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語文課件(通用多篇)

語文課件(通用多篇)

語文課件 篇一

【預設目標】

讀通全文,理解羅丹全神貫注的精神。瞭解名言的由來,嘗試學寫名言。

【預設過程】

一、引入全神貫注

1、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句名言(出示: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誰來讀一讀?

2、知道這句名言是誰說的嗎?知道這句名言背後發生過什麼故事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這段名言背後的故事──(出示:課題《全神貫注》)

二、瞭解全神貫注

1、自由讀讀課文,看看你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嗎?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3、再讀一遍課文,讀完之後想想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嗎?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5、反饋:

要求用一句簡單的話寫寫課文主要內容。

6、反饋評議。

三、理解全神貫注

1、課文題目《全神貫注》是一個成語,誰能來說說看它是什麼意思?課文中全神貫注體現在哪些地方呢?默讀課文,劃出能體現全神貫注的句子。

2、學生默讀課文,劃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3、反饋,評議:

⑴預設重點指導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象已經消失了。

⑵預設重點指導端詳一句。

4、簡介羅丹生平。

5、面對這些巧奪天工的塑像,面對全神貫注的羅丹,你有什麼話想對羅丹說嗎?

四、試寫相關名言

1、對於這件事,茨威格他也有很深的感觸,他後來回憶說──(出示:第五自然段)自己讀一讀?

2、關於這件事,茨威格爲我們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出示: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你還認爲有什麼事情值得你去做,你準備怎麼做?你可以學着茨威格的話,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說話習慣,也來寫一句這樣的名言。

4、學生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5、反饋,評議。

五、總結全神貫注

語文課件 篇二

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有一個太陽和月亮,但是對於小班小朋友來說,還分不清什麼時候會出現太陽,什麼時候會出現月亮。

孩子們對太陽是白天出現的,而月亮是黑夜纔出現的這樣的一個自然現象瞭解還比較模糊。《太陽和月亮》這節課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個最突顯的素材,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歡琅琅上口的兒歌,讓孩子體會文學作品的情趣。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大方地朗誦。

2、學習短句“….醒來了”、“….睡着了”

3、區分兩段音樂不同的性質,體驗詩歌所表現的“熱鬧”和“靜悄悄”意境美。

活動準備:

1、月亮和太陽的背景圖個一份,小鴨、小狗、小朋友醒着的圖片和小兔、小草、小花、小朋友睡着了的圖片。

2、磁帶《快樂的早晨》《睡着了》

活動過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師請來了倆個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是誰嗎?

出示太陽和月亮的圖片,提問:什麼時候可以看見太陽、月亮啊。

二、理解詩歌第一段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看第一張圖片。

師:“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

幼:“小鳥”;“小樹”;“小朋友”。

教師小結:太陽出來了,小鳥醒來了,小樹醒來了,小朋友醒來了,白天真熱鬧。

2、教師深入地進行提問,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回答。

師:“太陽出來了,還有誰醒來了?”

幼:“小兔子醒來了”;“小刺蝟醒來了”;

教師小結:太陽出來了,小兔醒來了,小刺蝟醒來了,小松鼠醒來了……白天真熱鬧。

3、感受熱鬧的氣氛,隨音樂師生共舞。

師: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小朋友都醒來了,他們會做些什麼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兒園”;“畫畫”;“唱歌”;“跳舞”;“做遊戲”……

師:讓我們來小動物刷牙、上幼兒園、畫畫、唱歌、跳舞、做遊戲熱鬧一下吧!

4、感受熱鬧的音樂:隨《快樂的早晨》的音樂,師生共舞。

三、理解詩歌第二段內容。

1、引導幼兒再次看圖片第二部分。

師:誰出來了?小草在幹什麼?還有誰在睡覺?

幼:“月亮出來了”;“小草在睡覺”;“小花在睡覺”;

教師用詩歌小結:月亮出來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靜悄悄。

2、深入提問,激發幼兒想象,鼓勵幼兒用詩歌中的結構回答。

師:月亮出來了,還有睡着了?

幼:“月亮出來了,大象睡着了。”;

教師小結:月亮出來了,大象睡着了,小螞蟻睡着了,蜻蜓睡着了……黑夜靜悄悄。

3、感受安靜的音樂。

師:黑夜靜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們也休息吧。在《睡着了》的音樂中做花、草睡覺的動作。

四、完整欣賞詩歌。

1、幼兒欣賞詩歌。

師:今天,太陽和月亮還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叫《太陽和月亮》。

2、師: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月亮出來了,誰睡着了?

3、看圖片,師生共同朗誦詩歌。

五、遊戲:《白天和黑夜》。

遊戲規則:《快樂的早晨》的音樂時,小朋友離開座位,做花、草、小動物醒來蹦蹦跳跳的動作;《睡着了》音樂時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覺的動作。

語文課件 篇三

【教學內容】

12、聽聽,秋的聲音(閱讀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一邊讀一邊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金秋是收穫的季節,秋姑娘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她不僅帶來了繽紛的色彩,還帶來了奇妙的聲音,一位詩人在聽到秋天奇妙的聲音後,寫下了一首優美的詩。孩子們,你們想聽嗎?

(板書課題:聽聽,秋的聲音。)

二、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1、範讀。

2、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朗讀,學生評價、正音。

三、品讀想象,交流體會

1、自由讀1~3節。思考:詩人聽到了秋天什麼聲音?

2、交流、小結。

3、開展想象活動,出示小黑板:

大樹抖拌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黃葉說:

蟋蟀振動翅膀,蛐蛐,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說: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4、指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評議,教師小結。

四、學習4~6節

五、朗讀全詩,並指導有感地讀

六、自由讀,並試着背

七、想像創作

1、引導:秋的聲音令人暇想,令人陶醉,我們也來仿照課文第二、三節,也來作一節詩。

2、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修改。

八、作業

朗讀並試背課文。

【板書設計】

聽聽,秋的聲音

黃葉→落地

蟋蟀→冬眠

大雁→南飛

田野→豐收

【課後小記】

數學生讀得很有感情,很有詩的味道。我們師生共同努力,也作出了幾首不能稱作詩的詩。

如果課前能找來一些錄有秋的聲音的錄音帶,效果會更好。

【教學反思】

《聽聽,秋的聲音》這一課授完後,自感效果還算可以,成功之處是指導學生做了幾節詩歌,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不足之處是沒找來秋的聲音的錄音帶,沒有及時給學生補充有關蟋蟀的資料,只告訴了學生它的土名,這樣,不利於學生展開想象,以後在這方面我要注意,課前準備充足。

現將本課課堂上與學生共同所做的小詩歌附上:

聽聽,

秋的聲音,

花枝扭扭腰身,

沙沙,

是和花瓣告別的話音。

聽聽,

秋的聲音,蟬振動翅膀,

知了,知了。

是和大樹告別的歌韻。

語文課件 篇四

【學習目標】

1.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含義,提高其分析鑑賞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樸素的文字間傳達的複雜情感:既有對美麗風光的陶醉熱愛,也有對人類文明發展對大自然造成破壞的痛惜。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對文題的理解。

2.體會文章質樸本色的語言風格。

3.思考領悟作者給予我們的啓迪: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找到靈魂安寧的歸宿。

【知識鋪墊】

1.作者簡介

梭羅(1817--1862)美國浪漫主義時期散文家、思想家,生長在康科德村。二十歲於哈佛大學畢業,曾任教師兩年,從事過各種體力勞動,後轉入寫作。1845年7月4日,梭羅獨自一人拿了一柄斧頭,跑到瓦爾登湖畔,親手建造了一個小木屋住下。在那裏,他獨立勞作,自食其力,過着極其儉樸的生活。而餘下的時間裏,他就常常在瓦爾登湖畔沉思冥想,兩年後才重返康科德鎮,繼續寫作生涯。1854年, 《瓦爾登湖》出版。一百多年後,《美國遺產》雜誌上列了“十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梭羅的《瓦爾登湖》位居榜首。

2.字詞積累

蓊鬱 wěng 遊弋 yì 甬道 yǒng

揮霍 hu 黑魆魆 xū 混濁 hùn

吞噬 shì 譬喻 pì 漣漪 yī

徜徉 cháng yáng 一泓 hóng 瞥見 piē

引擎 qíng 深邃 suì 慵懶 yōng

【自主學習】

文中有哪些語句最讓你有感觸,請劃出來,讀一讀,說一說。

例句一:

“湖是自然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測出自己天性的深淺。”

參考:在作者心中,瓦爾登湖美麗豐富、寧靜博大而又靈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將湖喻爲“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羅認爲,長期以來,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複雜的社會所壓抑,被日益膨脹的慾望所遮蔽,而瓦爾登湖就像一面鏡子,使人重新發現和認識自己真實的天性。(湖被人格化了)

(補充寫景特點: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這些比喻形象細緻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動情態)

例句二:

“它雖然有那麼多的漣漪,卻並沒有一條永久性的皺紋。”

參考:

雖然瓦爾登湖遭受了很多人類親手製造的磨難,但它依然年輕、依然充滿神祕與活力。在作者眼裏,瓦爾登湖儼然一位純潔神聖、青春永駐的女神。歲月的流逝、人世的不測絲毫不能使她衰老,這種永恆象徵自然的恆久與博大。

【問題探討】

1.瓦爾登湖到底美在何處?

2.“瓦爾登湖” 是“神的一滴”?

【課堂小結】

面對梭羅清新自然的文字,其實就像面對一汪寧靜清澈的瓦爾登湖,從那兒我們可以反觀出自己的內心曾經有過的種種蕪雜和浮躁,反觀出我們現代人生活方式中種種奢華和虛榮。閱讀《神的一滴》的意義也就在此,如果我們能像梭羅一樣,在喧囂的年代裏,秉持着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精神追求,那麼我們必定可以擁有一個像瓦爾登湖水一樣明澈的人生。

“(它)是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並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如果你的心沒有安靜下來,恐怕你很難進入到這本書裏去。”——徐遲(中國著名詩人、《瓦爾登湖》譯者 )

語文課件 篇五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學習目標]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2.蒐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3.以“秋天”爲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課前準備]1.實物投影儀。2.把自己在秋天裏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3.詞語卡片。

[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引導說話。

a、語言引述:同學們,這一段時間我們欣賞了五彩繽紛的秋色,聆聽了美妙的秋天的聲音,感受到秋雨帶給我們的歡樂,也體驗到在秋陽中放飛風箏的樂趣。在這美麗的秋天裏,你們快樂嗎?讓我們進行一次快樂的展示會,把所有的快樂與大家分享,好嗎?

b、師生共同制訂快樂展示會的規則:①把事情過程說清楚。②講的時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樂表現出來,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2.快樂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裏所拍的照片或親手所畫的圖畫,可以張貼在教室四周牆上,全班學生一起觀看、欣賞。

b、分組介紹:①按不同的興趣,同學自由組合成小組,輪流講述最快樂的事情,與大家分享。②按照展示規則評選出代表參加課堂展示。

c、課堂展示:①各小組代表參與課堂展示,可用實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圖畫,有感情地講解。②評選最佳展示員。

第二課時習作

[教學目的]1、寫之前先向學生介紹自己所畫圖畫的內容。

2、寫的時候要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

3、寫好後和同桌交流,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4、展示和欣賞。

[教學準備]佈置學生課前準備一幅與秋天有關的圖畫(圖片或自己畫的圖畫)

[教學過程]

一、展示畫面,介紹畫面內容。

1、出示一幅秋天的圖畫,讓生觀察,引導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說畫面的內容。

2、學生四人小組互相交流、互相啓發,打開思路。

3、請學生代表說說畫面。

二、寫畫面提醒學生把內容寫清楚,句子寫通順,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

三、習作交流讓同桌的學生把寫好的習作一人讀,一人聽,互相提意見,根據所提的意見各自修改。

四、展示、評價

1、把學生的習作和圖畫一起貼在教室裏,讓大家欣賞評價。

2、學生各自說說自己所喜歡的圖畫和習作。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積累表示顏色單音節詞組成的新詞。

2、朗讀省略與秋天有關的對對子。

3、訓練詞語的搭配,進行詞語積累。

4、朗讀、背誦繞口令。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學生自讀詞語師問:從中可以發現什麼?

2、學生交流發現,師小結髮現的內容。

3、詞語擴展

①從課本中幾種顏色擴展。

②從其他顏色擴展和積累。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背背

①讓學生反覆朗讀背誦。

②說說讀後感受到的畫面。

2、我會填

讓學生自己填後再讀一讀。

三、趣味語文

1、指導學生朗讀。

2、學生自由讀。

3、背誦。

4、學生繞口令比賽。

[教學設計]在口語交際中,我爲學生創設他們願意說話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急於快樂地表達心中所想。這又爲他們的寫作提供了源泉,激發他們寫的慾望。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中,我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後記]

語文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寂寞、憔悴、肅殺、虐殺、苦心孤詣等。

2、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過程與方法:

1、巧設問題,理線穿點,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帶領學生逐層深入地剖析;

2、研討中注重學法指導;

3、充分注重“讀”的作用,通過採用多形式的讀來帶動理解和積累。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天性,反對封建的倫理道德觀念;

2、感受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

3、體會兄弟情深。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難點:

①詞語的積累;

②理解作品所體現出來的科學的教育理念;

2、詞語積累設計形似字比較、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造句等多種形式。

3、本文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巧設一個大問題,在此大問題下派生出若干小問題,逐層剖析、研討,並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激發學生的研討熱情。

4、研討、剖析中貫穿學法指導。

5、採用默讀、朗讀、研讀、師生共讀及背誦等多種形式的讀來促理解、帶積累。

6、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問題、兩個板塊、八種讀法。

7、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與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大屏幕顯示風箏畫面及課題、作者。

2、導語:“又是一年的三月三,風箏飛滿天”,同學們,看着這滿天的風箏,你心情怎樣?(學生可能回答“高興”“開心”“興奮”等)但魯迅先生看着這滿天風箏心情卻和我們完全不同,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風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勾畫字詞和難懂語句。

2、師巡視課堂,鼓勵學生把不懂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3、處理字詞:

①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板書的字詞;

②指名朗讀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③強調掌握詞語:墮、寂寞、憔悴、肅殺、虐殺、苦心孤詣,補充伶仃、模樣。

齊讀詞語並建議學生注重詞語的積累與運用。

4、質疑問難。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比較容易的集體討論隨機解決,有難度的、價值大的存疑,留待理解課文時解決。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關於風箏的那段往事)

1、質疑:“我”看到風箏的感情如何呢?(驚異和悲哀)爲什麼會是這樣呢?請同學們帶着這相問題去跳讀課文,在適當的位置做好勾畫批註。

2、同位略作討論。

3、交流:指名回答“爲什麼驚異”?

4、指導學生用“抓主幹、理枝葉”法研讀句子“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5、明確:北京竟在這麼冷的季節就放起風箏來,所以作者感到“驚異”。

6、那作者爲什麼又會感到“悲哀”呢?

7、指名回答明確:因爲風箏會讓作者想到自己少時對自己的小兄弟“精神虐殺”的一幕。

8、精讀第4自然段

① 指名朗讀第4自然段,其他學生勾畫體現“虐殺”的關鍵詞。

②交流:

寫“我”的動詞“伸”“抓”“擲”“踏”,爲什麼不是“折”“扔”“踩”?

(表現我的憤怒和不可一世以及在兄弟面前的兄長權威。)

寫“我”的心理、神態的詞語“滿足”“憤怒”“傲然”。

寫小兄弟的詞“驚惶”“失了色”“瑟縮”“絕望”。真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虐殺”

(作者將施虐者的凶神惡煞,受虐者的膽怯惶恐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③還有一個細節大家不要忽視就是“後來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施虐者不但殘暴而且冷酷無情!

9、當“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我”的心情怎樣?

(沉重、悲哀)

“我”又是怎樣做的呢?

(補過,這也體現了魯迅的自我解剖意識)

“我”補過之後怎樣?輕鬆了嗎?請大家看看課文最後一段,再次出現“悲哀”,而且這次“悲哀”前面還多了一個定語“無可把握的”,這是爲什麼呢?

10、學生帶着問題研讀9-12段,四人一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進行宏觀和微觀上的指導:同學們,你們聯繫一下你們自己的經歷,在你挨的批評中哪些你們很快忘卻,哪些你會一直耿耿於懷呢?弟弟當年受“我”的虐殺之後還會偷着做風箏嗎?弟弟現在也已成年,你覺得他會讓他的子女們自由自在地放風箏嗎?

11、交流、明確:“有過這樣的事嗎?”說明弟弟早已忘記了當年“精神虐殺”的一幕,但作者並沒有因此而輕鬆,因爲這種寬恕並不能理解爲弟弟的大度,實在是一種“說謊”的“無怨的恕”罷了。實在因爲他覺得哥哥批評得是對的,所以纔會很快忘卻,今天的弟弟肯定不會放任他的子女自由自在的放風箏的,他也許也會如他的哥哥當年那樣對他的子女進行“精神的虐殺”。

——這纔是最可怕的!再拓展一點,當時的社會上有多少這樣“精神虐殺”的悲劇正在上演呢!所以作者怎麼能輕鬆呢?不但輕鬆不起來,反而更“悲哀”得“無可把握”——意想不到,無法擺脫。

12、小結:所以大家想想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用意何在?有沒有社會意義?

學生回答後出示大屏幕總結: 《風箏》優秀交設計|教案設計

中國人的思想行爲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惟有這樣纔不至於幹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後的行爲,而正當的行爲也應該捍衛自己正當的權利。只有科學思想,才能照亮中國人的思想行爲。

四、美讀課文,積累語彙(關於風箏的那些詩情)

1、文體辨析:散文,但也不乏詩意。

2、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優美語段自由朗讀,指名朗讀,教師範讀。

大屏幕顯示: 美景--故鄉之春

美趣--無邪童年

美情--兄弟情深

3、魯迅先生曾說:“悲劇就是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我們剛纔讀的句子多麼美好,但你發現沒有在這些美句之後緊跟着的就是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生生撕毀了這片美好。師生共讀(生讀三個美段,師讀緊隨其後的撕毀美好的句子,造成一種強烈的對比,供學生體會)。

四、拓展延伸:

你的成長曆程中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請拿起筆來寫一寫。指名兩位同學交流。並建議他們把這個故事這個理念講給你的家長。

五、我的收穫

1、學生暢談收穫,教師從三個維度的角度評價。

2、大屏幕展示,老師希望學生可以獲得的收穫。

傾聽一種吶喊

感受一段真情

學會一種方法

背誦一段美文

六、佈置作業:

任選一題:

1、必做題:《基礎訓練》前四題。

2、選做題:比較閱讀《童年的風箏》

語文課件 篇七

課前透視

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國寶------大熊貓、水中活化石------中華鱘……這些古生物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們稱爲“活化石”。這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洋溢着時代氣息,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學生愛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啓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學生對化石的知識瞭解不多,但是對銀杏樹和大熊貓特別熟悉。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識知出發,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的同時,呼喚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的意識。讓學生動口、動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查閱有關古生物的資料,擴展自己的視野,培養他們的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閱讀、識字、交流,注意多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引發他們研究、探索的慾望。本課教學可以採用放手讓學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瞭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有關錄音磁帶,頭飾。

2、製成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

3、課前佈置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蒐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並自己整理。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演示:(播放課件或錄音,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說說你看到(或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板書課題) 組內交流找到的資料(文字或圖片),推選出代表向全體同學介紹。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解說和生動的畫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展示圖片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2、板書:化石,問:你知道什麼是化石嗎?你見過化石嗎?在哪裏見過?它是什麼樣子的?(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齊讀。)我們這節課要學習“活化石”這課,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從學生的認知出發,讓學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發展了思維和表達能力。)

對話平臺

自讀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請你一邊讀一邊想,讀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相信學生,給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機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培養學生邊讀書邊動手、動腦的習慣。)

朗讀

1、指名讀。

2、領讀,教師有重點地領讀重點句子,正音。

3、輪讀,每人讀一自然段。

4、選讀,喜歡哪段就讀哪段。

5、指讀,組內指定讀,互聽互評。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發揮範讀的作用,在朗讀中要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識字

1、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識字。

2、請小老師介紹識字經驗。

3、開火車讀,連詞讀,齊讀。(注意“珍、肉、史”翹舌音。)

4、遊戲:猜猜猜。(小組合作,一人擺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學快速找到他說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復現生字,增加學生和生字見面的機會,給學生識字的空間。)

寫字

1、出示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 代 孫 植”,認讀,交流識記方法。問: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麼樣寫?(先書空,再引導發現寫字規律:左窄右寬。)

2、觀察“化、代”兩個字,你發現了什麼?教師範寫。(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單立人的關鍵是: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學生描紅,臨寫。

4、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作業

將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做成卡片,寫上說明,下節課向大家介紹。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

2、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3、課件出示生詞,舉行擂臺賽,選出識字小擂主。

質疑

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再集體交流。

熟讀

象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這樣的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還不瞭解他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並讓大家都來保護他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互相檢查。

4、全班整體檢查。

表演

假如你是“活化石”,請你任選一種生物,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吧。(先組內練習,再戴頭飾到臺上表演。)

(轉換角色,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寫字

1、出示“歷 史 滅 克”四個字,認讀,組詞。組內交流:這四個字的筆順及怎樣寫好這幾個字。

2、指導書寫:上下結構的字“滅、克”橫不能太長;“史”和“滅”書寫時豎撇要先堅後撇。

3、學生邊觀察邊練寫,教師巡視,發現不足之處隨時指出。

4、選出自己寫得最滿意的字在組內展示。

練習

完成課後“讀讀寫寫”

展示

拿出上節課的作業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其他動植物。)

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2、有條件的地方可帶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

3、以小組爲單位繼續蒐集古生物資料,進行動植物手抄報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