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走發展特色之路 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隨縣草店鎮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草店鎮以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以美麗鄉村建設推進鄉村旅遊,開創了科學發展的新局面。如今草店鎮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人居環境優美靚麗,人民羣衆安居樂業,處處彰顯着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實幹苦幹的優良作風、勇往直前的責任擔當和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 

一、黨建引領,文明團結譜新篇  
  做好村幹部的培訓管理。以“創業草店、開放草店、生態草店、幸福草店”建設爲引領,牢固樹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執政爲民的思想,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加強幹部隊伍管理工作,提升幹部能力素質。舉辦村幹部培訓班,對農村財務知識學習、黨建工作、紀檢規範化建設、統戰工作等進行全面地系統培訓,增強了村幹部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擔當。

加強黨員幹部理論學習。通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全體黨員幹部的理論學習,通過系統學習理論,緊跟時代步伐,夯實工作基礎,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素質和水平。

抓好黨羣服務中心陣地建設。打造爲民服務平臺,建設標準黨羣服務中心,配套黨員活動室、圖書室、老年活動室、文體廣場等活動場地。黨羣(文體)服務體系集“黨羣、政務、文體”服務於一體,成爲黨和羣衆緊密聯繫的紐帶,成爲爲居民服務的一站式平臺。黨員羣衆活動有場地,處處有笙歌,在黨員模範帶動下,文明新風悄然盛行。  

二、產業振興,發展步入快車道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立足當地優勢,科學制定戰略規劃,走上了鄉村振興的快車道。以特色支柱產業香菇產業爲突破口,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形成了集菌種生產、集中制棒、規模種植、加工出口於一體的產業鏈條。同時,注重轉型升級,耀興大海食用菌有限公司投資300餘萬元,建設了智能化香菇分揀生產線,極大地提高香菇的分揀水平和加工效率,爲該鎮食用菌加工環節開闢一條高科技、高產出、高品質、高效率的發展之路。

進一步壯大築牢產業。車雲山毛尖茶“湯清葉綠、香味高濃”,與信陽毛尖同一源產地,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爲提升茶葉的附加值,今年又引進湖北恆泰實業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在紫金山興建了恆泰茶葉深加工出口公司,上馬茶葉出口項目,預計年茶葉加工能力2000噸,出口500萬美元,創造利稅300萬元。  
  引進系列產業強化支撐。名揚傢俱廠落戶雨蒙村,年制傢俱2000餘套,銷售額可達500餘萬元。車雲山滑翔傘基地建設、華禹製衣有限公司落戶觀音寺村,滑翔傘基地可進行動力傘、無動力傘、三角翼等滑翔,建成後將成爲省內高水平的滑翔傘訓練、體驗基地。華禹製衣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面料多樣化的時尚休閒女裝、學生安全校服及迷彩服等系列服裝產品,年產量計劃達80萬餘件。

三、環境變靚,生態旅遊煥異彩    
  深入開展“五清一改”和“三三工程”。以鎮村爲主導,發動黨員、志願者對國省道沿線、河流沿線、村民主要居住地等區域地面垃圾、亂搭亂建進行清理整治,以點帶面,連點成線,全面打造靚麗鄉村景觀。涌現了一批金鑼山、觀音寺爲代表的美麗鄉村試點。在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上,通過項目爭取、鄉賢捐資、產業帶動,整合資金500餘萬元建設金鑼山鄉村公園,公園總面積達到1000餘畝,成爲羣衆登高望遠、休閒健身、賞花觀景的好去處。  
  充分挖掘生態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生態旅遊。引進“善溪谷”民宿項目,投入1.2億元,打造以休閒農業爲主題的高端民宿項目;引進淮河源油茶基地項目,結合低丘嶺改造,將周邊荒山打造成萬畝油茶基地,即可觀光旅遊,又配套車雲山茶產業發展;引進謝家灣家庭農場項目投資400餘萬元,配套建設餐飲、住宿設施,計劃打造成爲475省道沿線集採摘種植、旅遊觀光、休閒垂釣、餐飲住宿爲一體的現代鄉村旅遊農場。  

依靠古民居建築羣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檀山芍藥園經過幾年發展,園區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檀山芍藥園面積超過1000畝,園區完善了3公里環形道路、24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和旅遊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積極申報古村落保護,柯家寨被納入第五批國家級古村落保護名錄。  
  四、脫貧攻堅,同心共築小康夢    

挖掘茶葉潛力,整合資金。以車雲山茶場爲核心,擴大茶園面積,主動對接中原城市羣,加速推進車雲山毛尖的旅遊商品化進程,通過項目建設和市場運作,培育新品牌,弘揚茶文化。引導貧困戶進行茶葉種植,對貧困戶茶園進行改造,擴大種植面積,增加貧困戶收入。  

採取“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羊肚菌產業,由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帶動,建設100餘畝的標準化栽培基地,草店羊肚菌喜獲豐收,羊肚菌產量和品質進一步提升,畝產羊肚菌50斤,收入3萬元。

結合特色優勢着力壯大香菇產業。採用“村集體+合作社+專業大戶+貧困戶(農戶)+村幹部”的“五位一體”產業發展模式,發揮村黨員幹部帶貧脫貧的引領作用,調動貧困戶創業增收的積極性。已建成香菇制棒基地4個、種植基地8個,已帶動500餘戶貧困戶和農戶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