度很大,安全穩定的形勢不容樂觀。

三、用五個發展理念指導古砦仫佬族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一)、強化建設基礎設施,做好建設全面創新仫佬族鄉的各項準備。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作爲核心舉措,是建設仫佬族鄉和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我們要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來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在要靈活利用國家產業政策、投資政策、扶持少民族地區政策,申請關於民族、發改、一事一議、水庫移民、新農村建設等項目,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改善民族鄉發展條件。

1、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鄉鄉與縣城接通二級公路”工程中龍美至洛崖二級公路項目立項建設;配合焦枝鐵路升級改造,升級改造古砦火車站,建立火車物流、倉儲中轉站等配套建設,提升鐵路交通優勢。加快村、屯交通網絡建設步伐,實現100%行政村通水泥(瀝青)路,100%自然屯出口路硬化,屯中道路硬化率達到100%的“三百”目標。

2、強化民生水利建設,通過對農村飲水工程項目進行改造,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質合格率,切實解決所有村屯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通過實施改造水源工程、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和節水工程等措施實現有效灌溉面積,扶持農戶利用稻田套養田螺、泥鰍、禾花魚等水產品,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

3、加快城鎮和村寨規劃建設。在城鄉規劃中要優先安排民族城鎮和鄉村規劃,城鎮和鄉村建築規劃中充分體現出仫佬族的特色,如申報龍美集鎮建築外觀仫佬族特色化整體改造項目,加快民族鄉教育、衛生、電力、互聯網、有線電視廣播、農村養老等基礎設施建設。

(二)、牢固樹立協調發展的理念,狠抓機遇精準扶貧

要處理好仫佬族鄉村屯和農戶、當前和長遠、貧困和非貧困的關係,着力推動仫佬族鄉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破解發展不協調的問題,特別是破解仫佬族鄉內發展較快的村和發展較慢的村的不平衡問題,以精準扶貧爲契機,打贏扶貧攻堅戰。

在開展精準識別貧困戶工作,進一步摸清摸準貧困戶、貧困村基本情況和致貧原因的基礎上,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因地制宜開展好以下各項扶貧工作:

1、積極向縣扶貧辦申報實施自治區級“村屯綠化”示範村屯項目,以提升農村綠化整體水平,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的鄉村生態格局,促進鄉村增綠、農民增收。

2、繼續實施甘蔗低產改造項目

加大扶貧力度,覆蓋更多的農戶和種植面積,繼續實施甘蔗低產改造工程,引導農民實行深耕深鬆種法,給蔗農補貼蔗種和複合肥。

3、在山區發展山野葡萄種植。

要借鑑外地的成功經驗,以山區野生葡萄資源爲依託,建設以野葡萄產業開發爲主導,集野生葡萄酒釀造、生態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綜合功能型葡萄酒莊園,形成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對扶貧工作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力爭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引龍頭、建基地、帶農戶、進市場,上下聯動、城鄉互動的產業化扶貧之路。

4、在山區發展核桃的種植

核桃的種植不僅符合當地山多地少的自然條件,也切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實際,更符合國家宏觀產業政策,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重要舉措;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高效、生態改觀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都具重要的意義,爲貧困山區羣衆拓寬了脫貧致富路子。

政府要積極引導古砦貧困村村民充分利用大石山區資源優勢發展核桃種植這一優勢產業,充分發揮扶貧專項資金作用,爲農戶提供優質核桃種苗、化肥和技術支撐,做到物資運送到村屯、技術服務到田間地頭,引導羣衆從之前零星分散的粗放農業種植模式轉向集約化、連片開發的創新種植模式,幅射周邊貧困戶堅持長遠規劃和中短期相結合,極大地調動了貧困村羣衆種植核桃的積極性。

(三)、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發展地方特色經濟。

堅持生態興鄉、生態富民,發展地方特色旅遊保護與發展並重、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補足“發展不可持續”的短板,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讓子孫萬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古砦仫佬族鄉是名符其實的節日之鄉,一年四季各種節日不斷,極富民族特色,著名的節日有依飯節和開塘節,有待旅遊業的開發利用。2015年開塘節期間,央視《鄉土》欄目派來攝製組曾全程報道“開塘節”活動盛況,讓三砦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初步的宣傳,今後還要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擴大依飯節、開塘節活動的影響力。

柳城武工隊活動舊址——古砦鄉覃村學堂獲列柳州市首批黨史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已開始接待遊客。古砦仫佬族鄉還有潘村、覃村、灘頭等3個古砦仫佬族古民居羣,保存十分完好,極具旅遊觀賞和開發價值。古砦仫佬族鄉的生態保護頗具特色,“蓬坡屯楓樹林”和“新維屯自然生態林”令人賞心悅目,自然景觀可打造成旅遊景點。但目前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滯後,今後要儘快打造蓬坡楓樹林集散中心區工程,建設旅遊區出口路、楓樹林文化長廊、商業木樓、遊客中心、遊客廣場、露營基地等基礎設施建設。督促景區管理到位,規範門票、農特產品攤位和衛生保潔等內務管理。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娛爲一體的休閒度假旅遊產業鏈。

(四)、牢固樹立開放的發展理念,給仫佬族鄉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新動力

面對仫佬族鄉的新變化、新特點、新趨勢,要在堅持對外開放基本策略。如加快發展仫佬族鄉農村電商的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和“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的要求,因此古砦仫佬族鄉要堅持開放倒逼改革,把擴大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作爲己任。當務之急是從發展農村電商入手。

2015年,商務部通過官網公佈了通過競爭性方式選出的200個全國當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柳城縣進入榜單。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全力扶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發展當地農村電子商務,通過財政資金的引領 、鼓勵,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電商發展,培育農村電商生態環境。

柳州市也從本級商貿服務業發展扶持資金中整合出1000萬元,推動農村傳統種植業 、商貿流通業等發展電子商務。這對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發展電商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因此,要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的理念,加快發展仫佬族鄉農村電商。

(五)、要牢固樹立共享發展的理念,用活用足民族政策

在實際工作中,堅持發展爲了仫佬鄉、發展依靠仫佬人、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以仫佬族爲中心的工作導向,爲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仫佬族的根本利益,要着力解決仫佬人民最關係、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要解決革命老區、仫佬民族地區人民的的根本利益問題。

對整個民族鄉,特別是對地處山區或偏遠地區的民族村,要在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的總體佈局中積極爭取民族政策的照顧傾斜,通過實施造福工程、發展特色產業、弘揚民族文化等有效措施,使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在實施仫佬族特色村寨、集鎮排洪排污、村容村貌、交通路網、屯內道路、農田水利、人畜飲水、民俗風情旅遊區基礎設施、文化基礎設施以及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方面用活用足民族政策。

“扶貧先扶智。”增撥經費用於支持仫佬族鄉教育事業發展,努力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利用柳城實驗中學搬遷擴招的機遇,將古砦仫佬族鄉中學整體撤併入柳城縣實驗中學或民族中學,享受柳城優質師資教育。原有的古砦仫佬族鄉中學教育設施轉給古砦仫佬族鄉國小寄宿制國小(四年級以上學生全部住校學習)使用,而地處龍美的原國小寄宿部場所可以轉爲專門培訓農民工技能的職業技術學校。大力實施仫佬族鄉貧困家庭子女教育援助措施,實現對貧困學生從高中階段到大學本、專科階段“精準資助、應助盡助”。加大支持仫佬族鄉國小教師隊伍建設力度,精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絕不讓仫佬族鄉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