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蘆花蕩》練習題【新版多篇】

《蘆花蕩》練習題【新版多篇】

《蘆花蕩》練習題 篇一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2歲在安國縣城上國小時,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對他有很大影響。他一直相信藝術爲人生的主張。孫犁14歲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學習期間,開始閱讀社會科學、文藝理論著作和一些蘇聯文學作品,擴大了他的視野,併爲後來的創作和評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高中畢業後無力升學,流浪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在大學旁聽,曾用“芸夫”的筆名在《大公報》上發表文章。還先後在市政機關和國小當過職員。1936年暑假後,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國小教書,在這裏他對白洋澱一帶人民羣衆的生活有了初步瞭解。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編印出版革命詩抄《海燕之歌》,在《紅星》雜誌和《冀中導報》副刊上發表過《現實主義文學論》《魯迅論》等論文。1938年秋,在冀中區辦的抗戰學院任教,1939年春調阜平,在晉察冀通訊社工作。此後,在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做過編輯和教員,同時進行文學創作。1941年回冀中區參加編輯羣衆性的大型報告文學集《冀中一日》,並寫成《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後改名《寫作入門》《文藝學習》,多次重印)。1944年去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在延安,他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冀中農村從事寫作,直至解放。這一時期,他參加了土地改革工作,寫有《鍾》《碑》《囑咐》等短篇小說和一些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孫犁在《天津日報》工作,同時繼續文學創作。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寫於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兩個村莊爲背景,圍繞着高、吳、田、蔣四姓五家在抗戰初期的生活史,細緻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展現了七七事變後,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織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壯麗畫卷。作者用談笑從容的態度描摹抗日根據地的風雲變幻,雖語多風趣而不落輕佻。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寫成於1956年。小說通過鐵(匠)、木(匠)兩家十幾年間友誼的建立和破裂的過程,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方農村的生活風貌和農業合作化運動給予農村社會的深刻影響。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滿兒這個處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讀者中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以後,作者因病長期擱筆,但他以《天津日報》副刊《文藝週刊》爲陣地,發現和培養了不少青年作家。這個時期,他還寫有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

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爲《白洋澱紀事》(1958),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澱》等作品,已成爲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爲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爲“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1977年以後,作者主要寫作散文和評論,也有少量小說,陸續結集者有《晚華集》(1979)、《秀露集》《澹定集》《耕堂雜錄》(均1981)、《尺澤集》(1982)等。1982年,作者又將從事文學事業以來所能收集到的絕大部分作品,輯成《孫犁文集》5冊(內分7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二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

【孫犁在白洋澱(郭志剛、張無忌)】

在抗戰的冀中平原上,孫犁到處看到了一種無形的力量:“我遙望着那漫天的蘆葦,我知道那是一個大帳幕,力量將從其中升起。”這裏說的,是他熟悉的白洋澱。我們到過那裏,那是一個深秋季節,雖然是和平環境,面對浩淼的澱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也被一種宏大的氣魄和無比壯觀的景象所感動(我們承認,在人民流過血和汗的這個湖面上,一種歷史感加強了我們的感覺和印象)。負責水上導遊的安新縣委宣傳部的一位同志介紹說:“白洋澱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澱組成,佔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交錯,足有兩三千條……”他口氣一轉,略帶風趣地說:“來到這個地方,莫說日本鬼子會迷路,我們自己也會迷路。”看着汽艇周圍數不清的塊狀葦田和左盤右旋的迷宮似的水道,我們相信了他的話。

作家的經歷又把我們召回到那個炮火連天的時代,這時的白洋澱,具有一種悲壯的英雄色彩:“這裏地勢低下,雲霧很低,風聲很急,澱水清澈得發黑色。蘆葦萬頃,俯仰吐穗。”“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在這敵人監視着的葦塘裏,我們記得作家講過的這個故事:

一個乾瘦的、眼睛特別明亮的老者撐着一隻小船,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爲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枝槍,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樣的衣服(除了那件藍色的破舊短褲),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般馳騁,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魚的香味,才和歌聲一起從葦塘裏飄出來;靠了他,才維繫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卻發生了意外,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有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他感到自己蒙受了恥辱,無臉再見葦塘裏的戰士;但他到底將船駛到葦塘邊,用篙撥開外面一層蘆葦,找到了窄窄的入口。他發誓爲女孩子復仇:“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老人沒有說錯,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使十幾個鬼子落入圈套。他一個一個地收拾他們,用篙砸他們的腦袋……在葦塘那邊,鮮嫩的蘆花展開一片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在蘆花下面,露出一個女孩子的俊俏的臉,她按照老人的約定,驚奇地欣賞着這場英雄行爲。

這個故事很帶有傳奇性。古語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這個故事裏,我們看到那種慷慨悲歌的義士精神,有了新的發揚。

下面這個故事就更加壯烈了:

故事仍然發生在白洋澱,不過這一次是在澱邊的新安鎮。新安鎮四面臨水,大漢*熊萬東住在有日本憲兵隊把守的深宅大院裏,整天不出大門一步,以爲他的萬世基業是穩如泰山的。這天是中秋節,他正在客廳賞月,忽然簾子一動,閃進一個人來。他一把抓起放在手邊的盒子槍,厲聲問:

“誰?”

“是我,大伯。”來人非常沉靜,原來是參加了除*團的他的一個侄兒。侄兒向他訴說,日本人到處抓他,他實在走投無路,纔來求大伯賞他五十塊錢,他好離開新安,到天津去做個小買賣,代價是,他願意把帶來的一枝頂好的盒子槍送給大伯,一廂說着,一廂倒拿着槍,遞了過去。熊萬東拿起槍,走到錢櫃那裏去,他一貓腰,腦袋已經掉下來;隨着一把鋼刀的閃光,來人帶好兩枝槍,已經上了房……

作者說:“這就是有名的熊氏三傑的英雄故事中間的一個。”熊氏三傑的故事,抗戰時期在冀中一帶流行很廣,在有關作品和文章中,曾經多次被人輯錄或轉述;就敘述的生動和精彩來說,孫犁應屬於最佳者之列。他繼續說──

……這位英雄不久犧牲在新安城下。他吃醉了酒,受了*人的騙:“要拿新安了!”他跳下炕來就奔着縣城跑去,他爬上城牆,敵人打中了他,翻身跌了下來。夥伴說:“你掛了彩,我揹你回去!”

他一擺手,說:“不用!我是沒用的人了。這樣也就夠本了!”他舉槍打死了自己。

其實,敵人只打折了他的左腿。

關於他的兩條腿,有很多傳說,新安一帶,都說他是飛毛腿。有人說,飛毛不飛毛不知道,反正他走路特別溜撒,孩童的時候,常見他沿着城牆垛口飛跑。

也許有人要問:爲什麼只壞了一條腿就打死自己?這問題就很難答覆。爲什麼不殘廢的活着?我好像聽說,有一隻鷹,非常勇猛,損壞了一根羽翎,它就自己碰死在岩石上。爲什麼它要碰死?

冰連地接的新安,有一種強烈的悲壯的風雲,使人嚮往不止。

我們覺得,在冀中人民身上,孫犁看到了屬於北方民族的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質。這種品質,實際上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某種歷史個性,它是屬於傳統的,又是屬於未來的。孫犁在撐船老人和新安英雄身上看到的,是這種歷史個性的新的昇華。

這種情況,也影響到孫犁的觀點和感情。他在五一大“掃蕩”那年的冬天,寫過一篇題名《慷慨悲歌》的札記,裏邊有這樣的話:“……在荊軻的時代,像荊軻這樣的人還是很少的。英雄帶有羣衆的性質,只有我們這個時代。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無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容。”他的筆明顯地受到了這種精神的感召,似乎也染上了易水的悲壯的風雲。在抗戰勝利的前一年,安平縣三名幹部被敵包圍,最後壯烈犧牲,孫犁爲他們寫了一段碑文,其中說:“……當其在室內,以隻身抗敵僞,堅貞不屈。向敵僞漢*叫罵時,聲聞數裏,風慘雲變。附近人民,奔走呼號,求引救助,有如父兄之遇危難。當我部隊收葬三烈士屍體時,所有幹部戰士,無不如狂如病,歃血指發,有如手足之訣別。每一言及三烈士殉難事,則遠近村莊,啼泣相聞,指罵*僞,誓爲復仇……古來碑塔紀念之跡多矣,而燕趙蕭蕭英烈故事,載於典冊者亦繁矣,然如此八年間,共產黨、八路軍領導我冀中人民解放國土,拒抗敵頑,其環境之複雜、殘酷,其鬥爭之熱烈、悲壯,風雲興會,我冀中英雄兒女之豐功偉績,則必光掩前史而輝耀未來者矣……”這段碑文,慨乎其言,若揚若抑,頗多燕趙古風;如果擊築而歌,就是一支易水新曲了。不用說,這支易水新曲,也記敘了孫犁自己的感情歷程。

昇華促成了一種新的境界,毫無疑問,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境界。關於這一境界,他自己用下述語言表達了出來:

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能達到一種極致。在一定的時代,在一定的環境,可以達到頂點。我經歷了美好的極致,那就是抗日戰爭。我看到農民,他們的愛國熱情,參戰的英勇,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的文學創作,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我的作品,表現了這種善良的東西和美好的東西。

在美好的極致的境界中進行創作是一種絕大的愉快。“沒有硃砂,紅土爲貴。窮鄉僻壤,沒有知名的作家,我們就不自量力地在烽火遍野的平原上馳騁起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寫作,真正是一種盡情縱意,得心應手,既沒有干涉,也沒有限制,更沒有私心雜念的,非常愉快的工作。這是初生之犢,又遇到了好的時候:大敵當前,事業方興,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孫犁在《黃鸝》這篇散文裏,藉助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等形象的比喻,解釋“極致”的涵義。這些比喻,全可用來說明他在抗戰中的際遇、狀況。他在抗戰中的文學活動並非他一生事業的頂點,但是,卻使他的事業達到了高潮。

──(節選自《孫犁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蘆花蕩》賞析:景隨情移情景相生(林煥標、盧斯飛)】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裏的人和事件,但決沒有“悽悽、慘慘、慼慼”的描繪,就連那個女孩子受傷後的幾聲呻吟,也被輕輕一筆帶過去了,作品要高昂濃重地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即使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抒寫白洋澱的美麗風光,細心地鐫刻白洋澱人民心靈的塑像。

這裏,我們着重談談孫犁筆下的景物描寫。我們知道,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一定要切合環境和人物的心境,切忌遊離地寫景。《蘆花蕩》的景物描寫,處處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諧,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鬥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小說一開頭,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寫: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炮樓”,點明瞭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裏”,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澱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澱水裏,隨着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多麼令人賞心悅目啊!可是,敵人侵佔着我們的大片國土,在這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着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裏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裏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裏行間,流露出多麼鮮明的愛憎感情!接下去,寫“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很富於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後邊故事的鋪墊,藝術上融情入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懷。

小說寫兩個女孩在革命隊伍裏逐漸成長的過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繪:

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子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着天邊的北斗。她們看着初夏的小麥黃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們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麼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羣的南飛北迴,詩意盎然地暗喻着時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於“眼望着天邊的北斗”,所以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實在的景物,因爲是在敵人的封鎖下,所以多半是夜行軍,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暗喻:黨的光輝的指引。

至於小說結尾部分的那段關於蘆花的描寫,表面上看來,似乎離開了具體的鬥爭環境──那一場跟敵人進行的殊死戰鬥,其實不然,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掛上了鉤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把他們致於死地時,“向着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俗話說“景隨情移”,解恨的戰鬥必然會在內心萌發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情緒,此情此境,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裏,自然會顯得格外的美麗了。

從這篇小說的景物描寫可看出,孫犁筆下的景物,不單純是一種點綴品,而是蘊含了深遠的寄寓在內的。在他的小說裏,景物描寫起到了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因而,它們決不是幾顆遊離的珍珠,而是作品內在氣質的結晶體。

──(選自《孫犁作品欣賞》,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蘆花蕩》練習題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學習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

3、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

【教學重點】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義。

2、學習富於特色的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學習難點】

對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課前準備】

1、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

(1)蘆(   )(   )(2)冀(   )(3)(   )子(4)寒(   )(   )

(5)(    )(   )角(6)清(   )(   )(7)仄(   )歪(8)躥(   )

(9)蓮(   )(   )(10)絲(   )(   )(11)穿(   )(   )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綱

(2)瘧:瘧(  )子 瘧(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3、詞語積累:

(1)詩情畫意:富有詩和畫的意境。

(2)自如:活動或操作不受阻礙。

(3)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

(4)膽寒:害怕。

(5)陰森:陰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備。

(7)尖利:尖銳;銳利。

(8)能耐:技能,本領。

(9)悠閒:閒適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陰慘:陰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體上水往下滴的樣子。

(13)轉彎抹角:沿着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14)抱怨: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埋怨。

(15)歇涼:乘涼。

(16)吆喝:大聲喊叫。

(17)遮掩:遮蔽,遮蓋。

(18)現眼:方言,出醜丟臉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誇口就出醜丟臉的意思。

3、作者簡介

孫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派代表作家。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發表《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後,他寫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爲《白洋澱記紀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夠代表其風格的一部作品。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想:本文在教學上將重點抓住人物來進行分析,通過閱讀引導,使學生能夠比較準確的把握老頭子的性格特點,從而進一步掌握人物塑造與分析的方法,在人物分析的同時,對環境描寫,氛圍營造等進行一定程度分析。教學時要牢牢的把握老頭子這一主線。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爲了保衛祖國,優秀的華夏兒女奮起抵抗,沉重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黨領導下抗日根據地人民的對敵鬥爭的生活,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讚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全篇洋溢着戰鬥的樂觀主義的革命激情,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真摯的熱愛。 在教學之前,我們首先來複習一下與小說有關的知識:

小說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徵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因此比現實中的原型更爲典型。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度進行側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面,還要在情節的發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發展和變化。

(二) 情節要素:

小說的情節一般比較完整,往往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後面還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展過程。情節的巧妙安排對於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着重要意義。

(三) 環境要素:

小說中要具體描寫環境。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兩類。環境描寫是爲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服務的。自然環境描寫在小說中表現較多,主要是爲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

(講授時可以用《最後一課》爲參考)。

二、分析課文:

(一)整體把握:

1、人物要素:

主要人物:老頭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2、環境:抗日戰爭中我軍抗日根據地的蘆花蕩。

3、情節: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

4、主旨:讚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二)把握文章的結構:

主人公是一位擔負着重要交通任務的老艄公,他活動的背景是蘆花蕩。根據文章內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敵人發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及人物介紹。(1~8段)

這是在敵人炮樓監視下的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只有到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而白天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環境寫到社會背景。敵人嚴密地監視着葦塘,提防有人給葦塘裏的抗日隊伍送柴米,也提防裏面的隊伍會跑出來。然後介紹了主人公——負責“裏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幹部”的年近六十歲的老艄公。在簡潔地描寫他的衣着、外貌時,着重點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這是他完成任務特別重要的條件之一;介紹他的任務和工作範圍時,特別強調他“不帶一支槍”就能“一切保險”地完成任務。這給故事的曲折發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畫埋下了伏筆。

第二部分從“一天夜裏”至結尾,具體講述故事的過程。這一部分又可分爲三層。

第一層是從“一天夜裏”至“多麼俊的一個孩子呀”,這是故事的開端——護送。

這一層講述老艄公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老艄公說:“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兩個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邊淘水玩,洗臉、洗頭。這裏埋下伏筆,舀動水的聲音會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呢?

第二層是從“遠遠有一片陰慘的黃色的光”到“有熱鬧哩”,這是故事的發展——受傷。

果然,敵人的探照燈照到了兩個女孩子的臉上,緊接着就是一陣掃射,大女孩子負了傷。老艄公知道後“頓時失去了力量”,表現了他的內疚心情,他覺得沒有完成好任務,而無顏見他人了,萬箭穿胸般痛苦。於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以充滿自信的復仇誓言來安慰女孩們,也安慰自己“受了輕視”的心。

第三層是從“第二天”至文章結尾,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復仇。

這一層講述老艄公元把鬼子引進蘆花蕩的木樁圈裏,讓一隻只復仇的鉤子穿透敵人的腿;他舉起篙“砸着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場不用槍的戰鬥,充分表現了老艄公巧妙的戰術、高超的本領和機智勇敢、自尊自信、樂觀豪邁的性格。

三、請自由細讀文章, 準備複述故事。

1、口述:小說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用“這是……”複述

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的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護送兩個小女孩的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爲受傷的女孩報仇,痛打幾十個鬼子的故事。。。。。

2、分小組總述: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着一隻小船,在白洋澱裏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爲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了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爲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爲女孩子報了仇。

3、根據故事梗概理清寫作思路:

交待故事發生的環境蘆花蕩和人物老頭。

一天夜裏老頭護送兩女孩,一女孩受傷

第二天老頭設計鬥鬼子,爲女孩報仇。

板書:《蘆花蕩》——孫犁

一:環境: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根據地的蘆花蕩

人物:老頭子(年近六十,神出鬼沒)

二:介紹故事

開端:(9 ——19段) “護送”

發展:(20——54段) “受傷”

高潮與結局(55~63段):“復仇”

(四)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導入:小結上文,轉入新課。

一、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一)分析地一段:

1、第一段主要反映了什麼?

答:抗日戰爭時期敵人對我軍根據地的嚴密封鎖。表現出戰爭的殘酷性。

2、分析下列語句的含義:

(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呆望”能不能改成“遠望”,爲什麼?

答:不可以,呆望表現了敵人拿游擊隊沒有辦法的怯懦心理。反襯了我軍的神勇,同時也表達了對敵人藐視的態度。

(2)“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作者抓住“水鳥飛動和唱歌”有什麼深沉的含義?“才”字有什麼表現力?

答:這是自由的生靈,含蓄地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才”字含蓄地表現了戰爭的殘酷,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纔有。

(3)“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答。表現了葦子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二)分析老頭子形象:

1、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之下,我們的軍隊是否被困死了?從文章裏找出相關的語句。

答:沒有,“半夜以後,小船又飄了回來。”(“飄”字的運用有何巧妙之處,請你簡單的加以分析。(飄這個字眼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小船的輕快,表現老頭子在敵人嚴密的封鎖小神出鬼沒的特點。)

2、文章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頭子,這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大家一起來加以分析:

(1)肖像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一方面表現老人常年穿梭在蘆花花蕩裏,辛苦勞作;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老人爲革命工作後心情愉快,精神矍鑠。

(2)爲什麼要交代老頭子的年紀?

答:一方面更能夠表現老頭子的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據地,從老到小個廣大人民都被髮動起來,投入偉大的抗日戰爭中。(60歲的年紀在今天應該是要安渡晚年,但他卻像青年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成爲一名出色的交通員。)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3)他的工作範圍廣得很:裏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槍。(渲染了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4)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給我,我什麼也*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語言描寫,表現了老人過於自信的性格特點。

(5)“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過於一詞能否刪去,爲什麼?文章中的那些情節表現了他這一性格特點?

答:“過於”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於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係的。小女孩子洗臉,大女孩子還警惕一些,老頭子卻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爲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見他們,事實上探照燈把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於自信以致有點麻痹的表現。“過於自信和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髮。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現在他的過於自信自尊上。

(6)“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不像是餓獨自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裏飄出來。”這句話說明了什麼?

答: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二、分析文章的主體部分:

(一)分析第一部分:“護送”

1、這一層講述老艄公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老艄公說:“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兩個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邊淘水玩,洗臉、洗頭。這裏埋下伏筆,舀動水的聲音會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呢?

(環境描寫:小女孩趴在船邊戲水,使情節有張有弛,時見波瀾)

2、大些的輕聲吆喝她:“看你,這時洗臉幹什麼?什麼時候啊,還這麼愛乾淨!”大女孩爲什麼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臉?

答:現在正要通過敵人的封鎖線,應該提高警惕,避免驚動敵人。

3、你是如何認識大菱和二菱這兩個女兵的?

答:年紀小,天真活潑,又相互關愛,而且還很勇敢。

4、老頭子對小孩子的態度:喜愛。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二)分析第二層:“受傷”

果然,敵人的探照燈照到了兩個女孩子的臉上,緊接着就是一陣掃射,大女孩子負了傷。老艄公知道後“頓時失去了力量”,表現了他的內疚心情,他覺得沒有完成好任務,而無顏見他人了,萬箭穿胸般痛苦。於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以充滿自信的復仇誓言來安慰女孩們,也安慰自己“受了輕視”的心。

1、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老頭子過於自尊自信的性格?

答:“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不怕。他打不着我們!”

2、找出老頭子的動作描寫:

老頭子叫了一聲“趴下”,一抽身就跳進水裏去,踏着水用兩手推着小船前進。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懷裏,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蓋了她。

“誰?”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着,那小船很厲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

《蘆花蕩》練習題 篇三

《蘆花蕩》賞析:景隨情移情景相生(林煥標、盧斯飛)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裏的人和事件,但決沒有“悽悽、慘慘、慼慼”的描繪,就連那個女孩子受傷後的幾聲呻吟,也被輕輕一筆帶過去了,作品要高昂濃重地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即使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抒寫白洋澱的美麗風光,細心地鐫刻白洋澱人民心靈的塑像。

這裏,我們着重談談孫犁筆下的景物描寫。我們知道,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一定要切合環境和人物的心境,切忌遊離地寫景。《蘆花蕩》的景物描寫,處處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諧,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鬥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小說一開頭,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寫: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炮樓”,點明瞭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裏”,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澱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澱水裏,隨着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多麼令人賞心悅目啊!可是,敵人侵佔着我們的大片國土,在這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着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裏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裏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裏行間,流露出多麼鮮明的愛憎感情!接下去,寫“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很富於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後邊故事的鋪墊,藝術上融情入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懷。

小說寫兩個女孩在革命隊伍裏逐漸成長的過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繪:

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子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着天邊的北斗。她們看着初夏的小麥黃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們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麼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羣的南飛北迴,詩意盎然地暗喻着時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於“眼望着天邊的北斗”,所以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實在的景物,因爲是在敵人的封鎖下,所以多半是夜行軍,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暗喻:黨的光輝的指引。

至於小說結尾部分的那段關於蘆花的描寫,表面上看來,似乎離開了具體的鬥爭環境——那一場跟敵人進行的殊死戰鬥,其實不然,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掛上了鉤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把他們致於死地時,“向着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俗話說“景隨情移”,解恨的戰鬥必然會在內心萌發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情緒,此情此境,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裏,自然會顯得格外的美麗了。

從這篇小說的景物描寫可看出,孫犁筆下的景物,不單純是一種點綴品,而是蘊含了深遠的寄寓在內的。在他的小說裏,景物描寫起到了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因而,它們決不是幾顆遊離的珍珠,而是作品內在氣質的結晶體。

(選自《孫犁作品欣賞》,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蘆花蕩》練習題 篇四

課型:教讀研討課

課時分配:兩課時

教學目標 :1. 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預習提綱: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思考課後練習,寫出發言提綱。

教學過程 :

教學內容及步驟:

導入  :同學們,在那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麼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作者介紹: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況見教師用書P15-16頁適當介紹)

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過於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

“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爲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爲“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爲“他打不着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爲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爲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裏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着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爲”,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裏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爲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爲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爲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裏鑽。他事先繫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蓮蓬,只顧剝着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衝着鬼子這裏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爲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着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麼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爲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的景物。

《蘆花蕩》練習題 篇五

《蘆花蕩》執教:劉春來一、導入新課1、提問:小說的三要素?結合學生回答,板書:人物、情節、環境。2、結合預習說說本文的故事情節。學生考慮20秒,回答。二、課文學習1、在書上找到能證明老頭子性格的語句。生:老頭子過於自尊和自信。師:請同學們齊讀這一句。生齊讀。師:“過於”是什麼意思?生:過頭,過分。師:自信和自尊過頭會是什麼現象?生1:自信過頭就會驕傲,自負,易出錯。生2:自尊過頭就會特別要面子,虛榮。2、讀14-46段。師:我們怎麼讀呢?生:分角色。師:分角色容易打破文章原有的內容,我們還是找幾名同學來讀吧!這樣一人扮演多個角色,更具有挑戰性。請四名同學分別讀文章的14-25、26-27、28-34、35-46段。師:在他們讀課文的過程中勾畫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內容;思考這四位同學讀的怎麼樣;有錯字記下來。學生讀課文,活動。3、讀後反饋。(1)、正字音:血(2)、同學作評價,品析探究語句,做細緻的推敲閱讀。學生重點品味了以下的句子:不怕!洗洗吧!多俊的姑娘啊!不怕!小鬼子他照不見咱們!探照燈突然照向他們,不動了。她掛花了。......誰?......她掛了花。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我沒臉見人了。4、正因爲老頭子過於自信、自尊,所以才導致他的任務沒有完成。你是怎麼看待這個人物的?說出理由。教師提示分析人物的時候要聯繫上下文(板書)學生再分析。老頭子的功過得失都在他的性格上,“過於自信和自尊”,用一分鐘的時間總結寫在書上:老頭子是一個。的人。5、這樣的一個老頭子,或者我們應該叫他老英雄。作者爲什麼不給他起個名字呢?生1:表現老頭子無私奉獻的精神。生2:他只是一個代表,像老頭子一樣的人還有千千萬萬。6、孫犁的《黃鸝》中說:“任何事物都有他們的極致,只有在一定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來。”作者通過對白洋澱環境的描寫點染了刀光劍影的大背景。這在文學上自成一派,被稱爲“荷花澱派”。(板書)下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的環境描寫,品味。在互動中質疑釋難,瞭解環境描寫的作用。即:渲染氣氛,暗示社會背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寫心情,增強抒情韻味。7、在殘酷的戰爭年代,作者爲什麼用這樣的作品來反映?這是由作者的性格和文風所決定的,同時,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也應該銘記:當生活中能遇到不如意的時候也能做到笑談從容。(板書)三、五分鐘時間自由質疑發言。四、佈置作業1、課下繼續讀文章,繼續品味。2、課下查閱孫犁簡介,蒐集“荷花澱派”的作品閱讀。結束語:讀書去吧!你們將會成爲精神的富翁!板書設計: 主板書:                    蘆花蕩       孫犁                  (環境)       聯繫上下文             抓關鍵詞          (情節 )            (人物)                   探究語句輔板書:過於勾畫“大道低迴,大味必淡。”《黃鸝》“荷花澱派”笑談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