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現狀情況報告多篇

現狀情況報告多篇

【第1篇】旅遊現狀及行政立法情況調研報告

旅遊現狀及行政立法情況調研報告

中國旅遊業作爲一個新興產業部門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尤其在法制建設上。如何建立健全與社會整體相適應的法制體系,以法治業,以法興業,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本文擬就這一問題在此作一闡述。

一、旅遊市場現存的問題。

目前旅遊市場尚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因而存在許多問題。從宏觀上講,主要是:1、旅遊宏觀調控乏力。行政管理部門權威不夠,缺乏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機構。部門所有、各自爲政的傳統習慣難以改變,局部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使市場難以實行統一管理。同時,與管理相應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法律法規、措施未跟上,使行業管理形成既無“權力”又無“法力”。2、現行旅遊體制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特別是國營旅遊企業,面臨着與全國國營企業共同的問題,也就是如何轉換經營機制的問題。3、旅遊業發展到如此規模,但“旅遊法”以及與旅遊相關的法律,如“飯店法”、“旅遊安全法”、“旅遊景區安全管理法”等至今未出臺。與我國市場經濟的法制體系日趨成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旅遊業發展的許多問題無法確定下來,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能法定化,旅遊行業管理的範圍、旅遊管理職能的劃分等長期以來有爭議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從微觀上講,由於法律制度不健全,旅遊市場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損害企業利益,推銷假冒僞劣產品,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服務態度惡劣,故意刁難旅遊者,擅自減少服務項目,改變旅遊日程;導遊不導,擅離職守,造成旅遊者人身、財產損失;餐飲質量低劣,不符合衛生標準,甚至出現食物中毒;“黑導”、“黑車”、“黑攝影”擾亂旅遊市場秩序;景區商販尾隨兜售,強買強賣,致使景區秩序混亂等。旅遊市場出現的這些問題,無論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它們之間有着內在的聯繫,從法律的角度看,這些聯繫都帶有某些法律上的特點,都有可能轉化爲法律問題。這是因爲各個主體都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彼此之間如果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即會引發出法律問題。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在宏觀調控,實施管理行爲時,侵犯了旅遊企業和旅遊者的合法權益,違法對其造成損害就要承擔賠償責任;旅遊企業未向旅遊者提供約定的服務標準也要承擔違約責任,如果因旅遊職工個人原因所造成,企業則要追究個人的法律責任;旅遊者在遊覽過程中進行違法活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樣旅遊者人身、財產受到損害也會要求直接責任者擔當法律責任等。因此在市場經濟下,在法制的國家裏,一切問題都有可能轉化爲法律問題。

二、政府必須對旅遊市場進行調控。

旅遊業的調控是指政府爲實現旅遊業供需總量的平衡,保持旅遊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而對旅遊市場進行的調節和控制。爲什麼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還要提出旅遊市場調控問題?主要基於以下原因:1、旅遊業的特性決定的,旅遊業是一項綜合性、依託性極強的行業,它的涉及面之廣,覆蓋面之大,是其它行業無法比擬的,也正因爲如此,決定着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只要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市場風吹草動,都會對旅遊業產生一定的影響。旅遊供給是由旅遊需求所決定的,而旅遊需求只能通過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收集各種信息,經過綜合分析才能從宏觀上把握旅遊需求的脈絡,指導旅遊供給的發展。而旅遊業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部門,旅遊業內部的吃、住、行、遊、娛、購六大行業存在客觀比例,要求按比例協調發展,而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後調節,有一定的時間差,旅遊企業及個人掌握的信息不靈,微觀決策有一定的被動性和盲目性,一旦決策失誤,就可能出現結構失調,浪費了旅遊供給,損失了效率,所以單靠市場本身調節不能保持旅遊業的良性發展。因此,對旅遊業來說,政府調控尤爲重要。2、市場功能有缺陷。例如,有些當事人不付代價便可得到來自外部的經濟好處:如興建道路可以帶來附近地價上漲,同時可以使道路附近的旅遊企業的地理區位升值,還有旅遊飯店及旅遊景點建成後,附近的旅遊企業也因此受益,出現所謂“搭車”現象;有些旅遊企業的活動會造成外部主體的經濟及其它方面的損失而得不到補償,如:娛樂場所對附近居民的干擾情況,旅遊景點的開發,可能由於保護措施跟不上,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我國接待的旅遊者大多來自發達國家,他們的消費水平高,可能會引起國內一部分居民的模仿和攀比,形成“消費早熟”,最終可能拉動旅遊區的物價上漲。這類外部影響一般不可能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得到補償和糾正。3、我國雖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旅遊資源分佈比較分散,且周圍環境較差,而我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家財力有限,只有通過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總體考慮,用有限的資金重點地逐步開發,才能形成我國旅遊業的“拳頭產品”,才能在強手如林的世界旅遊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旅遊市場的這些特點闡明瞭調控的至關重要。因此只有發揮政府旅遊機構的調控作用,才能保證旅遊業的良性發展。

三、法制是實行調控的根本手段。

綜上所述,旅遊業 實行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如何纔能有效地對旅遊業實行調控呢?筆者認爲法制是實行調控的根本手段,這是因爲:

1、調控的模式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其核心是對市場的調控,而法制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主要手段(另外兩個分別是:監督體系、同業之間監督和企業自律)。

2、法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範和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對旅遊業調控也必須用法律手段。而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制體系框架已經基本形成,爲我們依法調控旅遊業創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

3、法制也是我國旅遊業17年發展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經濟政策、必要的行政手段、經濟法規是調控的主要手段,前兩個手段在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都發揮過作用,但由於它們存在一定的弱點,必須進入法制階段。大體可分三個階段:(1)、以經濟政策爲主階段(1978—1985年)。這一階段的主要標誌是建立了機構,並提出了具體的旅遊發展政策。1978年以來,隨着旅遊業的迅速發展,規模日益擴大,旅遊供給嚴重短缺,制約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爲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中央於1984年提出我國旅遊發展的“四個轉變”,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要“五個一起上”的政策,這些政策的提出,調動了社會各方面辦旅遊的積極性,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政策太概括、太籠統,對政策理解的偏差以及與此相適應的配套政策、措施、管理辦法沒有同步跟上,管理機構的權威不夠,沒有及時出臺一套嚴密的法規,旅遊管理部門在實踐上無法實行強有力的、有效的調控,導致了調控失調,旅遊市場混亂。(2)、以行政手段爲主階段——行業管理階段(1986—1988年)。從1986年開始,我國旅遊業列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我國旅遊業作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部門和一項產業納入了全社會統一管理的軌道,同時也向旅遊管理部門提出了加強行業統一管理的要求,爲了加強行業管理,全國強化了管理機構,國務院成立了以吳學謙副總理爲主任的國家旅遊事業委員會,各地理順了機構,1986年12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撤銷原市旅遊局和原市飯店總公司建制,按照宏觀加強管理、微觀放開搞活的原則成立了北京市旅遊事業管理局,統一管理北京城鄉旅遊事業,改變了過去多頭、分散管理的局面。這對加強旅遊全行業管理,提高旅遊服務質量,產生了積極作用。但由於行政手段主要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因此在調控中容易陷入“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惡性循環。(3)、向法制手段過渡(1989年至今)。我國旅遊業前10年的發展,經歷了從旅遊政策爲主,到旅遊行政手段爲主階段,每一階段都是對前一階段的完善和深化,同時也是我國旅遊業發展水平的客觀反映。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旅遊業的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繼續貫徹執行以前所制定的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針對旅遊業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採取有效的行政措施,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強法制建設,這纔是解決旅遊業中存在問題的根本所在。1985年5月,國務院頒佈了《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旅遊行政法規,標誌着我國依法管理旅遊業的開始,1989年以後,經過了以前兩個手段爲主的調控實踐後,兩個手段的弱點逐漸暴露出來,旅遊管理機構在實踐中認識到了法制的作用,轉向以法制作爲調控的主要手段。在旅行社、旅遊涉外飯店、導遊管理等旅遊業的基本環節和重大問題上陸續頒佈了許多旅遊單項法律、規定和辦法,其中經國務院批准頒佈的行政規章有四個,國家旅遊局在職權範圍內製定了70多個行業規章,各地旅遊行政部門也根據各地的實際制定了許多地方性旅遊法規。

四、加強法制建設,依法調控旅遊業。法制是加強旅遊業宏觀調控的根本所在,但從旅遊業法制建設的現狀來看,我們認爲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法制建設,儘快形成旅遊法制體系,使旅遊業的發展有法可依,才能保持旅遊業良性發展。旅遊法制體系應包括以下四個層次,即:(1)、旅遊法,是旅遊法規體系中的主體法,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頒佈,現在尚未出臺;(2)、條例、規定等,是由國務院頒發或批准,由國家旅遊局頒佈的,如《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導遊人員管理暫行規定》;(3)、國家旅遊局在自己職權範圍內製定頒發的規章、制度、辦法等,如《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施行辦法》等;(4)、地方政府或地方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制定頒發的地方旅遊法規,如《北京市執行〈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施行辦法〉的處罰細則》等。旅遊立法主要是培育旅遊市場機制,建立旅遊市場規則,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即:(1)、市場主體制度,即關於市場當事人必須具備的權利能力和行爲能力的法律規範;(2)、經濟合同制度;(3)、市場競爭規則,即明確市場競爭的性質、範圍以及是否正當的法律制度;(4)、市場調控制度,即旅遊行政部門對旅遊市場宏觀調控的制度化、法律化。

1、儘快出臺旅遊法。我國的“旅遊法”從1982年開始起草,幾易其稿,但始終未列入國家的立法計劃,這其中既有認識上的原因,也確實存在不少困難。困難之一:旅遊業是綜合性行業,其覆蓋社會生活面廣,行業界面模糊,很難規範。如旅遊飯店分屬衆多的部門,雖然旅遊部門所屬的飯店佔有一定的比例,但由於“利益驅動”,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實際上很難對所有飯店進行管理,數量衆多的以銷售旅遊品爲主的商店,其屬性上更多的爲商業成分,更難有一個統一的運行規則,因此,制定旅遊法的阻力也就比較大。困難之二:與相關法規的銜接在技術上覆雜,如根據現行法律規定,風景名勝區和文物景觀的管理權分屬建設部門和文物部門,《風景名勝管理條例》、《文物保護法》已經發布實行,對管理權的歸屬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如果《旅遊法》規定由旅遊部門管理風景名勝區等,必然與現行法律發生衝突,但旅遊業作爲一個綜合性的產業部門又不能將這些部門割裂開來。這些困難都需要經過周密思考,認真分析,全面平衡,慎重決策的工作加以解決。出臺旅遊法是旅遊業發展的客觀要求:(1)、我國旅遊業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大的行業規模,亟需將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定化。(2)、旅遊業作爲一個產業部門,應有本行業的基本法律。近幾年旅遊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說明了必須依靠法律,規範旅遊市場,保護旅遊企業和旅遊者的合法權益,才能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3)、由於旅遊業的綜合性,只有儘快出臺“旅遊法”才能實現對旅遊業的宏觀調控,協調旅遊事業與其他行業的關係,妥善處理與有關行業法規的銜接。(4)、要建立健全我國的旅遊法制體系,“旅遊法”是一個基本法,應儘先出臺。同時,多年的旅遊管理實踐表明,僅靠單項法規,不足以調整旅遊活動中產生的所有旅遊法律關係。當今的旅遊業經過了十幾年的大發展,已造就了出臺旅遊法的社會基礎和良好條件。首先社會對旅遊業的性質、特點、規律等都有了基本的瞭解和認識,承認了旅遊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發現了旅遊業中存在的問題,看到了需要解決的困難,明確了法律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其次,奠定了較爲雄厚的組織基礎。十多年的旅遊立法、執法實踐,在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中都有了法制工作機構,並培養了一批旅遊法制幹部。旅遊法應主要包括旅遊業發展中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把國家對旅遊業的發展方針、政策、戰略法定化,協調與旅遊業發展相關的各方面關係和利益,如: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旅遊業的行業範圍,旅遊行政管理機構、職責、管理權限等內容。在體例上,可分爲十章,即總則(地位、作用、範圍)、旅遊行政管理機構(機構、職責、權限)、旅遊資源、旅遊業發展規劃、旅遊客源市場、旅遊教育、旅遊者的投訴與受理、旅遊派駐機構、法律責任、附則。

2、抓住旅遊業發展的幾個主要環節,沒有制定出法規的,儘快制定;已經出臺的法規,要加以配套和完善。由於旅遊法的出臺比較複雜,涉及面廣,難以在短期內出臺,而旅遊業的發展又迫切地需要法制來規範,因此,旅遊行政機關可以在自己職權範圍以內,抓住旅遊業發展中的幾個主要環節,沒有制定出法規的,儘快制定。飯店現在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而且是旅遊業中的一個主要環節,但現在處於無法可依的階段,應儘快制定《旅遊涉外飯店管理暫行規定》,還要抓緊制定《旅遊車船管理條例》等旅遊業發展急需的法規,儘快改變旅遊管理無法可依的狀況,在無旅遊“大法”的情況下,爭取做到在旅遊活動中的幾個主要環節上有“小法”可依。要根據旅遊業發展的需要,抓緊已經出臺規章的配套、完善,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如儘快制定《導遊人員管理暫行規定》的實施細則。同時要根據旅遊業發展的需要,修改、補充、完善現有法規,如國務院於1985年發佈施行了《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旅行社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旅行社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突出表現爲:旅行社體制呈多元化趨勢,即由以往單一的國有旅行社,發展爲以國有製爲主體,集體所有制、聯營制、股份制相繼出現的趨勢,還出現了合資旅行社;由以往國、中、青三大旅行社爲骨幹,爲數不多的旅行社經營旅遊業務,發展爲數量衆多的旅行社相互競爭的局面;由以往單一的接待入境旅遊,發展爲入境旅遊、國內旅遊與有控制的居民自費出境旅遊相結合的格局。由此產生的各種新的法律關係在現行的《暫行條例》中都沒有規定,亟需補充、修訂。同時在旅行社的經濟成份、經營形式、經營業務、經營規模變化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大量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由於缺乏必要的旅行社經營行爲規則,無法統一有效的管理旅行社經營行爲,造成旅遊市場秩序的紊亂;由於缺乏必要的保障機制,因旅行社責任造成的海內外旅遊者人身傷害和財物損失,得不到有效地解決;由於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旅行社違反“先收費,後接待”的原則,致使海外旅行社拖欠款情況十分嚴重,極大地影響了旅行社及相關旅遊服務企業的正常經營。另外,現行《暫行條例》對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權規定不具體,難以操作,不能有效地制裁違法行爲。旅行社作爲“龍頭”,旅行社管理法規是旅遊法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家應以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爲依據,結合旅行社發展的實際情況,把旅遊業十幾年發展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必要和有效的政策、規定,如許可證制度、年審制度、旅遊保險制度、質量保證金制度等上升爲法律規定,使之法制化。在制定或修改、完善現有法規的過程中,要用旅遊行業的觀點,從建立旅遊法律體系的高度出發。

3、根據旅遊業發展的需要,適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規定和制度,及時用法律手段調整旅遊業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

隨着我國對外開放,對外交流的日趨頻繁,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出境旅遊已經勢不可當地發展起來,又出現了社會辦“出國遊”的現象,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單位加入了這一行列,導致這一市場比較混亂,但現在還沒有法規,迫切需要加快制定,對經營出境旅遊的企業的資格認定、管理,對價格的管理,對服務質量的管理,對發生糾紛的處理,對發生事故的處理,索賠等做出明確規定,將其納入旅遊法制體系中。

【第2篇】農村國小教育現狀情況報告

身爲一名農村教育工作者,首先我爲自己的職業感到光榮,其次同僚們的付出讓我敬佩,最後,現行的教育氛圍讓我擔憂。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傳道授業的重任。在我看來,我們的教師現在能做的也就只剩教書育人,傳道授業了。

“教書育人,傳道授業”。每位教師從早晨6點半起牀,到下午5點半下班,每一根神經都繃得很緊。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心盡力的把自己對所教教材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拓展一字一句的傳授給學生,爭分奪秒,生怕有所疏漏。如唐僧一般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說服教育,嚴於律己的用行動教育。現在的學生,60%的家長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爺爺奶奶溺愛孩子,聽之任之。

只管吃住,由於自身知識層次限制,教育觀念陳舊,家務繁重,難以承擔孩子的學業輔導,家庭教育責任,加之不良媒體影響。導致孩子作業不認真,甚至不完成,學習習慣差,學習基礎差,養成教育差。教師的說服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如此惡性循環,孩子越大越難管理。現在的父母,不工作,生活質量無法提高,外出工作,孩子無人正確引導教育,顧此失彼,難以兩全其美。思想覺悟高的還偶爾聯繫老師瞭解孩子情況,思想覺悟低的,完全覺得孩子交給老師,老師就應該還他們一個人才,完全將教育推給了老師。現在的課程設置,高年級語、數、外、體、音、美、科學、品德與社會、信息技術、書法、綜合實踐、健康教育,門門課程不容忽視,知識點一環套一環,環環緊相連,從易到難,逐步深入。

書本薄,但知識含量多而廣,可以說上到天文,下到地理。課程設置緊扣人本,緊扣生活實際,緊扣時代腳步。如此教育現狀,做爲農村國小的教師,真的是全能,既要照顧學生吃,還要肩負教書育人傳道授業的職責。我不得不說,我們能稱的上紅燭,我們稱的上是園丁。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村國小教師,一個一直被用文字讚美,卻總被有意無意傷害的羣體。雖然我們的羣體中出現過一些讓人咬牙切齒的敗類,但我們大多數,絕大多數的人都保持着一顆愛崗、愛學生、愛自身情操的人。

有愛處處是美景,有愛冬天不覺得冷,只要我們用愛來關注我們的國小教育現狀,並用愛去改變它,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將會爲祖國的明天添磚加瓦。

【第3篇】關於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的現狀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縣委、縣人民政府和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部署,我作爲寶秀鎮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於xx年3月14日入住村委會。在駐村期間,採取召開座談會、走村入戶、實地調查的方法,對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石灰塘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鎮20.00公里, 國土面積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8戶,戶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戶數爲17戶,全家外出的人口數爲61人,從業人員爲811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爲756人,全村以農業爲主,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和養殖業,農作物以玉米、小麥、豆類爲主,經濟作物以烤煙爲主,家庭養殖以牛、豬、羊、家禽爲主,該村水資源極度匱乏,嚴重影響當地農民羣衆的生產生活,高度制約着石灰塘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村“兩委”真正做到了及時把羣衆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重大問題向黨員、村民代表徵詢意見,逐步走向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優勢條件

(一)村“兩委”班子團結。石灰塘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不大,現任村“兩委”班子履職能力較強,班子較團結,民主作風好,能爲羣衆辦實事,理清了促進本村發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農村建設導向,在具體實踐中爲實現奮鬥目標付出了諸多努力。目前全村黨員積極性高,帶頭示範作用好。

(二)羣衆基礎好。石灰塘村離縣城較近,近1個小時就可達到,羣衆科學意識強,民風純樸,都有通過新農村建設改變現在生存現狀的強烈願望,對改變村莊面貌期盼度非常高,有的村民自覺植樹美化門前屋後,大家都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項目建設。石灰塘自然村村長在積極爭取村裏公房建設,並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自己墊付2萬多,羣衆意識較好。

(三)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前景較好。石灰塘村境內雖然連年乾旱少雨,但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許多小水窖,這些分佈於各個山頭的小水窖保證了乾旱時節的農作物的栽種和灌溉,確保了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石灰塘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注重耐旱農作物的開發種植,該村屬山區,若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積極打造林果、中藥材等種植品牌產業,便能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石灰塘村委會各自然村經濟社會得到了極大發展,羣衆生產設施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羣衆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但作爲山區村委會,石灰塘各自然村的發展仍然有許多制約因素,主要表現爲:

(一)產業結構依然單一。 農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爲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爲主,輔以林果,沒有科學立體種植經驗,還沒有發揮地域特點,沒有規模化產業,形成不了規模產業,這嚴重影響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二)基礎建設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設有待加強;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訪瞭解發現,由於缺乏項目資金,除行政村進村道路已硬化外,其餘自然村進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還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狀況,公路路況較差,由於資金困難,管護和修復工作滯後,部分路面已變得溝壑縱橫,嚴重影響了羣衆出行和農副產品的銷售;二是水利設施建設亟待加強;雖然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許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緩解旱情,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現狀。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仍然很低。由於石灰塘地處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絕大多數的農民素質還比較低下,思想保守,觀念不新,普遍存在得過且過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關心集體等集體主義觀念比較淡薄,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認識有待提高。

四、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作爲新農村建設掛鉤單位,作爲縣委第九批指導員,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結合自身實際,全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爲石灰塘村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作爲山區,強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要立足本地區實際,引導羣衆發揮區位優勢,以市場需求爲嚮導,抓好以優質糧煙基地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壓低品質差、市場滯銷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促進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二要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引導發展以規模化養殖爲重點的養殖業,提高養殖效益,讓羣衆得實惠。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適合種植蔬菜和中藥材的有利優勢,借鑑石屏縣北部山區“公司+基地+農戶”的蔬菜種植模式,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蔬菜和中藥材種植,同時,大力推進核桃、桔子等林裏種植,着力推進種植業從單一的糧食生產結構向糧、林、果、蔬等多元結構轉變。

(二)積極爭取項目及資金,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難、飲水難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設資金短缺的實際問題,積極向上級政府及職能部門協調資金,本單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幫扶的方式,盡力解決羣衆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夯實山區羣衆基礎設施建設。

(三)依託自然優勢,加快經濟增長點培植力度。據石灰塘村支書介紹,石灰塘種各自然村適宜發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幾年來,部分自然村核桃種植戶收入好的年收入已達2萬多元,核桃種植已成爲繼烤煙之後部分村民最穩定的收入來源,目前,羣衆種植林果的積極性較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廣大羣衆對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經驗,且近年來隨着核桃等林果價格連年走高,產品供不應求的趨勢,積極宣傳各項惠民政策,大力引導羣衆發展林果種植,使之成爲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從而促進羣衆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計,提高村民文化素質。針對大部分村民的相關種養殖知識和信息來源主要是依靠廣播、電視、集市和鄰里傳播的現象,積極聯繫農技部門和林業部門,協調爭取專家或技術員多到田間地頭爲村民開展種養殖知識培訓,讓農民掌握科學種養技術,積極推廣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第4篇】新農村建設現狀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縣委、縣人民政府和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部署,我作爲寶秀鎮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於2022年3月14日入住村委會。在駐村期間,採取召開座談會、走村入戶、實地調查的方法,對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石灰塘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鎮20.00公里, 國土面積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8戶,戶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戶數爲17戶,全家外出的人口數爲61人,從業人員爲811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爲756人,全村以農業爲主,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和養殖業,農作物以玉米、小麥、豆類爲主,經濟作物以烤煙爲主,家庭養殖以牛、豬、羊、家禽爲主,該村水資源極度匱乏,嚴重影響當地農民羣衆的生產生活,高度制約着石灰塘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村兩委真正做到了及時把羣衆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重大問題向黨員、村民代表徵詢意見,逐步走向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優勢條件

(一)村兩委班子團結。石灰塘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不大,現任村兩委班子履職能力較強,班子較團結,民主作風好,能爲羣衆辦實事,理清了促進本村發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農村建設導向,在具體實踐中爲實現奮鬥目標付出了諸多努力。目前全村黨員積極性高,帶頭示範作用好。

(三)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前景較好。石灰塘村境內雖然連年乾旱少雨,但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許多小水窖,這些分佈於各個山頭的小水窖保證了乾旱時節的農作物的栽種和灌溉,確保了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石灰塘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注重耐旱農作物的開發種植,該村屬山區,若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積極打造林果、中藥材等種植品牌產業,便能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石灰塘村委會各自然村經濟社會得到了極大發展,羣衆生產設施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羣衆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但作爲山區村委會,石灰塘各自然村的發展仍然有許多制約因素,主要表現爲:

(一)產業結構依然單一。 農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爲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爲主,輔以林果,沒有科學立體種植經驗,還沒有發揮地域特點,沒有規模化產業,形成不了規模產業,這嚴重影響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二)基礎建設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設有待加強;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訪瞭解發現,由於缺乏項目資金,除行政村進村道路已硬化外,其餘自然村進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還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狀況,公路路況較差,由於資金困難,管護和修復工作滯後,部分路面已變得溝壑縱橫,嚴重影響了羣衆出行和農副產品的銷售;二是水利設施建設亟待加強;雖然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許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緩解旱情,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現狀。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仍然很低。由於石灰塘地處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絕大多數的農民素質還比較低下,思想保守,觀念不新,普遍存在得過且過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關心集體等集體主義觀念比較淡薄,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認識有待提高。

四、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作爲新農村建設掛鉤單位,作爲縣委第九批指導員,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結合自身實際,全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爲石灰塘村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作爲山區,強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要立足本地區實際,引導羣衆發揮區位優勢,以市場需求爲嚮導,抓好以優質糧煙基地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壓低品質差、市場滯銷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促進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二要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引導發展以規模化養殖爲重點的養殖業,提高養殖效益,讓羣衆得實惠。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適合種植蔬菜和中藥材的有利優勢,借鑑石屏縣北部山區公司+基地+農戶的蔬菜種植模式,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蔬菜和中藥材種植,同時,大力推進核桃、桔子等林裏種植,着力推進種植業從單一的糧食生產結構向糧、林、果、蔬等多元結構轉變。

(二)積極爭取項目及資金,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難、飲水難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設資金短缺的實際問題,積極向上級政府及職能部門協調資金,本單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幫扶的方式,盡力解決羣衆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夯實山區羣衆基礎設施建設。

(三)依託自然優勢,加快經濟增長點培植力度。據石灰塘村支書介紹,石灰塘種各自然村適宜發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幾年來,部分自然村核桃種植戶收入好的年收入已達2萬多元,核桃種植已成爲繼烤煙之後部分村民最穩定的收入來源,目前,羣衆種植林果的積極性較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廣大羣衆對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經驗,且近年來隨着核桃等林果價格連年走高,產品供不應求的趨勢,積極宣傳各項惠民政策,大力引導羣衆發展林果種植,使之成爲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從而促進羣衆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計,提高村民文化素質。針對大部分村民的相關種養殖知識和信息來源主要是依靠廣播、電視、集市和鄰里傳播的現象,積極聯繫農技部門和林業部門,協調爭取專家或技術員多到田間地頭爲村民開展種養殖知識培訓,讓農民掌握科學種養技術,積極推廣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第5篇】關於農村五保戶生活現狀及有關情況的調研報告

五保戶供養問題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着力辦好的事關民生的“五件實事”之一。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來**調研時,高度關注五保戶的生活問題,明確要求做好五保戶的供養工作。對此,市、區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五保戶的供養工作。爲了準確掌握全區五保戶供養現狀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爲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詳實可靠的參考依據,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專門的調研工作組,從民政、財政、社保、衛生、統計、物價、扶貧、殘聯等相關部門抽調20名農村工作時間長、基層情況熟悉的同志組成調研組,分4個工作小組,利用15天時間,先後深入全區16鄉鎮102個行政村和9所農村敬老院,採取入戶走訪、查看,召開村幹部、村民代表及五保戶代表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農村五保戶的生活現狀進行了詳細調研,基本摸清了全區農村五保戶的生活狀況。現將秦州區五保戶供養的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做好五保戶工作的幾點建議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區位於11東南部,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中心城區,轄10鎮6鄉,420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41個社區居委會,全區總人口64.28萬,其中農業人口43.94萬,佔總人口的68%;全區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耕地95萬畝,人均耕地2.16畝,xx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7.76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2.9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986元。

全區現有農村五保戶供養對象1689戶2348人,其中:男1406人,女942人;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904人,長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1002人,身體殘疾的442人;有耕地的1965人,無耕地的383人。(詳見下表)

供養方式。我區對農村五保戶一直採取以分散供養爲主、集中供養爲輔的辦法。目前全區分散供養2299人,佔供養總數的97.9%,身體健康且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五保戶主要依靠承包地種植收入和區鄉救濟、村組接濟維持生活所需;身體殘疾、常年多病且喪失勞動能力的五保戶主要靠政府救助、親鄰接濟、社會捐贈及微薄的承包地租賃收入,解決基本生活困難。目前集中供養49人,佔供養總數2.1%,主要在鄉鎮敬老院,供養方式主要採取從財政轉移支付、受災羣衆補助款、季節性口糧款和救濟物資中給予解決,目前全區敬老院有9所,xx年區上投入20萬元進行了擴建改造,現有總牀位數120張。五保戶去世後,其喪葬費用,經濟條件較好的郊區和川道區,主要由村上籌集解決;經濟條件較差的山區和貧困區,由民政部門視其困難狀況一次性解決800——1200元。

供養標準。稅費改革前,五保戶供養標準爲:分散供養年人均600元,集中供養年人均1000元;稅費改革後,隨着各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我們相應提高了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分散供養對象年人均提高到800元,集中供養對象年人均提高到1200元。全區年供養經費約189.8萬元,其中上級財政轉移支付45.6萬元,區、鄉配套144.2萬元。五保戶供養標準適當提高後,全區五保戶的生活現狀有了一定改善,但由於目前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種植業勞力不足,加之農業生產資料成本提高,雖然大部分五保戶有自己的承包地,但因無力耕種,其他農戶又不願承包,五保戶種植業收入非常低微,五保戶當前的生活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從目前秦州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城鄉居民生活及物價總體水平綜合測算,現階段五保戶基本生活標準月人均至少應爲139.98元,年需1679.4元。(詳見下表)

秦州區農村五保戶基本生活標準市場現價費用表

二、當前全區五保戶供養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⒈供養標準偏低,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無論是集中供養,還是分散供養,供養標準都偏低。從調研情況看,由於不同地域經濟發展狀況差異較大,農村住戶的基本生活所需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城郊區及川道區五保戶最低生活費人均月需150.8元,年需1809.6元,山區及林緣區五保戶最低生活費用人均月需124元,年需1488元。按照目前我區分散供養對象年人均800元、集中供養對象年人均1200元標準,僅能解決五保戶最基本的生活,尚未達到當地羣衆最低生活標準,距中等生活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加之就醫、房屋維修等不確定性開支,所需供養費用缺口就更大。我區五保戶中長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無勞動能力的供養對象所佔比例較大,大部分五保戶生活設施簡陋,居住條件較差,部分五保戶住房破舊,年久失修。要全面做到五保戶“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孤兒保教)”,的確面臨一定的困難。

⒉供養資金來源渠道狹窄,經費保障機制還不健全。目前,五保戶供養經費主要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財政配套和鄉村自籌解決。由於我區農村面大,五保戶數量較多,供養經費來源渠道較窄,多元化經費投入機制尚未建立,區鄉財政又非常困難,要使五保戶達到當地中等生活水平,供養經費缺口較大。

⒊鄉鎮敬老院設施落後,集中供養人數少。全區現有鄉鎮敬老院9所,有牀位120張,入住五保戶對象49人,入住率僅爲40.8%,主要原因:一是敬老院基礎設施條件差,由於資金缺乏,除了改擴建的敬老院外,其它敬老院的生活設施、娛樂設施、居住條件相對落後,對五保戶缺乏吸引力。二是敬老院管理經費沒有保障,管理人員報酬難以落實,人員素質較低,流動性大,一部分敬老院由鄉村幹部兼管,管理不規範,服務水平低。三是五保戶思想觀念陳舊,本土意識濃厚,到十幾裏、幾十裏外的敬老院集中供養,缺乏地域認同感和親情感,生活不習慣,尤其是尚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戶,更不願出村離鄉,入住敬老院。

⒋五保戶精神生活普遍貧乏,權益保障容易被忽視。五保戶是社會中最弱勢的羣體,大多數五保戶由於家庭變故、生理缺陷等原因,自卑感很強,精神狀態低迷消極。調查顯示,90%以上的五保戶屬文盲或半文盲,自我調節能力差,生活信心不足,生活孤單,性格怪異,性情偏執,加之缺乏電視等文化娛樂設備,精神生活十分貧乏,全社會關愛五保、敬老助殘的社會氛圍還不濃,甚至還存在對五保戶的歧視現象,五保戶的合法權益還沒有得到充分保障。

三、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的建議

⒈強化政府主體地位,提高財政供養標準。五保戶供養對象是農村最困難的羣衆,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建議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五保戶的生活保障,參照各地羣衆中等生活水平,適當提高五保戶供養標準,改善五保戶生活水平。

⒉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把五保戶供養問題納入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通盤考慮,統籌安排,多渠道籌資解決五保戶供養問題。建議中央、省級財政列出專項,進一步加大五保戶供養的轉移支付力度,從根本上解決供養經費短缺、五保戶住房維修、大病就治等突出問題。市、縣(區)政府應將五保戶供養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設立資金專戶,加強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對集中供養的五保戶供養經費,由縣(區)級專戶直接撥至供養單位;對分散供養的五保戶供養金,確定金融機構統一辦理個人儲蓄存摺,由縣(區)級專戶按月轉入存摺。另外,可在農村醫療救助和即將實行農村低保及新型合作醫療工作中,將農村五保戶全部納入救助對象,提高五保戶生活質量,有效解決五保戶看病難的問題。對五保戶喪葬問題,應制定相應的規定,納入財政預算,一次性解決。

⒊增加項目,加大投入,切實辦好農村敬老院。在繼續堅持以分散供養爲主的基礎上,建議增加項目,加大對農村敬老院的投入力度,改善現有敬老院基礎設施和辦院條件,完善功能,優化環境,提高現有牀位的利用率。按照地域認同,風格相近的原則,結合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建設一批鄉村示範性敬老院,確保五保戶能夠就近入院,樂於留院。同時,通過整合現有敬老院及村集體閒置資產,爭取相關項目支持,扶植髮展適合五保戶參與的農副產業,走以副養院、以院補院的路子。注重加強敬老院的管理,落實敬老院工作人員有關福利待遇,加強工作人員培訓,提高服務水平。圍繞鄉風文明建設,營造全社會敬老愛老,扶弱助殘的良好社會風尚,爲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着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6篇】關於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現狀調研報告

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研瞭解的情況看,我市文化產業發展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還處於起步、探索、培育階段,相對於《合肥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22)》中提出的到2022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8%以上的目標,相對於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產業發展任重道遠,一些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亟待解決。

1、管理機構有待加強和理順

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經濟的融合,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目前我市尚未成立專門的、統抓統管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致使一些政策和項目的落實乏力推進。從政府管理部門來說,20xx年市政府機構改革,經有關部門批准,市文化局作爲全市文化塊面的管理機關,單獨設立了文化產業處,指導、協調全市文化產業工作,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經費,20xx年文化和廣電合併後,取消了獨立的文化產業處及相應的編制和財政經費,相關工作納入局科技處(文化產業處),在處室工作職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廣電局科技處工作職責,涉及到文化產業的職能大大削弱,和現在各級領導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及市場的迅猛發展勢頭極不相稱。

2、文化產業總量和比重偏低

我市文化產業雖然門類較齊全,但主體“小、弱、散”,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比較薄弱。與長沙和昆明兩城市相比,20xx年長沙、昆明文化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71.56億元和84.4億元,佔gdp的比重分別是9.5%和6.1%。而我市實現增加值爲44.63億元,佔gdp的比重爲4.2%,明顯低於長沙和昆明。因此,不論是從產業規模還是從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來看,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尚顯滯後。

3、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不均衡

雖然我市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迅猛,但是總體實力弱小。以公有資本爲主體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化藝術等傳統文化服務業增加值(核心層)佔據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經處於一般競爭性和完全競爭性、國家已經向非公有資本完全放開的文化創意、網絡遊戲、廣告會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遊、文化休閒娛樂、文化經紀等高成長性新興文化服務業(外圍層)方面,我市與文化產業發達城市長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增加值的比例看,20xx年我市爲60.5:9.0:30.5,長沙爲35.6:39.1:25.3,全國平均爲42:18:40,合肥的三層次結構與長沙乃至全國有明顯的差異。相比之下,以新興文化服務業爲代表的外圍層,佔有比重低於長沙30.1個百分點,增加值比長沙少63.04億元,我市新興文化產業仍處於弱小的產業發展階段,透視出我市文化產業結構不均衡,新興產業發展空間亟待開拓。

4、文化產業和產品存在特色危機

合肥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科教人才資源豐富,三國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已成爲“合肥名片”。同時,作爲省會城市,合肥還有着融匯安徽各地文化的優勢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業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處於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後續的配套經營。大多數文化產品缺乏創意和創新,缺少能夠體現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來,政府支持和鼓勵文化產業的決策受到文化企業的普遍認同和歡迎,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合發〔20xx〕22號)、市政府《關於印發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的通知》(合政〔20xx〕89號),特別是《合肥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22)》等,對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到目前爲止,尚未出臺具體的、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配套政策;文化產業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沒有建立,許多統計數字都是20xx年的普查數據;政府扶持、政策傾斜、稅收及土地優惠的力度還遠遠不夠;文化市場、行業規範和投融資等體系還不健全;在爲文化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信息諮詢、市場拓展、人才培訓等方面還沒形成完整、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平臺,特別是民營文化企業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產業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創意人才。文化創意人才是文化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是奪取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決勝因素。文化產業需要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曉文化產業內容、又具有自主創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產品研發又懂藝術創作的實用專業人才,以及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層次文化領軍人才,而現有的人才儲備遠遠不夠;二是缺乏文化經營人才。文化經營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他們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我市的文化經營人才屈指可數。?

三、發展我市文化產業的建議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羣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這爲文化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誌,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對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可以說,沒有文化的發展繁榮,就難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因此,針對存在的問題,就進一步促進我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確立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

世界各國的發展實踐表明: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即進入到文化消費的快速啓動階段;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即進入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20xx年,合肥人均gdp達到3853美元;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這預示着合肥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已經到來,文化產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戰略期。因此,我們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氣魄,把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爲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把文化產業作爲支柱性、戰略性產業加以推動,確立文化產業在全市的支柱產業地位,力爭到20xx年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爲增加值佔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產業,成爲經濟結構優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2、設立專門機構,推動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現有的工作機構已經適應不了產業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協調不了各種關係,必須建立健全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議成立合肥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宣傳、文廣、財政、規劃、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爲成員。領導小組可參照蕪湖的經驗,定期召開協調會和企業家座談會,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聽取意見,改善投資及政策環境。在政府職能部門設立文化產業辦公室,具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專項經費,具體實施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行使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日常協調推進和統一調控、監管職能。

3、修訂完善規劃,紮實有力推進

我市的文化產業規劃目前還停留在行業規劃和部門規劃層面,缺乏權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建議在十二五規劃制定中,將文化產業真正放到支柱產業的戰略地位,作爲全市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合理佈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層次。同時,強化規劃的貫徹力度,由市委、市政府來推動落實,用規委會、土委會的工作力度來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4、培育龍頭骨幹,做大做強文化企業

文化產業要成爲支柱產業,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又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建議政府對我市各類文化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的扶持。一是對特色鮮明、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文化企業如“櫻藝緣”動漫、綜藝、“音谷”(與中科院聲學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較長產業鏈,能夠形成企業集羣的好項目,通過出臺土地、稅收、規劃、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將其打造爲上市公司,按現代企業制度及股份制方式運作,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文化企業;二是對一些由於歷史原因造成體制不順、競爭乏力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必要的經營體制改革。例如三個專業演出團體,如果還在“國字”號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須轉變思想和機制,通過產權交易、共同投資、公司化運作等形式,掛大靠強,實施重組,實現新生,及至做活做強。

5、實施大項目戰略,發揮項目帶動作用

強化項目帶動,發揮大項目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一是藉助外力,積極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特別要吸引具有雄厚資金、經營策略和營銷人才優勢的外來文化投資企業落戶合肥,有重點地打造象蕪湖方特這樣的產業航空母艦;二是確定重大項目,實施定向招商。結合老城區改造,將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戲曲休閒一條街;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的類似於“合鋼”這樣的老企業,其所閒置的部分廠房,可以作爲合肥早期工業文明遺址保留下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文化產業開發,改造成爲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等等。可採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強後,再退出方式,如無錫尚德公司那樣,政府投入的資金可以逐步退出。這部分資金可以循環使用,支持新的企業發展。通過大項目的實施,既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也能帶動周邊傳統餐飲業、商業、旅遊業的繁榮,形成文化搭臺,多方唱戲,各方共贏局面。我市應抓住20xx年舉辦全國體育大會的契機,有力帶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6、設立專項基金,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

設立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使其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骨幹文化企業的組建和發展。儘快組建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像城建投資公司那樣對基金進行管理和運作。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可多渠道籌措,一是幫助骨幹企業儘快上市融資;二是大項目、大工程可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融資;三是可以廣泛動員社會資本投資於文化產業;四是可以通過財政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獎勵、融資擔保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各類風險投資機構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成立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公司、小額貸款擔保公司以及風險擔保公司,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採取政府引導、資本運作、扶優扶強的模式,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投資結構,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體系

目前我市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完善,沒有出臺專門的、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而外地許多城市已走在我市的前面,例如,蕪湖市從20xx年起,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不少於1000萬元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對動漫產業的獎勵。建議市政府吸納各地經驗並結合我市實際,儘快研究制定較爲系統、操作性強、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業進行稅費減免;享受比工業用地更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貸融資、資產處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在人才問題上構建合理的引進、培養、使用和獎勵機制;建立我市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文化產品審批權限等方面參照先發地區做法等。

調研組認爲,合肥的文化產業發展已進入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機遇期,我市應像抓工業立市那樣抓文化產業,像合肥大建設那樣,狠抓文化產業的大發展,一定會有力助推我市經濟發展,也必將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着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第7篇】鄉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爲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爲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爲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22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爲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爲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爲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爲1567人。根據202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爲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爲主。以2022年爲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爲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爲主,以林果業爲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爲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爲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第8篇】當地美術教育教學情況現狀調查報告

一.當地情況介紹。

我校是一座座落在西山腳下、滇池湖畔的半寄宿制學校。它有着很久遠的辦學經驗,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於2000年多級投資重建,是一所佔地30畝的新校址、新校舍、新面貌的全新學校。於2022年9月正式啓用。在上級各個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校硬件設備設施得到了更新和完善。學校逐步對教學工作有了明確的分工,讓學有所長的教師得到發揮和施展才華的更多機會。從而讓專科的教學地位得到提高,特別是美術和體育,學校加強了支持與配合,對一些日常所需的必需品都給予投入。

二.學校對美術課的要求。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角、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際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善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調查結果。

1.觀音山中心學校由兩個分校組成,,一個是觀音山國小,一個是富善國小。兩個學校都開設了美術課。不同的是觀音山國小有專科教師,而富善國小沒有專科教師,是由教師兼職的。

2.在兩個學校里美術設備是不齊全的,觀音山國小有專門的美術教師,而富善國小沒有。其他的設備有一些,但都不全。

3由於學校的實際情況的限制,一個學校的專職美術教師每週要上七個年級共十四節課,要備六個年級的課,一個學校的教師是兼職的,就沒有多餘時間去研究編寫鄉土教材。只能是選擇一下課題,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加工創作來完成。

4.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除了正常的上好美術課外,還通過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來提高和鞏固。我們學校的興趣小組活動時間都是統一安排的,每個星期四下午三點半至四點半。在這段時間裏,我會組織參加興趣小組活動的學生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幫助學生認識不同繪畫技巧,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進一步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經過師生的努力,學校的文化氛圍被我們佈置得很有樣子,同時有很多學生作品參加了各級各類比賽,都獲得好的成績。

四.存在問題及原因。

1.專職美術教師的精力和時間很大部分都花在備課上,沒有時間去準備教具,到到了課堂上,纔來做示範,沒有創設情景的激趣,學生學習興趣提不起來,課堂效果就達不到預期目標。

2.學校雖然有多媒體教室,但是由於跟年級教室有一定的距離。。。。。。等等的因素,利用它來做美術教學輔助手段還不行。

3.學生的準備工作做不好。這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1.當地學生家長的教育觀念沒有改變,對美術教育的不重視,隨隨便便。2.學生自己對美術課程的不重視。

五.促進美術活動的幾點建議。

1.學校領導要切實從思想上和行動上表達出對美術教學的關心和支持。在一些場合,加大力度宣傳美術對學校工作的重要性,使廣大教師、學生、學生家長在思想上都有個清晰的認識,從而引起大家都來重視美術教學工作。

2.學校應注意多從學生角度考慮,怎樣的美術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接受?學校的美術教研活動要怎樣開展,應該探究哪些方面的問題?

3.專職美術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查缺補漏完善自我。

【第9篇】農村女黨員發展現狀情況調研報告

伴隨着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受市場機智資源配製優化作用的影響,農業人員的非農轉移逐年增多,農業女性化程度日益明顯。面對新的形式,農村女黨員羣體狀況如何?農村女黨員的發展狀況如何?農村女黨員發揮作用如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婦聯在培養髮展女黨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帶着這些問題,我縣婦聯就全縣農村女黨員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農村女黨員現狀:

1、農村女黨員情況

2、農村女黨員發展情況

3、農村女黨員整體作用發揮情況

通過調研,由於我縣各級黨委重視農村婦女致富能人中培養髮展黨員工作,女黨員在農村各項事業中發揮四個模範作用,充分展現了新時期婦女黨員的風采。

一是勇挑重擔,做脫貧致富領路人。幾年來,各級黨委大膽培養和啓用能夠帶領羣衆致富的女致富能手,女能人擔任農村幹部、企業負責人,培養出一批謀劃型、實幹型、知識型、開放型的婦女幹部。格圖營村委會委員、婦代會主任魯瑞清利用當地資源引進資金和丈夫一起建起韓禎磚廠,年利潤30萬元;董家營支部書記關國清帶領班子成員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爲民辦實事,投資50萬元修繞村砂石路4.9公里,投資15萬元建揚水站,投資45萬元襯渠3.8公里,協調上級民政部門爲90名孤寡老人領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時自己利用董醫、開門診的有利條件,經常爲村民義務看病,被羣衆一致稱爲女能人、貼心人、好乾部。

二是帶頭示範,做科技致富的帶頭人。以實施科技致富工程爲主題,在農村廣泛開展雙學雙比活動,組織女黨員帶頭學習高科技、經營管理、法律法規等知識,有效提高了農村婦女特別是女黨員的種養技能和市場意識,許多女黨員成爲發家致富的能手,成爲帶領羣衆奔小康的帶頭人。全縣現有雙學雙比示範基地5個,創辦了以葡萄莊園、黃河燉魚爲一體的旅遊業農家餐館30多家,以種養殖爲主的基地20多家,在她們的帶領下,基地充分發揮出了科技示範、輻射帶頭作用。

三是無私奉獻,做扶貧濟困的貼心人。以創建奉獻社會,關愛他人爲主題,開展爭做新女性,樹立新形象,巾幗助困,情暖千家,扶貧濟困送春風活動,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頭和輻射作用,激發女黨員無私奉獻的工作熱情。如雙河鎮組織了一支由女黨員、女幹部、女能人組成的巾幗志願者服務隊,開展經常性的慰問、幫扶活動,義務擔負起 戶孤寡老人、病殘人和其他弱勢羣體的救助工作,爲他們辦好事、辦事實,受到羣衆的一致稱讚。

四是艱苦創業,做個體經營的探路人。協調有關部門,舉辦婦女手工編制、美容美髮、經濟人培訓班等技能培訓。如雙河鎮哈啦板申女黨員賈小清從開小賣部做起,經過幾年奮鬥又創辦了農家餐館,並和丈夫一起搞起了小工程隊,成爲遠近文明的女能人。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女黨員在經濟建設中,在參政議政中,在鄉風文明建設中都發揮出了一定的作用。

4、農村女黨員發展存在問題

3、培養髮展工作不到位。調研發現,女黨員平均黨齡15年,有些村一直未發展女黨員。

總之,當前農村女黨員隊伍現狀就是五多五少。即年老的多,年輕的少;學歷低的多,學歷高的少;外出流動的多,在家的少;不任職的多,任職的少;從事打工、經商的多,從事家務、村務的少。

二 、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分析

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應該說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但主要有以下幾點: 制約農村女黨員隊伍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的、歷史的原因,又有現實的、具體的原因:

1、基層黨組織認識不到位,對女黨員發展工作不夠重視。女黨員發展工作未能引起農村黨支部的高度重視,一些黨支部對發展女黨員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發展黨員工作是黨建工作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的重要工作,而只是片面認爲只要經濟搞上去,其他一切問題均迎刃而解,無暇顧及黨員發展,特別是女黨員發展工作,導致很多優秀的婦女沒能得到及時發現和培養。另一方面,有些黨支部負責人私心雜念重,尤其是村級組織,妒賢嫉能,害怕培養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有的不願發展年輕有爲的女青年入黨,有意提升門坎,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有的獨斷獨行,搞個人主義。這些不良因素極大挫傷了廣大女青年的自尊心,影響了她們的積極性,阻礙了發展女黨員工作,導致了一些有志女青年只能望黨興嘆。

2、農村婦女對黨的認識不夠,缺乏入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是許多農村婦女對家庭的認可超過對任何其他組織的認同,把賢妻良母作爲自己的人生追求,對黨的認識十分膚淺,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或只顧發展家庭生產上,不參加學習、不參加工作、不參與社會活動,社會競爭力不強。二是有些村對黨的基本知識的宣傳工作難以做到廣泛深入,導致農村婦女對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的認識相當貧乏,認爲入了黨事事處處都要起模範帶頭作用,還要開會、學習和交納黨費,得不到實惠,缺乏入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農村女青年外流,女黨員後備力量不足。主要有兩種情況,即:外出和結婚。第一是外出,國中或高中畢業的女青年紛紛外出務工經商、打工掙錢,一方面由於城鄉發展差距,她們大多不願回鄉,一心在外賺錢,很少考慮入黨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她們常年在外,村黨支部看不到、管不着,也難以將她們作爲後備力量培養。第二是結婚,很多農村女青年在黨組織培養未成熟時就結婚了,若落嫁本村,大多也會爲了避免對男性造成威脅或對家庭造成影響,而自動拒絕組織對她們的繼續培養,若外嫁異地,黨組織對其的培養一般是付之東流了。

4、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阻礙了女黨員的發展。主要是受封建殘餘思想的長期影響,農村中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封建觀念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的深層,婦女參政是愛出風頭,不務正業。婦女入黨得不到丈夫及家人的支持鼓勵,入黨積極性受到打擊,多數女性政治覺悟偏低,黨的知識貧乏,入黨認識不高,對入黨不入黨存在無所謂的思想,參政議政所應具備的心理和文化素質、工作經驗和組織能力等在整體上劣於男性,使一些女性參政素質低、競爭力弱。

5、發展女黨員機制還不夠完善。雖然發展黨員工作有完整的規章制度可遵循,但在農村發展黨員實際工作中,仍有一些人爲或工作上的失誤,制度往往未能真正落到實處,對女黨員的發展沒有要求,沒有按比例發展,而是順其自然,一年下來一個鄉鎮就發展一兩個黨員,甚至於一個女黨員也沒有。

三、在培養女黨員方面的經驗做法

1、加強宣傳。

各鎮婦聯將宣傳女性典型放在第一位,結合計生部門的三查一治等活動,對雙學雙比巾幗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動中涌現出的女能手、女能人、好婆婆、好妻子的先進事蹟進行宣傳。大力弘揚傳統的中華美德以及女性自主自立的創業典型。同時,加大宣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文明進步的婦女觀,宣傳婦女參政的意義和優秀參政婦女的業績,在女性地位及參政要求上對各級組織進行宣傳。通過宣傳,使廣大幹部羣衆更直觀地認識到女性的閃光點,爲培養選拔女黨員、女幹部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抓好培訓。

利用每一次例會的機會,切實加強村級女幹部、女農民技術員及女黨員的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女幹部素質。在培訓對象上,重點抓好新上崗的村級女幹部的業務理論知識培訓;在培訓目標上,着力提高女性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在培訓方式上,採取以會代訓及結合農技司法等部門的培訓活動,理論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以達到提高理論水平與提高工作能力相結合的目的。

3、注重培養

把加強和改進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提高農村女幹部、女黨員、女能手的綜合素質,作爲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工作方針,圍繞三培養髮展女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女能手。採用定期培訓、發放宣傳資料及有關書籍、閒時走訪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女黨員的教育培訓力度,使農村女黨員基本上都掌握一門以上的致富實用技術,大力扶持農村女黨員發展產業,在種植和養殖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把女能手培養成黨員。在對各村致富女能手瞭解掌握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覺悟高的女能手,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對符合入黨條件的及時吸收入黨,使她們對依靠黨的政策發家致富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爲黨的隊伍增添了新的血液;把黨員女能手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村後備幹部。在村黨支部認真篩選,婦聯積極推薦,黨委把關的基礎上,將政治素質好、管理能力強的黨員女能手,按照有關規定列爲村後備幹部,建立檔案,加強培養,待條件成熟後,及時選拔擔任村幹部,使村班子成員結構得到優化。

四、農村女黨員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爲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發展女黨員工作,不斷擴大黨的羣衆基礎,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形成利於培養髮展農村女黨員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是將發展農村女黨員工作的有關政策和知識列入農村幹部培訓內容,提高農村幹部對發展女黨員工作的認識。二是組織部門制定黨員發展規劃時要充分吸收婦聯組織的意見,督促檢查時經常與婦聯組織聯繫溝通,一起研究培養髮展女黨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努力形成組織部門與婦聯組織相互配合、共同推進女黨員發展工作的良好機制。三是在制定相關政策過程中,把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落到實處,貫穿於女黨員發展的各個環節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發展女黨員,體現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同時女性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二) 努力營造有利於女黨員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婦聯組織的引導、培養,也是女性成長的重要催化劑。 因此,婦聯要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立足職能、突出特色、把密切與婦女羣衆的血肉聯繫作爲組織發展壯大的根基,在農村婦女中深入開展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巾幗示範村創建活動等,幫助廣大婦女發展生產、增收致富,使之成爲致富能手、家庭美德建設標兵,並切實從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婦女入黨積極分子和女黨員,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爲發展農村女黨員奠定基礎;同時婦聯組織要挖掘樹立優秀農村女黨員典型,發揮典型引路、示範推動作用,教育和引導廣大婦女正確認識黨的歷史地位和作用,認識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責任,幫助婦女打破自身思想陰影,樹立政治信念,對有羣衆基礎的婦女典型要加強教育、引導和推薦,使之在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踐中,主動靠近黨組織,進而成爲黨組織中的一員。

(三)突出重點扎實做好農村女黨員培養髮展工作。

1、注重對年輕女黨員的培養 。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農村,女黨員年齡偏大,35歲以下的年輕女黨員比例較少,甚至有的村出現青黃不接現象。在今後的工作中,應進一步加強對年輕女黨員的培養力度,打破通常觀念,多渠道、多層面、全方位培養人才,使女黨員隊伍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在調整改革及新老交替中,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在農村致富能手中培養。二是在村級組織中培養。三是在婦女先進人物中培養。要在安排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以及基層幹部培訓時,保證有一定的婦女入黨積極分子參加,真正把教育培養工作落到實處。

2、強化女黨員後備隊伍建設 一是充分利用黨員活動陣地。通過多種形式對女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及基本知識教育,搞好傳、幫、帶,促使其健康成長;二是實踐鍛鍊促成熟。基層黨組織要給婦女入黨積極分子定目標、交任務、壓擔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擔任一定職務,使其在工作中得到鍛鍊和提高。婦聯要主動向黨委推薦在三個文明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婦女,以壯大女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從而確保黨組織的純潔性、先進性。

【第10篇】美術教育教學情況現狀的調查報告

美術教育教學情況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當地情況介紹。

我校是一座座落在西山腳下、滇池湖畔的半寄宿制學校。它有着很久遠的辦學經驗,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於20xx年多級投資重建,是一所佔地30畝的新校址、新校舍、新面貌的全新學校。於20xx年9月正式啓用。在上級各個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校硬件設備設施得到了更新和完善。學校逐步對教學工作有了明確的分工,讓學有所長的教師得到發揮和施展才華的更多機會。從而讓專科的教學地位得到提高,特別是美術和體育,學校加強了支持與配合,對一些日常所需的.必需品都給予投入。

二.學校對美術課的要求。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角、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際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善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調查結果。

1.觀音山中心學校由兩個分校組成,,一個是觀音山國小,一個是富善國小。兩個學校都開設了美術課。不同的是觀音山國小有專科教師,而富善國小沒有專科教師,是由教師兼職的。

2.在兩個學校里美術設備是不齊全的,觀音山國小有專門的美術教師,而富善國小沒有。其他的設備有一些,但都不全。

3由於學校的實際情況的限制,一個學校的專職美術教師每週要上七個年級共十四節課,要備六個年級的課,一個學校的教師是兼職的,就沒有多餘時間去研究編寫鄉土教材。只能是選擇一下課題,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加工創作來完成。

4.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除了正常的上好美術課外,還通過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來提高和鞏固。我們學校的興趣小組活動時間都是統一安排的,每個星期四下午三點半至四點半。在這段時間裏,我會組織參加興趣小組活動的學生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幫助學生認識不同繪畫技巧,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進一步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經過師生的努力,學校的文化氛圍被我們佈置得很有樣子,同時有很多學生作品參加了各級各類比賽,都獲得好的成績。

四.存在問題及原因。

1.專職美術教師的精力和時間很大部分都花在備課上,沒有時間去準備教具,到到了課堂上,纔來做示範,沒有創設情景的激趣,學生學習興趣提不起來,課堂效果就達不到預期目標。

2.學校雖然有多媒體教室,但是由於跟年級教室有一定的距離等等的因素,利用它來做美術教學輔助手段還不行。

五.促進美術活動的幾點建議。

1.學校領導要切實從思想上和行動上表達出對美術教學的關心和支持。在一些場合,加大力度宣傳美術對學校工作的重要性,使廣大教師、學生、學生家長在思想上都有個清晰的認識,從而引起大家都來重視美術教學工作。

2.學校應注意多從學生角度考慮,怎樣的美術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接受?學校的美術教研活動要怎樣開展,應該探究哪些方面的問題?

3.專職美術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查缺補漏完善自我。

【第11篇】農村低壓電網系統現狀和運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20xx年3月份以來,結合農電配網工程建設,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對轄區內的400v及以下的農村低壓電網也同時進行了改造,改造的重點是低壓線路和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

一、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和接戶線改造對改善農村用電環境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20xx年以來,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積極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農村電網建設計劃、規劃會議精神,努力爲地方“新農村”建設事業提供電力保障,通過努力,該所共完成了79個新農網單項工程的改造和6580餘戶的農村低壓接戶線的改造工作。

1.供電質量的提高

在實施低壓電網改造後的高流鎮高程村,筆者看到:嶄新、整齊的塑料計量箱換去了昔日鏽蝕、破損的鐵皮計量箱,過去,纏繞在低壓接戶線和套戶線上的廣播線、有線電視線、電話線等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規劃整齊的低壓線路。該村黨支部書記徐佃鬆告訴筆者說:通過供電所的線路設備的改造,供電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餘戶用電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電炊具或安裝了空調等,電力的發展給我們農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壓線路損耗率明顯降低

筆者對高流供電所實施農網改造後的部分低壓臺變的線損率進行了調查,改造後的臺變的低壓線損率比改造前有了明顯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對照表:

通過以上部分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的比較,改造後的低壓線損率明顯低於改造前的低壓線損率。

3.電壓合格率有明顯的提高

筆者通過調查、統計瞭解到:通過低壓電網和接戶線改造,電壓合格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例如大街北變的電壓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6.03%,通過戶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7.52%,改造後比改造前提高了1.49個百分點。

通過對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其臺變的電壓合格率、線路及設備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證,用戶的安全用電有了保障,用戶從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中得到了實惠,滿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農村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的現狀

在對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戶一表”改造法(即將低壓接戶線、計量點直接延伸到用戶),改變了以往的計量集裝模式。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實際運行,筆者發現: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一戶一表”)改造後,對電網安全運行、改善用戶的電壓質量和居民用戶的用電安全等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其對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致使低壓電網的供電可靠性下降。

現階段,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一般採用tt系統,即:10kv配電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到電氣上和電力系統中接地點無關的獨立的接地極上。tt系統的故障特點是故障迴路電流小,在自動切斷供電前,局部故障不會擴大,不會轉化爲“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較大的接地電阻。tt系統的防護措施主要是採用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和過電流動作保護器。

以往的電能計量集裝模式的保護方式是: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安裝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電能計量集裝箱處裝設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用戶進線開關處裝設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

在採用電能計量集裝模式下,當屬於用戶的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首先是裝設在用戶進線開關處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進而是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最後是安裝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上述的運行方式,在用戶發生故障時,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相對較小,故障點容易查找,維修方便。

據筆者現場實際調查、走訪發現,當前農村居民用電的狀況是: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率低,已經安裝的,有的損壞退出運行,有的因爲用戶家中線路老化,引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頻繁動作,用戶自行、人爲的將其退出運行,目前,農村居民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實際安裝運行率僅在10%-30%之間,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的影響

在採用“一戶一表”安裝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中間保護),當屬於用戶資產的用戶室內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由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低,且無中間環節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往往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直接動作跳閘,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擴大,故障點查找難度增加。筆者遇到的一個事例是:某臺變的一個用戶家庭用的潛水泵電機接地漏電,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跳閘,造成該條400v線路的180餘用戶斷電,用戶故障報修、投訴電話不斷,而維修人員只好一根根杆塔、一處處t接點、一個個用戶排查,花費3個多小時,才查找到故障點,恢復了送電。真的是既增加了維修時間和維修四、“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影響應採取的應對措施

依據gb13955-《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dl/t499-《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第5部分“剩餘電流保護”、dl/t493-《農村安全用電規程》等的相關規程規定:農村tt系統臺區必須安裝剩餘電流總保護,對於供電範圍較大或有重要用戶的農村低壓電網可增設剩餘電流中級保護;

農村供電所要加強農村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普及,指導和幫助農村客戶正確安裝使用剩餘電流末級保護裝置,發現客戶內部漏電故障要及時督促整改,對拒不整改導致上級剩餘電流保護裝置頻繁動作或無法重合,影響其他客戶正常用電的,將該客戶有關電力設施退出電網,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筆者呼籲:在現行的配電系統運行模式下,儘快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剩餘電流保護裝置管理的通知(蘇電農〔〕925號)》文件精神。提高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降低故障影響的範圍,提高供電可靠率。同時加大電力設施保護和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用戶的安全用電意識:安全用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12篇】農村低壓電網系統現狀及運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低壓電網系統現狀及運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20xx年3月份以來,結合農電配網工程建設,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對轄區內的400v及以下的農村低壓電網也同時進行了改造,改造的重點是低壓線路和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

一、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和接戶線改造對改善農村用電環境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20xx年以來,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積極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農村電網建設計劃、規劃會議精神,努力爲地方“新農村”建設事業提供電力保障,通過努力,該所共完成了79個新農網單項工程的改造和6580餘戶的農村低壓接戶線的改造工作。

1.供電質量的提高

在實施低壓電網改造後的高流鎮高程村,筆者看到:嶄新、整齊的塑料計量箱換去了昔日鏽蝕、破損的鐵皮計量箱,過去,纏繞在低壓接戶線和套戶線上的廣播線、有線電視線、電話線等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規劃整齊的低壓線路。該村黨支部書記徐佃鬆告訴筆者說:通過供電所的線路設備的改造,供電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餘戶用電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電炊具或安裝了空調等,電力的發展給我們農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壓線路損耗率明顯降低

筆者對高流供電所實施農網改造後的部分低壓臺變的線損率進行了調查,改造後的臺變的低壓線損率比改造前有了明顯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對照表:

通過以上部分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的比較,改造後的低壓線損率明顯低於改造前的低壓線損率。

3.電壓合格率有明顯的提高

筆者通過調查、統計瞭解到:通過低壓電網和接戶線改造,電壓合格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例如大街北變的電壓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6.03%,通過戶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7.52%,改造後比改造前提高了1.49個百分點。

通過對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其臺變的電壓合格率、線路及設備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證,用戶的安全用電有了保障,用戶從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中得到了實惠,滿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農村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的現狀

在對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戶一表”改造法(即將低壓接戶線、計量點直接延伸到用戶),改變了以往的計量集裝模式。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實際運行,筆者發現: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一戶一表”)改造後,對電網安全運行、改善用戶的電壓質量和居民用戶的用電安全等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其對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致使低壓電網的供電可靠性下降。

現階段,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一般採用tt系統,即:10kv配電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到電氣上和電力系統中接地點無關的獨立的接地極上。tt系統的故障特點是故障迴路電流小,在自動切斷供電前,局部故障不會擴大,不會轉化爲“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較大的接地電阻。tt系統的防護措施主要是採用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和過電流動作保護器。

以往的電能計量集裝模式的保護方式是: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安裝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電能計量集裝箱處裝設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用戶進線開關處裝設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

在採用電能計量集裝模式下,當屬於用戶的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首先是裝設在用戶進線開關處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進而是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最後是安裝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上述的運行方式,在用戶發生故障時,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相對較小,故障點容易查找,維修方便。

據筆者現場實際調查、走訪發現,當前農村居民用電的狀況是: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率低,已經安裝的,有的損壞退出運行,有的因爲用戶家中線路老化,引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頻繁動作,用戶自行、人爲的將其退出運行,目前,農村居民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實際安裝運行率僅在10%-30%之間,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的影響

在採用“一戶一表”安裝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中間保護),當屬於用戶資產的用戶室內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由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低,且無中間環節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往往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直接動作跳閘,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擴大,故障點查找難度增加。筆者遇到的一個事例是:某臺變的一個用戶家庭用的潛水泵電機接地漏電,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跳閘,造成該條400v線路 的180餘用戶斷電,用戶故障報修、投訴電話不斷,而維修人員只好一根根杆塔、一處處t接點、一個個用戶排查,花費3個多小時,才查找到故障點,恢復了送電。真的是既增加了維修時間和維修四、“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影響應採取的應對措施

依據gb13955-《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dl/t499-《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第5部分“剩餘電流保護”、dl/t493-《農村安全用電規程》等的相關規程規定:農村tt系統臺區必須安裝剩餘電流總保護,對於供電範圍較大或有重要用戶的農村低壓電網可增設剩餘電流中級保護;

農村供電所要加強農村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普及,指導和幫助農村客戶正確安裝使用剩餘電流末級保護裝置,發現客戶內部漏電故障要及時督促整改,對拒不整改導致上級剩餘電流保護裝置頻繁動作或無法重合,影響其他客戶正常用電的,將該客戶有關電力設施退出電網,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筆者呼籲:在現行的配電系統運行模式下,儘快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剩餘電流保護裝置管理的通知(蘇電農〔〕925號)》文件精神。提高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降低故障影響的範圍,提高供電可靠率。同時加大電力設施保護和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用戶的安全用電意識:安全用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13篇】農村低壓電網系統現狀和運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20xx年3月份以來,結合農電配網工程建設,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對轄區內的400v及以下的農村低壓電網也同時進行了改造,改造的重點是低壓線路和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

一、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和接戶線改造對改善農村用電環境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20xx年以來,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積極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農村電網建設計劃、規劃會議精神,努力爲地方“新農村”建設事業提供電力保障,通過努力,該所共完成了79個新農網單項工程的改造和6580餘戶的農村低壓接戶線的改造工作。

1.供電質量的提高

在實施低壓電網改造後的高流鎮高程村,筆者看到:嶄新、整齊的塑料計量箱換去了昔日鏽蝕、破損的鐵皮計量箱,過去,纏繞在低壓接戶線和套戶線上的廣播線、有線電視線、電話線等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規劃整齊的低壓線路。該村黨支部書記徐佃鬆告訴筆者說:通過供電所的線路設備的改造,供電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餘戶用電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電炊具或安裝了空調等,電力的發展給我們農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壓線路損耗率明顯降低

筆者對高流供電所實施農網改造後的部分低壓臺變的線損率進行了調查,改造後的臺變的低壓線損率比改造前有了明顯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對照表:

通過以上部分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的比較,改造後的低壓線損率明顯低於改造前的低壓線損率。

3.電壓合格率有明顯的提高

筆者通過調查、統計瞭解到:通過低壓電網和接戶線改造,電壓合格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例如大街北變的電壓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6.03%,通過戶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7.52%,改造後比改造前提高了1.49個百分點。

通過對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其臺變的電壓合格率、線路及設備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證,用戶的安全用電有了保障,用戶從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中得到了實惠,滿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農村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的現狀

在對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戶一表”改造法(即將低壓接戶線、計量點直接延伸到用戶),改變了以往的計量集裝模式。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實際運行,筆者發現: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一戶一表”)改造後,對電網安全運行、改善用戶的電壓質量和居民用戶的用電安全等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其對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致使低壓電網的供電可靠性下降。

現階段,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一般採用tt系統,即:10kv配電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到電氣上和電力系統中接地點無關的獨立的接地極上。tt系統的故障特點是故障迴路電流小,在自動切斷供電前,局部故障不會擴大,不會轉化爲“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較大的接地電阻。tt系統的防護措施主要是採用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和過電流動作保護器。

以往的電能計量集裝模式的保護方式是: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安裝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電能計量集裝箱處裝設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用戶進線開關處裝設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

在採用電能計量集裝模式下,當屬於用戶的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首先是裝設在用戶進線開關處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進而是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最後是安裝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上述的運行方式,在用戶發生故障時,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相對較小,故障點容易查找,維修方便。

據筆者現場實際調查、走訪發現,當前農村居民用電的狀況是: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率低,已經安裝的,有的損壞退出運行,有的因爲用戶家中線路老化,引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頻繁動作,用戶自行、人爲的將其退出運行,目前,農村居民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實際安裝運行率僅在10%-30%之間,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的影響

在採用“一戶一表”安裝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中間保護),當屬於用戶資產的用戶室內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由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低,且無中間環節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往往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直接動作跳閘,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擴大,故障點查找難度增加。筆者遇到的一個事例是:某臺變的一個用戶家庭用的潛水泵電機接地漏電,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跳閘,造成該條400v線路的180餘用戶斷電,用戶故障報修、投訴電話不斷,而維修人員只好一根根杆塔、一處處t接點、一個個用戶排查,花費3個多小時,才查找到故障點,恢復了送電。真的是既增加了維修時間和維修四、“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影響應採取的應對措施

依據gb13955-《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dl/t499-《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第5部分“剩餘電流保護”、dl/t493-《農村安全用電規程》等的相關規程規定:農村tt系統臺區必須安裝剩餘電流總保護,對於供電範圍較大或有重要用戶的農村低壓電網可增設剩餘電流中級保護;

農村供電所要加強農村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普及,指導和幫助農村客戶正確安裝使用剩餘電流末級保護裝置,發現客戶內部漏電故障要及時督促整改,對拒不整改導致上級剩餘電流保護裝置頻繁動作或無法重合,影響其他客戶正常用電的,將該客戶有關電力設施退出電網,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筆者呼籲:在現行的配電系統運行模式下,儘快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剩餘電流保護裝置管理的通知(蘇電農〔〕925號)》文件精神。提高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降低故障影響的範圍,提高供電可靠率。同時加大電力設施保護和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用戶的安全用電意識:安全用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14篇】美術教育教學情況現狀調查報告

一、當地情況介紹。

我校是一座座落在西山腳下、滇池湖畔的半寄宿制學校。它有着很久遠的辦學經驗,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於20xx年多級投資重建,是一所佔地30畝的新校址、新校舍、新面貌的全新學校。於20xx年9月正式啓用。在上級各個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校硬件設備設施得到了更新和完善。學校逐步對教學工作有了明確的分工,讓學有所長的教師得到發揮和施展才華的更多機會。從而讓專科的教學地位得到提高,特別是美術和體育,學校加強了支持與配合,對一些日常所需的必需品都給予投入。

二、學校對美術課的要求。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角、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際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善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調查結果。

1、觀音山中心學校由兩個分校組成,,一個是觀音山國小,一個是富善國小。兩個學校都開設了美術課。不同的是觀音山國小有專科教師,而富善國小沒有專科教師,是由教師兼職的。

2、在兩個學校里美術設備是不齊全的,觀音山國小有專門的美術教師,而富善國小沒有。其他的設備有一些,但都不全。

3、由於學校的實際情況的限制,一個學校的專職美術教師每週要上七個年級共十四節課,要備六個年級的課,一個學校的教師是兼職的,就沒有多餘時間去研究編寫鄉土教材。只能是選擇一下課題,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加工創作來完成。

4、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除了正常的上好美術課外,還通過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來提高和鞏固。我們學校的興趣小組活動時間都是統一安排的,每個星期四下午三點半至四點半。在這段時間裏,我會組織參加興趣小組活動的學生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幫助學生認識不同繪畫技巧,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進一步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經過師生的努力,學校的文化氛圍被我們佈置得很有樣子,同時有很多學生作品參加了各級各類比賽,都獲得好的成績。

四、存在問題及原因。

1、專職美術教師的精力和時間很大部分都花在備課上,沒有時間去準備教具,到到了課堂上,纔來做示範,沒有創設情景的激趣,學生學習興趣提不起來,課堂效果就達不到預期目標。

2、學校雖然有多媒體教室,但是由於跟年級教室有一定的距離等等的因素,利用它來做美術教學輔助手段還不行。

3、學生的準備工作做不好。這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當地學生家長的教育觀念沒有改變,對美術教育的不重視,隨隨便便;學生自己對美術課程的不重視。

五、促進美術活動的幾點建議。

1、學校領導要切實從思想上和行動上表達出對美術教學的關心和支持。在一些場合,加大力度宣傳美術對學校工作的重要性,使廣大教師、學生、學生家長在思想上都有個清晰的認識,從而引起大家都來重視美術教學工作。

2、學校應注意多從學生角度考慮,怎樣的美術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接受?學校的美術教研活動要怎樣開展,應該探究哪些方面的問題?

3、專職美術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查缺補漏完善自我。

【第15篇】農村五保戶生活現狀及有關情況的調研報告

五保戶供養問題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着力辦好的事關民生的“五件實事”之一。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來**調研時,高度關注五保戶的生活問題,明確要求做好五保戶的供養工作。對此,市、區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五保戶的供養工作。爲了準確掌握全區五保戶供養現狀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爲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詳實可靠的參考依據,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專門的調研工作組,從民政、財政、社保、衛生、統計、物價、扶貧、殘聯等相關部門抽調20名農村工作時間長、基層情況熟悉的同志組成調研組,分4個工作小組,利用15天時間,先後深入全區16鄉鎮102個行政村和9所農村敬老院,採取入戶走訪、查看,召開村幹部、村民代表及五保戶代表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農村五保戶的生活現狀進行了詳細調研,基本摸清了全區農村五保戶的生活狀況。現將秦州區五保戶供養的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做好五保戶工作的幾點建議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區位於11東南部,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中心城區,轄10鎮6鄉,420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41個社區居委會,全區總人口64.28萬,其中農業人口43.94萬,佔總人口的68%;全區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耕地95萬畝,人均耕地2.16畝,XX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7.76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2.9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986元。

全區現有農村五保戶供養對象1689戶2348人,其中:男1406人,女942人;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904人,長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1002人,身體殘疾的442人;有耕地的1965人,無耕地的383人。(詳見下表)

供養方式。我區對農村五保戶一直採取以分散供養爲主、集中供養爲輔的辦法。目前全區分散供養2299人,佔供養總數的97.9%,身體健康且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五保戶主要依靠承包地種植收入和區鄉救濟、村組接濟維持生活所需;身體殘疾、常年多病且喪失勞動能力的五保戶主要靠政府救助、親鄰接濟、社會捐贈及微薄的承包地租賃收入,解決基本生活困難。目前集中供養49人,佔供養總數2.1%,主要在鄉鎮敬老院,供養方式主要採取從財政轉移支付、受災羣衆補助款、季節性口糧款和救濟物資中給予解決,目前全區敬老院有9所,XX年區上投入20萬元進行了擴建改造,現有總牀位數120張。五保戶去世後,其喪葬費用,經濟條件較好的郊區和川道區,主要由村上籌集解決;經濟條件較差的山區和貧困區,由民政部門視其困難狀況一次性解決800——1200元。

供養標準。稅費改革前,五保戶供養標準爲:分散供養年人均600元,集中供養年人均1000元;稅費改革後,隨着各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我們相應提高了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分散供養對象年人均提高到800元,集中供養對象年人均提高到1200元。全區年供養經費約189.8萬元,其中上級財政轉移支付45.6萬元,區、鄉配套144.2萬元。五保戶供養標準適當提高後,全區五保戶的生活現狀有了一定改善,但由於目前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種植業勞力不足,加之農業生產資料成本提高,雖然大部分五保戶有自己的承包地,但因無力耕種,其他農戶又不願承包,五保戶種植業收入非常低微,五保戶當前的生活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從目前秦州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城鄉居民生活及物價總體水平綜合測算,現階段五保戶基本生活標準月人均至少應爲139.98元,年需1679.4元。(詳見下表)

秦州區農村五保戶基本生活標準市場現價費用表

二、當前全區五保戶供養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⒈供養標準偏低,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無論是集中供養,還是分散供養,供養標準都偏低。從調研情況看,由於不同地域經濟發展狀況差異較大,農村住戶的基本生活所需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城郊區及川道區五保戶最低生活費人均月需150.8元,年需1809.6元,山區及林緣區五保戶最低生活費用人均月需124元,年需1488元。按照目前我區分散供養對象年人均800元、集中供養對象年人均1200元標準,僅能解決五保戶最基本的生活,尚未達到當地羣衆最低生活標準,距中等生活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加之就醫、房屋維修等不確定性開支,所需供養費用缺口就更大。我區五保戶中長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無勞動能力的供養對象所佔比例較大,大部分五保戶生活設施簡陋,居住條件較差,部分五保戶住房破舊,年久失修。要全面做到五保戶“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孤兒保教)”,的確面臨一定的困難。

⒉供養資金來源渠道狹窄,經費保障機制還不健全。目前,五保戶供養經費主要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財政配套和鄉村自籌解決。由於我區農村面大,五保戶數量較多,供養經費來源渠道較窄,多元化經費投入機制尚未建立,區鄉財政又非常困難,要使五保戶達到當地中等生活水平,供養經費缺口較大。

⒊鄉鎮敬老院設施落後,集中供養人數少。全區現有鄉鎮敬老院9所,有牀位120張,入住五保戶對象49人,入住率僅爲40.8%,主要原因:一是敬老院基礎設施條件差,由於資金缺乏,除了改擴建的敬老院外,其它敬老院的生活設施、娛樂設施、居住條件相對落後,對五保戶缺乏吸引力。二是敬老院管理經費沒有保障,管理人員報酬難以落實,人員素質較低,流動性大,一部分敬老院由鄉村幹部兼管,管理不規範,服務水平低。三是五保戶思想觀念陳舊,本土意識濃厚,到十幾裏、幾十裏外的敬老院集中供養,缺乏地域認同感和親情感,生活不習慣,尤其是尚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戶,更不願出村離鄉,入住敬老院。

⒋五保戶精神生活普遍貧乏,權益保障容易被忽視。五保戶是社會中最弱勢的羣體,大多數五保戶由於家庭變故、生理缺陷等原因,自卑感很強,精神狀態低迷消極。調查顯示,90%以上的五保戶屬文盲或半文盲,自我調節能力差,生活信心不足,生活孤單,性格怪異,性情偏執,加之缺乏電視等文化娛樂設備,精神生活十分貧乏,全社會關愛五保、敬老助殘的社會氛圍還不濃,甚至還存在對五保戶的歧視現象,五保戶的合法權益還沒有得到充分保障。

三、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的建議

⒈強化政府主體地位,提高財政供養標準。五保戶供養對象是農村最困難的羣衆,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建議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五保戶的生活保障,參照各地羣衆中等生活水平,適當提高五保戶供養標準,改善五保戶生活水平。

⒉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把五保戶供養問題納入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通盤考慮,統籌安排,多渠道籌資解決五保戶供養問題。建議中央、省級財政列出專項,進一步加大五保戶供養的轉移支付力度,從根本上解決供養經費短缺、五保戶住房維修、大病就治等突出問題。市、縣(區)政府應將五保戶供養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設立資金專戶,加強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對集中供養的五保戶供養經費,由縣(區)級專戶直接撥至供養單位;對分散供養的五保戶供養金,確定金融機構統一辦理個人儲蓄存摺,由縣(區)級專戶按月轉入存摺。另外,可在農村醫療救助和即將實行農村低保及新型合作醫療工作中,將農村五保戶全部納入救助對象,提高五保戶生活質量,有效解決五保戶看病難的問題。對五保戶喪葬問題,應制定相應的規定,納入財政預算,一次性解決。

⒊增加項目,加大投入,切實辦好農村敬老院。在繼續堅持以分散供養爲主的基礎上,建議增加項目,加大對農村敬老院的投入力度,改善現有敬老院基礎設施和辦院條件,完善功能,優化環境,提高現有牀位的利用率。按照地域認同,風格相近的原則,結合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建設一批鄉村示範性敬老院,確保五保戶能夠就近入院,樂於留院。同時,通過整合現有敬老院及村集體閒置資產,爭取相關項目支持,扶植髮展適合五保戶參與的農副產業,走以副養院、以院補院的路子。注重加強敬老院的管理,落實敬老院工作人員有關福利待遇,加強工作人員培訓,提高服務水平。圍繞鄉風文明建設,營造全社會敬老愛老,扶弱助殘的良好社會風尚,爲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着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