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物理教案(通用多篇

高一物理教案(通用多篇

高一物理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明確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養學生實驗、觀察、推理、歸納的科學意識和方法

5、通過對伽利略自由落體運動研究的學習,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並感受先輩大師崇尚科學、勇於探索的人格魅力

二、重點難點

理解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節的重點掌握並靈活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是難點。

三、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分析—總結

四、教具

牛頓管、抽氣機、電火花計時器、紙帶、重錘、學生電源、鐵架臺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提問:初速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是怎樣的?

vt=at

s =at2/2

vt2 =2as

(二)、自由落體運動

演示1:左手擲一金屬片,右手擲一張紙片,在講臺上方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釋放,讓學生觀察二者是否同時落地。然後將紙片捏成紙團,重複實驗 ,再觀察二者是否同時落地。

結論:第一次金屬片先落下,紙片後落下,第二次幾乎同時落下。

提問:解釋觀察的現象

顯然,空氣對紙的阻力影響了紙片的下落,而當它被撮成紙團以後,阻力減小,紙片和金屬片才幾乎同時着地。

假設紙片和金屬片處在真空中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會不會同時着地呢?

演示2:牛頓管實驗

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顯然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氣阻力。

(2) 從靜止開始下落

實際上如果空氣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物體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體運動。

(三)自由落體運動是怎樣的直線運動呢?

學生分組實驗(每二人一組)

將電火花計時器呈豎直方向固定在鐵架臺上,讓紙帶穿過計時器,紙帶下方固定在重錘上,先用手提着紙帶,使重物靜止在靠近計時器下放,然後接通電源,鬆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小點。

運用該紙帶分析重錘的運動,可得到: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重錘下落的加速度爲a=9.8m/s2

(四)自由落體加速度

1、學生閱讀課文

提問:什麼是重力加速度?標準值爲多少?方向指向哪裏?用什麼字母表示?(略)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麼規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頁表格可知,緯度愈高,數值愈大。

(3)在通常的計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計算中,還可以把g取作10m/s2

(五)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vt=gt

h=(1/2)gt2 g取9.8m/s2

vt2=2gh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六)課外作業

1、閱讀《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2、教材第38頁練習八(1)至(4)題

高一物理教案2

1、知道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矢量性。

2、知道質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4、會用公式計算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學習重點】

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度三個概念,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繫。

【學習難點】

平均速度計算

【指導】

自主探究、交流討論、自主歸納

【鏈接】

【自主探究】

知識點一:座標與座標的變化量

【閱讀】P15 “座標與座標的變化量”一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A級 1、物體沿着直線運動,並以這條直線爲x座標軸,這樣物體的位置就可以用 來表示,物體的位移可以通過 表示,Δx的大小表示 ,Δx的正負表示

【思考與交流】1、汽車在沿x軸上運動,如圖1—3—l表示汽車從座標x1=10 m,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到達座標x2=30 m處,則Δx = ,Δx是正值還是負值?汽車沿哪個方向運動?如果汽車沿x軸負方向運動,Δx是正值還是負值?

2、如圖1—3—l,用數軸表示座標與座標的變化量,能否用數軸表示時間的變化量?怎麼表示?

3、綠妹在遙控一玩具小汽車,她讓小汽車沿一條東西方向的筆直路線運動,開始時在某一標記點東2 m處,第1s末到達該標記點西3m處,第2s末又處在該標記點西1m處。分別求出第1s內和第2s內小車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知識點二:速度

【閱讀】P10第二部分:速度完成下列問題。

實例:北京時間8月28日凌晨2點40分,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日子,21歲的上海小夥劉翔像閃電一樣,挾着狂風與雷鳴般的怒吼衝過終點,以明顯的不可撼動的優勢獲得奧運會男子110米欄冠軍,12秒91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約翰遜1993年8月20日在德國斯圖加特創造的世界紀錄,改寫了奧運會紀錄。那麼請問我們怎樣比較哪位運動員跑得快呢?試舉例說明。

【思考與交流】

1、以下有四個物體,如何比較A和B、B和D、B和C的運動快慢?

初始位置(m) 經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0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0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 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 500

A級

1、爲了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可以用 跟發生這個位移所用 的比值,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就是速度。

2、速度公式v=

3、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1,常用單位km/h或kmh—1 , ?/s或?s—1

4、速度的大小在數值上等於 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 的方向 , 位移是矢量,那速度呢?

問題:我們時曾經學過“速度”這個量,今天我們再次學習到這個量,那大家仔細比較分析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速度”跟學習的“速度”一樣嗎?如果不一樣,有什麼不同?

知識點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一般來說,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快慢不一定時時一樣,所以由v=Δx/Δt求得速度,表示的只是物體在時間Δt內的 快慢程度,稱爲: 速度。

平均速度的方向由_______________的方向決定,它的_____________表示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快慢。所以平均速度是x量。

1、甲百米賽跑用時12.5秒,求整個過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那麼我們來想一想,這個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個12.5秒內速度一直都是這麼大呢?

2、前面的計算中我們只能知道百米賽跑中平均下來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體運動的快慢,如果我想知道物體某個時刻的速度如10秒末這個時刻的速度,該如何計算呢?

【思考與交流】

教材第16頁,問題與練習2,這五個平均速度中哪個接近汽車關閉油門時的速度?

總結:質點從t到t+△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x/t△中,△t取值 時,這個值就可以認爲是質點在時刻的瞬時速度。

問題:下列所說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時速度?

1、百米賽跑的運動員以9.5m/s的速度衝過終點線。

2、經過提速後,列車的速度達到150km/h。

3、由於堵車,在隧道中的車速僅爲1.2m/s。

4、返回地面的太空艙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5、子彈以800m/s的速度撞擊在牆上。

高一物理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速度—時間圖像。

2、理解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進一步訓練用圖像法表示物理規律的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從簡單問題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維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單元的基礎,是進一步學習加速度概念及勻變速運動規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速度—時間圖像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便於學生接受,先給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再根據具體的實例(汽車做勻加速運動),進一步突出了“圖像通常是根據實驗測定的數據作出的”這一重要觀點,並很自然地給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最後,闡述了從簡單情況入手,及理想化的處理方法,即有些變速運動通常可近似看作勻變速運動來處理。

教法建議

對速度——時間圖像的學習,要給出物體實際運動的情況,讓學生自己建立圖像,體會建立圖像的一般步驟,並與位移圖像進行對比.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的學習,也要通過分析具體的實例,認真體會“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變化相等”的特點,教師也可以給出速度變化相同,但是所用時間不等的例子,或時間相同,速度變化不等的例子,讓學生判斷是否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速度——時間圖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

教學難點:對圖像的處理。

主要設計:

1、展示課件:教材圖2—15的動態效果(配合兩個做勻速運動的物體)體會速度——時間圖像的建立過程。

2、提問:如何從速度——時間圖像中求出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

3、上述兩個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是怎樣的?

(讓同學自己畫出,並和速度——時間圖像進行對比)

4、展示課件圖2—17的動態效果〔配合做勻加速運動的汽車運行情況(顯示速度計)

引導同學:採集實驗數據,建立座標系,描點做圖.

5、展示課件圖2—18的動態效果(配合做勻減速運動的汽車)

引導同學:畫出它的速度——時間圖像。

6、提問:上述兩個汽車運動過程有什麼特點?

引導同學發現“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改變相等”的特點.

7、舉例:

①速度改變相等,所用時間不等的情況.

②經過相同時間,速度改變不相等的情況.

8、小結: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什麼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什麼是勻減速直線運動?

探究活動

請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車(假設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觀察汽車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錶,採集數據,即記錄汽車在不同時刻的速度,之後把你採集的數據用速度——時間圖像表示出來,並將你的結果講給周圍人聽。

高一物理教案4

【學習目標】

1、根據實例歸納圓周運動的運動學特點,知道它是一種特殊的曲線運動,知道它與一般曲線運動的關係。

2、理解表徵圓周運動的物理量,利用各物理量的定義式,闡述各物理量的含義及相互關係。

3、知道圓周運動在實際應用中的普遍性。用半徑、線速度、角速度的關係揭示生活、生產中的圓周運動實例。從而對圓周運動的規律有更深刻的領悟。

【閱讀指導】

1、圓周運動是____________的一種,從地上物體的運動到各類天體的運動,處處體現着圓周運動或橢圓運動的和諧之美。物體的___________的運動叫做圓周運動。

2、在課本圖2—1—1中,從運動學的角度看有什麼共同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圓周運動中,最簡單的一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質點沿圓周運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運動就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5、若在時間t內,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質點通過的弧長是s,則可以用比值________來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快慢,這個比值代表_____________,稱爲勻速圓周運動的_____________。

6、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特殊的曲線運動,它的線速度就是________________。這是一個________量,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圓周運動中任一點的線速度方向就是_______________。因此,勻速圓周運動實際是一種__________運動。這裏所說的勻速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7、對於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質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即單位時間內所轉過的角度叫做勻速圓周運動的_________________,表達式是____________,單位是_____________,符號是________;勻速圓周運動是_______________不變的運動。

8、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週期,用符號____表示。週期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的一個物理量。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經過一個週期後會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勻速圓周運動中,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任何一條光滑的曲線,都可以看做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__________叫做曲率半徑,記作_____,因此我們就可以把物體沿任意曲線的運動,看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運動。

【課堂練習】

★夯實基礎

1、對於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

B、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弧長相等

C、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

D、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角度相等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下列哪些物理量是不變的( )

A、速率 B、速度 C、角速度 D、週期

3、某質點繞圓周運動一週,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

A、質點相對於圓心是靜止的

B、速度的方向始終不變

C、位移爲零,但路程不爲零

D、路程與位移的大小相等

4、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線速度大小爲3m/s,角速度爲6 rad/s,則在0.1s內物體通過的弧長爲________m,半徑轉過的角度爲__rad,半徑是_______m。

5、A、B兩質點分別做勻速圓周運動,在相同的時間內,它們通過的弧長之比sA:sB=2:3,而轉過的角度之比 =3:2,則它們的週期之比TA:TB=________,角速度之比 =________,線速度之比vA:vB=________,半徑之比RA:RB=________。

6、如圖所示的傳動裝置中,已知大輪A的半徑是小輪B半徑的3倍,A、B分別在邊緣接觸,形成摩擦轉動,接觸點無打滑現象,B爲主動輪,B轉動時邊緣的線速度爲v,角速度爲,試求:

(1)兩輪轉動週期之比;

(2)A輪邊緣的線速度;

(3)A輪的角速度。

★能力提升

7、如圖所示,直徑爲d的圓筒,正以角速度繞軸O勻速轉動,現使槍口對準圓筒,使子彈沿直徑穿過,若子彈在圓筒旋轉不到半圈時,筒上先後留下a、b兩彈孔,已知aO與bO夾角60,則子彈的速度爲多大?

8、一個大鐘的秒針長20cm,針尖的線速度是________m/s,分針與秒針從重合至第二次重合,中間經歷的時間爲________s。

第1節 描述圓周運動

【閱讀指導】

1、曲線運動,運動軌跡是圓的。

2、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通常不能看作質點;物體各部分的軌跡都不盡相同,但它們是若干做圓周運動的質點的組合;做圓周運動的各部分的軌跡可能不同,但軌跡的圓心相同。

3、快慢不變的勻速(率)圓周運動。

4、相等的時間裏通過的圓弧長度相等。

5、S/t,單位時間所通過的弧長,線速度。

6、質點在圓周運動中的瞬時速度,矢,圓周上該點切線的方向,變速,速率不變的。

7、連接質點和圓心的半徑所轉過的角度,角速度,=/t,弧度每秒,rad/s,角速度。

8、運動一週所用的時間,T,勻速圓周運動快慢,重複回到原來的位置及運動方向。

9、V=R。

10、一系列不同半徑的圓弧,這些圓弧的半徑;物體沿一系列不同半徑的小段圓弧。

高一物理教案5

學習目標:

1、知道位移的概 念。知道它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動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 有向線段來表示。

2、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區別。

學習重點:

質點的概念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學習難點:

1、對質點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區別。

主要內容:

一、質點:

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叫做質點。

質點是一種科學的抽象,是在研究物體運動時,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對實際物體的近似,是一個理想化模型。一個物體是否可以視爲質點,要具體的研究情況具體分析 。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質點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它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2、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動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條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於質點始末位置間的距離,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 向末位置,位移只取決於初末位置,與運動路徑無關。

3、位移和路程的區別:

4、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等於路程。只有質點做方向不變的直線運動時大小纔等於路程。

【例一】下列幾種運動中的物體,可以看作質點的是( )

A、研究從廣州飛往北京時間時的飛機

B、繞地軸做自轉的地球

C、繞太陽公轉的地球

D、研究在平直公路上行駛速度時的汽車

【例二】中學的壘球場的內場是一個邊長爲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個角分別設本壘和一、二、三壘。一位球員擊球后,由本壘經一壘、一壘二壘跑到三壘。他運動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

課堂訓練:

1、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個物體通過的路程相同,則它們的位移的大小也一 定相同。

B、兩個物體通過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

C、一個物體在某一運動中,位移大小可能大於所通過的路程。

D、若物體做單一 方向的直線運動,位移的大小就等於路程。

2、如圖甲,一根細長的彈簧繫着一個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 上。手握小球把彈簧拉長,放手後小球便左右來回運動,B爲小球向右到達的最遠位置。小球向右經過中間位置O時開始計時,其經過各點的時刻如圖乙所示。若測得OA=OC=7cm,AB=3cm,則自0時刻開始:

a、0.2s內小球發生的位移大 小是____,方向向____,經過的路程是_____。

b、0.6s內小球發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方向向____,經過的路程是____。

c、0.8s 內小球發生的位移是____,經過的路程是____。

d、1.0s內小球發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方向向______,經過的路程是____。

3、關於質點運動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質點的位移是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B、路程就是質點運動時實際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C、任何質點只要做直線運動,其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

D、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標量,因而位移不可能和路程相等。

4、下列關於路程和位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永遠不等於路程。

C、若物體作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位移的大小就等於路程。

D、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無方向,路程是標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5、關於質點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質點運動的方向。

B、路程是標量,也是位移的大小。

C、質點做直線運動時,路程等於其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數值一定不會比路程大。

6、下列關於位移和路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總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

B、位移描述的是直線運動,路程描述的`是曲線運動。

C、位移取決於始、末位置,路程取決於實際運動路徑。

D、運動物體的路程總大於位移。

7、以下運動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是:( )

A、研究地球公轉時的地球

B、研究自行車在公路上行駛速度時的自行車

C、研究地 球自轉時的地球

D、研究列車通過某座大橋所用時間時的列車

三、矢量和標量

四、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

課堂訓練

課後作業:

閱讀材料: 我國古代關於運動的知識

我國在先秦的時候,對於運動就有 熱烈的爭論,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一個題目。《莊子》書上記載着,公孫龍曾提出一個奇怪的說法,叫做飛 鳥之影未嘗動也。按常識說,鳥在空中飛,投到地上的影當然跟着鳥的移動而移動。但公孫龍卻說鳥影並沒有動。無獨有偶,當時還有人提出鏃矢之疾;有不行不止之時,一支飛速而過的箭,哪能不行不止呢?既說不行,又怎能不止呢?乍看起來,這些說法實在是無稽之談,也可以給它們戴一頂詭辯的帽子。

但是事情並不這麼簡單。這個說法不但不是詭辯,而且還包含着辯證法的正確思想。恩格斯曾經指出,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簡單的機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夠實現,也只是因爲物體在同一 瞬間既在一個地方又在另一個地方,既在同一個地方又不在同一個地方。這種矛盾的連續產生和同時解決正好就是運動。因爲運動體的位置隨時間而變化,某一時刻在A點,在隨之而來的另一時刻,就在相鄰的B點,因此,也就有一個時刻,它既在A點又不在A點,既在B點又不在B點。在這時刻,物體豈不是不行不止嗎?再者,在一定的時間t內,物體前進一段距離s,當這時間變小,s隨之變小;當t趨近於零時,s也趨近於零。也就是說,在某一瞬間,即某一時刻,運動體可以看作是靜止的,所以飛鳥之影確實有未 嘗動的時候,對於運動的這種觀察和分析實在是十分深刻的。這同他們能夠區分時間與時刻的觀念很有關係。《墨經》對於鳥影問題又有他們自己的理解,說那原因在於改爲。認爲鳥在A點時,影在A點,當鳥到了相鄰的B點,影也到了相鄰的B點。此時A上的影已經消失,而在B處另成了一個影,並非A上的影移 動到B上來,這也是言之有理的。

機械運動只能在空間和時間中進行,運動體在單位時間內所經歷的空間長度,就是速率。《墨經下》第65條之所述就包含着這方面的思想。《經說》雲:行,行者必先近而後遠。遠近,修也;先後,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這裏的文字是明明白白的,修指空間距離的長短。那意思是,物體運動在空間裏必由近及遠。其所經過的空間長度一定隨時間而定。這裏已有了路程隨時間正變的樸素思想,也隱隱地包含着速率的觀念了。

東漢時期的著作《尚書緯考靈曜》中記載地球運動時說:地恆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即窗戶)而坐,舟行不覺也。

這是對機械運動相對性的十分生動和淺顯的比喻。哥白尼①在敘述地球運動時 也不謀而合地運用了十分類似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