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多篇)

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多篇)

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篇一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讀

一、課程教學目標

1、樹立生態環保的科學理念,正確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

2、培養閱讀科普作品的興趣,學會閱讀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標

1、引導學生樹立敬畏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2、培養學生以人爲本,尊重規律,和諧相處的人文情懷。

三、育人主題

敬畏自然

四、思政育人案例設計

教學過程及內容

設計意圖

一、課程導入

新冠疫情橫掃全國,全社會衆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同時,人類究竟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再次成爲人們關注和思考的重要問題。《寂靜的春天》就早已敲響了人類將因爲破壞環境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警示之鐘。

開篇從新冠疫情導入課程,引出人與自然的關係,順勢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題。

二、課程內容分析

提問1:“大自然在反抗”體現在哪些方面?導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麼?

提問2:怎麼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

提問3:改造自然與順應自然之間是什麼關係?人類能夠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爲嗎?

小組討論:我們普通人能爲保護環境做些什麼?

提問1是爲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文本內容,釐清三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

提問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讓學生深刻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切入思政育人點: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念,體會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整體。

小組討論是爲了讓學生聯繫實際,從我做起,對大自然有正確的認知踐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點:培養以人爲本,尊重規律,和諧相處的人文情懷。

三、課程總結

這次疫情,爲人類再度敲響警鐘,讓我們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擔起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責任,實現人的幸福安寧和自由全面發展。

課程總結呼應開頭,進一步強化思政育人點: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成爲我們的自覺行動。

五、實施過程

(一)課程導入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國,打破了春節的喜慶,經過專家們基因測序判定,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並通過人畜共通傳染給人類。全社會衆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同時,人類究竟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再次成爲人們關注和思考的重綠色作文網要問題。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生態作家蕾切爾·卡遜撰寫的環境科普讀物《寂靜的春天》,就已敲響了人類將因爲破壞環境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警示之鐘。

(二)課程內容分析

提問1:“大自然在反抗”體現在哪些方面?導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明確:體現——“大量使用化學物質,正在削弱環境本身所固有、阻止昆蟲發展的天然防線”,“化學控制已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就是大自然的反抗。

原因——人類大量使用化學藥物,或人類忽視了自然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削弱了環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蟲發展的天然防線。

提問2:怎麼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師明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整體,對自然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

提問3:改造自然與順應自然之間是什麼關係?人類能夠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爲嗎?

教師明確:改造自然只能是改造大自然的局部狀況,而不是改變大自然固有的規律;順應自然指的是順應大自然本身的規律,而不是面對自然災害束手無策。二者並不絕對不相容。合理而有限地改造自然需要依靠科學,積極地順應自然也需要依靠科學,因爲只有科學才能揭示大自然的規律,而“改造”和“順應”都必須尊重自然規律。

小組討論:我們普通人能爲保護環境做些什麼?

(1)你能做到不向垃圾桶以外的地方扔一隻塑料袋嗎?

(2)你能做到不浪費水資源嗎?不管是不是自己付費的?

(3)對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現象你感到痛心嗎?在合適的時候是否敢於提出批評?

(三)課程總結

黑格爾曾說:“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當今時代,我國正着力建設生態文明,鄭重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這次疫情,爲人類再度敲響警鐘,有必要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的行爲方式。同學們,讓我們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擔起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責任,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成爲我們的自覺行動,從而實現自然的寧靜、和諧、美麗,實現人的幸福安寧和自由全面發展。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優秀案例 篇二

預算報表編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課程教學目標

教會學生掌握基本財務預算知識,編制預算報表的基本技能,具備獨立編制預算報表和進行財務分析的能力。

二、思政育人目標

1、培養馬克思主義哲學: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影響整體

2、直面財務風險,加強學生財務預算表編制過程中的風險意識

3、培養財務預算的敏捷思維能力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財務預算報表是前後關聯的,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影響整體的,我們要去協調、控制,避免盲目性。

1、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影響整體。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意識形態的作用。而預算報表是一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項目起着引領、規範和推動作用,在進行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與其他部分前後呼應,相互關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介紹財務知識和報表注意事項,灌輸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有利於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2、加強財務風險意識。當代社會是一個充滿風險的社會,美國民衆起義**正是一次美國政府意想不到的風險,而財務也會出現各種風險,預防財務風險是首要的。預防財務風險的主旨不是去消除非常可能出現的損害事件,因爲意外往往是讓人意想不到的,也不是事後彌補已經造成的損害,而是在財務預算報表編制時專注於消除危害的可能根源,從源頭上杜絕風險的產生。作爲大學生個人,應該做到個人層面的風險識別與安全防護。在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注意前後統一,規避風險。

3、樹立全面性預算管理觀念。在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一旦一個產品的價格改變,就會使內含報酬率、回收期、淨現值三個數據往往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全面性是指在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全面思考整體財務關係,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必須證財務報表嚴謹統一,前後呼應。因此,教育學生謹慎細緻、誠信編表,誠信創業,提高學生的敏捷思維能力。

課程思政建設典型案例 篇三

化工設備的腐蝕與防護——弘揚愛國主義,培養家國情懷

一、教學目標

1、課程教學目標:掌握腐蝕的定義,腐蝕的類型,以及防腐的措施

2、思政育人目標:

(1)設計思路:通過引入化工廠管道腐蝕引起的事故案例,自然地達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2)思政育人目標: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

(3)育人主題: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價值主題。

二、教學實施過程

1、引出課堂知識——問題分析

問題:舉例說明你見過的生活中腐蝕現象?

圖2生活中鋼鐵腐蝕

通過問題的分析引入腐蝕的概念,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2、腐蝕的分類及防腐

腐蝕其實有兩種分類方法,第一種按照機理分,分爲電化學腐蝕和化學腐蝕。生活中常見的腐蝕爲電化學腐蝕。比如鐵器和銅器的腐蝕。那麼什麼是化學腐蝕呢?引入實例:

圖3打鐵過程中鐵渣的掉落(化學腐蝕)

生活中的打鐵鐵渣掉落現象就屬於化學腐蝕的一種。引入實際案例,進一步加深知識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按照腐蝕破壞特徵分:腐蝕分爲晶間腐蝕,應力腐蝕,均勻腐蝕和縫隙腐蝕。其中晶間腐蝕和應力腐蝕危害性較大,通過引入實際案例,引入晶間腐蝕和應力腐蝕的概念。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優秀案例 篇四

大數據背景下的會計職業道德

全球資本市場頻發的會計醜聞,使會計職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要求高等學校在會計課程教學中,從會計職業道德的角度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大數據分析在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我們在管理會計課程利用大數據進行“預測”、“決策”,以及指導學生參加“科雲杯”全國大學生本科組財會職業能力大賽的過程中融入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管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

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會計的兩大分支。“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具備“預測”、“決策”、“規劃”、“控制”等基本職能的應用型人才。而管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具備會計職業道德,在履行職業崗位時能夠辨識會計行爲的合規性,掌握道德行爲履行方法。

二、大數據背景下管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設計和實施

1、教育學生樹立誠實守信的品德

利用校園網和移動課堂,組織學生學習新《會計法》、《關於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等規定,講解新會計法、證券法等相關處罰條例,列舉證監會和法院對不遵守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的處罰和刑事責任等。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要求學生樹立誠實守信的品德。

2、運用案例教學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利用國內外會計造假案例,討論由於會計從業者職業道德的缺失,導致企業操縱利潤、粉飾報表等行爲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影響,以及對中小投資者經濟利益的損害,以致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來警示會計人員必須守信,講信用、講信譽、信守承諾,誠信對會計職業重要性。

3、選擇切入點,融入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根據2016年財政部發布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管理會計教學內容包括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資管理、營運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幾部分內容。在上述內容的教學活動中,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選擇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合理把握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之間的契合點。例如,在預算管理部分,管理會計師在根據大數據資料編制收入預算或預計財務報表時,不能由於公司面臨一個重大合同或者貸款需求而隨意對預算數進行調節,否則違反了正直和可信原則;在投融資管理時,依據大數據資料,利用科學的方法合理預計現金流量,一旦決策失誤,將帶來重大損失,違反了能力原則;管理會計師主要向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員提供會計信息,如果向好友或其他相關機構透露企業內部信息,則違反了保密原則。

4、利用產教融合提供職業道德經驗

利用產教融合、校區合作平臺,邀請常州尤尼泰稅務事務所來校進行“財務舞弊常用手段及案例”的報告會,爲學生提供理解和實踐會計職業道德的機會,以及提供道德的經驗。

課程思政建設典型案例 篇五

《倫敦》: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輓歌

一、課程教學目標

1、簡介18世紀後期英國前浪漫派詩歌特點。

2、介紹威廉·布萊克及其詩歌特色。

3、賞析詩歌《倫敦》中的場景和人物特徵。

二、思政育人目標

1、認清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本質。

2、開展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教育和習近平“兩山”思想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1、課程導入

(1)思考問題:布萊克的《倫敦》描述了怎樣的畫面?它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倫敦變成了工業化的地獄,其社會根源是什麼?從整首詩歌的描述可以感受到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2)圖片展示:

提問:圖片中煙囪林立、火車轟鳴反映了什麼時期的英國倫敦?圖片中忙碌的工人和悠閒的資本家形成了怎樣的鮮明對比?圖片展示了“霧都”倫敦的工業城市形象,其繁華景象的背後有怎樣的辛酸?

總結:資本主義工業化是建立在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和對大自然的無情破壞的基礎上。資本家爲追求最大利益,他們強佔資源、擴張市場、壓榨勞動者,將美好人間變成了可怕的地獄。

2、當代馬克思主義思想

(1)科學發展觀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其中,以人爲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兩山”思想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考察浙江湖州安吉餘村時,首次發表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兩山”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基礎是綠水青山,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3、深層閱讀

(1)詩歌中的倫敦景觀:詩人漫步在泰晤士河畔,被眼前的恐怖景象怔住了——聽到的是大人和孩子們悽苦的叫喊、傷兵的嘆息和年輕妓女們的詛咒,看到的是被獨佔的河流和街道、面帶飢色的人羣、污黑的教堂和宮牆外流淌的鮮血。這就是工業革命時期倫敦的可怕景象,資產階級霸佔了一切資源,無產階級掙扎在死亡線上。工業污染破壞了倫敦人的生存環境,倫敦簡直是地獄般城市。

(2)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本質:資本主義工業化是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僱傭勞動者相結合的生產方式爲基礎,以榨取最大的利潤爲目的。它體現了資本家的貪婪本性,瘋狂地追求最大利潤,根本不顧無產階級的死活和自然環境的承受力。

(3)“思政”教育:工業化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社會主義國家也需要工業化。但是由於經濟所有制和國家制度的不同,兩者有本質上的差異。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以提高國家整體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爲目的,資本主義則是以個人利益和私人財富積累爲目的。而且社會主義工業化注重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4、課後反思

(1)《倫敦》反映的社會現實:這是布萊克詩歌集《經驗之歌》中的一首描寫工業化背景下倫敦的城市景觀。通過詩人的所見所聞,我們感受到資本主義私有制給各階層的勞苦大衆造成的精神創傷。資本主義工業化不僅污染了環境,而且給社會造成了無盡的苦難。

(2)“思政”教育:當前爲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我國也在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也會面臨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難題。爲此,我國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爲基礎,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推動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爲經濟建設指明瞭方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具體體現。

課程思政建設典型案例 篇六

《魯濱遜漂流記》:資本主義殖民者的成長故事

一、課程教學目標

1、瞭解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興起及其基本特徵。

2、介紹丹尼爾·笛福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賞析《魯賓遜漂流記》片段。

二、思政育人目標

1、認清資產主義財富積累的本質。

2、瞭解英國殖民主義的歷史。

3、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1、課程導入

(1)思考問題:《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什麼性質的小說?它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魯濱遜是一個英雄人物嗎?他在荒島求生的經歷體現了怎樣的精神?

(2)圖片展示:

提問:圖片中的魯濱遜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物形象?他手中的刀和槍、肩上的鷹分別象徵什麼?圖中看出他是如何對待荒島的原住民的?

總結:魯濱遜是早期資本主義殖民者典型形象。他靠武力強佔孤島,並殘殺原住民,霸佔島上資源,建立自己的殖民統治。

2、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述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資本原始積累的本質時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資本原始積累的歷史充滿着血腥和暴力,新興的資產階級靠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獲取財富,壯大資本的力量。

闡釋:I。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成長史是不光彩的,充滿着殺戮和征服。

II。強佔殖民地和擴大奴隸貿易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手段。

3、深層閱讀

(1)魯濱遜的成長經歷:因性喜冒險,屢次出海;後販賣黑奴,船遇險而落魄荒島,獨居小島28年,建成棲身之所;通過讓“星期五”學英語、信基督徹底教馴化野人;最後自己成爲荒島主人。

“思政”教育:資本家總是以冒險家的面目,遠征殖民地;奴隸貿易是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手段;殖民者眼裏的荒島就是自己殖民的對象;剝奪語言和信仰是殖民者征服殖民地人民的慣用伎倆。

(2)《魯濱遜漂流記》被經典化的原因:契合18世紀英國的時代精神;塑造具有開拓和進取的精神的資產階級英雄;滿足西方人的征服欲;美化殖民主義敘事。

(3)“思政”教育:文學經典具有民族性和階級性。西方的經典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時代精神,但它們代表了西方的傳統價值觀,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閱讀西方文學經典,我們要採取批判的態度,客觀、理性和辯證地看待其價值和意義。

4、課後反思

(1)魯濱遜形象的正面意義:他不甘平庸無爲的生活,具有堅強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闖勁;性情樂觀,不畏艱險,白手起家,體現自我奮鬥的精神。

(2)“思政”教育:當代大學生正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開展創新創業,爲個人發展和國家的興盛而努力。在個人拼搏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應該具備魯濱遜那種敢闖敢拼的勁頭,學習他的樂觀主義精神,憑個人的努力獲取成功。魯濱遜的傳奇經歷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那麼《魯濱遜漂流記》可成爲大學生創業路上的勵志書籍。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優秀案例 篇七

佛教石窟藝術

一、課程教學目的:

通過佛教石窟藝術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佛教的興起對美術的影響。

二、思政育人目標:

通過佛教石窟藝術燦爛輝煌的藝術成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文明的情操,並樹立起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藝術創作中將中華文明發揚光大的理想。

三、思政育人方案設計及實施

1、佛教基礎知識背景

佛教文化的本源是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東傳到中國各地有兩大傾向,南方重義理,北方重功德。文化的融合影響到了石窟藝術的風格樣式。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國美術史的過程中應參照西方美術史進行比較,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也要能夠融合多種元素進行創新。

2、石窟藝術的建築形制、雕塑樣式和壁畫內容

在對佛教美術“樣式”問題,如“涼州模式”、“雲岡模式”等進行探討時,將社會政治經濟關係、文化訴求、傳播路線等問題帶入,增加石窟美術史研究的深度,從宏觀上把握北魏到隋唐之際中國石窟美術文化傳播發展的脈絡與規律。

3、中國主要石窟

石窟藝術豐富多彩的視覺形象吸引了南北各個社會階層的信衆,從皇家贊助、地方官員提倡到普通百姓全身心投入,我們可以注意到各個石窟的異同,外來建築、雕塑、繪畫等一系列因素都出現在中國本土,對繁榮漢代流傳下來的視覺藝術,產生了全面影響,它們的融合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鋪墊。

莫高窟156窟張議潮出行圖(局部)

通過學生在課堂分享的石窟藝術調研報告,可以發現他們通過調研不僅熟悉了石窟藝術不同時間、地域所體現出的不同風格和題材;也對石窟藝術所反映的宗教活動及社會風尚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他們分別對龍門石窟、克孜爾石窟、炳靈寺石窟、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等進行了調研。從調研成果來看,學生能夠通過相關文獻、圖像和視頻資料對石窟藝術的主要內容、風格及其與當時政治、經濟生活的關聯作出相應的解讀。

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篇八

人文素養展演活動

一、課程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吸引和鼓勵廣大學生增強學習人文知識、閱讀人文經典的積極性;

2、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運用人文知識的社會實踐能力,爲學生的成才奠定更爲寬厚的基礎。

二、思政育人目標

1、提升與豐富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開拓創新與積極進取的精神;

2、促進學生在競爭與合作中學會進步,培養學生能動協作的實踐技能。

三、育人主題

實踐創新

四、思政育人案例設計

針對當代社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以及人才成長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本課程加強推行學生劇作表演、口語表達會、讀書報告會、古詩詞鑑賞會等多類實踐活動,並舉行年度人文素養展演,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引領學生通過實踐將知識轉化爲創造力。

五、實施過程

(一)活動背景及意義

我校當下正處於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的高速發展時期,面臨從單一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培養的轉型,因此加強我校人文素養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於學生通過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而形成內在的人格、氣質、修養,從而逐步形成一種穩定的品質和價值趨向,爭做社會所需要的有思想、有道德、有思維、有責任的複合型人才。人文素養展演活動已連續開展多年,充分彰顯母語教育在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操、構建校園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地展示我校人文通識類課程的教學成果,有效提升學生全方位運用母語的能力以及文學審美鑑賞能力,激發學生開拓創新與積極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能動協作的實踐技能,以打造我校特有的人文素養教育質量提升的實施體系,形成自己的品牌。

(二)活動實施

1、活動主題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

2、活動形式

經典誦讀、戲劇表演、情境主持、創意配音等

3、活動要求

(1)可從哲學、歷史、文學等經典著作中選題,也可以選用表現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題材;

(2)要求作品內容積極健康,主題鮮明,富有感染力,兼顧思想性與文學性;

(3)鼓勵在藝術效果和表演形式上進行探索與創新;

(4)每個節目表演人數最少5人,節目時長爲8-20分鐘。

4、參加對象

全校開設《大學人文基礎》課程班級(每年約20個班級,800名左右學生)

5、活動流程

準備階段:(每年3-5月)

(1)3月初各班級傳達展演計劃;

(2)3月中旬各班級選派同學並組隊爲各項展演做準備訓練;

(3)4月-5月初舉行展演節目排練。

全校展演:每年5月底或6月初

(三)活動內容

年度活動

節目內容

2018年度

人文素養展演

——人文短劇專場

1、人文短劇《幸福照相館》

2、人文短劇《甄嬛後傳》

3、人文短劇《趣味運動會》

4、人文短劇《感性與理性》

5、人文短劇《小心走路》

6、人文短劇《劉三姐》

2017年度

人文素養展演

——話劇專場

1、中國古典話劇《范進中舉》

2、外國音樂劇《音樂之聲》

3、中國現代話劇《沙家浜》

4、外國童話劇《白雪公主》

2016年度

人文素養展演

——戲劇專場

1、中國古典戲劇《西廂記賴婚》

2、中國當代戲劇《歡樂頌》

3、外國戲劇《金蘋果的傳說》

4、中國現代戲劇《邊城》

2015年度

人文素養展演

1、國學薈萃

2、創意配音《東成西就》

3、中國現代戲劇《傷逝》

4、情境辯論《文學閱讀與生活認知》

5、情境主持《電視購物》

6、外國戲劇《僞君子》

(四)活動總結

本活動的整臺演出均採取全程拍攝並刻製成光盤,留存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內容豐富、節目質量優良得到高度肯定和廣泛好評,充分顯現了人文素養展演活動是豐富學生校園精神生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營造了我校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培養了我校學生的文化素養與人文情懷,激發了我校學生全面發展、綜合提升自身素質的積極性,充分展示了我校人文素養教育和課程思政教育的成果。

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篇九

構築共同的未來夢想——《大同》解讀

一、課程教學目標

1、瞭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2、認識《大同》一文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價值和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意義,體味儒家積極用世的內在情感;

二、思政育人目標

1、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脈、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

2、學習古人大膽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爲人類造福。

三、育人主題

家國情懷

四、思政育人案例設計

教學過程及內容

設計意圖

一、課程導入

任何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的社會裏,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關於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稱其爲“大同”社會。

開篇從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嚮往進入到先賢聖哲關於“大同”最高社會理想的偉大構想,由小及大,可以更貼近學生實際,更容易走進文本,以便自然地切入家國情懷的育人主題。

二、課程內容分析

1、整體感知,初識理想社會

提問1:怎麼理解“天下爲公”?

提問2:“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2、拓展延伸,暢談理想社會

小組討論1:你認爲大同思想在當今全球化的社會進程中還有沒有價值?

小組討論2: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你準備如何做?

3、教師寄語,共創理想社會

2個問題的設置是爲了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理解儒家“大同”的最高社會理想。

2個小組討論是爲了讓學生聯繫實際,從文本中走出來,認識“大同”思想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價值和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意義,體味儒家積極用世的內在情感。

切入思政育人點:傳承中華文脈、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

教師充滿鬥志的寄語,是爲了使學生的家國情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切入思政育人點:學習古人大膽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爲人類造福。

三、課程總結

“大同”社會是一種具有普世意義的社會理想,我們要借鑑吸收《大同》對未來文明發展的設計,爲實現“中國夢”,努力奮鬥,貢獻一份力!

課程總結呼應開頭,進一步強化思政育人點:樹立家國情懷,爲共同的未來夢想做出貢獻。

五、實施過程

(一)課程導入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的社會裏,人人安居樂業,和睦相處,誠信相待,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關於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稱其爲“大同”社會。

(二)課程內容分析

1、整體感知,初識理想社會

提問1:怎麼理解“天下爲公”?

教師明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爲天下人所共有,而不屬於一家一姓。這是一種純粹的公有制,是“大同”之世最根本的特徵,也是“大同”之世其它具體特徵賴以產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天下爲公”是把全人類視爲生命和文化共同體,爲大同理想確立了最基本的原則。

提問2:“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教師明確:(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羣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各得其所,各安其身。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地工作,有和樂的家庭。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爲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

小結:在“大同”社會裏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諧、安定的局面。

2、拓展延伸,暢談理想社會

小組討論1:你認爲大同思想在當今全球化的社會進程中還有沒有價值?

教師明確:大同思想與全球化社會息息相關,全球化的社會進程中離不開大同思想。各國加強經濟聯繫,打破貿易壁壘,實行互通有無,努力讓商品流通快捷,將全球聯繫成爲一個緊密的經濟體,經濟全球化把經濟變成了所有人的事情,各地的經濟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這正是大同思想在全球化經濟進程方面的體現。

小組討論2: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你準備如何做?

教師明確: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的基本內涵的表述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可以說這和《大同》的社會藍圖從本質上來說是一致的。大學生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應該齊心協力,奮發圖強。

3、教師寄語,共創理想社會

大同社會,美好理想;不負青春,努力奮鬥;實現“中國夢”,貢獻一份力!

(三)課程總結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想象總是相似的。《大同》所呈現出的那個公平、正義、誠信,又充滿溫情、關愛的社會,是一種具有普世意義的社會理想,習近平總書記把“求大同”作爲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因此,“大同”之夢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彼岸之夢,它正在走近我們,成爲社會生活的嚮導,爲了向這個理想目標邁進,我們要借鑑吸收《大同》對未來文明發展的設計,樹立家國情懷,爲共同的未來夢想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