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楓橋經驗”學習考察報告

“楓橋經驗”學習考察報告

爲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區委常委、政法委高玉宇書記率區委辦、政法委、民政局、各板塊等相關人員,於10月10日,赴浙江諸暨學習“楓橋經驗”。學習考察組一行深入諸暨楓橋鎮、楓源村,觀看了鎮社會服務管理中心、楓橋經驗陳列館、楓源村社會管理服務站,聽取了情況介紹,與相關領導進行了深入交流。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楓橋經驗”的內涵、起源和發展

楓橋鎮地處諸暨市東北部,毗鄰紹興市柯橋區,鎮域面積165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2個社區,戶籍人口7.6萬、外來人口2萬。楓橋鎮是中國名品襯衫之鄉,因其創造的“楓橋經驗”聞名於外。“楓橋經驗”概括起來就是:“黨政動手,依靠羣衆,源頭預防,依法治理,減少矛盾,促進和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其精髓是以人爲本,靈魂是創新和與時俱進,核心是經濟社會的統籌發展,工作原則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目標是爲民,即富民、愛民、樂民、靠民,實現人的全面發展。50年來,“楓橋經驗”大致經過三個發展歷程:一是1963年到改革開放前夕,“楓橋經驗”在改造“四類分子”運動中,廣泛開展說理鬥爭,做到要文鬥、不要武鬥,創造出“擺事實,講道理,給出路,摘帽子”的做法,實現了“發動和依靠羣衆,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捕人少,治安好”的目標。同時將這種做法積極運用到就地改造流竄犯、幫教違法失足青少年等方面,初步實現了社會秩序的重構,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楓橋新經驗。二是改革開放到上世紀末,“楓橋經驗”又成功地進行了創新,率先提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推進羣防羣治,通過教育羣衆、依靠羣衆,實現社會治安的根本好轉,成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好經驗。三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新農村進程中,楓橋的幹部羣衆樹立改革和發展並舉、平安與穩定並重的理念,創造了“靠富裕羣衆減少矛盾,靠組織羣衆預防矛盾,靠服務羣衆化解矛盾”的新經驗,成爲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典範。楓橋鎮連續五次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兩度捧得代表全國綜治工作最高榮譽的“長安杯”。可以說,“楓橋經驗”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拓展、逐漸深化、以人爲本的經驗。

二、新時期“楓橋經驗”的有關做法

1.積極創新預防化解機制。近年來,楓橋鎮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新的社會矛盾快速顯現的特點,建立了“四先四早”的工作機制。一是預警在先,苗頭問題早消化。黨委政府建立信息網絡,實行敏感信息即時報,健全比較完善的維穩信息預警體系。全鎮組建了以包村幹部、村級治調幹部、企事業安保人員爲主體的治安信息網絡,明確職責,按“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的原則,及時摸排掌握各類不穩定因素和治安問題苗頭。鎮堅持每月召開一次政法聯席會議,對不安定因素分析研判。二是教育在先,重點對象早轉化。先教育幹部,後教育羣衆,以幹部教育帶動羣衆教育。對不同對象由黨政主要領導“一人包一人”,或由鎮村幹部“一羣包一羣”,或由羣團組織“一家包一個”,教育引導,共幫共管。三是控制在先,敏感時期早防範。通過制定防範預案,按照“宜解不宜結,宜疏不宜聚,宜緩不宜激”的原則,勸解引導,妥善控制,及時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四是調解在先,矛盾糾紛早處理。楓橋幹部羣衆與時俱進,堅持發展與穩定並重,創業與創新並舉,創造了“矛盾化解五分法”。楓橋鎮機關、企業、村都成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明確調處層級和時限,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有機聯繫,有效提高矛盾調處的就地性和時效性。

2.健全社會服務管理平臺。楓橋鎮功能強大整齊現代的服務管理中心、爲民全程代辦事項的村便民服務站、先進完備的“智慧安居”指揮室等,給考察組帶來了極大震撼。“楓橋經驗”的成績,離不開這些平臺功能的發揮。集綜治、信訪、司法、調解、警務、流動人口、禁毒、應急、安監等30個部門的鎮服務管理中心,實行集中辦公一體化管理,設立相應服務窗口,對羣衆事項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同時,依託基層社會治理綜合信息系統,鎮村綜治端口全線開通,做到各類基礎信息網上收集掌控,各項工作網上處理反饋。整合各類信息化應用系統,研發便民服務信息系統,構建覆蓋全鎮的平安物聯網,通過“智慧安居”讓社會服務管理更加高效。

3.積極推行社會網格管理。早在2010年,楓橋鎮便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社會治理“一張網”工程應運而生,其核心是“力量下沉、權力下放,多網合一、辦事給力,關口前移、主動上門,制度現行、嚴格問責”。建立了鎮、村(社區)、自然村(小區)三級網格,300戶左右爲一網格。服務團隊體系全到位,鎮成立文教衛生、應急救助、綜合搶修、村鎮建設等專業或綜合服務團隊,村(社區)組建文化娛樂、治安巡防、糾紛調解自治服務團隊,整合行政、社會、市場等資源,最大程度上便民利民。運行權力體系規範化。通過定期走訪交流、社情民意研判、服務情況報告反饋、信息綜合管理等機制,日常運行做到網格內情況明,信息傳遞快、應對及時措施有效。網格管理體系末端化。通過網格屬地村兩委幹部、黨小組長、黨員、村民代表發揮熟人作用,最大程度實現問題發現在萌芽、解決在初期。保障工作體系有效化。建立鎮領導和機關幹部包村、幹部直接聯繫羣衆的組織構架,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口子統籌組織、政法綜治口子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協作配合、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將社會管理“一張網”工程列入平安綜治考覈內容,與單位、個人績效考覈獎金、政治利益等直接掛鉤。如,某村發生違章搭建,因發現不及時、處置不當,導致信訪不斷,後追究相關單位、人責任,包村領導扣2分,駐村幹部扣2分。

4.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楓橋之所以能把絕大部分矛盾化解在基層,關鍵在於以黨支部爲核心的村級基層組織健全,幹部在羣衆中有較高的威望。他們把以黨支部爲核心的村級班子配套建設作爲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的重中之重,配齊配好黨支部成員,配強支部書記。村級普遍推行“三上三下”重大事項民主議事決策制度,通過集體討論議題、入戶採集意見、收集議題、民主懇談專家論證、黨員審議、投票表決流程,村裏決策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大小事務徵求羣衆意見,最後由百姓拍板。以其發源地楓源村爲例,每月召開兩次村民大會,共同參與村務管理,同時做到村務公開透明;用“五個零”制度約束村幹部,實現資產資金資源管理零違規、不承包本村工程零違背、對違法用地等零容忍、村級工程零投訴、村級公務零招待;該村多年來全村糾紛調解達100%。通過村規民約指導村民行爲,按照政治事務、經濟事務、治安事務、文明建設等,將農村生活、生產涉及的各種事項的管理辦法統一彙編,使村民自治有章可循。目前在楓橋鎮農村,羣衆“有糾紛找調解,有矛盾找組織”已成爲習慣。

三、“楓橋經驗”的幾點啓示

1.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楓橋經驗”的動力。“楓橋經驗”源於農村,卻拓展到城市、企業、學校等各個層面;源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卻發展成爲正確治理社會前進中各類矛盾問題,領域的不斷拓展爲“楓橋經驗”增添了發展內涵。“楓橋經驗”歷經50年不僅經久不衰,而且歷久彌新,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根據不同時期的社會形勢和治安特點,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與時俱進。

2.依靠羣衆、發動羣衆是“楓橋經驗”的根本。“楓橋經驗”從產生、發展到創新、提升,充分體現了相信羣衆、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觀點羣衆路線。他們引導羣衆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理,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依靠羣衆化解矛盾,建立羣衆調解組織,不斷提高調解水平和社會公信力;發動羣衆自我防範,積極組織羣衆性防控組織。當前,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尖銳,他們通過全方位推行羣防羣治,確保了一方穩定和經濟發展、羣衆安居樂業。

3.植根基層、就地化解是“楓橋經驗”的關鍵。跳出楓橋看楓橋,我們不難發現,楓橋幾十年來社會和諧穩定,歸功於黨委政府一直注重抓好基層基礎工作,他們把預防化解機制建立在村戶、企業,責任落實到基層每一個人頭上,層層抓落實,一級對一級負責。他們加強以黨支部爲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保證維穩工作在基層得到落實。就地化解矛盾問題,這是“楓橋經驗”中一個重要工作標準,楓橋有健全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落實到位的工作責任制。在完善的工作制度下,實現了“家庭瑣事不出戶,鄰里糾紛不出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4.善用法治、依法治理是“楓橋經驗”的靈魂。習總書記去年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羣衆工作方法,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正是堅持把羣衆路線與法治方式結合起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預防化解社會矛盾,依法維護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使楓橋的社會治理從自上而下的動員轉爲自下而上的自治。

四、學習“楓橋經驗”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建議

1.深化基層社會綜合治理。加強綜治基層基礎建設是“楓橋經驗”的基本內容。我們要強化“四個建設”:一是強化基層綜治組織建設,發揮綜治系統協調推動作用,促進“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羣衆參與”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完善;二是強化基層社會矛盾化解體系建設,做強鎮村兩級調解平臺,推動在村組、樓幢、企事業單位和商貿集中區等,建立專兼職調解隊伍和信息員隊伍,健全完善基層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全力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三是強化基層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基層派出所和輔警、聯防隊伍建設,最大限度囤兵街頭路面,開展治安巡邏,強化重點人員管控,不斷提升基層人防水平;同時加大老小區、拆遷安置小區、背街小巷、治安複雜地區等技防建設力度,不斷提升基層技防水平;四是強化基層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的滾動排查整治機制建設,不斷促進社會治安整體好轉。

2.深化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網格化管理服務是“楓橋經驗”的最新發展。要下大力構建新型管理服務體系,打破層級分割、條線分割局面,建立鎮街道、村社區、片區三級網格體系,通過完善三級網格管理服務隊伍,明確各級網格和成員職責任務,搭建管理服務信息化系統,建立分級分層三方考覈機制,全面落實政府、部門和村社區自治職能,切實解決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的問題,使各級黨級政府耳清目明,使各級各部門盡心盡職,全面提升我區管理服務質效。我區“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因起步較晚,存在網格劃分不統一、平臺建設不到位、制度建設不完善、工作質效不明顯等問題,下一步要重點在“五個到位”上下功夫,建設具有相城特色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確保網格整合到位、團隊組建到位、責任明確到位、平臺建設到位、制度落實到位,真正做到看的見人、管得了事、追得到責。

3.深化社區服務管理工作。推進“政社互動”。以落實近期出臺的“進村(社區)事務職責分類、規範工作事項進社區(村)暫行辦法、城鄉社區臺賬目錄、區級部門面向城鄉社區開展達標評比表彰活動事項目錄、社區(村)掛牌目錄、區級部門(單位)開展服務管理需社區(村)蓋章事項目錄”等有關規範管理目錄爲契機,實現基層組織“減負增能”。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力度。通過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公益微創投、社會組織登記評估等措施,進一步提升社會組織的能力,爲政府實現購買服務奠定基礎。深入推進“社情民意在線”社區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我區社區信息化平臺建設種類多,隸屬多個政府部門,造成資源浪費,增加基層組織負擔,要在區“社情民意在線”社區管理服務平臺建設並實現併網運行基礎上,加大平臺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地實現基層組織信息“一網運行、多部門共享”,提高社區信息化效率。

4.強化社會綜治工作保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力量的整合,把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目標任務逐一分解,明確責任領導、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實施項目化推動。區委政法委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綜治各成員單位要主動靠前、履行職責、形成合力,各板塊要按照分管領導“包線”、分工幹部“包點”的方式,形成責任明確、各負其責的社會治理責任體系。二是加大考覈力度。將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的任期目標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體系,納入領導幹部實績檔案,作爲黨政主要領導政績考覈的重要內容。根據職責分工,對社會治理工作創新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嚴格進行考覈獎懲。三是落實經費保障。將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並逐年提高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在財政支出中所佔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