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中物理課件通用多篇

高中物理課件通用多篇

高中物理的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2.會使用線圈以及常見磁鐵完成簡單的實驗。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通過實驗觀察、記錄結果、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通過實驗觀察和實驗探究,理解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舉例說明電磁感應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觀察和實驗探究,理解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教學難點: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法、分析法、實驗歸納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

條形磁鐵(兩個),導體棒,示教電流表,線圈(粗、細各一個),學生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

一、基本知識

(一)知識準備

①磁通量

定義:公式:?=BS單位:符號:

推導:B=?/S,磁感應強度又叫磁通密度,用Wb/m2表示B的單位;

計算:當B與S垂直時,或當B與S不垂直時,?的計算

②國中知識回顧: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會產生感應電流。

電磁感應現象:由磁產生電的現象

(二)新課講解

1、實驗一:閉合電路的部分導線在勻強磁場中切割磁感線,教材P6圖4.2-1

探究導線運動快慢與電流表示數大小的關係。

實驗二:向線圈中插入磁鐵,或把磁鐵從線圈中抽出,教材P6圖4.2-2

探究磁鐵插入或抽出快慢與電流表示數大小的關係

2、模仿法拉第的實驗:通電線圈放入大線圈或從大線圈中拔出,或改變

線圈中電流的大小(改變滑線變阻器的滑片位置),教材P7圖4.2-3

探究將小線圈從大線圈中抽出或放入快慢與電流表示數的關係

3、分析論證:

實驗一:磁場強度不發生變化,但閉合線圈的面積發生變化;

實驗二:①磁鐵插入線圈時,線圈的面積不變,但磁場由弱變強;

②磁鐵從線圈中抽出時,線圈的面積也不改變,磁場由強變弱;

實驗三:①通電線圈

插入大線圈時,大線圈的面積不變,但磁場由弱變強;

②通電線圈從大線圈中抽出時,大線圈的面積也不改變,

但磁場由強變弱;

③當迅速移動滑線變阻器的滑片,小線圈中的電流迅速

變化,電流產生的磁場也隨之而變化,而大線圈的面積

不發生變化,但穿過線圈的磁場強度發生了變化。

4、歸納總結:

在幾種實驗中,有的磁感應強度沒有發生變化,面積發生

了變化;而又有的線圈的面積沒有變化,但穿過線圈的磁感應強

度發生了變化。其共同點是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發生了變化。磁通量變化的快慢與閉合迴路中感應電流的大小有關。

結論:只要穿過閉合迴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有感應電流產生。

5、課堂總結:

1、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①電路閉合;②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改變

2、電磁感應現象: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

3、感應電流:由磁場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高中物理的課件 篇二

教材分析

磁現象和磁場是新教材中磁場章節的第一節課,從整個章節的知識安排來看,本節是此章的知識預備階段,是本章後期學習的基礎,是讓學生建立學習磁知識興趣的第一課,也是讓學生建立電磁相互聯繫這一觀點很重要的一節課,爲以後學習電磁感應等知識提供鋪墊。整節課主要側重要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磁現象的瞭解如我國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場和其他天體的磁場(太陽、月亮等),故本節課首先應通過學生自己總結生活中與磁有關的現象。電流磁效應現象和磁場對通電導線作用的教育是學生樹立起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繫觀點的重要教學點,是學生在以後學習物理、研究物理問題中應有的一種思想和觀點。

學生分析

磁場的基本知識在國中學習中已經有所接觸,學生在生活中對磁現象的瞭解也有一定的基礎。但磁之間的相互作用畢竟是抽象的,並且大部分學生可能知道電與磁的聯繫,但沒有用一種普遍聯繫的觀點去看電與磁的關係,也沒有一種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實驗現象和理論的聯繫。學生對磁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是比較感興趣的,故通過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能瞭解地磁場、太陽的磁場和自然界的一些現象的聯繫(如黑子、極光等),滿足學生渴望獲取新知識的需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自己總結生活中與磁有關的現象,瞭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磁現象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2、通過實驗瞭解磁與磁、磁與電的相互作用,掌握電流磁效應現象。使學生具有普遍聯繫事物的能力,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通過直觀的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熟悉瞭解地磁場和其他天體的磁場及與之有關的自然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工作,收集課外的各種磁有關的現象和應用。

2、在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本節課採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還原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強調學生自主參與。

3、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採用老師與學生雙向交流感知現象下的物理規律的普遍聯繫。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要讓學生知道奧斯特的偉大在於揭示電和磁的聯繫,打開了科學中一個黑暗領域的大門。也讓學生懂得看似簡單的物理現象在它發現的最初過程中是如何的艱難。

2、通過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樹立起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繫的觀點。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對磁的應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3、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產生積極情感。

重點難點

電流磁效應的研究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設計思想

1、這是磁場章節的第一節課,教學過程應重在顯示學生對磁這一知識的瞭解和對磁知識的生活的體驗。爲此,本節課採用以問題爲主線、實驗爲基礎的教學策略。問題情景的創設,是思維的啓動點和切入口,而實驗是物理研究的理論支持。

2、電流磁效應的研究是本節課的重點,在設計中可讓學生自己討論研究的思想,在這基礎上再提出奧斯特的實驗及其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困難。然後自然得過渡到磁場對電流的作用上來。

3、在天體磁場的教學中,本設計注意用多媒體手段,將大量的圖片、影象資料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對地磁的應用及其它天體磁場的認識,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調查、準備

教師提出問題:1、你對生活中有關磁的現象和應用瞭解多少,能否舉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現象和應用呢?

任務:在課前請同學通過網絡去獲知磁有關的知識

二、實驗演示,引入新課

1、利用磁鋼堆硬幣積木。

實施過程: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塊磁鋼,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鋼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層高的硬幣積木。

2、演示“磁懸浮”小實驗

師:以上兩實驗的現象是如何出現的呢?具體的奧妙在那裏呢?

學生非常新奇,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猜測各種原因,激起學生學習磁知識的興趣

三、實驗探索、新課教學

師:在國中我們已接觸了一些磁有關的知識,生活中有哪些與磁有關的現象和應用?同學之間可互相討論。

(因課前有準備,學生相對比較活躍,要充分把學生所知道的知識表述出來)

師:對磁的認識和應用,早在我國古代就開始了

多媒體投影補充說明磁有關的現象和應用:

1、天然磁石(成分:Fe3O4)

2、司南的照片

東漢王充在《論衡》中寫道:“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3、磁懸浮列車

上海磁懸浮列車專線西起上海地鐵龍陽路站,東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列車加速到平穩運行之後,速度是430公里/小時。這個速度超過了F1賽事的最高時速,車廂裏上下顛簸很小,左右搖擺得相對還大一些。

4、飛鴿依靠地磁場識路等

從學生最熟悉的磁知識着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

磁鐵吸引鐵質物質

5、實物投影指南針的指向

磁性:磁體能吸引鐵質物體的性質

磁極:磁體中磁性最強的區域。從中引出N、S極的定義。

讓學生從磁鐵使鐵質物體磁化聯繫到電能使鐵質物體磁化,從而來說明電與磁的關係,引出奧斯特電流磁效應現象。

師:磁鐵能吸引鐵釘,鐵釘是磁鐵嗎?爲什麼磁鐵可以吸引鐵釘?

學生回答:鐵釘被磁化

師問:那麼在自然界中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能使鐵質物體磁化的呢?

(請同學互相幫助想一想,然後回答)

學生:電流可以使鐵質物體磁化

可以向學生說明:1731年,英國商人發現雷電後,刀叉具有磁性。1751年,富蘭克林發現萊頓瓶放電可以使縫衣針磁化。

另師:自然界中磁鐵的相互作用早已被人所知,同名磁極排斥,異名磁極吸引,這與我們學過的什麼力的作用很相似?

學生:電荷之間的作用力相似。

師:那麼會不會說明兩者存在聯繫呢?如果讓你去研究電與磁的關係,你會如何去設計?

學生由於已受國中磁知識學習的影響,大部分都提出讓通電導線對小磁針作用。

投影介紹奧斯特的生平

實驗演示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

師說明:在奧斯特研究的最初,他受到力總是沿着物體連線方向這個觀念的影響,總是在沿電流的方向放置磁針,使磁針在導線的延長線上,均以失敗告終。1820年4月,在一次講課中,他偶然把導線沿南北放置在一個帶玻璃罩的指南針的上方,通電時磁針轉動了

老師在此說明奧斯特的生平和發現電流磁效應的歷程,讓學生知道每一次科學新發現是艱難的,需要付出的是前期不斷的努力和對科學的執著、自信。

實驗說明:通電導線會產生磁場,對磁針產生力的作用。

提問:既然電流對磁鐵有力的作用,那麼磁鐵是否也應該對通電導線有力的作用呢?

學生回答:應該有。但可能有部分學生因沒有普遍聯繫的觀點而不知如何進行邏輯推理。

演示實驗:

安培在此三個月後發現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提問:綜上所述,磁鐵與磁鐵的力,磁鐵和電流的力,它們是如何產生的呢?是通過什麼去實現這力的作用呢?

學生:磁場

因磁場是一種抽象的物質,學生對其瞭解較少,故可能有一些疑問。

多媒體演示磁場是力發生的媒介,讓學生對磁場的作用有更形象的理解。

師問:司南、信鴿傳書等都是利用了地磁場對它們的受力作用,那麼地磁場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分佈的呢?同學們對此的瞭解有多少?

(先請學生說說自己對此的認識,可分組討論,最後由代表發言

師:總結學生的觀點,後通過視頻說明:

地磁場的分佈及與地磁南北極與地理南北極的方向關係

視頻介紹:

地磁場形成的一種原因。

投影介紹地磁場的衰減及其可能的原因

介紹磁偏角的概念及其發現的實際意義

指南針所指的南北(磁場的南北極)與地理上的南北極並不完全一致,兩者之間存在着偏角,即磁偏角。

師指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指出:“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磁偏角的記載。

師問:除了地球有磁場外,其他天體是否也有磁場呢?

有些學生的課外知識較廣,可請個別學生把自己對其他天體的磁場的認識闡述一下。

師投影介紹:地球的磁場不是獨立的,太陽、月亮等天體都有磁場,並且太陽光、太陽黑子、極光形成都與太陽磁場有關。

視頻介紹:太陽黑子的形成

視頻介紹:太陽風、極光的形成原因

板書設計

磁現象和磁場

磁現象

磁性:磁體能吸引鐵質物體的性質磁極:磁體中磁性最強的區域

電流的磁效應

奧斯特生平介紹電流磁效應實驗

磁場

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磁場的作用

地球和其他天體的磁場

教學後記

本教案設計保留了傳統教案的一些優點,採用了問題討論式探究的模式,通過精心創設情景,一路與學生一起摸索,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再引發新的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磁場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這節課通過大量的圖片介紹古代和現代對磁的應用,瞭解我國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並通過直觀的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熟悉地磁場分佈,使學生從中瞭解磁偏角的概念、讓學生能瞭解太陽的磁場和自然界的一些現象的聯繫,如黑子、極光等,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知識面,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整節課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發現,讓他們自主尋找問題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滲透。

高中物理的課件 篇三

一。實驗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⑴知道物體的沉浮條件,會根據沉浮條件判斷物體的浮沉。⑵知道通過改變物體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體上浮或下沉。⑶能應用沉浮條件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親手製作浮沉子和課堂上的實驗探究,加深對物體浮沉條件的理解和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有關情景的創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體驗探究活動中,提升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強化協作、探究問題的意識,感悟浮力應用的社會意義與價值。

二。實驗內容設計

從知識儲備上看,學生已經學習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關知識。雖然他們在生活中已經對常見的物體的浮沉現象有了大致瞭解,但是畢竟沒有經過系統學習,難免會有一些潛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意識,比如:物體的浮沉狀態究竟有哪些?物體浮沉條件是怎樣的?是不是重的物體就一定會下沉,而輕的物體就一定會上浮等等。而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就會一直困擾着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較多的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實驗活動,如:讓他們多動手實驗,通過親手製作浮沉子和課堂上的實驗探究,加深對物體浮沉條件的理解和認識。再通過觀察老師演示的兩個小實驗(水中的小鴨子和鹽水中的雞蛋)引出物體浮沉現象觀察實驗探究,留給他們足夠多的時間去思考,真正幫助學生糾正認知上的錯誤,理解他們所學的知識。引出本節課的內容: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三。實驗方法設計

1、創設情景,以引導學生體驗探究爲主進行教學

雖然本節內容教材上沒有設定學生小組實驗,但這節內容卻是這學期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爲了提高教學效果。我便通過實驗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體浮沉條件”。

2、採取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總之,實驗主要運用直觀法(演示實驗、多媒體課件)、作圖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

高中物理的課件 篇四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功。

下面我將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以及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六個模塊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機械能這一章的第一節,機械能這一章主要講解功和能的關係問題,是解決動力學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大學聯考的熱點之一,然而要想準確地把握功能關係就必須對功的概念有一個明確地認識,能夠熟練的計算相關力對物體做的功。

(二)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制定瞭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功的概念、功的兩個要素及正負功的含義;會用定義式計算恆力功。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功的學習認識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導做功的計算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以上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理解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要素,並會計算功。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爲對正功、負功的理解。

二、學情分析

所面對的學生是高一學生,雖然高一學生經過上一個學期的物理知識學習,對於抽象思維能力已經有所提高,但是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因此在教學當中應當引入更多的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更具體形象的去了解功的相關知識。此外,學生在國中已經初步掌握了有關功的知識,但是他們所掌握的做功是建立在力與位移在同一個方向的前提下的,對於力與位移存在夾角的情況的功的計算,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是在前面的數學及物理學習當中,學生已經接觸到有關矢量的知識,並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在矢量分解的基礎下,進一步的去學習力與位移存在一定夾角的情況下,學生在這個基礎上掌握還是比較簡單的。

三、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將主要採取探究式教法,並以討論法和合作交流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讓學生親身參與課堂教學,成爲學習的主體,且從生活實例出發,讓學生對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四、說學法

依據教學目標,結合物理情境進行探究式學習,在處理具體問題中學會思考與分析、演繹推理和歸納總結。學生在此過程中對知識由生疑到釋疑,從而提高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渠道,整個教學活動我主要安排了四個環節。下面我將以板塊的形式陳述我的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引入新課

師生共同複習國中學習過的有關功的知識,通過這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溫故而知新,爲本節課的新授做準備,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本節課的新授中來。

(二)創設情境,加深理解

找兩位體重相差懸殊的同學,讓體重小的同學抱體重大的同學,沒有抱動;再讓體重大的同學抱起體重小的同學,並在教室前面做勻速走動。讓學生思考兩種情況,是否有做功?學生思考、分析之後交流看法並回答問題,老師加以總結歸納。

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親身參與課堂中來,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並使學生更加透徹切身的體會到做功的條件:物體要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一段位移。

(三)合作交流,導出新知

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物體的位移不在力的方向上,那麼力是否還對物體做功,如果有做功,應該如何計算功的大小?”

學生經過思考、小組合作與交流後回答問題,老師在學生小組交流與討論的過程,加以巡視並給予一定的引導幫助,小組派代表上講臺回答問題,下面的同學加以判斷與評價,最後老師加以歸納、補充。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合作交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落實了新課程理念,提高學生的分析、溝通能力

最後總結出兩種解決問題,一種是從物理意義的角度出發利用正交分解法對力F進行分解,最後得出公式W=FScosθ,一種是利用數學手段從矢量相乘的角度出發直接計算,最後也得出公式W=FScosθ。

通過此環節也讓學生體驗到解決物理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增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後能多角度、多方法的思考物理問題,也提高了用數學手段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功的計算公式,此時,他們急於尋找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於是我把學生導入下一環節: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四)延伸,深化理解。

首先通過教材66面討論與交流部分的問題“有人說,一個力對物體做-10J的功,另一個力對物體做5J的功,-10J的功一定比5J的功小。對此,你有何看法”學生錯誤的回答引起學生的思想矛盾,讓學生迫切的欲求真知。

通過教師引導下對公式W=FScosθ中θ的不同取值情況加以分析,使學生茅塞頓開,領悟到功中的正負號不表示大小,表示做功的性質,是做正功還是做負功,起到很好透徹作用

最後指出阻力對物體做負功也可以說成是物體克服阻力做正功。這個環節從引起思想矛盾到解決問題的設計,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新的計算公式的理解。

(五)加強練習,聯繫實際

同時還設計闖關遊戲分三個層次(基礎題、發展題、開放題)深化理解掌握計算技能。分層練習的精心設置,最大限度地照顧到了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思維潛力,讓不同的學生在物理上有不同的發展。

例題、兩質量相等的物體A、B分別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和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同樣的拉力F作用下,產生相同的位移S,則拉力:

A、對A做的功多B、對B做功多

C、一樣多D、以上都有可能

通過問題的針對性,加強學生對本節的理解

(六)評價激勵、深入體會

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本節課的收穫,對本節課的新知進行一次梳理,通過總結概括再次體驗到探索新知的樂趣。

六、板書設計

(一)功的兩個要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位移

(二)功的計算方法W=FScosα

(三)正功和負功

1、當力的方向與位移方向的夾角在於零小於九十度時,力對物體做正功。

2、當力的方向與位移方向的夾角大於九十度小於一百八十度時,力對物體做負功。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非常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