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智慧校園建設項目解決方案多篇

智慧校園建設項目解決方案多篇

智慧校園建設項目解決方案 篇一

一、學校信息化建設及應用現狀

近幾年,學校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先後配備了電腦601臺,其中學生用電腦340臺,每百名學生擁有電腦10.1臺,建有網絡教室4個(新北門1個),建成了100M主幹的校園局域網,並且光纖接入教育城域網,班班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完成了班班通、室室通和人人通“三通”工程,學校信息化發展方案。

信息化建設大大地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學效率和管理效能,基本實現了學校管理的網絡化。一方面,應用於學校管理。學校藉助校園FTP或QQ羣,進行及時通知,並將所有文件、通知、計劃、總結髮布在學校網站中供全校教師查閱,並實行教師網上提交材料,在設定的文件夾裏上傳相關的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另一方面,廣泛應用於師生教與學。老師們能熟練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全校教師依託丹陽教育信息網,建立個人教育博客,網絡備課、辦公平臺、教學平臺等實現了全市城域網優質資源共享,學生利用分配的帳號通過教育網校、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突破時空限制,進行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我校實行電子備課,然後要求上傳到內部辦公系統共享,再是提供下載,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修改,再一次上傳分享,同時也進行了網上評課活動,爲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鍛鍊的平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今後三年規劃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上級文件精神,進一步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同時根據鎮江市數字化校園建設要求,不斷加強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從校情出發,依據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發展規劃,着眼現在,展望未來,堅持求真務實,不斷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育的深化改革。

三、信息化建設三年發展目標

本着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注重實效、適度超前的原則,開展學校未來三年的信息化建設。

1、強化校園網站建設。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儘快建設一個功能完善的集信息服務系統、教育管理系統、教育資源系統、學生成長系統、家校互動系統爲一體的信息化教育網站。真正把學校網站辦成師生學習交流的平臺、資源的中心、宣傳的窗口、本校師生與其他異地師生交流的快速通道。力爭辦成省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校園網站,力爭在省網站評比中獲獎。

2、進一步改善局域網的優化配置,採用適用的網絡管理軟硬件,提高學校網絡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內網運行速度。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不斷滿足學校教師憑藉移動終端快速獲取信息資源的需求。

3、建立電子閱覽室、E學習教室。採用雲終端作爲閱覽終端,通過雲服務器和數字圖書館實現電子閱覽。努力探索網絡化的創新學習環境,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新模式,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實現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的全面發展。

4、建立校園網絡教育電視臺。進一步完善校園電視臺,實行學生自主管理,利用班班通設備實現校園視頻點播和現場直播功能。

5、建設微格教室,搭建專業視頻錄播平臺,開展公開課和研討課、微課的錄製工作。利用網絡開展教研活動,實現教科研活動的信息化,構建起“虛擬教研中心”,提高教科研活動的水平和層次,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6、建立學校自動化管理平臺,提高學校信息化管理能力,實現學校教育教學、行政管理、教師的自動化、無紙化。

7、建立和完善學校資源庫,並做好江蘇省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接軌工作。

8、繼續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深入開展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培訓,通過培訓學習,讓每位教師都能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改變教學觀念,將先進的教育思想、方法與信息技術結合,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爲打造高效學習課堂奠定堅實基矗

四、具體任務與實施方案

(一)加大數字化校園建設力度,逐步形成一個功能比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網絡系統。

1、基礎建設信息化:科學設計、合理佈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環境,建設一個功能比較完善,公文迅速流轉的網絡通訊系統、信息服務系統、教育管理系統、教學應用系統爲一體的信息化綜合應用校園網絡系統。

2、資源建設數字化:

⑴充分發揮校園網上信息及時快速的流通功能,逐步將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反饋練習、課後輔導,學生個別化學習,在線考試等教學環節包容進來,形成大容量、開放式的學習環境。

⑵把計算機房、電子閱覽室建成開放式網絡學習室,提供豐富的多媒體和網絡虛擬環境,如:資源陣列羣、信息資源檢索庫、音頻視頻點播系統、虛擬實驗、虛擬學校等,爲學生跨學科學習、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提供幫助;

⑶完善圖書館數字化管理與檢索,以文件目錄方式和數據庫存儲方式對資源進行管理和操作,以便師生快速查詢信息。

(4)建設數字圖書館,實現節目的按需收看和任意播放,集動態影視圖像、靜態圖片、聲音、文字等信息爲一體,爲用戶提供實時、交互、按需點播服務,以滿足師生對視頻播放進行實時控制的願望。

(5)優化組合學校現有教育資源,融視頻、網絡、多媒體等多種方式爲一體,爲師生提供多種類、多形式、多規格和多層次的教育教學信息服務。

3、學校管理系統化。對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評價實行全方位的計算機管理。其中包括學校的校務、教務、總務的管理,教職員工、學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學習記錄、評價信息等檔案、學籍管理。

4、網站建設多元化。

⑴不斷擴充學校網站的容量,提高網站層次,充分體現學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資源的集成功能、師生個性特長髮展的舞臺功能,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育功能。

⑵建立班級主頁,展現班集體學習、活動的風采。

(3)開闢學科教學網站,骨幹教師個人主頁,展現學科教師教育教學特色,實現資源和成果共享,開展網上多項交流。

(4)嘗試開闢有特長學生個人主頁,促進學生能力提高和個性發展。

5、網絡管理制度化。

(1)強化管理、規範制度,修訂各職能部門和人員崗位職責, 結合學校實際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制訂全體成員信息技術考覈指標和評估、獎懲辦法。

(2)加強校園網硬件平臺的日常維護,保證校園網絡暢通,使設備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3)制訂師生聯網安全保護管理條例,規範師生上網行爲。

(二)以E學習實驗爲契機,加速多元化課程的實踐性研究與探索,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

1、積極開展E學習實驗研究。

(1)申報鎮江市信息技術專項課題。

(2)組立E學習骨幹教師研究團隊。

(3)以課題爲切入點,探索信息技術支持下,新型教與學模式的研究。

2、深入開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

(1) 以案例爲抓手,開展信息技術與各科教育教學的整合研究,以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 靈活運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探索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擴展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實際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3)合理運用信息資源指導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和協作性學習。

(4)運用網絡開展學生課內外作業指導、學習情況分析和學習評價。

(5)根據學科需求,設計、製作單元或橫向知識結構虛擬情景資料。

3、開展基於網絡環境下的拓展性課程的實踐研究。

(1)根據學校特色和專題研究項目編寫校本信息化教材(文本與音像結合)。

(2)開展師生信息化實踐活動。

(3)進行網上成果展示。

4、開展基於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課程的探索。

(1)以問題或者案例爲切入口,通過網絡資源,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2)開展師生網上主題式探究性活動。

(3)開闢師生網上專題論壇。

(4)建設研究性學習專題網站。

(三)多渠道、多維度培訓,用現代教育思想理念塑造教師,提升信息化素養,規劃方案《學校信息化發展方案》。

1、加強對全體教職工現代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習,從思想上促使學校全體人員更新觀念,從行爲上提高全體人員對信息化教育教學工作的重新認識,提高教師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

2、提供多種信息渠道,形成開放、立體的培訓空間和學習活動的場所。

(1)定點、定時、定人安排領導、教師、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參加各職能部門組織的各類業務培訓。

(2)請專家作講座,培訓教師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支持下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3)挖掘校本培訓資源,針對使用中的具體問題,集中專題培訓。內容包括教師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培訓,通過具體的優秀案例,進行整合方法的培訓,應用軟件使用及功能的培訓。

(4)組織教師觀摩校內外優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課,通過觀摩教師能更具體的體會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和方法,學習他人成功經驗,引發思考,以便更好地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5)組建學術沙龍。圍繞熱點問題進行學術討論,通過集體確定主題,大家分頭探索、研究,集中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6)開闢網上論壇。在校園網上以論壇形式在網上開展學術交流和熱點問題的討論。

3、開展網上教研活動,提高教研活動效率。

(1)採用論壇、音頻、視頻等形式,開展信息交流、專題討論、論文交流等。

(2)開展網上公開課、說課和評課活動。

(四)點面結合,形成特色,培養具有現代信息意識、信息素養的國小生。

1、課堂教學,普及知識。

(1)認真落實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的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國小各年段教學內容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自覺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爲規範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與信息有關的活動,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3)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校本教材。

2、組織活動,發展特長。提供良好的信息環境,開設適合學生特點,避免不良內容的校園網吧。組織各類社團活動,開展學科競賽和各項實踐活動。舉辦電腦繪畫、電子期刊製作,網頁製作,動畫製作等培訓班。

3、主題研究,形成特色。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電子作品創作;開展主題式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網上信息協作學習和交流;組建校內網上的學生論壇,開展專題討論;開闢網上作品交流,舉行研究成果展示。

(五)注重分享,對其他學校、學生家長、社區實行資源共享,發揮示範校的幅射功能。

1、加強學校與社區的聯繫,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信息化現代設備,爲社區的各項公益宣傳活動提供信息服務。

2、學校的優質資源,可以在校際之間實行資源共享,相互交流,促進校際間的合作與交流。

3、指導學生家長學習應用校園管理系統,讓學生家長參與學校及學生的管理。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協同管理和及時反饋管理功能。

高校校園方案 篇二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職業教育攻堅二期工程的意見(豫政【20XX】48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意見》(豫政【20XX】75號)和《河南省教育廳關於加快推進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XX】440號)精神,爲全面提升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實訓、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以信息化帶動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經研究,決定實施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計劃,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在20XX年開展試點建設的基礎上,從20XX年開始,按年度、分批次實施。至20XX年,全省90%以上中等職業學校達到標準化數字校園建設要求,到20XX年全部達標。

二、實施原則

(一)省、市、縣共建,分步實施。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按照有關文件要求首先對轄區內職業院校進行資源整合,做好統籌規劃,將建設任務按年度分解,逐年實施。

(二)統籌兼顧,公平公正。項目建設採取申建制度,嚴格按照遴選條件和規定程序操作,分批遴選建設對象時,要兼顧公辦和民辦學校,市屬和縣屬學校,做到一視同仁。

(三)動態管理,示範引領。數字校園建設週期根據學校自身基礎分1年或2年建設期。項目學校實行動態管理,對未完成建設任務或驗收掛牌後未能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將予以終止建設或取消其稱號。

三、申建程序

(一)申報條件

1、申報單位必須是獨立設置的中等職業學校,原則上是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品牌示範學校或特色項目學校。如學校發展前景良好,在校生規模1800人以上,也可以申報。

2、具有一定的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基礎;具備一定的保障能力,能保證組織到位、措施到位、經費到位;具有明確的建設目標和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能有計劃、有步驟、按要求完成建設任務。

3、申報材料內容真實,對建設成效的預期和建設過程的風險有充分的論證和必要的準備。

(二)立項程序

1、學校申報。申報單位須按要求填寫《河南省中職學校數字校園建設項目申報審批表》(附件1),編制完成《河南省中職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工作方案》(附件2)。工作方案應包括申報單位基本情況(學校情況介紹、數字校園建設優勢)、試點目標(總體目標、具體目標、建設思路及內容)、進度安排、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組織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經費保障)、責任主體(項目建設負責人、項目建設團隊)、預期成果等內容。各單位應於每年的11月20日前向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教育局申報。

2、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推薦。各省轄市和省直管縣(市)組織有關專家對所轄區域申報的學校進行遴選,並於每年12月10日前將推薦學校名單及申報材料上報至省教育廳,每個省轄市每年可推薦2至3所,省直管縣(市)推薦1所。省屬學校根據學校自身條件直接申報。申報材料包括《河南省中職學校數字校園建設項目申報審批表》(附件1),編制完成《河南省中職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工作方案》(附件2)各3份,同時提交電子版。

3、省級評審。省裏組織專家對推薦上報的學校進行評審,根據評審結果確定下一年度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立項單位。

4、項目實施。項目自批覆後開始實施,建設週期根據學校自身條件基礎,結合專家意見分1年或2年建設週期。各項目學校每半年上報一次項目進展情況,省裏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全程指導、中期評估和項目建設期滿驗收,驗收合格後授予“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數字校園”榮譽稱號並掛牌。

四、加強領導

1、加強組織領導。省教育廳、財政廳負責全省數字校園建設實施的統籌管理和監督評估等工作。爲切實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指導和管理,省裏將抽調有關專家組成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對各地信息化建設工作定期開展實地指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學校要高度重視,統籌規劃,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加大力度推進建設工作。

2、落實經費保障。對於批覆建設的項目學校,省財政將以獎補形式對項目學校予以支持。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也應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該項計劃的實施。

3、嚴格建設標準。根據《教育部關於發佈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規範的通知》(教職成函〔20XX〕1號)精神,省裏研究制訂了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範、評估標準和動態監測機制。各地要依據《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範》(試行)(附件3)要求,高標準、嚴要求,切實做好學校的信息化工作。要結合當地實際,積極引導、鼓勵學校開展數字校園建設工作,支持學校申報省級中等職業學校數字校園建設項目。各地的實施情況將作爲職業教育獎補資金安排、實訓基地建設等省級及以上項目安排的重要參考。

高校校園方案 篇三

爲維護校園治安綜合秩序,保障學校正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以下應急預案。

一、成立領導機構

由校黨、政領導直接負責,組織成立甘肅聯合大學維穩工作小組,根據學校甘聯大發【20XX】23號文件要求,由學校保衛處牽頭,各學院、有關部門負責人蔘加,成立工作小組,作爲維穩小組辦公室,保衛處成立工作小組:賈志明任組長,魏建明任副組長,全體正式職工爲成員,具體負責校內維穩工作的實施。每天向校領導彙報學校穩定情況,掌握校園動向,及時處理校內發生的各類突發矛盾。

二、工作任務

1、安排校園內部的日常巡查工作。主要負責校園內外來人員、車輛的登記檢查,學生校內正常活動的監督檢查,以及校內各商業網點、擺攤設點的登記檢查工作。及時查處違反學校規定的集體活動、商業活動,尤其針對近期“6.4文化衫”問題進行密切檢查監督,一旦發現校內有穿着、販賣此類物品的情況,及時進行檢查登記並向有關部門彙報。同時加強對流動人員的登記管理工作。

2、強化保衛處與學校維穩工作小組其他部門的聯繫,配合學生管理處、學院(系)、學生公寓、後勤部門,結合學校綜合治理工作的安排,對現階段存在的學生校外飲酒、上網包晚、長期租住廉租房、打架鬥毆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針對大三學生即將離校,校內學生管理欠缺力度的情況,配合各學院對校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規範在校學生的行爲,杜絕校內不安定因素的產生。

3、加強同市局文保大隊、轄區派出所、區維穩辦及工商文化稽查部門的聯繫,結合區維穩辦工作會議精神,在近期嚴查影響學校穩定的各類問題,掌握學生動態,規範校內集體活動,發現問題及時與有關部門取得聯繫,迅速處理,防止發生影響學校穩定的事件。

三、目標要求

爲配合蘭州市維穩工作及校園周邊治安整治工作的開展,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工作小組各成員要認清形勢,明確職責,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繫配合,積極主動進行檢查工作,及時掌握校內最新動態,做到預防在先,處理及時。創造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有效的保障學校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智慧校園建設項目解決方案 篇四

一、背景介紹

智慧校園發展背景隨着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信息服務在學校教學,科研與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由於IT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各個學校已經或正在開始建設基於部門的應用系統,基本解決了面向業務主題的管理。但在高校信息化建設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不足,如網絡基礎設施的接入手段單一,安全保障體系尚不完善;數字資源建設的投入較少,整體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特別是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www.》自動化程度低,缺乏統一的信息編碼標準;信息化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

學校的教學資源信息主要來源於三類:基於人的數據,基於流程管理的數據,面向設施環境的數據。現有的信息管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數據的採集,但仍然無法滿足全方位實施教育信息化及提供智能的綜合信息服務的要求。這就要求了基於先進技術的系統的智慧校園管理系統的出現。

二、智慧校園與物聯網

引入物聯網進入校園,對建設智慧校園的步伐將更加快速且見效極大。更加方便師生的生活,提高學習和生活質量。

基於物聯網的智慧校園:開放的、創新的、協作的、智能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學資源,獲得互動、共享、寫作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實現教育信息資源的有效採集、分析、應用和服務。

智慧校園解決方案能夠讓整個校園變得更加智慧,讓管理者隨時掌握學校的運行狀態,隨時擁有智慧的學生、智慧的教師、智慧的管理以及智慧的校園品牌。

智慧校園建設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搶佔創新型校園建設的制高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校園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三、智慧校園的特徵

1、爲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基於角色的個性化服務;

2、將基於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於服務領域,實現互聯和協作;

3、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爲學校與外部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四、智慧校園的意義

1、“智慧校園”物聯網的應用是打造平安校園、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手段。

2、“智慧校園”是集物聯網新技術的研發、試點、應用展示、人才培養、實訓於一體的綜合平臺,有利於物聯網產業的示範推廣。

3、快捷、有效地提高學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增強學校的美譽度。

五、智慧校園方案的關注點

1、合理分佈資源、信息和應用,充分利用已有建設成果,保護學校投資;

2、關注數據的整合和數據流的完整實現,從根源上消除信息孤島;

3、支持國家要求的以及學校內的各級標準和統計上報需求,基於統一數據源,實現各種統計口徑的信息彙總和決策支持;

4、實現應用的集成,支持業務協作、部門間流轉和全校性業務的實現;

5、關注用戶使用效率,支持多校區、多級管理和服務的實現,支持移動應用;

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 篇五

爲全面提升我市中國小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加速實現全市基礎教育現代化,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和《xx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行動計劃(20xx-20xx年)》。根據《山東省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大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堅持以“班班通”建設爲抓手,以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爲重點,以改革教學應用模式爲突破口,以提升學校管理效率爲出發點,以人爲本,統籌規劃,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爲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服務。

二、目標任務

根據《山東省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和《xx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行動計劃(20xx-20xx年)》文件精神,結合實際,統一規劃、協調安排、逐步實施。通過xx市數字化校園創建,逐步推進全市教育現代化的實現。具體創建目標,20xx—20xx年5年內建設至少500所標準數字化校園。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把教育信息化作爲全市教育現代化發展整體戰略的重點,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以縣區爲節點,建設以縣區爲主的教育城域網,主幹網絡千兆。學校建設百兆以上校園網絡,實現信息點全覆蓋,信息中心配備三層核心交換機、一定數量的服務器,各級網絡必須具備網絡安全措施。農村較偏遠學校可實現不同形式的專線連接。學生用計算機教室、教師用計算機、“班班通”達到《山東省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要求。至少配備一口滿足最大班額人手一機的學生用計算機教室,努力推進網絡教學班建設。

(二)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加強縣區資源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構建以縣區爲主的資源共建共享建設體系,實現學科資源全覆蓋。學校要建設體現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數字圖書館等服務平臺,並逐年更新增加,建設至少一口電子閱覽室,努力建設校園電視臺,提高資源使用率,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三)強化教育信息化應用體系。加強教師電子備課平臺、網絡教學教研平臺、學生自主平臺、考試與評價平臺、虛擬實驗室等多元化應用平臺建設,重視信息技術專業隊伍建設和教師全員培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四)加強數字化校園平臺建設。推進學校電子政務建設,以學生和教師兩個基礎庫爲着力點,加快學校管理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範化,不斷完善學校數字化校園平臺,積累基礎資料,掌握總體狀況,加強動態監測,提高管理效率,爲社會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斷提高全市教育數字化、現代化水平。

三、創建原則

(一)超前規劃。加大數字化校園建設力度,在現有信息化設施的基礎上,超前規劃,進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終端設施普及步伐,促進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從傳統的行爲方式向數字化行爲方式轉變,綜合提高學校的數字化水平。

(二)統一標準。按照《xx市數字化校園評價標準及評估細則》要求,對基礎設施、資源建設、教學應用、管理應用等方面進行規劃實施,嚴格標準,明確數字化校園創建的任務。

(三)整合平臺。全面應用學校網站,整合鏈接教學、資源、管理等各類校園信息平臺,鼓勵學校之間在教學應用上的“百花齊放”和“爭奇鬥豔”,促進教育信息化全面發展。

(四)共享資源。要以學科、備課組、農遠資源爲中心,圍繞電子備課平臺、學校網站等,積極整合優質資源,逐步實現縣區、學校、學科三級資源共享體系。

(五)整體推進。要統一創建步伐,按照規劃時間,逐步實施。召開創建動員會、研討會和成果展示會,積極培養在資源建設與應用、學科教學與應用和學校管理過程中的典型,發揮引領作用,通過校園宣傳簡報、學校網站等多種形式,形成整體推動效應。

四、創建方法

(一)宣傳發動,細化目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理念,要把理念轉化爲具體的工作目標和任務,要通過對全體師生的宣傳發動,根據《xx市數字化校園評價標準及評估細則》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並落實相關人員的責任,將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二)制定方案,確定步驟,適用策略,形成特色。在創建過程中,要形成創建方案,制定具體的工作流程,明確創建時間表,確定創建步驟,選擇適當的創建策略,排解創建難點,紮實有效、有序推進,併力爭形成特色。

(三)建立機制,加強培訓,全員參與,示範引領。建立長效機制,促進信息技術應用,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與學校考覈機制相結合。加強培訓,全員參與,分層分級抓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領導、應用、開發、管理、學科教學五支隊伍建設,培養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全面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

(五)突出實效、堅持不懈、常態應用、創新發展。創建學校要突出實效,讓應用保持持續的穩定的狀態,各項工作始終處於緊緊依靠信息技術作支撐的高效運行的狀態。要有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思維、創新的實踐,不斷爲注入新的活力,不斷形成新成果、新特色,始終把握時代的脈搏,常創常新。

五、創建程序

(一)學校自評。創建學校成立自評工作小組,統籌協調創建工作,召開動員大會,部署自查自評工作,填寫《xx市數字化校園創建申請表》(一式三份)和《xx市數字化校園創建自評得分表》(一式三份)。

(二)縣區初驗。各縣區成立數字化校園領導小組,根據學校自評情況,通過看材料,實地查看,座談等多種形式,組織實施現場檢查驗收,針對問題,及時整改,彙總後以縣區爲單位上報xx市數字化校園建設領導小組。

(三)市級驗收。xx市數字化校園建設領導小組依據《xx市數字化校園評價標準及評估細則》組織驗收,達到標準要求的,授予"xx市數字化校園"稱號,並進行獎勵、頒發獎牌。

經驗收通過的學校,自授予稱號之日起,每隔兩年複查一次。主要指標下滑的,給予黃牌警告並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能達標的,取消已授予的稱號。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成立相應領導小組,設立專職機構,做到人員到位,措施到位,爲數字化校園創建提供組織保障。

(二)保障經費,加大投入。統籌管理“兩費”資金,協調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對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將配備和維護資金列入學校預算。嚴格落實臨教財字﹝20xx﹞2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兩費”的管理使用,並在每年的教育費附加及學校教育公用經費中也安排一定比例的專項經費,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設,爲數字化校園的創建提供資金保障。

(三)強化機制,科學評估。切實加強對數字化校園工作的檢查考覈,形成強而有效的高效管理機制。各縣區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市教育局也將根據創建情況,對創建成功的學校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鼓勵各縣區積極探索,敢於創新,對在實施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總結,積極推廣。把《xx市數字化校園評價標準和評估細則》確定的各項指標納入各縣區和相關部門綜合評價和績效考覈體系,定期組織開展檢查評估工作,科學分析創建效果,通過數字化校園創建簡報、專題網站、研討會等形式,定期公佈創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