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蜀道難》表現手法(多篇)

《蜀道難》表現手法(多篇)

李白詩歌中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現實的 篇一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在這一小節中,詩人選取中心意象杜鵑鳥,而其他意象古林、月、山似乎都只爲它服務。這一組意象都極富感情色彩,使得詩人筆下的景物也帶有了濃厚的主觀感情色彩,表現出十分深遠的意境,渲染了蜀道上空曠、蒼涼、寂寥的環境氛圍。再加上絕壁上倒掛的“枯鬆”,“衝波逆折”的回川,“捫參歷井”的青泥嶺,參天的古木,叢林中飛來繞去、悲鳴“不如歸去”的杜鵑鳥,這一切儘管爲我們描繪了蜀道的自然景象,卻讓我們如身臨其境,意象的審美功能被充分地開發出來,在視覺上自覺地組成畫面,並且這畫面來自心靈層面。讓我們隨着滿懷激情的詩人,由生活實境而轉入審美情境,情緒也隨之而起伏、動盪。

李白筆下的形象往往是個性化的,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 篇二

面對美麗的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觀看,而是極力熱情地讚歎。“上有六龍回首這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洄川。黃鶴欲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裏,詩人從“六龍回首”之山寫到“衝波逆折”之水,描繪出山勢之“高”“險”,又用黃鶴不得過、猿猴愁攀援從反面襯托。不難看出,即使詩人具體地描繪,卻也虛實相間,想象與誇張結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難,又爲下文做了鋪墊:面對如此險峻的大山,黃鶴、猿猴都無能爲力,人又該如何?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詩人好似一個高明的攝像師:開始是羣山起伏、連峯接天的遠景,接着是一個枯鬆倒掛絕壁的特寫,緊接着是一組快鏡頭,急流、瀑布、懸崖、轉石,從眼前飛快地閃過,耳畔是瀑布衝擊岩石發出的雷鳴般的聲音,使人魂飛魄動、目不暇接;使人忘卻了現實,跟隨作者徜徉於蜀道,感受蜀道奇麗的風光,讓自己的心跟着詩人的節拍一起跳動。

李白的詩歌誇張大膽而又易於爲人們接受,想象豐富奇特而又富有個性化 篇三

在詩中,詩人一開始就發出驚歎:“噫籲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噫”“籲”“嚱”本來是三個獨立的嘆詞,詩人把它們連在一起使用,加強驚歎的語氣和感情。驚歎之餘,緊接着疊用“危乎”“高哉”兩個同義詞語,突出蜀道之險峻。接下來,作者用一個極爲通俗也極誇張的比喻——“上天”,來說明攀援蜀道的艱難程度。“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詩人無限感慨:青泥嶺上的山路是多麼曲折啊!走了一百步,就跟着山巒繞了那麼多彎。青泥嶺是多麼高啊!高得似乎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人連氣都喘不過來了,只有坐下來撫胸長嘆,哎呀,真令人膽顫心驚哪!“連峯去天不盈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都是明顯的誇張,但又不失於險怪,讓人易於接受。這些大膽的誇張和豐富的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艱險,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讀後彷彿進入了神話世界,又好似置身於高山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