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生物反思(合集3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8篇《生物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生物反思》相關的範文。

生物反思(合集38篇)

篇一:生物教學反思

我積累了一點點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它的教學確實不同於其他科目的教學,我想在這裏談談對生物教學方法的反思。

生物課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研究自然界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爲一門基礎科學.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生物課堂教學應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老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物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對象分析。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爲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

課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後的課堂中自己應該完善的地方。

應該多做練習,這樣能迅速把握重點、難點和常考點。每節課講完後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相關重點知識背下來。對平時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本、不帶課本的同學及時補救。可以讓他們在自習課時抄筆記或課本,或者背課本。

及時對每章進行總結和測試,並及時評講,對於考差了的學生多給予鼓勵。

在每節課的最後幾分鐘時間,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題目,藉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多舉例子讓學生更明白。比如講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時,課本上是這樣舉例的: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學生對於“太多”“過多”“十分”“非常”之類的程度詞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師在講課時把這個例子改爲:如果適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場,你放了2000只將會怎麼樣?這樣學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本人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課堂語言平緩,語言不夠生動,引導學生髮揮主體作用還不夠等等。

對於生物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思考得還不夠多,不能及時將一些教學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反思。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總結、反思纔會有所創新,也就是能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具有鮮明的預見性,在課後能將課中的教學行爲和相關體驗上升爲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根據各種教育現象適時作出適當的反映,從而體現和實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布魯巴赫指出:“反思性實踐是使教師在其職權範圍內,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成爲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創見的行家的工具”。

篇二:生物教學反思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爲大學聯考試題,而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於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藉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大學聯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大學聯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最後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後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後要注意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臺階。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鬆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爲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爲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被“遺忘的羣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爲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爲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爲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爲“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複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外,更重要的是爲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三: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反思模板

在生物教學中,首先就是研究教材,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以後的教學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

生物課堂是和生活緊密聯繫的一門學科,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結論,它本身就是一門研究自然的學科,所以要求生物老師要注意觀察身邊的各種現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生物教學是靈活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是活躍的,我們要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多讓學生來用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講清生物的各個概念、含義、特性等,充分利用課件、實物。

在教法上,應儘量靈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基礎、興趣情況和實際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篇四: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學七年級(下)課本中的第四章第三節心臟,這節知識點多,聯繫複雜。學生學習時困難重重。在利用直觀教具等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我和學生一起找規律,並編成順口溜,以此指導學生記憶,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心臟四腔,右手對左腔,左手對右腔。

房在上,室在下,上下相通有瓣膜。

左室壁厚送全身,右室壁薄送肺近。

心室射血去動脈,靜脈血液迴心房。

左室送血,右房回;右室送血,左房回。

肺體循環心連心,血液氧量不一樣。

篇五:生物教學反思

評價要由知識傳授爲本向能力培養爲本轉變。傳統課堂以知識爲本位,以教材知識的傳授爲主,課堂評價也以知識記憶、強化訓練作爲重點,很少讓學生討論和質疑。這種課堂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個性、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批判精神、科學精神的培養也無從談起,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想象力被消磨殆盡。

評價必須與時俱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更新課堂教學方式,切實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新型評價制度。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數字教育技術、“雲端教育”、太空授課、電子書包等新興技術正在改寫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學習觀念也都在不斷更新。傳統的教材概念、課堂概念已經新增了許多內涵與外延,如果教育者還不能轉變觀念,只能落後於教育的腳步。學生通過網校、網絡課堂、電子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新型學習渠道所得到的知識容量、思維能力訓練、技能提高以及學習的超前性是傳統學習環境下所無法想象的,更是傳統灌輸式課堂所不可比擬的。因此,教學方式必須改變,課堂評價方式也必須跟隨時代,加快步伐。要把課本基本知識的教學評價放在初級和基本的指標體系中,把學生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實踐創新能力,還有更重要的學習興趣習慣、意志品質、人格修養等高級指標放在教學評價的主要位置。

篇六:生物教學反思

進行教學反思,是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作爲生物學教師,爲提升自身素質,在教學中有必要圍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反思一、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的教學有沒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反思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動;

反思三、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爲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了學習材料、時間及空間上的保障;

反思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是否真正的理解;

反思五、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獲得對生物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反思六、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引導學生有對自己的學習以及他人的學習進行了反思。

篇七: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內容較抽象、難理解,不易處理。曾經,我也嘗試過給資料讓學生分析,自主建構,可學生仍不顯主動。如何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讓學生充滿收穫,我自認爲本節課有幾個可取之處:

1.如何評價學生,評價表的推動作用不可低估。佈置探究任務時發放課堂過程評價表,保證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學生知識的內化,能力、情感的發展起到催化作用。

2.學習問題源自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爲解決自己最關注的問題,學生們竭盡全力,查閱資料,討教父母,尋找直觀材料(好幾個學生帶來了有典型病症的CT片),很好地挖掘了閱覽室、網絡、學生個人潛能及家庭資源。

3.活動精加工,深挖掘。本節以學生活動貫穿首尾。活動一“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看看你的臉”,從語言設計上讓學生感到眼前一亮,解剖、觀察大腦後及時組織總結,使大腦的形態結構特點深深地烙在學生腦海中。學生彙報各主題研討學習時,課堂氣氛民主,允許學生隨時提問,給時間讓學生交流,激起思維碰撞,將活動成果感悟、內化,保證了學生知識、能力提高,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所以上完本節內容後,學生都可以底氣十足地回答“我學到了什麼”。

上完此課,我又再次感到學生值得驕傲。爲解決自己關注的疑問,課內、課外,學生們盡情地享受着羣體的.智慧與合作愉悅。爲查資料,學生們上市圖書館、回家取寶、上網查詢,自己整理、剪接,自己製作展示課件,他們的知識涉獵、他們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辦事效率讓我咋舌!在與學生的合作過程中,他們時常就是我的老師!不論是知識、技能還是情感,我都與學生們一同成長。

課後,學生們意猶未盡,探討在延續着。我驚喜地發現生物課是我和學生們成長的天堂!相信也是你與你所愛着的學生們共同成長的天堂

篇八:生物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教學反思是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應變能力,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教學方法,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環節。主要反思以下幾方面:

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生物知識的學習採用問題來激發互動。如在複習有關呼吸作用內容時,教師和學生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裏?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爲什麼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內容就更進一層。

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反思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能力。如在“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時,學生髮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此時筆者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合適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對學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師要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我先輕鬆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身的教學水平才能跟時代步伐。

篇九:生物教學反思

本節反思總結:在教學過程中,閃光的地方有:

1、在新課的引入上:我採用了典故導入法:講一段歷史,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問題逐步引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

2、對課標的把握準確:備課前我深入研究了課標中有關本課的教學要求,在本教研組老師的集體研討中,我更加明確了本科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準確的把握了課標的要求。在備課中將課標要求逐項落到了實處,將“學爲主體”作爲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

3、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到位:本課有一個探究活動——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這個活動在新課標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但鳥適於飛行的特點較多,而且探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備課時,結合本組老師的意見,我將“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這一探究活動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設計成“小組PK”的形式,在課堂讓各小組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生開展探究前提出明確要求,指導學生展開探究。在學生探究時,及時瞭解各小組學生的探究進度及探究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幫助探究有困難的小組完成探究活動。之後組織各學習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本組的探究成果,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合作交流及再次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最後師生共同合作,互動交流,概括總結,得出結論。

4、情感教育落實到位:在教學中採用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小組間合作交流討論及二次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交流意識,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探討,讓學生進一步強化了“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將情感教育落實到了課堂教學中去。

5、圖文結合: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時,讓學生看書中圖片,自主繪畫,信息直觀形象,簡潔明瞭,更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不足之處有:

1、在知識點間的過渡上,語言設計組織不夠精煉,過渡不太自然。

2、在進行探究時,沒有給學生提供活體材料,讓學生觀察鳥類的飛行。

3、在探究活動結束,概括鳥類特徵之間的過渡太突然。

4、在學生的展示中,由於時間所限,參與展示的學生人數較少。

5、在新課結束時,知識的整合方式有待改進。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從書中學,從同行中學,從實踐中學,努力提升自己。

篇十:生物教學反思

從事國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我不斷的進行反思,然後在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經過這幾年的磨練,我對國中的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現表述如下。

一、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對象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X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X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爲指導。

二、作爲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

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爲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上面是我經過幾年的國中生物的教學反思,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也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得反思,然後找到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篇十一:生物教學反思

乘着教研周之風,我與其他兩位老師就《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一課時的內容進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課後幾位專家對我們如何更好的上好這堂課提出許多中肯的建議,這不但讓我發現了自身的閃光點,也找到了許多不足之處,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想,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可以更好地提升我的專業素養,有利於我的專業成長,在此感謝學校給我這麼好的一個鍛鍊機會。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選自華師大版八年級上第七章第一節,這節課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人體消化系統的結構和初步的功能,因此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在教學中可以結合自身展開教學,教學中儘量應體現通俗易懂。在課前,我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正確認識本節內容的知識、地位及其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整合教材,然後對一些活動進行設計,本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認識的衝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從而使本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活動中,我能夠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和“主體―主導”理論來指導教學。當學生參與活動時,教師多看,多聽,多感受,在學生討論、觀察後,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對消化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發揮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幫助者的作用。

但是,上完這堂課後,我也發現了本堂課的許多不足之處,對於本節課活動的組織還欠到位,雖然進行活動的同學在積極參與,但是坐在下面的部分學生在看熱鬧,沒有起到面向全體學生的作用;在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再細緻到位一點,不要像蜻蜓點水般,否則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設計思考題時,應留給學生充分的餘地思考,而不是急於提醒和引導。

可能在教學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我認爲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位儘快發現,然後儘快得以改正,從而在教學上得到不斷的提升。

篇十二:生物教學反思

今天早上的教學任務是“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這一課,爲了課上的活動能更好進行,課前我對學生的課桌重新佈置了一番。第三節上課鈴一響,我和往常一樣,精神飽滿地走入教室。

受到課前一件事的啓發:某位學生帶了個酷似口香糖的小玩意來到班級,在這玩意上有靜電,用以惡作劇。我以此爲例,請一位遭到惡作劇的學生來講述當時他的動作,並指出此學生縮回手的反應爲“縮手反射”。接着請了一位學生上臺示範“膝跳反射”的過程,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並根據掛圖介紹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此時發現學生的表情比較茫然,顯然難以理解反射的整個過程。我接着出示了“膝跳反射”的模型,通過模型讓學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整個過程,再請剛纔示範的學生講述發生“膝跳反射”時他體內的發生的事情,在我在引導下他最終較爲完整的講述瞭解了一遍。

提問:反射對人體的意義是什麼?提示學生根據課前惡作劇的例子思考。由些說明一個反射所需時間很短。

接着安排學生完成活動:測試“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時間。先介紹活動的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強調兩點注意事項:

(1)請參加學生閉上眼睛,避免分心;

(2)注意力要集中,但也不要過於敏感。請20個學生(10個男學生10個女學生)在課前安排好的位置上圍成圓圈完成活動,測試次數共10次。根據測試結果請學生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射活動中,體內發生了哪些事件?

(2)比較10次的測試數據,有怎樣的規律?影響反射完成時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如果測試人數再增加或減少數10人,測試數據方面會有什麼變化?

(4)即使是訓練有素的足球守門員,面對射來的點球也常常撲空。對此作出解釋。

根據討論結果,我作出了結論:完成一個反射所用時間很短,因些人體能夠比較及時、迅速、準確地實現調節的過程。最後總結: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此節課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並大多數能理解反射的過程,教學效果不錯。此節內容較爲抽象,如能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多舉幾個例子,效果應會更好些。

篇十三:生物教學反思

教師要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寫好教學反饋。主要是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辦法。

反饋可以是教完一節課或一章節內容後,寫下的心得之見。可以是閱完作業後的一種反思,也可以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迸發出的智慧火花,更可以是爲教學中出現的疏漏失誤而作爲一種記錄和分析。

(1)記教學中的較成功的教法,每一節課成功之處及時記錄,不斷積累。例如講《關注合理與食品安全》一節時引用了“黃金搭檔”廣告詞“維生素保健康,吃之前要看配方。中國人磷銅已超標,銅過量傷肝臟,安全可靠是黃金搭檔”引入課本內容。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反思教學中失敗與教訓。缺失在哪裏?哪些內容處理不當;哪個環節安排不合理;哪一重點突出不明顯;哪一問題處理不科學,哪一合作落實不到位,哪一環節時間不充分,哪一語言評價不得體。

(3)回憶教學中隨機應變的處理方式。處理偶發事件的能力,是教師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課後教師若能注意教學應變的整合,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課堂應變能力,應付五花八門的問題,促進教學能力提高,才能把課講活,教出成績來,例如,講《人體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一節。前排一名學生的桌子弄倒了,傳來稀里嘩啦的響聲,此時我順勢讓學生體會自己有什麼反應,從而進一步深入本節教學

(4)回想學生的疑難之處。學生對某些概念理解、現象分析、對某些方法運用等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疑問,都是課後及時記下疑難之處,並作出分析判斷,搞清問題根源採取各種形式補救,對改進教法,增高課堂教學效果大有益處。

(5)寫下學生見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例如,講到《血液循環》一節時,循環途徑內容我提出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胰島素,必須注射那麼討論一下胰島素所走的途徑,這個問題同學情緒高漲,踊躍發言,作案各異,教師都及時做好這類課後記,對教師水平提高起促進作用。

(6)修改教案的缺撼。例如在講《真菌》一節時,教學設計上的順序是講完之後練習,但是通過實際學生的練習的反饋,我覺得在講完黴菌之後馬上把課後習題1、2拿出處理,之後再讓學生歸納衣物、水果、糧食發黴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效果更好,不僅使學生鞏固了知識,同時更深刻理解了黴菌的生物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這個記錄下來,以後再上這節課時,就有意識注意這一問題,練習效果相當滿意。

篇十四:生物教學反思

從大學的校園走進中學的校園,我曾許下諾言,盡我所能,努力改變課堂的厚重生冷,讓自己與孩子們一樣活潑絢爛起來。轉眼間,做一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已經有12個年頭了。回頭看了看,我忍不住笑了起來,那些悠悠往事咂摸起來很有味道。

感冒了,帶病上課着實精神可嘉。可是就在我忍着鼻涕滔滔不絕的時候,一個泡泡調皮的鑽出鼻孔。我一時間囧住了,這個可惡的傢伙窺探這個世界足有5秒,才縮了回去。四十多雙純潔的眼睛在看着我呢。那一刻,我知道地洞的價值所在了。一個小女生強忍笑,遞給我一張餐巾紙,“老師,擦擦吧。”“……”苦心經營的偉大形象頃刻間倒塌。

人體內含水量是60%~70%。同學們覺得不可思議。我打趣道: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巴做的。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此話有誤導之嫌,男人也是水做的哈。男生們鼓起掌來,彷彿被壓抑許久的悲憤終於爆發出來了。女生們針鋒相對,老師,女生是清水造的,男生是渾水做的。一場性別大戰火藥味濃濃的升騰起來。很明顯,班級裏女權高高在上。我找出人體的染色體圖。指着性染色體說,同學們,看到這個Y染色體了嗎,它明顯比X染色體短了一大截,據專家檢測,以前Y染色體有200多個基因,到目前爲止,只剩下40多個了,而且未來它將繼續縮短,預計到500萬年後,Y染色體就消失了,那就意味着男人就不存在啦!全班譁然。既然Y這麼脆弱,我們要善待男生。此後男生女生關係更加和諧,凝聚力超強。

講泌尿系統的時候,我點了一下憋尿的壞處。此時,一個女生跑到我的跟前,面部有些扭曲,我嚇的一愣一愣的,這是怎麼了,也不喊報告。“老師,我想上廁所。”“……”我一時不該怎麼辦的時候,她已經飛奔出去了。這時已經有人捂着肚子趴下了。這是那個平時安靜矜持的女生麼?不一會兒,她笑容滿面的進來了,已經恢復了正常,“報告。”“解決完畢了。”“嗯。”“舒服吧。”“嗯。”……我很佩服孩子們現學現用的本領和無比疼愛自己的品格。“以後,希望同學們課堂醞釀好後,課下解決。學校明文規定,除非特殊情況,不允許上課去廁所的。”

諸如此類的趣事可以裝幾麻袋。閒暇時,取出幾件,傻乎乎樂一番,發覺我也被孩子們的天真可愛給同化了。

篇十五:生物教學反思

在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爲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三部分:

一、國中生物科學的教育對象是面象全體學生,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今後的進步學習打下最基本的基礎。從這個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學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中心思想。

二、作爲老師,教材是必須瞭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爲一名教師的第一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那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做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教學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作爲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可以通過寫保護生物的倡儀書、知識竟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這樣,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篇十六:生物教學反思

教師拋棄了傳統的決定者的角色,成爲學生思想情感的反應者、學習活動的諮詢者和合作者,認爲學習活動需要整個人(包括軀體、情緒和心智等方面)的參與,而不僅僅是心智的投入。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接受學生,對學生表現出來的情感,不做評判或訓導;學習是自我發起的,教師不能單方面地施加壓力或強制。教師作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要做的事是幫助學生澄清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幫助學生安排適合的學習活動與材料;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材料的個人意義;維持着某種學習過程的心理氛圍。可見,非指導性教學觀倡導的課堂氛圍非常適合學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具有了這樣的非指導性教學觀,纔可能開展較好的探究教學,纔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

教師要理解學生,改革傳統的學生觀。學生不再是“無心、無我、無情”的學習機器,而是富有天性和個性色彩的主體。因此,素質教育強調讓學生整體發展、全面發展和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從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能力,培養具有個人特色的探究精神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一種獨特的學習方式,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根據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生物教學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學風:嚴謹、和諧、拼搏、創新。還要形成一種基本的學法:強化自學意識,養成濃厚興趣,敢爲他人之先,勇於知識創新,樹立遠大理想,磨鍊意志品質。生物學教師也要有一個基本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創設激勵情境,着意培養能力;重視創新思維訓練,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教師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課堂,實施合作教學。創造和諧、活躍、熱烈、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這就是倡導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明確是“互動”,那就不是“被動”;因此“互動”必然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學會學習。擯棄那種“我講你聽”的被動式灌輸,互動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爲他們創造一個與教學相符的民主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師生交流中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實踐中發展能力。

生物課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表、演示等爲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過提示觀察的具體要求(順序、顏色、結構層次、排列、反應特點等),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比較。宏觀上面向全體,微觀上因材施教;樹立知識學習和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倡導教學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係,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師生建立了民主的生物課堂,還要拓寬教學活動的時空觀,建立教學過程的開放觀。隨着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生物課程的設置已從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擴展到發展課、綜合課、社會課;學習空間也從課堂延伸到家庭、社會直至大自然;學習時間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校外,直到一切可能接受社會、自然信息的時機。形成教學開放觀的“教學規範”,從“灌輸中心的教學”轉型爲“對話中心的教學”。真正的學習不能停留於單純的知識的記憶,而應當是學生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這是一種交互作用的能力觀。學習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也是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不是孤立的,總是處於一定的情境之中的。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所以生物學教師必須開發、開放教學過程,根據生物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寓教於樂,有效地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拓寬生物教學的方法和渠道。

教師要拓寬教學的時空觀,還要確立學生主體活動在教學中的地位,生物學教學與學生活動可以有機的結合起來,只要加強生物課特點的分析,其主體活動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其實是非常豐富的。生物教學強調探究,強調學生的活動,藉助活動來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這在客觀上保證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塑造和建構了學習主體。只有在各種各樣的生物實驗活動中,學生才自始至終是自覺主動的行爲者,而不是教師的追隨者,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自在地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操作、體驗活動,學習才具有了主動探索大自然的意義。通過學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動,可以瞭解知識獲得過程、經歷知識價值生成過程,從而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而不是機械接受和背記知識結論

篇十七:生物教學反思

我校的生物特色已逐步形成,在全市的生物教師中,只要提到田家炳中學,就會想到生物教學成績突出,這其中凝聚着我校生物組前後幾任教師的心血。我就我的想法和做法總結如下:

1、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怎樣施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佩服你,從而喜歡你,愛屋及烏,進而喜歡上你所教的學科。我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①利用名師效應,確立自己地位。在給學生上第一節課時,總是向學生講明生物課的性質,該怎樣學,如果認真聽從我的指導,就能取得好成績,並列舉我以前的“豐功偉績”,在理科綜合,文科綜合時學生學生成績超一中,單科考時,也有超一中和北郊的;我校和二中、三中、五中總是聯考,我們總是超三中十幾分,有時也超二中。在高三考得好成績後,我還將各校成績比較表給高二的學生看,再讓他們看看我所教班級的成績,讓他們覺得在我手下是很榮幸的事,應該好好珍惜。②上課語言要生動。“生動”不僅是幾句幽默,但幽默也決不可少的。在20xx年做市“教學新秀”基本功大賽評委時我深有感觸,凡是課上得棒的、課堂氣氛活躍的,老師都是很幽默的。在我課上,學生偶然有打盹的,我會友好地請他“再堅持一會兒,下節課再睡”,也有時學生會自己看書而忽略我講的,此時我會向他發出廣告“相信我,沒錯的”,也有時外面發生了奇特的自然現象,我會進行恰當的處理,如一次課上,外面突然風雨大作,風是從未有過的狂,雨點也是從未見過的大,雖然不少學生還在跟着我,但也有的學生開始溜號,說實在的我也想看看外面。此時我乾脆放了一分鐘,條件是一分鐘後不得再有走神的,後面上課的效果是出奇的好。生動還包括提問的技巧,提問是一門藝術,不是問題的問題提出來當然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張林老師說過,問題提出,學生異口同聲,人人都會,看似熱鬧,其實意義不大,問題就應該有思考性,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是我花時間較多的地方之一。提出的問題需要他們通過認真仔細思考才能回答出來,誰先想出來老師給予肯定後,他一定會有一種自豪感,誰又會不動腦筋呢?③給“差生”更多的機會。要使一個學校集體水平高,僅*幾個“好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有更多的學生好,且特差生幾乎沒有,每次聯考下來也證明我的觀點。我們爲什麼比兄弟學校高出很多,除了我高分段的學生多,就是我們超低分一個也沒有,就最低分來說,別的學校最低分往往是四十幾分,而我們是七十幾分、八十幾分。如何讓“差生”成爲生物上的高手,第一是樹立榜樣,第二是鼓勵,生物不是一門太難學的科目,對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等要求特低,每屆都有這樣的例子,其他功課很不理想,但生物學得不錯,如現在高三(9)班李覓在高二時一次數學考了7分,而生物考全班第二,並且每次生物成績總能穩定在班前幾名。有一門優勢學科總比沒有好,生物可以成爲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學科。通過這樣的例子,可以讓“差生”看到希望。當學生第一、第二次考試成績下來,一定要做好文章,好的要領先,差的不要相信這就是你的水平,下次我也會成爲最好的,讓他們心中憋着一口氣,最後可導致整體水平提高。

2、提高課堂效率,儘量少用學生課後時間。

雖然我校生物成績突出,但在別的學校的生物老師眼中,認爲我們成績來得並不光彩,那是我們“死qiu”出來的。我認爲他們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我們問心無愧,我們沒有在課外多花時間,相反我在課堂上都是下足了功夫,我一直堅持“從不虛度每一節課”,也就是向45分鐘要效率,在教研室張曉亞老師及趙局長分別聽了我的高二、高三兩節隨堂課後,給了我很高的評價,這更堅定了我要嚴格把好課堂教學關的信心。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教會學生自己批改作業後就很少批改作業,並教會學生學會自學。我也學了魏老師一點,就是少批、不批作業。由於學科特點不同,可能其他學科不易做到,而生物多少年來我一直堅持。如果是習題課,我會給學生20到25分鐘時間做題,留下一半時間講題,學生討論題,讓學生找出有哪些精彩的題,精彩的空,說出答題中的困難及從中吸取的教訓。題不在多而在精,在及時反饋。不改作業省下的時間花在精心選題上,重難點的突破上。課後適當留點題,但決不能多,選擇題幾個或簡答題一個足矣,多了學生會應付,沒有效果,少了學生可能認真去做。做題的目的是提高分析問題能力,不是碰題、猜題,我從不認爲我能猜到大學聯考題而去猜題、押題。學生通過深刻接受課本知識點和適當有效的訓練,自然就能分析到位,取得高分,在各次聯考中,最高分幾乎都在我的班上。

3、加強理論學習。

這一點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但迫於教學任務繁重,只能是擠出時間學理論,更新教學理念,學校很重視這方面培訓,給我們發了不少理論書,還請來專家做講座。對於學校發的每一本書,我都認真去讀,由於理論功底薄,有些章節看起來非常吃力,我就有詳有略地看,對於自己教學體會深的地方看起來當然容易接受。看時也有不少感觸,有些做法我運用了,但不知其理論依據,通過學習可以使自己零散的做法系統化。另外,我自己還買些或借些這方面的書看,如爲了對自己所教學科的指導性更強,我買了《生物教育心理學》、爲了從課堂上獲得更大的收益,借了《課堂提問的藝術》等,爲了提高自己運用電腦的水平,自學了《Windows基礎》、《辦公自動化》、《Flash動畫製作》等教材。對於簡單的課件自己也可試着做,對於平常的講授式教學學生已習以爲常時,換點方式,換個面孔學生感覺耳目一新,上課精神明顯好。高儉主任幾乎每節課都用電腦與其高質量的教學可能也有一定的關係。

篇十八:生物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及特點。

2.理解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含義。

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昆蟲的發育類型。

2.通過探究果蠅的發育概述變態發育的過程。

3.根據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特點,解決生產中的一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昆蟲與人類生產的關係,關注生物科技發展。

二、教學重難點:1.不完全變態發育、變態發育的特點。

2.對蝗災的認識及應對

三、教學準備:

教師:家蠶和蝗蟲生殖發育的短片、家蠶生活史貼圖。蝗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圖。

學生:收集有關家蠶與蝗蟲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鬱鬱蔥蔥的森林,一望無際的草原,絢麗多彩的奇花異草,還有種類繁多的飛禽走獸……在我們腳下的土壤中,生活着螻蛄、蚯蚓、鼴鼠等動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昆蟲的世界,看看自己是否能從中找出一些問題來。

(教師播放有關昆蟲多樣性的多媒體課件)

教師追問:你如何判斷它們都屬於昆蟲?

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史:

請各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家蠶的資料。

師:作適當的評價。(同學們收集的資料真豐富)

師:請同學們看一段“家蠶的生殖和發育”的短片後,現在請同學思考下面問題:

1、家蠶是通過哪種生殖方式繁殖後代的?這種生殖方式的特點是什麼?

2、家蠶的一生經過哪幾個時期?比較每個時期各有什麼特徵?

3、你們知道這種發育是什麼發育嗎?什麼是完全變態發育?舉例說出其他與家蠶生殖發育相似的昆蟲。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正確。我們請哪一位同學總結一下,好嗎?

師:指導學生歸納總結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板書:

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變態發育

1.定義——在發育過程中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的顯着不同,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爲完全變態發育。

2.例如:蜜蜂、菜粉蝶、蚊、蠅等

教師:我國養蠶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最早的養蠶應該追溯到黃帝的妻子——了,她是第一個學着開始養蠶、絲的人。自公元551年養蠶技術開始傳到歐洲,在此以後的1000多年裏,大量的中國絲織品西運,由此便形成了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所以說,小小的蠶不僅同文明緊密相連,同時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蠶還經常被文人墨客引入試文。唐朝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用蠶的默默吐絲行爲讚揚了一大批甘於奉獻的人。不過,請同學們對此詩句稍作改動,因爲蠶雖然絲吐盡了,但並未死亡,只是化爲蛹了,所以古人說法是錯誤的。

二、蝗蟲的生殖和發育史:自然界中還有一些昆蟲的發育過程與家蠶的發育是不一樣的,比如蝗蟲、螳螂等。請大家看幾張圖片。(蝗蟲肆虐草原、莊稼的真實照片)

師:請各小組推舉一名代表簡要介紹你們組收集的資料。

師:通過收集資料和小組交流,我們已瞭解蝗蟲的生活習性和生殖發育過程的特點。現在請各小組討論以下思考題:

1、蝗蟲的一生經過哪幾個時期?

2、什麼是不完全變態發育?舉例說出其他與蝗蟲生殖發育相似的昆蟲。

3、蝗蟲是農業害蟲,當蝗蟲大量生殖、集羣和遷飛時,大面積危害農作物,這稱爲“蝗災”。若要消滅蝗蟲,你認爲什麼最佳時期?爲什麼?

教師:像蝗蟲這樣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我們稱之爲不完全變態發育。

板書:二、其他昆蟲的發育——不完全變態

1.定義——個體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的發育過程

2例如:蟋蟀、螳螂等

師:同學們歸納比較一下家蠶與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並列出表格。

師:引導學生小組互評並相互補充完整

教師:通過對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它們之間的區別。哪位同學告訴大家“態”指什麼意思?

教師:非常好,理解了“態”的含義,對於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就更容易理解。課前,我們所提出的幾個問題你瞭解了嗎?

教師:我們這節課主要以家蠶和蝗蟲爲例,學習了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昆蟲是以有性生殖的方式進行繁殖的,它的發育過程可根據形態的變化分爲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兩種。有些昆蟲對人類農業生產是有害的,而有的則是有利,也促進了中外文明史的發展

學生:剛纔畫面上出現了辛勤的蜜蜂,飛舞的蜻蜓、蝴蝶,還有蚊子、蒼蠅……我覺得它們都屬於昆蟲。

學生:它們和蝗蟲一樣,身體可以分爲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複眼和一個口器;胸部有三對足,一般有2對翅膀。這些都屬於昆蟲的主要特徵。

學生:紛紛展示並作介紹。

學生:家蠶的一生經歷了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階段是需要我們餵養的。

學生:家蠶是通過有性生殖來繁殖後代,雄蛾和雌蛾通過交尾使卵受精,最終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

學生:家蠶的一生經歷了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階段是需要我們餵養的。

學生:有很多動物都和家蠶的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一樣,比如:蜜蜂、菜粉蝶、蚊、蠅等昆蟲。

學生:家蠶通過有性生殖方式產生後代。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它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性都很大,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比如幼蟲身體柔軟具有體節,在胸腹部有8對足,主要以桑葉爲食,有蛻皮現象;而成蟲有三對足,兩對翅,不取食,幾乎不能飛。

應該改爲““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學生:觀看,感到震驚。

學生:各小組代表爭先恐後地發言。

學生:討論得出答案

學生:蝗蟲的發育和家蠶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也沒有發育成熟,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現蛻皮現象,共蛻皮5次。發育過程中,只經歷了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不經過蛹期。

學生:和蝗蟲的發育過程類似的還有蟋蟀、螳螂、蟈蟈等。

學生:小組討論,列表比較並組間交流。

學生:通過對此,我認爲“態”指的是形態。在蠶的發育過程中,幼蟲和成體的形態結構完全不同,而蝗蟲的發育過程其形態改變的不明顯,小蝗蟲和大蝗蟲的“長相“相似。

學生討論怎樣利用有益昆蟲,怎樣消滅有害昆蟲。

篇十九:生物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解決外界氣體是如何進入人體肺內的問題,是整章的重點和難點。容量較大,分爲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以“氣體是怎樣進入肺”爲題,組織學生感受自己在吸氣和呼氣時胸廓容積的變化,提出問題:肺是怎樣實現與外界氣體交換的?導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以探究的形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完成問題:呼吸運動是如何產生的?首先探究呼吸運動時胸廓容積變化的原因。繼續探究:肺容積變化與吸氣和呼氣的關係。進一步探究:爲什麼肺容積變化會導致吸氣和呼氣?通過一系列探究過程,學生總結出外界氣體與肺泡的氣體交換過程。

通過演示實驗:模擬膈肌運動,得出結論:肺的容積變大導致吸氣而不是因爲吸氣導致肺的容積變大。是一大難點,因爲牽涉到物理學上的相關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讓學生簡單的記憶物理學的一個結論,感覺這點處理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覺得製作一個模擬膈肌運動的簡易裝置會更有利於學生的感性認識,會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

靜下心來,再品味這節課是,發現還有不少可以改善的地方:

1、如何更好保證小組合作的高效性有待提高 ;

2、學生自主完成任務較難,導致浪費了時間。

3、因教學時間限制,本課教學中留給學生展示質疑機會有限,在今後教學中,應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學生敢提問題、多提有價值的問題。

篇二十:生物教學反思

我從事生物教學近十年,對生物教學有着深刻地感受: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教學中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啓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二十一:生物教學反思

儘管國中生物內容比較簡單,卻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科理科學科,這對於培養學生的理科的學習興趣和理科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一位生物教師應該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生物新課標要求我們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位目標――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觀。

一、知識性目標的反思:

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高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我大多使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時,演示普利斯特利所做的實驗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

(1)實驗1中小白鼠死亡和蠟燭熄滅的原因是什麼?

(2)實驗2中,爲什麼植物能長期存活,蠟燭也沒有熄滅?

(3)實驗3中,植物和小白鼠爲何能正常存活着…….一系列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

二、能力目標的反思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迫切學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 要儘量例舉身邊生活和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身邊科技知識,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裝片,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而且對實驗也都充滿興趣,及時給與表揚,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 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三、情感和價值觀反思

情感和價值觀必須有機的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爲課堂教學的血肉,成爲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學習七年級生物最後一課,《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時,我給他們展示的是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圖片,讓他們感慨道綠色植物的重要性,激發他們要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同時生物學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三維目標的尺度,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篇二十二:生物教學反思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既是學生的師長,又是學生的朋友。要想做學生的朋友,首先應該瞭解學生,俗話說“知之深,愛之切”,只有真正地瞭解學生,才能更好地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和學生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享受歡樂。應該忘記自己是一名教師,這時,學生纔會把一切都告訴你。當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真實的學生形象出現在教師面前時,教師纔會表現出一種由衷的真實的愛,因人而異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我所教的學生中,有一名學生平時學習比較好,除生物外,各科成績都很優秀,只有生物成績很差,上生物課也不聽講,在課堂上偷看別的書,經過觀察,我發現她上生物課從來都是這樣。有一天我把她找到辦公室,很誠懇的跟她說:“今天我不是以老師的身份和你談話,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你談談心,你看願意和我交朋友嗎?”她考慮了一下,說:“願意。”我又問:“平時上課我觀察你很久了,你爲什麼別的科成績都很好,只有生物課成績不好,上課也不聽講,是對老師有意見嗎?還是我的課講的不好,還是有別的什麼原因,能告訴我嗎?”她說:“我從來就不喜歡生物,因爲我家都是農民,我父母種地很累,掙錢又少,將來我再也不想種地了,所以我不想學生物”。我聽後才明白,原來她把種地和上生物課聯繫在一起,認爲學習生物就是爲了將來種地,聽後我認爲她還是個孩子,她的想法還很單純,也很無知,我應該幫助她認識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打消現在的想法。我說“你能和我這個老朋友說實話,我很高興,但你的這些想法很不對,因爲生物不單是指植物,學好生物學也不定將來當農民,生物學包括的範圍很廣,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保生態等等都屬於生物的範疇。你對自己的身體都瞭解嗎?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生物,生物學是一門相當重要的科學,而且是一門領先的科學,例如克隆技術、基因工程……再說,種地也沒有什麼不好呀,如果沒有農民種地,我們吃什麼呀,既然你看到父母種地辛苦,就更應該好好學習生物,將來研製出高產量的農作物,豈不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民的境遇麼?”我分別給她舉了各方面的例子,又提了一些生物知識方面的問題,讓她回答,她說不會。我說這次談心之後,希望你真正喜歡上生物學,不管將來幹什麼,都要學好生物。

通過我們的談心,她漸漸明白了學習生物知識是有用的,表示今後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的課堂上,再也看不到她看別的書了,也能認真聽講,成績也很好。

學生的進步,我感到高興,這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要用自己的心靈感知學生的心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人的心扉是向知己敞開的,當一個教師對學生來說既是師長又是朋友時,學生會把心中的任何話,包括不願意告訴別人的話告訴你,這樣我們才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順利成長。

篇二十三:生物教學反思

所謂“先學後教,作業前移”是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地進行預習,在充分預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然後進行課堂教學。

1、先學;我每節課都要求學生預習,而且作爲一項作業佈置下去。如果課前學生沒有來得及預習,那我就在課堂上單獨留時間讓學生預習,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學生預習成了習慣。

2、作業前移:以前只是要求學生預習,學生只是把課本看一遍,名爲預習,實爲熟悉課本,收不到什麼效果。我規定預習的標準是:1、把書後的'習題做出來;2、把發的當堂練習做出來,本來這份練習是課後做的。我每節課都檢查,一個一個地檢查。

3、後教: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的課堂跨度很大,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多。但也給老師提出了挑戰,因爲學生通過預習有許多困惑,教師要隨時被學生“難住”。

思考:

1、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學生的預習結果反饋不夠,沒有把預習作業進行批改,如果能正常批改,並把學生的困惑記下來,這樣課堂上會更加有的放矢。對預習練習沒有精心設計,只是隨便選用了一份“課後練”的小講義(16K),如果每節課都能有一份精心設計的預習練習,那該多好啊!

2、這樣是否額外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我一般情況下,只用一份小講義,課前預習時做了,課後就省得做了,雖然工作量是一樣的,但學生的收穫是不一樣的(這樣講,學生很樂意接受)。

3、不僅生物學科,我認爲其它學科都可以採取這一教學方式。

篇二十四:生物教學反思

《人體能量的供給》是七年級的一節生物課,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自主討論、思考和自學的時間。

2、面向全體學生,給全班同學提供某位青少年一日食譜,對應課本上提供的食物的熱價,計算能量供給,在計算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每日的能量供給情況。

3、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拓展了他們的知識視野(用ppt課件),起到了語言講述無法達到的效果。

4、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飽有激情的與學生溝通,進行教學。

5、能過利用生活常識幫助學生學習體溫的測量已經注意事項。

6、再引入的時候通過學生的緩慢運動和劇烈運動的感覺對比讓學生很快認識到人體能量供給的意義。在計算一日食譜熱量的時候,讓學生感受和理解不同工作不同年齡的人羣每日能量消耗不一樣。應該具體對待。

不足:

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但控制好部分學生學習紀律方面處理得不太理想。學生在計算一日食譜的能量時,由於在之前未提醒各組學生分工計算,導致在計算過程中花費時間較多,另外學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計算出答案,所以結束這一環節比較困難。七年級的學生更多是直觀印象,在教學過程中,講解不宜複雜,應直觀呈現給他們。在體溫學習過程中,若能讓學生展開體溫測量這一環節,可能學生更能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總體感覺,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比較流暢,但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較多細節方面未注意到,所以導致這節課上的不盡如人意,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會多加留意和注意,爭取儘快向前輩們和優秀的老師學習更快成長。

篇二十五:生物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1、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2、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對象分析。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爲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

篇二十六:高一生物教學反思

課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後的課堂中自己應該完善的地方。

1.應該多做練習,這樣能迅速把握重點、難點和常考點。

2.每節課都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練習,比如,講到生物的特徵時,就要求學生課後討論:結合本節知識,人作爲生物,具有哪些特徵?提高學生的興趣。

3.每節課講完後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相關重點知識背下來。

4.對平時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本、不帶課本的同學及時補救。可以讓他們在放學後留下來抄筆記或課本,或者背課本。

5.想盡辦法尋找實物讓學生形象地瞭解知識。比如“做細胞的模型”時,可用月餅盒、硬紙板、玻璃片等等向學生展示實驗用具;講到種子植物時可多帶幾樣種子觀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學的知識就在身邊運用。

6.多舉例子讓學生更明白。比如講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時,課本上是這樣舉例的: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學生對於“太多”“過多”“十分”“非常”之類的程度詞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師在講課時把這個例子改爲:如果適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場,你放了20xx只將會怎麼樣?這樣學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總之,高中生物課的教學,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具有鮮明的預見性,在課後能將課中的教學行爲和相關體驗上升爲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根據各種教育現象適時作出適當的反映,從而體現和實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

篇二十七:高一生物教學反思

課前準備:

學生四人爲一組準備各種糖不得少於五種(少量),鼓勵種類越多越好,意圖在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積極參與並查閱資料瞭解糖,爲課堂上能輕鬆的突破難點做好鋪墊,同時也爲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糖。

教學過程:

師生互動:讓學生四人爲一小組閱讀教材“細胞中的糖類”的內容,並歸納整理知識結構,討論並添出下表。通過談話、自學歸納總結,讓學生認識了糖類的種類和作用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把課前準備的各種糖進行歸類並能說出每種糖在生物體細胞中的作用,完成得快而且好的小組給全組同學在發展性評價的學習情感、態度和個性化評價記錄A一次。

生:分組討論、交流並積極完成任務。

種類

分佈

功能

單糖

五碳糖

核糖

動植物細胞中都有

組成RNA的成分

脫氧核糖

動植物細胞中都有

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動植物細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質

果糖

植物細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動物細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麥芽糖

發芽的小麥、穀粒中含量豐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豐富

乳糖

人和動物的乳汁中含量豐富

多糖

澱粉

植物糧食作物的種子、變態根或莖等儲藏器官中

儲存能量

纖維素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中

支持、保護細胞

肝糖元

動物的肝臟中

儲存能量,調節血糖

肌糖元

動物的肌肉組織中

儲存能量

反思:由於課前有所準備,同學們對完成自己收集的糖很有興趣,充滿了探索的慾望,急於要找到答案,這樣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使課堂充滿活力,加強了直觀教學也加強了學科間的滲透。

教學意圖:要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必須調動主體參與,而合作學習是主體參與的重要形式。這部分教學通過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愉快參與的活動情景和融合交流的人際環境,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促使他們能以最佳的情緒狀態投入到教學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實現了“樂學”到“會學”的有機統一。

篇二十八:高一生物教學反思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細胞和生物體一樣,也要經歷出生、生長、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生命歷程,當該過程發生異常時,則可能導致一種嚴重的後果——癌變。學生在必修一第6章第2節《細胞分化》中已經知道:幹細胞的研究爲某些癌症(如白血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而與癌症相關的更多知識則在本章第4節《細胞癌變》中學習,由此可以進一步瞭解癌症的結構基礎——癌細胞的主要特徵和致癌因子,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細胞癌變》是對本章第2節內容的承接。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有關癌症的知識,但還不知道到細胞癌變的機理。在教學時,可以利用舊的知識基礎,通過適當的手段,使新知識整合進學生原有的知識網絡中。

二、三維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徵和致癌因子。

(2)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通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從課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結合本課內容,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2)資料分析與討論式教學相結合:組織和引導學生根據課件出示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癌細胞的主要特徵、致癌因子的種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學習,激發學生對細胞癌變的關注,從而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過致癌因子的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吸菸的危害,以及增強愛護環境的意識。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美,從而感知生命的珍貴。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癌細胞的主要特徵。

2、致癌因子。

難點:

細胞癌變的機理、自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人類在地球上沒有天敵,但自然壽命與實際壽命有很大的差別,原因是有威脅着人類生命的疾病,你知道威脅人類健康的“四大殺手”嗎?以此作爲引言。再問:你聽說過哪些癌症?熟悉的藝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的有哪些?然後出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和“我國癌症死亡人數不斷增加”的座標圖,從而激發學生對癌症的關注。

2、師生互動:

1)引出“癌症的結構基礎——癌細胞的概念”後。學生討論腫瘤與癌症的區別;

2)課件出示三則材料,讓學生討論分析“正常細胞與癌細胞有什麼不同”,從而得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徵;

3)學生討論“人羣中哪些人易患癌症”,從而引出致癌因子;展示不同環境下的致癌因子圖片,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總結、歸納致癌因子的種類,並逐步掌握常見致癌因子;

4)由“致癌因子爲什麼會導致細胞癌變”來引出細胞癌變的原因,老師再進一步講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5)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25“問題探討”討論得出癌症的預防措施和如何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出癌症的預防;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27,資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防癌”,從癌症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分析討論得出“病從口入”也適用於癌症;課件展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和“日常誘癌20例”,學生舉例哪些做法會增加患癌症的機會或預防癌症;課件展示“日常抗癌食品”、“吸菸的危害”圖片,鼓勵學生自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由“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引出癌症的診斷和治療;結合實際情況,介紹近年來本校教師或教師家屬患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等,體驗並重視癌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性,並比較多種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優缺點;展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八大警號”作爲人們考慮癌腫早期徵兆的參考;

7)最後鼓勵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以後爲人類戰勝癌症作出貢獻。

3、課堂小結:以知識網絡的形式進行。

4、隨堂練習:課件展示練習,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師生共評,指正錯誤。

五、教學反思

1.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

1)聯繫實際,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覺到癌症並不陌生。如讓學生舉例聽說過哪些癌症、有哪些熟悉的藝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教師介紹近年來本校教師或教師家屬患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等。

2)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講解致癌因子的種類時,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圖。

3)利用資料,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歸納知識,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如癌細胞的特徵,癌症的預防。

4)通過小組合作與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5)利用座標圖,使學生通過具體數據的解讀和比較,更關注癌症。

6)滲透情感教育與感恩教育。如學校患癌症教師或其家屬病後寫信向全體捐了款的師生致謝;通過致癌因子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吸菸的危害從而感知生命的珍貴,自覺珍惜健康,珍愛生命;

篇二十九:高一生物教學反思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全新的課程理念,新的課程標準,爲新一輪課程實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我校新課程實施已近1個多學期,在這過程中體驗到了新課程改革的種種酸甜苦辣,下面就談談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心得與反思。

1、轉變教學觀念,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本着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通過全組教師參與式的研討,運用課改的理念,對課例進行分析、模仿、借鑑,從中領悟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啓迪自己的課堂教學,加強集體備課,取得共識,發揮羣體效應,全面挖掘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間互相聽課,課後及時組織評課,傾聽教師的意見。通過聽課、交談等途徑將教師一些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梳理、小結。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合理地開發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徵,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通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內容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本節聚焦”是一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內容的補充和延伸。“知識鏈接”是不同章節的前後呼應,形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繫。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與討論”多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形成概念,得出結論。每章節後面都編排了些習題,這些課後練習和章檢測題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與生活實際聯繫的練習題,特別是增加一些活題,如技能應用、拓展題,有一定難度,既有思維拓展,也有知識用,還有某些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等。對於這類習題採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各自的觀點,再由學生進行相互評價,最後由老師加以點評,從而使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保證實驗課的數量和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保證實驗課的數量。《分子與細胞》中的實驗一共有9個,有些實驗受到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實施的,我們採取的措施是看實驗錄象,如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在保證數量的前提下,更要保證每次實驗的質量。一旦實驗課安排不妥就會事半功倍,經常出現學生到實驗室圖個熱鬧新鮮,而學不到任何東西的現象。因此我們在上實驗課時,一定要做好二個環節———實驗前的預習引導和實驗後的總結交流。讓學生預習好實驗原理和實驗目的,並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切忌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地克隆課本的實驗步驟。實驗完成後,讓學生完成一份實驗報告,並且把實驗結果以實物或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現在實驗報告上。實驗報告不是對實驗過程的簡單記錄,而是將具體的實驗現象,分析爲什麼得出這個結果。不管實驗成功或失敗,都要分析原因,進一步總結並在班上交流。通過這樣一節完整的實驗課,既有利於學生基礎知識原理的建構,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科學、作科學,更加有效得促進能力的發展和情感價值的養。

4、組織好探究性學習,促進能力的發展

《分子與細胞》中有四個探究性實驗,這些探究活動改變傳統注入式或啓發式,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一開始對於這些沒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動,我們確實很是費了腦筋。怎樣開展這樣的課程,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學生的能力有限,結果定是一片混亂、一無所獲;還是像傳統驗證性實驗一樣給個經典的套路,直接告訴答案,死記硬背下來?那樣的話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這些課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經過我們備課組的共同探討,我們對探究性實驗採取兩種手段:

1、設置恰當的問題情景,引發有價值的課堂交流。

2、營造複合型、多元化的課堂交流氛圍。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資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通過這些現象和知識點的聯繫,從而提出問題。學生對生活的問題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問題的答案,有了問題之後老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蒐集資料或者設計探究方案,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5、多元化地評價學生

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爲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着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理念,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內容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後作業、課堂表現)。

篇三十: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鬆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爲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爲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被“遺忘的羣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爲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爲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爲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爲“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複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外,更重要的是爲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爲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爲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篇三十一: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鬆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爲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爲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被“遺忘的羣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爲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爲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爲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爲“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複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外,更重要的是爲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爲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爲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五、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第一,語言優美。教師的語言應是科學的、優美的。語言是意識的外化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優美動聽的語言,既使學生享受美妙的語言,又對物理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描述,言簡意賅的講解,靈活多變的教法,再加上對語言的靈活操作,恰當地運用比喻、借代、比擬、誇張、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愉悅的感受。

第二,板書精緻。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書要佈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激勵和鼓舞,學生會愛屋及烏,學好生物

第三,課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選課件內容。發揮其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衝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着,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藉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爲直觀、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衝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六、教學課後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後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爲了實現教學目標,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回顧多年來的的生物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留自己之長,取他人之優,踢自己之短,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開闊了理論視野,促成了個人特色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儘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

篇三十二: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以適應不斷成長變化的學生,期望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本學期我主要調整了以下幾項工作方式:

1、依據考試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發現學生是我們教師上課講的不如他們課外練的,課外練的不如考試考過的效果好。據此我們採用上課少講多練,課外少做多考的方式,如爲了提高學生解選擇題的能力,我們備課組連續5周左右每週1-2次(每次10題)給學生隨堂考試,並且評分給予反饋,表揚得分較高的學生和進步較大的學生,期望提高學生解選擇題能力。

2、有些作業少批(但我們學生還是要檢查有沒有完成),要求他們自己批改,更多時間留給自己選題上,資料備課組全部共享。

3、最近我採用先學生做,他們問了問題之後再統一講評,有利於節省學生的時間,但自己的工作量加大了,學生成績能提高那是最好的。

篇三十三: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在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爲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國中生物科學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爲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爲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爲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爲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篇三十四: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爲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繫實際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篇三十五: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經過七年級生物一個學期的教學,我對生物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才,而是爲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併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基礎。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而又貼近生活的例來幫助學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學。例如:講授生物細胞分裂時,將動物細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將植物細胞的分裂比作壘牆,以體現二者的區別。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爲“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爲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爲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由於是首次使用北師大版的教材,對教材瞭解研究不夠,使我這一學期的教學走了一些彎路。比如在講光合作用這一節時,課時的安排就很讓我頭疼。核心內容當然是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但是對光合作用的探究過程的.確需要一番統籌和安排。課後我對教學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覺得還是以光合作用的反應視爲主線來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又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的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還要緊扣課程標準。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絕對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其他的解釋。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爲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在今後的教學中作爲老師,我要盡力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篇三十六: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有兩個明確的想法:一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等方法自己獲得知識,形成概念,掌握方法,認識規律;二是在認識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後對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在教學設計上,將“自我評價”化整爲零,使評價與學習過程緊密銜接,成爲認知的最後一個環節,目的在於縮短認知與評價的間隔,鞏固知識結構,使評價成爲知識拓展與昇華的手段。

通過課後向學生徵詢意見,認爲這節課方式靈活,組織嚴謹,教師語言風趣幽默,教學效果不錯,學生學習的興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繫,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實踐,教師可多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例如展示馬鈴塊莖,還有姜、蒜、番薯等實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通過列表對比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本質區別;通過播放錄像,讓學生認真觀察,瞭解嫁接和扦插的方法,並能學以致用。都得到了培養,不過,課堂上的學生活動還要更多設置學生動手性的實驗或實踐內容。

篇三十七: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本課是八年級第三單元第三節《神經調節》的第三課時。在這節課中我認爲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要把握課本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係,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本課是圍繞“什麼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的類型”展開的。如何生動形象地使學生了解反射是本節教學的難點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以活動爲主,結合PPT課件,穿插了兩個直觀的視頻,共設計了兩個遊戲、兩次實驗、一次討論,學生的參與面廣,興致高。我以遊戲“反口令”開頭,引出“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那麼神經系統調節的基本方式是什麼呢?接着,我讓學生進行實驗“膝跳反射”,通過實驗分析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反射。這就解決了本課的第一個知識點。那這樣的反射是如何產生的呢?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閱讀課本,找出反射弧的組成。在此設計了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學生開火車說出反射弧的各個組成以及功能,並結合視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所有的反射是否一樣呢?學生再次進行“膝跳反射”的實驗,探究大腦能否控制反射的發生,由此引出反射的類型------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然後,讓學生自己討論舉例各種反射,通過全班同學的判斷區分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這節課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我在向學生簡單介紹了“膝跳反射”、“縮手反射”以及“駕駛員看見紅燈剎車”之後就直接讓學生到課本上找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的特點。這樣顯得有些倉促。今後,我還要在活化教材、鑽研教材上下功夫。

篇三十八: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就過去了,回顧這一期的教學,感覺特別地累,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初次帶生物,更是誠惶誠恐,擔心自己的解讀不準,而使學生有什麼閃失。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爲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學生當中,變成他們的笑臉,就學生愉快的學習,就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就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爲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繫實際

1.紮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啓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繫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1.方法科學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的科學方法。在中學生物課本中,用科學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規律的內容是很多的。

2.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