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卡羅納》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卡羅納》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一

《卡羅納》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教學時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描寫卡羅納內心悲痛的句子;另一條是描寫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句子,通過講讀卡羅納的傷心句子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卡羅納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通過認真研讀文本,並分析本班學生具體學情,我將側重點放在指導學生通過卡羅納的神態、動作以及外貌描寫走進卡羅納內心世界,深刻感受卡羅納失去母親的巨大悲痛。

接下來的環節是讓學生圍繞“大家對卡羅納的關愛”展開交流,談談感悟。在組織教學時,我弱化了這一部分的教學,雖然學生也能找出相關的句子加以朗讀談感悟:如:A、“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望着卡羅納。”B、我本想跟他說幾句話,但不知說什麼纔好,就把一隻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臉貼在他的耳朵邊,對他說:“卡羅納別哭了。”但是這一部分的拓展較少,展示不充分,受時間的限制,我只是引導學生抓住老師關愛卡羅納的句子體會,對於描寫其他人的內容關注較少,而且這部分內容沒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點沒有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由於課堂時間沒合理安排好,所以有些教學環節沒能充分展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認爲本節課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課堂讀書聲少了;學生積極性沒能充分調動起來;關注學生面小了,雖然也關注一些學困生,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機會展示。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二

《卡羅納》是國小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這篇課文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卡羅納在遭遇到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老師、同學以及其他人熱情地安慰他和默默地關愛他。本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本組課文都是圍繞愛這一主題來寫的。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這組課文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卡羅納》這篇課文寫得非常感人,字裏行間都散發着大家對卡羅納濃濃的愛意。爲此,我圍繞“愛”這一主線,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一是談話討論,暢談母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所以在“初讀課文,捕捉愛”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讓學生找一找“從哪可以看出失去了母親的卡羅納是萬分傷心的”句子,並讓學生讀一讀,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使學生與卡羅納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出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由於這組課文的單元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所以,我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了大家對卡羅納無限關愛上,並重點指導了老師安慰卡羅納的兩段話。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大家對卡羅納的愛。在“研讀課文,感悟愛”這一環節上,我把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句子,並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本之後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感悟愛。並重點朗讀指導了老師說的兩段話,分別從傷心和嚴肅、心疼和鼓勵等角度進行引導。在“說話拓展,延伸愛”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也加入關愛卡羅納的行列中,寫一寫想對卡羅納說的話。不但昇華了學生的情感,還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設想是美好的,但由於個人水平問題,在課堂上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課堂學習中,我感受到了活化課堂的價值,但是就是不能在瞬間作出相應的機智反映,抓住學生閃亮的生成,而是按着自己固有的思路,“循規蹈矩”地一步步前行。此外還有很多環節需要進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的課堂學習,讓我收穫很大。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三

《卡羅納》這是篇略讀課文,講述了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周圍的人真誠的理解他,熱情的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 昨天,我教學了這一課,根據課堂落實情況,進行了反思。首先在教材處理上,追求簡單,因爲這篇課文內容不難理解。。課堂上讓學生們圍繞“卡羅納遭到不幸後是什麼樣子”和“周圍的人們又是怎樣對待他的”這兩個問題品讀感悟。

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述,品讀、批註、交流,感受師生對卡羅納的關愛之情。學生憐憫的神情,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正沉浸在愛的教育中。

我因勢利導,適時的點撥學生設身處地體會人物的心情,把內容與感情充分地融合,這樣便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突破了難點。 其次,在自讀自悟、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試着引導學生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並引導學生設想一下:如果我是卡羅納的同學,我會爲他做什麼?讓學生真正的與文本進行交流,真正地走進卡羅納的內心深處,去理解他。歌曲《愛的奉獻》叩擊學生的心絃,讓學生對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觀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薰陶。 在經歷了一次次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之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很深入了。總之,這次,我體驗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快樂。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四

《卡羅納》課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絕時,身邊的人真誠、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透露出卡羅那的那份傷、那份痛以及大家對他的愛,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我從“關愛、勇氣”這個點出發,緊緊圍繞“卡羅那失去母親的傷痛和他身邊的人給予他默默的關愛”這一情感主線,通過“卡羅納萬分傷心與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情景對比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痛失母親的卡羅納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再抓住卡羅那的神情、動作……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內心的悲痛。有的句子讓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聯繫生活實際,大膽現象,去體驗卡羅那的悲痛欲絕。

在體會卡羅納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時。我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重點強調老師對他的關愛。比如: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在拓展環節中:讓孩子想象假設卡羅納就在我們身邊,假設有一天我們也會遭遇不幸,我們將如何面對?使學生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昇華。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五

這堂“千錘萬鑿”的課終於在11月23號正式完整地結束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因爲值得反思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先來說說這堂課的可取之處吧:

我以一封信爲切入點,一是爲了抓住悲傷的基調來出示課題,從而在還沒有對課文整體感知時就調動起學生的一種共鳴即悲傷,二是爲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課文的興趣,即類似於一個故事的展開而自然地引導到課文中去,具體是這樣處理的:可是上帝爺爺並沒有聽到小男孩的乞求,在不久,他母親因病去世了。此時他面容灰白,兩眼哭紅了,腿站不穩,好象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文中的話),你們猜,這位小男孩是誰啊?課文順利地導入了,我還是以一個故事的方式(來到學校後有會發生什麼事呢)讓學生們去初步地“讀課文”。在讀課文時又不忘去找找劃劃表現卡羅納悲傷的句子,讓學生再一次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所以在指導朗讀時,學生也能體會情感,理解卡羅納悲傷的情緒,讀得很不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時,在體現“愛”這一主題時,藉助課文的最後一個段落,學生想象卡羅納在回家路上的一些心理活動,來揭示課文所要傳給我們的精神。這既是理解課文更是學生思維情感打開的一種表現,並且,從學生口中說出“愛”是真實而具體的。

總體來說,在把握課文的脈絡上說是比較清晰的。一個一個環節下來,學生能體會得到兩大情感:悲傷和愛。再通過較多的感悟朗讀,情感能夠較好地把握與呈現出來。

再則,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一,聲音文件的處理。

這是最自責的,真可以說難以原諒。這是一篇很傷情,感動的文章,雖然只在兩處用到音樂,可是卻是爲這堂課增添不少悲傷與感動的好“工具”,可以藉助它來激起學生的情感與想象,奠定的感情基調也會更加得悲傷更能引發學生的思維。而笨笨的我卻忘記把文件下載下來,這是教訓啊,慘痛的教訓!!!

二,提的問題不夠簡練,精練。

在一些提問方式上還不夠乾脆,比較羅嗦。這其實很忌諱的,學生明白問題了,你還強調它,顯得煩瑣,浪費時間(學生思維時間與課堂寶貴時間)。所以,在最後我是拖了一兩分鐘的。

三,想象寫話處理的不好。

想象寫話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給他們以想象的空間,思維也得到了訓練。(寫話:假使你是卡羅納的同學,你會怎麼做?給他以春天般的溫暖,讓他心中的悲痛早日消逝。)可實際上,我卻處理得不好。因爲考慮到後面還有課外的拓展(小詩),而那時時間也不是很多了,我只能讓幾個學生來交流交流。本意是在課堂上同桌之間交流一下的,可是我卻說出了:同學們,課堂時間有限,我們可以下課後交流。我不知道這是我前幾次試教的所形成的習慣(因爲之前是把想象寫話放在課的最後的,預備課後還可交流)還是由於緊張而說錯的,可我知道這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表現,是爲了擠時間啊。這樣的效果也是很不好的。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地方呢;對學生的反饋不夠精細;關鍵詞的出示沒有及時;表揚的話語就這麼幾句等等。

這些問題今後有待改善!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六

記得第一次接觸《卡羅納》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是沒有過多作教材上的處理的。原因之一,是由於此文作爲本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是擺在略讀課文的位置來看的。這原因之二是受到文前那段“閱讀提示”的影響:默讀課文,看看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樣做的;再說說你從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麼啓發。從以上這段話可以捕捉到的教學重點信息應該有二:一是理解課文內容,說說課文大意;二是把握文章中心,體會人們間真摯、友愛的思想感情。這樣看來,此文只是作爲一種補充閱讀,進一步印證或延伸本單元的主題——愛的教育,沒有承載其他更多的語文學習上的要求。應該說這是一篇人文性強於語文性,思想教育的痕跡明顯深於語言訓練的課文。

但是,比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和《卡羅納》兩篇文章,在文本本身所蘊涵的情感價值比較統一的情況下,我認爲單就語文學習,就學生語言學習點的處理,就文本的學科價值來說,《卡羅納》一文要明顯優於《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作爲一篇政論性通訊報道,語言上比較嚴肅板正,情節上跳躍很大,情趣不足,政治宣傳的味道過於濃厚,對於學生來說文章缺乏打動人心的力量,缺乏吸引力。而《卡羅拉》一文,筆觸細膩,描寫生動,課文緊緊抓住人物的言行,將卡羅納的悲傷和周圍老師、同學們以及同學家長的同情、關心和鼓勵這兩條線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且行且敘,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都那麼意蘊豐富,情味動人,帶給課堂很大的想象空間。

基於以上這樣的認識,這兩課的教學處理上,我實際上是顛倒了主次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沒有作過多的深入剖析,反而是作爲略讀課文的《卡羅納》倒是整整用了兩個課時。教學的過程主要抓了這樣幾個點:

一、通讀全文,從具體的語句中品讀卡羅納失去母親的悲傷和痛苦。這其中,包括了課文描寫卡羅納的外貌、動作、神情,以及老師的語言的句子。通過這些句子的集中朗讀,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了卡羅納失去母親後那悲痛欲絕、失魂落魄的情感和形象,以此引領學生把握語句的表達效果,進一步讀好句子。

二、與此相對應的,學生通過尋找“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麼做的”的語句,發現:課文非常仔細、非常用心地通過描述人們的動作、語言、神態,巧妙而又準確地再現了人們對卡羅納的'那份真摯的感情。文本的內容基本上有以上兩個塊面構成,並依照事情發展順序交錯而行的結構特點也清晰地呈現在大家面前。

三、通過幾個語言點,深入品味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形象。課文中能夠抓的語言點比較多:

1、老師課前對大家說的這番話。爲了迎接卡羅納回到學校,老師的這番話語可謂煞費苦心,用心良多。當你讀着老師的這番話的時候,你明白老師的心意了嗎?

2、課文幾次講到“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誰都沒有說話,只用關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這“目光中”到底傳達着同學們怎樣的心聲呢?

3、課文最後說“我恍然大悟”,到底明白了什麼?是順應着課文中的哪一句話來說的。

以上三個語言點的停留,爲學生打開了足夠大的深入文本、深入人物內心的空間,不管是讀悟結合也好,動筆批註也好,都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積極調動原有的經驗積累,把課文讀深、讀透、讀厚。

從最後的課堂實際來看,學生的情感空間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對於老師的用心,同學們都很有感觸。有的說是爲了不讓大家因爲重提傷心事,而加重卡羅納的悲傷;有的說是爲了保護卡羅納的自尊,在他悲傷的時候放聲大笑是一種不尊重;有的說是爲了避免刺激他,使他在與同學們的對比中,再次感受到自己的孤苦……我們平時總覺得現在的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關注他人很少,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現在看來,這裏也許隱藏着一些誤解,也許是因爲我們自己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但是教學永遠是一種遺憾的藝術。哪怕課堂進行這樣順利,課後回顧一下,總覺得有些地方的表述還可以更清晰一點,更到位一點。比如“我”恍然大悟,那麼之前“我”到底在心中懷着一個怎樣的疑問呢?這樣的提問應該比“我恍然大悟,是順應着課文中的哪一句話來說的”這個問題的指向更集中,並且相對於直接尋找句子來說,還包含了一個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提出疑問的過程。再比如總結課文的時候,學生了解了課文抓住人物言行、神態等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語言特色,但是沒有及時提升文本“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都關情”的精妙。

總感覺這是備課不細的原因,仔細想想,如果沒有經歷課堂的那個發展過程,有些東西未必是能夠全部預設得了的。這樣看來,我們的備課或者思想,應該是跟隨課堂、跟隨學生一起成長的。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七

《卡羅納》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並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爲了突破重點,較好地達成情感目標(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課前預設學習過程時,我把課文重組成兩個版塊。一:找出描寫卡羅納的悲痛欲絕的語句,體會感悟,指導朗讀,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二:再讀課文,找找卡羅納身邊有哪些人在關心他,並劃出有關語句,細細品味,說說他們是怎樣關心卡羅納的。

課堂實錄:

師:失去母親的卡羅納悲痛萬分,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卡羅納

心情的語句,再認真讀讀,用你的朗讀聲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

生默讀找劃語句,一會兒幾個同學就認真地練讀起來。

師:相信大家已經體會到了卡羅納悲痛的心情。誰先來讀一讀。

生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我從卡羅納的臉色中體會到他失去母親是多麼的傷心、難過。

師:卡羅納承受着多麼巨大的悲痛呀!誰再讀。(指名讀)

師:你體會到了卡羅納的悲痛。讓我們一起讀。(學生齊讀)你還從哪句話體會到了卡羅納的心情。

生2: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着我,他的目光裏充滿着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彷彿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卡羅納失去了母親,他的內心充滿了悲哀,他羨慕我還能擁抱媽媽。

師:你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走進卡羅納的內心,讀。(學生齊讀)

師:卡羅納失去了母親是那樣的痛苦、傷心。假如卡羅納就在我們身邊,你會怎麼做?

生1:安慰他,叫他不要再傷心。

生2:幫助他走出傷痛。

生3:鼓勵他,讓他重新快樂起來。

反思: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起了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此文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本站僅爲收集收藏,若您不願意轉載,敬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八

《卡羅納》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課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絕時,身邊的人真誠、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透露出卡羅那的那份傷、那份痛以及大家對他的愛,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我從“關愛、勇氣”這個點出發,緊緊圍繞“卡羅那失去母親的傷痛和他身邊的人給予他默默的關愛”這一情感主線,通過“卡羅納萬分傷心與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情景對比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痛失母親的卡羅納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此時的卡羅那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勵,給他面對困難的勇氣,讓他堅強。而此時此刻,孩子們感受到卡羅那的傷痛越深,纔會更好感受到卡羅那需要的關愛越重要。

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再抓住卡羅那的神情、動作……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內心的悲痛。有的句子讓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聯繫生活實際,大膽現象,去體驗卡羅那的悲痛欲絕。比如:“卡羅納走進教室,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時侯,母親差不多每天都來接他;要考試了,母親總是俯下身來向他千叮嚀萬囑咐。”我抓住“千叮嚀萬囑咐”讓孩子們想像母親還可能對他叮嚀什麼?囑咐什麼?孩子們各抒己見,暢談着母親在世時的美好情景,而現實卻和回憶形成鮮明的對比,此時此刻,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卡羅納的可憐,伴隨悲傷的樂曲,孩子們反覆品讀,真正把孩子們帶入了情境。此時我讓孩子們想象自己就是痛失母親的卡羅納,大聲表達出最想對母親說的一句話,讓孩子們感同身受,更深刻感受到卡羅納的痛苦。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這節課在結尾的地方設計一個寫信的環節就有些畫蛇添足。還有在感受關愛的時候,孩子們沒有前以部分入情……但是不管得與失,都爲我以後的教學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只有知道哪裏做得不夠好,才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九

近日,觀看了特級語文教師王崧舟老師執教的《長相思》,親見短短的兩句詞,被大師演繹得波瀾起伏、蕩氣迴腸。感受了大師從“讀中思”到“讀中問”的詩意課堂。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的張籍筆下,鄉愁是那封洗了又拆,拆了又洗的家書,那麼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是什麼呢?請同學打開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一首詩。注意文中的生字,多音字,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王老師就以這樣的開課,領着我們走進了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相思。一開始,王老師要求學生將課文認真讀四遍,要求讀的字正腔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然後讀出自己的味道。此時,王老師請兩個學生讀之後,分別發出“好一個故園無此聲”和“好一個聒碎鄉心夢不成”的讚歎,鼓勵學生齊讀,讀出自己的味道。

然後,就勢說:“師:真好,詞讀到這裏爲止,你的腦海裏留下了什麼印象和感覺呢?”這一問,可謂水到渠成,因爲讀到這裏,學生已經對文章的整體有了大致的印象和感覺了,王老師就這樣帶着我們開始走近納蘭性德的相思。通過“山一程,水一程”,讀出作者的“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無奈與傷感。這裏,王老師巧妙抓住了“身向榆關那畔行”中的“身”字,讓學生想象作者的“身”可能在哪裏?學生很容易就說出作者的身可能在山海關外面、(身向榆關那畔行)高高的山上、(山一程)、船上(水一程),也可能在營帳裏、戰場上……(想象)。此時,王老師巧妙借用答問的七個同學,將他們的身體當成他的身經過的七個地方,在此基礎上,追問“納蘭性德的心在哪裏?”學生答出“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後,王老師讓學生暢談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和體會?這裏,聽者已經理解了納蘭性德的相思。此時,當王老師讓學生試着讀出作者身心分離的感覺,伴隨着音樂,伴隨着王老師深情的範讀,王老師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深深理解了納蘭性德戰爭征途之艱難,塞外軍營中的思鄉難眠之淒涼。通過“故園無此聲”,想象,對比,叩問情感,直面相思。當學生還沉浸在“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無奈與傷感之中時,王老師又巧妙利用音樂,把聽者帶回了納蘭性德的故園,讓感受了故園的溫馨與安寧,家庭的天倫之樂。前後對比,讓我們看到了納蘭性德那因思鄉而破碎的心。

王老師的一句:“長相思啊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讓我們再一起讀《長相思》。”在舒緩的《琵琶語》伴奏中,學生深情朗讀。然後,王老師學生分別以旁觀者和納蘭性德的至親家人的身份叩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出自納蘭性德的《菩薩蠻》)。最後,學生再次誦讀《長相思》後,屏幕出現大大的“長相思”三字。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齊):長相思!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齊):長相思!師: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生(齊):長——相——思!回望課堂,在執教本課時,王老師從讓學生讀得字正腔調圓到讀出味道、讀出感受,默讀靜思,加上直面心靈的誦讀,這讀出來的相思,讀出來的情,讓人久久回味其中……王崧舟,這位棲息在“詩意語文”裏的情感派大師,以創新的理念、精妙的課程設計、高超的教育智慧,把我帶進了詩情畫意的世界。讓我深深懂得:語文課程,不是解釋,不是說明,不是授與,而是一種心靈的潤澤,甚至是一次生命的涅槃。

《卡羅納》教學反思 篇十

《給予是快樂的》《卡羅納》這兩篇課文是人教版四年級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可是根據口語交際和作文的要求來看,我覺得這兩篇課文承載着“寫作方法”的指導作用,又因爲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很類似,於是我採用了一課帶一課的方法來講授。

上課伊始,我以《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來導入,這首小兒歌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也是最快能夠挑起孩子們情緒的歌。孩子們唱完後,我接下來很順利的走入了課文,卡羅納失去了母親,心情一定很悲痛,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寫出體會。接下來小組交流,帶着體會讀。孩子們都讀得入情入境。像這樣,我又讓學生畫出面對卡羅納的不幸,大家都是如何做的,孩子們畫的很快,也分析的很到位。那作者是通過什麼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呢?孩子們紛紛舉手,有的說動作,有的說語言,有的說神態,有理有據,很順利,這出乎了我的意料,讓我整堂課都很開心。

我順勢總結寫作方法,再從寫作方法上導入了《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讓學生畫出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並分析人物的內心情感。這一課,我們也學得非常的快但是很有效率。

當天下午,我們進行了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學習,孩子們在觀察上能夠加入自己的想象,運動到了上午所學的寫作方法,我想這就是學以致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