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歸園田居 陶淵明(通用多篇)

歸園田居 陶淵明(通用多篇)

陶淵明《歸園田居》原文及鑑賞 篇一

古詩原文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墟曲中一作:墟曲人)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譯文翻譯

鄉居少與世俗交遊,僻巷少有車馬來往。

白天依舊柴門緊閉,心地純淨斷絕俗想。

經常涉足偏僻村落,撥開草叢相互來往。

相見不談世俗之事,只說田園桑麻生長。

我田桑麻日漸長高,我墾土地日漸增廣。

經常擔心霜雪突降,莊稼凋零如同草莽。

註釋解釋

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結交往來的事。陶淵明詩裏的“人事”、“人境”都有貶義,“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塵世”。這句是說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窮巷:偏僻的里巷。鞅(yāng):馬駕車時套在頸上的皮帶。輪鞅:指車馬。這句是說處於陋巷,車馬稀少。

白日:白天。荊扉:柴門。塵想:世俗的觀念。這兩句是說白天柴門緊閉,在幽靜的屋子裏屏絕一切塵俗的觀念。

時復:有時又。曲:隱僻的地方。墟曲:鄉野。披:撥開。

雜言:塵雜之言,指仕宦求祿等言論。但道:只說。

這兩句是說桑麻一天天在生長,我開墾的土地一天天廣大。

霰(xiàn現):小雪粒。莽:草。

詩文賞析

陶淵明“性本愛丘山”,這不僅是因爲他長期生活在田園之中,炊煙繚繞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傳來的雞鳴狗吠,都會喚起他無限親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寧靜的鄉村是與趨羶逐臭的官場相對立的一個理想天地,這裏沒有暴力、虛假,有的只是淳樸天真、和諧自然。因此,他總是借田園之景寄託胸中之“意”,挖掘田園生活內在的本質的美。《歸園田居》組詩是詩人在歸隱初期的作品,第一首《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着重表現他“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這一首則着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

開頭四句從正面寫“靜”。詩人擺脫了“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後,回到了偏僻的鄉村,極少有世俗的交際應酬,也極少有車馬貴客——官場中人造訪,所以他非常輕鬆地說:“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他總算又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寧靜。正因爲沒有俗事俗人的打擾,所以“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那道虛掩的柴門,那間幽靜的居室,已經把塵世的一切喧囂,一切俗念都遠遠地摒棄了。——詩人的身心俱靜。在這四句中,詩人反覆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來反覆強調鄉居的清貧,暗示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

不過,虛掩的柴門也有敞開之時,詩人“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他時常沿着野草叢生的田間小路,和鄉鄰們來來往往;詩人也並非總是獨坐“虛室”之中,他時常和鄉鄰們共話桑麻。然而,在詩人看來,與純樸的農人披草來往,絕不同於官場應酬,不是他所厭惡的“人事”;一起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絕對不同於計較官場浮沉,不是他所厭惡的“雜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來往”,還是“但話桑麻長”,詩人與鄉鄰的關係顯得那麼友好淳厚。與充滿了權詐虛僞的官場相比,這裏人與人的關係是清澄明淨的。——這是以外在的“動”來寫出鄉居生活內在的“靜”。

當然,鄉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懼。“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莊稼一天天生長,開闢的荒土越來越多,令人喜悅;同時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勞動,毀於一旦,心懷恐懼。然而,這裏的一喜一懼,並非“塵想”雜念;相反,這單純的喜懼,正反映着經歷過鄉居勞作的洗滌,詩人的心靈變得明澈了,感情變得淳樸了。——這是以心之“動”來進一步展示心之“靜”。

詩人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悠然自在的語調,敘述鄉居生活的日常片斷,讓讀者在其中去領略鄉村的幽靜及自己心境的恬靜。而在這一片“靜”的境界中,流蕩着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元好問曾說:“此翁豈作詩,直寫胸中天。”詩人在這裏描繪的正是一個寧靜諧美的理想天地。

註釋 篇二

1、少:指少年時代。適俗:適應世俗。韻:本性、氣質。一作“願”。

2、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裏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認爲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一說,此處是三又十年之意(習慣說法是十又三年),詩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調嫌平,故將十三年改爲倒文。

4、羈(ji)鳥:籠中之鳥。戀:一作“眷”。

5、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6、野:一作“畝”。際:間。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

8、方宅:宅地方圓。一說,“方”通“旁”。

9、蔭(yìn):廕庇。

10、羅:羅列。

11、曖曖(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輕柔而緩慢的飄升。墟里:村落。

13、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

14、虛室:空室。餘閒:閒暇。

15、樊(fán)籠:蓄鳥工具,這裏比喻官場生活。樊,藩籬,柵欄。

16、返自然:指歸耕園田。

《歸園田居·其六》 篇三

魏晉:陶淵明

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

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

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

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

問君亦何爲,百年會有役。

但願桑麻成,蠶月得紡績。

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翻譯

在東邊高地上種植禾苗,禾苗生長茂盛遍佈田野。

雖然勞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釀濁酒還滿可解乏。

傍晚時分駕着車子回來,山路也漸漸地變得幽暗。

望着前村已是裊裊炊煙,孩子們在家門等我回家。

要問我這樣做是爲什麼?人的一生總要從事勞作。

我只希望桑麻農事興旺,蠶事之月紡績事務順遂。

我不求聞達心願就這樣,望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陶淵明歸園田居原文 篇四

作品原文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窮巷寡輪鞅②。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③。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④。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⑤。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⑥。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⑦。

作品註釋

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結交往來的事。陶淵明詩裏的“人事”、“人境”都有貶義,“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塵世”。這句是說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窮巷:偏僻的里巷。鞅(yīng央):馬駕車時套在頸上的皮帶。輪鞅:指車馬。這句是說處於陋巷,車馬稀少。

③白日:白天。荊扉:柴門。塵想:世俗的觀念。這兩句是說白天柴門緊閉,在幽靜的屋子裏屏絕一切塵俗的觀念。

④時復:有時又。曲:隱僻的地方。墟曲:鄉野。披:撥開。這兩句是說有時撥開草萊去和村裏人來往。

⑤雜言:塵雜之言,指仕宦求祿等言論。但道:只說。這句和下句是說和村裏人見面時不談官場的事,只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

⑥這兩句是說桑麻一天天在生長,我開墾的土地一天天廣大。

⑦霰(xiàn現):小雪粒。莽:草。這兩句是說經常擔心霜雪來臨,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樣凋零。其中也應該含有在屢經戰亂的柴桑農村還可能有風險。

作品譯文

鄉居少與世俗交遊,僻巷少有車馬來往。

白天依舊柴門緊閉,心地純淨斷絕俗想。

經常涉足偏僻村落,撥開草叢相互來往。

相見不談世俗之事,只說田園桑麻生長。

我田桑麻日漸長高,我墾土地日漸增廣。

經常擔心霜雪突降,莊稼凋零如同草莽。

作品鑑賞

陶淵明“性本愛丘山”,這不僅是因爲他長期生活在田園之中,炊煙繚繞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傳來的雞鳴狗吠,都會喚起他無限親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寧靜的鄉村是與趨羶逐臭的官場相對立的一個理想天地,這裏沒有暴力、虛假,有的只是淳樸天真、和諧自然。因此,他總是借田園之景寄託胸中之“意”,挖掘田園生活內在的本質的美。《歸園田居》組詩是詩人在歸隱初期的作品,第一首《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着重表現他“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這一首則着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

開頭四句從正面寫“靜”。詩人擺脫了“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後,回到了偏僻的鄉村,極少有世俗的交際應酬,也極少有車馬貴客-官場中人造訪,所以他非常輕鬆地說:“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他總算又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寧靜。正因爲沒有俗事俗人的打擾,所以“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那道虛掩的柴門,那間幽靜的居室,已經把塵世的一切喧囂,一切俗念都遠遠地摒棄了。-詩人的身心俱靜。在這四句中,詩人反覆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來反覆強調鄉居的清貧,暗示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

不過,虛掩的柴門也有敞開之時,詩人“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他時常沿着野草叢生的田間小路,和鄉鄰們來來往往;詩人也並非總是獨坐“虛室”之中,他時常和鄉鄰們共話桑麻。然而,在詩人看來,與純樸的農人披草來往,絕不同於官場應酬,不是他所厭惡的“人事”;一起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絕對不同於計較官場浮沉,不是他所厭惡的“雜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來往”,還是“但話桑麻長”,詩人與鄉鄰的關係顯得那麼友好淳厚。與充滿了權詐虛僞的官場相比,這裏人與人的關係是清澄明淨的。-這是以外在的“動”來寫出鄉居生活內在的“靜”。

當然,鄉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懼。“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莊稼一天天生長,開闢的荒土越來越多,令人喜悅;同時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勞動,毀於一旦,心懷恐懼。然而,這裏的一喜一懼,並非“塵想”雜念;相反,這單純的喜懼,正反映着經歷過鄉居勞作的洗滌,詩人的心靈變得明澈了,感情變得淳樸了。-這是以心之“動”來進一步展示心之“靜”。

詩人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悠然自在的語調,敘述鄉居生活的日常片斷,讓讀者在其中去領略鄉村的幽靜及自己心境的恬靜。而在這一片“靜”的境界中,流蕩着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元好問曾說:“此翁豈作詩,直寫胸中天。”詩人在這裏描繪的正是一個寧靜諧美的理想天地。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爲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爲“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爲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爲《陶淵明集》。

註釋譯文 篇五

歸園田居·其一

1、註釋

(1)適俗:適應世俗。韻:情調、風度。

(2)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裏指仕途、官場。

(3)三十年:吳仁杰認爲當作“十三年”。陶淵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爲江州祭酒,到義熙元年(四○五)辭彭澤令歸田,恰好是十三個年頭。

(4)羈鳥:籠中之鳥。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5)南野:一本作南畝。際:間。

(6)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閒居賦序》有“巧官”“拙官”二詞,巧官即善於鑽營,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義即守正不阿,可解釋爲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7)方:讀作“旁”。這句是說住宅周圍有土地十餘畝。

(8)蔭:廕庇。

(9)羅:羅列。

(10)曖曖:暗淡的樣子。

(11)依依:輕柔的樣子。墟里:村落。

(12)這兩句全是化用漢樂府《雞鳴》篇的“雞鳴高樹顛,犬吠深宮中”之意。

(13)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

(14)虛室:閒靜的屋子。餘閒:閒暇。

(15)樊:柵欄。樊籠:蓄鳥工具,這裏比喻仕途、官場。返自然:指歸耕園田。這兩句是說自己象籠中的鳥一樣,重返大自然,獲得自由。

2、譯文

少年時就沒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園生活。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十三個年頭。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裏去開荒,固守愚拙,回鄉過田園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着後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村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升。

狗在深巷裏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裏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閒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裏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歸園田居·其二

1、註釋

人事:指與人交結往來。

鞅:馬駕車時頸上的皮帶。這句是說居處僻陋,車馬稀少。

曲:隱僻之地。墟曲:猶鄉野。

披:撥開。

2、譯文

鄉居少與世俗交遊,僻巷少有車馬來往。

白天依舊柴門緊閉,心地純淨斷絕俗想。

經常涉足偏僻村落,撥開草叢相互來往。

相見不談世俗之事,只說田園桑麻生長。

我田桑麻日漸長高,我墾土地日漸增廣。

經常擔心霜雪突降,莊稼凋零如同草莽。

歸園田居·其三

1、註釋

南山:指廬山。

興:起牀。

歸園田居陶淵明原文 篇六

第五首詩講述了作者耕種歸來的活動,表達其欣然自得之情,內蘊醇厚,情感真摯。第六首詩講述了詩人一天的勞動生活,最後揭示其勞動的體驗、田居的用心。

【篇五:歸園田居·其五】

陶淵明(魏晉)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譯文

我滿懷失望的拄杖回家,崎嶇的山路上草木叢生。

山澗小溪清澈見底,可以用來洗去塵世的污垢。

濾好家中新釀的美酒,殺一隻雞來款待鄰里。

日落西山室內昏暗不明,點燃荊柴來把明燭替代。

歡樂時總是怨恨夜間太短,不覺中又看到旭日照臨。

註釋

悵恨:失意的樣子。策:指策杖、扶杖。還:指耕作完畢回家。曲:隱僻的道路。這兩句是說懷着失意的心情獨自扶杖經過草木叢生的崎嶇隱僻的山路回家了。

濯:洗。濯足:指去塵世的污垢。

漉:濾、滲。新熟酒:新釀的酒。近局:近鄰、鄰居。這兩句是說漉酒殺雞,招呼近鄰同飲。

暗:昏暗。這句和下句是說日落屋裏即昏暗,點一把荊柴代替蠟燭。

天旭:天明。這句和上句是說歡娛之間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時間之短促。

鑑賞

這是《歸園田居》組詩的第五篇。它以一天耕作完畢之後,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後的活動做爲描寫對象,來反映“歸園田居”後的另一個生活側面。

全詩可分做兩層。前四句爲第一層,集中地描繪了還家路上的情景。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寫出結束了勞動,獨自一個人手持扶杖,懷着“悵恨”之情,轉回家去。但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嶇,荒蕪曲折。從表面看,他辛苦勞作一天,且孤獨無伴,隻身奔家,難免悵然生恨。就深層涵意說,此詩意在抒寫欣然自得之情,那麼,此“悵恨”二字,實具反襯下文歡快欣然的作用,若將《歸園田居》組詩做一整體閱讀,便會發現這裏的開端“悵恨”,是緊接上詩憑弔丘壟荒墟,人生終當歸於空無的感嘆而來。“崎嶇歷榛曲”渲染出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所致道路的荒涼和艱難,透露出時代特定背景的影象。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路上經過清澈見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塵埃的雙腳,整天耕作的疲勞,也就隨之一洗而光,渾身變得舒坦自在起來。這兩句一掃“悵恨”之意,那麼輕鬆自如,正是坦然自適心態的自然流露。托出歸隱之志堅持不改之意。“可以濯吾足”一句,出自古《滄浪歌》,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原是借滄浪之水的清濁爲比興,形象地表達時清則仕,時濁則隱的意思。而陶淵明卻任憑澗水清澈見底,依舊用來“濯我足”,完美的顯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與自然相得相洽的質性。

最後六句爲第二層,全力敘述歸家之後的一些活動。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過濾好自家新近釀好的熟酒,去濁存清飲用。並招來農家近鄰,同桌共飲,以“只雞”爲餚,真是快慰無比。此二句詩,描畫出了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歸居田園之後的淳樸農家生活。他依躬耕壟畝維生,勿需醇醪美酒,山珍海味,只要有自釀之熟酒,自飼之家雞,邀上鄰友,共酌共飲,即已足矣。從中亦可見,作者與近鄰農戶,相處友善,往來密切的景況。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不知不覺間“日入室中暗”,日落西山,室內闇然,於是索興燃起根根荊草權當明燭。此句看似寒酸卻將詩人的瀟灑自如,自得其樂表現出來。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歡快之情涌滿心頭,在“歡”字下着一“來”字,自然傳神。黃文煥便又稱“‘來’字下得奇”。此情此景,引得詩人競怨起“夕”時短暫,興致難盡。那就索性不理時間的早晚,盡情暢飲。“已復至天旭”,直至旭日漸升天已放亮,方肯做罷,以寄其高遠之志,抒其胸中超然之情。

此篇在組詩中,取材獨特,既非描繪田園風光,亦非陳述勞動狀況,而是以傍晚直至天明的一段時間裏的活動爲題材,相當於今天所謂“八小時以外”的業餘生活爲內容,來表達他于田園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其視角新穎,另闢一境,與前四首連讀,可以見出組詩實乃全面深刻地再現出陶淵明辭官歸隱初期的生活情景及其心路歷程。

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其 篇七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白話譯文 篇八

其一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裏魚嚮往着從前深淵。

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着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着房屋後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裏飄蕩着裊裊炊煙。

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裏有的是安適悠閒。

久困於樊籠裏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其二

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裏難聞到車馬聲響。

白天裏經常地關閉柴門,獨處在空室中不生雜想。

偏遠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撥開草叢不時互相來往。

相見時不談論世俗之事,只說道桑麻的生長情況。

我種植的桑麻不斷長高,我開墾的土地日益增廣。

常擔心嚴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其三

南山下田野裏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剷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溼我衣。

身上衣沾溼了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其四

離山澤去做官已經很久,現在又返林野嚐到歡娛。

且攜着我的兒女侄子們,撥開那亂草木尋訪廢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間,依稀地可認出往日舊居。

房屋的井竈下留有遺蹟,桑和竹殘存着枯朽幹株。

我打聽在這裏打柴的人:過去的居住者都到哪裏?

這裏的打柴人便對我說:都死光了沒有留下後裔。

三十年就改變朝市面貌,這句話可真是一點不虛!

人一生就好似虛幻變化,到最終都不免歸於空無。

其五

我懷着悵恨情拄杖回家,崎嶇的小路上長滿荊榛。

山澗裏的流水又清又淺,可用來洗我足振奮精神。

濾一濾家中的新釀美酒,殺一隻小雞兒招待近鄰。

日落後房屋裏已經昏暗,沒明燭也只好點燃柴薪。

歡樂時都怨恨夜間大短,不覺中又看到旭日照臨。

其六

在東邊高地上種植禾苗,禾苗生長茂盛遍佈田野。

雖然勞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釀濁酒還滿可解乏。

傍晚時分駕着車子回來,山路也漸漸地變得幽暗。

望着前村已是裊裊炊煙,孩子們在家門等我回家。

要問我這樣做是爲什麼?人的一生總要從事勞作。

我只希望桑麻農事興旺,蠶事之月紡績事務順遂。

我不求聞達心願就這樣,望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