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1會考歷史必考知識點 2021年會考重點知識點歸納【多篇】

2021會考歷史必考知識點 2021年會考重點知識點歸納【多篇】

2021會考歷史必考知識點 篇一

1.秦始皇的功與過

功: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派蒙恬北擊匈奴,修萬里長城,修靈渠,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過:但是他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2.漢武帝時出現大一統局面的原因

頒佈“推恩令”,削弱王國權力,加強中央對王國的控制;把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對經濟的控制;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作爲思想統治工具。在長安設立太學;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安定北部邊境。

3.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哪些?

⑴廢丞相,設內閣,權分六部 ;地方設三司,廢除行省。

⑵建立錦衣衛和東廠等皇帝直接管轄的監督權力機構。

⑶採用八股取士,以鉗制知識分子的思想。

⑷削藩,並嚴格控制藩王的權力。

⑸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

4. 清朝前期君主集權強化的措施

大興文字獄;設軍機處

5.列舉清朝前期爲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所作的鬥爭

(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聯繫。

(2)康熙帝時,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之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3)加強對西藏管轄:中央政府冊封**和**,1727年設駐藏大臣。

(4)加強對回部(新疆)管轄: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

(5)乾隆歡迎土爾扈特部回國。

6.比較鄭和下西洋與歐洲新航路開闢的不同之處

①目的不同:鄭和下西洋是爲了加強同其他國家的聯繫;西歐開闢新航路主要是爲了尋找財富。

②規模不同:鄭和出航的規模遠遠大於西方。

③時間不同:鄭和1405—1433年先後7次遠航,比西方早半個多世紀。

④影響不同:鄭和遠航促進並→←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經濟交流和友好關係;新航路的開闢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

7.概括說明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兩次中日戰爭在結果、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上有何不同之外,並簡要分析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國取勝的原因。針對當今日本右翼勢力多次修改教科書,否認侵華史實的行爲,你有何感想?

⑴結果不同: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⑵影響不同: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矛盾空前嚴重。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爲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⑶取勝的原因:日本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中國的抗戰是正義的;中國人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進行了全民族的抗戰(主因);中國的抗戰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和愛國華僑的支持。

⑷感想:一方面,針對部分日本人蓄意歪曲、否定侵華戰爭史實,竭力美化侵略的頑固立場表示憤恨和強烈反對。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發展我國綜合實力。

8.中國近代史上,社會性質發生了三次變化,指出有哪三次變化?

第一次變化: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變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

第三次變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9. 史學界普遍認爲,至1919年以前中國近代化歷程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試分析這三個階段分別有哪個階級發動了那些運動來學習西方?

⑴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地主階級洋務派,洋務運動;

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維新變法和辛亥運動;

⑶學習西方思想文化:資產階級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新文化運動。

10.江澤民在 “十五大”報告中總結20世紀的中國革命進程時說“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是哪三次巨大變化,產生了哪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人?概括三位偉人對中國現代進程作出的突出貢獻。列舉某位偉人3件事蹟,談談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

⑴三次鉅變: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行改革開放,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

⑵產生的三位偉人是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⑶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國,使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鄧小平: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

1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怎樣一步步形成的?

⑴日本佔領東北後,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⑶七七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2.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共同點。

⑴ 都形成了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集體。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爲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爲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⑵ 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是中共和中國革命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⑶ 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遵義會議爲長征的勝利,爲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13.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曾經兩度合作,而後又兩次分裂。請你結合這兩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分裂所造成的惡果,談談它給我們的啓示?

⑴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首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促進了北伐的勝利進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⑵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

⑶1927年,由於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結束。中國出現了國共兩黨十年內戰的局面;

⑷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挑起了內戰,第二次合作結束,中國再次陷入內戰時期,給人民帶來災難,並且形成了臺灣和大陸長期分裂的局面。

啓示:國共兩黨“和則兩利”,“分則兩害”。因此,兩黨應該從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精誠團結,攜手合作,共同爲祖國的統一大業的完成和中華民族的振興作貢獻。

14.爲什麼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⑴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

⑵實行改革開放後,他提出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⑶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觀點;

⑷十三大上他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十三大根據他的設想,做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總之,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爲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說他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15.爲建立和鞏固資產階級專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頒佈了哪些文獻?

英國:《權利法案》——1689年。

美國:獨立戰爭——19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

法國:《人權宣言》、1787年憲法、《拿破崙法典》。

美國南北戰爭——《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

16.西歐各國是通過什麼方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①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或戰爭(美國通過獨立戰爭,通過1787美國憲法確立。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法國通過大革命)

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自上而下的改革確立、俄國通過農奴制改革確立)

17.美國曆史上發生兩次資產階級革命,其要解決的問題分別是什麼?兩次革命途徑和過程有什麼相同之處?取得勝利的共同原因是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1)解決問題:第一次是爭取民族獨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第二次是維護國家統一,廢除南方的奴隸制。

(2)完成途徑過程相同處:途徑:都以戰爭手段解決,第一次是獨立戰爭,第二次是南北戰爭;過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軍事上一度受挫,處於不利地位,但經過艱苦鬥爭扭轉局面,最終取得勝利。

(3)取得勝利的共同原因:兩次革命都是正義的事業,都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支持;政府都採取了有效的政治、經濟、軍事措施。

(4)看法: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正義的事業,是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只要採取堅定果斷的政治、軍事措施,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18.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開始於哪個國家?有何特點?爲克服經濟危機,美、德、日三國各自尋找了什麼樣的出路?結果怎樣?結合史實談談對中國的影響。

⑴首先開始於美國。

⑵特點: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破壞性大。

⑶各國的措施及結果:美國採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措施,實行羅斯福新政。促進了社會生產的恢復,穩定了資本主義統治秩序,爲資本主義國家擺脫經濟危機提供了新思路。德、日分別建立起法西斯統治,對內專制獨裁,對外瘋狂擴軍備戰,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德國和日本分別成爲“二戰”歐洲和亞洲的戰爭的策源地。

⑷對中國的影響:日本爲了轉嫁經危機的嚴重後果,1931年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東北三省。軍部法西斯勢力上臺後,1937年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了深重的災難。

19.20世紀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有何共同原因?其性質有何差異?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⑴共同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⑵性質差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掠奪性的非正義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

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20.列舉二戰的主要經過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陰謀:1938年9月,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峯,加速二戰的爆發。

(2)全面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3)擴大: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4)進一步擴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12月8日,美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5)走向聯合:1942年1月1日,華盛頓會議(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誌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

(6)轉折點: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

(7)開闢第二戰場: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美、英盟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使德軍東西受擊)。

(8)加速勝利的會議: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決定建立聯合國;蘇、美、英三國首腦),加速反法西斯勝利步伐。

(9)二戰結束:歐洲戰場: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投降書。

亞洲戰場: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最終結束)。

勝利主要原因: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形成(或:正義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聯合)。

21.什麼叫“冷戰”政策?它表現在哪些方面?

美國採取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穩定和控制資本主義世界。這種政策被稱爲“泠戰”政策。

表現:政治上提出“杜魯門主義”;經濟上實施“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2.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指出前兩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面對第三次科技革命,你認爲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共同作用:都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經濟迅速發展,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

對中國的重大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

①1840-1842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1856-1860年,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俄美等國趁火打劫,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③由於列強的侵略,使清朝內外交困,爲維護清朝統治,清朝內部出現了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

第二次工業革命:

①1894-1895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爲挽救民族危亡,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了戊戌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但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我國應該學習借鑑最新科技成果,毫不動搖的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推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力爭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佔有有利地位。

23.試比較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戊戌變法的異同點。

相同點:

①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臨着嚴重的社會危機。

②性質相同,都是由最高統治者自上而下進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③都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採取了重大措施。

④都有利於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不同點:

戊戌變法依靠一個無實權的皇帝,以失敗而告終,中國仍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明治維新獲得成功,日本走資本主義道路,並逐漸強大起來。

24.說一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結果有何異同。

性質:兩者都是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領導的反對本國封建專制統治的鬥爭;美國獨立戰爭是北美13塊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殖民壓迫的民族解放鬥爭。

結果:兩者都取得了勝利,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英國成爲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成爲總統制的聯邦國家。

25.結合史實評價華盛頓這位人物。

①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贏得了民族獨立。

②掃除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④爲美國及世界歷史的發展作過重要貢獻。

26.評價林肯、拿破崙

林肯:

①林肯維護了國家統一。

②他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③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爲以後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④林肯是美國受人愛戴和尊敬的總統。

拿破崙:

①拿破崙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傑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個軍事獨裁者。

②爲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制定和頒佈《法典》。

③不足之處,他的對外戰爭,功過參半。前期的戰爭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後期的戰爭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獨立,導致人民反抗。他迷信武力,實行軍事獨裁統治,終於玩火自焚,一朝覆亡。

27.20世紀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有何共同的原因?其性質有何差異?“一戰”對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中國在“二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性質的差異:“一戰”是帝國主義掠奪戰爭;“二戰”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一戰”對中國的影響:

①爲中華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②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

③巴黎和會的召開,中國外交失敗,激起了“五四”愛國運動。

地位: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作用,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28.試比較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異同點。

相同點:

(1)原因相同:三國資產階級都是爲了掌握政權,爲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革命。

(2)領導階級相同:三國的革命都是資產階級的領導。

(3)革命動力相同:人民羣衆在三國革命中都起了推動作用。

(4)結果相同:三國資產階級革命都取得了勝利,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歐美各國革命都有巨大影響。

不同點:

(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是爲了要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美是爲了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法是要推翻封建王朝的專制統治。

(2)領導階級不完全相同:除資產階級外,英國還有新貴族;美國還有種植園奴隸主階級。

(3)特點不同:英國是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共同執政的君主立憲制度;美國獨立戰爭不僅是資產階級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法國革命則成爲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規模最大、最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

(4)意義不同:英國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開闢了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美國摧毀了英國殖民枷鎖,蠃得了國家獨立;法國掃蕩了國內封建勢力,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封建制度的基礎。

29.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至今,世界格局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①“一戰”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統治秩序。

②“二戰”後的雅爾塔體系: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

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多極化趨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極化在加速發展。

國中歷史知識歸納梳理大全 篇二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標誌: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國慶節)

2、中國真正成爲獨立自主國家的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3、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中國歷史新紀元開始的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成爲獨立自主的國家。

5、祖國大陸獲得統一的標誌: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6、土地改革開始的標誌: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佈。

7、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標誌性事件的標誌: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8、地主階級被消滅的標誌: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9、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0、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標誌: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1、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誌: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2、我國完成了由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爲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的標誌: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創舉: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實行贖買政策。

14、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一次嚴重失誤:1958年“大躍進”和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

15、改革開放的開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6、標誌着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事件: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7、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18、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濟體制改革首先開始於:農村(最早在安徽鳳陽小崗村嘗試)

19、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先在安徽。四川兩省實行)

20、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是:廣東。福建兩省。(1980設立四個經濟特區: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1988年,海南成爲第五個。同時也是最大的經濟特區)

21、我國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深圳經濟特區。

22、最早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在:1987年中共十二大

23、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24、我國對少數民族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

25、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1947年設置的內蒙古自治區。

26、中國對香港正式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建立)的標誌:1997年7月1日,中英兩國政權交接儀式。

27、中國對澳門正式行使主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的標誌:1999年12月20日,中葡兩國政府政權交接儀式。(1553年澳門被葡萄牙侵佔,葡萄牙是第一個侵略我國的西方殖民國家)特別行政區“特別”在享有高度自治權,原有社會制度不變。

28、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誌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的是:“港澳迴歸。

29、“一國兩制”是爲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的,首先實踐於港澳。我國對臺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30、海峽兩岸關係發生歷史性的變化的事件是:1987年,臺灣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31、海峽兩岸關係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1993年“汪辜會談”

3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新中國成立前夕)

33、人民軍隊走上科技強軍之路的標誌:戰略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展(1957成立,又名第二炮兵部隊)。

34、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年10月;我國成功進行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1966年。

35、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36、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成爲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

37、我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3年我國政府與印度政府代表談判時提出。

38、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1955年萬隆會議(周恩來出席並提出“求同存異”原則,扭轉會議方向)。

39、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喬的笑)

40、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誌:1972年,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41、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79年。

42、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上海APEC會議。

43、秈型雜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

歷史的意義和價值 篇三

首先作者對兩種常見的說法進行了否定。其一是對人們說的歷史是“前車之鑑”的反駁,我們總說前人所做的事情,對的可以借鑑,錯的可以引以爲戒,初看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細究起來,世界是不斷進化的,現在和以前的環境是絕對不同的,所以方法和經驗也不能完全借鑑以前了。用作者的話來說,“病情已變而仍服陳方,豈惟無效,更恐不免加重”。因此,說研究歷史是爲了前車之鑑,並不可取。

其二,又有人說歷史是“據事直書”的,歷史也是可以給人以黑白之分的。好人流芳千古,壞人遺臭萬年,歷史會給出一個公正的評價,所以以史爲鏡,可以明得失,給世人以警惕。其實不然,一則當世之人未必都顧惜名譽或者在乎名譽,二則事實真相,其實是很難知道的,我們太多人看到的所謂的歷史也不過是有些人願意讓我們看到的而已,真正的歷史有幾人知曉!

其三,有人說歷史是用來記錄事情的,作者又有話說,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多着呢,能記下來的千萬分之一都不到,怎能說歷史是記錄事情的呢?而且社會已經發生的事皆成過往,也不用全部記錄。

那麼以前的歷史記錄下來的都是哪些東西呢?作者總結爲“專注重於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專描寫英雄、記述政治和戰役之類。”但特殊的事情總是發生在普通社會上的,所以現在研究歷史轉向要重常人、常事。作者還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明常人常事和特殊人特殊事之間的關係: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風化,特殊人做的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風化,當然不會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風化,則山崩只是當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