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論新時代下母親的教育方式

——“溫柔”與“威嚴”

論新時代下母親的教育方式

摘要:隨着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子女的成長與比拼已成爲諸多家長人生事業的一件大事,因而家庭教育問題也逐漸成爲困擾諸多家長的重大難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家庭氛圍是否溫馨、父母教養方式是否合理、家庭內部結構是否完整等都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研究認爲:當下,在正常的家庭氛圍中,母親的家庭地位與以往不同,其在家庭教育中所承擔的任務空前艱鉅,因而現代家庭中的母親務必要掌握好教育的關鍵技能——“溫柔”與“威嚴”。

關鍵詞:家庭教育;母親;教育方式;“溫柔”與“威嚴”

家庭作爲孩童最先接觸而且產生相互作用的環境,也是孩童認知世界的第一步,是孩童獲得日常生活習慣與社會文明的主要途徑,這也就奠定了青少年未來心理健康狀況發展的基礎。[1]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行爲習慣以及未來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當代經濟飛速發展的大潮流中,要想孩子未來的發展能緊跟時代步伐而不至於比同輩落後,父母的家庭教育就至關重要了,尤其是在現當代特殊的家庭教育環境下,母親的教育職責顯得尤爲重要。下面就當代家庭教育中母親的教育方式作以下三點分析:

一、當代家庭教育中母親的影響力現狀

父母作爲兒童的第一位老師,爲其以後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石。[2]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領導者,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決定了整個家庭教育的質量及後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古代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不同,在當下的新時代潮流中,母親的家庭教育地位得到極大提升,承擔的教育責任也不斷加重。

在古代,由於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一是母親本身的文化水平較爲低下,大部分女性出嫁前都未能接受到與男子同等的教育份額,往往只會織布繡花等較爲實用的生活技能,而不具備承擔家庭教育的基本素養;二是古代封建家庭中,父親佔據絕對的領導地位,支配着家庭的教育原則,而母親往往只能從屬,難以形成個人的教育理念或即使有也難以有權利去支撐其理念。而在當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不斷完善的社會制度、極速轉變的社會理念促使男女的社會地位逐漸趨於平等,甚至在很多家庭中,女子已經開始掌握家庭的領導權利。伴隨着這種社會理念的轉變,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地位也隨之變化:父親負責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而母親則承擔着家庭的基本生活事務處理責任及子女教育責任。另一方面,由於現代社會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相處交流的時間分配很不均衡,母親與孩子的相處交流時間遠遠高於父親,這就造成了孩子往往更依賴於母親,受母親的教育影響更爲的深遠。綜上所述,當代家庭教育中,母親的教育影響成爲主導,母親的教育方式也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二、 當代母親的家庭教育誤區

實踐證明,家庭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的規律,順應孩子的發展天性。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如果有貝多芬的潛質,就給他營造貝多芬的環境。但問題在於是大部分孩子不具備貝多芬的潛質,而母親卻一定要他成爲貝多芬,其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心理上的誤區

1.補償心理。很多母親幼時的夢想未能實現,成爲母親後,打算通過孩子來實現自己當年未能實現的願望,以彌補當初的遺憾,因此就拼命給孩子施加壓力,把自己的興趣、愛好都強加給孩子。人人都不喜歡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讓孩子學習他們根本不感興趣的東西,這樣做只能導致他們更加厭惡學習。同時,家長對孩子的生活實行全方位的包乾,不讓孩子承擔自己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孩子犯了錯誤也處處遷就,不及時糾正。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在這樣的溫室裏盛開起來的花朵,根本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久而久之不僅導致孩子形成任性、偏執、缺乏獨立性、意志薄弱的弱點,還容易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質。

2.虛榮心理。很多媽媽喜歡炫耀孩子的優點,以獲得別人的讚許和羨慕,對缺點卻避而遠之,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這樣做,往往只會使家長注重孩子的外在表現,卻忽視了最應該關注的孩子的內在品質。一旦孩子沒有滿足母親的期望,母親首先不是幫孩子分析原因,而是首先要挽回自己作爲家長的“面子”。虛榮心不但導致家長產生焦慮的心理,更容易打擊孩子的熱情。我們常能聽到母親對孩子說“你某某方面不如某家的某某”。看到某家的母親帶孩子去學什麼,就跟着也把孩子送進收費比別人還高,牌子還亮的早教機構,似乎是一種提升身份的投入,順應潮流的舉動,母親常常是“痛並快樂着”,而孩子在母親的虛榮心理教育驅使下,也漸漸地走入了成長的誤區。

(二)方法上的誤區

1.成人化教育。母親沒有把孩子當成“孩子”,而是“小大人”,所採用的方法是成人化、國小化的方法,一切都是高標準、嚴要求,不允許孩子犯錯誤,看到孩子閒下來就焦慮,家長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認爲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好,卻沒有真正地考慮到孩子的感受,這樣做的結果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天性中所應具有的那些幼稚和童真正在變得越來越少,孩子也越來越不像是孩子了。

2.棍棒教育。“不打不成才”,部分母親仍在把這句古話作爲“教育信條”,認爲只有打纔是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可是事實證明沒有哪一位成纔是真正打出來的,打得結果只能給孩子留下身體的創傷和深刻的心理陰影。研究表明,經常捱打的孩子會出現心理偏差,如說謊、孤獨、固執、粗暴、怪癖、喜怒無常、攻擊性行爲等等。更爲關鍵的是,打丟了孩子的質樸天真,打丟了孩子的活潑天性,也打丟了對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孩子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理應得到母親的尊重。

三、 “溫柔”加“威嚴”的家庭教育必修技

作爲當代母親,要想成功的扮演母親角色,完成好家庭教育的重任,培養出健康優秀的孩子,就必須能合理科學的發揮出一位母親不一樣的“溫柔”與“威嚴”並存的效果。

所謂“溫柔”,即母親身上所散發的獨有的對於孩子的愛與理解、包容與保護意識,這是許多父親所不具備的。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無論是對母親奶水的渴望,還是對母親懷抱的依賴,都體現出母性溫柔散發出對孩子獨特的影響力。在大部分正常家庭的孩子眼裏,“受傷”的最佳歸宿永遠是母親的懷抱。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將母性溫柔發揮到極致能使家庭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母性溫柔的發揮主要體現在愛與理解上。

愛與理解是開啓孩子心靈的鑰匙,愛與理解也是架起母親與子女之間溝通的橋樑。有位母親喜歡逛商場,可每次孩子總是哭着鬧着不願進,她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她領着孩子在商場熙熙攘攘的人羣中走時,女兒的鞋帶散了。她蹲下給孩子繫鞋帶。就在這一瞬間,她發現眼前的可怕,女兒矮小的個子,她的眼中,沒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只有大人們的一條條大腿和一雙雙手……。孩子看待與思考問題的角度問題與成人是不一樣的,其實,只要家長像這位母親一樣,和孩子站在同一視線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學會換位思考,就會愛與理解自己的孩子。有了愛與理解纔能有溝通,有了溝通才能有尊重。

“威嚴”則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在人格平等、尊重的基礎上,樹立母親的威嚴,同時對孩子的不妥行爲進行指正。除此之外,母親必須對孩子的內心思維做到有所掌握,經常和他們進行一些溝通,通過這些日常情感的互動,孩子可以從中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重視。這種嚴格且民主的教養方式能促使孩子形成較強的適應能力,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母親威嚴的樹立既能降低管理孩子的難度又能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

“溫柔”加“威嚴”的家庭教育手段既將母性的光輝溫柔地灑向孩子的全身,又有效合理的約束了孩子的行爲,符合當代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多元化要求的理念。

德國著名學前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在當代社會,大部分母親與孩子朝夕相處,母親生活樸素、勤儉節約,孩子也會樸實;母親做事負責、有條理,孩子做事就不會馬虎隨便;母親勤奮、愛勞動,孩子就能吃苦耐勞。錯誤的教育比不教育的後果更爲嚴重,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家庭教育本身,而是執教鞭的人擁有怎樣的手段以及如何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

參考文獻 :

[1]田峯溶, 李冬, 張靜, 李敏玉.淺述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因素[J].社會心理科學, 2012 (11) :3-6.

[2]陳陳.家庭教養方式研究進程透視[J].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6) :95-103.

標籤:論新 母親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