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教學反思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教學反思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教學反思1

講過《神奇的莫比烏斯帶》這節課後,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老師必須把新課標的理念從內在的心理接受外化爲教學行動,讓學生感受到上數學課是快樂的,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一、從猜想到驗證

上課一開始,我從變魔術引入,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到一種神奇的數學世界。我用一張長方形紙條作教具,玩出了幾種花樣,在做紙圈時先做一個普通的紙圈,然後將一端翻轉180度,再用膠水粘牢,讓學生猜是幾個面,是不是一條邊一個面呢?怎樣驗證呢?讓學生思考後再帶領學生一起動手檢驗。再讓學生思考,如果沿1/2線剪,剪完後會是什麼樣?猜測後再動手。伴隨着學生的唏噓聲和動手實踐,我引出了莫比烏斯帶。整節課我都很注重猜想和驗證這個科學方法的啓蒙教育。

二、從模仿到創造

模仿學習是國小生學習方法之一,但模仿僅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爲了創造。從模仿到創造,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學生的發展過程。在新課的引入時,我教會學生用畫線的方法驗證單側曲面,以後的環節我讓學生再驗證是單側曲面還是雙側曲面時,學生就會運用畫線的方法來驗證,這是模仿老師,然後我讓學生用擰、粘、剪的方法自主地玩,這就把從模仿到創造落到了實處,而且整節課我都在啓發學生想一想“爲什麼”,因爲我覺得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三、從符號到想象再到驗證

數學是一門符號性的學科,本節課我讓學生懂得“莫比烏斯帶”等數學術語,在每個環節我又讓學生猜一猜、畫一畫、剪一剪,使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鍛練了空間想象能力。我覺得這節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讓學生學會了想象,憑藉自己的經驗想象後還要去驗證。很多科學發明都是從想象入手,然後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四、從數學到現實,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在這節課快要結束時,我聯繫到了實際生活,我們學習了莫比烏斯帶,它在生活中有什麼用處呢?這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其實莫比烏斯帶在生活中的運用,縣城的學生是不常見的,可能一時想不起來,我先舉了幾個例子,比如過山車的軌道、磁帶、針式打印機的色帶。然後讓學生大膽想象,現實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應用莫比烏斯帶的原理,讓學生對莫比烏斯帶的思考沒有因爲這節課的結束而結束。

在上這節課時,我感覺自己整個身心都融入了課堂裏,和學生一起好奇,一起探索,自己也覺得身心愉悅。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教學反思2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是一節數學遊戲課。莫比烏斯帶這節活動課對老師來說是很新奇的。我們以前從沒接觸過,對學生來說更是陌生,從沒見過。參考書上對這個內容也沒有任何介紹,只是在教學建議中有一句話,是讓學生了解莫比烏斯帶。沒有現成的參考資料,網上也只是對莫比烏斯帶的用途作了簡單的介紹。因爲我們對這方面的知識也不太瞭解,到底莫比烏斯帶是什麼,它又神奇在哪兒呢,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去嘗試操作,探究。我拿來一張大紙,裁出了幾張小紙條,動手照着書本的介紹試着擰一擰,摸一摸,剪一剪,看看擰出什麼,剪成什麼樣子的。咦,還真有出乎意料的發現和收穫呢!我還上網查找了有關莫比烏斯帶的資料,瞭解到莫比烏斯帶是在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現的:把一個扭轉180°後再兩頭粘接起來的紙條,具有魔術般的性質,它奇異的特性,解決了一些在平面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生活中還有不少的應用呢!如:遊樂園中的過山車;機器傳動帶;錄音帶;一些電腦打印機等。

我想:這麼有趣的知識,學生們一定也會和我一樣喜歡,被吸引的。帶着這樣的心情,我決定要好好鑽研莫比烏斯帶的知識,用自己的體會去設計好這節課,課堂上更多地讓學生動手操作,才能發現問題,發現規律,感受到莫比烏斯帶的神奇。

從整節課來看,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動手做”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莫比烏斯帶的無窮魅力,激發了強烈的好奇心和創造慾望。以一張紙條變魔術導入,更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莫比烏斯帶像魔術般神奇的變化,併爲學生琢磨其中的奧妙做了鋪墊。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我並不是將莫比烏斯帶和盤托出,而是給學生創造和想象的時空。教學實踐證明:不單是莫比烏斯能發現這個圈,我們也能夠創造的。

在動手探尋莫比烏斯帶的奇妙特點時,我堅持讓學生先想一想,猜一猜,剪完以後再想一想:爲什麼會是這樣的?這樣,就不只是讓學生動手做,還要學生動腦想,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的意識以及勤於反思的習慣。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對比,發現並瞭解到普通的紙圈與莫比烏斯圈的不同:普通紙圈有兩個面,兩條邊,而莫比烏斯圈卻只有一個面,一條邊。初步認識了莫比烏斯圈的特點。

一般的課上,學生的動手操作多是遵師命而爲,學生是操作,不是探究者,我適時地放手,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創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開動腦筋提出猜想,動手驗證,愉快體驗,它十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熱情和發現慾望。

通過應用與欣賞,將知識返回到現實,又一次激起學生情緒興奮的浪花,使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同樣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下我在品味着那幾處不足。

在設計這節課的過程中,我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一部分學生不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做不出作品;但是如果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做完,就會嚴重超時。對於這樣一節動手操作要求高的課,由於學生存在個體差異,讓全體學生在一節課內完成4次操作,並且不斷猜想、驗證,難度很大。因此,本節課中,我採取互相幫助、啓發、交流來完成教學任務,不知道這樣處理是否恰當,懇請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