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解讀教育報告多篇

解讀教育報告多篇

【第1篇】解讀十七大報告:關於教育的十個閃光點

胡錦濤總書記在題爲《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爲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十七大報告中把“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爲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爲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之一,這使我們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十七大報告中特用了一段話專述教育,她至少有十個閃光點:

1、強調教育公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始終不懈的追求目標。教育公平的內涵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教育機會的公平,即讓所有人都享有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機會;教育環境的公平,也就是學校環境、辦學條件的公平;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公平,即從政策和制度上保證每個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都擁有公平的起跑線。

2、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工作的主題。我們一定要按照十七大報告所要求的去做,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奮鬥。

3、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教師節前夕接見出席全國優秀教師座談會的代表時曾指出:要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他強調要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我們一定要按照總書記要求去做,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育人爲本;德智體美,德育爲先。

4、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最主要的是大力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如發展遠程教育、網絡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水平。

5、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由於我國人口多、底子薄,雖然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但發展不均衡。發展不均衡,又影響到學齡兒童和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關係到社會的安定、社會羣體的融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根據十七大報告要求,今後要優化教育結構,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戰略,消除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不同人羣之間的教育差距,努力提高教育機會均等程度,走向全面普及高質量的普九。

6、進一步搞好非義務教育。對非義務教育十七大報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這些要求提得非常好,特別是報告中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等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一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問題。我國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完成之後,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文化素質的要求必定也會提高,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快的沿海地區,率先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是非常適時的。二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問題。報告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根據最近幾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來的。我國從1998年開始高等學校擴招政策,短短十年,規模擴大了一倍,毛入學率由原來的9.7%上升到22%,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已達2500萬人,其中在校生1800萬人,已成爲高等教育大國。但在高等學校擴招的同時,也帶來高等教育質量方面的問題。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高等教育一定要堅持以提高質量爲核心,努力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三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問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因此,必須把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這對於把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使我國經濟建設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具有重大意義。

7、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報告中指出: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我們相信通過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招生和質量評價這“三大改革”,能夠減輕學生的書包,使我們的基礎教育面貌會發生一個很大的轉變。

8、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規範教育收費,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9、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是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因爲和城市教師比較起來,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這是農村學校難以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原因。所以全面提高農村教師素質,是農村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現在看來各級政府必須投入一定的資金,用於農村教師素質培訓,全面提高農村教師專業水平,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10、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報告中還提到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即民辦教育。我們要進一步鼓勵支持民間力量,利用民間閒散資金辦教育,培養人才,特別注重政策扶持民辦教育,讓他們更健康地發展。

我們深信,黨的十七大之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更加輝煌的新階段。以上關於教育的十個閃光點,必將爲今後開創教育事業的新局面指明瞭方向。我們一定要學習貫徹胡總書記十七大報告,把思想統一到十七大精神上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的發展,不斷推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想方設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徐劍)

作者:徐劍 來源:強國社區

來源:

【第2篇】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教育公平解讀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教育公平解讀

關鍵詞:辦好公平優質教育

報告原文: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加快實現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持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差距。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提高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深化大學聯考綜合改革試點。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強民族教育,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學前教育和老年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制定實施《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我們要發展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夢想、更多家庭實現希望。

經觀說:在義務教育層面,11月份落定、將於9月1日起實施的民促法修訂稿規定,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進一步體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決心。通過明確劃分民辦學校的概念和分類制度,對於民辦主體進入義務教育後的行爲規範和權益保障更加明晰。

熱門思想彙報在此次報告中還提到“擴大數字家庭、在線教育等信息消費”。在線教育的普及對教育資源的擴大覆蓋有積極意義,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城鄉同質化教育資源共享。這同時對在線教育企業是重大利好,從政策上肯定了行業發展的意義,會激發該領域的創業****和推廣合作進程。

在高等教育層面,1月25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雙一流”實施辦法。接棒“985工程”、“211工程”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建設正式啓幕。

這一新輪大學重點建設工程以五年爲一個週期,與國家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注重學科發展,“以績效爲槓桿”,並將對建設高校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範文內容地圖動態調整”。

這篇內容講的是關於教育、義務教育、實施、國家、擴大、一流、大學、發展等方面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

【第3篇】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教育新名詞解讀

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

----教育新名詞解讀

崑山市柏廬實驗國小 宋瑞龍新加坡是一個花園城市,其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和諧共處的多元民族,乾淨整潔的街巷道路,快速便捷的交通狀況,遍佈全國的綠樹鮮花以及普遍優秀的國民素質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作爲一個建國曆史不長,地域面積不廣,資源能源貧乏的國家,經過短短几十年的奮鬥,如今已發展成爲一個經濟高度發達和社會高度文明的國家。研究新加坡發展的奧祕,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新加坡的快速發展與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和發展教育息息相關。

作爲東西方文明融合的典範,新加坡獨特的教育制度、先進的教育理念、嚴格的教育管理、大量的教育投入以及敏銳的改革意識,在聆聽報告、實地參觀、交流探討及考察體驗過程中,時時給我們以啓發。新加坡教育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深思和借鑑的地方,而新加坡教育有許多新的名詞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的興趣與注意,也激起了我的探究慾望。對這些名詞作深入的解讀,也許可以窺探到一些新加坡教育的成功元素,從而可以引發對我們基礎教育改革、對學校管理改善的一些思考,並予以學習和借鑑。

深 廣 活 動

名詞出處:南洋女中是新加坡一所非常優秀的學校,有着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輝煌的辦學成果。在南洋女中,我第一次聽到了這樣一個學校教育中的新名詞----深廣活動。

名詞描述:爲了擴大學習範圍,讓學生充分利用學習機會,每年11月間,南洋女中爲所有的中三學生安排一系列的年終深廣活動,學生可根據興趣與能力,選擇她們想要參加的活動。中三年終深廣活動包括以下項目:海外浸濡學習計劃:學生可選擇到中國、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的頂尖學府浸濡學習;社區服務計劃:學生可選擇留在國內做社區報務,也可選擇到泰國清邁或海南島去進行社區服務,如建雞寮、教導鄉下孩子基本衛生常識等等;工作實習計劃:這個計劃讓學生在正式踏入社會之前,有機會嘗試工作的滋味,體驗和學校不一樣的生活;其它活動包括企業課程、高級生命科學課程、環境科學課程等等,體現了一種實實在在的職業和升學指導。

而在中

一、中二,也安排了日常的深廣活動課程,包括中、英文口藝訓練課程,中、英文戲劇訓練課程,中華文化欣賞課程,跨學科專題作業舞蹈課程,青少年哲學,資訊科技課程,馬來語和馬來文化課程,思維訓練課程等。這些課程的開設既滿足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對學生而言又是一種選擇的導向。

名詞解讀:新加坡教育實行的是精英教育,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就實施分流,這樣的分流將伴隨着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應該說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家長,伴隨着不斷的分流,在考試及升學方面的壓力是巨大的,這與我們國內目前的教育狀況情形基本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可透過上述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深廣活動,我們卻驚異地發現:新加坡對學生的教育培養目標是全方位的,絕非是單一的學科教育。他們重視的是學生除學業以外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公民意識的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因而學生的素質及發展也是全面的,他們實施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象是素質教育。這可以從南洋女中的辦學宗旨中得到印證。南洋女中的辦學宗旨是:在於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成爲一個品嚐兼優、堂堂正正的人。南中學生身心健康,有濃厚的藝術修養,掌握先進的資訊科技,富有創意,勇於創新,有團隊精神,是卓越的領袖人才。南中學生好學不倦,志在四方,心繫祖國,獻身社會。

爲何面臨着巨大的考試及升學核壓力,新加坡還能如此重視並大力開展這樣的深廣活動呢?深入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爲從新加坡的國情看,“以人取勝”意識特別強,只有培養普遍優秀的人才纔是國家迅速崛起並長盛不衰的關鍵。雖然新加坡實施的是精英教育,但絕不是培養只會讀書的書呆子,而是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新加坡教育。因認清了世界人才培養目標變化革新的趨勢。因而他們能夠正確妥善處理學業與活動的關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這正是我們應該思索和借鑑的。我特別關注的是繁重的學業考試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甚至是十分對立的矛盾,能將兩者較好地予以調和,我想是一種理念的作用,更是一種制度的制約。在南洋國小、南洋女中,我們都親身感受到了制度保障輔助課程、深廣活動蓬勃開展的強大作用,使兩者能夠艱難地予以融合。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當然素質會更全面、公民意識會更強烈、社會責任感更強,將來能更加適應新的形勢,成爲優秀的國民。

深入、廣泛的深廣活動,令我們耳目一新,感觸良多。看看目前我們的教育狀況又是如何?與新加坡相同的是,我們一樣十分重視學生的文化學業,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全面的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等方面,我們空有口號,缺少的是一種強烈的意識,更缺少一種制度的保障,教育的真正轉軌還有待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加倍努力。

新加坡的教育選擇既是一種民族化的選擇,又是一種世界性的選擇,還是一種以人爲本的普遍性選擇,這種選擇無疑能激起我們教育工作管理者的思考和創新。

專 題 作 業

名詞出處:趙靜姣,一名在國內從事12年教學工作,原吉林長春市實驗國小的教師,自1999年到新加坡定居以後,一直從事華文教學工作,教過很多中國小。在她所作的《新、中兩國中國小教育發展、制度的比較》報告中,兩次提到了“專題作業”這一新名詞。

名詞描述:專題作業在中學及國小中均有,是以小組爲單位,根據教學的有關單位,學生蒐集材料、製作海報、集中展出,專人講解,老師點評。學生學習主要用電腦,兼以用紙。它已經成爲新加坡中國小教學的主題,新加坡還經常舉辦全國性的學生“專題作業”的評比活動。

名詞解讀:“專題作業”與國內目前推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中推崇的“綜合實踐活動”及學科教學中的“綜合性作業”有相似之外。所不同的是,在新加坡每個學科都有專題作業,涉及的面很廣泛,而且已經成爲中國小教學的主題。

聯想到許多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階段,也早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實踐與探索,甚至在國小階段就有《試論二次大戰》這樣鴻篇鉅作般的論文作業。新加坡十分注意吸納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跟上世界教育的嶄新潮流,以此來推進本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因此新加坡學校借鑑了西方的經驗,並結合自身的特點,注意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合作精神。

新加坡學校的考試試題知識面廣,涉及範圍大,有時幾乎不考教材內容,需要學生有較爲寬廣的閱讀面以及較強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創意能力等綜合能力。因此,“專題作業”這一形式能夠較好地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實踐、鍛鍊和發展的機會,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而目前我們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因爲缺乏必要的綱要、教材、模式及評價等憑藉和依據,只憑着一種全新的理念以及課程表上的課時安排,在包括師資、指導等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上陣,致使許多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僅僅流於形式,有時甚至有名無實,到了難以爲繼的尷尬境地,實在令人擔憂。而學科教學中的綜合性作業,也僅僅處在剛剛起步階段,沒有引起廣大教師的注意,更無從形成教學的主流。因此,新加坡學校“專題作業”的做法,應該值得我們深究及學習,否則,課程改革到頭來只能走入理念與實踐脫節的死衚衕。

學 校 優 秀 模 式

school excellence model

名詞出處:在新加坡培訓期間,有幸聆聽了陳瑞才校長的兩場報告,其中他介紹的新加坡學校管理中的“學校優秀模式”(sem)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

名詞描述:“學校優秀模式”是學習優秀的管理經驗及新加坡的評估經驗而整合出來的,可評估學校的全面工作,學校亦可根據此對自己做內部的評估。sem是建立在七項基本的價值觀及原則上的,這些價值觀與原則考慮到學校成功的各種因素,把sem定義爲“使學校獲得持續進步並創新的工具”。

學校優秀模式分爲三個部分:一是評估領導者,着重評估三個方面,即人事管理,策略性計劃,以及資源的管理;第二部分,評估學校改進過程,這是一個以學生爲中心的過程,着重聽取學校的意見,員工的意見,社區的意見;第三部分評估學校主要成績表現,表現在學校的德智體美羣等幾個方面。

名詞解讀:新加坡一向以嚴格的管理而著稱,其學校的管理當然也有獨特的一面,而現行的“學校優秀模式”則是評估學校管理的有效手段。此模式有着其獨到的價值觀,它把整個學校管理可看成是“人+系統=組織優秀”,“人的”含義豐富,即以學生爲第一,教師爲鑰匙,還包括有目標的領導;“系統”即學校的整個管理過程,包括學校系統的支持,與夥伴的合作,理性的管理;“組織優秀”即是學校及其部門組織持續的改進與創新。以上七個中心價值觀突出了至上的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教育過程都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學校要取得優秀的成績,取決於領導人的獻身及對這七項價值觀及原則的接受。他們之間的關係爲:“人”是新概念、進步及創新的來源,要達到持恆的好成績就有賴於學校中的所有“人”。資源與動力系統使教育得到成果。學校的領導層如何管理這些資源,將決定學校取得教育成果的程度。

從這個模式的研究與探討中,可以給我們以下幾個印象深刻的啓示:一是,新加坡學校的教育理念真正突出了“以人爲本”的思想,而決非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從新加坡教育部的四個核心辦學理念(雙語政策與多元社會,強調母語教育的重要性,因材施教與分流,教育政策因時制宜)可以看出,教育的全部理念均歸於“以人爲本”。因而,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其過程中,包括對學校的評估均能注意突出以人爲本的思想。有理念的提出,有制度的保障,有教育的過程,“以人爲本”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否則,口號只能永遠停留在口頭上、報告中或者宣傳牌上,只能成爲教育的一個美麗的謊言。二是,在學校管理中,校長的作用更加凸現,因爲學校要取得優秀的成績,取決於學校領導人即校長對模式中的價值觀及原則的接受,還取決於校長的獻身敬業精神。所以,新加坡的校長壓力更大,承擔着比我們國內校長更爲沉重的負擔。雖然他們不用像我們國內校長一樣要化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用於辦學經費的籌集,但他們面臨的考試排名、學校管理、社會家長監督等方面的壓力也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他們的敬業精神更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三是,此模式既是學校一切管理工作的依據,同時也是上級對學校評估的依據,所以學校的管理更加全面,更加規範,更加有效。這樣的標準與我們國內現行的常規管理學校、省級實驗國小及各類先進的評估標準有類似之處。但我們國內的各項評比類別太多,區別太大,每一類評估都要按照其標準和要求做一套資料,做一次準備,學校常常疲於應付。如果有一套比較統一與集中的評估標準,可以使學校能夠集中精力、物力與財力,做好學校應該做好的事情,而不是象現在一樣,四處出擊,到處創建,浪費了許多寶貴的資源與時間,而真正的意義與效果卻並不理想。

sem,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啓示。

新加坡教育融合着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有着自己獨特的魅力,更有着獨到的見地,值得我們去學習、考察及探究,而本人因學習時間短,觀察思考不夠,缺乏敏銳的分析比較,因此上述見解實在是掛一漏萬,甚至錯誤百出,敬請批評指正。

崑山市柏廬實驗國小

宋瑞龍

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