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和翻譯精品多篇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和翻譯精品多篇

穿井得一人寓言故事 篇一

在宋國有一戶姓丁的人家,家裏沒有水井,平日裏洗衣煮飯,種地澆田等需要用到水的時候,只能專門派家裏的一個人出門打水,這個人也因此在外面活動的時間總是比待在家裏多得多的。

後來,這戶姓丁的`人家覺得這樣總歸不是長久之計,便僱人在自家院子裏打了一口井,這下可好了,不管是家裏洗用的還是地裏澆灌的都方便了許多,常出門在外打水的人也不必再來回奔波了。

姓丁的人家爲着這高興的好事連着幾日都臉上帶笑,一同種地的街坊鄰里瞧着好奇便問了:“丁大哥,近日家裏可是有喜事?”姓丁的人家爽朗一笑,回道:“哈哈哈哈哈,是啊是啊,前幾日我們家剛打了一口井,現在用水可方便多了,最重要的是挖井後我們家就多了一個人,可不是件大好事嘛!”這人一聽覺得這可了不得,挖井還能挖出人來?更稀奇的是他也不多問,只是見人就跟別人嘮嗑:“聽說了嗎?前不久丁家挖井竟然挖出一個人來。”這下好了,一傳十,十傳百的,一時間居住在國都的人茶餘飯後都在議論這件事,很快便傳到了宋國國君的耳裏。宋國國君便和大臣們就此事商討,莫非是有什麼隱情?一大臣就提議派人前去這戶人家詢問,宋國國君允了,這派來的人就問這姓丁的人家到底是什麼情況,姓丁的人家只能連連解釋道:“挖了井後便不需要再派人出門打水,家裏就多了一個可使喚的勞動力,並不是在井裏挖到了一個活人的意思。”,於此,這傳遍整個國都的大烏龍事件才終於還原真相。

所以說,像這樣道聽途說再以訛傳訛的傳聞,還不如一開始什麼都不要聽的好啊。

作者簡介: 篇二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早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爲秦莊襄王,拜爲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爲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穿井得一人》原文註釋: 篇三

①選自《呂氏春和·慎行覽·察傳》。

②溉汲——從井裏打水澆地。溉:音gai,澆灌。汲(ji),從井裏打水。

③及——等到。

④國人道之——都城的人談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⑤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⑥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⑦使——使用,指勞動力。

《穿井得一人》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四

《穿井得一人》閱讀練習: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註釋:

①常一人居外:經常派一個人在外面。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說,家裏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節約一個勞動力,等於多得到一個人使用。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及其家穿井()(2)國人道之()

(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1)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

(2)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3)是吾劍之所從墜。

11、宋君爲什麼要派人向丁家詢問這件事呢?(3分)

12、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得到的啓示是什麼?(3分)

答案:

9、(1)到,等到(2)說,講(3)量長短(4)用刀刻

10、(1)宋國國君就派人向那個姓丁的人家查問。

(2)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3)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1、因爲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傳言不要輕信,要實事求是。尤其“以訛傳訛”更要不得。

譯文:

宋國有個姓丁的,家中沒有井,只好到外邊去洗滌,打水,經常要一個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訴人家說:'我家打井得了一個人。'有人聽到這句話,就傳出去說:'丁家打井得了一個人。'全國的人都在說這件事,後來被宋國的國君聽到了。他就派人向那個姓丁的人家查問,姓丁的`人回答說:'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個勞動力使用,並不是從井裏挖出一個人。'像這樣聽 到傳聞,還不如不聽。

《穿井得一人》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五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語段,完成5—9題。(14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選自《呂氏春秋》)

【乙】《桑中生李》

南頓①張助於田中植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種,以餘漿灌溉,後人見桑中復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謝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⑤自愈。聞者傳語:“盲者得視。”衆犬吠聲⑥,遠近翕赫⑦,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餘,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雲:“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 (選自《新輯搜神記》) [註釋]①南頓:古縣名,在今河南項城市。 ②空桑:枯空的桑樹,老桑樹有枯空的樹洞。 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長出的李樹。 ④豚:小豬。 ⑤行:不久。 ⑥衆犬吠聲:是“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的省略,意思:一隻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來。形容衆人盲目附和,衆人隨聲傳聞。 ⑦翕赫:翕:聚集。赫:盛貌。此指轟動、驚動。

1、給下面句子劃分正確的朗讀節奏。(劃分一處,用“/”標出)(1分)

有 病 目 痛 者 息 陰 下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①及其家穿井 ②國人道之 ③欲持去 ④間一歲餘

3、下面加點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丁氏穿井得一人 盲者得視

B.後人見桑中復生李 將復何及

C.聞者傳語 傳不習乎

D.以餘漿灌溉 間一歲餘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⑴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⑵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

5、甲、乙兩文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傳聞?(2分)

答案:

5、有病目痛者/息陰下

6、①待,等到 ②講述 ③想要 ④年

7.B

8、⑴尋到的消息如此,還不如不知道。

⑵這樹有什麼神靈,這是我隨手種下的罷了。

9、對於傳聞,要以審慎的態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輕信傳聞(1分);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證實的傳聞。(1分)(不輕信,1分;不傳播,1分)

參考譯文:

南頓有個叫張助的人,在田裏種莊稼時發現一顆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頭看見空心的桑洞裏有泥土,就把李核種在那裏,用剩下的水澆了一些。後來,有人看見桑樹中又長出李樹來,對此感到十分驚奇,就互相傳說開來。正好有個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樹下休息,向李樹禱告說:“李樹您如果能讓我的眼睛變好,我就把小豬獻給您。”眼痛這種小病,不久就會康復。衆人隨聲傳聞,李樹因爲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見,所以遠近聞名。而遠近的人聽到這消息都很轟動,那樹下常有數千輛馬車,大家紛紛前來敬祭,酒肉很多,綿綿不斷。時隔一年,張助出遠門回來,看見這景象十分驚詫,說:“這樹有什麼神靈呀,它不過是我隨手種下的。”於是砍掉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