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優質國小語文評課稿(精品多篇)

優質國小語文評課稿(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一

缺點:

1、在小組討論學習第三四兩個自然段中,教師出示了這個問題:“想想你覺得落日像一個xx的孩童/燈籠/跳水員?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也許是看到問題中的“你覺得”三個字,所以學生們沒有圍繞書上出現的詞語去作答,而是憑藉着自己的想象來作答。

3、描寫落日像大紅燈籠那一段,教師引導不細緻,其中有一些動詞沒忽略。

4、全篇教學中,朗讀不夠,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讀書;且讀書的時機沒能把握好,即沒能在學生感情最充沛的時候進行朗讀。

優點:

1、在第二小節以“什麼是風情”這個問題來扣緊“風情”讓學生了解三亞的環境美,使學生知道三亞究竟有哪些風土人情,在讀中感悟美。

2、在第二小節一學生說道“海灘上有許多飽經日曬的細沙,它們都像玉屑銀末似的,十分美麗”這句話的時候,教師運用教學機智,說道:“是呀,那些飽經了一天日曬的細沙一定被曬得暖暖的,同學們想不想用手去摸一摸它呢?那我們就用朗讀去觸摸這處美麗的海灘吧!”順勢帶領大家齊讀第二小節。

3、在精讀第三四兩個自然段的時候,用找三個比喻句的方式來找出太陽變化的三個畫面,學生比較容易有明確的方向。

4、精讀完第三四兩個自然段後,再次回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那像孩童、像大紅燈籠、像跳水員的三亞落日就這麼落下去了,夕陽湖落的景象美妙絕倫,真是一點兒也不比日出遜色呀,於是人們不禁讚歎。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二

聽了林老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面,我想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這是一篇優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爲重要。林老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並注重整體迴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於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本,教學中就必須反覆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老師在這節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並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老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老師在這節課裏,緊緊抓住能表現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通過反覆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範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於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老師是這樣設計:先複習文中成語,(名不虛傳琳琅滿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理解後運用到練習當中,達到積累。我想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非常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助學生爲寫話鋪路。寫話內容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林老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合時機非常適合。當學生通過描寫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把誇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可以讓更多學生展示自己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讚美黑人少年的話。

優質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三

《鳥島》是一篇介紹旅遊勝地的文章,學生中幾乎沒有人去過鳥島,於是教師在情境創設方面注重了連貫和整體感知,充分運用多媒體圖片、錄象等手段,並結合課文朗讀,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鳥島的印象。聽了吳老師講的《鳥島》一課,我真的被鳥島上秀麗的風光,翔集的鳥類吸引住了,彷彿自己就身處課堂,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品位,一起賞析,一起感悟……雖然本課也不盡完美,但它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啓示,一些成功之處值得我們學習,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主動探究

首先吳老師能在上課開始,播放鳥鳴的音樂,老師帶着學生“飛”起來,並徐徐展開畫卷,以音樂作爲導入新課的憑藉,可以使學生在美的薰陶中,馳騁豐富的想象,引領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全身心投入本課的學習。

二、學法滲透紮實有效

吳老師能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重視“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達成,並滲透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整堂課吳老師十分注重讀書方法的具體指導,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指導學生時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於我口,使其意皆若出於我心”,啓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此外,吳老師還注重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學習,激發讀好課文的興趣。

學生在充分朗讀第三節的基礎上,吳老師讓學生畫一畫鳥窩和鳥蛋,實際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具體的形象。吳老師讓學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鳥窩多、鳥蛋多”圖的過程,又促使學生再次進入文本,研究文本,因此是一個領悟語言文字、體驗意境美的過程,同時讓語文與美術、與生活有機結合,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達到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綜合。

三、運用媒體解決難點

理解“陸續、密密麻麻”,也是學生學習上的一個難點,而吳老師巧妙地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鳥島的同時,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又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喲,這就是陸續(密密麻麻)呀!”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學得輕鬆、主動、愉快,體現了主動學習的快樂。

吳老師還通過課件播放課文朗誦,讓學生看到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插圖中的靜態的、呆板的景物都變成了動態的、活潑的生活畫面,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整體感知詞語,在色彩、形象、聲音中整體感知語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語言。

四、讀中想象展現自我

在這堂課中,吳老師把課上得開放而有活力,她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動空間,如:讓學生在鳥鳴聲中朗讀第二節,之後讓學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麼?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現了自我獨特的想象力,爭相出來回答,氣氛相當熱烈。吳老師在開放的課堂上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學習,同時,學生的觀察、想象、說話、創造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吳老師在教學的最後讓學生說說你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收穫?這一環節相當好。學生在介紹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概括能力,而且會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爲自己的東西,並加以運用。好多學生說到要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環境,給鳥類營造一個安全、快樂的家園,讓我們看到吳老師在“教書”的同時,“育人”的目的也已達到了。

總之,本課的教學很好地處理了理解內容與語言實踐的關係,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教師積極引導的關係,可以看出這位教師新的教學理念。

[優質國小語文評課稿]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四

星期三早上,我聽了陳嫦聰老師上的《雷雨》。我覺得陳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爲本,以疑爲線,以讀爲主,以拓展爲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善於發現雷雨前,中,後景象變化的特徵。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陳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雷雨》前,中,後天氣不同的變化,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在理解的基礎上善於發現雷雨前,中,後景象變化的特徵。

二,自主識字,生生互動

新字的學習,陳老師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畫出來,然後老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接着出示帶生字的句子選讀,齊讀,出示詞語課件先帶拼音認讀,再去掉拼音來讀,分組認讀,最後讓生字回到句子中認讀,還抓住“壓”“垂”等幾個生字讓學生看老師做動作來記。在學生掌握識字的同時,陳老師又很到位地指導學生書空寫字。然而讓同桌評選出寫得最棒的字那到上面展示。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激勵下,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積極思考,動腦探究,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記憶支柱。通過這樣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思維的擴展,學漢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了。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品嚐了創造,體會了成功的喜悅,達到了自主學習,自主發現,激活思維,陶冶情操的理想境界。

三,展讀理解,環環緊扣

陳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爲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在重視朗讀的同時,陳老師善於求異提問,問題的設計富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挖掘學生正確答案以後的思維活動,全面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善用表揚激勵,對學生表現的評價能及時,正確,富有區分度與鼓動性。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五

《小草的生命》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課文語言優美,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地敘述了小草頑強的生長過程,歌頌了小草不畏艱難困苦,蓬勃向上,堅忍不拔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XXX教師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語文素養的提高爲出發點,以引領者、合作者的身份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語言之中,真正讓學生感受語言,熟悉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師生在課文的重點,難點之處進行探索,交流互動,利用課文這個例,讓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實現例的增值。縱觀整節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突出地表此刻以下幾個地方:

1、以學生爲主體,努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理念新。

胡教師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爲指導,以學生的終身發展,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學生去體驗、感受小草的形象與內涵,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定位準。

胡教師堅守語文教學的本真,圍繞一箇中心,即以語言教學爲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本事和提高語文素養來設計教學,三維目標有機整合,體現年段和教材訓練重點(舉例略)。課時目標具體實在,準確、科學、實用。

3、體現閱讀教學特色和學生認知規律,訓練過程實。

教學過程中,胡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熱情,以巧妙的切入,動情的渲染,靈活的方法,機智的點撥,恰當的評價等多種方法組織教學(舉例略),體現了訓練的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過程。整節課情、景、理順序清晰,調動學生進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給學生以情感的薰陶,精神的滋潤。

4、以語言訓練爲本,品詞、析句、明理、悟情,語文味濃。

圍繞教學目標,胡教師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摳詞摳句,潛心會文,認真思考,把語言文字活化爲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例如讓學生運用多種方式的讀(自讀、聽讀、評讀、合作讀、主角讀、表演讀、配樂讀等)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換詞比較,動作演示等方法體會冒一詞在句子中表情達意的作用;引導學生以岩石媽媽、小詩人的身份誇一誇小草,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並且使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對小草精神的讚頌,昇華了情感美。

5、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學方法活。

教學過程中,胡教師善於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愛學、會學。例如,創設岩石媽媽與種子寶寶的對話情境,以貧窮一詞爲切入點。從小草的生活環境入手,聯繫學生的經驗,初步瞭解小草惡劣的生存環境,感受岩石媽媽的擔心與關愛,小草的堅強和自信。又如,師生合作,經過做一做、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練一練、演一演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進入到小草的主角之中,在課文特定的情景中去體驗小草的艱辛與喜悅,進一步體會小草堅強,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使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

6、專業知識全面、厚實,學科視野寬,教學功底深。

在不斷地學習探索與教學實踐中,胡教師逐步構成了自我鮮明的教學風格,聽她的課是一種愉悅和享受。她的教學語言規範、簡潔、流暢,具有親活力和感染力。課堂上能做到關注學情,適時調控,引領和評價本事強,教學智慧豐富,值得我們青年教師好好學習。

提幾點需要改善的地方:

1、課堂顯得過滿,指導學生靜心會文略顯不足。

2、動態學情的處理方法上有失偏頗,例如前排一個男生表現很積極,發言未經認真準備,教師的評價使他有受挫之感。

3、教學時間應緊縮一些,這節課超時多了點。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六

通過聽我校骨幹教師引領課,我感受頗深,收益匪淺。馬老師和張老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在這兩堂課中,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張老師的課《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過程環環相套,絲絲入扣。情景導入,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思索,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閱讀與思考所帶來的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

馬老師在課堂上親切、自然,看似平淡的語言,卻引領着學生體會到秋天的美好。馬老師整堂課都表現十分溫和,始終面帶笑容,讓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一種親和力。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羣活生生的孩子,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也發現我們老師對學生非常地愛護,因爲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纔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爲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國小階段,語文教學中最注重的就是閱讀,兩位老師都做到了這一點,讓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反覆的進行閱讀,默讀或充滿感情的朗讀。在這兩節課中,我發現閱讀所佔的時間較多,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總得來說,這次的引領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既學到了他人的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七

一、自主——確定探究目標。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新課程要求我們徹徹底底打破傳統教育中教師牽着學生走的“滿堂灌”教學方式,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機會,使他們成爲真正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吳教師在教學《動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課始她把課題板書好,讓學生讀準音、讀連貫,再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學生們思維活躍,熱情高漲,大膽發表了自我的意見。經過團體梳理,歸納出兩個重點問題:“1、哪些動物互惠互助?2、它們是怎樣互惠互助的?”此時,吳教師由衷地表揚學生:你們能自我確立學習的目標,真了不起啊!教師的肯定與信任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爲深入學習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合作——體驗探究過程。

心理學研究認爲:人的發展不是一個完全外塑的結果,而是一個在認識、實踐中主動建構的過程。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

1、選擇最感興趣的部分合作學習

《動物的互惠互助》一文爲了說明“動物的互惠互助”這一趣味現象,列舉了蜜獾和導蜜鳥、海葵蝦和紅海葵、鱷魚和千鳥這三對動物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趣事加以證明。學生對這三對動物互惠互助的現象十分感興趣。吳教師引導學生採用六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並根據本小組的實際情景選擇最想探究的部分進行閱讀,能夠選一對,也能夠選多對。這樣做,爲的是照顧到每個小組、每個學生,使他們享受到閱讀的歡樂,體驗到被教師尊重的幸福。一旦選定學習資料,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自覺地全身心投入課文中,或圈圈劃劃重點詞句,或在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號,對這部分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崔巒同志曾指出:“要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因爲自主閱讀是合作學習的基礎。不然,勢必助長學生的依靠心理,又怎能進行有目的的討論與交流呢?也就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終身學習的本事。在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以團體的智慧攻克難關。也能夠把自我讀懂的資料和小組同學分享,其他同學如有同感,則互相補充,如有疑義也可反對、辯論。在此過程中,思維與思維的碰撞十分顯著,我們在激發學生大膽發表自我的看法和意見時,應當多注意教給學生一些溝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現意見不合時,更要去除自我爲中心的思想,尊重事實,構成共識。例如,有學生對“蜂蠟”一詞不理解,小組的成員根據自我的生活經驗提出猜想,可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爭得面紅耳赤。此時,我們能夠供給參考意見:課後查查有關資料。

2、選擇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

課堂上,各小組在合作學習之後,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商議如何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或有分有合地感情朗讀,或有主角分配的小表演,或用聲情並茂地介紹……只要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的,都應當得到掌聲與肯定。這樣的展示其實也是其他小組學習課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是理解的容器,而是涌動着生命靈性的個體。他們儘管還沒有系統地深入地學習課文每一部分,可是由於有預習作基礎,因而對本小組以外的學習資料並非一無所知,反之,還會有新的問題產生,隨着新問題的產生,學習又向縱深邁進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課堂也就煥發出異常閃亮的色彩。例如,有學生在聽“蜜獾與導蜜鳥”研究小組的彙報後,立即發問:“導蜜鳥‘做出特殊的動作’究竟是怎樣的動作?”再如,某學生聽了“海葵蝦與紅海葵”研究小組的介紹後,提出了自我的困惑:“紅海葵能用有毒的觸手對付來犯者,海葵蝦夾着它就不危險嗎?”……當聽到這些發自內心的聲音,我們感到無比驚喜,這纔是學習啊!這時,吳教師及時保護他們的探究興趣,引導他們課後繼續探究。下課後,各小組經過查閱圖書、請教教師或上網蒐集資料等途徑蒐集到了其他動物互惠互助的資料,及時摘錄或下載下來,並進行交流與展示。展示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精彩的介紹,有剪貼、摘抄本,有圖文並茂的手抄報、趣味的網上錄象……在此過程中,學生多項本事得到鍛鍊與體現,尤其是在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得到體現,語文素養更得到進一步提高。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八

聽了坐看雲起講的《巨人的花園》一課,覺得值得講借鑑的地方很多。《巨人的花園》一課可以分三大塊:

一,花園沒有主人時,花園美;

二、巨人回來,趕走孩子,花園不再有春天;

三、花園變美了,變漂亮了,首尾照應。

老師抓住第二部分重點段,引導學生明白由於巨人的冷漠讓花園不再美麗了,不再漂亮了。這一部分中,出示:禁止入內的告示牌讓學生談談體會到什麼?從這兒入手。還應該抓住“砌”到後面的“拆”做做文章,不一定要按順序。

教師教學時還注重了朗讀指導巨人的三次話,先是一次一次出示,教師充分帶領學生走進巨人,讓孩子說說巨人心理想什麼,分別敘述三次巨人的話,讓學生體會,直到小男孩的出現才讓學生理解分享帶來了幸福。最後一句出示完成,抓住凝視,爲什麼凝視?凝視是小男孩給巨人一個思考的機會,凝視裏有提醒和暗示。“手一捏,花開了”,告訴巨人,有孩子花園裏就有孩子。很有哲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敞開心扉和別人分享,就是幸福。最後的幸福論壇很好,聯繫這一單元談對幸福的認識。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九

於毅老師執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看似簡簡單單卻上得紮紮實實;看似尋尋常常卻蘊含着生命、愛的哲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1、朗朗的讀書聲。讀是語文課堂的本真,語文課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讀書聲。這一課,於老師抓住關鍵,通過品詞品句,幫助學生能夠讀懂課文,讀出了層次讀出了理解。如:讀“粉紅粉紅”“芳香撲鼻”,爲了讓學生感受到薔薇花的美,老師請學生“把花兒讀得更紅些”、“把花的芬芳送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帶勁。老師還帶領學生抓住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詞句,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很精彩,通過讀懂文字材料,走進了人物的內心。

2、語文教學讓學生入情入境。於老師讓學生假設自己看到被雨打的薔薇花後,會怎麼想?怎麼做?使學生通過角色的體驗,豐富內心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爲人物的舉動吸引;然後指導學生帶着動作讀句子,讀出了憐愛之情,感受到文中人物關愛弱小的品質。

3、老師處處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人物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從人物動作走進人物心靈。

4、本課教學最後一個環節,老師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怎麼幫助弱小的。學生踊躍發言,在描敘自己的故事當中悄悄種下了愛的種子,生成了一種愛的積極情感,挖掘出了文本關於生命意義的高度:不甘做弱小、要愛護弱小。最後學生們愛的宣言,震撼着每一個聽課者的心靈!

全課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但是關於弱小,想與於老師一同探討:老師問“生活中你關心過弱小嗎?”學生都圍繞身邊的人來說事。如果是我執教,我會問“除了身邊的人,還有什麼也值得我們關注、愛護、幫助?”將“愛護”的範圍拓展到“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事、物”,引導學生將視線放寬,關注更廣泛,對主題的昇華和領悟會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