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分數認識教學反思多篇

分數認識教學反思多篇

分數認識教學反思篇1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展開的學習,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在意義上,在讀、寫方法或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認識分數是本單元的基礎,是比較重要的學習內容,它的學習直接影響分數計算的學習質量。上完這節課後,我有如下感受。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基於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於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送紙同學的活動,在送紙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在後來的學習活動中,明顯感到,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夠好,學生還未能在活動中未能形成“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尤其是在練習第3題時,部分學生第一次完成沒有注意到第一、二幅是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表示,老師提醒後,才恍然大悟。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學習的過程,加強了對知識的認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實踐能力。我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學生摺紙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折出1/2、1/4、1/8等分數,並在其中找出更多的分數。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讓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在練習中,發現學生用分數表示圖形和塗色表示已知分數做得比較好。

在教學中,自己對課堂的掌握還不好,不能根據學生的情況,適時的調整教學。在設計中,採用了更多的文字敘述,而不是採有形象的圖例出示給學生,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形象的圖例比抽象的文字理解得更容易,而要將文字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確實有些難度,我卻忽略了這個問題。

在學習中,聯繫生活實際,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方面,也做得不夠。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用分數表示的?學生在舉例上,也比較窄,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其實學生每天寫字的“田”字格就是平均分最好的例子。在問題設計時,開放性的問題設計也不夠。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注重對教材的理解,利用好教材裏有每一幅圖,每一句話。把握好編者的意圖。並時刻注意尊重學生,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活動,一起討論,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有利於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爲學生創設了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了寬鬆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中得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習得知識。

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給他機會,他就會還你一個奇蹟,課堂就會呈現別樣的精彩……

分數認識教學反思篇2

分數是學生在學習整數之後,又一關於數的新的領域。《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今後學習分數的起始點,爲下一階段較全面的認識分數,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數大小比較,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等學習奠定基礎。我執教的`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激發興趣

本節課,我採用的是分東西的情景。4個蘋果、2瓶飲料能平均分,那1個蛋糕能不能平均分,經歷了一系列數的變化,引入問題。在分蛋糕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學生在分蛋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用心探究的情感。

學生明白分數的好處,並能用語言準確的表述是比較困難的。真正的明白就是內化爲語言。爲了能夠吸引學生注意聽,我故意這樣問:“聽清楚了吧?(清楚了)明白了吧?(明白了)說謊了吧?(學生一愣說沒有)”此時學生並不能準確描述,我再來總結時,學生注意力已經由聽轉變爲如何去說。在那裏也有問題:雖然我一再強調平均分,但部分學生的印象仍然不深刻,如出現一個反例,學生的記憶或許會更深刻,平均分或許會掌握的更紮實些。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體會好處

這節課,我注重爲學生創造探究條件,讓學生動手摺一折,塗一塗,進一步探究分數的好處,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官認識。本節課我安排了兩次的操作活動。在認識1/2時,學生透過分蛋糕初步感知了1/2的好處後,我安排了一個找長方形的1/2,讓學生從實物上升到抽象圖形的認識。同樣一張長方形紙,學生的折法不一樣,所呈現出的這張紙的1/2也不一樣,透過這種方式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進行思維訓練。同時讓學生感悟,儘管折法不一樣,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在這一環節中有一個問題,就是斜着折長方形,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長方形的1/2,學生並沒有出來,而是教師折的並展示的,在那裏我問學生:是不是平均分?有不一樣意見嗎?都同意嗎?學生都給於肯定回答。當學生都認爲是的狀況下,還有沒有必要再裁再演示進行驗證值得商榷。

第二次動手操作是用不一樣圖形折出心中的幾分之一,並用比較準確的語言描述過程。透過兩次動手操作,經歷手腦並用的過程,建立起清晰鮮明的表象,從而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進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潛質,數學語言表達潛質。

三、容量較大、難度較高

本堂課的教學資料包涵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和簡單分數的比較。涉及的資料比較多,容量比較大。這幾部分資料,我是這樣定位的:幾分之一是重點資料,幾分之幾是拓展延伸,簡單分數的比較是拔高檢驗。三部分資料圍繞分數的好處進行開展。在教授的過程中,對語言也提出了要求,培養學生能夠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分數的好處。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與遺憾。

1、資料偏多,有些冗長。教學幾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顯得有些拖沓?

2、細節之處,有些粗糙。語言不夠準確,有點囉嗦。講述幾分之幾所設計的長方形,也沒有能物盡其用。

3、老師掌控過嚴,氣氛壓抑。過於時時關注學生,是否會給學生造成壓力,有礙於他們的自我表現,值得思考。課前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致使師生之間的配合不太默契。

4、學生思維沒有打開。數學課堂就應激盪着智慧,有歡笑有快樂,有正確有錯誤,在辨析中成長,在糾錯中前進。我感覺本節課學生表現的雖然很穩,但氣氛還不夠活躍,反映的也比較遲鈍,在情感體驗中沒有一種學習後的愉悅情緒。這也是我教學目標沒有到達的一處。

講完以後,感覺挺壓抑,許多問題仍停留在腦海裏沒有解決。如,學生的思維爲什麼沒有完全打開?爲什麼在名師的課堂中,學生學習是興奮的,而在我的課堂裏學生卻沒有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其中反被環境吸引了部分注意力?是課的問題,還是老師自身素質的問題或是教學潛質的問題?也許是自己數學修養不夠,站的高度比較低,因此看不到問題所在。以後我將加倍發奮,用心反思、用心評課、反覆研究,以期望能有所進步。

分數認識教學反思篇3

本課中注重教師的啓發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教師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願望和潛能,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教師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等。在課堂中,教師也積極地創設出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餘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同時,由於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教師也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水平。

對於一些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師也爲他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分數認識教學反思篇4

2.拓展認識幾分之?

師:剛纔你折出手中圖形的1/2,拿出你準備好的正方形,你還能折出其它的分數嗎?(1/3 1/4 1/5)

師:折出正方形的1/4,並塗上顏色,塗完說一說怎樣得到的.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展示學生作品並讓學生說一說.

師:仔細看,它們的折法不同,平均分後的形狀也不同.爲什麼塗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

不論怎麼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1/4.

教師小結:雖然折法不同,形狀不同,可都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學生對於1/2認識深刻了,認識幾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認識幾分之幾

師:塗一份是1/4,那圖2,3份呢?你還能塗出四分之幾的分數.

生:(2/4 3/4 4/4)

師:塗出你喜歡的分數.

學生塗,教師巡視.

展示2/4(用什麼分數表示,2/4是什麼意思?)

展示3/4(用什麼分數表示,爲什麼?)

展示4/4(表示什麼意思?)

(讓學生充分的說)

4.介紹分數各部分名稱

(1)中間這條短粗的線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面的數,叫做分母,分數線上面的數叫做分子。

(2)誰來說一說3/4這個分數中,4叫做什麼,3叫做什麼?2/4?

活動三、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下面圖形的塗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課本p100 、t1

(學生自主完成,指2名學生說一說寫出的分數表示什麼意思)

3、課本p100 、t2

(學生自主完成,1名學生說爲什麼?)

4、出示課件判斷

師: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斷力

(學生用手勢表示對錯,說清楚爲什麼錯)

活動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師:通過今天學習分數,你感覺分數怎麼樣?你想對分數說點什麼?

學生髮言。教師簡要總結。

?設計說明:一節課的結束,不應是學生一段學習歷程的終點,而更應成爲引發他們深入學習的起點。本環節一是想呈現學生學習的真實效果,便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發學生對分數的探究熱情,將學習引向深入。】

分數認識教學反思篇5

一、教學設計:做到“目中有人”

“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凸顯“以人爲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學生。《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設計,我關注了學習者的“初始狀態”,對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都以適合學生的“初始狀態”爲原則。

上課伊始,我以學生喜歡看《西遊記》的故事導入:唐僧師傅給悟空和八戒分月餅,怎樣分才讓悟空和八戒沒意見,引出“平均分”。4個月餅好分,2個月餅也好分,1個月餅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勢表示。在學生“山窮水盡”時,點燃探究的慾望,引發學生思維。

二、教學方法:做到:“樸實有效”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我進行了多次的試講,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了月餅實物圖片在黑板上進行了現場操作,加上老師的體態語和手勢語以及有效的提問,讓學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並說“二分之一”的含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學生由“不會”到“會”的效果非常明顯。我認爲課件取代了教師的演示,課件取代了學生的操作,這樣的課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師的主導性: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

教師在課堂中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共同學習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是由原來的“保姆式”變成“放羊式”。我認爲教師還是要適時地點撥、講解和有效的提問,因爲教師有組織、調控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停步不前時,我們教師該出手時要出手。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紮實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苦練數學教學基本功。用樸實的教學,在真實的課堂中,一樣能開出鮮豔的“花朵”。

分數認識教學反思篇6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爲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回答“把 4 塊月餅分給 2 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學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 2 塊,很公平。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塊月餅分給 2 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學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 1 塊。接着我又趁熱打鐵問“把 1 塊月餅分給 2 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 讓學生感受 當所分物品的個數是非整數時,就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 從而引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個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從而引出新課“分數” 。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地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讓學生感受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讓學生親身經歷了分數的形成過程,把原本複雜、抽象的東西變得到簡單、直觀易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學習是主動的,感悟是深刻的。當我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分數時,學生的發言是那麼積極、那麼準確、那麼精彩 , 令我都不禁爲他們鼓掌叫絕。再讓學生學具上表示分數時,學生興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學生甚至表示出了 1/7 、1/12 、1/24 ……而且對分數的意義理解很不錯。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 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能有所提升, 我設計的練習都是爲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在分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與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如何用分數表示, 用來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認識。練習的設計顧及了面向全體學生,也考慮到個別能力強的學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練習,以促其思維發展,採用旋轉、推理等數學方法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爲自主探索、獲得成功體驗的學習過程。

分數認識教學反思篇7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國小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爲我們以後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下面我想就這節課當時設計時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學後的反饋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準學生的真實起點,有效組織教學。

在教材的編排中,是第一次編排有關分數的內容,第一次正規的學習分數,但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感知過分數。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我並沒有過多的去創設所謂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從一句:“你們聽說過分數嗎?”導入課文,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大概瞭解學生對分數的認知的情況,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讓學生直接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更有效地組織學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節設計的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一廂情願,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然後再認識幾分之幾時,讓學生選擇例舉的分數用圖形折出來或者自己把一個圖形折一折創造出一個分數,並互相說說創造出來的分數表示什麼意思。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隱性的心理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我們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生成中我們老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的調整。

三、設計層次性的練習,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練習設計時,先利用看到法國國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數,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判斷能否直接用分數表示,進一步鞏固分數產生的基礎是必須平均分。利用色塊圖,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利用驗證1/8,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在猜想以後要驗證,並讓學生明白,雖然只分成了兩份,但平均分後照樣可以用分數表示,進一步完善分數的意義,體現極限思想。

我想通過一系列的練習的設計和安排,既可以鞏固所學的新知,又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

四、注重完善知識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在教學1/2時,從三個問題入手:

(1)塗色部分能用什麼分數表示?

(2)所有空白部分能用什麼分數表示?

(3)觀察這些圖形的塗色部分,都由1/2表示,他們所表示的面積都一樣大嗎?通過這些問題爲我們今後學習分率和找對應的量打下伏筆。從而不斷地完善數學知識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我想課堂是精緻的,它的精緻來源於數學本身,也來源於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