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蜀道難賞析新版多篇

蜀道難賞析新版多篇

李白 篇一

(1)《蜀道難》:古樂府題,屬《相和歌·瑟調曲》。

(2)噫籲嚱:三個都是驚歎詞。驚歎聲,蜀方言,表示驚訝的聲音。宋庠《宋景文公筆記》捲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籲嚱’。”

(3)蠶叢、魚鳧: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難以考證。何茫然:何:多麼。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指古史傳說悠遠難詳,不知道。據西漢揚雄《蜀本王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4]

(4)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誇張而大約言之。秦塞:秦的關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險阻,故稱“四塞之地”。通人煙:人員往來。

(5)西當:在西邊的。當:在。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指連綿高山間的低缺處,只有鳥能飛過,人跡所不能至。橫絕:橫越。峨眉巔:峨眉頂峯。(注:蘇教版語文課本爲 “峨眉顛”)

(6)地崩山摧壯士死:《華陽國志·蜀志》:相傳秦惠王想征服蜀國,知道蜀王好色,答應送給他五個美女。蜀王派五位壯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劍閣之南)的時候,看見一條大蛇進入穴中,一位壯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餘四人也來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時,山崩地裂,壯士和美女都被壓死。山分爲五嶺,入蜀之路遂通。這便是有名的“五丁開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棧:棧道。

(7)六龍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意思就是傳說中的羲和駕駛者六龍之車(即太陽)到此處便迫近虞淵(傳說中的日落出)。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峯。 衝波:水流衝擊騰起的波浪,這裏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8)黃鶴:黃鵠(hú),善飛的大鳥。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9)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略陽縣北。《元和郡縣誌》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裏,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盤盤:曲折迴旋的樣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內拐九道彎。縈:盤繞。巖巒:山峯。

(10)捫參歷井:參(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爲蜀之分野,井星爲秦之分野。捫(mén):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巖:險惡陡峭的山壁。

(12)但見:只聽見。號古木:在古樹木中大聲啼鳴。從:跟隨。

(13)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雲“不如歸去”。《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杜宇化爲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這兩句也有斷爲“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14)凋朱顏:紅顏帶憂色,如花凋謝。凋,使動用法,使……凋謝,這裏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15)去:距離。盈:滿。

(16)飛湍(tuān):飛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鬧聲,這裏指急流和瀑布發出的巨大響聲。砯(pīng)崖:水撞石之聲。砯,水衝擊石壁發出的響聲,這裏作動詞用,衝擊的意思[5] 。轉,使滾動。 壑:山谷。[4]

(17)嗟:感嘆聲。爾:你。胡爲:爲什麼。來:指入蜀。

(18)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餘里。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一夫”兩句:《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文選》卷五十六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一夫:一人。當關:守關。莫開:不能打開。

(19)所守:指把守關口的人。或匪親: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錦城:成都古代以產棉聞名,朝廷曾經設官於此,專收棉織品,故稱錦城或錦官城。《元和郡縣誌》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諮嗟:嘆息。

《蜀道難》讀後感: 篇二

最近我讀了詩人李白所寫的《蜀道難》一文,這篇文章雖然不是第一次讀,但是當再次讀完後又讓人感慨萬千,又一次被李白的那種浪漫主義情懷帶進了詩裏,《蜀道難》凸現了大氣磅礴的崇高美,演繹了迅疾變幻的運動美,奔涌出參差錯落的音韻美,真正譜寫了一首浪漫主義的絕唱。現淡淡讀了文章後的感想:

作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清新飄逸,豪邁曠達,已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難》,就是這諸多審美對象中的一個經典。

李白的人格力量是什麼?勿庸置疑,那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自信,是“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的狂放。一個“狂”字,是他噴薄如日熱情似火的情感的體現,也是他對自己精神家園本能的執着的選擇:對“鐘鼓饌玉”的嗤之以鼻,蔑視鄙棄,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抗爭,毅然絕棄;對祖國壯麗山河的一往情深,無比熱愛!

總觀全詩內容,真正體現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風捲殘雲般氣魄的李白,才能讓蜀道上連天的羣峯,壁立的懸崖,洶涌的惡水,淒涼的叢林,還有那磨牙吮血的

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氣磅礴的長軸畫卷,才能凸現出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空間上難度上的極度擴張;“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時間上的極度綿延拓展;“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這“五丁開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飛湍瀑流爭喧豗”的洶涌激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奇險崢嶸,這一切的一切,在詩人如椽巨筆的揮灑下,沒有一個不是突破景物常態的,沒有一個不是宏大壯闊的,沒有一個不是粗拙奇譎的,也沒有一個不是令人心動魂悸的!總觀全詩內容,真正體現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

《蜀道難》,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絕唱,從內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知道李白的《蜀道難》的人,應該很多,他給人以遼闊的遠景,一種地平線的寬廣的感覺,又有一種崩天開地的豁然。

這是一種我們民族的本質,艱辛卻堅定,不易卻執著。

蜀道難全詩原文及賞析 篇三

蜀道難全詩原文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蜀道難全詩前言】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迴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峯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

正如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所盛稱:“筆勢縱橫,如虯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本文目前收錄在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四課。

蜀道難全詩註釋】

註釋(1)《蜀道難》:古樂府題,屬《相和歌·瑟調曲》。

註釋(2)噫籲嚱:三個都是驚歎詞。驚歎聲,蜀方言,表示驚訝的聲音。宋庠《宋景文公筆記》捲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籲嚱’。”

註釋(3)蠶叢、魚鳧: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難以考證。何茫然:何:多麼。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指古史傳說悠遠難詳,不知道。據西漢揚雄《蜀本王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7]

註釋(4)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誇張而大約言之。秦塞:秦的關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險阻,故稱“四塞之地”。通人煙:人員往來。

註釋(5)西當:在西邊的。當:在。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指連綿高山間的低缺處,只有鳥能飛過,人跡所不能至。橫絕:橫越。峨眉巔:峨眉頂峯。(注:蘇教版語文課本爲 “峨眉顛”)

註釋(6)地崩山摧壯士死:《華陽國志·蜀志》:相傳秦惠王想征服蜀國,知道蜀王好色,答應送給他五個美女。蜀王派五位壯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劍閣之南)的時候,看見一條大蛇進入穴中,一位壯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餘四人也來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時,山崩地裂,壯士和美女都被壓死。山分爲五嶺,入蜀之路遂通。這便是有名的“五丁開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棧:棧道。

註釋(7)六龍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意思就是傳說中的羲和駕駛者六龍之車(即太陽)到此處便迫近虞淵(傳說中的日落出)。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峯。 衝波:水流衝擊騰起的波浪,這裏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註釋(8)黃鶴:黃鵠(hú),善飛的大鳥。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註釋(9)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略陽縣北。《元和郡縣誌》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裏,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盤盤:曲折迴旋的樣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內拐九道彎。縈:盤繞。巖巒:山峯。

註釋(10)捫參歷井:參(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爲蜀之分野,井星爲秦之分野。捫(mén):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註釋(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巖:險惡陡峭的山壁。

註釋(12)但見:只聽見。號古木:在古樹木中大聲啼鳴。從:跟隨。

註釋(13)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雲“不如歸去”。《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杜宇化爲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這兩句也有斷爲“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註釋(14)凋朱顏:紅顏帶憂色,如花凋謝。凋,使動用法,使……凋謝,這裏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註釋(15)去:距離。盈:滿。

註釋(16)飛湍(tuān):飛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鬧聲,這裏指急流和瀑布發出的巨大響聲。砯(pīng)崖:水撞石之聲。砯,水衝擊石壁發出的響聲,這裏作動詞用,衝擊的意思[3] 。轉,使滾動。 壑:山谷。[7]

註釋(17)嗟:感嘆聲。爾:你。胡爲:爲什麼。來:指入蜀。

註釋(18)所守:指把守關口的人。或匪親: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匪,同“非”。

註釋(19)朝:早上。吮:吸。

註釋(20)錦城:成都古代以產棉聞名,朝廷曾經設官於此,專收棉織品,故稱錦城或錦官城。《元和郡縣誌》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註釋(21)諮嗟:嘆息。

蜀道難全詩譯文】

唉呀呀多麼危險多麼高峻偉岸!蜀道真太難攀簡直難於上青天。

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眉山頂端。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纔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迴曲折的大川。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青泥嶺多麼曲折繞着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可以摸到參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有聲長嘆。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可怕的巖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

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山峯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鬆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着;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爲了什麼而來到這險要的地方?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佔。駐守的官員若不是皇家的近親;難免要變爲豺狼踞此爲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蜀道難全詩賞析

《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文學寶庫中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的不朽傑作。《蜀道難》本爲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李白此詩是對傳統題材的再發揮。此詩的主題思想衆說紛紜,見解不一,我認爲它與政治現實還是有一定聯繫的。詩歌創作於天寶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長安的時候,當時表面繁榮的唐朝隱伏和醞釀着衰敗、變亂的危機。藩鎮割據,懷覬覦之心者,非徒安史。詩末抒發的感慨,當是針對時局而發,寄寓着詩人的隱憂,詩歌藉助神話傳說和民諺,馳騁豐富奇特的'想像,運用誇張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寫出蜀道的奇和險。唐代殷?稱讚此詩“可謂奇之又奇,自騷人以後,鮮有此體調”。相傳賀知章讀罷《蜀道難》,“稱讚者數四,號爲‘謫仙’”。

這是一首讓古今文人拍案稱奇的詩章。

詩歌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把三個嘆詞相疊,兩個形容詞各帶一個語氣詞並列,另用一個比喻,來突出蜀道之難,詩句氣勢磅礴,使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線(長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劍閣──成都),具體寫蜀道之難。

先寫蜀道開闢之難。詩歌誇張地說自蜀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後來五丁力士拽蛇導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爲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寫蜀道旅途之難。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用悲鳥、子規作烘托,極寫山的高峻奇險;以“衝波逆折”“飛湍瀑流”的直接描寫,用“崖轉石萬壑雷”的誇張手法,極寫水的湍急兇險。

繼寫蜀道人事之難。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險作亂的先例,詩人懷着對國事的擔憂、對人民的關切之情,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防止地方軍閥據險作亂,殘害人民。

文末的結語寫蜀道之難導致的結果。行人望蜀興嘆,徒喚奈何,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縱橫馳騁,時間上從四萬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開至戰國而至中唐;空間上從長安跨越數座大山而至成都,從上可摩天的山巔到激流回旋奔騰的深壑;其他,從行人至鳥獸,從神話傳說至當今世道……騰挪跌宕,驚心動魄,把蜀道之難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詩爲樂府詩,形式自由,每句字數從三言至十一言,參差錯落,且三次換韻,非常適合表達大自然的奇觀和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融神話、傳說、諺語與景觀、人事、心理於一爐,想像豐富奇特,誇張新穎獨到,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前、中、後出現三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迴腸蕩氣的藝術效果,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全詩從形式到內容,充分體現了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蜀道難賞析 篇四

首先,反覆手法增強抒情氣氛

詩人寫景不是客觀地描摹自然,而是浸透着感情的,屬於“第二自然”。李白在《蜀道難》中,他對蜀道之難的描寫,不是純客觀的再現,而是他對蜀道之難的獨特感受,也就是蘊含着詩人思想情感的。那麼,在詩人李白的筆下,蜀道是怎麼樣?詩中寫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詩歌開始,詩人把自己的感受推到了最高點,一下子就把蜀道之高、蜀道難行給突顯出來。這爲全詩情感發展奠定了基調,也爲後面描寫奠定基礎。詩人在這個基礎上,把“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反覆出現,滲透在詩歌的開始、中間、結尾,滲透到底,似如貫穿詩歌的主旋律。這樣反覆出現,不但使詩歌描寫緊扣“蜀道難”這一中心,而且形成迴腸蕩氣的韻律美,從而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氣氛。同時,這樣的反覆,時時撞擊着讀者的心靈,激發讀者的想象,引發讀者的思考,使讀者進入詩歌的審美意境,從而真正感受詩人的仕途艱辛,內心的苦悶及其人生的悽清。

其次,大膽誇張描寫奇異山川

在詩歌中,誇張是浪漫主義詩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蜀道難》中,爲了更好的抒發情感,表達思想,詩人除了直接的誇張之外,還把神話傳說融入其中,使誇張更加奇特,更富有文化意蘊,同時這些神話傳說也有助於提高誇張的審美效果,從而更加突出蜀國的奇山異水之壯美。例如,詩中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蠶叢、魚鳧”是傳說中古蜀國的兩個國王。其意義是說,蠶叢和魚鳧兩個蜀王,開國的事情多麼渺茫不清。從那以後經過四萬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相通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意思是說, 直到地崩山塌,壯士都被壓死,然後纔有了天梯與石棧相互連接。“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意思是說,上面有即使是拉車的六龍也要繞彎的最高峯,下面有衝激高濺的波浪逆折的。漩渦。高飛的黃鶴尚且飛不過去,猿猴想過去,發愁沒有地方可以攀援。這幾句從整體上說,詩人從蠶叢開國說道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啼月,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從誇張的角度來說,說到蜀道難行,說是比登天還難;山勢高峻,就連飛鳥也無法飛過。即使是善於攀援的猿猴也“愁攀援”,甚至於可以使“六龍回日”。這些描寫都算是奇特無比的,這樣的誇張,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當然,這些艱難之路也正象徵着詩人仕途之路的艱險。總之,詩人大膽誇張,奇特的想象,並融入神話傳說,不但使蜀道山川富有神奇的色彩,突出了蜀道難行,而且更好地表現出詩人的仕途蹭蹬而無可奈何之情。

再次,散文語句提高表達效果

詩歌是講求節奏的。“節奏是詩歌的生命。”在詩歌中,產生節奏的方式自然是多樣的。但最根本的是詩歌的節奏與詩人的內在情感有着直接的關係。因而,節奏也有助於詩人情感的表達。李白在《蜀道難》中,爲了表現仕途的艱險,難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詩人選擇了形式比較自由的樂府體裁。在詩中,大量使用了散文化句式,特別是在長短相間、參差錯落的語言中,短句急促,長句舒緩,相互結合,高低起伏,不但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而且也表現出詩人李白豪放不羈的語言風格。比如,詩歌開始寫道:“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裏由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構成,又少到多,由短到長,語勢急促,給人以不可阻擋之勢。後面有“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由五字句、七字句和九字句構成,語氣顯得比較平緩,好似娓娓道來。如此散文化的語言形式,在《蜀道難》這首富有氣勢的詩歌中,不但沒有減少詩意,反而使詩歌語言抑揚頓挫,起伏不定,不但給人以蜀道之艱險的感受,也使讀者感受到詩人激*情及其情感的起伏狀態,從而表現出詩人因仕途艱險而難以抑制的內心苦悶之情。

總之,作爲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是偉大的。在中國文學上,李白貢獻是巨大的。李白的詩歌內容豐富,情感真摯,思想深刻的,他不但具有最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還創造性*地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使內容和形式得到和諧的統一。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五

李白是繼屈原以後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浪漫主義與同時代的詩作相比具有更廣闊的內容,情感充沛,想象奇特,將古典詩歌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推到了一個絢麗無比的頂峯。

《蜀道難》爲李白浪漫主義代表作之一,沿用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即事成篇,雖然仍在寫蜀道之難之險,但內容以及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它既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關心,又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形勢和人民命運的憂慮,也抒發了他對人生道路坎坷不平的感慨。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初年,孟棨在《本世詩·高逸》中說“李白初至長安,賀知章往訪,見《蜀道難》,稱歎者數四,號爲謫仙”。自此,李白的名聲就在京城傳開了。據考,李白出蜀被召京是在天寶元年(742年),而賀知章告老還鄉是在天寶三載(745年)。如此推算,《蜀道難》大致爲李白在天寶初年所作。

這首詩大體按照由古及今,由秦入蜀的路線,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現將其分爲三部分來分析一下內容大義: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極言蜀道之難。詩人開篇以蜀地方言的三個驚歎詞“噫籲嚱”引出主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爲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危乎高哉”拔地而起,與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接下來詩人從古老的傳說“蠶叢及龜鳧”落筆,追溯了蜀秦隔絕的漫長曆史,來表現開國之難,蜀道來之不易,更加突出中心詞“難”。

第二部分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極言蜀道之險。此部分重在寫山勢“險”,大膽誇張,通過六龍車到此也只得折回,衝波曲折迴旋於崇山峻嶺之間,善飛的黃鶴尚不得過,猿猱發愁攀援,青泥嶺百步九彎,行人在高處伸手可摸星辰等景物事件的反襯,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艱難。同時詩人筆鋒一轉,反問出新的意境,把讀者帶入一個荒涼的境界,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這部分“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一句與李白的絕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化用同樣的意境:“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第三部分“劍閣崢嶸而崔嵬”到結束,極言蜀地地勢險惡,不可久留。“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峻,詩人說守衛如不是自己親信,就有可能變成害人的豺狼,因爲他們可以憑藉險惡的地形發動叛亂,殘害百姓。“一夫當關”以下四句,是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鳴》中的句子:“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明人胡震亨、顧炎武認爲,李白這首《蜀道難》“自爲蜀詠”,“別無寓意”,但我覺得這最後一部分,寫蜀地形勢的險要和環境的險惡,規勸友人不可久留,及早回家;從自然環境寫到社會人生,賦予“蜀道難”的主題以政治的內容,是有所寓的,既是在寫人生仕途路之難行,也是在寫國情之險惡,百姓生活之艱難。

下面分析一下《蜀道難》的藝術特色:

一.充滿強烈的主觀性色彩,情感噴薄而出,一瀉萬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在詩中三次出現,定下全詩的基調,一唱三嘆,震撼人心。不僅鮮明地體現出這首詩結構的嚴謹性和感情的跌宕起伏,還使詩歌有了迴環反覆的音樂美。

二.想象奇特,大膽誇張,超越時空的限制,不受任何約束。李白並沒有到過劍閣,對青泥嶺也只是有所瞭解,但詩人通過他那奇幻而又豐富的想象,登峯造極的誇張,使人如臨其境,心隨之奔騰跳躍,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三.語言不羈,風格自由奔放,富有個性。《蜀道難》以七言爲主,長短句交替使用,句法靈活自如。甚至運用了散文,體現出李白熱情奔放不受拘束的特色,頗具創意。在李白的其他古詩中,如《將進酒》、《行路難》等也可以看出此特點。

李白的同代人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評價這首詩“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調也。”可以說,李白不愧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蜀道難》也不愧爲偉大的浪漫主義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