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畫》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畫》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畫》教學反思 篇一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瞭,重點突出。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利用兒歌《插秧》,這個現象對於現在孩子是一個農民伯伯比較遙遠的勞動。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上下、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運用鏡子照一照,知道水田變成了大鏡子。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着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

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 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畫》教學反思 篇二

小班小朋友對新鮮的事物充滿着好奇,喜歡嘗試,根據這個特點,結合之前小朋友已有了用記號筆畫小手的經驗,故此次活動選擇用顏料印畫小手,通過此活動讓幼兒去體驗另一種作畫方式的樂趣。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小朋友的能力,所以目標定的比較簡單,主要是學習印畫自己的小手,其次在活動中能夠體驗到印畫的樂趣。根據目標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通過老師和小朋友共同回憶之前畫小手的過程,引出此次活動的主題;第二個環節是小朋友嘗試印畫小手,體驗印畫的樂趣;第三個環節是欣賞評析作品。我覺得此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小朋友的興趣也很高,都印得很開心。

一、提問引出顏料印畫

在第一個環節回憶之前畫小手的過程時,小朋友說得很好,如他們說到:“把小手放在紙上”,“用筆在手上畫下來”,“我們還給他們塗上了美麗的顏色”,接着我追問:“除了用這個方法畫小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將我們的小手畫下來?”小朋友的思維很活躍,覺得可以用不同的筆畫小手,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想到了在捏橡皮泥的時候,用手一按就出現了手印,她的想法很特別,我及時給予了肯定,說明她平時觀察仔細,也肯動腦筋。在這裏提問花費了許多時間,由於經驗有限,小朋友並沒有想到用顏料也可以印畫小手,於是我直接說了出來。

二、活動中的座位及幼兒操作問題

在第二環節,講解印小手時小朋友聽得特別認真,說明他們對這種作畫方式很感興趣,但這時我發現座位的安排有點欠妥,因爲後面的很多小朋友都站起來看了,我想如果換成馬蹄形坐的話小朋友的視線就不會有阻擋,同時也爲後面的欣賞作品環節提供了便利。另外在小朋友操作時,由於給他們準備的紙張大小有限,他們很快就印好了,有的把紙上空白的地方都印上了小手印,看到這個場景,我想如果讓一組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幅大的手印畫,這樣既滿足了他們想多印點的願望,又可以讓他們相互間有合作交流的機會,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三、欣賞作品時的困惑

最後在講評作品時遇到了困難,怎樣才能讓幼兒邊欣賞作品邊進行評析?活動中我採用的是讓小朋友走一圈簡單的欣賞一下作品的方法,但是我發現這種方式好像不適合,場面有點亂了,小朋友也不能很好的欣賞,如果換成合作創作,然後將他們的作品放到地上讓他們看,可能更直觀清楚些。在評析的過程中,老師該如何引導小朋友來評價這幅作品,我覺得我做得不到位,語言也比較貧乏,沒能很好的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需要我不斷學習,總結經驗。

活動後,王老師指出了我活動中的不足:

1、整個活動只是停留在印手印的表面上,裏面涉及的面比較窄,滲透的領域少,比如說通過這個活動除了讓小朋友知道可以用顏料來印小手外,還可以讓他們認識下調配的顏料的顏色,這在設計此活動時沒有考慮到,錯過了讓小朋友再次鞏固認識不同顏色的機會。忽略了藝術活動中的不同價值點。另外在印手印的過程中還可以滲透語言教學,通過老師的語言引導來提示幼兒該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作品,比如說:“我把小手張開印,印出了一隻小孔雀,你怎麼印的,印出了什麼?”這樣幼兒就有話說,也能很好的表達自己了。

2、細節方面:顏料調的稀了,小朋友手蘸了顏料後水一直往下滴,這裏可以在顏料水裏放塊海綿吸收下,這樣濃稠度會適合些,另外在小朋友蘸了顏料後,手擡起來數幾下,然後再放到紙上,這樣有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後,小朋友更容易操作。

這些都是我未考慮到的,我覺得特別有道理,對我觸動也很大,我覺得上好一節課不容易,能將好的活動舉一反三那就更不容易了,這些都要求老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還要掌握好方式方法,我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思考多總結,考慮的要全面,在設計每個環節時問問自己它的價值在哪裏,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活動中老師該如何引導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等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專業獲得更快發展。

《畫》教學反思 篇三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開頭,激起學生興致上課開始,我便對學生說:“今天老師知道有領導來聽咱班的課,所以就特意買了一件特別漂亮的裙子,可惜在來校的時候不小心被刮壞了,老師非常傷心,你能幫幫老師嗎?”學生聽後紛紛舉手發言,同時又恰當的引出課題。

二、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三、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1、自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細讀,體會人物的心情。

3、個別讀,通過評價指導朗讀。

4、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表演,體會情境中的人物。在讀讀、說說、議議中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

四、聯繫實際,理解爸爸的話理解爸爸的話是本課的主題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變壞事的事其實很少。

我在課堂中,就引導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碰到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學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認爲課文所要表達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懂得碰到困難要動腦筋思考。

五、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且時間較短。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

《畫》教學反思 篇四

《添畫》主要是引導學生根據風景畫中的情境進行大膽地想象,並添加相關的內容,使畫面變得生機勃勃,富有情趣。因此,一上課,我便興致勃勃地向學生展示了一張美麗的風景圖片。看到小朋友們這麼興奮,我準備乘熱打鐵,讓學生緊接着觀察畫面中有些什麼景物,再進行想像添物。 “你想到畫裏去玩嗎?”、“那你想怎麼去呢?” “我騎自行車去。”根據學生的想像,我快速地用彩紙剪了一個小朋友騎車的形象貼到畫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可以展示在美麗的風景畫上,學生們格外激動。他們爭先恐後舉起了小手: “我要乘汽車到畫裏去。” “我要乘熱氣球。” “我坐船去。” “我想乘飛機去。” “在這風景如畫的地方,你最想幹什麼呢?” 這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們別出心裁的想法噴涌而出。 “我想去小河邊釣魚。” “我想去草地上散散步,再採些美麗的野花。” “我想在小河裏種滿荷花,這樣小魚可以在水裏捉迷藏了。” “我們還可以在小河邊吟詩一首: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我要帶小白兔和小山羊到草地上去吃新鮮的青草。” “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划船。” “我要去爬山,從高處看風景。” ?? 望着班級裏林立的小手,我抑不住滿腔的欣喜,笑着對大家說:“你們想得真好,現在就請大家把自己想到的添到美麗的風景畫裏去吧。比一比,誰能把畫添得更有趣,更漂亮!”學生們聽了,一個個地忙開了。 而在另一個班上這課時,我讓學生先觀察畫面,看看有些什麼景物,再想想可以添加什麼。

學生的反應也比較活躍,有的說可以添上小朋友,也有的說可以添上小鳥、汽車、飛機??但由於教師地牽制,學生的觀察、想像,學生的體驗難免比較膚淺、模糊,想像也略顯生澀、呆板,缺少靈性。而“你想到畫裏去玩嗎?”就截然不同,通過這一語,道出了低年級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像一次有趣的心靈旅行,它給了學生一對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想象的世界裏自由地翱翔。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準確地捕捉到學生學習的興奮點,那學生就能在教師地引導中,不知不覺地表現出自己的充分體驗、自由暢想,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到美術學習的輕鬆和愉快。

《畫》教學反思 篇五

《玲玲的畫》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課文,不僅是對學生有一定的啓迪作用,其實對我們成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他通過玲玲妙筆生花的畫畫過程,來告訴我們其實事情並不是象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只要肯動腦筋,還是有解決的方法,還是能夠把他變好的。他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把壞事變成好事。但是由於我的準備不夠充分,對教案不夠熟悉,以至於在上課的時候出現了許多問題。

一、教學不夠紮實,知識點沒有落實。

1、在進行“玲”字的教學時,字音沒有落實。“玲玲”應該讀輕聲,後鼻音,也沒有進行指導,只是一讀而過,不夠紮實。在進行“玲”字的拓展時,“領、零、鈴、嶺……”等字是以字的形式出現,而不是詞的形式,這對學生來說印象不夠深刻。在進行積累讀的時候也出現了字音讀不準的情況。如果說此時以詞語的形式出現,對學生的印象應該比較深刻,也有利於學生對形近字的積累。

2、在進行詞語檢查時,對難讀字音及多音字落實不夠到位。我的詞句檢查是分兩步走的,第一部是詞語。但在ppt出示詞語時,我給生字全部註上了拼音,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已經沒有必要,只需要將重點字音予以指導標註即可,但我只是一帶而過,並未重點指出。比如說“催促”兩個都是平舌音,學生在讀的時候已經出現問題,但我並沒有領着全班將其落實,只是稍加糾正,這是不夠的。其次是對多音字“髒”的教學,也不夠落實,還是PPT的問題,沒有以詞語的形式出現。而形近字“叭”和“趴”進行比較教學時沒有將他們的意思與偏旁聯繫在一起進行教學,教學不夠到位,學生印象不夠深刻,知識點難以掌握。

二、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1、指導第一小節朗讀時,叫了幾個學生讀,但這幾個學生的朗讀並沒有將玲玲滿意的心情讀出來。而我並沒有進行示範或指正,只是草草帶過,可以說指導不到位。如果在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情況教師進行一下範讀,突出重音,學生再進行朗讀,這樣學生的朗讀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走過場。語文學習最忌走過場,要的是紮紮實實的教學。

2、除了第一小節朗讀指導不到位外,對第四小節、第八小結的朗讀指導都是有所欠缺,不夠到位的。第四小節因爲玲玲的着急、傷心“哇地哭了起來”這種傷心、着急的心情學生沒能很好地讀出來。第八小節中“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中玲玲失而復得的高興心情都沒能指導到位。其實知道不到位的原因就在於我着急將課文上下去,不肯花時間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上。爲上課而上課,還是沒有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這是新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我也不例外。只有真正脫離了教案,做到位學生而上課才能真正地上好課。只有做到認真、紮實纔會有進步。不光是我會進步,學生也同樣會進步。

三、對學生的點評不夠準確,評價語不夠恰當。

1、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不到位。朗讀不好,不好在哪裏沒有明確點出來,這樣的評價是不利於學生朗讀的進步,也會造成教師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比如說在進行第四小節的朗讀評價時,一個學生讀得並不好,沒有將玲玲傷心着急的心情讀出來,我只是說:“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這樣的點評是不負責任的,不錯不錯在哪裏,如果還有提升的空間,那麼又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2、同樣如此,在最後的總結,講故事的環節,我的點評也同樣不到。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概括時,語言不夠簡潔,出現了讀課文的情況。我對他的評價是“講得不夠簡潔,能不能再簡短點”。但是什麼地方應該簡短,什麼地方說得太多了沒有明確指出,這對下一個學生的概括沒能起到任何幫助。所以下一個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概括時,仍然犯了跟第一個學生一樣的錯誤,概括不簡潔。這就是我的點評不到位、不準確造成的。因爲二年級的學生辨別能力、自我感知能力還不強,所以需要老師的點播。如果教師的點播不準確到位,是不利於學生的改進的。

3、點評的評價語不夠豐富,太普通,這說明我的課堂應變能力還不夠,仍需鍛鍊。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反思,希望通過這些反思能對自己有所幫助,在以後在教學中儘量不出現相同的錯誤,慢慢進步,上出紮紮實實的語文課。

《畫》教學反思 篇六

《添畫》是人美版國小美術二年級下冊中的內容。我在佈置學習任務時,強調可以選擇美術本上兩張圖片中的任意一張來添畫完成作品。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聽明白了我的要求,唯獨有一名學生,而且是能力較弱的學生,他在兩張圖片上都添畫了內容,但是效果都不好。當我追究組長的監督之責時,組長說沒有發現這個問題。我選定的組長並不一定是班級中的佼佼者,因爲我想讓每名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他沒有發現問題也是情有可原的,組內還有比他能力強的學生。在總結時,我雖然批評了這個小組,但是沒有深入地追究他們每個人的責任。課下反思後,我覺得首先我自己就應該引咎自責,沒有盡到指導者的責任。然後引導學生自省“上課有沒有用心聽講,小組合作學習時有沒有幫到別人,作爲組長應該怎樣做,組員應該怎樣做”。通過引咎自責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分工合作的認識,在課堂上有更出色的表現。

《畫》教學反思 篇七

20xx年上學期第七週,我以《畫中畫》一課參加學校教師素養大賽之教學比武。作爲教齡臨近十年的專職美術教師,理應呈現出較高的教學水平。而且,本次課也是我在懷孕生孩子之後的第一堂公開課。爲了不讓前來聽課的老師失望,爲了讓自己實現又一次的教學成長,我花了約一個月的時間準備這節課。

首先,我想充分挖掘情境的教學功能。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富有情境性的教學更符合其認知特點。在思維啓發的教學環節,我設計了一組情境性較強的提問。例如:“小兔子除了開汽車去旅行外,還可以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去旅行?還有誰和小兔子一起去旅行?”此問題旨在啓發學生畫出各種乘客被交通工具所“包圍”的畫中畫。再例如:“先畫好一棵小草,有可能是誰吃了小草呢?如果是你請客,你還想請小動物們吃什麼?”此問題旨在啓發學生畫出各種吃與被吃關係的畫中畫。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的已有經驗得到較爲充分的調動,爲聯想添畫奠定了基礎。在作業展示的環節,我將展板設計成一輛大卡車的造型,並告訴學生:“誰的畫中畫最有創意,就可以登上這輛大卡車,和兔子一起去旅行。”這樣情境化的展示形式既美觀獨特,又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

其次,我想弱化教材的範畫影響。通過試教發現,學生普遍習慣於模仿教材上的範畫,而不能獨立思考創作。這一方面源於教學過程中思維啓發不充分,以至於學生不知畫什麼,從而選擇模仿教材上的圖片;另一方面是因爲教材是學生隨手可得的臨摹範本,總是“無聲勝有聲”。如果在教學中僅運用教材上的圖片並加以強調,學生的作業就極有可能出現完全被教材侷限的情況。在教學中,提供教材以外的優質視覺形象,能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從而使學生的作業表現趨向於豐富。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除了選用貓和老鼠這幅教材主圖進行導入外,自己設計或手繪了大量的畫中畫圖片引導學生欣賞。從學生作業情況來看,這些教師原創的圖片對學生的繪畫表現產生了較爲積極的影響。

再次,我想充分展現教師的個人素質。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自唱兒歌導入,自編故事引路,以及現場根據學生的回答即興演示畫等環節。在許多公開課中,老師可能會利用課件來播放錄音或出示範畫。然而,在強化課件的教學功能時,老師本身的教學作用就被弱化了。尤其是在課件被頻繁使用的今天,學生對課件已形成一定的感官疲勞。實踐證明,老師現場的演唱、講述、描繪不僅體現出一個老師自身的素質,同時也比課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以上三個方面是本節課較爲成功的地方。而課堂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此課也留下了許多遺憾。且不說課件出現作業背景音樂播不出這樣的突發狀況,且不說整堂課在時間把握上超出了一兩分鐘,這些不完美並不涉及課堂本質。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學生的課堂狀態——回答問題聲音小,神情拘謹,內容貧乏。爲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一定還是在老師身上。

首先,我沒有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上課前一天,班主任和我都利用家校平臺發送了短信,學生和家長都知道了第二天有美術公開課,要穿校服、好好表現等。上課當天,班主任老師坐在了教室前面。短信的強調一定引起了家長的重視,也就導致了孩子沒有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這節課。班主任在課堂上不時的“眼色”提示讓孩子更規矩了,但也更拘謹了。藝術活動是與情緒緊密關聯的。當學生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時,又怎會敢想敢說呢?想到這一點,我十分後悔拜託班主任“坐鎮”。班主任犧牲了休息時間給我幫忙,然而這種課前和課堂上的干預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課堂應有的輕鬆氛圍,讓孩子們背上了思想包袱,背離了美術課堂的遊戲本質。我對班主任的拜託實際上也暴露了自己對組織教學的不自信,這種心態好似烏雲,把孩子們的陽光都遮住了。下次上課一定要告訴自己:我可以駕馭好課堂!不需要班主任的“幫忙”。而且,一定要在課前充分調節好學生的情緒,讓學生以輕鬆愉快的狀態進入學習活動。

其次,我沒有信任學生的思考能力。由於我潛意識中擔心超時、冷場這種種消極的心態,當學生沒有給出我理想的答案時,我急於用進一步的提問來引導學生,而不是耐心地等待和傾聽。尤其是對於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爲什麼不多給學生一點思考時間呢?如果我再耐心等待幾秒,說不定就有學生想到了更加精彩的答案呢?我在乎的究竟是課堂表面的流暢性還是孩子思考問題的質量?我的急躁導致學生沒有獲得充分的思考,教學的階段目標也就沒有落實到位。如果一個問題拋出去,學生都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這樣的問題通常是沒有多少教學意義的,需要避免。如果一個問題拋出去,等待片刻之後學生仍舊都回答不出來,那一定是這個問題太難或提問方式欠妥,需要改進。如果問題設計合理,那學生回答的質量就很大程度上在於老師提問的心態了。下次上課一定要告誡自己:耐心等待,相信學生!自己少說一點,讓學生多說一點!

再次,我沒有考慮學生的展示需求。學生也有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外向型性格的學生。由於是公開課,在備課和上課時,我過於以自我爲中心,只想到怎樣展示自己。我應該把問題倒過來:在這堂課上,我要怎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展示呢?比如,怎樣的問題設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和回答?怎樣的課堂時間分配可以讓學生畫出相對完整的作業,並有時間進行充分的評價和分享?怎樣的展示形式可以展示全班每一個學生的作業?(我設計的展板只能展示24幅作業,而這個班有56個學生。)下次上課一定要警告自己:公開課要展示的不是老師,而是學生!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纔是好老師!

課上完了,而對於課堂的思考還在繼續。其實造成這堂課許多遺憾的本質原因,是我不成熟的心態:我總想不斷地證明“自己是優秀的”,我太在乎別人對我的評價。用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在面對一堂課時,我的外部動機強於內部動機,我想獲得他人認可的願望強於實現自我成長的願望。然而,外部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內心。我應當努力把外部動機轉化爲內部動機。作爲公開課,執教者都希望呈現出最好的課堂狀態。這種“最好”可能包括既合理又新穎的教學設計,既實用又精美的教學課件,既精煉又優美的教學語言等等。這些固然重要,但教師的心態纔是課堂狀態的決定因素。這種良好的心態來自於豁達的人生態度,還有長久的課堂歷練。

此刻,我想把《灌籃高手》裏安西教練的一句話送給自己:“是時候相信你自己了,現在的你早已超越了過去。”這一次《畫中畫》的教學經歷告訴我:慢慢沉澱,終會破繭成蝶!

《畫》教學反思 篇八

《玲玲的畫》是二年級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我明白了:語文新課標的頒佈實施,對語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當一位語文老師真正具備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無論是怎樣淺顯的課文,我們的心靈都可以和孩子們在課堂是共舞。於是,靜下心來備課……以下幾點是自認爲課堂中的驕傲。

一、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 --- 難過、着急(弄壞作品) --- 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一開始,自由讀文,檢查生字認讀;然後聽看動畫片讀文,理清線索,兩次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務,層層逼進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 --- 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 --- 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特點,我設計了表演讀(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時)、推前想後體會讀(如讀玲玲“哇”地哭了起來的句子時,憑藉老師提供的句式勸玲玲,幫玲玲)、加提示語讀(如讀玲玲哭着說話的句子時)、抓重點詞理解讀(如理解“端詳”一詞時)、背誦爸爸意味深長的話等等,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自然,讀得開心,讀得意味無窮,讀得“愛不釋口”。課堂上琅琅的讀書聲不絕於耳,學生邊讀邊感悟語言,同時對人物心情變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聯繫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這句話的“出場”時,我安排地也是比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樣高興,但是更讓她高興的是什麼呢?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這正如爸爸所說的……”在讀、背爸爸的話的基礎,拋出問題“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過動腦筋,卻變成了好事,你們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在學生聯繫實際談感受的過程中,其實不正是他們對文本所體現的啓發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嗎?其次,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分“圖案”和“畫”的區別,“名字”和“字”的區別,不能爲了自己所認爲的“巧妙”失去語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後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說了努力克服的困難,但是沒有體現變後的“好”事。由於是第一課時,字只停留在認讀上,如果有時間的話,應做寫字的具體指導。 掩卷深思,這次授課給自己帶來的啓示很多:多看語文教學專家的論着,將理論和實踐恰好地結合,纔會使課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師、向周圍的人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自我,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的自己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時刻不忘語文教學的本,不忘記在語文課堂上紮實培養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對於徜徉於語文課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麗,自己是那樣地癡迷,那麼,就讓自己帶着這些啓示、這些今後教學中寶貴的財富繼續完美自己的語文課堂吧。

《畫》教學反思 篇九

八年級下冊美術教材第五課《中國山水畫》這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在這堂課上我嚴格地遵循《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點,針對八年級學生特點,採取讓學生通過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來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讓學生通過欣賞來提高審美水平,提高欣賞水平。在這堂課上,我通過提問導入新課,問學生到過的自然風光最美麗的地方在哪裏,學生們積極踊躍地告知老師,他們到過廬山、黃山、九寨溝、桃花潭等等自然風光旖旎的地方,從而引導學生回憶自然界美麗的山水風光,讓學生產生樂於遊山玩水,樂於欣賞大自然山水的願望,從而導出新課,山水之美是我們非常喜愛並且憧憬的。接着,我問學生們想不想把自己心目中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用繪畫的形式描繪出來給爸爸媽媽欣賞,顯然學生們特別渴望表現出一幅幅美麗的記憶中的風景畫,然後導出山水畫這一主題。

師生互動引發學生對山水畫的濃厚興趣,從而揭示課題——學畫山水畫。接着我講授了山水畫發展歷程,讓學生了解山水畫是在隋朝獨立成科,當時山水畫的開山始祖是展子虔,學生了解了中國畫之中的山水畫這一領域的發展脈絡,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對中國的國粹——中國畫有個初步的認識。通過介紹隋朝著名山水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這一幅青綠山水畫,講解了山水畫的一些表現形式,介紹了山水畫之所以發達是因爲它同西方的油畫風景有很大區別,爲此我精心繪製了一副仿清代畫家王原祁的《雲山圖》,並用油畫描繪了一幅山村風景。通過對比這兩幅畫,讓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以及油畫風景,使學生通過比較瞭解到了中國畫與油畫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畫的認識,瞭解中國畫之中的山水畫的特點,即意境高遠,博大精深,注重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接着指出中國畫在世界畫壇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接着我又現場示範山水畫之中的石頭的技法,講述了畫山石所要用到的'各種皴法,但是在講皴法的時候,我只是用專業的術語來界定披麻皴、斧劈皴、捲雲皴,而學生對這些皴法可能不很容易真正的掌握,在下一次的《學畫山水畫》這一課上,我就會告訴學生披麻皴主要描繪的是江南一帶的山,因爲江南比較溼潤,所以山上的泥土質地比較柔軟,所以用披麻皴能表現山石柔軟的質地,而北方比較乾旱,山石多高大的岩石組成,所以質地比較堅硬,多用大斧劈皴來描繪,這樣不僅僅能夠更明確、更生動形象的描述出披麻皴和斧劈皴的不同用法,還能使學生們瞭解到一些中國的地理知識,這樣就能體現出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

在這堂課上,我在時間的控制上沒有做到完美,在導入的時候時間沒有把握好,講授新課的第一個環節,即描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以及中國畫的魅力的時候花了過多的時間,導致後面的時間緊迫了,在拿出國畫和油畫兩幅作品讓學生們欣賞比較的時間相對來說就比較少了,這在下一次一定要改進,在接下來的教師當堂示範山水畫中的石頭的畫法的時候,時間就顯得有點緊了,以至於沒能夠一邊仔細的示範,一邊講解,而是用很快的速度就把石頭畫完了,導致學生們在下面跟着練習畫山石就顯得有點找不着北了,這是由於前面在時間上的一個延誤造成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作爲青年教師的我將會在美術課堂教學上逐步改進自己在教學上存在的不足,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對症下藥,不斷地提高自身美術教學能力,爭取高質量的美術課堂教學,充分地發揮學生們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及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力的培養。

《畫》教學反思 篇十

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水墨畫也有了一席之地,從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水墨畫基礎教學,而且新課標也明確提出:“美術課程要能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中國水墨畫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着悠久的歷史。融詩、書、畫、印爲一體,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養和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之瑰寶和驕傲。

作爲一名美術教育者更有責任將水墨畫教學作爲傳承人類文明與文化發展的手段之一,讓學生切身體驗和感受到它蘊藏的文化涵義。但是現在的學生對中國水墨畫了解的很少,有的甚至連有名的國畫大師都不知道,談及對國畫的認識,他們也多表示國畫的內容都是他們不感興趣的,所以不喜歡,他們的回答也讓我覺得汗顏。我們作爲美術老師,在這個方面是必須加強對中國畫的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喜歡上中國水墨畫,並且能夠畫出水墨畫。

但是水墨畫在當前少兒美術教育領域裏,還屬於弱項。不少老師仍按成人技法,以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方法,沒完沒了地畫梅、蘭、竹、菊,把本來天真活潑的孩子教成老年大學的“小老頭”、“小老太”,實在令人惋惜。也有一些教師,把畫兒童畫的方法用在水墨畫教學上,一味地勾線填色,失去了水墨畫的韻味。

出現這種情況有許多原因,尤其是在國小階段,要搞好水墨畫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困難。因爲,第一、水墨畫的技法比較複雜,畫水墨畫需要紮實的繪畫基本功,國小生的造型能力還比較差,要用毛筆不打草稿直接畫出造型,已經是很難做到的了,更不用說控制水、墨、顏料在宣紙上的變化了;第二、學習水墨畫要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高雅的審美情操,國小生還正處於學習基礎的文化知識階段,審美能力也還在形成階段,當然不具備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觀。第三、絕大多數水墨畫作品的內容和題材不適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國小生受現代電視媒體的影響,都比較喜歡誇張、可愛的卡通形象和色彩鮮豔的圖案,對傳統的水墨畫豪無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當然教學就更加困難。